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再打开电视看别的节目,索然无味不太看日本电影,上次看了《告白》,这次是《恶人》上次的告白在心里埋下一粒小小的种子,种子安然的沉浸在土壤中这次的恶人,外表风平浪静,土壤下的种子已蠢蠢欲动,若不写点什么,这电影的情绪将无法释怀,于是,我被迫的注册了豆瓣,被迫写下这些话谁是恶人?
纠结的是,你分不清,也无法做判断,黑白分明的是颜色,绝不是人,没有绝对的恶也没有绝对的善,不是吗?
也许男主角是恶人吧,毕竟,剥夺了人的生命,没有理由可以原谅,上帝也不会,“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掐住女主角脖子的手,直到破门而入的警察到来,都没有松开,我惊讶,我叹息,我想错了,彻底错了,他是恶人,在逃亡期间陪伴他,给他温暖,给他爱,不顾一切的为了不让他再次尝到被抛弃的滋味,而奋力的奔向灯塔,“我是真心的”,女主角在他手下挣扎,他的吻,又是为什么,直到警察将他俩分开,他的手还想再碰一次女主角的手,碰不到,再也碰不到了,他不是真的想她死,他只是不想连累她而已。
两个孤独的人,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和彼此伤害,是因为自卑才会给她钱,还是因为上一次的真心换来的是伤害,女主角的哭泣,“我是真心的”,“我也是真心的”,是爱情吗?
“你有没有疼爱的人?
”“遇到你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只是想多陪他一会儿”我讨厌他,他真的很世俗,我喜欢他,他很可爱,因为不了解,所以可以那么轻轻松松的把话说出口,不是吗?
那女主角呢?
女孩死亡的盘山公路上,的士司机“真是一个恶人呀”,女主角“也许他是恶人吧”,夕阳,海,想给她看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这远不是金钱所能给予的。
爱一个人,怎会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真正的他只有自己知道,不是用眼睛看,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
看不到希望,所以心痛,难以释怀,是真的没有希望吗?
女孩的母亲擦拭着理发店的镜子,女主角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田间,继续着她的人生,“一生都没有离开这条街,出生,上学,工作,都在这条街上”男主角送给奶奶的丝巾,能支撑人活下去的力量,出现在了女孩死亡的盘山公路,抚养恶人长大的奶奶有错吗?
喧闹的记者,正直的司机,狡猾的行骗者,奶奶在医院里擦拭老伴的身体,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
“如果早一点遇见你就好了”
在電影版中,祐一突然不帶感情地對光代說:「其實我沒你想像中那麼好。
」然後伸手緊緊地握著她的脖子。
小說安排了祐一的中學同學出場,說明祐一問母親拿錢是因為「不可能有兩個受害者」。
他為了讓母親不再為拋棄自己而內疚,只好讓她恨自己。
同理的,他傷害光代也是希望把她由「指使犯人出走的女人」變成被犯人傷害的「受害者」。
電影省去了中學同學的回憶,亦省去了光代因為指使祐一出走而被人向她家丟石頭的情節。
祐一「企圖謀殺」光代便變成了沒有原因的行為。
雖然在被警察扯開的時候,祐一仍歇力地想爬向光代,握一握她的手,而且二人在燈塔看日出的那段也怕得甜蜜溫馨而傷感,導演點出了祐一對光代是真心的,卻沒有解釋祐一的行為,若是沒看過小說,這一段實在令人一頭霧水。
導演不去保護祐一這個角色,不以全知的事外人身份去評價祐一,而把「評價」的主動性留給局中人。
在小說中,光代最後說祐一應該從來沒愛過自己,自己只是愛上了一個惡人,被他利用而已。
作為主動要求罪犯出走的光代實在沒有資格說這種話,她這樣說只是想說服自己去擔任被害者的角色,希望能令自己好過一點。
電影把祐一的「良善」及光代的思想隱去了,觀眾不知道祐一傷害光代的企圖,而光代對祐一的評價也不涉及自我解脫。
當光代看到死者的父親去女兒死去的地方哀悼時,淡淡地說出一句:「我愛的真的是一個惡人吧?
」祐一對自己是不是情真並不重要,他是否只因一時激動而誤殺他人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殺死了一個人,而這個人的死會為他人帶來痛苦。
即使那女的是死有餘辜,可她的父母卻是無辜的,為甚麼他們必須承受喪女之痛呢?
愛一個人,即使他是十惡不赦仍相信他是情有可原,希望能躲過法網,多相處一陣。
但即使情有可原,還是傷害了別人,這是不可以否定的事實。
光代對祐一最後的評價從小說的自我解脫變成了電影中的承認現實。
電影幾乎沒有對小說的情節作出改動,只是把小說詳細的敘述刪減,以更緊湊的節奏表現出同樣的故事。
故事雖然是一樣的,取向卻有異。
小說的命題大概是所謂的善與惡(殺人者真的是惡人嗎?
