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电影剪辑版本深深吸引,加上双女主,百合题材的标签,去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的一开始令我觉得有些乏味枯燥,情节安静地发生,忍不住想要抽离换频。
直到女主小累的秘密被发现,故事开始有了吸人眼球的感觉。
影片中累的口红可以和妮娜交换容颜,代替演技拙劣妮娜表演。
起初,累得到美貌,心存罪恶感,这样的美并不是建立在正确的道德之上的。
可是人对拥有的东西会害怕失去,多次交换容颜后,累尝到甜果,美貌可以带来很多。
经纪人也不断给累洗脑说教,妮娜的容貌可以为她所用......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女人爱美,打扮自己;男人爱美,被美人吸引。
《莎乐美》象征着美,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单一而永恒的,只是在复杂的环境中,罪恶会其中推动,导致悲剧,尽管如此,也改变不了美的本身。
莎乐美作为戏中戏,作为结尾戛然而止。
这是否这也是累和妮娜的结果呢......
看了电影《深红累之渊》,这个荒诞的故事令人深思。
长相丑恶的女主小累,利用一支神奇的口红,通过接吻,能拥有对方的脸,时限12个小时。
在经济人羽生田的安排怂恿下,她借由话剧演员尼娜的美丽脸庞,开始了自己的舞台剧生涯。
凭着她的演绎天分,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正牌美脸拥有者尼娜,最初还想利用小累来成就自己的声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不甘了,不愿承认自己不如小累,特别是小累用着自己的脸和她欣赏的年轻导演乌合恋爱了。
她和小累爆发了最大的矛盾,不愿再换脸,并要自己替代小累和乌合约会。
小累也决定不再换脸,她无法忍受尼娜和乌合在一起。
然后,一切还是照旧,因为尼娜得了一种罕见的病症,睡美人病,会无缘无故晕倒,这也是尼娜的演绎事业进入瓶颈,想利用小累的真相。
她和小累大吵一架后,就发病了。
这一睡就是5个月。
而在这5个月了里,小累的事业可以说一飞冲天。
她从此不再自卑,变得自信,还拥有过了爱情,现在名利双收,成为话剧界的新星,正准备演出知名导演排演的话剧《莎乐美》,她变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总是长发遮面,佝偻着背自卑胆怯的小可怜。
尼娜醒来后的迟钝懵然,小累对她关还备至,照顾有加这一段互动和电影之初,尼娜对小累在演技方面的教导,运动饮食方面的安排,强烈的对比出了充满自信的上位者角色互换。
她们,真的不一样了。
外在的丑陋和内在的残缺,都使人自卑。
在小累排演《莎乐美》时,尼娜顶着小累的脸来到了她的家乡。
知道了她是话剧女明星的女儿,还在她母亲残破的旧居地下室里发现了囚禁她人的痕迹。
以及小累在小时候就和一女同学换脸,最后还造成她死亡的这一系列真相,决定不再换脸。
与此同时,小累在排演室,也在羽生田的诉说下,知道了她母亲也是利用口红用她人的脸成就自己的明星梦。
(当我发现小累小时候脸还没有破相时,就很在意美丑,并以此换脸,代替同学上台表演,她感慨哭泣,美貌使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其实这表明她的认知从小就是错误的,美丽才能带来自信。
)如果说,换脸之初,小累是在羽生田的诱惑怂恿下勉强行事(也许),那么当她迷晕尼娜打算步上她母亲后尘时,她已经成为了美的奴隶,抛弃善,愿为美行凶。
就像她表演《莎乐美》最后一幕时,砍下爱人的头颅,以便亲吻。
镜头这时把这颗头颅换成了尼娜的头颅,隐喻小累爱上的,想亲吻拥有的只有——美貌,以及它带来的成功。
这不经让我想起了另一部日本电影《狼狈》,同样的以美为主题,肥胖女主莉莉子全身整容,变得纤瘦漂亮,成为名模,拥有英俊的未婚夫。
但同时,她又用年轻的身体换取电影的角色,用美丽的外表诱惑经济人的男朋友,外在光鲜亮丽,内里空洞肤浅。
然后,在手术的后遗症下,失去一切,爱情,事业。
在美丽的房子里默默腐烂,她终于表里如一。
莉莉子还有电影——《霓虹恶魔》其实导演是想暗讽时尚界就是个人吃人的社会,但我想就单从几位女演员的角度,去分析她们病态的追求美的心理。
