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携手菅野,再加上结城信辉的人设,强强联合必出精品。
故事是小清新的青春爱情校园剧,友情、爱情、梦想交织的几人。
故事本身很俗套,但短短内容,每集的转折起伏都安排的很巧妙,很有节奏感,一集头到尾很难一步看清。
娓娓动听的片头片尾曲,将青春的快乐和忧伤分别带出,剧中的爵士乐也穿插很美妙。
四月番最动人的乐章。
又一次重温!
这部作品节奏明快,情节紧凑,信息错落,感情复杂程度,都是难得一见。
jazz的普适性中和了音乐番的专业性质。
在音乐部分的作画帧数和严丝合缝的音乐,让这部作品在我心中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与阿波罗追逐月桂女神不一样的是,这部作品的“追逐”是细致细腻的,“失恋”是热闹酸涩的。
爱情线是性格的促就,每个人都在条件下做了自己会做的事,命运罗织着,推动着,催促着跑下人生漫长的坂道。
幸好,没有丢弃爱,如影随形跟着。
这部作品最让我感动的也许各式各样的温柔。
就以薰和千去东京找薰的母亲这一段。
看似唯我的少爷把会打破同伴恋爱幻想的来信塞进门缝,不让对方看到;看似马虎的鼓手说着“我去银座看看”走向大雨瓢泼的雨幕,留下母子二人打破隔阂;母亲借着咖喱太辣悄悄留下分别的眼泪。
这段描写太细腻了。
并不全是音乐番所以要理所当然的柔软,这部番的深刻性就在于它的逻辑自洽,人物性格的合理。
从小寄人篱下,所以哪怕再有性格,都会有一份自责“我太过分了,说太过了”。
两位阿波罗都是一样的。
最后必须说:渡边和洋子,jazz动漫的绝对拍档!
有一些词汇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某些不可言说的事物并不因为不可言说而不存在,比如音乐,或更恰当的例子,musical。
音乐究竟是个名词还是个形容词?
《一一》里,NJ对言语不通的日本人形容自己对初恋情人的感情——就是在爱上她以后,回家听老爸的那些古典音乐,一刹那听懂了。
日本人立刻明白他在说什么,“she is your music"。
我从来没有对音乐有过这样的顿悟。
我这一生一定是因为从未学过音乐而缺憾,然而我甚至不能描摹、穿凿、召唤那具体的缺憾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这一生也必定歆羡懂得音乐的人,甚至只是会弹奏乐器的人也让我觉得低人一等。
《坂道上的阿波罗》的故事梗概乍看只是简单的青春片,用音乐点缀爱情、友情的发展,或反之亦然。
但其叙事的踏实与以复古为名的想要包容更广大社会现实的尝试,实在是轻讽不屑“青春歌舞片”。
我们只有一位叙事者,就是熏,几乎所有和千太郎、律子有关的事情我们都从熏的眼睛中看到。
唯有同淳一、百合香相关的那些片段,作者切换到了上帝视角。
年轻男人作为叙事者往往是很不可靠的事,因为他们自大又脆弱,会把笔墨花在和自己最相关的事情上来证明自己最重要。
但熏是一个可靠的叙事者,他袒露自己的嫉妒、敏感、矛盾,又接受同伴的安慰、付出和逃离。
也正因如此,看似五角恋的人物关系才没有往狗血的方向发展下去,在淳一和百合香的关系明确后,律子的摇摆也并没有给熏和千太郎带来太多痛苦。
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便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如何去认知律子同熏以及千太郎同熏的关系。
尽管在镜头中,多有他们三人同时出现的镜头,但作者是有偏爱的,这偏爱就是用声音去强化千太郎和熏的羁绊——体育馆中的救场吸引全校同学陆陆续续地来观摩,结尾教堂的管风琴架子鼓乱炖引得孤儿们欢跳鼓舞。
