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充哥就是食谱的直接继承人。
(知道充哥是食谱的直接继承人之后有点起鸟肌)充哥继承了(?
)外公的麒麟之舌?
原本是一本冰冷没有人情的食谱,在历经二改、母亲和院长的补充下,变得在充哥翻看的时候感觉到了温暖和感动。
麒麟的ost还不错,舒缓且温暖地将故事娓娓道来,到最后原来是要救赎一个人的过程中把故事讲了的电影。
有点温暖。
最后一幕,镜头缓缓切换西岛叔和充哥做料理的画面,最终停格在两个大厨由衷的笑脸上,像是实现了两代人的对话,通过料理的对话。
今天算是跳了一个“shi”坑——《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冲着美食电影的名号去的,开场十分钟就想吐了!
豆瓣上还有脑子有病的说这个电影政治正确,中日友好最好建议国内公映?!!!
醒醒吧,这个所谓的“中日友好”是真的吗?
人家宣扬的是“美好的满洲时代”吧,有点民族自尊脑子没有坏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再来说剧情和台词,我都没忍心看到后面,就看前十分钟:出来一个中国老头子,名字是“杨晴明”!
What???
编剧导演朋友们,我们中国人普遍都觉得这名字读起来特别拗口!!!
名字我都懒得吐槽了,看看身份:“钓鱼台国宾馆传说中的大厨”!
高大上!
这种身份,在中国,手艺过硬,身份清白,政治正确,这三条一个不行你就想都别想!
情节推进,杨大厨找上男主,机票全包,车接车送,还是加长礼宾车,见面的地方那个高调奢华上档次,神龛放在进门的茶几上?!!!
供奉的是关公?!!!
旁边还有秦始皇兵马俑哦!!
(日本人是不是对中国体制内厨师的权力财力或者中国人审美有什么误会?
)然后杨大厨说话了……居然是一口超流利的日语啊!!!!!
(难道大厨也要技多不压身啊。
)接着恶心的就来了,我摘了一段台词,分分钟让我易燃易爆炸:杨大厨:“佐佐木先生,你知道满汉全席吗?
”男主:“略有耳闻。
”杨大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谱,但曾有一个食谱远在它之上,可谓是人类的瑰宝,是在日本军的命令下曾要创作的,其名为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
和仅仅存在了13年的满洲国一样,它昙花一现。
”(国宾馆的大厨,满汉全席在你心里这么弱啊?
“仅仅存在13年的满洲国”????
你是中国人吧?
你是有多遗憾日本人侵略中国占我国土时间太短啊??????
说好的政治正确呢?
难道这就是精日分子心中的“中日友好”???????
)男主:“您要我来做这个?
”杨大厨:“是我创造了那个食谱,我和日本大厨山形直太郎一起耗费很长一段时间做出来的,现在想起来,在我人生中,满洲时代最为开心!
”(………………)(杨大厨你***怎么过的政审进的国宾馆做菜啊??????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你那个时候就能创造比满汉全席还要猛的食谱,你几岁你多牛你上天了没????
满汉全席在日本人眼里是有多弱鸡啊阿猫阿狗都搞出来超越它的食谱了!!!!!!
杨大厨你这么怀念满洲时代啊你滚蛋到你主子那里去跪舔啊!!!!!
***谁说的中日友好?!!!!!!
)然后大厨低头做惋惜状,给了男主三百万日元定金,并表示最后成功给五千万!!!!
(对于杨大厨为什么这么有钱然后百把岁还把兵马俑这种陪葬品放屋里这些地方我都不想吐槽了!!!!!!!
)后面的我都没仔细看了,镜头里宫崎葵感叹“这是一个美好的新国家”,然后回忆里各种相亲相爱我都觉得我自己穿越了日本三四十年代的国内宣传片了!
问题是有人还要拿这个来我们中国公映!!!!!
恶心!
更恶心的是豆瓣上吹捧这个片子的精日!!!!
