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却不太够味的电影。
邪乎的开始,逐渐温暖的过程,以至于觉得是不是结局有什么反转,可是它却嘎然截止了。
就像生活。
我想,再过上一阵,这电影的内容估计会被我忘得差不多。
不过却会记得沿路散步过来不错的东京景色。
只可惜,北京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适合散步的地方了呢。
我从有限的日影观影经验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不够惨都不够格当主角。
这片子又一次印证了:一个是被亲生父母遗弃,和领养家庭谈不上感情,法律系毕业但还是无业游民,欠债80万还必须三天内还债;另一个追债人,只是表面上的恶棍,老婆出轨、失手杀妻,要徒步去警局自首。
偏偏日影的一处微妙在于,明明很惨了,大家表面上没事人一样。
几乎没有痛哭流涕,只给你偶尔一瞥心里的千疮百孔:文哉(小田切让)讨厌回忆,在考上大学那一年,把所有的旧照都一把火烧了,镜头里他对着火只有麻木的表情;福原(三浦友和)相反,刻意走过和老婆有共同回忆的地方,比如两人一起乘深夜巴士经过的路,尽管妻子中途下车抛下了他。
福原说妻子去超市上班、去酒吧找年轻男士玩耍,都是离开他去寻找自我,其实是一种“cosplay”,想成为另一个人、活出另一种人生。
照这个说法,片中在cosplay的不止他老婆一人。
文哉路遇弹电吉他的摇滚青年,不自觉地尾随、模仿动作,看见摇滚青年路过警察自觉调低了音量,发出了标准的日式遗憾慨叹“诶——”,让人怀疑无业游民是不是也有个摇滚英雄的梦想。
和福原曾经在婚礼上假扮夫妇的酒吧老板娘,在侄女意外登门后要求福原假扮她的船长丈夫、文哉演成她留英归来的儿子,可能是之前跟亲人撒过谎,说自己有个美满的家庭。
就连一些旁枝的路人角色中也有端倪:同样是在婚礼上和福原一起演过假亲戚的画家,家里常伴苍蝇的环绕立体声,待客用的咖啡都结块了、要用刀切开。
这么个落魄画家一直在找福原来看她的画,那幅画称不上杰作,但足以让观者有微妙的心悸——导弹下雨一样地坠落,炸起的大水花里,一艘船生死未卜。
甚至连那个从未出现过的、请人在婚礼上假扮亲戚的新人,他为什么需要人假扮亲戚呢?
每个人都有没讲完的故事,只是暗流汹涌之上,你只能看到平静的水面。
说到旁枝的角色,真是我最爱这片子的地方:没有精密的呼应,路人无道理地上场后退场,像织围巾这里那里都岔出线头。
这种展开,姑且概括为“无厘头”。
甜品店里家暴母亲、抢家里的钱的儿子;被福原“你怎么为生”的提问冒犯的钟表店老板,一顿追击后宣布“听好了,现在是X点XX分”,从头到脚都是钟表人的尊严……习惯给导演的用意算命的观影人都要问:干嘛呢这是?
