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近年来在恐怖类型片上可谓独树一帜,尝试在题材里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冒出诸如《粽邪》和《红衣小女孩》等作品,后者还推出系列的三部。
这种将台湾本土特色与欧美和日韩风格紧密结合的影片,在票房上屡获佳绩,也远超昔日领衔东南亚恐怖片潮流的港产电影。
今年初上映的这部新片《女鬼桥》可谓恐怖类型里又一部惊喜之作,很可能也要打造成另一个延伸的系列品牌。
关于“都市传说”的题材,往往是恐怖类型热衷挖掘的热点所在,这个发生在大学校园的真实事件自然成为创作者灵感的来源。
影片以女记者和摄影师调查案件作主线,逐渐引出发生在四年前的离奇死亡事件。
导演采用时下热门的直播画面、视频录像、监控镜头来营造伪纪录片风格,这种兴起于千禧年前《女巫布莱尔》的低成本拍摄方式早已成为不少恐怖类型的首选。
而这部还加入电脑搜索和新闻片段影像,创造出诸如《网络谜踪》的界面电影效果,让新生代观众有更亲切的观感。
这仅仅是形式上的新鲜感,影片最大的惊喜是在叙事上跟观众玩了一个障眼法的把戏,将两条时空线索交叠,制造出情节上的错觉,误导观众以为女记者调查的是发生在2016年的案件。
事实上,导演透过不少一闪而过不起眼的细节,给细心的观众留下蛛丝马迹(手机、衣服的颜色、教室布置等),以识别发生在2012和2016年两条不同时间线上的细节差异,也暗示出情节中重复出现在两条时间上的关键人物。
这种具有迷惑性的叙事技巧相当奏效地将故事悬念维持翻最后一幕高潮,也是低成本恐怖类型片的一种意想不到的突破。
另外,拍摄广告片出身的导演把强项全都发挥在每个恐怖场景的气氛营造上,每个学生受害的段落几乎都可当作是一部完整的惊悚短片。
巧妙融合欧美常见的jump scare和日式风格的造型动作,给这个台湾本土味道浓郁的故事增添亮点。
这相信是导演本身在拍摄广告片时期积累的风格和经验,然而这对叙事整体而言有所打折,这些精彩的段落显得风格琐碎,无法在叙事连贯性上有更大用途。
尽管如此,这部导演处女作的恐怖效果不俗,并不完全是那种依赖对白和尖叫来炮制胆战心惊效果的烂片,仍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接踵而来,在最后的彩蛋里更透露出拍摄续集的可能性。
这个构思独特、故事完整的影片相信是近期内不可多见的华语恐怖类型片,相当值得欣赏。
本来我以为,电影的结局已经够明确的了,但是最后那个彩蛋,阿得对女记者说,让她帮自己一起打破循环,这个意思很明显啊。
竟然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一部,剧情很清晰了,导演也拍的很巧妙,女记者就相当于我们观众,最开始被一段直播视频吸引,里面出现了白色灵异,然后我们和女记者一起,去搜集资料,搜集了很多录像和直播,就是电影中2012、2016那些画面,一开始女记者和我们观众都不知道,其实是是有2012、2016两次试胆大会的,可是随着资料搜集的越来越多,慢慢地,我们和女记者一起,发现了其实是有2012、2016两次试胆大会的,从而也发现了,2016年消失的第六个人,就是阿全。
其实我们观众是和女记者一样慢慢揭秘的视角,这个真的很棒。
之所以说是循环,是因为从1980年开始,女生死了变成女鬼,可能害死了好几批五个人,但是被校方或警方压下去了,所以没人知道。
也可能是只是闹了鬼,大家都很害怕,还没死人,然后校方请大师用那张符贴在桥上,镇压女鬼(我倾向于后者)。
只是芯乔学姐在2012年无意间揭下了那张符,所以女鬼又开始杀人了,每四年的2月29日凌晨,杀死五个人。
2012年是石头、松哥和另外两男一女。
2016年是芯乔、三女、文莱和另外一男一女。
2020年是阿全找来的五个学生。
而这个所谓的循环就是,被附身的阿全,每四年引来五个人,让女鬼杀掉。
或者阿全找五个人,让女鬼杀四个,然后把自己也杀了,然后女鬼附身在另外一个没死的学生身上,然后那个被附身的学生,再像芯乔和阿全一样,每四年引来五个人给女鬼杀。
然后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竟然有人说打破循环是让女记者杀了阿全,让女鬼附在女记者身上,我也是服了,那样就还是陷进循环里了啊!
打破循环是什么意思?
