伦子努力的想做一名母亲,一名妻子一个女人在我们这个时代所有女人千方百计的想要去除掉的身为女性的原罪在这部片子里被母爱的另一个角度碾的稀碎这世上的悲欢从来都不相通,我们轻易得到的东西,对于这样一个群体而言,是一辈子的痛,从心理到生理原来伦子对小友的母爱可以不因有牺牲而如此动容,就是爱的感觉本身,单纯到令人心悸。
原来伦子母亲的母爱可以如此包容接纳,爱孩子原原本本的样子。
这是我看过的对母爱最优秀的诠释了~没有愧疚孝顺牺牲奉献,没有癫狂痴离久病缠身,没有道德绑架,没有家国大爱,没有人情负债,没有压力,没有乱七八糟!
就是爱而已,母爱就是爱的一种,单纯却深重的情感。
干净纯粹到令人发指~
两条主副线交织,主线是小友因妈妈再次跟男人私奔后,小友开始和舅舅一家开始生活遇见了那个奇特的舅舅的女朋友小凛。
主线聚焦了两人之间的关系从最初小友对小凛的疏离恐惧再到一次次感受到小凛的爱和温柔后开始接纳这个”男扮女装”的奇怪的舅妈,并彼此产生亲密。
副线是小友的同班同学x也是同型恋,他暗恋一个叫大野的男孩,后来被x的妈妈亲手撕毁了儿子写给大野的书信,她同时也亲手撕碎了x与生俱来的独特,儿子从妈妈这面镜子里认为自己是一个形单影只不被认同的罪人。
反观小凛的妈妈,在高二那年,接受了小凛有一个女人的灵魂的事实,她亲自给小凛买来了胸罩,还用毛线织了两颗毛球,里面填充了软软的棉花,给小凛垫在胸罩里。
(那一瞬间小凛该有多开心雀跃,他迫不及待的穿上胸罩,露出欣喜的目光,呜呜我要哭了。
)片中不断出现织毛线的意象,小凛妈妈用毛线给小凛织“乳房”,那是小凛一直想成为的样子,有女性特征的样子;小凛做了变性手术后成了女人,可在社会身份上还是男人。
他不断的织被手术祛除的男性器官阴茎形状的毛线团,他告诉小友,在佛学里织够了108个,就可以超渡,他要彻底放下过去,把身份证改成女性,超度过去的自己。
把人作为一个主体,无论是面对过去还是未来,我们都可以拿起手中独属于自己的毛线团,一针针织出自己想要的关于人生的样子。
虽然人生常苦,有太多不可控的事情不尽如人意,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我意识不断地缝缝补补,修正人生方向。
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苦可以祛除,那些日思夜想的期待与愿望你也可以勇敢地追求,请大胆的往前奔跑。
所以,不要害怕,初始状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清楚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最后,我爱小凛,私心希望善良温柔的小凛在电影的世界里可以更从容的做自己,在废墟与灰烬中重建,坚定而决绝地成为自己。
ps:发现和《河畔须臾》一样都描述了一个关于人生仪式感的话题,比如在河畔须臾里把骨灰当做烟花燃料绽放在天空的场景,比如小凛把织的108个毛线生殖器堆成篝火🔥,在海边燃烧。
记得曾经有一位法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生的时光都是在编织着故事,人生本就是一个故事与另一个故事的串织,而要想过得快乐和幸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敞开自己的心房,给予别人无私的温暖,学会用温暖的丝线来编织人生的故事,那么每个故事都会温馨而美丽,而故事的主角——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添加了各种不同的思绪与感悟,而这些思绪与感悟就好像是一条条丝线,最终都会被编织成我们生命中的独特姿态。
今天要给大家谈论到这样一部电影——《人生密密缝》,走进电影中的人物内心,感受着他们心中编织的“千千结”吧!
