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自由

Große Freiheit,爱你让我自由(台),羁不住的自由(港),Great Freedom

主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安东·范·卢克,托马斯·普伦,Thomas Stecher,Alfred Hartung,Thomas Wehling,Mex Schlüpfer,David Burnell IV,法比安·斯图姆,Joachim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德国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21

《伟大的自由》剧照

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2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3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4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5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6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3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4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5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6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7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8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19伟大的自由 剧照 NO.20

《伟大的自由》剧情介绍

伟大的自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战后德国趋向复苏,汉斯(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饰)却因为同性恋行为,从集中营被直接被转送到监狱继续服刑。因为刑法典第175条认定"同性恋是一种罪行"。他对爱与自由的渴望,虽遭到了摧毁,但他生命中最深刻一段感情,竟来自他的狱友-杀人犯维多(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 饰)。 由于被归类为「175」,汉斯一到监狱,就遭到维多的鄙视。原本互看不顺眼的两人,因共处一室而逐渐熟识。擅长刺青的维多,主动帮汉斯退去原罪,去除烙在他身上的纳粹编码。而当维多犯错,汉斯也代他被关禁闭,让维多心生感激。两人不仅学会尊重彼此,并且成了知己。此时,汉斯在狱中也遇到了挚爱奥斯卡(托马斯·普伦 饰),这份爱于是成了他在狱中的唯一慰藉,直到刑满出狱… 因为无法放弃做自己,汉斯不久又因为同性恋行为再度入狱,高墙与电网成了他人生永无止尽的循环。当他与维多在狱中再次相遇时,这两个频遭社会遗弃羞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柯达克罗姆胶卷禁断动画19雪宝的冰雪大冒险诺克斯离开了周四至周日她是拉莫娜动物界我的见鬼女友超级人生新婚告急枪声俱乐部活死鸡的攻击时光骇客五号男子宿舍周末时光很有态度维多利亚我们与恶的距离2Rap出一片天佐伊之死孤独的美食家2021除夕特别篇风筝与风飞狗巴迪4:第七局获胜永远的第一名超级小白不期而至回首尔爱情枪手虫虫欲动传说中的故乡

《伟大的自由》长篇影评

 1 ) 伟大的自由

被片名《伟大的自由》所吸引而观看如歌系外行星研究员被片名《伟大的自由》所吸引而观看,以为是讲争取民族或者个人自由的内容,殊不知是类似《断背山》之类的男同故事。

虽然不认同同性恋行为,但不会去否认自古以来就有的这种现象,这是个人的选择和自由,是不是伟大下里巴人就不得而知了,影片也太阳春白雪了,得到追捧和高分。

不过观影倒是把德国人对待同性恋的时代背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德国《刑法典》第175条,将男人间的同性性行为认定为刑事犯罪;一旦被定罪,最高刑罚是十年监禁。

从1871年被德意志帝国颁布,到1994年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废除,第175条存在了一百二十三年。

纳粹德国期间,纳粹党修改了法令,第175条被修订和扩大化解释,规定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有性意图,就是违反法律,适用于所有“不符合道德准则的与性交有关的行为”——比如共同打飞机。

还将最高刑罚从6个月延长至5年。

这导致被定罪的人数急升10倍至每年八千人。

男同性恋无需审判就被秘密警察关进集中营,并以粉红三角形胸章识别。

这些同性恋大部分都死在里面,研究人员估计同性恋在集中营的死亡率高达60%。

较鲜为人知的是,哪怕到了战后,德国依然在用第175条迫害同性恋。

1945年后集中营被悉数关闭,但同性恋犯人并未获释,反而需要继续服刑。

1950年东德废除了当年被纳粹扩大化的解释;西德却继续沿用,第175条甚至得到了联邦宪法法院

 2 ) 得到他想要的自由了吗?

《伟大的自由》德国《刑法典》第175条,将男人间的同性性行为认定为刑事犯罪;一旦被定罪,最高刑罚是十年监禁。

从1871年被德意志帝国颁布,到1994年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废除,第175条存在了一百二十三年。

纳粹德国期间,第175条被修订和扩大化解释,适用于所有“不符合道德准则的与性交有关的行为”。

电影就是发生在这里175条例存在的年月里。

男主汉斯多次因为175条例入狱,一切都没变化,但是一切又好像在变好。

电影通过非线性叙事,讲述了男主在多次入狱中心境和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

故事在1945年1957年1968年之间来回穿梭。

1945年,汉斯初次因为175入狱,狱警、犯人都对他充满了仇视和鄙夷,初次见面的维克多对他拳打脚踢,世界都对他抱有敌意。

但是人性的善良是可以打破偏见的,汉斯和维克多逐渐成为了朋友。

讽刺的是,在那个纳粹都已经结束看似在进步的年代,对少数群体堂而皇之的压迫又同时存在。

第二次男主汉斯入狱显得淡然又平静。

这不是他第一次因为同性行为进监狱,但是这是他追求自由生活付出的代价。

男二维克多对汉斯的再进宫也习以为常,虽然仍然抱着对同性恋反感的态度,但是不管是维克多还是监狱的工作人员都把汉斯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看待。

和汉斯一起入狱的还有男友奥斯卡,他们靠着一本圣经艰难地传递着信息和爱意,本该平等对待世人的上帝,此时却抛弃了这两个他的孩子,本来神圣的圣经此时也成了这两个被抛弃的人沟通的载体,颇为讽刺。

在此期间,汉斯和维克多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给维克多解决生理需求,维克多在得知汉斯和男友的情感有了疑似吃醋的行为,在男友奥斯卡离世时维克多不顾周围一切的目光和阻拦紧紧抱着痛哭的汉斯安慰他……他们之间真的产生爱情了吗?

