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个喜剧直到看到中间男主去当志愿者从废墟中抢救照片照片,前期中二的让人喜欢,后期全程飙泪 .全家为了弟弟的梦想,全家以及好朋友都默默付出着,尽管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可能. 全剧一直很切合题目 温馨的家庭让人羡慕。
家人朋友之间的互相支持与陪伴真让人感动.看着看着就笑了 笑着笑着就哭了 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身边的人都能默默的支持更是难得可贵,没有太高雅的噱头也没有强行的催泪。
最后以一个不经意的喜剧结尾,让全程失落的心情在后一刻得到了释放.
用双手围起孤岛。
现代人,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与前现代相比,压力的来源、数量和强度都大十几倍乃至上百倍,人们在这个时代更不容易被饿死,但更加痛苦。
父母过去的生活经验无法知道孩子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也无法获知和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每个人都被冰冷的社会分割成孤岛,迷茫、焦虑、失望是现代人的宿命。
原子化的生活脱离人的本性,那些亲密的、美好的、天真的瞬间都凝固在过往,一段真正的情感比金子还珍贵。
《浅田家》这样的全家福,展现的恰恰是当下人们逐渐疏离的家庭、童年和亲密关系,用照片定格时光即是将瞬间凝固成永恒,那些瞬间的永恒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力量和希望,如同一双温暖的手将孤岛围起,遮蔽所有的风雨。
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 天气:热
这张照片开启了浅田的创作之路人间自有真情在。
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故事,来疗愈风雨中的人们。
提到日本电影,很多人想到的是动画片,恐怖片甚至情色片。
这些是日本电影所擅长的,但还有一种类型也是日本电影具有代表性的名片。
家庭片《东京物语》《海街日记》《生存家族》,包括《樱桃小丸子》都是这种类型的优秀作品。
日本的家庭片不同于大陆的家庭伦理剧,虽然都有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展现家庭成员间的互助互爱。
但由于日本人独有的委婉含蓄,它所表现出来的鸡毛蒜皮很少有破口大骂的激烈冲突,家庭成员间的互助互爱也很少有直接且深情的表达。
就是这种细腻,成就了日本家庭片独有的风格。
《浅田家》根据真实事件改变而来。
影片的结构非常简单清晰。
前半段用主角自身家庭日常作为铺垫,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在为后段埋下伏笔。
没有后段的主题升华,这部片子也不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
从为自己拍照,为自己家人拍照,为别的家庭拍照,最后又回到自己的家庭。
每个阶段平滑过渡,这种细腻圆润是剧本打磨之后的结果。
剧情服务于主题。
《浅田家》的主题以拍照为中心,上升到了抚慰生活伤痛上。
拍照或者摄影,是近代才出现的新事物。
它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可以通过光影驾驭了时间。
照相术满足了人们可以让时光暂停的幻想。
喜欢把拍照叫做留念。
留念,留住的是一次怀念。
多久没有翻开家中的影集了。
尤其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手机制造商们疯狂的攀升着自己拍摄科级,使之成为相机的替代品。
的确,数码相机的发明极大的实现了照相的普及化。
普及化换句话说就是实现了照片的量产,科级进步,产量提升,伴随着的就是价值的下降。
照相馆这个东西,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存在并不清楚。
一家人收拾打扮,兴高采烈的去拍一张全家福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
那应该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事情。
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记录的不仅仅是图像,还有那一瞬间的感受。
假设用天真的想法去理解柯达公司。
他之所以没有发布数码拍照技术,也许是为了守住对于照片最后的气节吧。
走下神坛的沈阳生生照相馆照片是要洗出来的。
洗出来的相片和手机中存着的电子照片有着本质的区别。
实物带来的神圣感,是代码所替代不了的。
这个世界需要被记录,我们的感受也需要被记录。
有时候,我喜欢拍一些空镜头的照片。
不想为了展现什么不想为了表达什么不想为了炫技什么只想记住拍照时候的感觉。
当有一天看到这张照片,会回想当时的所想所感,这是照片带给我的最大效益。
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时间留住,定格起来,慢慢品尝。
有人说这些照片没啥啊,就是拍些家庭照,不难啊!