我要为这部电影爆灯…原来只是觉得打四星就可以了,但是一直看到最后一秒,看着食谱一页页翻完,发现早已泪流满面,不由得想给五星。
这么优秀的反战片我觉得不引进真的说不过去。
在反战的立意之外,还有着更小格局的立意,在严肃的震撼之下还有温情的感动。
这不仅仅是一份食谱,料理是不断进化的,对一个家族来说,这份食谱更是家族延续的见证,充满了为家人做料理的爱。
所以它可以不断的更新续写。
我们跟着主角完成了主线任务,这个过程中每面见一个NPC就是一个进阶。
到了最后,真实的感受到这一段过去的故事对主角带来的震撼,一步一步的,从对信任他人这一浅显道理的不屑,到对食谱背后的沉重的生命力量敬畏。
一个人因此而改变。
其实第一个泪点还是献给了反战,那句“我们在别人的国家做了什么啊”秒哭。
平民不过都是棋子,坚守料理不能成为挑起战争的理由也只是无用功,向往民族融合无可厚非,但那不是占了别人的国家来创造理想的国度。
最后的最后时空交错回到了最朴实的其乐融融做料理上,而最后的最后的最后,是料理的革新,时隔三代的革新,是一个小家族的大世界。
可以说是把以小见大讲得非常好了。
改编自田中经一的系列小说《拥有麒麟之舌的男人》,一部看得鲤鱼不停流口水的美食电影。
阵容亮瞎眼,二宫和也,西岛秀俊,宫崎葵,绫野刚,竹野内丰。
时间跨度七十年,一个家族关于厨艺传承的故事。
以30年代伪满洲国为历史背景,传递中日友谊这一点,在近十年的日本电影中非常罕见,故事不算很新颖,明星,美食加政治正确实在给不了低分,给7.5分。
身为厨师的佐佐木充(二宫和也),是具有传说中“麒麟之舌”的男人,就是吃过一次就是永远不会忘记味道的天赋技能。
因为在厨艺上极高的天赋,也使佐佐木充成为了孤高自傲的人。
对于料理品质苛刻的追求完美,使他无法信任身边的同事,最终导致自己经营的餐厅倒闭,背负了巨额的债务。
为了偿还债务,佐佐木充成为了彻底的拜金主义者。
为有钱人提供“最后的料理”专门服务,一道蛋包饭收取一百万日元的费用。
一个来自中国的邀请,加上三百万日元的报酬,使佐佐木充匆匆赶往北京。
雇佣佐佐木充的中国老人杨晴明,曾经是钓鱼台国宾馆的厨师长,中国厨艺大师。
他交给佐佐木充的任务是,寻找七十年前伪满洲国日本厨艺大师山形直太朗创作的《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食谱。
佐佐木充回国之后调查发现,山形直太朗(西岛秀俊)曾经是日本内务省的天皇御厨。
在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关东军司令本部征召山形直太朗去伪满洲国工作,于是他和妻子千鹤(宫崎葵)前往中国东北哈尔滨。
狂妄的关东军三宅大藏(竹野内丰)少将,为了在日本天皇访问伪满洲国时,打造超越享誉世界的清宫料理“满汉全席”的——“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
命令山形直太朗完成比108道菜的满汉全席,还要多的112道菜的《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食谱。
山形直太朗带领两位助手,杨晴明和镰田正太郎,开始了艰巨又充满挑战的料理创作。
一道道充满创意独具匠心的新式料理不断完成,山形直太朗三人离厨艺的巅峰境界越来越近。
可是与此同时,山形直太朗也渐渐发觉《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食谱的后面还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对于鲤鱼这种纯粹的吃货来说,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无疑是里面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的美食。
一百二十分钟一直就是在不停的流口水,看到一半不得不停下来去吃午饭,实在是不行了饿的忍不了。