就是有第二部,或者没有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阿全和女记者一起,找到当年给女鬼桥贴符镇女鬼的大师,或者找那个视频中做法的大师,再次贴符镇压女鬼。
当然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万一再有人像芯乔那么缺心眼,揭掉了符,女鬼还是会出来杀人。
更好的办法是,阿全和女记者一起,找到一个大师,然后把女鬼揪出来,化解她的执念,然后让她投胎,从此女鬼桥不再闹鬼。
其实这部里,有些问题其实还没交代清楚,比如女鬼是什么时候附身的?
当然,开始附身是在芯乔2012年揭掉符之后,自己被摔到楼下竟然没死,之后才附身了。
但是是从那一刻开始,一直到2016年,每一天都附身吗?
还是说附身杀完人之后女鬼就走了,到了2016年2月28号凌晨到了女鬼桥再次附身?
很明显,白天芯乔似乎也附身了,而且是她故意把人引到女鬼桥的,是她选的地点。
既然这样,就不光是2月28日白天附身,可能之前就已经附身了,否则怎么一步步引导这些人去女鬼桥送死呢?
再比如,那张神符到底是谁贴的,又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直到,是符被揭掉之后女鬼才开始杀人的,但是是谁贴的符?
而且这个符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是彻底镇压,让女鬼出都不敢出来,还是只是减弱女鬼的法力,只能让她不杀人?
等等……但是其实这些问题也没那么重要,交代不交代也都无所谓。
打破循环当然是下一部的事情,这一部的故事已经很完整了,从一步步揭秘女鬼桥女鬼杀人事件,到发现当年的真相,再到阿全送五个学生给女鬼,形成新的一个循环。
如果有第二部的话,我希望剧本可以像这一部一样,再玩一次不一样的结构,像这一部一样,跟我们观众玩互动,欺骗诱导或者随便什么,不要像这一部一样,因为第一部已经玩过了,第二部再玩这样的结构会乏。
但是也不要像其他恐怖片一样,平铺直叙的叙述,就只是单纯的吓人,那样就没了惊喜。
总之,希望有第二部,希望第二部也可以玩出不一样的结构不一样的方式。
期待。
女鬼桥还可以,不是细节控,没看出最后有两条时间线,12年死了松哥,石头,16年死了文耀,三女,乔,20年死了五个学生,加上阿全共6人直播样式可以的,但是转换的太快了,不如伪纪录片样式的有代入感,难道女鬼附身了不是完全控制这个人吗,怎么还可以有自己的自我意志啊离谱儿。
到时间了我想带人去就带人去不想带就不带?
阿全如果复合的话,乔最后会怎么做呢?
不用再看那死的五个人脸了,也算是了却心愿,但是女鬼应该不算是附身吧,有点子像吸血鬼的形式把人变成半人半鬼的小喽啰
电影《女鬼桥》根据大学中的灵异事件改编而成。
在女鬼桥上,久远的传说和每四年一次的轮回,使得女鬼桥更加神秘。
《女鬼桥》时间线很有意思,一开始认为是一条时间线,看到最后,才发觉,其实是三条时间线。
第一条时间线是2012年,芯乔(T恤为黄色),石头,松哥等人举行试胆大会,死了五人,芯乔被鬼附身。
第二条时间线是2016年,芯乔(T恤为蓝色),三女,阿全,文耀等人有一次举行试胆大会,死了五人,阿全被鬼附身。
第三条时间线是2020年,女记者和摄像师阿全,来学校调查女鬼桥的事情。
这三条时间线相互穿插,尤其是2012年和2016年两条时间线,很容易看成一条时间线。
在这三条时间线里还隐藏着另一条时间线,就是女鬼桥这个传说的源头,在民国时期,女鬼和男朋友相约在桥上相见,并私奔,但是男朋友没有出现,女鬼被五人强奸,含恨而死,由于怨气太大,所以产生了女鬼桥的传说。
三条时间线相互穿插,很容易弄混,但是注意细节的话,很容易发现2012年和2016年这两条时间线的差别。
被女鬼附身的话,很容易猜出是谁。
2012年的时候,只有芯乔没有死,再加上在2016年时,讨论是谁选择女鬼桥时,芯乔却匆匆把这个问题糊弄过去了。
2016年的时候,只有阿全没有死,再加上2020年时,他跟随记者来采访,全程没有出现露脸,只是出现了声音。
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死的时候太割裂了,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再加上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例如鬼打墙,电梯停不到自己想去的那一层,厕所等等,就好像是把这些恐怖片的经典场景大杂烩似的融汇在一起,但是没有很好的串联在一起。
但是,这部电影的精髓在于时间线,三条时间线相互穿插,很容易被混淆,也使得电影更加好看了。
看了这部电影,很容易联想到别的恐怖电影,例如,数楼梯的阶数是否一样,想起了《女高怪谈3:狐狸阶梯》;这种伪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想起了《死亡录像》。
这部电影虽然有些不足,但是真的挺好看的,几条时间线相互穿插,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分辨的。
片头的介绍也很有心意。
值得一看的华语恐怖片。
影片的最后,记者阿全又找到了五个人来到女鬼桥上,开始进行每四年一次的仪式,这说明女鬼桥的轮回并没有打破。
女鬼桥的传说还在继续,每四年的轮回还在继续。
《女鬼桥》湾湾省2020年拍的恐怖片。
大概一般朋友看了还是会惊声尖叫,但我看着还是比较尴尬。
剧情基本是借鉴了早在1993年集英社的《地狱老师》漫画中就存在在七大不可思议之一“恶魔的十三级阶梯”的故事为背景,每隔四年就会轮回一次的水鬼俯身恶性杀人事件!
