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节本身不出彩,情节也漏洞百出。
但在俄乌交战的这个时间段,电影中的几个小小片段就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无论是隧道里的枪战,还是基地被攻击当晚如雨点般的炸弹攻击,或者是冰上冻死的尸体。。。
所以反战是本片的终极意义,通过一个母亲来表达则混合了亲人在战争中受到的巨大伤害--还是远离战争。
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稍微长了点可以剪短15分钟!
但是,过后想想,这15分钟没有下手能剪的地方,因为整部影片都在展现一个怀揣女儿梦想的女人在这场反复强调的人类自我灭亡的战争中寻找那一丝残余人性的母爱。
可能不少人看到这部电影后会为拖沓的情节,没有多大战争场面的剧情而吐槽,甚至一星也不愿意打。
这很正常,大片看多了,没办法去看一部投资不大的小众题材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妈妈带着女儿躲避人类莫名其妙爆发的战争,类似于核战,最后母女在隧道被武装分子给拆散。
若干年后妈妈因为精准的枪法,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对冰原的了解被派去和五位士兵执行一项跨越敌战区冰原的任务。
最后几位队员就剩劳米扮演的拉德,和一位军官活下来,其余都按不同死法在中途丧命。
最后发现任务就是两罐生化武器,原来人类一方为了达到让另一方失败,不惜让生化武器出场去消灭对方。
拉德为了自己下落不明的女儿和人类的命运,而最后选择与病毒武器同归于尽。
可以看到,最后拉德在水下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回想导演在中途编排的拉德听到女儿在梦中的提醒,可以想象导演从侧面告诉了观众,她的女儿可能已经死了。
片子表现的战争场面不多,有一处表现了劳米扮演的拉德在一开始被军官遗弃在车里时,拉德与七八个要危害她的人进行反抗时从拔枪到刀刺的反应,可以看出拉德在极端环境下生存能力很强!
但是,片子最震撼的是当他们穿越敌占区的冰原时,其中卡米被绊倒,灯光打开,大家看到的是一具冻死在冰水里的尸体,镜头拉伸,场面变大,是上千人穿着不同衣服冻死浸泡在冰里,那种无声无浪的死亡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对比当下的俄乌局势,我们应该意识到和平的可贵,不能因为有精神妄想迫害症的人认为别人要害他就陌然发动战争,以无辜士兵和百姓的血去献祭他丑陋自私的灵魂!
话说劳米,真是女人演艺界的活劳模!
太敢拼了!
从龙纹身女孩到普罗米修斯到猎杀星期一,再到这部,她的每部影片都很拼!
一直演技在线!
这部片子非常值得一看,他让我们意识到战争真的很丑陋,并且就在我们的身边,战争机器一旦在恶魔手里,人类就要遭殃!
珍惜我们的当下吧!
一个所谓中立国能拍出这样的末日电影,令人惊讶。
这也恰恰表现了他们中立的虚伪。
瑞典在历史上曾长期推行霸权主义,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由此瑞典曾成为波罗的海沿岸最强大的国家。
但也在后期因为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样的代价也让瑞典痛定思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宣布中立未参战。
也就这样成为了永久中立国。
瑞典的南部扼守着苏联北海舰队的重要航道,是冷战双方眼中的战略要地,因此瑞典需要小心防范苏联从北方来的陆上进攻 ,他们是北约的伪成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情,就是很多国家在拍电影的时候,都喜欢在电影里面掺和私货,如果你仔细去看电影剧情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明明是在拍战争片,结果,观众看着看着就会发觉不对劲了,奇怪了,怎么一部战争片掺和了这么多政治方面的隐喻,能不能好好看一部电影了,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聊的电影《黑蟹行动》。
如果你单看这部电影的剧情,可能会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这部电影的剧情讲述了战争后的末日世界,为了尽快解决战争的阴影,所以,长官派遣了一支小队,带着一个小盒子,这个小盒子能解决战争,结果,这个所谓的艰难任务却成了这些士兵的噩梦,看起来这部电影的总体剧情也什么太过分的事情。
如果,这是一部纯粹的爆米花小成本电影,其实,我们也能理解的,兴许电影评分会高一点,毕竟电影的质量摆在那里,可问题也出在这里了,你好好地讲末日电影就行了,可是,他们非要在电影里面藏了很多私货,例如俄乌冲突,电影里面,爆发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就是因为俄罗斯入侵了欧洲国家,剧情没有交代敌军的国家,可他们都说了是北方来的,不就是俄罗斯吗?