我觉得没有,可能是怜悯、可能是欲望、可能是友情…第三次入狱,善良的汉斯帮助一位本是同性恋的年轻教师脱罪,哪怕会让他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一直洒脱追求自由的他,也可以为了别人的自由牺牲自己的自由。

这个时候狱警对于罪犯的态度和周围人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更为缓和,好像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1969年175条条例被废除了。

汉斯好像得到了他一直用生命和一切捍卫的自由,但是看着酒吧里淫乱的酒色聚会,这又好像不是他一直渴望的自由。

汉斯默默地敲破商铺的玻璃窗,等待着警察上门做好了再次入狱的准备……汉斯一直追求的自由是什么呢?

他好像最后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幸福、陪伴以及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电影的构图色彩上乘,情绪阴郁但是明确,是一部好的电影。

 3 ) 极简和钢铁男儿

如同北欧人的忧郁症,德国电影往往自携表现主义和左倾基因,又涉男同题材,对影片氛围做了些许恐惧绝望的预期。

新表现主义面孔讲英语的黑人军人,拆解纳粹军服,集中营编号纹身,关于逃亡东德的对话以及阿波罗登月电视转播等场景已清晰交代时间背景,时间字幕其实可以删去。

电影表达时间的方式何止千万种。

汉斯狱中被反复关禁闭,伴随多次出现的黑场,也是一种极简表达:至暗也有尽头。

(很容易联想1973年版逃狱经典《巴比龙》)厚重的黑皮圣经作为核心道具,承载上帝对人间所有爱的行为的宽容,也是社会公众的象征。

圣经传递爱的密码,自拍8毫米相聚时光影片的闪回,铁窗下传来有人坠楼身亡的呼喊声,这些足以传递爱的悲恸和绝望,汉斯和奥斯卡狱中见面场景也删去吧。

圣经作为核心道具,希望上帝对叛逆之爱给予宽容,也是社会公众的象征。

电影语言发展百年,精髓就在于省略画面而意义犹强。

肮脏压抑潦倒窘迫的男人皮囊之下深藏着爱的温暖光芒,与 德国新浪潮Werner Fassbinder影片部分极简形式及内核同归。

当然,Fassbinder镜头下的男人多信奉享乐奢华。

男同影片的大量积累,也深化了公众对男同精神世界的认识,热血男人间的爱情和性别认知无关。

比如,2017年英国人拍摄的《上帝之国》。

无产阶级“德国战车”范儿的钢铁直男

 4 ) 自由不一定伟大

《伟大的自由》【圣经传情】汉斯再次来到监狱,拿起那本圣经,再次习惯性的看上边的漏孔,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他与奥斯卡的传情之物。

他对奥斯卡的思念,无处书写,只能在圣经上扎孔拼字,然而圣经本身容不下半个同性恋的存在,他们站在撒旦的一边,是不堪和罪恶的象征。

光辉无比的圣经,将整个西方的同性恋都照的无处遁形。

但在这一刻,汉斯一次次捧起圣经,不是因为信仰,是因为爱。

【纳粹总有对的时候】汉斯从集中营中直接转移到新监狱,去完成他未完成的监禁,纳粹已经垮台,其一切都开始了严肃的清算,对于纳粹的批判几乎是全方位的,就连纳粹两个字都已经是绝对邪恶的代名词,唯有一个例外:同性恋仍然是罪恶的。

人们未能把对于犹太人的善良和理性分给同性恋一点,纳粹做了一万件错事,但是对同性恋的折磨和残害不是错的,这就是1945年的西德。

【我不是那种人】我毫不怀疑维多说的“我不是那种人”,维多对汉斯是性的爱意么,我想说从来没有,有些人可能不接受,毕竟他曾提出过让汉斯为他做那件事,但是汉斯非常清楚道:“我也不是谁的都含”我们有理由相信,汉斯是有能力认出谁是同性恋的,而他从未对维多有过别的想法,并且在这一刻,这是纯粹的交易,这是汉斯不愿意接受的。

但这并没有那么难,或许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很难,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不难,为了某个目的,做这样交易,并不难。

因为男人不需要突破什么伦理道德的枷锁,因为男同性恋已经在层层道德规训之外了,他们根本就不在道德之中,又何来的违背道德?

所以没有那么难。

一想到能因此把情书送到奥斯卡那里,一切都不那么难了。

第一,维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或许是好奇,或许是苦闷,或许是想证明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因为吃了“有药的盐”而“不行了”。

总之,这件事毫无激情,更没有感情。

第二,对于维多来说汉斯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寄托,他类似于朋友,但又不是朋友,但绝不是性的关系,他们在监狱里极其孤独,维多要戒毒,汉斯是唯一愿意并能帮助他的人。

当他自己问道,到底谁会在意自己在这里有没有戒毒,汉斯坦坦荡荡的说,自己在乎,无遮无掩,毫无暧昧。

他们的种种连接,更多的是源于在监狱那样一个特别的环境中,两个特别的人之间生发出来的。

第三,维多屡屡的问过汉斯一个问题:你还是变态吗?