也许这都是“散步”的意象。
片尾文哉在画外音里心想:有目的地的就不叫散步了,不过我没有告诉福原。
散步就是没有必达的终点,一路上任人与事向自己发生。
也许在散步的不止主角二人,观影者也跟着做了一场散步:导演的主题思想都去你妈的,你尽管跟着镜头走走停停。
因为目的是去警局自首,主角二人与其说是在散步,更像在拉练,但也像散步一样,最终收获了意外。
文哉本来说自己好几年没有生气,都忘了该怎么生气,其实不生气是因为不在乎,当福原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地点和他汇合,他切实体会了一次生气,甚至还有寻找福原时的慌乱。
他在和福原、酒吧老板娘共演的家庭情景剧中入了戏,可以笑着像叫亲爹一样叫福原“老头子”,而这本是一个都不怎么回去看自己领养家庭的人。
他本不爱回忆、没有留恋,但最后他舍不得福原去自首,在走向警局的最后一段路上,他学着晨练的老头子们倒着走,“听说这样,时光就可以倒流”。
另一边,实际上福原也借着这次有人陪伴的散步弥补了遗憾。
两人的感情中妻子渐行渐远、儿子早夭,他本是一个孤独的恶棍。
自首前一天,福原和文哉坐了过山车,镜头忽然lofi,两人都年轻了十多岁,变成了一起玩耍的父与子。
在地下看着欢呼的假侄女说:说什么都没有一起坐过云霄飞车啊,应该早来坐的。
福原终于坐上了,和不是儿子的儿子。
有个英语词叫Serendipity,大部分中文词典翻译成“于意外之处发现珍惜之物”,不过Merriam-Webster保留了另一种极妙的意思“意外发现珍惜物的能力”。
发现是需要能力的。
影片最后留了个开口,我们不知道过了马路的福原是走向警局自首了还是跑路了,但终点到没到已经太次要。
沿途中当两人向各自敞开,他们都解锁了Serendipity这项能力,我们都花了太多时间cosplay成另一种人,就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不觉察。
“有终点的就不叫散步了”,而走不到既定终点的,才是人生。
散步黄金时段4点半到6点夕阳西下放课的学生、忙碌的上班族、热闹的集市、这时候以无业的身份出去散个步,没什么要做的,只是看看这些些人,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的故事,在地铁上看到攥着信件带着结婚戒指眼神忧郁的女人,在商业街看见穿着学生服拖着拉杆箱的欢天喜地的成群住校学生。
每个人似乎都总满了故事。
散步黄金时段太阳落山天黑以后华灯初上,站在街头,带着各种心情,孤独的,迷茫的,落魄的,悲伤的,在这个喧嚣的时间一直等到一切落上帷幕,店铺拉上了卷帘门,周围只剩路灯的单薄的光,发现了自己,尝尽了空虚,是否会变得沉迷于这种一个人的滋味呢。
在街上看到岸部一德会有好运气哟。
突然喜欢上这类平淡又满满生活感的日本电影了。
有一说一,没看懂,有太多留白,一百分钟的时间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看什么,想看什么,但看完却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各种黑色幽默和冷笑话充斥着整个旅途,我想把其中印象深刻的情节列举出来。
1. 大叔的臭袜子 2. 男主身无分文却被募捐志愿者拦下、想要占小便宜心虚与保安对视却只得到一袋子不倒翁 3. 被各种无聊小事耽误、历经多天也没有完成“拜访福原太太”任务的三人组(甚至几次出现每次出现穿的衣服都不一样)4. 在男主旧居“遗址”上“烤小鸡”的三个大爷 5. 男主小学时给cos绫波丽的初吻对象送去生日礼物( 鳄鱼袜子的标+无团案T恤=鳄鱼T恤)6. 66岁白衣摩托大爷实际上是储物柜大盗 7. 男主以为大叔找上自己是因为自己睡了大叔的老婆而准备灭口 8. 男主跟着超级噪音制造者摇滚吉他手一路尾随,沉浸其中以为吉他手要被警察制裁,吉他手突然礼貌向警察问好 9. “向这种街上的钟表店到底是怎么过日子的?
