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孤语》可以是一部挺平常的“变态杀人狂”电影,它有一位自闭、孤独、沉浸于幻想而无法自拔的精神病患者,以及他无法区分现实与幻想的边界,终于动手杀人了。
在沦为又一部贩卖血腥的杀人片之前,《血色孤语》从另一个角度去切入了故事:假如我们不以被杀害、被威胁的无辜者出发,而进入到杀人狂的幻想里去,那么事情会变成怎样?
在《血色孤语》中,杀人狂不是让人畏惧的,相反他却是值得同情的。
杰瑞固然犯下了残杀的罪行,但他杀戮的原因来自无法脱离幻想的影响。
更加让观众产生同情的是,这位孤单的患者杀戮的动机,其实只是想要寻求一点慰藉而已。
伊朗女导演玛嘉·莎塔琵,以一种喜剧的方式去讲述这个残忍的故事,无论是杀人或者是分尸,导演都以病患男主的视角出发,让它们变得甜蜜、美好。
这种视角的代入感,让观众不容易感受到杀戮带来的恐怖,反而更加能体会到男主角的那份孤独。
结果是我们简直无法仇恨这位杀人狂,反而感受到了他的那份孤单带来的苦楚。
你看,类型片的魅力就是如此,把一个重复了千百次的故事模式,换了角度切入,他就立刻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它仍然会让人感到熟悉,另一方面它却带领观众走向了区别以往的结局,并且在最终会被它深深打动,亦或被狠狠地吓一跳。
在电影的结尾处,导演借心理医生之口,解释了杰瑞陷入困境的普遍性。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一些声音在蛊惑他们,或者叫他们沉溺于欲望——酗酒、吸毒、满足性冲动,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声音,告诉他们一切都无所谓,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每一个人都无法逃离孤独,每一个人没成为杀人狂,也许都只是一种侥幸而已,这就是《血色孤语》隐藏在喜剧之下的寒意。
@暴风影音
说真的 看见男主角的电影有好几部了,感觉越演越好了。
第一次看的是《X战警》里,第二次是《活埋》,第三次《死侍》。
影片提出了一个每个人都有过的现象,那些从自己内心里冒出来的声音,小时候看过猫和老鼠还是什么动画,主角在面临抉择时,会有两个小精灵出现,一个羊角恶魔的主角,象征着邪恶,负能量,怂恿着主角做一些违法但是很诱惑事情。
另一个精灵是带着光圈的天使,会教唆主角向善,正能量。
这里猫和狗就是这两个小精灵,这部电影的胡须先生真是萌啊,小嘴一张,说出自己平时不会,不敢,不想说出的话,大部分都是否定jerry,引诱他干非法违规的事情的。
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情况,我小时候对着玩具,猫猫狗狗 ,也会在内心里赋予它人格,会想‘它’在跟我说话,我有时候也会跟自己说话,不会我也是神经病吧。。。。。。。
看完这个影片我想起一个游戏叫《弗兰的悲惨之旅》,弗兰通过吃药可以穿梭与超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这部影片的jerry有一段吃了药,发现猫,狗都不会说话了,家里的房间变的突然很压抑,脏乱,冰箱里菲欧娜也腐坏了,吓的立马把药全都扔了,这也许说明了 精神病人为什么不喜欢吃药,现实可能真的是无法接受了,才拒绝服药的。
jerry先是有精神病母亲遗传,还有继父家暴,不精神病谁精神病?