这种美食的诱惑我看电影有三次同样的感觉。
第一次是哥哥的《满汉全席》,第二次是李安的《饮食男女》,第三次就是这部。
日本喜欢用道的来定义某种精神,厨艺肯定是一种道,日本剑道,茶道,花道七七八八什么都有道。
所以电影在这题材上,从文化传承有着先天的优势。
这部里这个方面西岛秀俊和二宫和也两位具有麒麟之舌的男人,西岛秀俊表现的更出色,更具有悟道的精神气质,二狗相对逊色一些。
电影很大的篇幅是以30年代伪满洲国为背景的,非常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反感,说实话近二十年我本人宁可看抗日神剧,也不愿意看表现这个时期的日本影视作品。
这部在中日关系的立场上,有些让我意外,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中日友谊的一个日本家庭的家族史。
非但没有一丝美化战争的嫌疑,而是充满了对那段历史反省的意味,一点都不像日本人,反倒挺像德国人战后的风格。
说实话这个完全超出了,我最近二十年对日本人的印象。
从前不是,我小时看过一部叫《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印象挺深刻的。
电影对于厨艺意义的表述我非常赞同,鲤鱼爱吃,也挺爱做。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做菜就像是一种艺术创作,从挑选食材,到加工,再到烹饪的整个过程,都具有不可重复性。
即使是熟练的厨艺大师,也无法保证每次做出的同一道菜,味道完全一样。
每一件作品的独一性,无疑是一次艺术创作。
厨艺不是一件可以量化完成的工作,我有时见到做菜的人,按照食谱用电子秤称量食材和配料的比例时,都不禁莞尔,一道菜好吃与否靠的是厨子的感觉,高汤的浓淡靠的是厨子的味觉,而绝不是千篇一律的五克盐。
厨艺是一个永远进化的过程,从来没有天下无敌的食谱,只有在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厨子。
电影中山形直太朗在《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中定义厨师存在的价值,恰恰也是我喜欢做菜的原因。
“完成的料理即君本身,品尝料理之人既是君在乎之人。
”忙碌许久终于完成了一道菜,厨师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心爱之人品尝这道菜时感到享受和幸福吧。
小编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等你来!
17年末去日本的时候特地跑去看的,那会儿都快下映了,影院里连上我和我朋友不过五六个人,在静谧的氛围下享受完这部影片,很值得回味。
之前预告看过很多次,只觉得会是一部趋于平淡的料理类电影,等真正看完,还以为自己看了一部电视剧。
我朋友也和我说,比想象中要好看。
电影节奏不错,有些很容易显得枯燥的剧情也让我看的津津有味,毕竟要完整拍一本书的内容,电影的时常明显是不够的,但麒麟之舌把故事讲完整了,并且不乱,单是这一点就让我觉得没白跑到日本看这场电影。
只是事先被微博剧透过人物关系,后面的惊喜之处显得没那么惊喜了,不过不影响我的感动。
这部电影可能还不够好,至少对比导演08年的《入殓师》肯定是差异明显的,但差异的因素有很多,无论私心与否我可以肯定故事和演员都是出色的。
期待日后还能再看到泷田导演的更多作品。
虽然片中着力塑造一个被军国政府蒙骗、最终舍小节全大义的日式匠人形象,但仍算是日本近年来反战的诚意之作。
《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就像侵略表面上所有的“繁荣”一样,注定昙花一现。
