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韩式煽情电影,而且有想法加入外来人与本地人组合新家庭的社会问题。
不过后半段还是觉得有点煽情过度了,然后有些其实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动的地方拍的也不是很好。
不过李顺载爷爷真的赛高!
把印尼女人的社会问题和亲情题材结合在一起加分,德求用订书机订袜子这个细节加分。
虽然最后半小时逃不掉韩式的用力过度,但小成本电影的成功还是不能否认,常青树李顺载带着两个小演员享受演技,这本身便是一件很值得赞赏的事。
『德求啊,不要忍了。
忍着委屈,心里会难过。
』这句话是对孙子说的,也是爷爷对自己说的。
街头德求哭着说出了自己的诉求,我泣不成声,让人心疼的成长。
电影开始17分钟我就哭得不能自控,好久没有这样释放自己的情绪了,看完电影全身轻松,感谢这类电影的存在。
最后,李顺载爷爷要身体健康呢。
影片中的人物,反映出现代人内心所怀念的事物,为观众沉寂已久的心掀起一阵波涛。
影片导演也希望能透过这部电影,为以个人利益优先、家庭关系薄弱的现代社会注入一股暖流,慰劳辛苦的现代人。
透过《德九》这部作品,也希望能让许多人鼓起勇气,对于在困世努力求生的爷爷、奶奶、周遭朋友、孩子们伸出援手。
里面爷爷回韩国倒在雪地里被送到医院时,德九拿出一小块炸猪排让爷爷也尝尝,当时就泪崩了,不管是德九还是其他小朋友在幼年最需要的还是家人的关爱,哪怕物质条件再不好,但还是有彼此可以相互取暖,让我想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其实很不喜欢这个名称,觉得有标签化,本来他们内心没觉得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多么不正常,可能一个村子里面的小朋友都一样,爸妈出远门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他们,但是一标签化,任谁都会怀疑自己的现况,越发觉得自己就是留守儿童,所以父母在幼年时期给小朋友最好的就是陪伴,哪怕是每天10分钟的陪伴那对他们来说也是最幸福的时光,起码你们一起度过了那些时光。
有些老演员,不用刻意表演,自身就散发出角色的魅力,让人分不清眼前出现的是演员自己还是戏中角色,85岁的李顺载就是这样的演员。
刚二刷完《与神同行2》,对饰演许贤东的小演员郑志薰印象深刻,他的德九爆发力极强,小小年纪很有感染力,真是非常有前途的未来忠武路演员啊。
用一种很悲伤的心情看完《德九》这部电影,却让我想起了《季春奶奶》,一样的类型,一样的娓娓道来,他们在生活的无奈中踽踽前行,却依旧不失期望……长大后想当村里文具店老板的德九和妹妹德姬与80多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因为花光了父亲的抚恤金被爷爷赶出家门。
爷爷让德九每天在田野里大声练演讲,树立他当总统的伟大理想和目标;让他背诵族谱名号,永记自己是金家的长孙;让他当德姬的妈妈陪德姬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摘草莓活动……5岁的德姬患有反应性依恋障碍,需要母亲的陪伴,德九刚刚7岁,还没有上小学,他也想在母亲身边像孩子那样撒娇,要玩具。
而爷爷像对待大人一样抚养他们,以为只要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家。
他辛苦地靠刷盘子挣钱,不知道对孩子讲话要慢慢教,养孩子营养也需要均衡。
正当爷孙三人矛盾激化的时候,爷爷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他亲自去儿媳的印尼故乡寻找,无意中得知了抚恤金的用途,对赶走儿媳的举动深感不安和愧疚。
德九为了爷爷对妈妈说声对不起的的愿望,独自一人去另一个城市寻找妈妈……生活的艰辛在这个家庭里无处不在,爷爷对金家长孙的期望永远都不会变,德九在深夜马路上大声自我介绍并寻找妈妈的演讲感动了每一个人。
“只有不放弃梦想,才是我们要走的路,才是我们的活路,攥紧双拳有力地呐喊……”相信兄妹二人在领养家庭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吧!
一起过的苦日子,一起吃苦的日子……那么不近人情的爷爷,误会应该是编剧把玩笑开大了,现实中应该会解释清楚吧?