不谙世事的女主杰茜,来到大城市,缘模特梦,然后她成功了。
穿梭在浮华迷离的圈子,她渐渐的远离单纯,变得充满野心又肤浅虚荣。
而其他几位女主的同行,对她可是羡慕嫉妒恨,于是她们杀了她,吃了她,只为变得像她一样漂亮。
本应亮丽光鲜充满朝气的年轻躯体们,以血腥残忍收场。
——原罪是美貌。
杰茜上述电影基本都表达了,拥有了外在的美丽,就能使人更自信,自信带来更远大的利益:爱情,事业,能成为人生赢家,走上人生巅峰。
她们相信这样的真理,并以身试法,最后或许成功,身心却驻进恶魔。
但现实中,我们为了美丽,节食,吃药,对手术打针成瘾,付出健康的代价。
与上诉电影的女人们没有区别——为美行凶,对自己而已。
只要活在文明社会,世人懂得欣赏美,追求美,芸芸众生就会受到美丑的约束衡量,不可避免。
漂亮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被众多人喜爱,更容易获得成功,就是这样的不公平。
没办法,这是社会的写照,但也只是一面。
外在美也许能带来成功,但美貌敌不过时间。
不要太依靠它,凡是过犹不及,别对美成瘾。
小累,莉莉子,杰茜和她的同行们,她们也许是电影夸张渲染出的角色,但电影也是艺术,而艺术源于生活。
这是一个被欲望吞噬的故事。
母亲渊透世是第一个牺牲者,名声在外的她也只是一个忘记自己是谁的可怜虫。
因为站上舞台成名的欲望,渊透世成为口红的奴隶,变得癫狂,将自己的“脸”囚禁起来,为爱成魔。
本片的女主角,渊透世的女儿累,是欲望的第二个牺牲者。
她有一个梦是站上舞台像她母亲一样表演,却因为丑陋的脸,累只能把她的天赋、渴望藏进自己的内心深处,与黑暗通行。
累变得孤独、冷漠、自卑并害怕看见光。
母亲是累的榜样也是她的欲望,当站在昏暗的楼道中,“母亲”会提醒她不要忘记想要的东西,当做重要选择的时候,“母亲”会出现让她更加坚定。
在经纪人的帮助下累沿着渊透世的路走着,最终成为了妮娜,而在最后的那场舞中累亲手把真正的自己埋葬了。
无论是渊透世还是累,他们达成欲望的方法都是通过夺取别人的人生。
这是病态的意识,他们认为周围歧视的目光是因为自己的缺陷,其实真正的歧视是来源于自己内心的厌恶。
同样一张丑陋的脸,妮娜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出门,昂首挺胸,正视别人异样的眼光,而累却只能低下头颅,深处一片黑暗之中。
强烈的对比下,让累的自卑显得多么可悲呀
在累的内心独白中曾经提到:乌合导演好像能看见真正的自己,而那个时候她用的是妮娜的脸。
其实这便是影片前半部的累,她在真实与欲望之间挣扎,完成她梦想的是妮娜不是真正的累。
之后妮娜的身份以及这个身份带来的光芒彻底淹没了真正的累,她终于成为母亲那样的人,也最终成为了第二个渊透世。
影片的结尾,累对知晓一切的妮娜说:“她决定要成为莎乐美。
”那一刻她彻底踏入了名为欲望的深渊,她不愿放弃她渴望的一切,哪怕失去真正的自己也再所不惜。
最后那只舞,真实的累扮演着虚假的妮娜,虚假的妮娜扮演着话剧中的莎乐美。
两个人在镜头中不停切换,不同的人物在同一舞台中上演。
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夺取,这是莎乐美的手段也是累的手段,两个人无比相似,累如她所说的变成了莎乐美。
在象征死亡的红光之下,莎乐美和累都进行了寓意夺取的一吻。
最终在血液的流动中莎乐美死了,真正的累也死了,只剩下那个虚假的妮娜。
而真实的妮娜就像是羽生田所说的一样成为了祭品,迎来了第二个渊透世。
这便是欲望的深渊,我们所有人都如同累一样在这个深渊中挣扎,带上了陌生的面具,刚开始或许可以取下这个面具,但渐渐的面具越来越紧也越来越重要,有的人就认不出真实的自己了,有的人甚至埋葬了真正的自己。
认真想一下,自己欲望下的真面孔是真实的自己吗?
仅仅是换了个脸,就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自信和优越感。
丑陋的才累拥有的,突出的执念。
想变成完全不同的自己的执念,是她的秘密武器。
好像演戏这种东西有的人就是演的出来,有的人就不能。
演技都是慢慢学的嘛。
妮娜就是,没有代入感,很轻浮地用表情在“作”角色,与其说演的是角色,不如说是凹既定的台词在矫揉自己。
这个导演好装逼啊。
看得出来有时候没有什么好严肃的他还是一副紧绷的脸。
以前我代入角色模仿的就是这种人吗?
qio得马得。
这种人完全支撑不起来,是虚伪的人好吗?