” 10. 正有妹妹(还有洋妞)揽客的妓院一条街的旁边就是妇科性病科大山治医院(真幽默了)。。。。。。
全篇基本都是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嘴炮对话,却丝毫不让人无聊。
尽管我是不相信这样的大叔会把自己的夫人误杀(当然这种事是不需要逻辑的,日本人能想出来的神人设定确实有点奇葩了),尽管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但一路上所经历的又确是满满的不平凡却又平凡且轻松惬意的生活气息,确是一个从小无父无母的“缺爱者”与失手杀掉自己夫人的“讨债大叔”相互救赎的故事。
男主与大叔的相遇仿佛真的返老还童,填补了童年亲情的空白,而大叔也有人陪伴重走了一遍爱之路,抑或是看着文哉回忆起了自己的过往。
我喜欢漫无目的地散步的原因也大抵如此吧。。。
可能日剧日影看多了,人就会有一种物哀之情吧。
因为让叔才看的这部,没想到中途出现了“年老色衰”的三浦友和,长腿小五郎和萌到出血的吉高妹子。
一开始特别纳闷为什么没有遵循原著的《东京漫步》而是起名为《转转》直到看到让叔夸张的倒了杯水后又偷偷倒掉,游乐场出现回忆镜头的时候,才鼻子一酸,觉得三木聪(导演)真的是看懂了原著的啊~一路萌囧,满屏荒唐,却总是有零星细微的感动,导演总是把伤感刻画的那么节制,那么适可而止。
转转到最后,两个人都有了转变,但离别又是那么不留情面。
结尾音乐的时候,想起了剧中让叔说的,幸福来时总是让人难以察觉,而不幸却是毫无预兆的轰然降临。
哎呀呀,突然想吃隔夜的咖喱了呢~。
我想我最近脑子有点烧坏了,先撇去风雨无阻每天长跑十公里这条不说,单是看《天体战士》看得热泪盈眶就几近不可原谅。
这个变化被威克森林同学分析的极为透彻,他认为我是极度寂寞却不能通过正常途径泻火,时间一长人就变态了。
可我对他的分析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对我的极度污蔑,我义正言辞反驳道,是的,我确实是没有女朋友,但我和广大理工科大学宅男一样坚守A片阵地,不分昼夜开放电驴哇嘎迅雷rayfile虐待小硬盘,你说Tokyohot哪部新片儿没被我审查过?
虎虎虎哪个女优我没见过?
我心昭然,性向坚贞,天地可鉴,童叟无欺,凭什么就你就说我变态啊?
话虽这么说,但我还是多少有点儿心虚,毕竟看一部kuso片就看我得热泪盈眶这实在是说不过去,于是拉着威克带着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一下几部脱离系kuso片,为的是找出自己恶趣味到底来自何处。
没多久三浦友和就把袜子塞到了小田切让嘴里。
这时候我当然没有热泪盈眶,如果这时候我热泪盈眶的话,不用您提醒,我自绝于江湖。
然后,一个萎男加一个同样萎靡的杀人犯,在走向自首之路上开始了华丽囧死人的散步大冒险,在《为死去公主而作的孔雀舞》面前停下来作陶醉状比划,拧掉老奶奶自行车车铃,在神社大拜特拜,在充满狗血情结的小店里面吃柠檬味的爱玉子,和榻榻米店钟表店老板进行华丽的大PK,和打扮成凌波零的小学同学聊死都不愿提起的童年囧事,遇见偷女孩衣服的欧吉桑样子的假面超人(真的有超能力唷~),想起和中年妇女出轨未成的惊险,在火星来的女画家家里喝过期好几年的咖啡(或是红茶?
),跟着独奏乐手全世界晃荡,猪排和茶泡饭的完美搭配,然后住在姘头(假戏真做的妻子,说出姘头不为过吧)家里,凑一个别扭小妹,和谐友爱的过着四口之家的平淡生活。
然后故事结束。
看完这个电影,我转头去看威克森林,只见他的五官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问号,横亘在本来是鼻梁的位置,我被吓了一跳,而他慢慢地说了一句话,这个电影讲的是什么呀。
然后啵一声消失了,只留下那个问号留在虚空当中。
留下我一个人琢磨这次漫长的行走,到底目的何在。
这个电影我也看不懂,我说的不懂是我不能拿故事的起承转合来解读它,故事本身没有任何确定的意义,我们需要一个契机叫一老一少在东京转转,随便什么契机都好啦。
目的地呢,是霞关,福原说这是东京最牛逼的派出所就在这里, ”毕竟要自首嘛,这么严肃的事情哪能随便找个地方?
对于电影来讲,出发点和目的地好像都不很重要,虽然一票人认为这个电影一开始走的是悬疑路线(悬疑你妹!