就是一股脑往俄罗斯身上泼脏水,这都算是好的,但真正的剧情却让我等看了都佩服,因为剧情里面,他们小队护送的是生化病毒,敌军只是占领了他们的土地,他们却想着怎么把自己连同自己国家的平民全部干掉,可谓是把讽刺点拉满了,但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剧中从头到尾也没有说是谁入侵。
只是把内容藏在了电影里面,让你们自己去想,只是告诉了你的真实情况,本以为剧中所谓的生化病毒是拍出来嘲讽的,结果,我们再看看美国佬在全球建立的生化实验室的事情,再来看看这部电影,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是相当应景,所以,电影里面,你们女主角一方看似是争议,但在我看来,说他们是反派更为恰当一些。
也正因为这部电影掺和了太多的私货了,以至于一向对欧美电影十分友好的豆瓣,也只给了这部电影5.7的评分,但真正讽刺的是什么呢?
这部电影的拍摄方居然是所谓的中立之国瑞士,瑞士看似中立的态度,如今是多么会翻车,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西方国家挂在嘴边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讽刺到了极点。
看完影片,感觉导演还是想讲反战,但是又是那么的牵强和莫名其妙,白瞎了那么宏大的战争场景和海冰极光景色。
影片背景是某年瑞典陷入世界战火,民不聊生,政府崩溃,抵抗组织节节败退。
最后关头,绝望的抵抗组织决定合成一种病毒,让人类同归于尽。
战乱中失散女儿的女主成为一名彪悍战士,参加一个护送两罐病毒去抵抗组织基地的任务,称为黑蟹行动。
白天蛰伏,晚上在海冰上滑行,穿越一个个位于敌后的小岛,将末日病毒送达。
最后送达后才发现指挥官说女儿在基地是骗她,于是恼羞成怒,毁掉了病毒,理由是如果女儿活着,毁掉病毒就是唯一保护女儿的办法,女主的脑洞确实很清奇。
人类的自私、好斗和愚蠢确实很典型,最近的俄乌战争就是如此,目前正在进行中,后续发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者毁灭人类的核大战,我也不会觉得奇怪。
影片选题其实很具有现实意义,本来可以讲的很精彩,或者是病毒成功爆发,人类灭绝。
通过展示人类末日的残酷和悲惨来惊醒世人,赶紧停止这些无聊愚蠢的战争。
或者通过抵抗组织手握末日病毒来威慑对手停止战争,这也算一种止战的方法。
这两种叙事都可以实现主题鲜明,但是导演只是讲了一个近乎歇斯底里的女性因为女儿没见到,就让本国彻底失败的故事,相当的莫名其妙。
周公解梦有云:黑色代表权利,螃蟹象征遇到对手。
古人的解释蛮适合《黑蟹行动》这部电影,故事中的女主角,护送象征着最高权力的生化武器,在茫茫冰海上同天斗,同敌人斗,同自己人斗,还要和自己的想法斗,算是其乐无穷了。
一场内战,弹丸小国中两派打生打死,夹在其中升斗小民确实可怜,女主在战争爆发初期被其中一方劫走了女儿,随后漫长的战争中,母女再未见面,生死未卜。
突然上级调她参加一场自杀式任务,护送两个罐子穿越即将解冻的冰海,因为她曾经是速滑运动员。
她不想参加,要留下命来找女儿。
于是上级说,你女儿就在目的地,去不去?
去!