也有律子为二人文化祭的表演作人声伴奏的片段,但那是大量的转场和切镜,算不得过于认真地正面描写。
作者并不希望我们将律子和熏,以及千太郎和熏的关系理解为排他的,是某种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关系。
这是他最善待人物的地方。
坂道是学校,是现实,是长而无奈但终会结束的年少时光。
阿波罗是神话,是梦想,是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对着太阳射出的金色箭簇。
阿波罗也司掌音乐,但在古希腊神话中,他所负的要职实在太多——音乐、诗歌、预言、射箭……最为矛盾且迷人的是他既拥有治愈的力量,同时又给人降下瘟疫。
这和千太郎的形象具有某种同源性——他暴戾而骄傲,迟钝却善感——反而让千太郎和本篇着力的宗教线索格格不入。
这种混乱是简单的基督教线索无法消化的。
片子的最后千太郎归顺于主,以某种“自救”的方式避居海岛,但千太郎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耶稣之子。
他的身份确乎是某种原罪——日本人的母亲爱上驻军冲绳的美国大兵,却被对方抛弃;他之所以能成功用暴力掩饰内心不安、大喇喇地成长起来,靠的却是“罪人”父亲赋予他的体格和气魄。
出生在圣诞节并不足以说明千太郎是神选的,无论是熏,还是其他人,都没有让千太郎觉得自己是被选中的(不像我们路西法大人就会发主动技能:I am the chosen one)。
他的失踪和他与熏的重逢,或更归纳地说,作者所刻画的千太郎的救赎,是想要达到“爵士般自由的圣歌”的感觉,但这种对基督教精神的把握的偏离,却让千太郎的选择显得莫名其妙,从而大大弱化了他的痛苦。
或许这是一种偏见,但爵士往往是痛苦的人弹奏的最好,这种痛苦首先来源于他们明晓自己无法归顺人群。
千太郎在民族身份上就是个“外人”,也不用说他在母亲改嫁后的家庭中,不知道怎么扮演一个儿子。
和千这样一个父亲缺席的家庭对应,熏和律子的家庭都没有母亲,熏是寄人篱下、颠沛流离,这种生活所带来的对爱的极度渴望和不知道如何去爱的极度萧索溃烂在他富裕、优雅、聪慧的外表下。
(事实上,我觉得此片用熏作为叙事者是也有天然的缺陷,因为作者的风格势必让熏成为一个不偏不倚的好人,他的性格本来可以没有这么平和、让人喜爱甚或心疼的。
)律子的父亲一个人带大女儿,开一家小小的唱片店,在其他人眼中是不苟言笑、人生了无乐趣。
淳一的异见身份表现得最明白。
对于痛苦的人来说,演奏音乐若是取悦他人,则法乎最下,若是消弭悲哀,则法乎其中,若是取悦自我乃至忘乎所以,则法乎其上。
片里好几次浓墨重彩的音乐戏,都是以”斗技“开篇,但在演奏者忘记外界、专注自我中升华沸腾。
中规中矩的桥段,仍然完成得真实且磊落。
另外颇值得一说的地方是此片与《混沌武士》的互文性,一女二男的组合,gay里gay气的两个男主,混沌的结尾是分别,阿波罗的结尾则是相逢。
但看混沌的时间太长,已经记不清了。
就留待以后再写吧。
青春,足迹,就在音乐的交织中,延续着生命。
看完《坂道上的阿波罗》,心中泛起莫名的酸楚感。
每当看到春花凋谢、短坡故人,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熏和千奔跑的身影。
那是青春在每一个少男少女身上留下的痕迹。
如今的污浊不堪,也许才更令人惋惜曾经纯真自由的青春吧。
第一次走上那段坡道,熏在心中疑问“我最讨厌的坡道,他就这样轻快地跑了下去。
你眼中,在坡道的前方看到了什么?
那是,我未曾见过的风景吗?