代入一个角色的方法不是通过他说的话假装是自己说的去揣测。
必须站在第三人角度旁观,观察这个人去揣度为什么这样说,动机是什么,这种硬干货才能真正让我们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
毫不动脑仅想凭感性去“模拟”一个人,偷工减料,像鹿先森乐队想用过剩的情感去超越音乐理性层面的东西一样,做出来的东西。
算是走捷径强行掩盖掉自己的短板,而且是必须的技能,偷工减料。
情感也打动不了人。
“现在的你内心深处没有隐藏着什么的神秘感”这个导演耍女朋友要求还真的是高呢。
终于懂了那个经纪人的意思“你知道最令观众动容的时刻吗?
赝品超越真品的时候。
”以假乱真,仅仅五个月的时间,足以发展新的人生了,真正的妮娜成了冒牌货。
累的母亲,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吧。
渊这个名字,也不是她真正的名字,是继承的别人的吧。
看着舞台上那个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人的人生,意识到她的人生已经被剥夺了。
累也从开始纯洁的姑娘,变得有心机。
莎乐美。
感觉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哦。
“被对渴望之物的异常执念所支配”,虽然没有体会过,但生活中,对爱情,一些不甘心,留恋,稍微加强一点,就是所说的,对渴望之物的异常执念。
演员,这是个好严苛的职业。
“给我再入戏点。
”莎乐美为了得到心爱的男人不惜将其杀死,这样的故事也必须像自己使其发生的一样入戏。
真的是。。
工作上,被导演狂骂一顿后,其他人下班的下班,也没有人来关心。
这是现实的,职场吗。
太可怕了,职场。
她自己也知道,不是自己脸,的虚假吧。
她这么反抗,是讨厌被虚假包裹的自己吗。
自信与优越感。
我用一夏的眼睛,完全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仅仅是,换了一张脸。
物理上的脸。
就能带来这些,不同的感受。
人真是脆弱。
原来刀伤不是天生的,是反抗嘲笑自己的同学时被割的。
她也就是生下来,不漂亮而已。
不到丑的地步。
现在人对自己要求都这么高吗?
成为莎乐美的同时,激发了她所谓对渴望之物异常的执念,爱和疯狂。
“你抱着的,是不惜杀死也要得到的爱人的头颅,多一点爱和疯狂。
”下一秒就是她体验所谓“不惜杀死也要得到的爱人的头颅”的感觉,抱着妮娜的头颅。
太可怕了!
这就是电影有趣的感觉吗?
终于get到了,好开心!
妮娜懂得,只要能做自己,能和父母在一起,拥有自己的人生,即使面相丑陋也毫不在意。
天台上两女主的对峙,真是,我见过得真的撕逼。
太激烈太热烈了。
是武勇的男生没经历过的场面。
而累,则选择彻底背离自己。
她拒绝和母亲牵手,其实她是对她这样无法直面真实自己,逃避,选而夺走她人人生的自己非常不愿妥协吧。
她仍然上台前回望了她一下,可见不到她,此时的她显得有些孤独,也有那么点理解的惺惺相惜。
可是自卑给她的压力太大了,自信和优越感对她的吸引太大了。
这一幕换的真好。
把莎乐美亲吻约翰的头颅,一下子换成累亲吻妮娜的脸。
这种异剧呼应,真的是,双重打击。
一遍遍充满爱与疯狂地叫“我吻到你的嘴唇了哦,约翰”,然后抱紧他(她),就像一遍遍爬也要爬回去,也要亲吻那个躺在卧室里,可以给她美丽容颜,一天虚假自信的女孩。
这个舞台华光下的背面,跟她的母亲如出一辙。
虽然她看不起母亲那样用卑鄙营生,靠夺取她人人生生活的人,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步步,也走到同样的,境地。
这是个悲剧故事。
不能做自己,自己的人生被别人操控,真正的妮娜在尚有奄奄一息的时候,轻声但绝望又恳切地连续,强烈要求:殺了我!