为了见女儿,母亲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在开场不久,就跳入冰窟抢救护送品,拯救了整个行动。
北欧的冬天,寒冷漫长,寥寥几人在冰面追逐滑行,敌人的直升机、巡逻队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小队内部也产生了不信任,类型片的套路都差不多,队员一个个死去,终点越来越近。
他们发现护送的是生物武器,上层的心思也不难猜,军方及部分人员在地堡中躲避,利用难民传播病毒,将地面上的人一扫而空,战争就结束了。
谁能制定如此残忍的计划,开始布置任务的少校,没有离开即将陷落的基地,大概也是不愿见到病毒肆虐的未来。
想毁掉生物武器的中尉,态度不够坚定,大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架势。
成功到达目的地后,母亲发现自己被骗了,女儿不知所终,如果活着肯定还在地面,于是不顾战争英雄的身份,直接反水,拉上中尉反出基地,最后与病毒同归于尽。
小队的队员各怀梦想,却难逃一死,主角也只能在幻境里见到自己的女儿。
任务中途遇到的老夫妻,并不逃不走的难民,而是敌方的哨探,否则哪里来的补给,更不会在其乐融融情况下突然开枪。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内两派的斗争已经不是经济、领土争端那么简单,而是陷入了不可调和的种族(信仰)仇杀的境地。
乱世人命不如草,本片最震撼的一个场景,就是在漆黑的北极圈夜晚,天上极光闪烁,冰封的海面上无数平民的尸体冻结在冰面。
PS: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过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推荐指数: (1星给剧情,1星给创意,1星给母爱,1星给大师级别的摄像)电影类型: 动作+惊悚电影语言: 瑞典语女主艾德被指派参加一个秘密行动,穿冰鞋横穿冰冻的群岛(敌人的领地),送一个病毒包裹。
艾德认为是一次自杀行动,但为了见到自己失散的女儿,希望给了自己无限的动力......随时都可能裂开的冰面,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敌人,自己看吧。
结局略悲,但整体观感体验不差,结局的在水中与女儿相拥的画面还算可以接受。
本片以夜间场景为主,冰面上的大场景比较多,很唯美。
两条时间线,描述艾德在行动中不断穿插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这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不由的心生感叹,母爱是如此的伟大。
有话说:1、“包裹送到,当得知一切只是为了给她希望而编造的谎言,她崩溃了”。
不要拿别人的希望当做谎言,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
2、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确实是太渺小、太渺小。
3、有一桥段,冰上的坟场,这个场景很震撼,发人深思,末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4、经典:在这场该死的战争中,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就是拒绝服从他们的命令。
5、演员选的其实还不错,男主要脸有脸有型有型,女主长相很一般,但很真实,毕竟花瓶女战士还是少数。
6、其实演员出演还是挺卖力的,冰面上的狙击场面再多点儿就好咯。
7、本片的定位其实应该是伦理片儿。
8、有个问题,病毒和手雷一起爆炸,病毒会死掉吗?
评分严重偏低。
劳米的电影品质还是有保证的,这部片子就像给她量身定制的,妥妥的铁血女王。
特别喜欢北欧这种灰暗冷漠的基调,暗夜里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潜行,实在太cool了,背景音乐也很棒。
总的来说电影制作精良,战斗场景毫无瑕疵,一个个小高潮持续推进,冰面上那些冻住的难民尸体(不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太震撼了!
),未婚妻可能还活着却先一步死掉的眼镜男,不分敌我的老年夫妇,狙击手小伙其实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可是却发现己方与敌人同样草菅人命。。。
作为反战电影其实很应景,一直反复提到的“敌人”,却未明确指出国家,结合当下的局势,不知是否可以对号入座?
人类明明只是一个个血袋子,一戳就破,那么脆弱,却要自相残杀,难道真的骨子里是有自我毁灭的潜意识存在?
只是90%的精彩后结尾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如果终止于女主成功接头那里应该会更好,她那样的如释重负,甚至嘴角噙着笑容,可是她明明知道将会有百万人死掉,以下是我看到这里时的猜测:电影开局就是女主的记忆闪回,但只停留在女主和女儿躲在车里被人发现拖出来的时候,可是明明那些士兵见人就杀,为什么女主活下来了呢?