”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看过的《比宇宙更遥远的地方》里那一句“乘上与平时相反的列车,去看未曾见过的风景。
”人生就好像一场旅行。
循规蹈矩也是前进,另辟蹊径也是前进,选择哪种前进方式都在于世上每一个相似而不同的自己。
后悔也好,悲伤也好,那都是自己的选择,代价,也总得自己承担。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中的最后一节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写的就是选择。
熏选择另辟蹊径的青春之路,并且走出了属于他的青春;千选择在孤独中挣扎寻找,也找到了属于他的热诚。
毕竟,自己的青春故事,是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青春,最动人的当然是爱情。
熏看着千第一次邂逅百合香,自白道:“不过,人坠入爱河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时间。
”说的既是眼前的千,也是站在那里的自己。
他身旁的律离他那么地近,可心却相距那么地远。
他在第一次邂逅律就爱上了律,就好像千第一次邂逅了百合香就爱上了百合香、百合香第一次邂逅了淳一就爱上了淳一那样。
爱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时间,“真正的爱,不是谈出来的,而是陷进去的”。
陷入爱情之中,那并不可笑。
这世界上还有能让你爱的人,就说明你还有爱一个人的能力。
勇敢地去爱,还是选择默默地等待,选择权都在于你。
如果选择了等待,那也就要做好失望的心理准备。
毕竟,这世上有很多人在等待,勇敢去爱的人,不一定会选择等待着的你。
你选择了一成不变的等待,除了不停流逝的时光,什么都不会改变。
比起《人间失格》里自白着“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的叶藏,拥有爱一个人的能力,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即便不曾拥有,也是足够回味一生的幸福和美好。
曾经努力,也就不需要一个人喟叹孤独的无奈。
就算是被拒绝后的熏,也没有后悔当时勇敢地告白。
立在坂道上的“阿波罗”们,也许会在失恋的阴影中迷失自我,但终究都会走下“曲折”的坂道。
走下去,就意味着成熟。
青春,同样有属于每个人的孤独。
过着富裕生活的熏,坐在钢琴前,众人环绕周围,可他却是那样的孤独。
“虽然有那么多人围着我,在这里,我却一直只是孤独一人”是他的内心独白。
而很多人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
走在人群之中,却没有自己的朋友、亲人,没有一个能诉诸衷肠的人,没有一个愿意驻足等待自己的人。
快节奏的时代里,大家都太忙太忙,以至于没有人有时间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灵魂跟不上快步融入时代的我们,也就走失在了茫茫人海里。
没有灵魂的彼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灵魂交流,大多成了各自人生里的匆匆过客。
在青春里,因为孤独,常常会嫉妒。
就好像熏自白道:“我爱而不得的一切,他都拥有着。
”我也是个像熏一样会因为一些小小的细节,触及到了敏感的神经而心生嫉妒。
从前,我心里总是在想“为什么没有人喜欢我?
明明我有着一颗温柔善良的内心,有着自己的梦想,有着出众的才华……我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东西,可为什么就是没人关注到我呢?
我嫉恨,嫉恨那些拥有着我所没有的人。
如果你不需要,请你把你那溢出的幸福给予我一些好吗?
我会替你好好珍惜这一切!
”紧握的拳头,深陷的指甲印记,都是我的嫉妒。
可现在的我却不会再那么想了。
就好像熏之前不明白,千拥有的表象下孤独而痛苦的内心。
我也是之前也不明白他人的拥有,到底是幸福还是痛苦。
我只是站在自己不曾拥有的立场上,主观地嫉恨着拥有着的人们。
用雅克·拉康的观点,“欲望必须通过否定才能获得满足”来说,这种嫉妒不过是不断膨胀的欲望被一次次否定后的满足,简而言之,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孤独中的嫉妒,也许不是为了拥有欲望投射到的那一个真实事物,而是为了在被无限延宕的欲望中得到满足。
因为我孤独,我不曾拥有,我才想嫉妒那些拥有的人,通过嫉妒来实现自我的满足。
可对于青春而言,看着别人的拥有,总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在被拒绝后选择放手的熏,也说了:“心还是有点痛,不过慢慢地就会习惯了吧,到时就不会在心痛,就能笑出来了吧……”对于曾经走过同样路途的我来说,感同身受。