威克从虚空中飘出来,吼了一声,如果说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而去干什么就是悬疑的话,卡夫卡可真是个伟大的悬疑小说家)。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转转”本身,不然也不至于叫这个名字嘛。
我们先来看看文哉和福原转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福原因为误杀了妻子,心里应该是很难受的,不管妻子后来变成了怎么样的一个人,毕竟有过共同的美好回忆,而福原执着于走到霞关,乃是为了找出那些故去的影子,在蹲班房以前把这些再不能见到的事物,重新看一遍。
而文哉呢,目的很明显,毕竟自己欠了一屁股债,福原手头有一百万给他,他自然要了。
至于转转,他的心态很明确,更贴近于闲逛。
多走几步路,说不定能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这才是散步的本质啊。
两个奇怪的人怀着奇怪的目的走在路上,世界的规则也因此奇怪起来。
以至于整个故事富有魔幻主义风范。
但是,我又一点儿都不怀疑这个故事的可操作性,甚至有了一种如果哪天我准备好一个人在南京城转三天,也一定能遇见假面超人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学的时候相信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脚底板和大地中间人就会飞起来,结果我一个人在厕所站了一个半小时的囧事。
那时候我真的相信这个。
故事慢慢推进到后面,魔幻的部分依然存在,囧的部分依然存在,但是,一些暖暖的沁人心房的东西慢慢浮起来。
不管事情怎样发生,福原在乎的其实只有记忆,他的记忆,文哉的记忆,那些错落有致的过去慢慢拼凑起来,就是生活,就是满满当当的存在感。
文哉高中毕业的时候,把以前的学生册全部烧掉,认为可以借此逃避过去的阴暗面,可是阴暗也好光芒也罢,它们早就驻扎在了你的心里,绝不因为烧个同学册而消失。
散步接近尾声的时候,文哉也多少懂了这个道理,他几乎把福原当成了父亲,用这些虚假的事物来弥补自己的回忆,虚假么,管他呢,只要你相信,不再遗憾不就行了?
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些重要的人,他们也总会消失,不管他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灿烂的或者是阴暗的,这些事情都已经以记忆的形式成了你自身的一部分。
逃避或者挽留,都是徒劳。
你唯一可以做的是,如果你还记得住她,那就不要强迫自己忘掉。
如果你快要忘记她了,那也不要因此自责。
毕竟那些人出现过,毕竟那些人消失了。
1.我不是为了减刑去自首。
2.吵架了就去吃爱玉子。
3.鳄鱼polo衫。
(每个人都会有可爱到不忍回忆的事。
) 4.我们不做了,因为我喜欢你。
5.去做星期天的最后一班巴士,体验一种绝妙的寂寞感。
6入狱前的最后一顿,一定要咖喱。
7.他一定是肝门少根筋。
8.其实没那么难吃,只是没来由的想要夸张一下。
9知道目的地的散步,不就不能叫散步了吗。
10.“一直倒着走路,时光会倒流。
”“我啊,还不想返老还童呢。
”11.おやじ。
没有目的地的才叫散步。
大叔在友哉没有准备的时候就已经从他的“路”上走开,就好像大叔的妻子在半路下了车,只剩下一个人无可奈何地前进下去(我不太愿意承认,但是实际途径都是通过死亡)。
如果非要说是没有目的,确实如此。
“在东京,你刚从热闹的大街转弯就进入了安静的小巷。
”无法预期的道路,根本无法安排目的地。
在三木聪的电影里面,我们看到生活本身非常可爱的一面,那些细碎的冷冷的幽默,本身就好像被故意安插到各个角落的好运电视演员,有的时候还恰如其分地邀请你穿插到另外一个场景里去,通过他的再现看看生活中那些你本该体验的笑点:腿毛蚂蚁,OL拿钱包的姿势,贴标的鳄鱼t等等。
电影的时间轴安排非常巧妙:妻子的办公室同事发现事情真相的时间线和大叔自首进度安排的时间线互相赛跑着,期间任何一个小的决定(可能来自任何人,包括所有的路人甲乙丙丁)都可能改变其中的一条轴线,改变大叔和友哉的故事,同时大叔/友哉也在影响其它人的故事(比如妻子的同事,或者倒过来走路的老奶奶)。
所以,我的意思是,对待本身就不具有控制可能性的东西,比如是不是从小就被抛弃,或者妻子是不是对和自己相像的年轻男子有染,或者钟表店的老板如何营生,或者倒着走是不是能够返老还童,或者头顶的璇是否总是有臭味,或者由这些林林总总的细碎的事情组成的人生,就放轻松,慢慢走。
那天累了,就休息一下好了。
中途不走了也没有关系。
因为恐怕本身就是没什么目的地的。
一个人(小呆萌)陪另一个人(老呆萌)散步去自首就已经是个很有趣的设定了。
一路走来,穿插着普通人都有的疑问:为什么女职员要钱包朝上握在手里,为什么看上去没什么销路的钟表店还不关门什么的,然而并没解答,只是有趣地带过。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吃袜子,偷包,闻头漩,吃串,捡橘子,糙汉子小挎包,NB鞋,发型,美奶滋,咖喱,过山车,每一个词背后的小故事都会激起小情绪,不论是开心的,恶心的,感动的还是莫名其妙的。
“你们家管散步叫什么?