《人生密密缝》这部电影是由荻上直子导演的,属于在日本公映的有关家庭方面题材的电影。
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有温度的故事。
小学生友子本来一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是她的母亲却没能给她应得到的母爱。
阴暗、杂乱的房间、外卖的冰冷饭团、冷漠的相对是这个小女孩对母亲和家庭的全部记忆。
在呈现出家里面的环境以及小女孩的孤独无助时,电影中运用了杂乱环境以及友子独自睡觉的画面叠加来冲击观众的视觉,继而积累观众的情绪,而昏暗的冷色光线也被用来表现友子的孤单和爱的缺失。
当母亲再一次为了和男人私奔而不见踪迹后,友子被自己的舅舅牧男暂时接到家中照顾,在舅舅家,友子遇到了他的恋人——伦子,伦子是变性人,虽然这一点使他看起来很特殊,但她真的是柔情似水。
友子一开始并没有对伦子敞开心扉,而是不太想与之正面接触。
大概是社会的固有认知中对伦子的性别和身份的困惑,也可能是她已经很久都没有体会过家的温暖,友子对伦子总是保持着疏离的态度,因为这样的家庭构造在外人看来是“变态的”、“不正常的”,友子一开始也不知道如何相处才好。
尤其是这样的一幕出现: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下“死gay、变态、人妖”,更加使友子不愿意变成“另类”的人,而她又是那么的需要有人走进她的内心去爱她、倾听她。
我们可以看到友子平时都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这种画面的呈现是要向观众展现友子的脆弱、不信任和极度缺乏的安全感。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伦子对她非常有耐心,而且也非常细心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和心理变化。
她会像母亲一样询问自己想要吃什么?
最近有什么烦恼?
并愿意给予她真正的关心,晚上在友子做噩梦的时候,伦子都会轻轻抱过她,安慰她。
我们可以看到,伦子的出现使整个电影的色彩基调变得更暖了,这种暖色,像柔和的光一样也照射进了友子的内心,而随着光线越来越柔和,越来越明亮,友子和伦子也越来越亲近了,就像一对真正的母女,一种家庭的温馨感油然而生,她们在生活当中嬉戏打闹,其乐融融。
伦子喜欢做好吃的食物,温温柔柔说话,从来不生气,即使心里很难过的时候,也只是一遍一遍编织着毛线,并且她也教给友子如何织毛线,而她们在编织的过程中,也将自己的烦恼捋顺,用自己的耐心与巧手,将烦恼重组,把其编织成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
在整部电影中,伦子都是在织毛线的过程当中,那么她想编织的是什么呢?
正如她自己所说:就像这双大手,有些事情无论我多努力,都无法得到改变,我怀不了牧生的孩子。
伦子有一个理解她的好妈妈,她保护了“女儿”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默默的支持着她,伦子也有一个贴心的男朋友,处处为她着想,可是即使如此,在社会中还是充斥着各种恶意,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妈妈和男朋友一样理解伦子,比如阿凯的妈妈就是非常排斥伦子的“不正常”,但是她却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其实也在偷偷的喜欢着男生,阿凯也根本不敢和妈妈吐露心声,因为他知道妈妈是不会支持他的。