影片最后一点部分,心理医生解答了迷惑,其实很多人都能听到那些voices,那是因为我们是人,我们有思想,但我们可以和它们争论,我们可以不听它们的,你可以毙掉那只怂恿你做坏事的猫,最后还不忘教唆jerry,跑出去,咱们买个更大的冰箱,把冰箱装满再死啊,我真是又爱又恨这个胡须先生了。
总的来说,废话很多,这是个好片子
愿所有精神病都能活在自己的天堂
《血色孤语》,片名的翻译十分含蓄,却也十分贴切。
一名不断杀人的精神分裂患者,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所出现的声音,就是这孤语。
影片以一种奇特的视角,来表现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它像是改编后的童话一般,过滤掉了血腥;过滤掉了恐怖;过滤掉了一切的负面情绪。
它通过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和现实视角的切换来告诉观众真相。
当主人公用药时,屋内一片阴暗,地面散乱着秽物和血迹,那一盒盒切碎的尸体是如此的触目惊心,当然还有冰箱里被割下的头颅。
这一切连主人公都不愿意看见、不敢看见,于是当主人公倒掉药片,屋内恢复了往日的光明,整个画面都十分温暖,一切都井然有序,连冰箱里的头颅们都有说有笑。
主人公作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能够听见一些声音对他说话,他把这些声音投射到身边的事物上,小时候时袜子做的兔子,现在时自己养的猫和狗。
分裂出来的人格里既有善良如“狗”的一面,又有邪恶如“猫”的一面。
但主人公每每都经不住猫的诱惑,杀人之后一错再错,狗先建议他自首,最后建议他自杀赎罪。
在影片的结尾,主人公终于不再听从猫的话语,选择了被烧死。
到此为止,这是一个即优美又可悲又残酷的故事,但本片还有一个喜剧的标签,于是在片尾,主人公来到了一片白净的“天堂”,在这里,那些他牵挂的人同他一起跳舞玩耍,似乎永远没有了阻碍。
作为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主人公无法控制他自己的行为,但无论怎么样,也依旧是触犯了法律,他既可怜,又可恨。
影片很饱满的表达了主人公可怜的一面,但对于其可恨的一面却实行了弱化,仅仅是通过一只赋格的猫咪来和少许的现世镜头来体现。
当然这是导演的风格选择,这样有利于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突出他的情绪表现力。
对于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虽然并不完整,但导演也并没有完全美化,依旧是给出了足够的现实镜头来告诉观众真实情况。
对于最后的片尾,本来没有的话,整个片子还有那么点堵,些许观众看完也许还会叹口气。
但这么一闹,也算是点亮了其喜剧的标签,最后能说的,就是“愿所有精神病患者最终能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开心地活着”。
影片以不同的视角,明快敞亮地剖析出一个自闭、孤独、沉浸于幻想而无法自拔的精神病患者奇妙的内心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欲望下的罪恶化为阳光里的救赎,一切似乎合情合理,都可以用美好包容,活在幻想中第一次可以如此真实触及,以至于让自卑和丑恶在药不能停的日子里持续发酵腐败,坠入不能回头的末路。
影片中,变态杀人狂不是让人畏惧的,相反他却是值得同情的。
伊朗女导演玛嘉·莎塔琵,以一种喜剧的方式去讲述这个残忍的故事,发自病患内心的独白演绎,甜蜜、美好。
这种视角的代入感,巧妙地避开了杀戮带来的恐怖残忍,反而更加能体会到变态表述下的那份孤独。
结果是我们简直无法仇恨男主,反而怜悯起他的那份孤单带来的苦楚。
类型片的魅力就是如此,把一个重复了千百次的故事模式,换了角度切入,立刻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它仍然会让人感到熟悉,另一方面它却带领观众走向了有别以往的结局,并且在最终会被那份独特深深打动,亦或被狠狠地吓一跳。
其实,每一个人都无法逃离孤独,我们庆幸没有为此堕入深渊,却亦有一丝如同男主那样的冲动与共鸣,美好与丑恶,幻想与现实我们真能辨得清几何,这就是影片隐藏在喜剧之下的寒意。
重口味与小清新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前者非常的血腥残忍,让人不忍直视,而后者却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
让人顿生怜惜之情。
两个特殊的属性同时也催生出来了不同的拍戏的艺术作品,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两个艺术作品能结合,那么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形?
别着急,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将这两个属性结合起来以后,催生出来的作品,本片名叫《血色孤语》。
其实单论片名我们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这部电影的精髓,四个字中的前两个字已经说明了本片是一部犯罪作品,而后两个字则是说明了这个犯罪者之所以犯罪的诱因。
当然,这部电影虽然有着这样的内核,但是其中的故事却不是这样的简单直接。
否则哪里来的趣味呢。
既然上文说了要用小清新来包装一个重口味,那么本片毫无疑问就践行了这种包装,至于说怎么样包装,这种包装如何成为犯罪片的精髓?