就是个被强大的自卑,和自己不认可自己操控的女主,通过操控别人的人生,来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操控。
也是一个被操控的,可怜的肉体呢。
可惜后半段剧情反转得也不多,和前半段交代的,我们预想的差不多。
本以为后半段会有什么另外的含义和惊喜推出呢,可惜没有呢。
片尾曲好听。
颜值即正义,看脸时代,人人都在为“脸”而焦虑。
在这个“速食”时代,美貌是快速降低沟通成本,获得阶段性成果的捷径之一。
人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冒出这样一个想法:要是我有她那张惊世骇俗的脸,我是否也能获得成功和关注。
美貌陷阱自古有之,古希腊神话中,有人看着倒影在水中的自己的美貌而出神、沉迷,在自恋中化为一尊石像。
美貌是恩赐,但有时候美貌也是毒药。
日本新片《深红累之渊》就讲述了颜值焦虑下,两位年轻女孩“换脸”的故事。
影片根据松浦达磨的人气漫画改编而来,原作至今累积的发行量已突破250万册,在日本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双女主设定,以及两位人气正旺的年轻女演员。
95年的土屋太凤经过多年演技打磨,终于摆脱了青春片的既定人设,在影片中有了质变的突破。
作为行走的男神收割机,这个95年的妹子拉足了“嫉妒”,不少影迷感叹“流水的男主,铁打的土屋太凤”。
多年的演艺生涯,让他先后获得日本电影学院最佳新人奖,还有最佳女主角提名。
片中另一位女主角,97年的软妹子芳根京子也是风头正盛的人气偶像。
凭借该片,她拿下了日本电影学院最佳新人奖,对稍大一点的土屋太凤发起了“挑战”。
《深红累之渊》中,两位妹子都需要塑造“双重人格”,在不同的性格之间来回切换,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各自的人物性格还会发生“弧光”逆转,层次丰富的表演是影片最具看点的地方。
影片讲述一个奇幻的“换脸”故事。
渊累(芳根京子 饰)外表丑陋,脸上有巨大的伤痕,性格自卑,但因为演员母亲的缘故,继承了精湛的表演的天赋。
母亲留给她一只带有魔力的口红,涂上它之后,亲吻对方,就可以和对方互换容貌,但效力有限,吻一次只能维持12小时。
另一边,女演员丹泽妮娜(土屋太凤 饰 )小有成就,但因为疾病困扰,事业开始走下坡路,继续调整状态,赢得新的表演机会。
她的经纪人羽生田(浅野忠信 饰)迷恋过渊累的母亲,打算把渊累培养成新的演技之神,于是他怂恿渊累借用魔力口红,得到妮娜的美貌,走上演员之路。
渊累需要美貌走出自卑,舞台的聚焦效果也令她神往;妮娜为了让自己重拾荣耀,也暂时原意献出容貌,两位女子由此达成默契,开始了“换脸”生活。
可随着渊累事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取得令人惊讶的荣誉时,两人的关系陡转直下。
演技日渐成熟的渊累不但夺走了妮娜的容貌,而且还开始侵入妮娜的生活,与妮娜爱慕导演发展恋情 ,与妮娜的母亲修复关系。
处处被动的带着渊累伤痕明显的脸处处碰壁,体验到人情冷暖的她无意间发现了渊累母亲的秘密,惊恐之余她终于看清了经纪人羽生田的内心算盘。
原来,她不过是被羽生田看上的祭品,渊累的母亲通过囚禁她人的残忍手段获得了美貌与事业上的成功。
现在,羽生田准备复制其成功之路,把她当做渊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而逐渐沉迷美貌与舞台的渊累渐生邪念,不断黑化,准备走上母亲的道路,完全占有妮娜的美貌和生活,彻底取而代之。
《深红累之渊》除了在演员选择上颇具亮点,在叙事上也值得肯定。
它着重表现了“脸”给人带来的改变。
一方面是优势,同时也伴有代价。
获得美貌的渊累从自卑走出,却陷入欲望的深渊。
舞台上的被关注,耀眼的明星光环,让她如坠云间,美妙的眩晕令人上瘾,欲罢不能。
她从只借走对方12小时,但最终希望彻底占有,让影迷看见了欲望的危险,以及由美貌引发的杀戮。
越是没有收到过关注的人,在得到关注后更容易走火入魔,踏上危险的不归路。
影片的后半段,用戏剧《莎乐美》进行了结构和主题上的互文。
而《莎乐美》的主题就是对肉体和容貌非理性的极度迷恋和崇拜。
在王尔德的笔下,少女莎乐美因为爱而利用了希律做出允诺,杀死了约翰,而莎乐美亲吻了死去约翰的头颅,完成了她的爱,毁灭爱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莎乐美对约翰执拗的追求,为爱而不惜将爱人置于死地,以及最后捧着约翰头颅那惊世骇俗的一吻,折射出莎美乐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心理。
影片里,饰演莎乐美的渊累,通过学习戏剧,完成了自我认知的完全黑化。
无论是莎乐美还是换脸的渊累,都是为了一己私欲,为了满足她内心对爱和美的疯狂无忌的追求而染血双手。
影片希望通过人物弧光的打造,映射小说戏剧中莎乐美和情人约翰的病态关系。
片尾高潮的独舞,让渊累的灵魂和妮娜的身体完成了合一。
影片在多重叠影的镜头下,暗示了两人灵与肉的结合。
渊累彻底占据了别人的身体,在舞台上大获成功。
观众都在担心影片的高潮时刻,渊累又变回了自己,在舞台上露出自己狰狞的脸。
可走火入魔的渊累早已不在乎,最后如梦似幻的结局到底是梦还是真实留给观众自己去揣摩,渊累在疯狂中已经达成夙愿,得到了久违的关注和荣耀。
《深红累之渊》在高潮时刻的处理,让两人之间的身份焦虑抵达张力的顶点,就是想让观众明白,占有只能是一时,而且在占有时我们永远无法克服掺杂其中的焦虑。
我们伪装成他人,终有露馅的一天,我们如履薄冰,我们甘之如饴。
这就是颜值带来的,难以抗拒的诱惑。
结合当下大众对于整容的疯狂渴望,影片有了更多可以解读的空间。
有了一张并非自己的脸,我们就可以改变自我,变成梦想中的她人吗?