爱而不得,默然放手,是成熟的软弱。
不去打扰,也许就是最后的温柔。
故事的最后,熏踏上了离别的列车,律在站台上追赶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两人隔着车窗的道别,就好像联系彼此的最后一条线,被列车渐渐拉长。
线被拉细,牵挂的人越来越远,只有心里的离别思绪,定格在了这一瞬间。
再见时已是八年后,碧海青山,白鸥翱翔,同样是短坡,也同样是这两个曾为爱情、友情、亲情奔跑的“阿波罗”,再次见到律。
律不复当年青春,熏也不复当年轻狂,可正好,曾在最美的时光里邂逅相恋。
再见,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数遍了点点繁星。
最美的星空,不过是藏在我们一起抬头仰望的眼眸里。
在青春的路上,会因为黑暗而迷失方向,但总有那么几颗最亮的星星,指引着人前进的路。
而这条路上,也许就能见到,意料之外的风光。
“有时人生就像爵士一样,一不留神就走到了意料之外的路上去了。
”未知中想要寻找“真物”,就在这茫茫的星辰大海中,隐隐闪烁着。
重看一遍的时候听着配乐经常莫名感动到流泪……这部动画就像爵士一样,所有纤细的,敏感的,被误解的,委屈的,深厚的感情,像酒一样在时间里慢慢发酵着陈酿。
就连剧情也像爵士一样,在宣告完主题之后开始即兴发挥随心所欲,这也是被观众诟病的所谓“跑题”。
尽情在即兴里探索,犯错,反复重来,也尽情允许同伴这样探索,犯错,反复重来。
在即兴的阶段里没有所谓的主旨,没有所谓的目标,也没有所谓的方向。
任何都可以成为主旨,任何都可以是目标,任何方向都是方向。
但是最后的最后,故事的剧情也像爵士一样,在快接近曲终的时候,主角们不约而同地,心有灵犀地,找到彼此一起回来重申了主题。
注定相遇的人早晚都会相遇。
在时间里走散的家人也早晚会重聚。
这就是《坂道上的阿波罗》:D
完看《坂道上的阿波罗》,治好了一种一看霓虹恋爱番就死的病。
,,感觉多角恋的剧情并不胃疼,处理地非常漂亮、舒适,情绪之间的转换都拿捏得非常到位,女主改变心意时,同学给的心理暗示,薰流露出来的态度不明,等等等,这些情绪的变换,明显是经过打磨的精心安排的东西…是舒适的,宜人的,引人遐思的。
男主是罕见的有脑子、清晰的人,全员都不蠢,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出身,都有各自的理由,有血有肉,没有任何所谓的“反派”,大家都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都是在恋情中成长着的人们,都是坂道上的跌跌撞撞年轻的“阿波罗”们关于这部番里的爵士元素,感觉爵士像是一条线索连起来了二位男主,爵士是他们一呼一吸的灵魂,每次插入片中都恰好是那么或许明朗或许黯淡的时刻,正如爵士在这片里的象征,是摇摆的青春,是“swing”的青春。。
以及我认为此番最大的优点是细节。
薰在千面前将百合子给淳一的信收起来,律察觉千与薰之间有矛盾于是发现时机正好推千在报节目时直面薰等等等等细节…是处处流露着一种温柔的信念与有爱情谊的细节。
1960s年代的背景设定无疑是更加地给作品添了出色一笔,电子产品未曾如此发达的时代…一切都还很慢,一晃就是八年不曾相见,宗教和政治相关的设定放在当今世界肯定也早就失了意义与重量,不放在那个年代无法显示出其独有的气质。
总之,正是这番剧用心良苦打磨的成果,与爵士完美的融合,厚重的历史背景积淀的呈现等等等等,让这番比普通的青春恋爱番剧更显得生动、脱颖而出…至于狗血…相比其他无脑恋爱番剧感觉完全是可以忽略的小局,我认为一直在前八话的观感(其中45话讲男主表白与见到母亲然后释怀一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最佳的,心目中封神)都是非常非常不错的,后期稍微有些曲折,观众不痛快可能也会造成对整体剧集评价的影响,但我还是会更愿意说即使是这样,后期也是相对高明的,差点落入相对俗套的意外的剧情走向时,最终也可以来个天台上盖着被子的首位呼应。
如此文艺漂亮清新…现在回想起有类似的在结尾搞车祸收局的东西真的是太蠢了参考胰脏(划掉
中文翻译很是装逼的坂上阿波罗予以可能源于剧终狗血的类似五角恋的桥段最初吸引我的是菅野洋子姐姐作为音乐总监,毕竟这个名字是那么显眼通过动漫的方式表现一种音乐形式尤其是爵士这种在当年甚是流行,可如今年轻人鲜有问津的音乐不得不说日漫这种广泛的主题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一个特色:一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使用了历史上著名爵士曲目将这12首找来听听是可以算是爵士乐很好的入门吧就像曾经有两样东西成为了我了解世界的两扇窗户日漫的旅程就这样不断给我带来着惊喜这一站,就是jazz!!