在维多的意识中,这是一种选择,是可以改变的,他从来不理解,同性恋不是罪也不是病,他如果也是一个同性恋,他就不会说出这句话,更不会对着杂志上的175作废的新闻讶异的说道:“这怎么能作废?

”在他心里,他从未理解同性恋,因为他不是。

【自由也没有那么伟大】 全篇最令大多数人没看懂的地方就是最后一幕,同性恋酒吧里毫无美感的音乐,地下世界的活色生香,汉斯从中却没有看到一点令其快乐的东西。

这一点我觉得是全篇最准确最猛烈的一笔,整段戏非常平和,镜头也是有条不紊,但汉斯这个人物内心五味杂陈,波澜万千。

在苦苦等待了那么久后,一切又来的如此轻易,但这一切都不是他期待的,也不是他想象得到的,更不是支撑着他一次次走进监狱的东西。

当自由降临的时候,人们拿它换取纯粹欲望的宣泄,他们在地下肆意纵欲,却一句话都不说,行走其中的男人像看货品一样看汉斯,再不见奥斯卡那般的双眼,就连后来遇见的金发教师的那种神情也不复存在,那些放浪的人想要的只有纯粹的肉欲的享乐,没有人用自由追求爱与未来。

这种巨大的落差令汉斯对一个自由后的世界全部的幻想破灭,他意识到,身为一个人最美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再也不能把不幸的归因推在175身上,仿佛那样一来,175废除的一天就是希望和爱降临的一天。

然而他所追寻的热望与爱早已经随着奥斯卡的死而去。

他的浪漫幻想与对爱的渴求,在175存在的年代里夹缝求存,在175废除后的日子里无处安放。

自由固然伟大,那是因为人们普遍有所追寻有所期待,他们有爱有信仰,而当得到自由的人将其用以欲望的宣泄,自由并没有那么伟大。

【这里的男同性恋们】这部电影不得不让人深刻的看到同性恋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让人不得不思考此时此地的男同性恋们的选择。

此时不是1945,没有纳粹抓去关集中营,此时不是1968,没有175把人们送进监狱。

此时此地,既没有流氓罪,也没有集中营,但今天此地的绝大多数男同性恋甚至在深交网络上都没人使用真实的资料和照片,一切的交流全部都是“性社交”,他们不需要性格,也没有爱的欲望,他们在享受着男性身份优势的同时隐藏着真实的自我,他们在现有的并不适合自己的规范中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欺骗女人,欺骗不属于自己的婚姻,并心安理得的拥有了一切,这之中只给彼此留下了一点点欲望的空间。

打开那些网站,那些软件,随意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纾解欲望的对象。

其招数之多,形式之花令人咋舌,但独独这泛滥的欲望之海里长不出一根正常关系的菁苗,这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世界里早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生活与爱。

若问此时此地的同性恋自由吗?

很自由。

但到底这份自由拿来干什么了呢?

大多数的答案就如175废除后柏林地下酒吧并无二致。

 5 ) “没有受害者的犯罪”

朋友曾问我:“在上世纪,是否曾有从西德反向逃往东德的人呢?

”我一时语塞。

因为以前听到的那些动人的故事,大多都与反抗、理想和自由有关,好像只有由东向西的逃离才符合逻辑。

但我忘记了还有这一些人,他们在西德被“钓鱼执法”、被投入监牢。

或许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动过这样的念头吧。

德国刑法175条,“性悖论法”,在这个政治体制反复摆荡的国度却延续执行了123年。

从帝国时期,到魏玛共和,到纳粹专政,到联邦德国,再到两德统一。

意识形态极度对立的政党们,在这个问题上却找到了某种“共识”。

以至于那些同性恋者在战后,刚刚从集中营解救,随后便带着被迫害的烙印和伤疤,“无缝接轨”转运到西德的监狱继续服刑,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并不以抗争为主题,但狱中的温情拼接起来,却是对这套制度无声的讽刺和控诉。

监狱里走音破败的教会唱诗班,变成了两人初次“约会”一起观看的演出。

违反监规,夜晚露宿的惩罚,变成了两人难得温存的机会。

牢房里的圣经书,变成了两人互传心意的工具。

因同志关系入狱的他们,却在狱中一次次犯罪。

失去自由的惩戒是为了让人悔改,可当罪名根本就没有改正的机会,或者本身不存在需要悔过的地方时,又该如何?

所以,他一次次的犯罪,好像是这一取向“不可救药”的证明。

P.S.一般国家同志权利发展的过程,往往会走过刑法除罪、婚姻平权与社会认同的阶段。

每个历程都谈不上容易,伴随着斗争与妥协。

好比德国,历经数次修法才缓步完成了除罪化;在台湾地区,以反复斟酌、极度谨慎的措辞才确立了法律上同志伴侣的权益;而社会认同这一阶段,依旧只在欧美国家才谈得上有初步的实现。

可我国仿佛总在不经意间,以意外的方式完成了进展。

初衷从未考虑过性少数群体的权益,事实上却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进步,颇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就好像,1997年,我们国家意外地实现了除罪化。

为纠正特殊时期的错误,在这一年刑法取消了“流氓罪”。

本为了确保不再出现“男女两步舞即为流氓”的荒谬判例,却在不知不觉中将同样装在这一口袋罪名中的同志群体解放了出来。

2020年,我们国家意外地部分实现了同志伴侣权益的保障。

民法典颁布的“意定监护”,原本是为了保护独居老人,让紧急情况发生时缔结监护权的其他人可以代为做出决定;不经意间,却成为同志伴侣实现婚姻部分权利的一种途径。

当然,这离真正的婚姻平权还差得很远很远。

但相比过往法律上的一片空白,也算得上是一个进步。

但终究是要抛开天真,面对现实。

这样不知不觉的意外,还能有多少?