被殺者又一定是無辜的嗎?
有沒有比殺人更為兇狠的罪惡呢?
),而電影的命題卻是「堅強」。
當面對足以改變整個人生的重大挫折時,你要怎樣去面對?
光代最初要求祐一與自己出走,後來卻明白到無論自己多愛這個人,也無法改變他殺了人的事實,最終接受了自己愛的其實是一個惡人。
祐一的外婆被補藥黨騙了錢,因懦弱而不敢聲張。
外孫出了事故,面對記者的追問也不知如何是處。
外孫或許是殺了人,但他是自己一手一腳照顧成長的,而且二人的感情是雙向的(外孫雖然不會說話,對人也好像冷冷的,但出了糧立刻送了一條絲巾給自己)。
外婆最後決定堅強起來,綁上了外孫族的絲巾,去找補藥黨理論,要求對方把金錢還給自己,又在記者前深深鞠躬,向大眾道歉。
父親面對女兒去世,責怪妻子不阻止女兒離開所居的鄉下地方,又責怪增尾把女兒丟在路上,讓她無辜死去。
父親對增尾的恨比對祐一的還深,一方面是恨增尾沒有珍惜女兒的感情,竟然把一個女孩子丟在渺無人煙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恨增尾沒有殺死女兒。
為甚麼女兒不是死在你的手上?
如果是死在增尾手上,那女兒只不過是一個有眼無珠,不小心喜歡上變態男的可憐女子。
但女兒沒死在他手上,反而被交友網的不知名男人殺死了,如此一來女兒便成了上交友網隨便認識男人的浪蕩女。
女兒在公眾眼中不再是可憐的,而是死有餘辜的。
父親恨增尾,想要打他一頓,在看到增尾肆意嘲笑女兒時卻反而放過了他。
不是因為原諒,而是因為明白這種人心裡沒有愛,沒有可以珍惜的東西,即便傷害了他他也不會作出反省。
自己的女兒雖然死了,但至少自己曾經愛過她,曾經想要珍惜她。
能夠有可以珍惜的東西就已經是幸福的,於是父親決定回去,與妻子繼續過著平凡的生活。
(平常不敢批評增尾的同學卻拿起了父親的板手,打破玻璃以表示對增尾的不滿。
)巨變令人們無法再躲於平凡的幸福之中,迫令他們作出改變,也迫他們去了解自己的心。
人因此成長,變成了一個更堅強的自己。
這種改變誠然是不幸的,但也是唯一的選擇。
http://www.chinakolau.com/wordpress/?p=4006
谁是恶人?
似乎与之相关的词无外乎是“穷凶极恶”“禽兽不如”“灭绝人性”这些这些,干下了令人发指的事件,变态、近乎非人,可有谁生来就这样?
想象中的“恶人”不会是和家中长辈住在一起,更不像会定时定点地接住院的老人,不会因为想见喜欢的姑娘流着泪向母亲借钱,不会羞涩地问别人是否还好,不会在灯塔看到远处天际初升的太阳而红了眼圈……谁是好人?
谁是无辜者?
对相貌堂堂的有钱公子进行近乎无耻的死缠烂打,随意对人进行勒索恐吓的女生?
把嘲笑他人作为生活常态的衣冠禽兽?
还是表面和善背地里榨取老人钱财的骗子?
没有人说他们是恶人,没有人说他们做的事令人发指。
心里是觉得这片子没有《告白》用力大,而且后来煽情煽的好明显,但《告白》的极度黑暗中反而让人生出一种超现实的荒诞感,又是那么梦幻的拍摄方式。
于是《恶人》又轻易地在我眼前模糊了所谓“是非”这种东西,原因就在于在类似的模式中我们揣度编剧意图一样一开始就不在心里认定主角为“恶人”,看多了刑侦剧什么的就擅自相信后面他们会告诉我们其实凶手另有其人,或者只是误会,但清水是真的杀了人,他掐死了那个女孩,并且直到遇到光代之前都不觉得自己真的是“杀了人”,不觉得自己错了。
无法判定出对错的一个杯具。
佳乃父亲说,以为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变强,可以无所顾虑,这样人类就完了。
没有人可以只是自己一人。
Why things have gone so wrong?
今天去台北光影世界看《恶人》,两个多小时的片子,节奏紧张有力,演员演绎到位,十分喜欢。
看完整部片子,我记忆最深刻的有三句话“我是认真的想遇到一个人,然后我以为我会很幸福。
”“就让你这么用嘲笑别人来过一辈子好了!
