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之后
Après Mai,五月风暴(台),空中之物,After May,Something in the Air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克莱蒙·梅特耶,萝拉·克雷顿,费利克斯·阿尔芒,莱娅·鲁热龙,胡戈·康策尔曼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2
简介:1970年代初期,各种各样的思潮撞击着这个脆弱的年代。而影片的主人翁吉尔斯就生活在这一片慌乱和杂乱之中。在不同思潮的影响下,吉尔斯积极参与着各种政治运动,他热爱摄影和绘画。虽然他的朋友指责他,说他政治形态不够坚决,但是吉尔斯还是我行我素地艰难的活着。可是,在一系列关于爱情、政治方向、意识形态的挫折和选择之后,吉尔..详细 >
简直看不完,没劲
青春的挽歌。若问这一切为了什么,只有空白。只是处在边缘的青年们无法抗拒,诚如你我,最终却也什么都无法改变。但哪怕看似消极的结尾与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另一场革命相比,已是万幸。
虽然讲的是青春迷茫,但色调好阳光啊,配乐和歌也很好听。
感觉是顶着五月风暴的背景玩《男欢女爱》,背景还是虚化的……1.3
看不懂……
各种热血革命,各种嬉皮小清新,实在不新鲜了。同类题材还是比较喜欢唐晓白的《动词变位》。
原來是自傳,難怪我感覺沒有亮色,平庸之作。唯一打動我的細節是提到天朝文革黃河裏漂浮的死屍,這是影響主人公對革命的態度的一個關鍵。這是這部電影唯一讓我喜歡的地方。這種完全和生活平行的電影留不下什麼。
哇,革命搭起戏台,时代的小情歌奏响,但依旧是小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故事很简单,但不愧是银狮剧本奖,开阖小而跨度大,能利用的人和事都比较流畅。但是实在是太冗长了,叙事节奏腻歪啊腻歪。最大亮点是男主太帅了,孱弱之美。
故事太弱 剧情太碎,那时候青年人的理想很激越,但现实还是两回事
各种社会思潮涌动,被影响的脆弱青年群体,他们热烈激进、孤独气愤,激情澎湃慢慢褪去后却发现人生还要继续向前,那时五月很努力也很重要。
我们是同一群理想 互相交换着皮囊
前半段有关于革命的描述还是比较吸引人的,但是后半段关于个人社会中定位生存的演绎比较乱,算是好坏参半
我的注意力全在这些hippies的衣服和音乐上了,至于剧情的话,还真是不怎么吸引我=。=
光线颜色都很美,男主的杀马特发型和嬉皮士风穿着竟然可以融为一体好神奇。虽然是五月风暴之后,但去掉这个背景似乎也可以是一部合情合理的青春片,不如飞利浦盖瑞尔那部黑白长片探讨的深入。
青春这个洗脑的最佳时段。。。。
部分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传单,涂鸦,昏暗的放映室,吉他与火把,在火焰后奔跑的学生/没能让我共情的爱情故事/那个单纯的男生说,我们正相爱,什么都能等。一年后,他说,我们的生活不同,我还没想好/主席的新衣,青春的五月风暴/他们并不真的懂什么,他们只是在若有所思地狂欢。
看此间的少年是如何装逼的
結尾有點匆忙。但整體上令人感動。特別是在他的畫被前女友認可的時候。
剧情很烂,对不了解这段儿的极其不友好,可以当众生像看,衣服,迷幻药,音乐,小报。
满脑子想到的反而是红色的袖标。那也是种青春。多血腥和可怕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