当争取的权利进入“深水区”,乃至“雷区”,单靠这样的“意外”还有用吗?

更何况,社会上的认同,怕是更遥遥无期。

自行车的车身上贴的彩虹色涂饰,在车主同学离开时被保安偷偷揭下;仅在楼梯口留几面彩虹旗,供同学自取的学姐,被学工晚上约谈,被辅导员威胁退学;剪辑517专题视频的同学接到了Police的电话,被要求删除数据,怀疑学校安插了“信息员”混入社团群中默默举报;以上的事情,就发生在近一个月,发生在全国Top 2的高校内。

倘若这样号称最“优秀”、最开放的环境中都不曾有包容,他们又能期许在什么时候,一切能变好呢?

——但我们至少可以尝试,尝试为他们发声。

如果留下彩虹旗被视作大逆不道的违纪,那留下些白纸供同学们取用总是无罪的吧?

路过同学的创作

 6 ) 人贵在一个情字,又怎能输给性别

他对男人间的爱情深信不疑,他也知道性是调剂而非必须,所以他坚定着内心的美好,绝不认同那个烙印。

因为啊,一旦屈服人世的谬论,仅存的那点慰藉也就荡然无存了,又何来人性的解放呢?

放出去再抓进来,任凭你百般折磨,小小的监狱丝毫不能阻碍精神的广袤,可真的失去了信仰,灵魂就会投向堕落的躯体,那时候,再大的社会也没有能够容身的家。

 7 ) 伟大·自由

开头居中的影像,哒哒声,老式播放机播放一个人乱序的一生……戛然而止,穿插着制作人,循环往复……原来都是175的证据。

表情麻木,动作机械,行云流水,操作熟悉,遥望寒暄,嗯,是个常客。

原罪·本我 什么是罪呢?

以行为论还是以伤害论,以道德为底线还是法律为上限。

爱是原罪么?

爱有错么,是顺应自然、秩序,还是尊从内心渴望。

如果本我是原罪,爱是原罪,反自然、秩序是罪,那何所谓“存天理,灭人欲”,既为天理,何畏人欲?

汉斯在小黑屋里咆哮、在监狱中逃跑、在社会上逆行,涂抹罪犯的印记。

被殴打、被歧视、被定罪、被囚禁,他依旧依旧。

他低下了高昂的头,坚硬的脊背依旧挺直,他只是追求爱的自由,坚持本我的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因我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

爱·渴望 “即使身陷囹圄,我依旧爱你” 汉斯和爱人双双入狱,高墙、警卫、围栏、禁闭,挡不住两个互相靠近的心。

爱是人类原始的渴望,是孤单个人存在的依据,是茫茫众人存在的理由,爱无非是和爱的人一起,做想做的事。

坚定·退却 “对于爱能做的只有坚定的选择” 汉斯是强大的,他的爱也是坚定的,即使他即使他周旋与不同人周围,徘徊在“厕所”,但他坚定对每一个人的爱。

为了安慰爱人他绞尽脑汁、打破底线,为了保护爱人他主动揽罪,锒铛入狱,这就是一个“平凡”男人,“伟大”的爱情。

然而,爱往往又是让人退却的,爱情令人着迷,世俗让人恐惧。

不被认同的爱就像蜘蛛网一样看似柔韧,实则脆弱,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不知纵身一跃的他是否得到了内心的平静,伤痕累累的心和灵魂是否的到真正的安抚和解脱,不知他是否在其他纬度找到寄身的一隅,但我知道,他永远都感受不到真正的自由了。

梦 境·现实 “怎样的人生,在于不同的选择” 如果说电影阴暗的色调是现实,那漫长的黑就是人的内心,穿插的色彩就是活着的希望。

现实是压抑低沉的,身不由己,痛苦打压,痛苦迷惘。

人的内心是比现实难过的,因为渴望又无助,因为未知又漫长,多种情绪纠缠在一起放大了现实,挤占了生存的空间。

梦想是坚持的底气,没有这口气也就成了行尸走肉。

和解·救赎 如果说175的废除是社会对某一群体的和解,那汉斯和维克多的拥抱就是个体对某一群体的和解。

维克多用对汉斯的帮助是对他人的救赎,那社会对群体的保护,就是对整体的救赎。

只有从上往下的认同,才是真的认同。

自由 ·禁锢 汉斯因为“逆爱”,人生最好的十几年都在准备入狱和入狱的路上,“我在跑,我一生都在出逃”,他一生都在向往自由之地。

维克多因为误杀爱人,二十年都在服刑,他画地为牢,自甘堕落,破坏听证,一直在自我囚禁。

当汉斯打破橱窗坐在路边,静静等待,当维克多半夜狠狠的敲打围栏想要出去,相遇时一个咒骂,一个畏缩末两个人相拥在一起,我想这个时候他们都是自由的。

他们之间的情感不是简单的单一的感情,而是灵魂和灵魂的遇见和相惜。

伟大的·自由 伟大的自由,是身的自由,还是心的自由?