相比于其他很多日本二战片矫揉造作地描绘在艰难困苦中寻求温情的后方状态,三宅少将战败时还有权力选择自刎,镰田和铃木都能撤回到日本,一个山间过着平静的生活,一个收养好友的女儿,战败国的日子又能有多悲惨呢。
“我们究竟做了什么呀,在别人的国度”
为这句台词单独加一星影片结束两代菜品相继出现,就是山形直太郎所谓“料理是不断进化的”,制作颇为用心。
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至少现在我和佐佐木充的观点相同,努力就是一个很痛苦的、“衣带渐宽”的过程,就像走上坡路,如果感受不到痛苦,那么只是在因循、在沿袭、在日复一日的复制粘贴,做学问、做事业、做创新本身就是最艰难一条路。
能碰到那个“蓦然回首”的契机,可遇而不可求,着实幸运。
二宫和也冷面技术流的人设依旧夺目,三十年代场景中索菲亚教堂PS痕迹明显,现代场景中哈尔滨街道上清一水的金发碧眼,仅有寥寥几个中国人,不过不用怀疑,哈尔滨某些地方的中外人口比例就是这样。
中国这一时期的书籍、出版物使用的是第一批机器纸,寿命在百年左右,至今几乎已近极限,不比宣纸防水防潮,除火灾虫患千年不朽。
这批纸本当时印刷量大、时代近、不受重视,希望保存要用心啊。
《last recipe 麒麟之舌的记忆》2017年日本电影,导演泷田洋二郎,他最著名的片子应该是08年的《入殓师》,获得0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我看来,导演99年的《秘密》和09年的《钓鱼迷三平》要比《入殓师》更好。
后者靠配乐大师久石让荡气回肠的大提琴加分不少。
说回本片,本片是我看的导演的第九部电影,以寻找食谱寻找美食为主题,是我喜欢的题材。
麒麟之舌,据电影中说,是中国古书上说的拥有超人的味觉,品尝一道菜,就能记住菜的味道,而将这种味道复制出来的人。
本片拍摄中规中矩,镜头运用及过度巧妙自然,可以看出还是很用心的,满洲街道的3DCG复原,也是一丝不苟,可圈可点。
连片尾山形直太郎作品和佐佐木充作品的对比展示也处处透出电影制作的认真严谨。
以原著党观点来看本片一塌糊涂。
因工作关系看了日文原著,书实在很精彩,悬疑,感动,细节,正视历史都做的很好,尤其是最后真相大白我整个人都舒了一口气。
所以一直期待电影。
书中对直太郎的感情、工作有很细致的描写,影片大幅删减并改动显得人物形象突兀又标签化,也会对一些情节有疑问。
比如书中直太郎妻子千辛万苦带着菜谱回国,因菜谱纠纷伤连累他人最后郁郁而终。
电影里改成难产一下子就显得情节空洞小气,本来是为了菜谱和丈夫的追求,加上时代烙印而死,现在却成了难产...典型的为了感动而感动。
再比如直太郎为了研究菜谱不眠不休,后面得知阴谋后更是把自己搞得不人不鬼,为菜谱着了魔,片里那明亮整洁的工作环境,以及说好的机密结果谁都知道他在研究菜谱,让人觉得原来研究出超越满汉全席的菜谱是如此简单的工作...书中对佐佐木如何追寻食谱也有精彩的描写,以一个神秘的中国秘书入笔,加入现代日本老妇人,两方对抗,让人觉得一切都是阴谋,解释历史,揭开阴谋,追寻家族脚步,电影里却是众人联合演戏拯救孤高天才?这难道不中二?情节改动相比原著显得十分无力,浪费了一个好题材,生生把一个荡气回肠却又充满人性温暖的故事(对历史也有客观铺陈)写成了众人演戏给一个莫名其妙的天才孤傲厨师看,然后直接给了他菜谱的日式鸡汤。
有一个小细节也许是我记错了(如果真的是请忽略这段),千鹤来到满洲,坐在火车上时抚摸着肚子说“这就是这个孩子要生活的国家”,而之后他们在研究菜谱时,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肚子是怎么回事!
网速不好没敢调戏进度条所以我只好内心吐槽了半部电影...有人说本片政治正确希望内陆上映,但事实是影片多次出现众人向往地说着“满洲,一个崭新的国家”这类台词,最后说了句“我们在别人的国家都做了些什么啊”了事,对满洲的街景描写开始是祥和的民族融合的,后来揭露真相时只表现了其实满条街都是间谍(而且我觉得直指gcd)...这能表现出满洲都是间谍,但能表现出日本做错了事么?