”“嗯……就叫散步啊”“真是无趣的家庭啊……我们家管散步叫塔奇”三浦友和大叔顶着一张被岁月洗出褶子的圆脸,一头流浪汉发型外加胡须脸,十分违和地说出上述这番话时,我以为自己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
后来看到小田切让一脸懵逼,和我此刻心情亦不谋而合,好的吧,原来这就是电影本身微妙尴尬而诡异温馨的基调。
还从来没有看过这么一部集悬疑与可爱为一体的文艺故事片。
欠黑社会高利贷,凶巴巴的大叔上门讨债,把不知穿了多少天的臭袜子脱下来塞进欠债者嘴中,臭到反射神经立马作出反映,实在是可怜;找了个生性爱好自由的老婆,忍受其经常出轨,怒气难耐,一时失手要了老婆的小命,逃离案发地,到东京最气派的警察局投案自首,你确定这不是一个奇葩的故事?
“发现就发现吧,反正我去自首也不是为了减刑”好洒脱的大叔,在人生走向毁灭的最后旅程中,为自己加了这么多戏,又是寻找回忆、又是探访假冒老婆,还不忘在路边摊买两串炸串,连最后一餐吃咖喱都订好了,你确定这不是旅游?
“散步就是要没有目的地才称得上散步啊”,“东京有很多适合散步的街巷”哈哈哈,大叔你别装了,其实你根本不是黑社会大哥吧,这么文艺又念旧,一听到交响乐就不依不饶地当起指挥家,任谁都制止不了;走过的路都是和老婆充满回忆的街道,初吻的地方记得一清二楚,连柠檬味的爱玉子都不放过;找个陪自己散步的人,都是年轻时候的自己,说,是不是精挑细选、蓄谋已久啊?
人家小田切让不想吃炸串,哪有你这么蛮不讲理又硬逼着人家吃的?
你之前可是把你的臭袜子塞进别人嘴里的啊。
还问人家有没有想回去看看的老地方,都说是孤儿全是不好的回忆,哪有你这么爱往人伤口上撒盐的呢?
“反正这趟行程由不得你做主”是是是,全都你说的算,主题是怀旧系,可惜你也就如同嘴上死不承认,心里却渴望返老还童的老太太一样,最后还不是要倒退着走完剩下的路。
从柿子树下过,一不小心被砸了个正着,让叔的扭曲的五官与受了惊的叫声,配搭一旁习以为常、面无表情的胡须脸,大叔你心里的白眼应该翻上天了吧。
“怎么那么倒霉,居然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额,可它已经发生过了”东京寻人妈妈桑,大概有这么一个地方,比警察局还管用,排的队都赶上海岛上半个小时做一碗拉面的老太婆了。
“嘿”“啊,你!