”“大家都说他十恶不赦,可他真的有那么坏吗?
”看这部片子正好符合我当前的心情,我面对一个生长至今,价值观空前混乱的时刻,不是说自己的价值观被打破或者搅乱,而是看到太多以前价值观不能接受或觉得不对的人和事,面对他们的坦然和牛B,我开始怀疑到底怎么去处理或者接受。
而恶人,当看到片子死去少女的父亲说,“你没有一个想要珍惜的人吗?
没有一个看到他幸福就觉得满意的人吗?
”我一下子清醒起来。
因为我记起我想要守护的那些人和我想要完成的梦想,以及很久之前,我就渴望成为的人——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礼貌,勇敢、坚强、独立、自信。
什么是恶人?
什么又是好人?
善和恶本来就没有分界,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可怜之人更是定有可恨之时。
人本就是矛盾的动物,对于很多人,某一时候你会觉得他很可爱,下一时刻可能又觉得非常不爽,想暴粗口。
你会发现很多常规意义上的坏人,好像都有感人落泪的苦衷,会发现几乎不论多么不受人待见的人,都会有那个真正关心他、爱护她、珍惜她的人,会发现世界上哪怕有那么多阴影,但是阳光依旧灿烂。
整个影片传承了日本电影一贯的细腻,注重内心戏和面部特写的表达,镜头语言多用缓慢而低调的方式,没有当今流行的各种角度拍出唯美浪漫效果,也不刻意追求什么小清新小情调,整个片子几乎仅仅只是用了最朴素的变焦和大特写就表达出了全部情绪,但每个情绪却那么到位而深刻。
没有美丽的演员,没有常用吊人胃口最后真相大白的剧情噱头,也没有华服美景,却深刻而感人。
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觉得最朴素细微的东西最能敲击心灵,那些质朴看似笨拙,却以及轻巧的姿态探入心底最柔软洁白的角落,一些细节的、微小的、看似沉默没有发言权的话语往往朴素的让人颤抖,会慢慢明白,原来所谓的绚烂和强烈都是表面的装B,装的天花乱坠,实际空的可怜。
人如此,电影亦如此,参见国内某些名导的大片。
而真正能够让我们感动的却是最简单原始的,不做作的情怀。
所以还是应验那句话,做人莫装B,装B被雷劈。
昨天CHINA问我,在台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还答不出,因为我觉得虽然我花了很多钱,但我仍然过得混沌而不知头绪。
可今天当一个人在公馆附近的某花园闲逛时,突然一下子想通了很多事情。
我有过很叛逆的时期,高中那一段往事至今仍让昔日很多同班心有余悸,那时候我固执地守着自以为是的孤芳自赏实际是狭隘浅薄写了很多矫情文,我总认为这个世界怎么可以这样,为什么能听懂我说话的人这么少,我总是将自己塑造成或者心理刻画成一个又文艺又小资又有情怀的写字的女子(好吧,现在打出这些字我心里都一阵寒颤),那时候还没有这么流行小清新和小腔调,于是我文艺的很孤独。
然而谁的孤独敲醒了谁,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能越长自认为越靠谱一点,或者说世俗一点也可以。
我爱好书但是更爱当年是块一碗的卤鸭饭,我爱看电影但是更爱十元两场再买点奶茶和爆米花的油桶,我不再爱和谁在某某店谈着某某事,自以为很有调实际一知半解或者不懂装懂,我也不再爱自以为看过几本书就胡乱评论政治事件,现在的我,更多时候愿意做一个旁观者或者旁听者。
我觉得我懂得太少,我觉得我身边很多人都有他们可贵的地方,我很讨厌一些人去嘲笑或者讽刺他人,或许有些人某些事情做的的确不够好,但是如果做不到很友善的指出,至少可以装B的心里笑笑然后闭嘴。
更何况,许多诋毁来的太轻易,许多嘲笑或者讥讽也来的太刻薄。
这个世界有太多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各种不同的人。
其实我有时候问自己,为什么非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人家HIGH人家快乐不就够了,做个看客,大家嘻嘻一笑,场面上倒也欢畅。
但是有些忍不住还是忍不住,有些烦躁还是去烦躁,好吧我还没修炼到家,我离成佛很远。
那么就遵循道不同不相为谋好了。
做好自己的事情,干自己该干的。
仅此而已。
下午茶已过,姑娘我不再奉陪、
大概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问的吧:恶人是谁?