还是灵魂自由?

伟大的是自由?

还是爱?

 8 ) 那伟大的自由,被爱超越了

每次看同性题材电影时我可能都想会在心里问自己,作为异性恋群体中为什么也会偏爱这类题材?

在看完这部影片时我可能得出了某种答案。

电影分别在1968年、1945年、1957年三个时间点跳转,用记忆交错的倒叙讲述了同性恋男子汉斯.霍夫曼与直男狱友维克多.比克斯在牢中相识相知、互相帮助并最终选择彼此相依的动人故事。

影片开头,1968年,便是一段窥视镜像。

那个以第175条判处同性间性行为还视为刑事犯罪的年代, 这个社会从镜头中窥探同性在公厕里的秘密,并将偷录的行为其作为刑事违法的证据,宣判其不被社会底线所容。

因此,我们在那个时期能够见到同性恋的地方应该极其特定,社会的公共区域如此之多,但是允许他们存在的也仅有类似公共厕所或监狱这样的地方。

电影结合了同性和监狱两个题材来讲故事。

其实在看《OZ监狱风云》这类的影剧时我就有个疑问,同性恋在监狱里不会有正常的生活吗?

除了成为男性力量争斗下的牺牲品、成为监狱里的prag(词义即prison+fag),同性恋者是怎样在监狱和一群(因缺少发泄出口而异常饥渴的)异性恋男人们相处的。

《伟大的自由》给我们呈现了另外一种去掉猎奇和刻板印象的讲述方式,同性恋者除了喜欢男性之外,与异性恋者在处理情感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他们除了与同性发生性关系之外,也会有同性的友情。

正如我们说不清与异性是否存在纯洁的友谊一样,同性恋者的友情也是复杂难解的。

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法律或者说是那时的社会给予他们的生存空间太少了。

稍想反抗的人会被关在那个不见天日的小黑屋里。

当汉斯如此熟练配合地脱光衣服走进那片黑暗天地,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儿,已经不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对待。

同性恋者被视为变态,是这个社会中不能见光的存在。

他的生活便像这黑屋般没有出路、没有希望。

这时一盒火柴随着一束光落在地上,是来自老朋友维克多的问候。

汉斯点燃一根火柴,眼看着它在手中燃尽,又点燃下一根。

他用火柴点了烟,这片黑暗中,只有快燃尽的火柴照亮出他迷茫又若有所思的脸。

火柴熄灭了,只有明灭的烟头像暗中的星火,带我们进入了回忆。

时间回到1945年,德国纳粹的徽章刚刚从军服上被扯下。

这是汉斯第一次进监狱时,也是第一次被分到维克多在同一监房。

有些大男人的维克多自然瞧不起这个因为第175条犯罪被抓的变态,他拒绝和喜欢和男人干事的人关在一起。

直到他好奇地发现好像变态与其他罪犯没有那么不同——也仅仅是尽力在这个监狱的小社会里生存下去;直到他看到了手臂上的那串数字,他第一次给了汉斯点烟的火柴,试着跟他交谈。

汉斯被从集中营直接转到了监狱,即使不是纳粹统治的德国,同性恋者的身份依旧被视为犯罪,依旧被社会放逐和排斥。

无论谁统治这个国家,是纳粹德国还是西德,他们总是这个地方不能见光 、不允许见光的那群人。

所以当汉斯说想要逃到民主德国(东德)时,刚看完《最后的死刑》的我突然深感讽刺——现实中东德也维持了第175条性悖论法直至1968年才缩窄范围到18岁以下的少年性交,1988年才正式废除,比西德太好不到哪里去。

更不要提维克多想要逃去的俄罗斯了。

这时,我才意识到,人,无论同性恋异性恋,在绝望时总得要让自己相信点什么才能活下去是个什么道理。

另一个惊讶的来源,来自汉斯提示同犯被抓的Leo利用故意犯错被惩罚的机会来到集中关押犯错误罪犯的牢房见面的那场夜晚戏。

他俩的亲吻以及更加亲密的交融时我是担心的,因为在场的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个。

