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夺命金》就一个感受:人活着真没意思。
尤其是香港这种所谓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的人。
不管是黑社会老大还是金融大佬,高级公务员还是普通中产阶级,摸爬滚打一辈子的苦命人还是普通市民,都围着一个钱字苟延残喘,甚至把命都丢了。
此片的创新之处在于既非浪漫化的激烈警匪片,也非天水围系列那样的纯粹家长里短,而是走中间路线,多线程戏剧化的故事,但细节都紧贴着香港的现实。
比如杜琪峰的老本行黑社会,那个江河日下,摆寿宴都吃斋,还10桌挤成6桌,黑帮老大一脸吝啬相,100块都已经是牌桌上的大码,被警察抓走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凑保释金。
再比如大陆蝗虫对香港的冲击,【剧透】大家都抱怨大陆孕妇来挤医院,任贤齐有了个天上掉下来的差了几十岁大陆妹妹,应该就是拜香港人骗娶大陆妹所赐;大家都抱怨大陆人把房价炒高,任贤齐的房子危在旦夕之时,又有大陆客愿加价50万买走;大家都抱怨大陆人让香港人没了工作,何韵诗工作的银行指着大陆客户赚钱…… 再看所有人都心系股票,都想一本万利,最后炒股大亨死于非命,靠股市放高利贷的遭遇不测,小市民赔了退休金,警察总长吞枪自尽(请看DVD删节部分,有了这部分任贤齐才显得没那么高大全路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老头子要抱着煤气罐自杀。
只有黄日华还在做实业:买卖废纸,也许他只是在照顾丐帮的生意。
到头来只有两个混的很差的小人物拿到飞来横财擦肩而过,一个吃着雪糕,一个叼着雪茄,也不知下场如何(请自觉忽略大陆版最后一个镜头和结尾字幕)。
除了人为财死,本片的英文名life without principle大致还透出了一点引申义。
片头任贤齐去办案,刚刚发生血案的隔板间内,邻里对失去的生命视而不见,已然破口大吵(其中还有《九品芝麻官》里的骂神胖老鸨);为了钱什么事都可以做,砍人也不在话下,私吞更是信手拈来。
有位同学感慨在香港的多年生活后说,这是一个规则制度非常完善的地方,但是你会看到这里的人的底线之低,凡是法律没禁止的,什么都可以做。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会看《夺命金》完全是个意外。
近几年工作忙到四脚朝天,看片量急剧减少,所以宝贵的时间往往向着海外大片上靠,《夺命金》这种既不是火爆爆米花大片,又不是剑走偏锋的“奇异”片,其实蛮难在第一时间引起我们这种被压力压得苟延残喘工作狗的注意,所以内地正式播映的时候我是错过了的。
后来数字电视上播,一口气看完,包括大妈到何韵诗那里买基金的那段都一分不落的看得津津有味,直看到最后唏嘘不已。
真的有好久没这么激动的看过一部港片了,而且是这样一部没有爆破没有悬疑也没有什么无厘头笑点的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片子。
也许有人会说,这片子野心挺大,从叙事结构上哪里规矩老实了?
的确,三个相对独立的角色,三线并行最后因核心事件交织到一起,的确看上去很“花哨”,不同于一般按时间线索或围绕中心人物展开的单线叙事,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三个独立角色在影片99.9%的时间里本身并没有碰面,甚至最后在路口的那个插身而过的交汇也全程无交流,他们从开始都结束,都不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命运有过怎样的密切关联。
但在我看来,这恰是这片子最最老实的地方,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就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轨迹,但是这一轨迹又的的确确会因他人的举动而发生改变,然而大家都未必知道,这才是人世的本真状态。
任贤齐的小警察、何韵诗的小职员,还有刘青云的小混混。
都无一不是他们所在圈子里的普通老实人,他们没什么天赋也没什么气魄野心,都只想凭着自己的努力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的事。
所以小警察不会滥用职权,小职员不去精明算计,小混混也更像个老好人。
可是这份老实却让他们压力重重,小警察买不起房子不能给妻子一份起码的安全感,小职员工作朝不保夕毫无存在感(忐忑不安心情复杂地递辞职信,主管看都不看就随随便便地接过来,连起码的客套挽留都没有,何韵诗那一刹那的失落和彻底的心灰意冷演得真太好了),小混混竭尽全力让每一个“老大”都开心,结果却人人都当他是傻子冤大头——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难道不也是比比皆是吗?
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这些本该是最普遍的社会真理在他们的生活中却给他们带来了如此大的压力?