影片还没过半,我几乎就觉得,这个“恶人”所指的,可以是每一个人。
被害的佳乃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用冷漠、怀疑、侮辱到威胁,一步步言语暴力的升级,最终硬生生将清水逼上绝路,在我看来,跟她自己将颈项伸进绳圈,两手一点点拉紧,自行了断是一回事。
首先将她带到荒野里的增尾其实只是一个加强版的佳乃,让她自己体会到弱势的感受而已。
每一个人都有软肋,因而软弱,只是各自段数不同。
小鱼可以通过对虾米的捕食来缓解来自大鱼的恐吓,虾米还有泥土垫背……这几乎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食物链。
对虾米来说,小鱼是恶人,对小鱼来说,大鱼是恶人,只是视角的不同罢了。
所以我觉得,《恶人》的价值观,其实是整体模糊,细节凌乱的一处弱点。
从所谓“世人”的视角来下达审判,恶人当然是清水。
但是从清水的角度,以及爱上清水的光代的角度呢?
清水无疑就成了这条食物链里的底层居民,弱者被逼无路,只有反咬一口,了断施害者带来的痛苦。
从清水的奶奶的视角看,抛弃清水的妈妈是恶人;从清水的妈妈看来,清水一见面的“敲诈”行为也让儿子成为“恶人”;从佳乃的爸爸看来,清水,增尾都是恶人;但可以说是“自掘坟墓”的佳乃,在世人,或者说世间通行的道德法律观看来,她无疑是受害者。
每一个视角的选择,可以大体反映这个导演想讲这个故事来表达什么,看完《恶人》之后,各种视角夹杂在一起,拼出重叠交织的光斑,有些眼花缭乱,不知所指。
但或许这反倒表达出一个观点:既然有这么多视角,又怎么会有统一的标准,判断人的善恶。
于是导演瞬间从捍卫者成了旁观者,从相信者变成了怀疑者。
恩,其实挺老土的(オイ!
)不过亮点也倒还不是没有。
如果内心没有什么仰仗倚靠的话,真的是极其危险。
这是我看完《恶人》之后,最深的感触。
曾经在某一个时期,一直思考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后得出一个字:限。
也不是什么好原创的东西。
当初毛姆在《人性的枷锁》里也或暗或明点拨了几笔。
受这个思路的影响,再来看这一个个软弱的“恶人”,无不是囚徒困兽:一生被一条街束缚,一生被一片海堵住,一生被一个孩子拖住……一生莫名其妙地来,又没名堂地走,呆在一片熟悉到骨子里的荒原,渐渐失去了出口。
失去出口倒也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来由,不明意义地被封住。
于是什么仰仗,什么倚靠,就是想为自己缴械弃甲找一个理由。
“我是因为寂寞,才想找个伴的”“我是因为有孙子,才撑到现在的”“我是因为老被妹妹笑,才想找个男人的”……这些理由琐碎归琐碎,在当事人看来却有极大的说服力。
学素描过后,渐渐明白,光要是没有影,就难以成立;而人,能确立一个“我”,太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外界:从镜子辨别相貌,从振鸣判别声音,从他人的评价里树立自己,从一个个琐碎的理由上建起名为“自己”的这座虚妄的堡垒。
因为事先被错误消息“剧透”了一下,所以《恶人》的结尾倒来得有些出乎意料,有一种凝聚温凉的美;至于是不是胜过《告白》,实在不好说,不过二者让我挺失望的一点就是情节线挺薄弱;不过妻夫木同学的演技让我刮目相看,深津的倒是一般,感染力没有隆子在《告白》和《维荣的妻子》里面的强(ms有点私心啊……喂==)看完结尾之后,突然觉得: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容器,装了那么多情感,到头来还是会被情感吞没。
对于去年被称为年度最佳的日本电影,这片子的水准还不够,确实挺有内涵,可黑与白之间的灰色,社会造成的犯罪悲剧这类题材已经有不少影片反映过,本片虽然也有深刻的地方,可惜还是来得过于温暖了一些,节奏也有些过于缓慢,虽然音乐和场景都很好,可电影最主要的还是故事上,就这方面来讲,单薄了些,另外在悬念方面也略有不足,从影片整体来比较,不如《告白》,妻夫木聪饰演的“恶人”清水祐一这一角色比较有发挥的空间,他也的确诠释的不错,可同类角色在同类电影中一比较起来,就会发现这个人物还是不够突出,不够吸引观众,就比如和《黄海》中那位悲惨命运的主人公比较起来,那个显得更加真实,而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又会在不经意之间离真实有些远了。。。