和阿凯相比,不得不说伦子还是幸运和幸福的,他清楚的认知了自己,她知道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永远是个女孩,她大方坦然的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无论完美与否,无论在他人眼中如何,对最爱的人泰然处之,自己就是自己,伦子也总是把最美好的姿态留给最爱的人,把自己所烦恼的姿态一针一线的编织起来,使得内心平静。
毛线大部分都被赋予女性专用品的称号,而毛线一直在电影中出现,除了代表主人公们都在各自编织着各自的烦恼和人生,还代表着女性特有的柔软、平和、温馨,她是一个充满爱的女性的象征。
无论是温暖的妈妈送给少年伦子胸衣,“抱歉,没有给你生一个胸部,妈妈给妳织一个毛线的吧。
”,还是成年后的伦子教给友子把烦恼编织起来的方法,我们都可以看到母性的本质,是她们在编织毛线的时候注入并传递下去的爱。
我们看到画面中的人物都构成了一种和谐的“象”,而这种像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字,“家”。
在朝夕相处中,三个人过上了如同一家人般的幸福生活,可是这样的生活后来被母亲的突然出现打破了。
母亲想要带走友子,而伦子和牧生想要领养友子,三个人发生了冲突,最后在母亲说出那句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母亲时,友子爆发了,她用力的打着母亲,质问她为什么不可以做到友子的陪伴和照顾,母亲呆住了,虽然友子最后还是答应和妈妈一起走了,但是她还是想好好的和友子道别。
画面在呈现这一部分时也非常有层次感,让几个人之间的冲突一览无余。
第二天友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我们可以看到屋子变得整洁了,应该是妈妈有收拾过,这也代表着一个新的、好的开始,友子和妈妈之间的相处也以一个新的姿态开启了。
这里与先前杂乱无章的画面形成了对比,用整洁的房间的画面叠加来表现这或许真的是一个新的开始。
虽然新生活开始了,但是那份伦子给予她的真情一直有伴随着友子。
最后友子打开伦子送给她的礼物,是一对毛线编织成的乳房,友子轻轻的用手触摸它,我猜她触摸的不仅仅是伦子母爱的温度还有伦子通过针织乳房传递给她的另外一种人生姿态。
整部电影的基调是温情的,温柔又克制,它揭示了我们与家庭的冲突、对家庭的渴望和对家人的依恋,也解析了我们对于人生的困惑,给人温暖又引人深思,我们每个人都在用针线编织着我们各自的人生姿态,这些姿态有守护、隐瞒、化解等等,正是因为不同的姿态,生命才因此成长、变得完整,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看完预告,第一个感触就是,生田斗真的戏路又宽了,文学经典演过之后又演刑警和杀人狂,如今已经可以演反串了,很好,的确是杰尼斯事务所最特别的一个。
但真正有意思的还是剧情,它讲小女孩小真回到家,发现妈妈已经离家出走,只好来到自己的叔叔牧男家生活,在电梯里遇到的叔叔牧男已经让她觉得生疏,但是,更让女孩惊奇的还在于叔叔的恋人伦子。
伦子32岁,是个户籍上虽是男人但已经做完变性手术的“女人”。
在小真吃惊之余,却发现了伦子性格中的很多闪光。
虽然有些别扭,但三个人开始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在国内电影还不能表现同性恋的时代,人家已经开始关注变性人了。
影片中的伦子非常温柔可爱,会全心全意给上学的小真做爱心便当,每天早起给小真梳头发,仿佛替代了小真的母亲。
但伦子却因厌恶自己的原生性别而被歧视、被误解,就连小真同学的父母都不允许同学和小真一起玩,所以伦子就只好寄情于编织,以求能在全神贯注的手工中忘记生活的苦恼,寻找到生命的安宁。
虽然,导演本人的电影往往多从女性角度的“治愈”出发,但这部影片的主题导演却一直强调:“绝不是治愈,或者是没有一星半点的温情。
”但看到伦子做的这些五彩斑斓的毛线娃娃,导演你说这不是治愈系,你隐藏什么!