前半段就是各种压抑和无形的诘问,这种可笑的反差形成了巨大的荒谬感,一出出真实的人间喜剧就在我们身边上演。
后半段的反转,或许可以视为上天对老实人的回报,机缘巧合,他们各自摆脱了自己的危机,可是讽刺的是,要摆脱危机首先要从一个老实人变成一个不老实的人。
小职员吞了死去储户的钱,不仅因为贪念,也因为先前违背规矩的业务操作;小混混无意帮大哥赢了一笔巨款,但是在尸体面前他最终选择了面无表情的离开;小警察偷偷地挪了笔款子,终于因为救市而没有造成后果……他们这样的选择违背了公序良俗,可是却引起了无数仍旧受着压迫的无数老实人的共鸣。
道德之上是生存,生存尚且如此窘迫,自然内心有了对道德的质疑和排斥,只是老实人实在没有这个胆量以及还有着那么一点的良心使得大家没有更多的违背,也只能在电影中得以释放情绪。
无怪乎,当内地公映时大家无比反感那个硬被加上去的三个人都未得偿所愿的和谐版本。
但确确实实,这三个老实人,在这场变故之后,得到了金钱却失却了部分的灵魂。
或许这就是“夺命金”的最终含义吧。
(说个题外话,据说本作取名《夺命金》是因为杜琪峰纪念自己出道的第一部长片《残山剩水夺命金》,私以为这片子用这题更贴切而深刻。
)其实当下电影生存状态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部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拍的片子若再加上出身普通,往往无声无息地就被金钱的市场吞噬了。
且不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圈子里一切唯利益是图的风气早已淫浸到各个角落,使得那些“老实片”都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仿佛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片子就活该被掩埋。
有时,它们未必质量不行,未必制作粗糙,只是没有去制造话题没有丧心病狂想着圈钱而已。
所以,当在电影中故意制造吐槽点制造雷点成为一些制片方值得吹嘘的事情时,这一切,就成了夺命金。
我们真正的电影终将死去。
或许,也是因为切中了这一点,这部老实的电影反而更触动电影圈里的人心,当年夺下多项大奖也就情有可原了,当然也幸亏有了杜琪峰指导,一众大腕儿托底,要不然可能也成影院一日游片儿了。
总之,对我这样普普通通的在世俗生活中挣扎的老实人来说,这真是近几年来最好的港片了。
當今香港影壇,好導演屈指可數,而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更是鳳毛麟角。
杜琪峰領軍的銀河映像無疑是香港僅存的本土電影創造力量代表,從《一個字頭的誕生》,到最近的《神探》,銀河映像一直在堅持其特有的風格化創作路線,在顧及商業的同時,亦不忘探討人性,堪稱商業與藝術結合的香港電影典範。
然而,我實在想不到,此次杜琪峰竟然改變了自己固有的風格,轉向關注社會這個大環境。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這次轉型十分成功,《奪命金》也堪稱近年來金融題材香港電影的頂峰作。
在香港這個金錢至上的城市,樓市泡沫和金融危機無疑是社會中不容逃避的話題,而其折射出來的扭曲人性,更是不容忽視。
以樓市泡沫為題材的《維多利亞一號》上映時,我便抱著極大的期望走進電影院,無奈卻只看到了一部單純發洩血腥暴力的B級片。
電影是很有趣,可是對人物的探討薄弱至極,完全浪費了一個如此好的題材。
而關於金融危機的《竊聽風雲》系列,麥莊二人則過於注重其商業外殼,對情節的曲折追求得走火入魔,結果就僅僅拍出了一部賣座的“商業劇情片”。
幸好,我們終於等來了杜琪峰的《奪命金》。
一場兇殺案,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這是杜琪峰的風格。
然而,這種視覺衝擊沒有維持幾分鐘,敘事的風格便突然變得寫實。
在接近20分鐘的時間裏,沒有漂亮的光線設置和人物站位,沒有緊湊的驚險情節和故事發展,有的,只是簡單卻又殺機四伏的一系列對話。
我認為,這系列對話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不知不覺間,把何韻詩的猶豫不決,和其內心僅存的善念和現實金錢的誘惑的拉鋸,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蘇杏璇的對手戲,更是把戲劇張力拉到緊繃的狀態,看似可笑的對話,其實正是社會上大部分人的投影。
隨後,電影進入了劉青雲的故事。
這是一條荒誕的敘事線,杜琪峰以一種誇張的手法,詮釋了何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而穿插其中的任賢齊胡杏兒故事,則表現得較為中規中矩,但從角色性格的設置(任賢齊的堅持和理性、胡杏兒的衝動和無明),我們亦能從中看到整個社會的縮影。
事實上,《奪命金》雖使用了三線敘事,但卻不是以情節為主導。
電影沒有特別巧妙的曲折佈局,亦沒有單純為了取悅觀眾的意外結局,有的,只是一系列豐富的電影手法綜合起來而展現出的荒誕世界。
現實的荒誕,和荒誕的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間過場的鏡頭是建設中的中環碼頭,滿目鋼筋水泥和吊臂,冰冷無比。
而背景音樂,卻偏偏是一種輕快的小調。
面對這種刺骨寒心,我們是要用一種輕鬆的態度去適應改變?
還是已經對其見怪不怪。
同一曲調,節奏改變,加上林夕的詞,化為主題曲,終於把這種隱秘的悲哀赤裸地傾灑出來。
三線故事結束後,悲情溫情相互混雜,把故事帶入了尾聲。
此時,杜琪峰給了我們一個戲謔式的結局:完全不懂金融的劉青雲,通過期貨意外賺得一筆大錢後,得意地抽起了雪茄;而一直浸淫在金融行業的何韻詩,在意外獲得盧海鵬留下的一筆大錢後,決定撒手不幹,吃著雪糕走在這個眼中只有錢的石屎森林。
一個狼虎野心,一個赤子之心。
數年後,他們的命運會是怎麼樣呢?