超级抽象五角恋修罗场。
“坂道上的阿波罗”这个标题藏着双重隐喻:既是音乐之神对小镇的垂青,也是所有失恋者自我救赎的寓言。
薰与千太郎的相遇像伯牙子期绝弦的爵士版——一个是被迫转学的优等生,一个是用暴力掩饰孤独的鼓手,他们用教堂地下室的钢琴与架子鼓对话,爵士乐的音符如同以往一样砸碎了阶级与种族的栅栏。
当薰用一段布鲁斯独奏砸碎礼堂玻璃时,你会听见自由最本真的声音——它不是完美的和谐,而是错拍的鼓点、跑调的高音、以及即兴中那些不讲道理的绚烂错误。
重看薰与千太郎的屋顶合奏戏,突然明白坂道的真正含义:它不是曲折的苦难,而是爵士乐谱上的升降记号。
那些被种族偏见、阶级差异、单向暗恋绊倒的年轻人,最终都在即兴演奏中找到了平衡点。
就像深堀百合香调色盘上混作一团的颜料,最初是混沌的灰,却在某个和弦炸裂的瞬间,突然折射出普鲁士蓝与落日金的光谱。
只可惜本作是漫画改编,我起初以为是渡边信一郎原创作品来看的。
如果说K-ON玩的是美食和谐的日常系、天然呆萌系和阳光友情的话,那么这部坂道上的阿波罗就是严肃体裁淡淡忧伤为基调,展示困顿曲折的友情、压抑而期望满满的爱情和对音乐纯粹的爱的作品了。
而且K-ON以RockNRoll及IndieRock为主的摇滚音乐风格,也是典型的阳光元气正能量的传播片儿。
坂道的Jazz风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很好的在阴暗略显沉闷色调中被表现出来了,Jazz调的蓝色情怀把这种情怀恰如其分的烘托得完好。
首先此片儿是一部背景很值得玩味的音乐片儿。
我从一个外行的角度来看此片儿,觉得音乐元素的融入很到位。
Jazz这种美国黑人音乐形式的发展应该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间很时髦的,后来到了六七十年代出来Beatles的英伦摇滚风才刮遍全球,再之后才有猫王的嬉皮朋克,MJ的pop和后来的R&B、Indie什么的。
而此片儿的故事背景就是在战后美军维持日本安全在日本有大量驻兵的情况下,也同时将美国的文化带到日本,对日本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从文中千太郎的妈妈同美国人鬼混生出千太郎而得知,另外片中也多次明显点出时代背景——听他们爵士四人组的第一次演唱会时,美国白人bs黑人音乐,学长参加政治运动(日本国内那时候反美情绪高涨时期带来的学生运动)。
而那个时代Jazz的发展已经成熟,以Beatles为代表的Rock刚刚起步,所以后来,学校另外一个玩摇滚的乐队挖千太郎墙脚的时候,他们表现出了对beatles这种妇女小清新都迷恋的新鲜事物的抵制(当然也可以说是对自己音乐兴趣爱好的坚持,好吧,因为我是beatles粉,所以会有bias),毅然决然的坚持了苦逼呵呵却让他们觉得更有味道的Jazz。
这些音乐的背景知识都点到的不夸张刚刚好,让人看着很舒服。
另外就是每一话的小标题都点到了一些曲子,让人觉得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才能够完全get the point,我自己道行比较浅所以jazz听得实在少,不敢多说,但是仍然很喜欢这种精心制作和挑选的题材。
表示很赞。
其次,再说说友情吧。
转校生加小受主角波酱-西见薰,来自不幸的家庭,家母在东京当名伶,家父是会弹琴的船长,开篇的状况就是父亲死了,妈妈在东京,而小薰到了九州,寄养在不那么nice的姑妈家。
一直以来是优等生的小薰有着社交恐惧症,发病的时候就会跑到学校的屋顶上去,结果在屋顶遇上了总攻不良少年千太郎。
说千太郎是不良少年,其实他还是很温柔的,只是喜欢打架而已,1v5的千爷帮小薰摆平了另一队不良少年之后和他成了朋友。
其实千太郎也是个苦命的娃,是妈妈同美国佬鬼混杂下的野种,爸爸常年在外不管他,他就被外婆欺负,在家里一直都没有地位,而目前上高中了却成了家里一大顶梁柱,拉扯着一大堆弟弟妹妹艰苦的活着。
这样两个阶层和经济背景相差迥异的年轻人,却有着极其类似的不幸家庭故事,而且一个玩古典的钢琴(波酱)一个玩Jazz的架子鼓(千爷),虽然最开始不大待见但是渐渐成了也算是成为了知音好基友了。
另外,班长律酱妹子最开始就是个元气少女登场,同千爷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家里开着唱片店,伊老爹也是玩Jazz大提琴的,老爹店里的地下室就是他们一起玩Jazz的窝点。