搞siao。
导演有意将伦子与小真母亲做对比,小真母亲放弃抚养权,离家出走,伦子却承担起了抚养小真的责任。
波伏娃说,人的性别有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难以改变的第二性征,而社会性别则是生存环境赋予他(她)的性别角色,相比起小真母亲来说,倒是伦子更称职地完成了日本社会中女性那种“守护”的角色呢。
幸而这个影片看上去比较光明,虽然有点忧伤,但还是蛮“小确幸”的,它虽然展示了边缘人被排挤的无奈,但却没有给生活一片乌泱泱的黑暗,小真问牧男,为什么要和变性人伦子在一起时,牧男说:“喜欢上伦子那样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别的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在文艺中,爱情有时是个脆弱的东西,阶级、家仇都能成为她的死敌,但她一旦强大起来,可以摧毁生命、跨越性别。
所以,我们作为观影者,最后的优雅就是在看这部讲“变性人”的电影时,不要带着鄙夷或是偷窥的心理。
世间如此荒诞,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不正常”,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从内容上看的话,《人生》算一部很「满」的电影。
有跨性别的伦子、因为取向自我挣扎的小男孩,也有惺惺作态的邻居、毫无担当的母亲,甚至浅浅地涉及到了校园冷暴力。
其实算一个略压抑的故事,讲起来却悲而不哀,有的只是樱花和便当,人物们因为编织和拥抱闪着柔和的光。
片名直译是《当他们认真编织的时候》,主人公伦子的编织贯穿了整部影片,她在最后变更性别记录前,用毛线织起了108个丁丁在海边燃起,火星从烧着的架子上升腾而起,飘荡转熄,充满了难以言说的仪式感,像告慰又像无声告别。
日本的各种作品里时常看到社祭的影子,人们在夏夜穿起浴衣,跳舞高歌,燃起烟火。
评论里都说影片温柔,大多是讲无论是伦子的母亲还是爱人政男,都把她护地紧紧的,母亲在第一次见到Moto时也习惯性地炸起全身的毛,来警告她不要伤害伦子,有些像那句“如果你深爱一个人,你会为他挡下全世界的子弹。
”是只希望她能以自己想要的姿态生活。
友邻短评里有人说“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性别」像阶级、国籍等差异一样成为个人可自主选择的自我标签 。
”选择从来都是奢侈的,对少数群体尤是。
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说自己从来都没得选又似乎实在任性了些。
---再说一点Moto母亲。
所以像片中的她,以及《无人知晓》里You饰演的惠子,这些母亲对孩子究竟是否尚怀有感情呢,许是有过的,但也在生活的麻木与难堪里消磨殆尽了,所以才连舍弃都可以这么轻易。
她们不喜欢孩子,可能也谈不上喜欢自己。
看似总在爱情里自我燃烧着、追逐着,为某个男人抛掉一切,而对小孩子来说,意识到“自己也在可抛弃之列”的过程着实残酷。
片尾Moto哭喊着质问母亲长久以来的失责,母亲吼“我也想啊”,自辩因为不曾得到过关爱就不懂得如何去陪伴和给予。
道理是认的,也相信她真心且诚挚,但并不影响观众反感和抵触。
想到一句别处的话,情境未必合适,但情感大抵是一样的。
“你看这个人,嘴上说喜欢我,又让我这么难过。
”
爱只是爱而已,无论表现形式。
舅舅说他和心爱的人住在一起,可这个人有点特别。
而这个特别的人却第一次让女孩感受到了母爱。
做可爱的便当,温柔的声音说着你回来了,轻轻柔柔地给自己梳好看的小辫子,难受时会给自己一个拥抱。
而这一切,明明应该是母亲给予的。
因为收到过,才终于知道什么叫“母爱”。
而对伦子来说,原本这只是一个寄宿一段时间的陌生小女孩而已。
可慢慢地,这个小可爱走到了内心深处。
不舍得放手,想要永远在一起,可自己终究不是她的母亲。
伦子是幸运的,有一个如此深爱她的妈妈。
完全接受了她作为女孩的心情,给她买合适的内衣,甚至亲手做合适的内衬。
对陌生女孩“凶狠”地说,如果欺负我女儿,我会教训你的。
可能正因为如此,伦子也一定一定会是个好妈妈。
因为她被如此爱过,她也找到了另一个如此爱她的男人。
是啊,爱上时就爱上了,根本都还来不及考虑伦子的独特之处,就已经陷入了情网。
好喜欢这个标题,人生密密缝。
把一切生而为人的烦恼都默默缝起来,在心中擦干眼泪,就又能微笑面对了。
把人生所遭遇的歧视与恶意一针针缝进带来罪恶的“阳具”里,那样不甘、怨恨才能逐渐平息,才能活下去。
虽然电影中对伦子少年时期的描述很少,但我们仍能从中窥探到她隐秘、痛苦而难以言述的心情。
在本就敏感的青春期,跨性别者们无疑遭受了比常人更为严重的折磨,来自社会、家庭的多重压力,摧毁一个少年,就像小海一样,该多么容易?