我恐怕有人在这时跳出来把他俩骂作变态暴打一顿所以一直揪着心,连远处轻轻地一声咳嗽也会十分警觉。

可是,并没有人跑过来制止或反对。

细想这可能确实也是社会中多数人的选择,私下冷漠的嫌弃和反感,而不是公开的挑衅和反对。

除去那些暴力和性的冲突,隐性的偏见和歧视实则更常见,也更难以去除。

1957年,汉斯有了恋人( 奥斯卡),他们一起被再一次地抓进了这里。

汉斯一心想保护他的爱人,他请求在厨房工作的维克多帮他送信;而维克多刑期遥遥,没有娱乐没有性,开始吸毒;所以这次他们各取所需。

对于维克多来说,监狱里是片男人的世界,连性都没有,怎会有爱。

对于汉斯来说,在这满是男人的世界里,不会缺少性,但他要的却只有爱的那个人。

情感就像针刺破穿透在书页上,留下一串细细小小的痕迹。

这时不仅仅是透过猫眼窥视的维克多,观众的心也随着那些细碎的对白泛起了涟漪。

之所以偏爱同性题材电影不在少数,除去涉及LGBTQ的猎奇,现下更大一部分因素可能是源于我们对爱情的高度理想化。

这种理想化与我们所接受的现实当中的爱是矛盾的。

事实存在的情感会掺杂其他因素,爱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

感觉可以就是那一瞬间,但其中促成的因由交织,甚至连自己都解释不清,才将这不可思议的感情称为爱。

在当今个人自由主义、强调自主性的氛围里,我们无法确定何谓真心却想往拥有纯洁无邪的爱。

因此判断的标准即变成了两人为了在一起能够承受多大的阻力和苦难,所谓经历得困难越多,便能客观上证明这二人之间的爱越真挚无瑕。

正如伊娃.伊洛斯所说,人越是强调个人自主性,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那么能够给出爱的承诺的难度就越大。

我们尽量控制着自己给出的认可,恐怕输了爱情游戏落到下风,甚至渐渐感觉这样的游戏如此高成本不愿再自找麻烦。

要让别人心甘情愿的把心交给你这种事当然要费时费神。

然而向对方施压得来的东西,大多也不会出自对方心甘情愿的认可,又使自己的自主性失了身价。

如此,我们在爱情这个话题上有无尽的想象,既希望爱人爱自己爱得一塌糊涂,又不希望丧失了那高贵的个体性。

以上种种,导致我们可能很难会有爱人,或者很难维持一段理想的关系。

相爱付出与个人自由之间难以平衡,仿佛渐渐变成了现代人的负担。

我们在羡慕同性电影当中那些为爱奋不顾身的纯粹的同时,在自我情感问题上顾虑重重。

另外,仍会有一些隐忧。

当现在的同性题材影视剧作品已经从小众转变为文化市场当中主流的一部分时,同性文化中的一些符号和消费变得普遍,我们的猎奇和理想化也将随之削弱甚至消失。

就像娄烨所说的,同性恋在爱情中的感受体会和你我都是一样的喜怒哀乐,并没有什么区别,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

而当我们将同性爱恋“去神圣化”之后,这个类型题材的进一步发展走向又会是怎样的呢。

在刚刚看到《伟大的自由》的预告片和大概故事介绍时,其实我有一种同性电影都开始回顾历史的末路之感。

从故事的时代设定看,电影确实貌似是一次回看历史的过程。

但从讲述的故事层面,电影中的叙事不再局限于同性恋之间的爱情,这是否也预示了同性题材也面临着更新一步的探索和深一步问题的探讨,可能这也是真正喜欢这个题材类型观众所期待的。

我们的价值观里住着一场轰轰烈烈为爱牺牲的理想爱情,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真的愿意去实践这种想象。

可能被社会抛弃、一无所有或者了无牵挂时作出的反应,是最本能、最赤裸的选择。

我们都会被维克多抛下对他人目光的在意选择去抱住刚刚得知爱人自杀的汉斯的那一幕感动到。

这个拥抱发生在白天露天公开的散步场里,发生在一个异性恋男人和一个同性恋男人之间,它跨越的距离和困难程度并不被世界所发觉,但这一幕确实堪比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那一步。

拥抱代表着接纳,这个接纳打破了性别取向所带来的意识形态隔离。

这个世界有人接受了他,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同性恋,即使这个人是个囚犯。

随着同性恋与异性恋区别观念的打破,我们不再介意喜欢同性还是异性的身份,更在意人与人之间惺惺相惜的那种感觉。

人们总说,随着人越是成熟,亲密的朋友伙伴却越少。

我想我们还是在意交朋友时是否有利益牵连、是否可以不计回报。

看来我们不仅是对爱情有种理想,对于多数情感关系也都有如此的向往。

并不是否定那些由多重因素建立的关系,只是本能的给予前者更多的肯定和信任。

电影中这种囚犯间都有的相知相守,在铁网之外却也很难寻觅到。

最后一个奇特的感受点是在汉斯发现175条废除后与汉斯的对话。

我不会再被关起来了,我们也不能见面了,因为你不能离开这里。

所以,我们一起逃走吧。

人的情感总要比法律复杂细腻得多。

在这时法律的存在或改变都显得那样冰冷和割裂,总是滞后又不合时宜的。

反抗制度不公时被强制关押,不想离开时却又陡然被释放。

离别的那夜,两人只得坐在同一张床边,无奈又无言地握紧对方的手。

也许爱意像经书上戳出的一个个小洞透出丝丝亮光,只是汉斯再次入狱时那本书不见了,被针戳出来的密信找不到了,刺在手臂上略丑的刺青纹样却一直看得到。

如果解构整个电影的表意,在那个时代仅属于同性恋群体之间的爱可能是脆弱的,而突破性向限制建立在Victor和Hans间情感连接又是真挚深远的。

但是矛盾在于社会和时代不容,造成的隔离与分裂只有建立相互沟通才能生发出更坚固的情感关系。

虽然电影表面为同性叙事,表现了性取向的不同造成了如此多的苦难和悲剧,但实际上Victor与Hans的关系恰恰表明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的建立过程是多么艰难曲折。