(听上去挺拗口)…所以,我出戏了,全剧木有代入感导演对整部电影的节奏感把握不太好,大部分吓人的桥段都没什么新意。
感觉就是各种借鉴,没有自己的想法。
女演员总体演技还不错,男演员各种拉垮。
最后,当人类恐惧到极点的时候是没有力气站立着,还跟女鬼讨价还价,最后抡起板砖撼死前女友的[捂脸]再说,这女鬼每次杀人都不嫌折腾吗?
干嘛每次都要玩各种桥段才下手?
逻辑呢?
最后,这女鬼附身后还要读四年大学再杀人俯身。
该不会就是想赖在大学读书不毕业出去吧!
(女鬼的妆容不错,但溺死泡胀了的body不是这样的。
如果更写实,研究更仔细一点,可能效果会更好)老规矩,总分5分,给个3.5分鼓励鼓励。
吓吓一般小盆友还是够了。
毕竟湾湾省的恐怖片还在摸索前进,不像光腚某菊,早就把大陆的魑魅魍魉都超度了,只剩下一地普照大地的神光……
推荐学习温子仁导演的恐怖片,他那个才真的叫恐怖,心理各种暗示,不是直接出来吓人的;他属于魂系恐怖片的大师级导演,我很敬佩他的;真正的恐怖是活在情节中,生活故事的背景色彩,这就更真实了;当演员已经走到那里知道那里会发生什么的时候,恐怖情节就已经没有了,情节上的恐怖暴露信息其实从恐怖本身而言,暴露后的恐怖就已经失去意义了,最多也就只是看到了电脑制作的鬼脸像,或鬼脸画出来的妆而已;真正的恐怖不是从台词展现出来的,台词一展现你恐怖直接就叫不恐怖了,演员不能明白恐怖,而是发生恐怖的“事件”本身;不好意思哈,我这是属于导演眼光。。
哈哈(饰演人员一定要对故事情节饰演出未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台词太干燥,因为台词本身是用来表达意义重点的,废话太多就会将恐怖的感觉减弱了;饰演情节是表达未知将会是怎样的生活状况中,台词表现的信息量都可以是围绕在故事生活当中的,而不是体现在要去见鬼的表面上总之不要老去想着见鬼就行,真正的恐怖是发生在生活中的未知情况,然后却又很实际的看到这个事件后,引发了恐怖灵异;而不是演员刻意因为知道恐怖而表演见鬼。。
这就没什么意思了);说到这里反而感觉有点想笑,真正的恐怖不是要演员去见鬼的表演。。
后来想了想,其实我这个是写给导演看的吗。。
好吧
有个疑问,鬼为啥要一直绑架一个人?