且不说满洲到底有多政治敏感,这种虎头蛇尾的处理方式真的一言难尽,也许对于日本观众这已经足够反思,但对于战争受害国的观众来讲,看完心里恐怕很难受,因为总觉得有悬而未决的问题。
而且书中对杨晴明的描写,他是因苏联进驻日本,日本战败之后,担心gcd会清算他这种算是半个汉奸的身份才入党的(从时代和人性来讲以及作者创作方面是可以理解的),在电影里虽然被改成一开始就是gcd,但情节无时无刻渲染他是坏人的气氛是怎么回事?这怎么删减都不好处理。
这部电影如果在内陆就这么引进上映了,怕是我天朝又要出大事了...以《入殓师》而关注导演的影迷观点来看本片只能算平庸。
音乐、光影、摄影质量都很高,但主题表现模糊,不够深刻,人物脸谱化严重,我觉得基本看到一半就都能猜出后面情节,完全少了原著中吊胃口到最后的感觉。
以及片中奇怪的中文发音,导演组都远赴中国取景了,却还是非得让日本演员硬拗中文...剧组经费不足么?
对中国厨师的形象描写显得很生硬,奇怪,中国厨师每次说话都是没心没肺的吊儿郎当样,每次说话必跳舞的眉毛让我忍不住想笑,即便他当时是拥护溥仪和满洲的旧思想的人物,这种面对日本人眉飞色舞,又偶尔隐藏技术,又突然说出政治正确的话,实在是令人奇怪他到底是什么心情,他是来干嘛的?实在是令人出戏。
这个角色的塑造真的是一大败笔。
如果看名导演的片却只能说他的基本功没有出错的话,以导演前作水平来看,本片简直令人失望。
以评论里一些二宫和也粉丝观点来看,这部片除了他戏份太少以外恐怕并无缺点...他在片中的演技值得肯定,希望他能接一些更好的作品。
如果并不在意涉及历史的大主题,或是被编剧盖的面目全非而漏洞百出的情节,只想单纯消遣,想看个美食片,再被日式鸡汤那种人和人的羁绊感动一下的话,本片可属佳作。
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我夜里12点饿了吃着难吃的夜宵,于是想给自己开开胃。。。
没看过书,但看了电影后,很想买本书来再读一遍。
其实前半部我并不看好,开篇就是一个长发蓄须穿着黑西装的颓废青年在叫“他算什么最后的厨师”,我以为这一定是反一,留着给男主虐的,结果最后是个死忠。。。
然后男主出场,面瘫高冷,厨艺当然是牛B的。
给个大款做碗饭就收好多钱。
然后故事展开,中国厨界第一人请男主去做饭。
有中国元素我喜欢,但我当时就想吐糟,妈蛋日本人厨艺这么好么?
然后一段段回忆展开,我才发现,这男主是男二,西岛才是男一。。。
西岛一行坐火车来东北时,画面真的很美,人物造型也好,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作为中国人,我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想笑,不过倒能看出日本人想要上岸的迫切心情。
然后就是男一的日本厨艺吊打中国、法国、俄国什么的,要制定超越满汉全席的菜谱,而且把杨这个角色丑化——虽然我不喜欢满人。
看到这里时,我最多只能给三星,甚至二星,将它定调为日本自娱自乐片。
然而后半截剧情突然反转,我惊讶的发现,这片子三观居然还挺正:反派是日本军阀,电影里也说了所谓“满洲国”其实是别国的领土,承认了日本的侵略性质。
男主不愿在菜里下毒,嫁祸溥仪,职业道德还是挺高的。
除了踩了满汉全席一脚外,倒没什么。
后面随着真相揭开,还是挺感人的,我承认我哭了,年纪大了泪点就会低些。
整片围绕一本菜谱,通过二个骗局展开情节,一个是关于男一的恶骗局,一个是关于男二的善骗局,讲叙了三代人的命运。
虽然用回忆的方式展现剧情已经是常见的手法,但是剧情一波三折,毫无尿点,综合我还是给了五星,推荐一看。
最后问一句,日本料理有油炸么?