期待了很久电影,说实话,没能达到四星水准确实有些遗憾,如果要靠音乐和几句热血台词才能打动观众,那说明电影在它最基本的点上还没有做到很好。。。
本片配乐由日本音乐巨匠久石让谱写,影片美术组的负责人是大名鼎鼎的种田阳平。。。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因果倒推先。
题目是:如果你养了个轻腚的闺女,咋办。
最治标治本的,不要放她去东京这种大城市。
好吧你心软你经不住她娇声软语的恳求你放她去了,那记得一定要教她以下几项花花世界生存法则。
1.不要随便注册交友网。
2.好吧你注册了,不要试图干点儿交友之外的小勾当。
3.好吧你就是动机不纯想找个炮友顺便捞点儿外快神马的,不要小瞧个别小镇青年。
4.好吧你就是瞧不起这种干体力活出身的,除了车和打炮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的小镇青年,有些事儿也别做的太露骨。
比如,当着他的面儿上另一个男人的车。
5.不要对家里是在旅游胜地开旅馆但老板不是他爸而是他妈的富二代抱有幻想。
6.好吧你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做旅馆下一任老板娘了,记得功夫要做足。
比如要把每一个夜晚都视为可以与其在公园入口偶遇之夜。
为此你得改掉诸如下了班和同事去居酒屋吃饺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7.好吧你就是喜欢吃饺子你戒不掉这个瘾就像你天生就是一副贱骨头没得治了,记得吃完饺子要猛嚼口香糖。
8.好吧你就是觉得大蒜的味道也没怎么样你就是讨厌口香糖,结果你被被富二代在荒山野岭撂下了就别死鸭子嘴硬了还不识好人心对着一直痴情尾随的小镇男撒泼,老实儿地搭个顺风车离了这荒山野岭的找个Motel好好打赏人家还来不及呢就算做不到也不至于栽赃陷害吧。
小镇男青年都是上辈子折了翼的天屎拥有一不小心就让你窒息而死的无边法力你知不知道?
好吧闺女你就是忍不住你觉得囧境都被人看尽了抹不开面子非破口大骂一场不可。
那就只好祝福你爸了。
以上,为个人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做的大致脉络分析。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致电10086。
至于为神马死的是你闺女不是别人家的,那就算问天问地问神仙也问不出个所以然。
自己心里有数就得了,用我妈的话说,我还不知道你心里那点儿小算盘,小尾巴一翘我就知道要往哪儿拉屎了,哼。
你还不清楚自己养了个什么货?
做观众的也别SB嘻嘻地又文青了又温情了感叹什么相见恨晚时不我待之类的,人家司法部门吃干饭的?
君不见悬崖峭壁上捞个尸体多困难,不跨个省对得起那些给贱货做尸检的验尸官吗?
你们是真不知道世道艰难还是初中背多了执手相看泪眼啊,啊(二声)。
好吧,皮肉之词到此为止,咱来点儿客观的观影心得。
首先,说说好的方面。
比如导演李相日。
我很喜欢他的《扶桑花女孩》。
比如男配冈田将生。
继《告白》中倒霉热血少年维特之后,居然把一个Mother控嬉皮笑脸富二代演绎的如此绘声绘色,禁不住让我为虚长其一年两个月二十天的岁数汗颜。
放心,现在虽然只有一个Canon,但广告商们不会瞎眼,给谁钱不是白给,最终代言费会雪花般签给你这个实力派的。
我看好你呦比如女配满岛光。
建议再坚持一下现下的戏路暂时不要改,毕竟天生的强生的,老天赐你这么一副欠扇的嘴脸不是不值得好好利用的资源。
再者说比清纯你也比不过那些面瘫们,现在这样挺好,毕竟折翼天屎注定局限于那几个排排坐,而扮黑脸的每部片子都势必安插一个,怎么算你都赚的。
比如老戏骨们。
比如配乐。
以上。
然后请允许我再度开炮。
先是作者。
吉田修一上一部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パレード(检阅式)》因为没错开时间所以没看成,买了书(就这么个毛病,一定要看全套神马的),结果人名还没记全就看不下去了。
其语言之罗嗦繁复,叙事之六神无主在本片上映进入第二个人的叙述时被我再次无可奈何地确定了。
从今往后,我要再看他的作品就打的直奔东京湾沉尸。
然后还是导演。
建议从此放弃这种题材吧,你拍不来的。
一是节奏掌握的不好。
不比励志片神马的还可以靠狗血男女猪脚救场,一部犯罪嫌疑外加亲情片的节奏,那揍是它的命脉啊,我竟然都打瞌睡了乃知道不知道?!!!