影片创新就是反复加深层次的回演,就好像装裱字画,一层一层描述。
总结一下鬼片套路。
鬼的经典相貌,湿漉漉,黑色影子,长头发,尖指甲,全黑或全白眼仁,爆出的青筋,眼睛周边的黑影,惨白的身体和脸,血盆大口,长舌头,獠牙,没有脸,浑身伤痕流血,浑身泥污等。
鬼的经典动作,爬行,墙壁屋顶爬行,身体反转爬行,露出鬼笑,流出血泪,张嘴咆哮,头扭到背面,头扬起到背面,带骨头响的扭动,从背后露出半个脸,屏幕里露出半个脸,露出鬼手扒住门框窗框等,鬼手抓人肩部,抓人胳膊或腿,将人拖走,楼道里闪烁,提线木偶式诡异行走,猛冲到面前等。
鬼的经典气氛营造,总回到原点的——鬼打墙,人的诡异行为或面容——鬼上身,动弹不得——鬼压床,不应该动的东西动了,照片画像雕像表情变了,电器乐器自行运转,蜡烛自己亮了,灯自己灭了,电话里的声音,循环诡异的声音,如无人隔壁的哭声敲击声、无人门外的砸门声、无人楼上的脚步声,镜子或水面里的另一个自己,车撞到轧到东西又不见,一阵妖风,浓厚妖雾,动物被吓怂,满地的纸钱,法器或符咒被毁,气氛诡异的人群或队伍,人突然消失,眼前情景突然转变,玩笔仙碟仙等招魂仪式,离奇的死亡等等。
鬼出现的经典场所,厕所,屋顶,床下,电梯,长长的楼道,地下室,阁楼,天台,太平间,医务室,实验室,人偶室,宾馆最靠边的房间,古宅,坟头,水边,林间乡间小路,车后排座,马路上,手机屏幕里……
最大的问题是剧情过于俗套,前半部分完全是各种经典恐怖片段的堆砌,比如13阶台阶,厕所闹鬼,美容教室的人偶,很有种看校园七大不可思议的即视感,作为2020年的片子,还在大量使用这种情节,就有些审美疲劳了。
而最后结尾也称不上什么反转,水鬼找替死鬼的老套剧情。
而前面全程没有给到摄影师的正脸,结合死亡报告,很容易猜到摄影师就是阿全。
有点好奇他俩打算怎么打破这个轮回,毕竟从前面可以看出,女鬼对赵芯桥有完全掌控,那么阿全的所作所为应该全在女鬼眼里,女鬼想要控制他易如反掌。
同样是时间线交叉,和《咒怨》云泥之别。
听说是导演处女作,希望继续加油吧。
如果是和朋友一起看,图个恐怖氛围,还是可以的。
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看了一下,越看越有惊喜,三个时间线同时展开,2012跟2016交叠并进,前面观众都看出了被鬼追杀的有6个人,但是传说故事说是有5个人,带着这么个疑惑就能看进去!
两个时间线的疑惑解开,那个拍摄助理的身份大概就能猜出来!
虽然用了狐狸阶梯的梗,但是几个演员都很棒,能看到真的有鬼就很感动了!
全都是jump scare。。。指望男人保护你怕是想多了。。
清凉一夏,各种久违的经典吓人场面都毫不吝啬的呈现,算最近看到比较恐怖的片子。氛围营造地挺好,第三条隐藏叙事线这点很有意思,最后混剪时空交代清楚之后,电影大大的提分。四星鼓励这类有真鬼的国产鬼片
给我看睡着了 醒来发现电影结束了
叙诡还不错哦,正琢磨明明6个人老说5个人,全员集结的时候总有人不露脸是要玩哪出呢。。华恐里好久没见这样兼具氛围和脑洞的了,还好鬼月补片没错过。。#欢度鬼月#
不错,别看是低成本的恐怖片,内地还拍不出呢
有点无聊,讲到一半就不知道该讲什么了,然后就反复素材重放,最后结局几乎是崩坏的。
看片名就知道这片子手法有多直给了
套路,一般。
故弄玄虚,故作姿态
有点小诡计,jump scare虽然太多以至于有部分就俗了,但是也贡献了捡手机和美发室的小创意,值得鼓励,台湾这几年的恐怖片发展的不错。
结尾二十分钟还行……虽然全片还是别人玩剩下的伎俩。
乔芯(张寗)1988的来演高中生? 顶着一张整容脸太吓人l额
其实还可以,但要搞第二部也是大可不必,
双时间线埋的太有意思了......属实罕见这么有意思的....可收藏...........Netflix
根本看不下去。
1.電影裡能有“真鬼”果然比某些裝神弄鬼故弄玄虛最後說是精神問題什麼的帶感多了,於我而言,前面女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偶爾現身比較有嚇人恐怖片的氛圍,後面化身“殺人兇手”花式要人命反而變成魔幻犯罪片的趕腳;2.胡言亂語:《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應思聰精神失常,沒準也有他多年前曾遇到鬼的影響;賀承恩學長不好好在《越界》裏打排球,以張松癸之名參加什麽試膽大會,結果死得未免太慘;……3.觀影時最常聯想到的電影是《昆巖池》;4.片尾兩彩蛋,暗示有續集……
还可以
愿这世界不再有恋爱脑鬼子
渣男都应该看的片🤗
先看的游戏觉得还行又看的电影,游戏的剧情基本补充了电影的剧情,不过有的地方改编的有些恶趣味,另外就是美化了季德全这个男人,这么来看电影其实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