所以看到女主中弹濒临死亡产生幻觉的时候,这段延续的记忆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也许女主的女儿其实已经在她眼前就被射杀了。
那么结局其实是,她明知道那张照片只是诱饵,还是接下了任务,她坚持送达病毒武器的目的只是为了报复全人类,因为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她在意的人了。
另外女主和男一真的好有ChemistryOver,记于 19/3/2022
首先要说明一点,这是一部很难讨喜的电影,特别是在东方这片文化厚重的土地上。
我个人真的很不喜欢这部电影。
但不能否认在个别镜头、个别台词、个别动作戏上相较于国产流量电影还是有一定的借鉴空间。
其实本片的故事线非常简单,情节相对紧凑,没有多余的人物与剧情出现,非常明显的段落式电影。
其主线就是在内战背景下,一个6人小队需要使用冰刀在海面上横穿整个敌占区,完成组织下达的任务。
战争的背景没有介绍,阵营的划分没有介绍,所代表的的利益集团没有介绍,同样艾德的身份信息及经历也同样没有介绍。
开篇就进入正题,说实话前15分钟的时间,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还是蛮高的。
但后续真的是典型的看图编故事。
我将本片大致分为了三个部分,艾德见到女儿照片前,艾德接受任务至知道真相前,艾德知道真相后。
其实背景模糊化处理的好处就是省时省力又能减少逻辑漏洞,大环境背景的模糊观众先入为主的站在艾德一边,脑补正义的场面;艾德背景的模糊让我们更有代入感的去脑补主人公的伟大、坚强、与母爱。
但不能掩盖正片真的只有前十几分钟会让你对主人公具有认同感,随着行程的推进,我真的不断的在想艾德如果作为一名ZG军人去衡量会是多么的不合格。
开篇说明了艾德是如何与女儿走散的,同时交代了战争背景,使用大量的青色系滤镜,在拥挤的隧道内、狭小的车厢、黑暗的货仓确实很容易营造出压抑、焦虑的视觉体验,一切正常的推进,直到中威擅自下车。
这段说实话我没有太看懂,难道仅仅是为了铺垫后续艾德与中尉的互相猜疑?
又或者是最后中尉抛弃队友独自离去?
还是最后艾德向中尉开枪?
感觉整个难民营的戏份真的很让人摸不到头脑。
任务对接会上当面提出质疑,又特定留下取出照片,整个逻辑真的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可主人公偏偏坚信不疑,当然我们看晚后也可以理解,我想着可能就是导演刻画“母爱”的方式。
母爱这一层我确实体会到了但是,我体会到之后不禁发出疑问,这是伟大的母爱?
还是狭隘自私的病变?
任务的过程总是穿插着离奇与曲折,牺牲也在所难免,但6人小队直到2人抵达的过程真的毫无新意可言,队友挨个领盒饭,甚至你连下一个是谁都能清楚地感知到,这就让人非常的沮丧,就好像看了一本流水账玄幻小说一样,但支线剧情,中尉的心理变化、通信兵的爱情、老马对战争的反思、狙击手小哥的心理阴影等不得不说确实都刻画的不错,了了几个镜头几句台词就能让你脑补出另一个全新的故事。
当艾德完成任务抵达奥德得知真相时,整个电影的正片部分完结,其实后续的复仇与毁灭真的很想一个番外或者后传的感觉,转折铺垫太少,人物内心的转变真的很难符合逻辑。
第一部分是母亲对于孩子的爱,人人皆有,渺小平凡却又注定伟大;第二部分是未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与勇气,伟大真挚却又让人觉得自私卑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以伤害他人为前提来达到自己与某个特定组织的目的,真非常不符合东方人的英雄主义与家国情怀;第三部分则是赤裸裸的病变,人性的原罪--自私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摧毁病毒武器的原动力是保护不知道是否还活着的女儿不受威胁,为了摧毁病毒武器叛变自己曾宣誓效忠的组织,杀戮曾经的同属的战友。
这怎么看都不能叫母爱了吧?