我们一点点说。
《血色孤语》说的是一个物流公司的普通员工的生活状态,他一直以来都十分的孤僻,没有什么朋友的他只有一条狗和一只猫陪伴。
然而他没有朋友的原因却很简单,那就是自己的精神状况堪忧。
由于童年时候的阴影太过于大而不能祛除。
因此,他一直处于精神分裂状态,仅靠着药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他最新喜欢做的日常就是跟自己的猫和狗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总是会发生在自己没有按时吃药的前提之下。
然而某一天,因为公司的一次活动,他结识了财务部的一个活泼的英国女孩,然而对于他的追求,这个女孩却并不喜欢,甚至于放他鸽子来进行委婉的拒绝,然而意外却发生了,最终由于机缘巧合,他失手杀死了这个女孩。
财务部的另一个女孩却很喜欢这个物流员,本来他想着继续着自己的罪恶的,谁知道在这个女孩真诚的安慰之下,他放弃了这个念头,然而当女孩意外的出现在他家门外,且洞穿了他的真实面目之后,悲剧没有能够幸免。
这是第二个受害者。
接下来第三个受害者依旧是遇害,而当这个物流员想要寻求自己的心理医生疏导的时候,她的医生不幸成为了准第四个受害者。
关键时候,警察接到报警彻底摧毁了这个魔窟。
故事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之所以说本片有意思,原因还是在于别具一格的结合手法,而并不是说这个犯罪性质的故事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本片的凶手毫无疑问是残忍的,因为残忍的犯罪手法以及变态的人格,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这样的影片会将整部电影的格调做得非常灰暗,甚至是阴冷。
然而本片是一个例外,仅凭这一点,本片的那种与众不同就凸显出来了。
原本只是黑暗的犯罪电影经过转化变成了一种粉色的,有趣的,带着某种喜剧色彩的故事片,我们的那种压抑感一下子就淡化了。
就如同片中我们所看到的男主角一样,当他没有吃药的时候,生活是一片积极向上的景象的。
然而当他吃了药以后,这种积极向上一下子就会被灰暗的色彩所笼罩。
本片的本质就显露无疑了。
而这种不吃药的行为,一定意义上就如同本片外表披上的这层粉色外衣一样。
本片所谈到的生活困境的本质是由于自己的精神疾病,然而更深层次的本质就是孤独。
因为孤独,所以男主一直都不愿意吃药来彻底的告别自己可以“说话”的猫和狗,也正因为孤独,男主才愿意不吃药来维持自己家看上去的这种虚幻的干净整洁。
正是因为孤独,男主才愿意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勇敢地迈出自己坚实的步伐。
然而这一切都被吃药所毁掉了。
吃药可以让他成为一个正常人,然而这种成为正常人之后的孤独会彻底地葬送他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向往。
这是吃药所不能解决的,也是本片的男主之所以一直都不愿意吃药的事实。
小时候的母亲离自己而去,长大后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交朋友。
然而对于每一个愿意给他伸出橄榄枝的人,他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为这个解决一些“痛苦”。
当然,这种手法是非常血腥的。
然而这种观念却是从小根植于自己内心之中无法排解的。
但是很遗憾,没有人重视,却有人始终劝解他通过吃药来让自己更加正常,因此,惨剧接连发生。
本片用鲜艳的色彩淡化了黑暗的内核,但是本质上男主的苦闷依旧是无法排解的,我们如果仅仅寄希望用一种冰冷的手法来使得病患达到一个标准,而不是彻底的重视他悲剧的源头的话,惨剧并不会因为有前车之鉴而会终止发生。
施以爱和包容以及沟通,世界就少一些黑暗和冰冷。