这种表达在影片结尾也得到了印证,被释放的汉斯选择重返监狱。

对于他来说,那伟大的自由不在这个已经视同性恋为公开合法的社会,不在可以彻夜狂欢性交的酒吧,而在与他有相互信赖扶持,给予他帮助和理解的地方;在与维克多共处的那间一扇窗两张床的牢房中,在一个有爱的寄所归处。

所以汉斯抛却了表面的自由平权,买了包烟,便回头去寻他的故人。

这一次,那伟大的自由不是法律给的合法身份,不是社会给的公开机会,而是因为爱。

伟大的不再是肉眼可见的自由,而是能够真挚的去爱别人的精神。

所以才说这里的自由被爱超越了,或者换句话说即“只有在和谐幸福的共同关系中我们才能感知到自由”。

 9 ) 监狱里被直男物化的男同

男同在监狱被孤立、霸凌已经拍了无数次了 这部很新颖的地方是讨论一个恐同却与男主发生同性性行为的直男角色——维克托 维克托曾言无法忍受监狱无女人/无性的生活,又听到狱友讨论战争期间被偷偷喂下性欲抑制剂。

看着裸体女郎的照片,他决定找身为同性恋的男主为他服务。

所用语言“你们同性恋不就是好这口,不如帮我”体现了直男对同性恋群体的试图物化与刻板印象,而男主的拒绝“你以为我们是见人就上的吗”让他恼羞成怒 在男主与维克托前期的磨合中,投射着男权的物化行径。

在体面的社会生活里,直男解决性需求并不会首先选择男同性恋,而是物化女性。

男性期许甚至要求女性扮演好他们预想的角色,成功达成了数千年。

同性恋群体的角色则无用打压,有用物化,在监狱这样的极端环境下,能很好暴露男性霸道的真实底色,相较弱势一方的性需求都会被其剥削、压抑、利用。

所以恐同一部分是直男潜意识欲望投射的相反表现,它在预告:如果到了“万不得已”没有女性的时候,就连男性他们也能性剥削。

所以令人恐惧的不是男同性恋,而是“万不得已”,他们在自己的思维怪圈里竭尽可能要避免“万不得已”。

不惜把女性、性少数分解成孤立、需要依附他人、无法自我和解的个体 令人感动的是,维克托无疑就是被抨击的男权产物之一,也是代表。

他在“万不得已”之时,威逼利诱男主为他性服务,只把他当成泄欲工具。

但看男主一路从集中营到监狱,再有爱人重返监狱自杀等等遭遇,他开始理解并同情这个男人,他舍弃了对人性取向的狭隘厌恶,而开始对人本位产生真情实感。

在男主因爱人逝世,同时为性取向饱受到歧视虐待时,他痛骂那些曾经与他相同的直男“你们这群没有心的家伙”。

爱人的能力播种下,之后的种种发展他也慢慢挣脱了男权产物的束缚,成为了自由的灵魂

和每个性少数看这部片子一样,会被男主的人生辗转,命途多舛震撼 我也不知道如果是自己去经历这三段时期/三份感情/三种选择,会折损于哪一步。

对,也许是对自己年纪的有把握,在第一步被送往集中营纹上双性恋数字编号,戴上蓝色双性恋袖章时我也许就已经要用遮掩不住的鲁莽与不甘换一份痛快的一枪爆头了。

更不提接连长达一生的三次失爱,三次选择,三次入狱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主在监狱窗户与年轻同性恋老师讨论他的职业时,他觉得有趣,他笑了。

他无罪的一生被莫须有的罪条困在监狱,但他把可以出狱的机会一次次给了别人,他不需要知道他们在多彩的世界大巴里怎么补票,他的眼界“短浅”到只知道送别人先上车,那些人愿意和他多讲一点,他也听得津津有味,他也笑得如同自己出去经历了一般 这一笑让我想起了题目,伟大的自由

 10 ) 伟大的话自由

汉斯一到监狱,就遭到维多的鄙视。

原本互看不顺眼的两人,因共处一室而逐渐熟识。

擅长刺青的维多,主动帮汉斯退去原罪,去除烙在他身上的纳粹编码。

而当维多犯错,汉斯也代他被关禁闭,让维多心生感激。

两人不仅学会尊重彼此,并且成了知己。

此时,汉斯在狱中也遇到了挚爱奥斯卡……哈哈我本人很喜欢这种影片,作为一个原耽女孩哈哈

《伟大的自由》短评

集中营出来进联邦监狱的设定略搞笑,说明了一种社会性的荒诞共识。但我想不明白,不以危害社会秩序论处,别人喜欢口的,肛的,以我一个旁人身份来说,有什么见不得的。以社会道德论处,必然夹杂正常人式样的傲慢跟宗教式的审判,前者代表偏见跟愚蠢,后者政教分离已经好几百年了。无论如何,都是3K党徒式的精神有问题。不喜关注同性题材,哈欠连天,也不以为忤,就是没感觉。

7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较差

他在坐牢 他一直在坐牢

11分钟前
  • 我是过儿
  • 还行

6.0。靠Rogowski雕塑般的形體與深沈憂鬱的個人魅力撐起來的電影。除去第一次禁閉室的油畫式攝影和倒敘轉場外,過度的議題設置榨乾了影像的厚度。繁複且花哨的時間線跳轉並未形成以監獄為中心的困局,反而使導演不得不塞入大量冗長單調的通俗敘事。