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所以这个悲惨的故事应该没有发生。
只是两孩子和母亲爷爷相依为命!
泪崩!
一家人的吃喝对于没法挣钱的人来说多么可怕!
养孩子责任大啊!
致敬所有养家的人,您们辛苦了!
纯属个人自娱自乐,观后感有字数限制只能搬这里写了。
哎呀呀还没有准备好看呐有泪点的部分不够催泪,而且也没有啥惊心动魄让你由衷赞叹的事情发生,也可能由此变得更加真实,真实世界就是爱与恨的分界没有那么明显,我出于个人原则把你赶走但并不代表我否认你的存在价值。
但也可能是他们国家 我觉得能对一个外人保持高尚的情操宽容大度 这是神该干的事情,我觉得不爽那 我就做我觉得爽的以及在我的价值观里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大家都没有错,要错也是命运的错,造化弄人。
为啥一个亲情片被我扯这么多不相关的事情,我还挺喜欢德九这种刀子嘴豆腐心的暖男的哈哈哈 你真棒
什么是感到最无力的时候。
年老丧子,又因为误会,把儿媳妇赶走,独自一个人靠打零工养活着孙子孙女。
刷着烤肉盘子,肩膀疼的时候;赚到一大笔钱,但还是无法给孙子买喜欢的玩具的时候;看着孙女明显语言发育迟缓的时候;要把孙子孙女送走,面对孙子的质问,无法回答的时候;就是感到最无力的时候吧!
虽然没有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但是,却依然很努力啊,三百韩元的盘子刷,六百韩元的盘子刷,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带孩子们去买了好看的鞋子,准备了学习用品,还有好吃的炸酱面。
一切做到安心,最后把孩子们送到车里,为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这就是最后能做的啊。
语言发育迟缓的孙女,喊着爷爷,回到家,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痕迹,安心也变得不安心,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那么轻易地就把整个人吞噬掉。
世界上,最痛苦的,就是离别,最最痛苦的,就是无法再相见的离别,最最最痛苦的,是明知道无法相见了,却依然还要离别的离别。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恐惧长大。
开始抵触每年的生日。
我以为这是对年龄的恐惧,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是对离别的恐惧。
长大,就意味着告别,意味着失去,意味着你不得不要跟过去的所有,慢慢地说再见,直到有一天,你也成了老人,再笑着对下一代的人说再见,摸着他们稚嫩的脸,轻轻地拂去他们的泪水,然后说一句,哭什么呀,这就是人生呀!
什么时候是感到最无力的时候——大概,人在天命面前,就是这样吧。
家人不就是要在一起生活吗?
看电影《德九》的时候,先刷了豆瓣短评,看有人说,这电影很套路,很煽情,所以我看的时候克制着自己不让自己流泪,直到小男孩德九的爷爷,找不到德九的妈妈,自己又重病不久于人世,无法再照顾德九兄妹俩,不得不把他们送到寄宿家庭的时候,德九哭着求爷爷,让爷爷不要送走自己和妹妹,自己以后会乖乖听爷爷的话,并且哭着对爷爷说,家人不就是要在一起生活吗?
看到这,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确实这电影很套路,跨国婚姻、窘困家境、父死母奔、祖孙相依、命不久矣、万里托孤。
每一个点都很容易让人流泪,但为什么明明是套路集锦,却又痛戳人心。
因为亲情,因为成长,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年代,都是一样的细腻感人,一样让人泪流满面?
今年年初,老公因为经济状况,只身去了北京打拼,我带着孩子回了老家,每一次视频的时候,孩子总是嚷着叫爸爸,有时候也会对我说,想爸爸想爸爸。
而老公一个人在北京,也是孤独寂寞,这时候才深刻感受到,不在一起的时候,家也不是家了,而家人不就是要在一起生活吗?
看着孩子想爸爸的小脸,我们会觉得对她愧疚,小小年纪就要懂得分开与离别,本该是爸妈陪伴幸福生活的时候,却不得不过早地体会到人世间的离愁别绪。
那些把孩子留守在家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会想到,让孩子过早地体会到人世间的离愁别绪,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残忍?