所以律酱妹子也算是很重要的维系多人关系的枢纽人物了。
一同玩Jazz的还有小号桂木淳哥,这群小朋友都在读高中的时候,淳哥已经是东京的大学生了。
在这群高中生眼中,包括看似很牛逼的千少,淳哥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能唱歌吹号,长的又帅,人气爆棚有木有。
一同玩Jazz的就是这四个人了——钢琴小薰,架子鼓千太郎,小号淳哥和贝斯律酱老爹。
这四人之间的纠葛和基情(基情主要体现在年轻的仨人里面),都是在一次次的即兴表演中慢慢的酝酿和升华的,此处就按下不表了,而在前面几话中主要突出了同班同学小薰、千太郎和班长律子的友情,三人约会什么的,成了奇怪的三人组。
这部片儿英文名叫Kids on the slope,就是这些高中生一同上学放学的必经斜坡,每每路过那条路口那个斜坡,总能在夕阳或者照样中映衬出炙热的青春,或焦躁或不安,但是这种纯纯的情怀,总有二三好友在身边一同经历。
大家一同成长和经历过,这就是稚嫩的嬉笑声渐远,而回收当年却还能够嘴角上扬,觉得色彩漫天的原因吧。
也正是有一次,这三人的组合在海边玩耍晚归,邂逅了另外一个关键人物傲娇萨玛-百合香,是玩油画的大小姐+学姐女神的设定,她遭遇打劫被千太郎救了之后,千太郎就对她一见钟情了。
既然已经说到一见钟情了,必然下面的话题就是爱情了。
私以为:这种严肃主题的青春漫画表现出困顿的爱情,才是最有看点的了,而此片儿显然是颇和我心意的。
不比国产剧的虐,但是在动漫领域已经算是纠结得了吧,有种当年老夫看蜂蜜与四叶草时候的纠结之心了。
最开始的大鱼吃小鱼的恋爱关系铺陈的隐秘而自然。
小薰爱律子,律子爱千太郎,千太郎爱百合香,百合香爱淳哥。
真可谓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阿=,=而这个连环套的最开始,确是处在食物链最底端的小薰,默默爱着律子,而见到律子和千太郎关系要好的之后,知道千太郎爱百合香有意撮合他们俩,从而自己的手。
但是在精心策划了double dating之后,知道律子对千太郎爱之深,但是还是忍不住表白,终于遭到拒绝,死心塌地之后却还是默默的给律子和千太郎祝福,并告诉千太郎其实他的青梅竹马一直以来都是喜欢这他的。
于此同时千太郎同样也经历着感情纠葛,只不过喜欢淳哥的百合香因为寂寞还总是同千太郎在一起玩,但是其实内心总是在乎淳哥多一点,那千太郎慢慢发现这一点之后,就让位与他们,失恋般的吞咽着苦果。
看到这里不经感叹青春的爱恋是多么脆弱和纯情阿,为了所爱的人的追求,自我放弃,并困顿于苦恼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小薰是这样、千太郎是这样、而律子也是这样。
但是最终还是要拔出来的……那么片中的发展就是,律子受到小薰的表白之后,一直内心亏欠,而且知道小薰这个男人对自己的好,困难的时候一直有他陪伴,于是就回心转意,在千太郎知道了律酱对他的感情的时候对这份历久弥坚的感情加以否认。
而百合香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还是追随落魄的淳哥一同去了东京,虽然淳哥开始不想耽误百合香,但是在百合香一再的坚持下还是推辞不过。
(果然传说中的爱情就是比谁更贱么……)青春毕竟是青春,淳哥离开去东京之后,千太郎在最后学院祭之前的一天由于一次交通事故的因素,离开了家人和朋友们,再不见踪迹。
小薰考大学去了东京,律子在九州继续读大学。
青春就这样散场了,不完整的爱恋在火车的飞奔和泪水中轰鸣向了记忆远处。
最终话,8年后的小薰成了医生。
在医院碰见百合香,怀了淳哥的孩子。
被小薰找到的千太郎成了神父。
最终曲后还是回归到了友情的主题。
看完之后,感慨万千,青春、友情、年轻的爱恋,什么的。
是成长,是依恋,是困顿,是珍藏一生的回忆。
第一集观下,犹豫了4星还是5星,但感觉此作潜力不小,相信它相信渡边同学话说,渡边同学,终于说出心里话了吧:“除了爵士其它的都不是音乐”从牛逼哄哄经典要死的《Cowboy Bebop》找到菅野洋子配乐再到牛逼闪闪帅气要死的《混沌武士》找到Nujabes大神配乐(牛逼)都是爵士呢,,,现在,,他终于开始做一部音乐有关的片子了,而且只要爵士呢!