「水漫金山 / 波瀾壯闊 / 小題大做 / 煽風點火 / 水漫金山 / 傾城傾國 / 將錯就錯 / 吹起更多泡沫 / 泡沫 / 水漫金山 / 卻剩下 / 沙漠 / 沙漠」。
在這個價值觀逐漸單一的浮躁國度,我們的命運又會何去何從?
首先声明,虽然本人只看过大陆影院版,被剪的部分无从评价,但不用动脑筋,也知道结局应该在两人十字路口擦肩而过结束,后面的蛇足部分,无疑是为了应付内地电影审查做的,F**k万恶的审查制度!
不同人会从片子里看出不同的东西,所以散场时有人匆匆离去,有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人热议笑点,有人若有所思。
而我看到的,是贪婪、规则和价值观的黑色幽默。
********贪婪********宋先生说“输了的都想翻回来,赢了的想赚更多”。
没什么钱的娟姐嫌100万存银行利息太低,稳健型基金又赚得太少,所以想“多赚点”,所以“清楚明白”;银行的业务尖子在股市一片惨淡之际,巧舌如簧,“抵进高出”,“911多少年才出一次”,无非想多卖点,想业绩飘红;警官的老婆想要海景、山景有阳台的房子,又不愿失去股票的收益,所以宁愿抵押股票,每月还7万多港币房贷;精明的放贷公司的原哥,算得清银行的手续费比自己买股票还高,算得出股市一跌,大把人等着现金周转,所以不买只存;貌似豪气的凸眼龙,为了逃避损失,不惜铤而走险改地下庄家大老板的系统;没钱的想有钱,温饱的想富足,有公司的想玩赌局,放高利贷的想赢暴利。
对财富的无休止追求,永远是人性图画上一抹擦不掉的暗迹。
记得有一位前辈在培训时讲过,做投行的人,总会面临很多负罪感,因为当人性的恶被放大到一定程度时,普通人的精神是难以承受的。
于是会有人激流勇退,会有人做做慈善消消业,单纯绩效导向的激励体系也是一样,会让销售人员业务员眼里的客户,变成一堆堆美元符号,忘记了品牌、口碑,只剩下提成、佣金。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金钱么?还是我们并没有把手头的财富好好地规划,想清楚如何转换成自己想要的幸福?有谁不贪么?
豹哥。
但最后赢得最多的,恰恰是他,暗合佛家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妙悟。
**********规则**********宋先生说:“你可以输、可以赢回来,但不能坏了规矩”(大意如此)银行有银行的规矩,业绩最差的特蕾莎随时面临被发大信封的压力,所以才会去推荐娟姐那并不适合她的理财产品;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大哥过气如此,寿宴凋零至不足百人,三角豹、拜山华、凸眼龙还是得给足面子,撑起场面,就连老财迷原哥,也得奉上薄薄的红包一个;地下股市有地下股市的规矩,你可以赢、可以输,但你不能改系统,不然,你就要付出代价;在任何体系里生存的大多数人,是无力打破规则的,只有顺从、迎合,久而久之被体系化,就像猴子与香蕉的实验,最后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碰香蕉,但规则已经形成,碰香蕉的就要挨打。
但是规则也在被解构,倒退20年,特蕾莎也许是银行里的服务标杆,真正为客户着想,但今天,能忽悠足够多人买不知所云的基金的人,才是人才;倒退20年,豹哥也许能混得风生水起,因为江湖上都知道豹哥讲义气、够兄弟,但今天,江湖上最吃不开的,反而是他,连改行卖废纸、开餐厅的老兄弟,似乎过得都比他好些;不知何时,老大的寿宴从60桌变成了10桌,时代变了,很多东西自然都会不一样。
***********价值观***********宋先生说:“……”哦,关于这一点,宋先生什么也没说。
无论是贪婪与否、是否守规矩,说到底,都是价值观的事情。
我能看得出特蕾莎骗娟姐买基金的时候,自己的斗争,能看出她拿到500万后的斗争,能有片刻的犹豫,已属不易,真让我们异地而处,面对那濒临失业的业绩压力和从天而降的不义之财,有几人动心,有几人犹豫?
但豹哥没斗争过,老大的寿宴,再难也要办;拜山华进去了,再难也要保;宋先生面前,明知不敌,酒瓶也要抡;凸眼龙要死了,拿着500万从没想过自己跑路,再渺茫也要搏一次;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坚持,也许未见得聪明,但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为了想要的,他可以放弃其他的任何的一切。
特蕾莎是幸运的,股市回暖了,娟姐那边不再有负罪感,得到了500万,不用再承受业绩的压榨,原哥死了,一切线索无从追究。
豹哥也是幸运的,他的执着,换回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凸眼龙死了,宋先生或许也不再追究,他当了这么多年的咸鱼,终于翻身了。
为什么是这样的黑色幽默结局?