看完影片,我相信你会得到答案!
相信和大多数人一样,开始对哲学感兴趣源自人格同一性问题。
身体,灵魂,记忆,许许多多的答案被提出,否决,修订。
哲学家们反反复复磨炼自己的论证,而问题最终也不会有答案。
自后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哲学问题不再重要了,被消解了。
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试着反思,哲学中的“人格同一性”问题,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问题。
两个人通过一只口红互换长相,却不会共享记忆。
谁是妮娜呢?
如果妮娜是身体,那么显然是妮娜本人。
如果妮娜是承载这个名字的连续的记忆之流,那这个身份应该归属两个人。
如果是这个身份的某些特征,比如美丽,那应该属于拥有脸的人。
如果是这个身份的名誉,演技等,那应该是归属于累。
我还记得在讨论人格同一性问题的时候,有种大脑切分的思想实验的左脑和b的右脑放在c的身体里这个人是某个人,还是一个全新的“合成人”?
对于各种各样的科幻想法来说,哲学问题是重要的。
但是在真实的案例中,这些问题可能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思考和时间处在不同的维度中。
现实不需要任何论证就可以击碎一位哲学家精心构造的论证。
然而这部电影结合哲学命题,所展现出的现实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痛苦。
这不同于肉体的或者心灵上的痛苦。
这让我想起加缪《西西弗神话》中所说的,为了成为上帝而自杀的人。
这种自杀和电影中的痛苦是具有必然性的。
妮娜不仅是将脸借给累,更重要的是将名字也借给了累。
这注定造成悲剧。
累用这张脸和她的名字得到了她的社会关系。
而妮娜呢?
对妮娜来说,这些或许是她“人格同一性”的关键。
人格的同一性仅仅是“丹泽妮娜”这个符号,而累则是这个符号的持有者。
假如累和丹泽妮娜两个人被关在一间密室,最后只有一个人能够逃出来,那么这个人的身份一定是“丹泽妮娜”。
再在房间中加入几个人,最后的结局也是如此。
因为这个名字所象征着的,是人人都渴望着的东西,是人们想要替换得到的人格。
赫拉克利特曾说出那句名言: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而这部电影所展现的,便是两个人踏入了同一条河流的故事。
作为真正的,也是最初的丹泽妮娜,必然被剥夺而失去人格的她,这种悲伤是无穷的。
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个争议,就是背后所隐藏的“外貌协会”的价值观没什么好评价的。
毕竟一个科幻电影,这也只是一个设定而已。
最后,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部分,一定要说的部分,就是再现了经典戏剧的舞台。
契诃夫的《海鸥》女主角也叫“妮娜”,应该不是巧合,显然是导演或者作者有意为之。
而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吻戏”更是整部电影最棒的部分。
日本编辑太喜欢台词的冲突了,词写的好,配上一流的演技,真的厉害!
冲击感太强了!
喜欢《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学校的阶梯》这种嘴炮型的剧,哈哈哈哈。。。。?。。。。。。。。。。
🤩🤩🤩🤩🤩🤓🤓🤓。。。。。。。。。。。。。。。。。。。。。。。。。。。。。。。。。。。。。。。。。。。。。。。。。。
为什么非要凑满140字!
因为我很少评论吗!