二是选角的眼光,马上提到。
你不能说妻夫木不够颠覆以往形象,你不能说深津眼神不够情深似海洋。
你只能说,不论再颓,那也是妻夫木,换了女猪是谁,都会生死相随永不后悔。
片中二人的表现总给我一种前者都快看不见方圆一米之内动静物了导演还在旁边耳语:你可以把眼神再压低些再低些。
后者则根本无法从前者的个人魅力中挣脱出来完全是本色演绎了一回一位想要跟演员妻夫木聪而不是土木工人清水佑一私奔的女粉丝。
对此,我想说,一张好脸有时的确会成为一个绊脚石,成为戏骨的革命之路还需再来几部烂片练练功夫。
忘了那座蒙特利尔最佳女主奖杯吧,要是当初启用的是松山健一神马的你还能表现得如此奋不顾身我才敬你是条汉子。
其实说到底最大的败笔还是要绕回故事情节上。
四个字:太老套了。
时代已经走到了《告白》这种新颖的角度来审视世界,你还以为摆一个亡命鸳鸯携手看朝阳的结尾就能赚人眼泪发人深思?
拜托虽然我没看过原作(也不打算拜读),但是用脚趾头想想那小子怎么可能连胡子茬都没冒出锋芒,跑路还备着剃须刀啊,这也太不符合纯朴小镇青年的思想境界了吧。
片中有句话:每当我面对大海,常常有种前方已无路可走的感觉。
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我不敢苟同这么牵强附会的联想。
不过那种走投无路的感觉,常常在看完一部烂片之后涌上来憋得我喘不过气。
近年最佳作之一。
气氛渲染到位,音乐、摄影最高,灯光、服装、场景我都想夸。
许久不愿拿书的我都被惹得读了原著。
嗯。
你们以为我要开始比较了吗?
不针对本作,我想说所有的“原著党”都是垃圾。
你们喜欢原著,请抱着你们的原著,滚。
不要飞来飞去污染环境,你们当自己蟑螂吗?
电影和文字怎么比,你们傻的吗?
今年从原作小说到电影,始终引起强烈关注度和话题性的两部日本电影,一是[告白],二是[恶人]。
这两部影片,无论是公映前还是公映后,都在日本掀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使得两者不得不在日本电影的颁奖典礼上竞争一番。
虽然两部电影都是在探讨社会中道德困境的悲剧,但就作品本身的品质而言,李相日,久石让,妻夫木聪等日本的中坚力量组成的制作团体,早就让[恶人]透着一股学院气质,所以,拿到旬报年度第一的名号也纯属意料之中。
同以吉田修一的小说为蓝本的[同栖生活]一样,此片还是妙在对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捕捉。
在渔村务工糊口的佑一,生活机械化的大龄剩女光代,爱慕虚荣的OL佳乃,以及女人扎堆整天吃喝玩乐的富家公子增尾,投射的都是年轻一代疏离人际关系和尴尬的情况状态。
就这样,因一起犯罪,引出各种人生的瓶颈。
有人说,在日本电影中,这类涉及灰暗层面的电影总是异常出彩。
而在日本,很多犯罪都源于“孤独”,它可怕得让人无法自拔,也可怕到将一个平凡人变成遭整个社会唾弃的“恶人”。
而与同类型影片相比,本片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其对于法律与道德的探索。
基督教徒说,世上每个人都有罪。
带着这样的主题,李相日向观者抛出了一个疑问——到底谁才是这万恶的始作俑者?
影片的主人公佑一自幼被母亲抛弃,窘迫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略显懦弱、缺乏与他人共处的性格,只有通过手机交友网站才能找寻短暂的快乐;而被谋杀的佳乃,看上去同朋友、同事交往很顺利,但实际却只是生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世界里,她满心希望嫁入豪门,却遭到现实的无情打击,几近崩溃的她正好遇到了在她看来身份更加卑微的佑一,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落差后,她完全迷失了方向,终于将自己推向一个死胡同;女主角光代和佑一一样,很少与他人共处,生活枯燥乏味,看着自己的妹妹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她渴望摆脱困境,去寻求属于自己的真爱,但命运残酷在于,想遇见一个真心人遥不可及,终于等到爱人出现的时候,却已来不及;而普遍给观众留下坏印象的公子哥增尾,出身名门,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看似受到周围众人拥戴,其实一切不过是浮云罢了。
这些人虽然都毫无关联,但在他们内心深处,无不充斥着孤独,而这长时间的孤独压抑才促使了他们“不幸的归宿”,也给彼此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哀。
影片着重描写佳乃的父亲以及佑一的奶奶,那些因无法发泄出来的情感背后,社会舆论的大肆炒作和宣传之下,只剩下他们孤单一人落魄的背影。
佳乃被杀前曾经玩弄过佑一,光代协助佑一畏罪潜逃,而增尾也在利用金钱变相做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只不过,故事的最后,只有佑一触犯了天条,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杀人者有杀人者的理由,被杀人有被杀的原因,这个时候大众的道德同情会倾向杀人者,而法律必须维护社会秩序,这座天平该怎么维持平衡,这也是当今日本电影讨论的一大热门话题。