可惜NB叔555555555555555555过世了!!!
55555555555555555555555菅野洋子也不错拉,但是这是一部好好讲爵士音乐的片子有细致地讲音乐,讲妹子和基友的3p……不是,是部认认真真地音乐燃片,,好期待后面!
EP2 不是菜,弃了,挺难过的。http://www.bilibili.tv/video/av251253/ 我为歌狂即视感,BG+Jazz剧情有点无感阿... 渡边大神和菅野大神合作的新番!第一话看了一半就笑翻了好么我的HHP……男二出现的那一瞬间,笑得要疯掉…金刚芭比兄贵说着睡美人的台词周围还飘着闪闪星光……菅
单纯地搞爵士不香吗
虽然我不喜欢文艺片但是渡边出品果然有保证啊。。。。。
好看!我有预感一定会改编成日剧。
明明主题是宣扬「青春,恋爱,友情,未来」,大概出于那早就花光的经费,把集数也是缩短得让人难以看清人物感情线走向,每看一集都是漏看一集的节奏,甚至发展变成一部基片,说里面都是异性恋就那结局说出来根本没人信
画风不喜,故事貌似基友?- -男主角一直呕让我也想呕了。。剧情节奏气氛各种一般。。。还是beck好。...原声可以听下,就这样吧
冲着渡边和菅野去看的,结果看到了长大的静怡和死神里面的孔雀男及男版戴眼镜的露琪亚…太出戏了…看到最后突然发现这是一部BL啊
jazz真的不是我的菜_(:з」∠)_ / 19.6 真香
即使第一话就十指紧扣了 我也不想往搞基上面想 可是小律看着像喜欢阿熏的却拒绝了 百合香看着就是腹黑的 阿熏和千太郎不在一起对不起大家啊 这剧真心卖腐啊
如果这种煽情有颜色,那它就是蓝色的。果然基友才是王道,互相倾诉的感情,无需语言传达,而只需凭同一首曲子的合奏。当然这也是JAZZ的魅力之处。
需要女角吗?青春校园情节怎么这么乏味?画风怎么怪怪的?只有合奏的地方最好看…………这回OST怎么没劲了…………
啥玩意儿。
最是那阳光下的一握爪~~惹得百花报春晓罒ω罒
洋子阿姨的音乐+渡边的监督+各种意义上的清血槽桥段!!懂的人自然懂~~
傲娇什么的果然么有好处的。音乐五星!Jazz温柔到爆^o^画面是我爱。女主们那充满棱角的下巴无法直视。剧情弱智了一点,冲着音乐去也就够了。至于搞基?那只是南森们纯洁的爱情balabala嘿!嘿!嘿!
我是冲着渡边来的,但无论是音乐还是故事都是三颗星不能再多了。音乐部分太少了,在这部番里只是陪衬,后面干脆连陪衬都算不上了。人物虽然都不讨厌,但故事真的太普通太无聊了,无非就是我爱你你爱他blahblahblah。我看到有评论说动画不如漫画好看,我已经没想法也没心情去看漫画了。
觉得较扯淡不过想想人生青春大概也就这样,只有op是亮点。
钢琴王子和不良神父的爱物语(揍
我说这缩剧情也缩的太狠了吧 最后那段基的我都在公司看的捂脸了 尼玛...医生和神父这什么耽美CP啊卧槽!
^_^ 好喜欢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