……你好,
一直对瑞安能胜任很多种类的角色这点深信不疑,这种蠢萌又嗜血的戏路充满了新鲜感;整部片子虽然充满喜剧元素但完全令观众笑不起来,如果这是导演想要的效果那么我得说她挺成功的。
关于结尾,我并不认为耶稣带杰瑞上了天堂,对于杰瑞而言只要他想,哪里都是天堂,而这不过是他将自欺欺人的“幸福”贯彻到底的又一手段罢了。
面对杰瑞遭遇的种种以及他展现的那些奇幻式幸福,屏幕外的观众却什么也做不了,甚至不知该如何抒发此时此刻的情感,只能傻乎乎地看着“耶稣”带着满脸笑容的杰瑞渐行渐远。
影片的结尾虽然算不上多么经典,但它成功地将整部片子带给我的感觉升华得更为强烈,使得我整部片子一直维持着的这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终于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悲伤”。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个Loser,每分每秒我们都在失去,只不过那个“失去”有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感官,有的人垂垂老矣方得终焉,有的人却像杰瑞一样早早地把自己掏空,还带走了别人的生命。
脑海里耶稣带着杰瑞离去的画面久久挥散不去。
不知道还能再说点什么。
也许有些时候不去打破别人的梦,远比把他拉回现实施以援手更为慈悲吧。
对这个电影我已经期待很久了,说实话比我想象中的要差一些(主要是我觉得情节发展太快,电影太短看不够),演员也演的太好了,特别是Reynolds,演的蠢萌蠢萌的,让我觉得电影太短了,不希望情节发展的那么快。
这个电影在情节的发展上很流畅,特别是Jerry一次次的杀人的原因解释的很好就是Jerry小时候他妈妈因为有精神上的疾病要自杀,但自己完成不了,Jerry看着妈妈在流血很痛苦,而他妈妈也要他帮她完成自杀,这就给Jerry造成了一张错误的观点就是看到有人受伤,处于濒死状态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杀了别人,让他们摆脱痛苦。
Jerry第一次杀生是那个鹿,那个鹿濒死的样子可能让他想起了他妈妈,他就幻想那个deer跟她妈妈一样要求他杀了它,紧接着他又不小心捅了Fiona,又因为同样的原因杀了她,后来的Lisa也是,Lisa受了伤躺在床上,Jerry就又用他的方式帮别人摆脱痛苦,只有最后杀那个Alison的理由,已经没有什么理由了,Jerry那个时候神经已经非常不正常了。
因为这个原因Jerry这个serial killer跟别的电影里的不一样,他一点也不会让人讨厌和憎恶,真的是有史以来最最无辜最最惹人爱的serial killer,只是因为童年的阴影让Jerry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这个电影还有很多很棒的地方,比如用Jerry的眼光看他的住处,除了有一次他吃了药看起来不一样(即真实环境)外,他的住处一直都很明亮整洁干净,但Lisa和Dr. Warren看到的却是一些发霉的东西,动物的粪便,成堆的垃圾,家具电器上也全都是血,这样的安排特别妙。
第一,这样大多数是以Jerry的视角看,减少了电影的恐怖气息,第二,这样说明了Jerry真的是very very ill,更让观众同情Jerry的遭遇。
还有很耐人寻味的一点,那就是Jerry杀的三个人Fiona,Lisa,Alison,都有一点自找的成分,比如Fiona由于自己的决定让她没回成家而遇到了Jerry,是她提议要去一个地方吃东西,他们才撞到了鹿,是她跑才让Jerry不小心伤了她;Lisa也是自作主张去Jerry家要给他惊喜,是她自作主张开了门;还有Alison,明明知道Jerry可能有些不正常还敢一个人上门找他。
这一点很有黑色喜剧的味道,这些受害者有点无辜,而Jerry又何尝不是。