14分钟前
  • Orpheus+
  • 还行

背景让人动容,汉斯的爱也是,即使在狱中,他也毫无畏惧的爱,也捍卫当同性恋的自由,未被禁锢的,才是“伟大的自由”。维克多看起来就没那么让人喜欢了,他和汉斯的爱很复杂,像是一种相互救赎,又让人觉得他“恐同即深柜”。最近几天都没好好学习了,看电影其实也没太能集中精力,但好在男主们演技厉害,好几次我都怀疑汉斯和维克多从头到尾几个时期真的是同一个演员演的吗?但无法接受吸毒的人,无论他看起来多么可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然,汉斯愿意温暖他,我无话可说。

15分钟前
  • 普通女孩秋不野
  • 还行

《伟大的自由》65三次因性向入狱的Hans在被囚禁状态中依然饱含欲望的冲动,并逐渐体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逼仄的空间和精神上的无拘束形成的对比。时间线索穿插,但毫不令人困惑,值得赞扬。结尾升华得特别精准,但也因此显得设计痕迹稍重。#Cannes2021

17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我一个女的看得热泪盈眶,前面的gay大叔躺在老伴儿肩上打呼了!!怎么好意思呢!可太爱看他们俩推推搡搡又互相守护了。Hans真的一直都蠢蠢可爱又勇敢无惧,不论被抓进去多少次,还是要跟男的相爱,做爱,无论在哪里。

20分钟前
  • Alcool
  • 力荐

看完之后只觉得男主是个舔狗,从头到尾地自视卑微地舔着不同的人,表达着迷茫的人生,然后想把这个迷茫归咎于175号法律。对这一企图表达得太明显,以至于忘记了对各个角色的行动合理性有铺垫。结果就是,导演说啥是啥,大家都是工具人:被欺负就不说话,看到刺青就可怜你,爱人死了我就哭(也不质疑),一眼爱了就做,想让你好就让牺牲自己,处久了就弯。对不起,大家的行为太突兀了我get不到。一分给电影背景,两分给镜头语言,两分给伟大和来之不易的自由吧。5分

24分钟前
  • 呀呼嘿
  • 较差

死基佬

28分钟前
  • 索马里水稻
  • 很差

这个结尾也太俗了@SFF2021

30分钟前
  • KBFZ🇺🇦
  • 较差

我愿歌颂之伟大的电影

33分钟前
  • 山楂酱与薄荷
  • 力荐

4.0 @2022-07-24 08:16:58

36分钟前
  • Francois Lan
  • 推荐

爱是为了你犯罪,是为了你不怕犯罪,是为了你接下自己没有犯过的罪。圣经可以卷烟,可以传递情意,可以用来为我们这种被诅咒的天生罪人服务一切,“感谢上帝”。火苗微光,明明灭灭24年,某种很难说是希望的东西就在它小小的窜动里撑着。1945/1957/1968,多组反复出现的元素:录像(厕所监控/情侣DV)、火柴、针(纹身/戳纸/吸毒)、拥抱——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我们越狱吧”,听到这句眼泪立刻流了出来。结尾再次走入和走出黑暗,自由有了新的含义,伟大的自由就是可以由自己做出选择吧。如果不能一起在外面比翼飞,那就一起在里面共相守,牢房的门洞也可以变成glory hole。

37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让他们看看这个世界对我们曾做过的,以及现在正在做的。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即使将自由与尊严一同剥夺,同性恋的爱情也永远不会停止,它们在腐烂的土地上会更有力量地生长。

40分钟前
  • 萨嘎摩多熊猫桑
  • 力荐

被誉为2021年度最佳LGBT平权电影。“男主汉斯从40年代,到50年代,再到60年代,因为同一个罪名而一次次入狱;如果同性恋是犯罪,他情愿把牢底坐穿。与其说电影讲述的是伟大的自由,不如说是关于伟大的犯罪—— 没有受害人,罪犯就是受害人的犯罪。同性恋之于他,不只是一种身份,一个行为,而是一份信仰。”

44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感觉是把很多题材的电影、和很多待表达的声音杂糅了起来,又像严肃的历史纪录片、又像是断背山式的时空爱情、还有一点描写监狱世界的类型片的味道,倒是面面俱到,不过有些抓不到重点,看着怪怪的。还是觉得导演自始至终都在犹豫把该把什么当作是影片的中心,到底是男主的感情流向、还是对荒谬时代与制度的讨伐,所以觉得影片本身有点轻飘飘的。

49分钟前
  • 新世纪腐银战士
  • 还行

好绝望,为人类可以以文明、进步、道德等等等等各种高尚的名义,做出多么黑暗的事,行如何难以想象的恶。绝望,窒息,也是为了此刻身处的世界,不知他又会走入怎样的暗夜?

52分钟前
  • lucas流窜地球
  • 力荐

最后一段算是神来之笔。

56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个中滋味,感同身受。

58分钟前
  • 月亮出來了
  • 推荐

3.5。他说他一生都在逃亡,但他又一生都在坐牢。自由这词太过广阔,回到当下,无论哪一种自由、自由的界限和其含义依旧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讨论。

1小时前
  • 托马斯小火车
  • 还行

在监狱里,得到了爱情,友情。然而在他出来后,他发现,自己真的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在房间外还有他值得留恋的东西

1小时前
  • 爱看电影的浩浩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