哈哈哈哈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K社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这部漫改电影,一开始你以为是一部百合片,因为整部剧的主线,是通过两个女主接吻进行的。
(我才不是被这个吸引来看的)但,看到最后才明白,它原来是个披着百合剧外皮的暗黑故事。
深红累之渊
电影的两个女主角,一个是面部有疤痕的“丑小鸭”累(芳根京子饰)
一个是有着天生的好皮囊的演员妮娜(土屋太凤饰)
累的妈妈是很出名的“传奇演员”渊透世,受妈妈的影响她从小就热爱舞台,但是与热爱舞台相伴的是,她丑陋的脸。
因为丑,她在学校被同班同学欺负,遭受校园霸凌。
因为丑,即使来参加自己妈妈葬礼的人,也毫不避讳的不想接近她。
“有人说,看到我的脸,连酒都变得难喝了。
”
最杀人诛心的是因为丑,她永远没有办法站上自己喜爱的舞台。
她自卑、懦弱、自闭、从不笑,甚至有点阴暗。
而妮娜和她完全不同。
她美丽、高傲、开朗,即使身为演员的她演技平平,也依然能获得大家的注目。
但妮娜患了一种“塔莉亚病”。
这样的病一旦发作,就会在几周的时间内沉睡。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她没有办法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经济人羽田先生提出了方案:让累来代替妮娜演戏。
妮娜当然不能接受,这个丑小鸭怎么可能代替自己。
甚至直接对着累开启了更激烈的攻击模式——
但羽田找到累,不是没有理由的。
累的妈妈曾经留给了她一只口红,这只口红的作用是,可以帮累得到任何她想要的东西。
于是被激怒的累对妮娜使用了口红。
通过口红和妮娜互换了脸。
本来是报复性的行为,却撮合为一个万劫不复的“换脸契约”。
一开始,妮娜觉得,反正只是换个脸而已,累用自己的脸去演戏,得到的名声都是自己的,自己只用坐享其成就行。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名声,她开始主动和累换脸。
第一次尝到通过累的演技,帮自己拿下了喜欢角色的甜头的时候,她甚至开始规划起来,为了帮她实现“最棒的妮娜”,要怎么改变累。
生活里也是一副自己掌控全局,累对她言听计从的姿态。
而丑女累,通过妮娜的脸,除了站上自己想要的舞台,还得到了从前丑陋外表的自己没有得到过的善意——走在路上别人投来的不带着厌恶的眼光。
被人接纳和融入的感觉。
自信。
还有爱情。
这都是累从来不奢望得到的东西。
但这份爱情,也是妮娜想要的感情,所以天平开始逐渐失衡。
妮娜发现,即使累用着自己的脸,她却变成了被动的哪一方。
累用她的脸和她喜欢的人产生了感情,她却没有办法阻止。
妮娜这个名字的确如她所愿的红了,但除了这张脸,别的都是累的。
甚至自己突然犯病时,连换脸这件事,都不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原本为了名声而进行的换脸,开始让她感到恐慌。
累呢,也逐渐体会到这张脸带给自己的一切。
一开始的换脸她是低姿态的,但是慢慢享受到这张脸带给自己的一切,她第一次对妮娜说出“请把脸还给我”。
妮娜试图找回主动权。
累第一次有了想法,成为真的妮娜。
她开始认同羽田所说的,因为这张脸,自己失去了太多,但如果拥有自己的内心和妮娜的脸,她就是最好的妮娜。
在妮娜第二次病发作,沉睡了5个月的期间,她开始经营起妮娜的人生。
甚至,不再打算把妮娜的人生归还给她。
累用妮娜的脸接了一部舞台剧,叫做《莎乐美》。
在剧里,莎乐美爱上了约翰,但在约翰的认知里她是被诅咒的存在,所以拒绝了她的爱意。
为了得到约翰,莎乐美在最自己的杀父仇人罪恶之王面前献舞,得到对方的爱慕,并请求国王将约翰的头颅作为自己的赏赐。
累和妮娜的关系,正像莎乐美和约翰。
疯狂的莎乐美,就是疯狂的累。
一开始的累其实是内心善良的。
和妮娜换脸到占有她的生活,她经历了无数挣扎。
但她被压抑得太久了。
和妮娜的换脸让她品尝了生活的甜,再回到的一无所有的生活,落差大到让人恐慌。
所以,她选择了不择手段留住这口甜。
一开始的妮娜以为能主导一切,把软弱的累当做一颗可以改变生活的棋子,一条获得认可的捷径。
可天上不会掉馅饼。
因为对名声的追求,她失去了原本拥有的自信,家人,甚至自己的生命。
虽然,这部电影的原著漫画本身就是人气很高的作品,据介绍,在日本的销量达到了180万册之高。
但其实在电影上映之前,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部有点“超现实”的漫改。