我不想再说什么“杀一人救万人与杀万人救一人”的佛教奥义了,但黑蟹传达出来的内涵精神甚至连外衣都不想披了,明目张胆的暴露在大众视野内。
如果说中尉、老马甚至通信兵的选择与抗争还能解释为表现战争对于普通人的迫害,那艾德真的毫无立场可言,完全是处于自己对于女儿失踪病态的思念。
当众人得知任务的真相时反应不一,通过特写镜头能清晰的感受到大家是抗拒的,哪怕是中尉可能提前得知过任务内容的人都流露出挣扎,大家只是作为军人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而艾德则是彻头彻尾的无视、淡漠甚至其中有一个镜头给人的感觉是亢奋,我万分不能理解如果这是国产电影,主人公如此表现会被骂成什么样。
历尽艰险与牺牲送完病毒再亲手毁去,没能终结战争,也没有释怀过往,很难理解为什么西方人会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影视作品,更不能理解为什么突然间好像全网都在给我推送这部电影的解说,引导我去观看。
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有文化输出和歪曲“真善美”的嫌疑。
很有想象力的末日战争电影,虽然有种种不尽理想处,但冲着远处烽火映照着结冰苍茫海面速滑的镜头,就值得四星评价,毕竟是前所未有耳目一新的开创之举。
可惜电影后半部调性突然变了,变成平庸的、千篇一律的反战片,画面也非常平庸,拉低了整体的艺术性。
其实,既然想到了速滑这个题材和末日战争结合的好点子,就应该在这个上面多作文章,比如:任务小队成员原来是奥运速滑队,用和平时期的竞赛对比战争时期的残杀,联想到冬奥会上乌克兰和俄罗斯选手拥抱,后面就传出有乌克兰越野滑雪运动员战死的消息,很有现实意义。
战场的追逐,也可以加入敌人的速滑巡逻队,甚至是曾经同场比赛过的选手;比如利用薄冰区设陷阱摆脱追兵等等,都可以围绕滑冰这个创意展开。
最后,如果电影在女主抢到病毒,却转身倒地时嘎然而止,倒也不失为神作,敌人是谁?
病毒有啥用?
未来如何?
女儿是否还活着?
万事皆休……
说平庸都算是客气的
很维京。。。
当评分 低于6真的是烂片,浪费了一个下午看这个破片!
自杀小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生化武器。极光+冰雪,没有阳光明媚的日子。女主生命力顽强,恶劣天气+多次围剿都没能杀死她,战斗到只剩一人也决不放弃。
最后20分钟完全多余,何必最后硬生生给个结局呢?拍续集不好?
一个15年的豆瓣用户不知道现在的豆瓣怎么了,随便一个文艺片可以拿7分8分,动作片就只能拿5分6分。这片子算不上特别好,但也不至于是5点几分的程度,就说不装13行么?豆瓣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豆瓣了。
全片美工摄影很出色,月夜冰影拍的很美,冷色调的天空景物凸显末世风格,剧情略平,人心险恶亲情动人这些展示的还不多,有特色的电影。
冰天雪地的现代战争,迫不得已的终极武器,不能不让人想到现在的俄乌战争……但是故事真是烂,白瞎了北欧的一片好风光……
标准网飞六分流水线电影
I love this movie.从来没有见过滑冰执行任务。几个士兵在冰面上滑行的画面很棒。故事节奏张弛有度。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冰面部分值7分
个别段落拍的是不错,但片子整体还是不够吸引人,显得很一般了
想投三星半
女主挺让人讨厌的,为了自己私人目的可以不讲情理。而当目的没实现,翻脸又开始讲道德。最后搞的自己好像英雄一样。
压抑的色调配合一直飘洒的雪花❄️气氛拉满🈵️帅气的光头👨🦲指挥官和胡子🧔🏻上尉。只是剧情略显单薄,可以当速滑项目的宣传了⛸️
啥都没交代明白
母亲对孩子的爱的力量与战争
看了几天才看完的电影。
末世?战争?动作?病毒?在崩坏的叙事节奏中堆砌了各种元素之后,只为了讲述一件事——母爱无限。
冰雪战境,况味十足。既然已有那么丰饶的天然条件,我再不会为修造冬运场馆浪费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