我也能拍!
确实,只要有手能按下快门,特别是数码时代,下面的照片无外乎拍个几十张连拍,总可以选出一张表情非常好的!
确实不会比电影中摄影师拍得差。
但问题是,摄影师就是按快门的吗??
看看下面照片,其实很非常费功夫的!
从场地,服装,道具,人员各方面都要准备,看上去一张照片,实际拍可能就要半天,还别说前期准备工作时间了!
而且,还要家里二个老人愿意配合。
而最难的是——创意和构图,怎样站位?
怎样构图?
有创意的点子!
不是摄影爱好者或者设计美术相关专业,普通人很难同时做到以上这些的。
你可能因为什么活动有机会碰巧拍一张类似的家庭照,而且钱确实花不了多少钱,家人这都是现成的,相机现在手机都可以拍高清大图!
但真要你拍十几二十张,从创意,构思,场地联系,服装道具,人员安排,天气选择。。。
很难的!
不信?
可以试试看呢。
估计能拍个二三张就放弃了。。。
“我才发现,人这一生,追寻的是什么。
我以前一直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要有伟大的目标,宏达的梦想,去成为一个世俗上伟大的人,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
我突然发现不是的。
当我面对死亡的时候,我发现让我感到遗憾的,不是我还没成为一个世俗上成功的人,也不是我还没实现什么伟大的理想和目标。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那些我每天都在经历的,习以为常的小事,那些我平时不会花心思去认真体会和感受的小事。
我再也没有机会去跑步了我再也不能待在我喜欢的厨房,给老婆做她喜欢吃的菜了附近的地铁快通车了,我还没坐过常去的路口的麻辣烫,以后吃不到了弟弟也快要结婚了,弟媳我还没见过...我遗憾的是以往平淡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以后我再也无法感受了。
我遗憾的是有想法但还没去做的一件件小事,以后我再也无法完成了。
什么买房买车,财务自由,这些往日里填不满的欲望,在疾病面前被完全冲散。
在经历了一次死亡体验之后,我发现人应该追寻的,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人生意义,而是每天能够真切感受到平淡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是每天能舒服得睡去,做个好梦,是早上能舒服得醒来,和家人吃个健康的早餐,是春日可以去踏青,冬天可以去滑雪,是我可以感受和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带来的情绪变化,是我可以一件件地去完成想做的事情,去享受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以及完成这些事情带来的幸福感。
”
摄影的意义是记录,除去妙手偶得,更多的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灵光乍现的天才,灵活熟练的摄影技能;重要的是要知道想要拍的是什么,以及怎样将这种东西拍出来。
《沙龙》 陈奕迅 词黄伟文对焦 她的爱对慢了 爱人会失去可爱记低 这感慨世事变 有没有将你淹盖只一格 经典的偶遇已 不再尽量框住目前大概留住 温度 速度 温柔和愤怒凝住 今日 怎样 好捉紧 生命浓度 坦白流露 感情和态度留下 浮光 掠影 飞舞每张 都罕有拍下过 记住过 好过拥有 光圈爱漫游眼睛等色诱有人性 镜头里总有丰收虽则那 即影即有售罄 菲林都已拆走但是冲动用完 又再有留住 温度 速度 温柔和愤怒凝住 今日 怎样 好捉紧 生命浓度 坦白流露 感情和态度停下时光 静止衰老登高峰一秒 得奖一秒 再破纪录的一秒港湾晚灯 山顶破晓 摘下怀念 记住美妙升职那刻 新婚那朝 成为父母的一秒要拍照的事 可不少音乐 话剧 诗词和舞蹈揉合 生命 千样好 摄入相簿绚烂如电 虚幻如雾 哀愁和仰慕游乐人间 活得好 谈何容易拍着照片 一路同步 坦白流露 感情和态度其实 人生并非虚耗何来尘埃飞舞
日本电影拍这种家庭题材确实是有自己的特色,孩子喜欢什么,家里就会鼓励支持,这点还是比较佩服。
前半部分以浅田家为中心,随着男主摄影水平和境界的提高,故事从小家转移到了各个家庭,并且在地震之后也去当清理照片的志愿者,看到别的摄影师在拍工作人员,但是他确在用心帮助灾区,通过照片温暖人心!