伦子与友子的相处无疑是让人羡慕,我想很多人也希望友子最终能够和伦子一起生活下去。
电影里也由此提出了跨性别者生存环境外的另一个话题,那便是亲子关系。
在良好亲子关系下成长的伦子成为善良温柔的女性,小海则就像她人生的反面,却也是大部分跨性别者生活的常态,伦子乌托邦式的家庭环境是极其稀有的。
博美与母亲无法正常交流,所以她也无法正常面对自己的女儿,将畸形的亲子关系延续,造成三代人不同的痛苦,这一问题直到最后也并没有真正解决,但博美总算在刺激下第一次选择去正视自己的孩子。
至于电影中最核心的主题,跨性别者,在温情的基调中,我们依然能看出现实的冷酷,歧视与偏见仍然存在,大人克制地歧视,小孩有样学样,无需克制地复制大人的恶意,造成他人痛苦。
如今对跨性别者的污名化仍然存在,斗争不能停止,性别二元论也是不可取的。
愿伦子的家庭不再是乌托邦的存在,而终有一天能成为常态。
所有的歧视、偏见,都能一针一针缝进那些被烧尽的“阳具”。
看这片子的时候,我居然想起了《二十二》。
主题、基调、拍摄手法什么的,当然完全不一样。
只是,都太日常了。
所涉及的题材,“变性人”、“慰安妇”,仅仅几个字,就足够无论是擅长讲故事、还是习惯听故事的人好一通脑补,似乎人人都能写出来一个剧本。
总共八个人,我看的那场《二十二》,影厅的灯都亮了起来,影院的小哥都推门走了进来,这总共的八个人还是等着滚动字幕把所有参与人员、合作团队都一一答谢完,片尾的音乐终于自己停下来,才起身离场。
一起看的朋友说,结尾的音乐一起来,她就控制不住了。
即使保留现在的叙事结构和方式不变,但凡多插入几段音乐,情绪大概也完全“控制不住”了。
太日常,以至于几乎已经要摸清情绪涌动的脉搏,一凝神,它又消解在琐碎当中了。
就像那些不论是尴尬还是客套还是真诚地问候“最近怎么样”,在被问到的一瞬间,觉得一长串的话已经快要堵住了嗓子,但只是略加思索,想挑几个句子先讲,却发现捞上来的根本不是什么乍一看的精兵强将,只是稀稀拉拉、断断续续的几个词,寡淡得都不知道该如何串联成句,最后只憋出来一句“还行吧”——那以一长串话的样子、虚张声势堵住嗓子的日常,一下子现了原形,七零八碎地掉了一地。
日常不是没有情绪,只是琐碎得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最后就变成了一句淡淡的“还行吧”。
《人生密密缝》也是。
伦子是在政男的话中首先出场的,不知道该如何和外甥女友子说起的政男,只能说伦子有些不同;而伦子的正式出场,是带着一个已经“改造完毕”的身体,作为政男的同居女友,温和地在玄关迎接政男和友子;第二天,伦子给友子做了可爱的便当,镜头还让我们看到了伦子的工作,在老年疗养院里当护工。
多么自然而然,看上去伦子也只是变了个性而已。
当然有矛盾冲突。
比方说伦子中学时期为自己身体是个男孩子而苦恼,政男聊起自己和伦子的故事时,提到当知道伦子过去是个男孩子时也有过挣扎,友子妈妈和友子同学妈妈对伦子各自不同的偏见,但所有的讲述都是克制的,即使是同学妈妈都叫来了儿童福利机构的人前来检查这个临时家庭,也没有发生福利机构的人强制带走友子、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样的事。
他们只是例行公事地敲门、进门,对友子进行了例行问话,发现没有问题,又看了一眼这个有些不同的家庭,然后这段讲述就结束了——但来自外部世界的疏离是清晰的,就像在路上碰到一个觉得奇怪的人,我不会冲上去质问你为什么这么奇怪,我只会默默看他一眼,心里略过“这人有点奇怪”的想法,继续走自己的路,或许哪天聊天时,拿来当作谈资说一说,仅此而已。
没多少“奇怪”的人能够“荣幸”获得他人的“敌意”,敌意是非日常的、短暂的,因此也有始有终,但这种疏离是日常的,因而也就漫长、无边无际,甚至会变成漠不关心。
看着伦子这么自然而然地作为一个女性活着,恋爱、工作、生活,我反而忍不住去想,她是经历了多少多少日常的疏离,才能这么自然而然地活着。