我想老杜要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能有那片刻犹豫、能有这如此坚持的人,是应该要得到上天的恩赐的吧。
********************这一两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追求财富,是为了拥有财富之后的幸福吗?
还是只是为了那片刻贪欲的满足、精神的亢奋?
如果仅仅如此,通往幸福的路那么多,为什么不选其他的呢?
是我们都不懂吗?
还是我们习惯了规则,习惯了随波逐流,最后变成了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吃香蕉的猴子?
价值观的崩塌与瓦解,或许能解释这一切吧,这个苦难的民族,还要承受多久呢?
话说很多年前就开始喜欢杜琪峰,他的电影虽大部分是动作或枪战片,但无处不透露着宗教的哲学意味。
以前看过《神探》的两个结局,港版结局乃是小PC,终结掉所有人,不停从三名死者手里换枪的镜头,无不透露着小PC如何绞尽脑汁地编撰剧情,正是这样一个镜头,毫无遗漏地展示了人性之复杂;而内地版结局,则是小PC拨开电话自首,这应该是受到天朝威武的影响了。
前天看完《夺命金》,我不知道夺命金是不是有两个结局,但本人所看版本,特瑞莎和三脚豹两人手提五百万,然后任贤齐所饰警察忽然出现,说查到一千万去向,特瑞莎和三脚豹认罪伏法轻判。
看完立马改QQ签名: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应该无时无刻去祈求赎罪,而人性中哪怕是微小的恶,也该受到应有的审判。
《夺命金》当属杜琪峰又一GC力作。
第二天起床发现不对,因为小齐说他查到一千万去向和那一幕三脚豹特瑞莎伏法认罪的字幕实在来得太突兀,而杜琪峰所导电影,主题向来是青睐那些有微笑恶行却主体善良的人,因为有《神探》两地分局在先,《夺命金》港版结局就应该是急公好义的豹哥和善良柔弱的特瑞莎两人没有受到威武的PC部门逮捕,开开心心拿走五百万,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此类推,大家来分辨自己下载的是港版还是内地版吧。
文/牧云单纯的看《夺命金》的剧情非常简单,甚至感觉故事发生的时间线和人物网显得太过单薄。
然而高技巧的剪辑却让看似成色不足的单片增加了不少看点。
银河映像出品的这部《夺命金》深入演绎了现实感超强的金钱风暴,编剧显然即狠又损,把艺术编的太过现实了,以至于暴露出成片的底色太过灰暗,现实感超强让观影之时都感觉窒息不已。
当然,这对于制片方来说便是一种成功,至少他们所追求的效果达到了,但对于个人观影感受着实觉得太过于把电影艺术制作成布满现实感的胶卷社会。
故事编排线路简单明了,剧本的高手笔之处便是用一条简单的主题思路线串起了几乎毫不相干的各个人物网。
金钱风暴势头之下,各路豪杰平民争相涌入各个钱袋,有投有捞。
都说捞钱靠脑子,但影片却用一种极端的反讽嘲笑了这样一种现实说法,讽刺的同时贯穿了诸多人性解剖。
以刘青云,任贤齐和何韵诗为主的三个人物便是最好的例子,于是我们从片中看到处在金钱风暴的人们手中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白纸就像一张人民币只剩三角一样着实难以出手,能出手的便是赢家,出不了手的便是输家。
真可谓奇招损更损。
刘青云在片中饰演的豹哥大智若愚,一心只为义气的单细胞男人却着实利用这样一个角色讽刺了现实金钱社会,深刻利用了傻子一样的角色来嘲讽了在金钱风暴里碰壁无数的人们。
同时也没违背正确的人性点,抢钱有错也最终给了说法是户法。
而何韵诗饰演的银行工作人员迫于工作的压力不得已的说服客服走进金钱黑洞,最后获得不义之财在人性规矩下正法。
而任贤齐饰演的高级督察正气凌然但却也无法逃脱出金钱风暴设下的诸多圈套。
影片从不同角度揭露背负现实金钱交易压迫的人们苦闷的命运。
不管是处在生活中任何角度的角色都无法挣脱那张以“谁不想多赚点”为主的网。
而杜琪峰便是用一种新颖的拍摄手法来传达一种极其写实的悲剧感。
较为犀利的对白、夸张的镜头特写、讽刺幽默韵味的剧情过度桥段,这些都极端的说明了制作成片的高水准。
不过就像开篇所说,对于个人也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观影过程可能会被这种极端化的拉近现实感影响心理。
成片虽然在剧情中插入了很多较有味道的黑色幽默点,但无法蒙上整片主题的布满悲剧,所以,个人感觉,除编剧损之外,导演杜琪峰的拍片想法也连出损招。
成片剧情冲击观众心理多少有些残忍。
影片中段的一千万附体分开以及结尾出现一千万附体相交而过是这部电影最为闪光之处,这般的剧情设计显得极为圆滑与特别,同时以这两处镜头很容易看到贯穿整个剧情中人物网无法挣脱的金钱枷锁。
而对于揭示金钱风暴的无情以及传达现实人们的无奈,早在2010年彭浩翔导演的《维多利亚一号》就早已着重突出了,但杜琪峰以精湛的导演技术还是从类似的电影题材中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觉。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小部分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如今,纯正的港片已经越来越少,像《夺命金》这种有质量保障,香港一年都不会超过五部。
影片的故事场景、演员人物几乎全来自香港,搭配银河映像的固有班底,精粹打造。
《逆战》里,林超贤试图重现昔日港片的阵势,飞车爆破无所不用,可银河映像自成立之初便自成一路,它在港片的传统上进行了作者式的提炼突破,《夺命金》亦是再往前一步走。
经过十余年发展,杜琪峰在《复仇》就有遭遇创作瓶颈的说法,往后是合拍片还是国际化运作?