”“你怎么到处乱跑”“我在想,你会去哪里,果然在这里……寻人妈妈桑”“为什么不呆在原地等”“那样多无趣,人生就要开动脑经想办法解决问题”真的不得不说,人活的越久,智慧就越香醇,秒杀一切小鲜肉的质感不由想把掌声亲送给你。
就让我和让叔一起,目送你消失街角的背影,愿你好人一生平安,余生顿顿饭香。
挥别来时路,望断余生桥。
十万元永远少一张随风飘摇,似永不完美的人生,少一张的缺憾让生离死别也充满了人生况味。
大叔走了,回忆永远停留在假装一家四口的隔夜咖喱饭和加了沙拉酱后不伦不类的味道中,其实食物和生活大抵相似,说说笑笑,再回首时,记得你的笑容和那晚昏黄的灯光,就够了。
就像爱上一个喜欢独自散步的人,想要成为他的影子,用他的眼睛看透人间的风景、世俗的玩笑,最后过上和他一起慢慢塔奇的生活。
历史文章尽在公众号“无眠夜说电影”
奇怪的是,最近很火的衣架套脑袋上,在电影里出现了。
实在欣赏不了
一段记忆重拾,即时行乐的旅程,两个陌生男人间的关联也能如此微妙。轻松诙谐中泛着浓浓温情,比菊次郎的夏天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唯美写实片。ps:经常看恐怖片的我竟然被影片中的一个桥段吓到了。。。 - -
东京怪人大全
看完之后,很想在广州到处走走,有这样的心情真是难得,有没有去自首有没有杀妻又有什么关系呢?
央六看的。得去找原版看看。不过再一想,情节什么的其实不足以二刷。日本有大量类似于很生活的慢剧,这部其实很一般
“幸福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而至,不幸总是来得那么赤裸裸。”和原著相比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直接把整条主线直接抽空,没有了脱衣舞娘,换成了脱力温情,倒是干净纯粹而又温情有趣。虽同样精彩,但相对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原著。★★★☆
虽然冲着吉高去看结果戏分不多,但是遇到了一部好电影也是很不错的~看着有一点点愧疚。片子里面不少恶搞也挺有意思的
脏乎乎的
有点味道,节奏还是太慢
吃袜子那一段还真是……
嗯,这是一部你不想让他那么快就完结的电影,想一直看下去,看下去
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部高分电影,只能说对日式轻剧情重情怀不感冒者慎入.
我大概是肛门里缺根筋,才会喜欢这种脱力系故事。(此条是本片在豆瓣的第3000条短评)
在一个好天气,随便找个理由,到东京街头随意转转。吐槽OL们总喜欢举着钱包、去吃跟老婆吵架后用来和解的爱玉子、到公园看河马、谈论奇怪的想法、好奇钟表店的人如何生活。这样的电影本身就像是星期天的最后一班巴士,有一份绝妙的寂寞感。“散步”的状态,几乎就是我想象中的理想生活了。过去两年在上海,其实也有过很多类似的时光,甚至有许多细节重合。但自己为什么还是经常焦虑不开心呢?或许散步这种事情本来就应该是偶尔且突然的。就像大叔在谈到咖喱时说的:“我啊,曾经有过一次把咖喱煮了整整一个月。想着它会变得非常好吃。结果,一个月后吃起来,完全没有味道了。煮上一个月,香料都挥发了。”
明白这部电影想表达的 只是没有很打动我
实在是理解不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对于一个热爱散步的人来说,前半段东京散步的梗实在太有fu了……后半段依依不舍的温情也让人感怀;20180106,日本回来后重看,雨夜,洗完澡,浑身热乎乎,安然坐下,静静地完整看下来,幸福感爆棚
遇上再大的事,也要有转转的闲情,那几个同事因为不停被其他事带去做支线,意外的给主角带来了转机,可见做人不要目的性太强,大家都留点转圜的余地,就可能大事化小呀。还以为“转转”是四川方言呢,后来发现很多地方都有转街一说,“转街过巷就如滑过浪潮”,多转转,听听自己的脚步声,而且现在的小街小巷很有闲暇气息啊。
哎 如电影中一句话 “哪”少了跟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