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马修·巴尼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无对白年份:2019
简介:电影以发生在美国爱达荷州锯齿山脉的一则寓言式的猎狼故事展开,在白雪覆盖的雪山之巅、满山遍野针叶林高耸的神秘丛林中,观众跟随镜头可以欣赏到美国西部原始森林所呈现出的绝美自然的风景画卷。详细 >
2019年12月16日,那天正好北京降了初雪,UCCA里面暖气开得倒很充足,坐在影院里看屏幕上北美的雪原,周围好像是艺考班集体来此观摩。
现代人和自然的隐喻,电镀画很亮眼。是个聪明的 无法复制的家伙
讲真没怎么看懂
75/100 自然的芭蕾、当代的解释性编舞、古典的器乐、罗马的神话、现代主义与自然的血腥对抗...马修·巴尼的“视觉大片”,最终只是全盘毁掉。(UCCA后湖北美术馆即将展出这部的DCP?
还是觉得 镜头太血腥了。哎。
马修·巴尼对于创作的(伪)纪录暗示着,我们可以通过创作达到神秘体验的高潮,转入自身的认识活动之中,在《堡垒》中,自然空间与心理空间同构,自然空间不确定性的生命冲动是身体(拖车)的延展,而通过电镀与影像的魔术,则可以构成曼陀罗。剽悍,并不性感的迪安娜是这片空间的精灵,与其说是在重构古典文本,不如说单纯是在无意识中捕捉自性,她携带着枪,精准地射击,命中这片空间的动物与巴尼的作品,这种元暴力丝毫无法令观看者想到情动化的死亡——死亡在社会语境下的情境,而当马修开始模仿她的射击与影片开场的攀爬之后,这暗示着一个无比情色的时刻:他试图与自己的自性合为一体。舞蹈:类动物或类死亡,直到促成一个成型的图腾,然后,人消失了,被狼与犬占领,毁灭的肉体,在影片的结尾,马修终于展现出“超脱”之下的激进内核。
艳羡Mattew Barney对各种艺术形式和材料的理解运用。
暂且不论这样阐释性的影像是否伤害整个作品,但作为承担整个艺术品的叙事部分,《堡垒》从文本到视听也都还是太生硬;反过来,如果把电影视作一场大型综合装置,让电影中器物笼罩在美术馆光环下,正如阿彼察邦或者蔡明亮已经做的那样,《堡垒》也显然很贫乏。
去年UCCA 忘了标。影厅观看效果很好
这…连说明书都写得那么冗长晦涩厚如砖头的作品…我真的只能当个怪力乱神的风景片…走马观花
野性的存在,存在的野性。
UCCA热映到2020年1月20日,黄铜版画、雕塑和影像资料相互互文彼此注释,上演了一处现代狩猎神话,非常有趣
大师套路越来越清晰
电镀画的背景影片,人到中年是不是总爱回归自然
补标 @UCCA
源于神话典故的叙事,摄影技术和剪辑设计没得说。
20191105和20191127,同行之人极其重要,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记忆点:放狼入室;用身体串连环;冬天狙击时也还是要脱下厚手套;前语言的人类吼声。趣点:人类要获得自然中独立行走的自由,不管后世能走多远,都还是会追溯到工业时代的馈赠。节奏放慢了很多,到了“自慰-慰众-好了可以继续回去专心自慰了”的状态,但拍完基质之河似乎再也没有可以阻挠导演进入退休模式的充分理由了……
美术馆电影的一个好处在于,可以看到最为纯净无杂质的表达。材质、影像与主题均为呼应,人工感与自然和谐交融。我看到的大概是艺术化的狩猎,以及对合理的弱肉强食世界的回归吧。
碎的符号,散而无当。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2019年12月16日,那天正好北京降了初雪,UCCA里面暖气开得倒很充足,坐在影院里看屏幕上北美的雪原,周围好像是艺考班集体来此观摩。
现代人和自然的隐喻,电镀画很亮眼。是个聪明的 无法复制的家伙
讲真没怎么看懂
75/100 自然的芭蕾、当代的解释性编舞、古典的器乐、罗马的神话、现代主义与自然的血腥对抗...马修·巴尼的“视觉大片”,最终只是全盘毁掉。(UCCA后湖北美术馆即将展出这部的DCP?
还是觉得 镜头太血腥了。哎。
马修·巴尼对于创作的(伪)纪录暗示着,我们可以通过创作达到神秘体验的高潮,转入自身的认识活动之中,在《堡垒》中,自然空间与心理空间同构,自然空间不确定性的生命冲动是身体(拖车)的延展,而通过电镀与影像的魔术,则可以构成曼陀罗。剽悍,并不性感的迪安娜是这片空间的精灵,与其说是在重构古典文本,不如说单纯是在无意识中捕捉自性,她携带着枪,精准地射击,命中这片空间的动物与巴尼的作品,这种元暴力丝毫无法令观看者想到情动化的死亡——死亡在社会语境下的情境,而当马修开始模仿她的射击与影片开场的攀爬之后,这暗示着一个无比情色的时刻:他试图与自己的自性合为一体。舞蹈:类动物或类死亡,直到促成一个成型的图腾,然后,人消失了,被狼与犬占领,毁灭的肉体,在影片的结尾,马修终于展现出“超脱”之下的激进内核。
艳羡Mattew Barney对各种艺术形式和材料的理解运用。
暂且不论这样阐释性的影像是否伤害整个作品,但作为承担整个艺术品的叙事部分,《堡垒》从文本到视听也都还是太生硬;反过来,如果把电影视作一场大型综合装置,让电影中器物笼罩在美术馆光环下,正如阿彼察邦或者蔡明亮已经做的那样,《堡垒》也显然很贫乏。
去年UCCA 忘了标。影厅观看效果很好
这…连说明书都写得那么冗长晦涩厚如砖头的作品…我真的只能当个怪力乱神的风景片…走马观花
野性的存在,存在的野性。
UCCA热映到2020年1月20日,黄铜版画、雕塑和影像资料相互互文彼此注释,上演了一处现代狩猎神话,非常有趣
大师套路越来越清晰
电镀画的背景影片,人到中年是不是总爱回归自然
补标 @UCCA
源于神话典故的叙事,摄影技术和剪辑设计没得说。
20191105和20191127,同行之人极其重要,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记忆点:放狼入室;用身体串连环;冬天狙击时也还是要脱下厚手套;前语言的人类吼声。趣点:人类要获得自然中独立行走的自由,不管后世能走多远,都还是会追溯到工业时代的馈赠。节奏放慢了很多,到了“自慰-慰众-好了可以继续回去专心自慰了”的状态,但拍完基质之河似乎再也没有可以阻挠导演进入退休模式的充分理由了……
美术馆电影的一个好处在于,可以看到最为纯净无杂质的表达。材质、影像与主题均为呼应,人工感与自然和谐交融。我看到的大概是艺术化的狩猎,以及对合理的弱肉强食世界的回归吧。
碎的符号,散而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