这个电影还有很多细节,都处理的很完美,看完后我感觉没有一点疑问,也找不出这个电影的一点不足,虽然用童年阴影这个梗有点老套,但这个用的真的很好,对Jerry的性格解释的很完美,最后还想说一下本片里有很多原创音乐,虽然有点怪,但我真的挺喜欢,还有最后的closing credits,我看过几百部电影,从未看过这样的,这绝对是一部很原创的电影,像这样的剧本是blacklist上的,这种类型的电影拍出来一般评价会很极端,再加上本片题材,就更加小众了,虽然不能被多数人接受,但也绝对是一部很好的cult片,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一下这样的indie film,不然我们以后就只有好莱坞那种越来越没有新意的圈钱的没内涵的大片可看了。
最后关于雷诺兹,我想多说几句,我这几年来看了他很多电影,都是随便找的看的,比如活埋,鬼哭神嚎,还有他的很多rom-com,记不住他的长相,直到前几个月我才知道我看过那么多电影都是他演的。
看到很多人都对他在这电影的表现感到吃惊,其实我想说他演技一直都挺好的,是一个很underrated的演员,比如10年的活埋,Smokin' Aces 的最后一段戏,还有他的很多indie小成本电影--The Nines ,Chaos Theory ,个人觉得他演的都不错,只不过这些作品没有太多人知道,真心希望未来几年他能遇到好的剧本,为自己正名。
片名简直恰如其份却不得其味,要是有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就好了,喜欢这种无能为力的黑色幽默,想当个好人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好人却一杀再杀搞砸一切。
好惨好幽默qaq最后小贱贱那张天生乐观派的脸面对火光一脸无助无知脆弱真得可怜可爱~如果结尾是猫猫狗狗真得会说话就好啦 歌舞也还行,挺离谱的。
喜欢电影里那种人人都告诉你你是精神病人,你不一样,主角还要努力正常然后结果一败涂地的价值观。
正常人无法理解疯子,疯子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但是他仍抱有歉意,不是很可爱吗?
他甚至知道自己病了要找医生~仿佛他只是犯了个小错。
(萨莉真可爱!
她穿的碎花小裙子也很少女心 没有终成眷属真可惜)
片中揭示出jerry的心理疾病可能来自母亲的遗传,犯过错被指定心理治疗。
Jerry每次有心理变化时去心理医生分享心情,寻求答案。
可是治疗师只是例行公事的询问问题,让Jerry很无助。
最后以至于绑架心理医生,那段对白很精彩(不剧透)了。
心理问题应该是人人都会有的,但是当我们有困苦的时候,谁能真正的去帮助我们呢?
周围多数的人都选择了搪塞,回避,好吧,我们都是精神病。
杰瑞在一家公司负责搬运工作,他患有精神疾病,他会和自己的猫狗聊天,需要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在为公司年会做准备工作时,他认识了财务部的性感的女Fiona孩并喜欢上她。
而财务部的Lisa却对他很感兴趣。
他和自己的猫狗讨论问题时,猫总是扮演一个相对邪恶的角色。
他约Fiona去中国餐厅吃饭,Fiona采用婉转的方式电话留言拒绝了他,而他却没有看留言,独自在中餐厅等待整晚。
Fiona卡拉OK后,独自回到公司后发现自己的车无法发动。
又赶上大雨滂沱。
正好从中餐馆沮丧归来的杰瑞路过此处。
他们决定去一家快餐厅吃饭。
途中意外撞到一只麋鹿。
杰瑞听到麋鹿临终的痛苦,用刀杀死麋鹿。
但他的举动却吓坏了Fiona,Fiona仓惶逃跑,追逐过程中,杰瑞意外将Fiona杀死。
回家后他与猫狗交流,在自首和保密中纠结,最终选择了保守秘密,毁尸灭迹。
药物作用下的他,眼中的世界似乎是美好的,连Fiona的尸体都没有一丝血迹。
他回家后将女孩的尸体切分,放入储存盒。
并将Fiona的头颅放入冰箱。
心理医生劝说他药不能停,他在不同声音中选择了继续服药,但药物的结果却是醒来后,猫狗只是普通的猫狗,完全不会理睬他。