这成了一个困难的选择。
好在面对《夺命金》,很庆幸杜琪峰依然选择了香港制造。
《夺命金》有三条主要的人物线索,警察、黑社会以及银行职员,他们的身份基本就是整个社会的人物缩影。
如果按照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线叙事风潮,几组人马必然会发生关系,甚至在最后相遇。
然而,《夺命金》抛弃了这点,完全放弃了对戏剧高潮的追求,转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这实在是非常大胆。
对普通观众而言,他们对《夺命金》的抱怨可能是进入太慢了,尤其是杜琪峰擅长表现的黑社会一线,刘青云过了近半小时才出现,简直是对人的折磨考验。
而前半小时除了介绍任贤齐的困境,剩下就是何韵诗的工作情况。
电影把她的活动空间完全压缩在了银行里面,那是一个相当逼仄的白色隔间。
上司冷眼、人声鼎沸,置身其中,观众也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压迫感和冷漠关系。
即便到了下班,她也被工作所绊,不得解脱,这分明就是都市人群被工作所缚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肯定会夸奖刘青云的一条线,因为这是杜琪峰的老本绝活。
三脚豹的黑色遭遇,走马观花式的场景变换,那就如同银河成立之初的帮派片,充满了未知因素和不可预测性。
黑社会在《夺命金》里的没落,它不像单纯为了搞笑的《飞砂风中转》,而是依附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就连黑社会都无法置身事外。
但同样看得出,杜琪峰还有意识去强化何韵诗的一条线,放手表现,加以探讨。
抛开前面说的工作压力,卢海鹏和苏杏璇的出现也成就了这条线索。
一个自认为看透一切,随意放贷,大发横财,足以压倒银行。
岂不料,他能看清国际大局势,却无法预料几分钟后的索命危险。
一个明明稀里糊涂,却接连答出了“清楚明白”。
这当然不是贪图小利,而是市井小民的命运被大局势和金融机构所操纵。
重复录音、重复问题回答,近乎压迫、不予省略的表现方式令人烦躁,同时也加重了整部电影的危机感。
相比较这两线,任贤齐的一条线受制于表演能力,他和胡杏儿的组合实在有点貌合神离。
照理说来,这也是一个充满深度的人物,他内外交困,可惜没能有更好的发挥。
或者换一种说法,并不是任贤齐演的差,而是刘青云和何韵诗的线索实在太出彩了。
像黑社会那边,抠门的大佬、改行的道友,每一个人的嘴脸都活灵活现。
就连那个讲着普通话的BOSS(尹子维),他也阴阳怪气得有些搞笑。
可以说,《夺命金》所要表现的荒谬感,它在黑社会的一环上下了最多功夫。
一般说来,黑社会因为离现实生活远,人物会把它当做镜子,当成做戏的舞台。
可何韵诗那边,《夺命金》又不断强调真实,跳动的数字、众多的专有名词、不厌其烦的解释再解释。
这种并行齐进的结果是在结尾街角,两个人完成了一次“并不存在”的相遇。
他们不知道曾经为同一个人的命运而紧张焦虑,更不知道彼此的大笔钱财背后又牵涉到命运的搏动。
当然,对观众来说,他们的命运结局好像不该如此,也不止于如此,杜琪峰放任自流。
把金钱和命运的主题安放在香港,这是很恰当的处理方式。
对杜琪峰来说,《夺命金》只是再一次回归了银河映像的宿命主题,平息了刀与枪的火气,模样寻常。
这座城市本就充斥着各种追逐金钱、索取利益的无良行径,每个人都知道寸土寸金,也感受着贫与富的命运不同。
人被金钱所奴役,被体制和规则所奴役。
他们服从一切,相信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是神。
可事实上,神也未必知道自己的命运。
更何况,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神。
到头来,无知小民还是要为每一个选择付出代价,头破血流,难以全身而退。
【北京青年报】
在决定进入金融市场前,每个人都该看一遍《夺命金》。
在这部电影中,真实地反应了金融市场的瞬息万变、投资顾问的唯利是图以及每个投资人的内心的小九九。
电影集齐了金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角色,有一心做好业绩的万通银行投资顾问Teresa,也有不懂金融但一心想赚多点的投资客郑小娟,以及从事期货外围盘交易的凸眼龙。
电影从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香港金融业的繁荣状况,市场上各类股票、债券、基金产品层出不穷,把钱放到银行中,反而每年越来越少,于是大批的民众将身心投入到金融圈中,试图单车变摩托、完成一夜暴富的梦想。
影片开头一位手拿信封的老大爷,像游客参观一样,拄着拐杖走进了银行,银行间都是人头攒动的普通居民,每个人都在讨论着股票的涨跌。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银行甚至想出办法,将银行分为绿色和红色两个区域,用来区分存款一般服务和基金、股票的投资理财服务,一下子就把影片背景一个投机取巧、金融泡沫的大环境打造的淋漓尽致。
不过在火热的金融市场背后,杜琪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香港—贫富差距严重,社会阶级固化,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一地狼藉。