如果到处都是“调动情绪的音乐”,或者是激烈的冲突,我大约会觉得变性人是个重要的社会议题,而不大会看到一个、一个的变性人——日常让我有了更清晰的触感,毕竟寡淡而平静的表面下,那些情绪毫不间歇的涌动,我是清楚的,虽然那些情绪的起因各不相同。
我大概知道,你那么平静地说出来“还行吧”,要经历多少琐碎而磨人的日常。
胸罩是乳房的衣裳,身体又何尝不是心灵的皮囊。
生而为人,不管皮囊如何,对情感与家庭的渴望却如出一辙。
如果我们能用身心二元的观点去理解那些不同于自己的群体,那么曾经因为无知而形成的刻板印象便也能有所改观,所谓的“不正常”或许也能渐渐消融于“人类”这片辽阔的海洋。
作者:风满蜃气楼(来自豆瓣)最戳中我的是凛子和妈妈说想要一个胸部的时候,凛子妈妈没有责怪他,而是说自己没能给他生出一个胸部。
这样善解人意尊重保护孩子的妈妈真的很戳。
最后凛子给小友送的礼物是一对毛线编织的胸部,很惊讶。
或许如豆友所说:胸罩是乳房的衣裳,身体又何尝不是心灵的皮囊。
生而为人,不管皮囊如何,对情感与家庭的渴望却如出一辙。
小友在看到摸到它们的时候,就会想起凛子的爱。
影片结束小友回到了妈妈怀抱里,但我想小友和凛子还是会常常见面的。
生田斗真在我印象里是一个热血笨蛋,本来他的形象也蛮符合的,轮廓清晰健壮体格,确实演一些混道上的黑帮或者警察更适合。
鼹鼠之歌但他挑了个超极女(名词作形容词)的角色,可能出于挑战?
或者因为有趣?
哇,即使我看完这部电影,仍然会觉得有些违和。
即使这是生田斗真自述的“人生中最辛苦的角色”,他也为此付出很多努力。
以下是剧透。
这部电影掰开看实际有三条叙事线,女主伦子的经历(青春期性别认同障碍,在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人生方向,手术成为身体上的女性);11岁的友子因为不负责任离家私奔的母亲而投奔舅舅牧男(伦子男友),这条线是我最喜欢的也是主线,友子因为缺失母亲的爱和关注,在伦子身上却得到了,女性特有的那种细腻的爱,等于是在伦子身上找到了母爱,因此渐渐认同了她,为此和朋友的妈妈差点打起来(因为朋友的妈妈认为伦子是个怪人,让她不要来往)。
穿插这两条线的重要道具有两个,都是性征,JJ和欧派,分别象征男性和女性,伦子为了彻底摆脱曾经的男性身份,制作了108个毛线织成的JJ(其中有部分,认同了她支持她的友子和男友牧男做的)。
欧派呢,就是友子作为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小姑娘所向往的女性魅力(会观察妈妈的内衣,会盯伦子的乳沟),正是对性好奇的年纪,遇上了伦子,伦子像妈妈一样,准她摸,准她靠,突然这个性征就变得更像是回归母亲怀抱的,一种母亲的象征,最后分别的礼物也是一对毛线织的欧派。
虽然在如今这个不能把欧派性化,否则就是男凝的一个社会下,能大胆把以上两个性征具像化实在是太胆大,但我仍然认为这两点就是本片的精髓,友子的态度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最后一条线,是友子的朋友,一个小男生,可能也有对性的迷茫,他似乎是喜欢男生,但他不懂为什么只有自己这么奇怪,不喜欢运动,反而喜欢乐器并且喜欢男生,而他的妈妈刚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日式有钱人家的家长(要求孩子做到和大家一样的普通,并且擅长高雅的艺术),小孩在目睹了躺在垃圾桶里的被撕掉的自己写给暗恋对象的情书,选择自杀,虽然被救回来了,但是没有后续再讲,这条线有点遗憾。
剧情讲完了,评价一下演技,日本子役真的太强了。
也许友子这个角色更有发挥的空间,我甚至觉得在这部剧里,饰演友子的小妹妹比斗真还要好(虽然我知道他尽力了)。
评价一下比较缺憾的地方,镜头语言不太好,中庸吧,比较少有怼脸的镜头给演员发挥。