因为通过一支口红互换人生的故事,在漫画里很容易实现,在现实的电影拍摄里,对演员的要求就非常高。
两个人需要扮演对方,同时扮演自己的多重性格。
尽管这部剧还是能挑出瑕疵,但作为一部漫改剧,已经极大程度的还原了原作(虽然电影里删掉了漫画里比较经典的桥段——累一个人无休止的和别人进行换脸)关于人性的善与恶,丑与美的阐释都已经做的很好。
而全剧最大的bug,大概就是芳根京子即使脸上画着一道可怖的疤,也实在很难让人相信她的丑女设定了吧。
好歹是囫囵吞枣把漫画追完,对这个故事有了解,但电影版可说是耳目一新的存在,甚至说是今年漫改里精品级的存在也绝不夸张。
它并没有照搬漫画的设定,而是把整个节奏控制得紧凑迅猛。
可能是因为篇幅的限制,电影版的故事讲到《莎乐美》的连环套那里便戛然而止,之后累的又一个长期换脸对象野菊那条线直接被砍,也因此本片几乎可以说完全围绕累和妮娜两人的关系展开。
实际上这部片子之于两位主演女士颇有点日本版《七月与安生》的意思,是对她俩演技的一次极大锤炼。
虽然芳根就算做了质感很真实的疤脸,还是不能说丑,甚至有种诡异的美感,而tao也不是修长高挑的惊世美人,但她们通过演技碾压了观众对两人外在条件和漫画形象之间的差异的关注,看完片子觉得她们就是累和妮娜本人。
看完觉得不断的纯爱漫改角色对她们来说是一种演技上的浪费。
本片在对角色细节的打磨上颇为精细,而且仍然不完全还原漫画。
妮娜的人设比起漫画更为狂放(or暴力),轻狂时s到爆的样子tao真的表现的很好,比那些捏着嗓子的jk角色不要带感太多。
而累在适应妮娜的身份后,从开始小心翼翼到野心勃勃以及反客为主的感觉也非常到位。
tao又要演妮娜本体,又要演平时的累,又要演舞台上身为演员的累,这三种状态的区别把握非常精准。
第一次换脸舞台面试时一下子睁开眼睛进入角色的瞬间让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片末作为重头戏的《莎乐美》更是形神兼备的好,狂乱迷人,足够一遍遍回放。
单单那一段让人难忘的镜头就有很多,比如累重返舞台之前神挡杀神的气场,比如虚幻的画面里累捧着妮娜的脸,比如在羽生田的眼里痛吼的妮娜的脸和累的脸不断交替。
这一段能看到些许《黑天鹅》和《东邪西毒》片段的影子,虽然各方面和过往经典当然还是不可比的,但能在漫改里感受到这样的即视感和一瞬间的颤栗,也是好事了。
整体来说tao的戏份比芳根多一些,但芳根也有自己的华彩时刻,可以说在存在感上两人是不分伯仲的。
当她作为妮娜,顶着累的脸、不带任何遮挡、打扮入时走在街上的样子很让人印象深刻。
连自己的母亲都被换脸的累蒙在鼓里时分外的脆弱纠结也让人感慨。
而作为累的本体时小兽一般的眼神让人疼惜。
片尾穿着莎乐美戏服的tao脸上渐渐生出疤痕,变回芳根,那一刻两人贡献了cg特效一般不分彼此的演技。
另外期待姬情的,片中两人确实也kiss了很多次,虽然拍的很“功能性”就是了。
倒是妮娜陷入昏睡以后累抚摸妮娜的镜头还蛮值得玩味的。
本片的服化道也是良心,特别是累的疤痕,质感逼真,特写瘆人。
换脸时疤痕先在对方脸上扯开再愈合的特效做的挺带感。
莎乐美舞台的设计也是相当走心,舞蹈的部分一点不敷衍,提神醒脑。
tao的一袭红衣,配上迷幻灯光、精准剪辑和tao的演技,我想会是若干年以后在tao的履历里还会被提到的时刻。
其他演员来说,浅野的角色并没有还原漫画里的仓鼠牙,因为和累母亲的部分被压缩很多,这个角色有点轻飘飘。
横山说台词的时候则有点微妙的喜感,不过看完太想向他讨教如何保养了,看着真的不像奔四的人。
檀丽出场不多,但片中舞台剧录像里的样子确实让人有种回到往昔的恍惚感。
总体来说,这部片在视听方面足够用心,两位主演的演技也有惊艳突破,真的是很值得一看就是了。
其实总体,始终觉得,渊累在给妮娜下药后的那五个月,享尽美貌带来的一切之后,整个人都变得很开朗,很甜,很少会有之前的自卑感。
其实看到这,我以为电影会开始着重讲述当她们各自得到自己原本的脸后的心理变化。
对于渊累的变化,如同我刚才提到的,是实质上的一些积极的心理变化,因为在妮娜几次搞砸排练的对比下,她明白了自己的价值。
她其实只要克服脸上的疤痕,会是一个多棒的演员。
其实讲得现实一些,她完全可以通过化妆来解决自己在舞台上的尴尬。
而由于自己在舞台上祭奠下来的自信,相对于之前,她可以更好地面对自己内心里自卑。
而对于妮娜,一个只是空有外表的女演员,我想在她明白过来,渊累比她更会演戏的时候,我觉得她才是那个更加自卑的,电影里也有给一些镜头去描述她的内心变化,只是我觉得对比还是不够明显。
所以就总让我觉得,这片子对我的震撼并没有评价中的那么大。
以上只是我对这部片子的另一个遐想。