在香港遍地繁荣的表象下,金融不过是一块遮羞布,遮挡的是能够促进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制造业转移到大陆和东南亚等国家的缺失。
然而,剩下的包括金融在内的零售房地产等产业带来的是巨大的收入差距。
香港人民辛辛苦苦转来的钱一半给了地产商,一半给了银行或者政府机构。
而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一场股市风波来临,让警员、黑帮、放贷老板、银行职员、普通市民纷纷被卷入其中。
这些人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
富人想赚更多,中层想要两手抓,底层想要搏一把。
但是世事难料,放贷老板大赚特赚却被人谋财害命,警员女友险些人财两空,普通市民孤注一掷却过分盲目,黑帮成员放手一搏却阴差阳错。
影片中Teresa为了业绩,向郑小娟推荐的“金砖四国”基金,从风险类型上属于“进取型”。
换言之,购买这类基金需要投资者有承受30%-40%损失的心理准备。
而郑小娟原本只是一个谨慎型的投资客,能接受的损失范围不过5%。
但是为了多赚一点,也被忽悠着上船了。
“金砖四国”的概念最早是2001年任高盛投资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的吉姆-奥尼尔提出的,在报告中描述了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经济神话。
报告中称,包括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所谓“金砖四国”到2050年能够超过七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金砖四国”的概念一经出炉就受到大肆吹捧。
高盛的这篇报告也将越来越多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吸引到了这四个国家。
一时间各种围绕着“金砖四国”概念衍生的基金甚嚣尘上。
电影中,伴随着希腊欧债危机,“金砖四国”一下子大幅度缩水。
而在现实中,即便是专业的投资基金对“金砖四国”的投资也没有获得预期回报,其中损失最惨重的当属那些专门投资于金砖四国的基金。
事实证明,高盛所描绘的动人投资前景并不是针对普通投资者,尤其是针对谨慎型的投资者。
根据汤森路透监测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3月份以来投资金砖四国的资金已经持续出现净流出。
2007年投资于金砖四国的基金资产规模最高时曾经一度高达1300亿美元,11年时已经缩水到不足280亿美元。
大时代的一颗尘埃,落在普通人身上就如同磨盘那般重。
影片中,当郑小娟购买的基金缩水32%,她焦急地问“会不会还要跌?
”事实上,还会继续跌的,不知道她当时有没有果断割肉的勇气。
股市大跌的时候,就是我们要贪婪的时候,这是巴菲特最常说的名言之一。
影片中Teresa的同事T.T.Chau是投资顾问中业绩最好的一位,在股市大跌的时候,还能不慌不忙的应对赔钱的投资人,劝这些投资人危机入市,专业素质可见一斑。
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是刘青云饰演的三脚豹误打误撞在期货市场大赚一笔。
原本打算用来做空的500万,却让三脚豹凭借六合彩的经验做多,结果随着希腊欧债危机解除,期货指数果然上行。
作为街头混混的三脚豹,自然不知道大国联手为希腊注资的内幕消息,他只是单纯地赌对了而已。
正如龙哥的老板所说:你们知道股票是什么?
股票,是人对未来的预测,测对了就是赢家,测错了就是输家。
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便是刻画了香港在经济衰退的形势下,中低层人群的众生相。
月薪六万块的高级督察没有信心买房,仿佛被生活压倒,不再是那个英雄。
面对买房的选择,和是否抚养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的时候,他的回答永远都是“再看看吧,再想想吧,再考虑考虑。
”一味拖延从不作出确定,希望随着时间流逝问题自己解决。
大型银行的银行职员Teresa,为了不被裁员只好向谨慎型客户推销激进型的基金,换取百分之二的佣金。
面对精明的高级客户钟原她无计可施,只能将目标转向生活在底层的霞姨,通过软磨硬泡和略显欺骗的方法换得业绩。
而进入金融时代后的香港黑帮也威风不再,社团老大贪婪小气,靠着寿宴敛财;社团骨干三万块的保释金,需要东拼西凑。
凸眼龙本来也是低三下四的小弟之一,没想到进入金融业却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在风云诡谲的金融市场上,除了真正的大佬,没有谁能笑到最后。
即使凸眼龙没有死于外伤,也会因为押错了宝而倾家荡产。
片中最耐人寻味的角色,应该是电梯里试图自杀的老伯。
从他的自述里,我们得知他一直是试图在跟着时代走的,结果却落得头顶无片瓦遮身的凄凉下场。
小时候他便来到香港,塑料花好的时候做塑料花,塑料花不行了便去做皮具;皮具不要人便去做保安。
试图紧跟着时代却总是被时代甩下,似乎也是大多数底层人的宿命了。
要知道李嘉诚的第一桶金也是靠着塑料花生意赚来的,在老伯和李超人之间,究竟差在了哪里?