所以,好好努力,一家人在一起才像一个家,而家人就是要生活在一起的。
电影的结尾,德九的妈妈回来了,德九和妹妹再也不用跟家人分开,就算贫穷,也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来的快乐!
电影《德九》以小见大地讲述了一场关于理解的故事。
这不是所谓的亲情外壳之下的滥觞,而是跨越年龄,文化彼此的理解。
没有跨国之旅,这个故事就只是托孤的小故事,然而,跨国之旅,就让故事本身升华了。
爷爷在国内的时候的穿着都是比较破烂的,但去印度尼西亚的时候,穿着明显以优雅明快的风格突显。
如果不是么强烈的对比,就不会知道导演的野心。
这两家人很久没见,而且彼此语言不通,但是会两种语言的瓦妮莎充当了不在场的沟通人。
信件上的两种语言就代表了这种沟通的可能。
瓦妮莎为就大女儿卷走了钱,可还是回到韩国去挣钱还给老人 也还要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
她是一个坚韧的,负责人的母亲。
(不在场的她却告诉自己的母亲,钱是德九的爷爷给的,这就让人非常动容。
在自己本身受尽委屈的情况下,她充当的是那个传达善意的桥梁)。
虽然语言不通,但Angela可以和爷爷通过绘画了解彼此的真情实感。
事实上,不需要语言在场,人本身可以沟通的方式如此之多。
电影多个拼贴闪回的镜头回忆的都是瓦妮莎的好。
爷爷也从不当着孩子说母亲不好,回忆的也都是瓦妮莎好的一面。
这种于人于己的宽容才是真正融化误解和埋怨的解药。
同样,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是。
看似德九受了委屈 可小朋友第二天就负荆请罪,德九并不是狠狠报复,打对方,而是开了个孩子间的玩笑,就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才是电影在细微处不断的灌输给我们的东西,关于理解,关于大爱。
主打亲情牌的韩国影片即使剧情平淡,叙事手法老套,却依然感动了不少影迷。
特别是爷孙俩之间的感情戏,细腻自然,温情催泪,受到众多影迷的好评。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
79岁的老爷爷带着德九、德姬生活在一起。
爷爷儿子因病去世后,爷爷突然暴怒,将儿媳妇赶出了家门。
这次变故深深地印在小德九的心里,给德九造成了一点心理阴影:爷爷为什么要赶走我们的妈妈?
这个问题也是观众的疑问,更是故事发
哭得我死去活来!李顺载爷爷一定要身体健康啊!
爷爷和孙子在一起很温情
看哭
老爷子的表演让我眼泛泪光
小男孩演技棒棒的!这种类型的电影只要能让观众留下眼泪,在我看来就是成功的。
剧情有点土 感觉整部剧都在卖惨 看到最后也只是红了眼眶
没有了亲人的陪伴,变形机器人和炸猪排又有什么意思?韩国10部亲情电影大约9部里要有癌症吧,但就是这样的套路我也愿意走。另外,韩国的穷人是不是都会找个印尼女人结婚???
感人
还行吧,没有那么感动,剧情简介是不是有问题?
开篇当总统,练习演讲,技能用来找妈妈。打脚后杜,不能过分忍着委屈,大声疾呼找妈妈。学会订书钉,用来补袜子。多处呼应,十分温情,小演员未来可期。
并没有特别感人,说成什么催泪大片,结果全程无感,毕竟苦逼的人生太多太多了,这部电影里面都是好人
这部剧是一个温情路线的剧,感人,真实
感人的亲情,慈祥的爷爷
顺载爷爷啊
希望有生之年我们也能有这样的作品,(或许我看的太少了吧)
心疼老头
把印尼女人外嫁韩国的社会问题融合在一个小故事当中,传统的煽情套路,相比于闫妮的我是你妈,更接地气。但是两个故事都很一般,一个老套。一个没劲。
看过最差的一部韩影。就这个水平除了老戏骨小演员卖力的配合极力渲染以外根本无法让人走心。整个故事母亲的那条线粗糙诡异,说不上是要强行催泪还是要干啥,看这个电影真TMD浪费时间。
眼泪收割机。
说实话片子拍的质量比较一般 架不住这么大催泪弹 韩国人真的很羡慕西方的民主自由开化文化和完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