而房间内破败,恐怖。
这一切让他放弃服药,换来他自己眼中温暖的房间,猫狗相伴,还可以和冰箱中Fiona的头颅快乐的交流。
Lisa主动提出与杰瑞约会,杰瑞将Lisa带到自己的老家,他的妈妈就是在这里去世的,他的妈妈同样患有精神疾病,要送院治疗时,妈妈选择了自杀,但自己无力完成,于是妈妈将玻璃片交到杰瑞手上,杰瑞为妈妈结束了痛苦。
回到Lisa家中后,两人度过愉快的一夜。
杰瑞似乎也找到生活的快乐。
Lisa的为了给杰瑞一个惊喜,未经邀请来的杰瑞的住处。
又在两人被锁在屋外杰瑞从天台进屋时,自己自作主张用发卡打开房门。
悲剧开始,一番纠结后,杰瑞将Lisa杀死,切下来的头颅与Fiona作伴。
财务室的第三位女同事联系不到Lisa和Fiona后起疑,又发现了杰瑞当年的报导。
为了探寻真相,她也来到杰瑞的住所,当然是冰箱中又增加一个头颅。
几个案子下来后,杰瑞依然非常沮丧,他来到心理医生处,讲述了他的经历,心理医生害怕准备报警时,被他控制。
他向心理医生倾诉后,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又都不是。
每个人可以自己去控制这些负面的心理。
有所觉悟的杰瑞将心理医生带回家中,这时警方也来到现场,警方进入时,杰瑞准备从地下室出逃,警方救出心理医生后,杰瑞的房间尹煤气泄漏爆炸。
来到天堂后的杰瑞,没有受到任何责难,他的母亲和被他杀害的的女孩在那里快乐的迎接他的到来。
明快的色彩,欢快的音乐。
影片结束。
比较另类的影片,是叫黑色喜剧,还是叫粉色恐怖片。
Ryan是个好配音演员。一直脑补Jerry就是Youtube上红极一时的《Ultimate Dog Tease》的上传者。
剧情非常一般。无亮点。
没劲,美术还不错但怎么2014还在拍这款类型片中俯拾即是的精神病渴爱渴女incel男...现实和幻想的割裂做得冲击力欠缺,精神分析追溯童年阴影但浅尝辄止毫无说服力不如不拍,除了耶稣开叉车之外哪里都令人失望
坏猫咪和好狗狗的故事
第二个死者,真是个好的教训案例啊,突然杀上门去送惊喜就算了,人都让你赶紧走了,还要自作聪明“进”屋去,死得不冤啊。
难得碰到一部导演拍得这么好但是就想给低分的电影。结尾尤其好。
7/10.一个能听到异常声音的精神病连环杀手的覆灭。本片因为有了瑞恩雷诺兹的演出才变得好看,他的表演让阴森恐怖的谋杀有了一种诡异的黑色喜剧感。本片导演就是曾经执导了《我在伊朗长大 Persepolis (2007)》的伊朗籍女导演玛嘉·莎塔琵 Marjane Satrapi,怪不得影片有那么多的黑色幽默。
要长大成为健康的人也真的是不容易呀
这片我不ok。太太太特么自我自私了。真的不ok。
算cult片吧,最后一段歌舞是什么鬼
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写的剧本
雷诺兹居然还会演戏
离开还是留下?看来还是选择了接受度高的正义结局……等等,这狗带也太开心了!!基调很奇怪,做了狗的选择又停留在猫的逃避误区。把歌舞放在结尾之后,或者直接删了,或者抓起来吃药都比现在观感好。
看了一半 真的好无聊噢
以前看过,这就是我不喜欢黑色喜剧的原因。容易忘记内容,不对口味,看电影解说才记起来。
精神病杀人犯的异想世界,猫是恶魔低语,狗是天使之声,童年的创伤,亲情的缺失是噩梦的来源,衣服是最鲜艳的明黄,粉色,放进冰箱的头颅是絮絮叨叨的茶话会,吃下白色的药丸,世界就变成惨淡的灰色。笑点夹杂惊悚点的惊悚喜剧,偶尔看一部Ryan Reynolds,喜剧性,惊悚点都很好。女导演,用的颜色很明快,精神世界和现实切换的很好。评分:8.0/10。
所以这算本色演咯,那么假装哈尔·乔丹真是难为你了……
操...花两个小时去看一个神经病患者。
伊朗导演居然可以拍出这么萌而且气质也挺好莱坞的片子!而且后来还发现是个女导演!片尾简直像美剧!
过时老套的悲伤故事,梗旧到令人发指,试图往黑幽靠却失败,有点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