反正在电影里,我们只能看到现实中的香港,黑道白道的日子全都不好过,所有人都在挣扎度日。
而能打破这个宿命的,也许只有那一包沾血的“夺命金”。
《夺命金》借三个背景各异的角色:银行职员Teresa(何韵诗饰)、黑帮中人三脚豹(刘青云饰)及警队督察张正方(任贤齐饰),因一宗离奇劫桉而串连起来。
到底处身泡沫时代,冲击不绝,人在金钱与原则之间应如何自处?
一场股灾,一袋现金,引发这时代的终极矛盾。
Teresa被逼由银行柜位员转为投资顾问,其大客锺原(卢海鹏饰)刚巧欲提取千万现金,令Teresa心生贪念。
另一边厢,身为黑帮中人的三脚豹,对股票一无所知,刚开 始苦心鑽研即遇股灾,经营黑市期指的凸眼龙(姜皓文饰)亦输掉巨款,二人决定向锺原假意借款,实则抢劫。
而负责此桉的正直警队督察张正方(任贤齐饰),亦因面对着生活巨变,令一向坚守原则的他也开始动摇,一笔巨款,被身份各异的人虎视眈眈,上演一幕又一幕金钱与道德挣扎的人性阴暗面,到底最后各人能否抵抗贪念,坚守道德底线?
「接下來,我們的對話將會錄音,你是否清楚明白﹖」《奪命金》其實是一套悲劇,戲中人各為金錢奔波,出賣自我的良知,一邊看便愈感受到爾虞我詐的醜陋,這種醜陋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社會當中。
有時受到一些銀行的cold call,問你要不要借錢,你很可能會膚衍幾句,一下子說自己很有錢,有時則會問候一下別人的母親,有時你會想大好青年幹什麼淪落如此地步。
可悲不可悲?
有時走在繁忙的尖沙咀街上看到衣著斯文,打扮光鮮的銀行職員走上街頭向人兜售「信用卡」、「借貸」時,會想到今日香港到底發生什麼事,當銀行淪為妓寨時,當職員為了「湊夠數」便紓尊降貴成為「企街」時,我們不妨想想這個追名逐利的「商場」是如何令人介乎在醉生夢死與傾家蕩產之間。
最近《奪命金》代表港產片參與奧斯卡外語片的競逐,為香港電影在死水中爭回一口氣。
再者,演員之一的何韻詩獲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縱然在香港金像獎中敗給《桃姐》也是雖敗猶榮的。
杜琪峰在影片的處理上與他一貫大大咧咧,直接了當的手法有所不同。
這部片雖是有黑道與警察的元素,但都不像以前的作品中有對立的關係。
反而帶出了「金錢是萬惡」的根源,帶出能奪命的就是人的心魔與貪婪。
先論創作背景,《奪命金》是圍繞期貨、股票、債券的交易開始的,香港是一個「全民皆股」的城市,電視頻道中二十四小時滾動著各國市場的數據,以前讀歷史科均會讀到所謂香港的優勢,其實就是時區上處於中間有位置。
香港股市收市不久後就到歐洲、再晚點就是北美。
再者香港是個國際金融中心,除了H股爭著來港上市,盼獲得國際的認同外,還有其他持份者在香港有所得的利益。
不只是中環人痴迷股市,在香港的年青人均以讀國際商業為驕傲,家長教導孩子向錢向,大學中最多人垂青的科目始終與錢有關。
彷彿香港人一出生就與市場連上關係。
香港經歷了九七風暴、零三的經濟疲弱、再到零八金融海嘯,一零年自今仍猶在的歐債危機,卻又受惠於大國堀起炒起概念。
起起跌跌之中生存就是香港人敢搏的一大寫照,同時有人可以投資獲利,但有人輸剩自己。
猶記得早幾年發生的雷曼迷債,被人戲稱為「I kill you later」,看到受害者控訴銀行制度的不堪,職員為了達到目標而誤導投資者,而在之後的委員會上面對無從規管的條文,責任究竟落在誰的身上呢?