从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的[彷徨之刀],到中村义洋的[金色梦乡]都作出了或深或浅的涉及,此番李相日诠释的“恶人”,应该是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那份夺取他们一切的孤独。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盛行,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愈加便利,距离感减少,因为网络早就把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但,虚拟世界的产物终究无法掩盖人们内心世界的空洞。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以疏离感构建一个个堡垒保护自己,却不过是散沙砌成,孤独的潮水涌来,便万劫不复。
无形的伤害如病毒蔓延,恶人皆可是,甚至包括你自己。
还好,吉田修一在这个绝望的故事里,加入了一场逃亡之旅,而显得些许甜蜜。
一路逃亡,做爱,躲在佑一儿时去过的灯塔,看海面上的日出。
即便,在李相日的摄影机之下,九州显得那么凄凉灰暗,仿佛一座孤岛,但是岛上的那座灯塔,却像是阴天里的一抹斜阳。
它将佑一与光代联系在一起,是佑一儿时与母亲一起来的地方,也是光代觉得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收留他们的地方。
灯塔是一个隐喻,隐喻着人们心中的阳光。
片中,光代越过树林、荆棘,只为快点见到焦急等待的佑一。
那一瞬间,她只想与佑一一直在一起,在光代眼里,佑一不是别人眼中的恶人,只是她眼中爱的人,只此一个身份。
这份坚持,也是光代心中的阳光,它给予了佑一,让佑一同样坚持了一直在一起的决定。
一个内心阳光并不多的女孩,却愿意将之全部献给爱人,可见,爱在此刻有多伟大。
本片演员的表演,绝对称得上出彩,均表现了戏中人物的个性特点。
当年[69]中的愣头青妻夫木聪终于熬成了公,抛掉清爽的正太形象,心理阴暗、背负沉重又显悲哀的杀人犯,足够让他十几年的演技积累来一次大爆发;而外冷内热、表演细腻的深津绘里,依然逃不过闷骚大龄剩女的命运,将其苦闷与苦情淋漓发挥,并因此得到了蒙特利尔影后的殊荣;冈田将生这样的花美男则让人看到了他饰演反面角色的潜质,一副小白脸的作态,让人看得又爱又恨;柄本明、树木希林等几位老戏骨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他们精彩的本色表演让人不禁唏嘘长叹、感动落泪。
除了演员阵容全胜外,导演李相日的功劳也是不可小视。
从以往作品[扶桑花女孩]、[天堂失格]等片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对社会的观察,还是对人物的描摹,他总是能给人带来一种真挚细腻的情感,而这次[恶人],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原作小说家吉田修一。
吉田的小说大多发生在混沌的社会底层,所散发的情感却很纯粹,这点和李相日的风格极其吻合,这也促成了本片更好的发挥。
再加上,李相日对原著颇有好感,尊重原著所表达的情感,所以电影[恶人]的整体感觉和小说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如出一辙。
年仅36岁的李相日,长片作品不过四部,但善于表达特定的世界观,都深入人心 ,谁也不会怀疑年纪轻轻就拿学院最佳导演、最佳电影的他,是日本未来最有前途的新导演之一。
评分 五颗星台词:即使佑一做了那种事,我们也能一直在一起。
但是,现在的我们只能在这里,只有这个灯塔,没有回去的地方了。
片段:影片最后一幕,佑一与光代望着海面上升起的太阳,佑一的脸上露出了苦涩却甜蜜的笑容。
MAR.15LC
电影《恶人》——我的真诚 《恶人》导演: 李相日编剧: 吉田修一 / 李相日主演: 妻夫木聪 / 深津绘里 / 满岛光 / 冈田将生 / 柄本明 / 树木希林 / 盐见三省 / 池内万作 / 光石研 / 余贵美子 / 井川比佐志 / 松尾铃木 / 宫崎美子 / 永山绚斗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语言: 日语上映日期: 2010-09-11(日本)片长: 139分钟从不同的角度,抽丝剥茧一个干了恶行的“恶人”,最后,我们却发现他不能不说是个好人——只是干了律法难容的恶行。
这样的悲剧并不新鲜了,无论银幕内外。
只是,本片独到地剥离了一切哗众取宠的悬疑、反转等手段,小小的延宕却是着重刻画了那一群没干恶行的“好人”,最后,让我们不由发自内心地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的恶人——只是没干律法难容的恶行。
你是否也是个非常认真,真诚的人?
就像片中的“恶人”一样……直到有一天,当你离开了家乡,与外面的世界不期而遇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真诚再也行不通了……那好,那好!