有一个场景是当渊累正式上场表演到一半的时候,她和妮娜两个人在屋顶对峙的那里,渊累想要挟妮娜如果不接吻,就要划破那张脸。
妮娜却说她宁愿这样,也不想这样活得不像自己。
这一刻都差点让我以为妮娜真的明白了徒有其表并不代表什么的道理。
我差点以为,她明白了。。
美貌是妮娜的武器,而想要成为别人(好像是这个吧)的念想,是渊累成功的武器。
有点意思
舞台剧演的好的演员都是怪物系列,日本演员的神奇之处就是能把那种鬼气森森演的让人起鸡皮疙瘩一样的激动。我只是为了看两个美丽的小姐姐接吻的。好颜好腿。前面那个出现的男导演和Mike的颜相似。开放结局。但我自己脑补的故事是一个甜美的百合线。好看的妹子就是应该和好看的妹子在一起。在哥哥剧里觉得土屋是美,但是这里真的是真的知道她美在哪里了,眼神也特别的在线。大致看了一下漫画和电影的对比,如果不是靠脑补,电影中间的人物性格反转其实在故事性里那就是缺乏一致性了,除非是重大事件的转变和转折,但电影里我没感受到把重大的转变突出出来。如果你要创造一个恶的主角,从头恶到尾才是更棒的一个选择。芳的颜真的很像哥哥太爱我了里面青梅竹马小哥哥的颜,所以一直跳到那个剧情。
日本版“画皮”的故事,通过接吻和口红的方式交换身体,女性之间的恨意和复杂的情绪刻画得挺好,容貌,在舞台上成为演员明星的机会,母亲的灵魂怨念缠绕在耳边,对男演员的喜欢,产生了“雷普利”式占有的念头。评分:7.5/10。
剧情和表演马马虎虎,探讨的主题却十分深刻。赝品超越真品的时刻,就是抵达艺术本质的时刻。
留着给粉丝看吧。实在受不了,这情绪都莫名其妙的,亲一下就换脸实在无法接受。
某种程度上对《影武者》的化解 对互换身份高概念的阐释 但讨论的深度不够 表现力也不够 多少拉胯
说到底这部映画还是在讲“欲望”,丑女演技再精湛也需美丽外表,这算是演艺圈的残酷法则。在欲望泥潭中挣扎的两个人,最终都被吞噬。土屋太凤在这电影中贡献了绝佳的表演,最后《美杜莎》视觉效果好棒,平成时代最后一部电影
直到刚刚标记tag 我都以为是广濑爱丽丝演的......
難道只有我覺得土屋的演技被京子碾壓嗎?土屋演技被比下去的有兩個點,一個是她所有演舞台劇的部分,那個演技真是大寫的尬,是浮誇而不是戲劇的誇張,還有除了最後一段和京子在天台互飆演技那段接住了之外,之前的對手戲都差的挺遠。要知道,本來主要的戲就是圍繞著土屋的臉的,按理說她應該是絕對出彩的,可是京子不管是演自己,還是演土屋化的自己都非常出色,可以看出角色的層次不同和演技的自然,兩個反差的角色信手拈來。還有,最後莎樂美上演的時候,土屋演了半天,但是京子只是抱著頭顱演了那一瞬間,就完全把土屋演的比下去了吧,太驚艷了。主要這部電影就是兩個女演員飆戲的主題吧,不管是戲內還是戲外都是的,但是真的很明顯兩者的演技水平是不對等的。這部電影我覺得更多融的是童話吧,一個是灰姑娘,一個是睡美人。最後收尾在了最輝煌的一瞬
接吻换脸也是很姬了,脸要是不被划伤根本就不丑啊?迷之选角,后面的舞蹈实在加分很多,但也仅止于此了,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要强行与舞台剧剧情相结合,怎么都不一样好么?就好比一个人死了伴侣和死了父母,同样都会伤心,但那种痛不可能一样!!!
没什么意思。美术不错。
天赋因为丑陋的外貌而被埋没,又因为舍弃自我堕入纯粹的黑暗走上人生巅峰!一时不知道土屋太凤和芳根京子谁演得更好,两人的人格无缝切换都很让人惊叹,土屋太凤的舞台表演也相当精彩,而芳根京子依靠眼神就道尽了内心一切!换脸后的累准备登台时灯光的切换,仿佛让观众看到了从“人”到“魔”的转变,而后又切回“人”,继续欺骗台下的观众。可即使顶着“人”的脸,内心也早已只剩下黑暗,只剩下皮囊罢了……
我永远爱莎乐美 但我永远无法接受东亚幼态审美体系下被规训出来的小姑凉。。。
备受期待的两位年轻女演员的演技练习?不差但也说不上好 还有 浅野忠信的走路有点不自然的脚是设定?
这个导演就喜欢脸谱化的表演,那么应该把电影搞成影中戏形式,穿插现实,让一众演员不要表演得那么违和。漫画到真人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原作者也得学学怎么写剧本
永远涂不完的口红。#谷阿莫
为了所爱的面容不惜犯下罪行的莎乐美,最后一幕太恐怖了,不寒而栗,get了土屋太凤的演技,舞台剧部分精彩
拖沓看不下去,还是漫画好一些
为了aimer的ed看的,电影本身没什么悬念,本以为结局会有点正气满满激动人心的转折,然鹅并没有。百合何苦为难百合。
形式大于内容,浮夸高于实际的电影,倒是两位女演员飚演技值得一看,可惜全无相爱相杀之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