还有就是斗真和男友的扮演者那是一丁点cp感都没有,主要的违和感就是来源于此,牧男就像是个穿针引线的剧情导览一样,他对于喜欢的“女生”竟然曾经是男生这段经历只是自述而已,我觉得戏份有点缺失。
总之,是一个不错的电影,但不值得熬夜看的那种。
荻上直子的鸡汤还是透着编造之气。好在这样的LGBT家庭太可爱了,三人间的互动很有趣。用细节刻画情感是荻上直子的强项,几个诙谐的小段落、小桥段,都让人忍不住笑粗僧来,把这个题材的一些难堪、敏感之处都化解了。比如,怎么跟一个尚未发育的小女孩解说变性的细节,男女生殖器之类性启蒙教育的细节。
有的父母是爱自己的孩子 有的父母是爱自己
人生密密缝这名字 翻译得太棒了。。。
好安静好温柔的片子,却点出了几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身与心)、什么是母亲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母女什么又是真正的家庭关系?当作为母亲的女人与作为女人的母亲两个身份发生冲突时,欲望与责任哪个该优先?父母与子女的联系与个体独立性等…toma演得不错,好爱桐谷健太的雰囲気
故事涉及到身份认同、亲子关系等多种元素,却丝毫不感到混乱,整个走向清晰明了。但在叙事的方式如果能再诙谐一点,我可能会在欢乐的氛围下更好地消化这一切。最后四个人的对峙,戏剧张力挺不错的。
1.有钱做手术有亲人支持和体面工作,男主小忧伤可以说是第一世界问题了;2.主角太刻意扮演女性角色反而很不女性;3. 男性角色都是被切了脑前叶一样傻白甜;4.放下面子忠于事实的话毛线丁丁完工时间要缩短一半不止吧朋友
剧本不错虽然没什么新意,男主的演技实在太差,可能日本人的演技都有点这种类型,反正我不太喜欢。对人性和家庭等主题的挖掘比较浅显,其他方面,构图,摄影,音乐,氛围,色彩的布局也没什么可说道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高分,有种被骗的感觉。
在极端化的家庭题材上再用力圆润出日式温情也无法让人体感到其核心内的爱与善之自信的确立。这只是理想中的现实温度或扭曲现实后的蠢笨单纯,即使是考虑到导演的美学旨趣和风格倾向后也只能作如是观。
这toma泥塑粉福利吧……
17年北影节最后一部电影,难得的LGBT题材,加半颗星吧
番茄好温柔哦
108只毛线鸡鸡飞舞惹得满场女生笑声和泪点。但是作为女性的伦子就一定要娇柔体贴母性忍耐吗?两个母亲形象的完成度都不高,温柔得使温柔变得温吞。
可算看完了
荻上直子以女性温柔的视角呈现了一个性别倒错者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这其间没有过度的煽情,完全是恰到好处的生活展现,也足以见得这个剧本的情感自制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将编织的行为投射了一种类似修行的意义,把所有曲解缝进绵密的针脚连同编织成品一齐殉葬,诗意得让人感动。
于我而言,有些过于无趣了
你们首先是一群粉丝,然后才是影迷,最后才关注/关爱/关心LGBT群体。
只愿这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有些人,TA们只是造物主美丽的失误,或许投错了肉身,或许爱上了同性,除此之外,和我们,好无差别。
讲真 toma的颜都救不了这部片子
温暖远大于切ない,看完心里软软的
孩子在幼年时对母亲的那种思念真的是……导演拿捏的特别精准……仑子其实蛮幸运的,身边的人都爱着她……整部片子有笑有泪,还是那句话,这样的片子只有日本人拍得出……最后小朋打开礼物全场都惊呆了!导演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