也许你也会把自己的头发染成和他们一样的金黄色;也许你也会用自己辛苦攒下的积蓄买上一辆你本不需要的拉风跑车;也许你也会和在网络上认识了才见过一面的女孩子去旅馆开房……可是在骨子里,你还是那个坐在家乡的海边石滩上,望着那座老灯塔,等着妈妈的孩子。
只不过,有些人刻意把那些忘记了;有些人还是忘不了,放不下——他们就是“恶人”。
为什么一个最真诚的人会做出这样的恶行?
或者,也许不该这么问。
因为往往正是最真诚的人才会成为最“恶”的“恶人”,对别人,对自己……因为他们总被伤得最深。
我不想再去批判“外面的世界”了。
哪怕片中的“恶人”是村里的孩子,“好人”都是外面世界的人。
约翰沁孤在《骑马下海的人》里已经说过,即使万劫不复,孩子们也总要出去的。
也许我们没有选择,最多,只能选择是否遗忘或坚持,选择成为“好人”或“恶人”,或者选择一生不停地于两者之间游离,漂泊吧。
所以该片塑造得最好的人物,我认为恰恰是那个受害者,那个出生在乡下,却极端向往外面的世界的女孩。
她夹在“好人”与“恶人”之间;她可恶,也可怜;她玩弄“恶人”,也被“好人”玩弄;她爱慕虚荣,也向往爱情;她伤害别人;也被别人伤害——致死。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更像这个女孩子,既无法成为“好人”也做不了“恶人”,却无一例外地成了受害者。
——这是导演只用蛛丝马迹的细节与对照,却勾勒出的最让我心醉与心痛的地方。
那么,我们真的那么无能为力吗?
以下,是导演借受害者的父亲之口,对片中的“好人”,也是对我们说的话。
“你有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人吗?
——仅仅想着那个人幸福的样子,自己也变得高兴起来的人。
现在这世上,没有这一存在的人太多了。
自己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失去,然后,觉得这样就可以变强。
所以,就认为自己很看得开,把失去东西的人,渴望拥有的人当做傻瓜……不是这样的啊,这样的话,人类就完蛋了。
”可惜,在片中他几乎是对牛弹琴,那对我们呢?
该片从导演到表演,将一切冲突包含在平静之中。
无需语言,只用日常的动作却能将人物的内心张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所谓悲伤到了极致是平静,愤怒到了极致是脆弱,受伤到了极致是伤人——这些都在这部电影里如暗流般涌动不息。
日本导演对源于生活细节的表现点常常观察得深入骨髓,深得让人发冷发痛的。
我们这些写戏做戏、塑造人物都惯性得想当然的家伙该好好学学了。
2011年3月30日
坏人
两粒半,前半段不错,控制得当,情感平衡得也好;但后半段越来越失控,最后弄成一团乱麻
叙事角度毫无新意
這個吃人的世界啊,從來都不曾又寂寞又美好過。相愛能使我們得救嗎,你真的確定那個在人群中煢煢孑立的不是你自己嗎。
你懂吗?祐一是怀着多么复杂的心情和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去掐死光代,让她恨自己帮她解脱痛苦啊。影片后半段太精彩了!
如果我早点遇见妳就好了
才不想跟这么无趣的男人亡命天涯!
都是寂寞的人……
每次看到婆婆出现就立马泪崩了。
前面还有点看头,后来越来越悲催,苦成这样是要闹哪样。
3.5
那个ws的大学生,正脸真是太像黄晓明了!!!
节奏比较舒缓,情感的堆积到了后半段还是很饱满的,77虽然拿了各种奖,但是他的这个角色还是没发挥出来,倒是深津绘里,那种脆弱和绝望之美太动人了,非常喜欢后半段,以及结尾。但是太绝望和压抑了,难受。PS 冈田小盆友演得真是贱.......
虽然主题不错,但是李相日也有点儿太装了。整部片我只看小深。
擦 我还以为久石让配乐的肯定都是好片呢。狗屁,说白了就是一青春犯贱打炮物语。
没有敬畏的人才是恶人,清水佑一从前是这样的人,但是他学会了珍惜生命中重要的东西。那些侮辱一切,蔑视一切,以此彰显自己幼稚的伟大和洒脱的人,永远不会懂得生命的可贵和可爱。片子节奏过慢,亮点也不太多,给满岛光和深津绘里加半星。
“眼前就是大海的话,就觉得前方哪儿都去不了了”【这是得有多绝望的心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虽说期待过高了导致看得没有惊喜,不过这么绝望的故事演员们真是辛苦了
靠,神马东西,还悬疑片。。。纯粹教育片。2个多小时啊!被推荐忽悠了!
最近看的日影都有些一言难尽
又长又臭,还一个劲地煽情,尼玛这是拍韩剧吗?!!!旬报神马的真是越来越不靠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