《奪命金》主要是把三個不同命運的人牽連在同一件事上,先是銀行職員陳小姐(何韻詩飾)如何引導消費者購買基金,再到豹(劉青雲飾)的黑道線索,帶出這個看似是正經,玩弄條文的市場也有別一樣的玩法。
同時又因著戲中人物關係的緣故,帶出張警長(任賢齊飾)面對婚戀問題的制肘。
而連繫三個人命運的事情就是一宗血案。
就電影的手法上,杜琪峰把故事的表達埋下了伏線,每一個人都彷似有他們自己的故事,用在個人上的篇幅也較長,而戲中主要三人的交集並不多,內容交流上可謂是一句起,兩句止,而三腳豹在陳小姐的接觸可謂是零,二人的交集就只有出現在最尾的一個畫面,但畫面所呈現的是「向前走」與「向左走」。
電影的一個成功之處是在於導演利用線性的叙事,帶出三人背後所面對的故事,在時間性來說是相當短的,同時做到一定的戲劇衝突。
電影中彌漫的氣氛不是槍火、不是打鬥,而是一種令人感到窒息的真實。
陳小姐明知眼前的基金是騙人的,但為了工作,為了不用再「包尾」,她博取了別人的信任,在茶水間中她掙扎,但最終她還是要走上舞台為客人處理這宗的交易。
在片中銀行經理要求每名員工要「射兩球」,而她未能完成工作,要留在辦公室裡打cold call,而其中她飽受客人的冷嘲熱諷,工作相當的累人。
此外,她有名叫做鍾源(盧海鵬飾)的客人,職業是放數,心知肚明的他寧願教陳小姐如何辦事,也不願把錢投資在銀行。
原因很簡單,銀行某程度上是「正牌爛仔」,事實上每年香港都二萬多人申請破產,某些人正是每月都還信用卡的最低還款額,結果利息倍增,九出十三歸。
做人不要太愚蠢,即使銀行也是「吃人的魔鬼」。
真實的又何止是銀行的醜惡,還有是置業的困難,戲中的張警長與女朋友不就是為了置業而煩惱。
女朋友沒有工作,未能申請九成按揭,樓市升得快到上下午的叫價都有所不同。
置業困難,是近年香港社會面對的一大問題,但眼見政府的不堪,無阻樓價的上落,租金佔整體工資的一半有多,近年可見某些工資中位數算是中產的人住進「劏房」之中。
又有些人無力還債,被迫走上絕路,而這些事情正在每天發生,可以是發生在我們每一個的身邊。
然而,銀行、電視的廣告、每天收到的電話就是一種悲哀,最近更見過一個廣告說明可以借到二十一倍月薪,真的很恐怖。
《奪命金》的內容不但真實無比,更重要的是在中港電影合拍的洪流下杜琪峰在前作《單身男女》的中港迷失中重新回應香港的社會環境,選擇拍攝有血有肉的題材。
奈何不足之處是有些影迷認為杜琪峰的故事未有完全的寫好,然而筆者認為以流白作為結尾會有更多的想像,可惜得知內地版的「政治正確」後略嫌替內地的觀眾抱抱不平。
事情不應該就是非黑即白,有多面向性,只是偉大的祖國連電影也閹割,實屬對電影創作的侮辱。
清楚明白,清楚明白,或許不論是電影的改動還是現實的可怕,很大程度上我們都一早清楚明白。
只是我們不願明白罷了,在金錢至上的國度下,夢想被踐踏得一文不值,個人價值與「搵錢能力」相掛勾,無它的,這就是真實的香港。
文/Dorothy
刘青云演的很好。多刺激大陆人的心啊,那些甩着香港个税多低福利多好的工资单的人们,你们还会意淫下去吗
悲哀而又现实的社会人生,谈贪婪谈生存,金融危机下的芸芸众生。多线、倒叙、黑色幽默,故事依旧银河味,冷眼旁观的视角少了些让人深刻的宿命感。如果不是大陆版的和谐结局而是在何韵诗与刘青云交汇时掐断,那么值四星。★★★☆
1、港片已从枪战片改成商战片了吗 全是股票基金的 还金砖四国 希腊危机。。。2、3条线的故事本身很好 故事讲起来却非常让人昏昏欲睡 3、回想杨门女将。。。不想再看任贤齐的电影了。。。= =
杜琪峰不再仰仗风格,而是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发生变化,三段结构互通有无,金钱社会下的世态炎凉,一个真实的弹丸香港。刘青云故事最好,何韵诗稍次,任贤齐部分没什么营养。对比大陆版和港版,原版在刘与何擦身而过之后就结束,切记!
失望
来大陆的港片都是有自首情节的
真觉得一般般。最出彩的算黄日华张兆辉~凸眼龙和放贷原也不错。但剧情很弱啊!!!感觉就是硬把三个人扯在一起~Hocc的角色好呆任贤齐我甚至不知道他的戏份都是用来干吗的~就刘青云的角色还比较有个性。最后胸口插朵花的桥断让我想起那个“胸口插刀坚持到孙子出生还不能死”的小漫画~黑色幽默还
诚意虽足,表达方式很让人蛋碎…
题材具有现实性,剪辑跳跃的突兀
made in 银河映像,毫无疑问。
在电影院里最揪心的一次。股票,黑社会,生活,供楼,打工,黑色幽默一次来个过瘾。
这TM就是一坨屎!刘青云啊刘青云……唉。
是我期待太高。
还我港版的结局!
港片,又看到港片了,什么叫原汁原味。
告别了猎奇与神话式的黑帮故事之后,杜琪峰的新作无限贴近现实。以股票和基金这些关系大众的内容讲一个宿命的故事。内核依然是杜琪峰式的,被命运推动着的渺小众生,无论你是黑帮、警察、老板、职员、老人,谁也逃不开这张大网。当追逐金钱成为唯一目标,它就会变成夺命金。国语版真不过瘾。
刘青云眨眼睛的灵感是来自于姜文么?呵呵
看了前面几部得奖的奥斯卡,觉得此片也不过如此...情节推进与三线交错对我来讲也不那么有新鲜感了...当然刘青云的演出还是很有亮点的
拖沓 ... 刘青云演技太棒
我觉得挺没有剧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