其实本来想写短评的但是字数太多了放不下了。
电影讲述了 nino一路由NPC指引升级吃菜解锁剧情,一本早期手帐引起的腥风血雨,我看你们其实都不想做菜只想尬外语,大佬不研究真枪实弹反而想着吃菜下毒活该你凉了,最后煽情升华一下主题原来世界上最重要的菜谱就是记录最爱的人喜欢的料理好棒ner 影院里居然还有人哭得稀里哗啦?!
nino真是大材小用,出场时间太少连舔屏都不够(T⌓T) 。
emmmmm,总而言之就是まあまあ的电影,“料理是给人带来幸福的,心中充满爱意才能做出真正的料理”的传统鸡汤有表达出来, 不分种族不分时代这点可以加一星。
但是刻画不够细致 很多描绘都浅尝辄止 不够深刻 就学生票而言值回票价但是电影都在意料之中 PS:迷妹们本子上都记好了吗 nino一份蛋包饭100万円啊,还不赶紧攒钱啦。
很平静的讲述过程,虽然一开始就猜到了结局,不过整体的过程还是不错的。而且这是从日本人的角度讲述的抗战历史,不知道在日本国内的观众是否会喜欢了,按照国内的标准,这也是“日奸”电影了吧,难得难得。
无关主演也想安利的电影 故事讲得挺完整 有悬念有泪点 从历史到个人 食物也拍得好吃!情绪被带动着的两个小时 这样良心的作品真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 如果能在上海电影周公映就好了 (最初看标题我是拒绝的 以为讲大厨的成长史呢= =||
终于在电影院看到我担的电影了。虽然不爱料理题材但很感动,西岛秀俊确实帅啊
久违的感动,想看十遍。
全明星阵容,但各位的主演演技发挥都很局限,故事比较复杂,很难在讲故事的同时塑造人物。二宫从头到尾皱眉臭脸(虽然是人设但二宫的水平绝不止于此)。
从寻找传奇到寻找自我 身世一揭开瞬间觉得大骂一句靠 土到家了
对二宫和也喜欢不来,长得太像啮齿类动物了……
三星半。反战、美食以及故事完整,惯例有鸡汤有温情和细腻的心情。。。
看着好想吃端午節的薄餅啊。想想我對吃的沒有多大興趣真是失去了人生一大樂趣。終於能給nino貢獻下票房了。
一开始担心电影的政治导向问题,后来发现该片的政治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一部旨在宣扬中日友好的电影。和我妈一起看的,反正我们都被治愈了。
做菜和做人...最后,竟惹哭了我的一滴眼泪
在飛機上看的,竟然看哭了。比較中意中間的反轉:愛心成就廚藝而不僅是技巧;→主角駁斥了這種觀點認為是平庸的表現;→主角接受了這種觀點。這就比直接接受要看得舒服許多。
还可以。全体看破不说破,演技高超溜Nino。绫野刚拿的完全就是女主剧本。西畑大吾竟然是Jr,又是晨间又是年代电影的,发展路数相当特别。
料理和剧情的搭配还蛮合理,父亲才是真正的主角,儿子更像是串戏的配角,二宫演技太丧。里面年轻的中国厨师应该真得是个厨子,颠蛋那一下好厉害。
这个故事实在是差到离谱,剧情连基本的逻辑都不通。二十一世纪了,大清都亡了,大日本帝国都投降了,还说什么食谱带给人幸福食谱受到诅咒的话,编剧是穿越来的吗?难得的看到每个演员演技都差的,尤其是男主,所有心情都一副便秘的表情,还拍这么长,导演怕是反社会。
泷田洋二郎这出行业剧远不如《入殓师》打动人,中规中矩的剧本无法激发出美食应有的魅力,双线结构也是平庸不已,西岛那条线被给予了很多空间,但其实他与宫崎葵的情感戏并不充沛,最后跳到反战主题过于政治正确,与之相比二宫和也的戏被挤压成了讲述人,最后不出意外完成认亲,日本好舌头遥相呼应。
大东亚共荣圈的批判有了,新清史的批判不够,doge
“剧本”实在是和“菜谱”差距太大
也是完全不意外会暴死了
只有食物亮眼了,剧本、表演都真的太别扭,故事逻辑很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