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
Sundown,日落湾城(台),日落前的躺平人生(港),浮木,Driftwood
导演:米歇尔·弗兰克
主演:蒂姆·罗斯,夏洛特·甘斯布,塞缪尔·博顿利,莫妮卡·德尔·卡门,亨利·古德曼,伊阿祖娅·拉里奥斯,詹姆斯·特拉佩,Albertine Kotting McMillan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法国,瑞典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21
简介:蔚蓝晴空,日正当中,中年男子尼尔与家人在墨西哥的度假胜地,享受奢华的悠閒假期。白天在泳池边小酌,晚餐与乐手暗送秋波,一切都十分惬意,直到手机铃声划破空气。电话那头母亲病况危急,大家只好收拾行李,搭上下一班回国的飞机,不料尼尔在登机口找不到护照,只能与家人分道扬镳。走出机 场,尼尔搭上计程车,开往的却不是回饭店的方..详细 >
逃避也许能让自己爽几天,但是改变不了命运。
逃避
虽然是编排,但是给到观众一种假设。日落之时,什么话都不用说,说什么都是废话,不如不说。世事无常,那些责任和问题,以及金钱和时间,都不是个体可以控制的。
当一个富二代从厌倦了富人的生活开始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富人生活,看似表面毫无波澜的情绪之下,是对这个时代的厌恶
9.0/10 #PFS30 完全看不出和《新秩序》是同一导演。没有看到那些所谓“勾引观众”的“反转”都在何处,从两种声音开始进入(自然的白噪音对立的是机械(手机)的干扰底噪)男主迷失与虚无的自成世界(甚至有马特尔《沼泽》开篇的错觉),阳光直射的过曝和白化不断消减男主生命中的“可视”,在奢华旅馆-廉价旅社-监狱的状态一致则重述这种逃离的张力,一切不断铺开的“剧情”不过是在白纸上的不断涂抹与加成(伴随着原有的兽性的资本的西方中心的消退)。猪的意象直接指向资本主义下的剥削与冷淡家庭(屠宰场作为家族企业),更指向片中的杀戮,甚至于检测机械的冷酷质感。离开了在新秩序中无头无尾的癫狂,才完成了稳健的动人的去中心化的私人叙事。所有的情绪都在虚无的音弦上,待有一个角色或一个事件敲下琴键,一切便轰然爆发。
2.5 到最后 原来自己被骗了
一定要按个缘由去让不参加母亲葬礼的局外人顺理成章地堕落。
马尔克斯有一篇短篇小说《纸做的玫瑰花》,仅用祖孙二人简单的日常对话叙事冗杂的故事。不去直接描绘故事本身,把真正要传达的故事主旨、始末、悬念一一隐藏,仅用表面上波澜不惊的文字传达内里暗流涌动的真相。并用意向反复比对:纸玫瑰与真玫瑰。看完小说,你会发现作者好像什么都没有说,仿佛是一篇剧情单薄、枯燥的作品。实则不然,这恰恰是精彩的文字游戏,冰山叙事,不详写,不解释,精彩的故事藏在看不见的地方,需要你有耐心去理解、融入。早恋、出逃、怨怼、反抗,全部藏在这平常的文字当中。本片亦是如此,只描写表面上的风平浪静,把阴谋、悬疑、真相藏在故事的脉络纹理间,而且也有自己的意向——猪。看似沉闷,其实汹涌。既然文学作品可以用冰山理论进行写作,那么电影同样可以运用。只不过这样一来,无法讨好观众罢了。
前面的悬念铺得挺好的结果最后结局的真相一出来我:??? 幸好考试前一晚我是1.5倍速看的这部 没浪费太多时间 但也不至于一无是处 至少对墨西哥贫富差距和社会乱象展现得还是不错的 风土人情拍得挺好
自私的殖民白猪
开篇的叙事还不错,但进入中段就变得糟糕了,无意义的情节展示对人物性格的揭示毫无用处。难怪我不喜欢,原来用的加缪《局外人》的梗。《局外人》的哲学思考我认同,但人物刻画却很不合理。39分钟弃剧。
伯格曼 也不会这么怼着演员的脸拍苦痛啊
5.5分,一度以为又要像新秩序那样了。
人还是不要闲着没事乱矫情了
除了提姆罗斯的表演之外真的一无是处
其实绝症是一个人变得虚无最傻逼的理由。
有钱人的任性、不顾一切、潇洒放纵,令人羡慕。直至结尾,夜间城市街道游走、阳光下的海浪、椅子上的衬衫、地上的鞋子,给全片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虚无。
散漫的节奏、某些突兀情节的插入、刻意掩藏男主言行的目的性、制造悬念到最后一刻,其实探讨的是崩坏秩序下人的命运的不确定性和生死的虚无:如丽日晴空下的海滩惬意,伴随着突如其来的死亡噩耗或枪杀;冷漠家庭中与关联人分割关系之后却遭遇劫害;豪华酒店到低廉旅馆到监狱的环境体验变换;以为要纵情自在时绝症来袭。在无意识的消耗(多处强调光阴流逝的闲散镜头)时,可能也即将迎来生命的转折点,未来否泰难料,生死暗流涌动,命运无常无法捉摸。悲喜无需求证,已随海浪湮灭。(但这种故弄玄虚的手法并不高明。)
这不是white privilege的虚无,这就是普通人的虚无,white privilege只是为了将这种虚无表现得更加纯粹。如果你觉得它无病呻吟,那么,恭喜你。
属于是狗血plus版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