浅田家人真的都很可爱,嘴硬心软的哥哥,为家一直付出的爸爸,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妈妈,看着真的是好舒服!
主题9 叙事7.5 人物8 视听8.5 细节8 综合8.2分浅田政志十二岁生日那天,从父亲手里接来自己的生日礼物,一台相机,并给家里拍摄了一张全家福,并从此走上了摄影的道路,在他每当迷茫的时候,都会被家人和青梅竹马所鼓励,最终凭借《浅田家》摄影集(围绕每个家庭成员的意愿去拍摄的全家合影,包括消防队员、黑道、足球队等等)获得大奖,之后他给很多家庭拍了全家福。
在地震的一线,他做着义工,面对着数万张废墟下找到的照片,他也一直在思考摄影抑或是照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中国,现在大多数家庭没有全家福的习惯,因为科技很发达?
一个手机就可以解决,但是当我看到上一辈人拿出他们的实体照片和全家福的时候,说实在,我很羡慕,手机上有,但那就是冷冰冰的数据啊,可能是我比较矫情吧,跑偏了,回到电影,男主获得学校毕业奖和木屋奖,都是家庭合影,但就我所理解的摄影,就是艺术表达,没有个性的艺术表达,就很没劲儿。
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是围绕家庭与回忆,也很“俗”,但是很舒服,给人以温和感,同时这个片子的卡司表演就很棒了,在日本都是家喻户晓的影帝影后,表演给人的感受就是舒服。
但说缺点就是,在我看来,片子后半段的节奏还是有些慢,但其实这也很符合主人公在探索摄影和照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一过程中的迷茫寻找,不过从观看角度来讲,其实对观众不是很友好。
再来就是电影画面的构图、运镜就很舒服,非常的稳,以及电影在画面色彩上的文章,短评真就不适合,很多东西都可以展开来讲,有机会博客或者视频聊聊,这也就是和昨天的“爽”片不同,一部优秀的电影是会引起你的共鸣和思考,我想,这部电影他做到了。
我又想拍胶卷了,钱包:不,你不想。
一部充满温暖和力量的作品。
整部影片传达情感非常克制,开头一幕是父亲的葬礼,政志和哥哥幸宏都对父亲的死表现得异常平静,让人不自觉地有些好奇。
影片从浅田家拍全家福开始讲述,第一张照片是毕业作品,主角政志为了能顺利毕业,让家里复原了小时候父亲、哥哥和弟弟三人前后受伤,到医院找妈妈缝针的一天。
政志凭借这张照片获得了最佳毕业作品奖。
第二张照片,是政志家里蹲了两年后,有一天跟父亲闲聊,问身为家庭煮夫的父亲有没有想实现的愿望。
这里其实让人隐隐有些担心,因为政志看起来不理解父亲为何一直承担家务,而不出去工作,甚至有点互相嫌弃的意思。
幸好,政志决定拍一张消防员全家福,来了却父亲的心愿。
第三张照片是母亲的心愿。
没想到从这之后,浅田家一发不可收拾地拍了二十多张全家福。
好像浅田家的人,只是把许多愿望暂时遗忘了,一想起来,竟然也有这么多。
政志拿着这些照片去闯东京了。
由于经济窘迫,他只能借住在早已在东京的女友若奈家。
全家福摄影集《浅田家》意料之中地明珠蒙尘了。
绝望之际,若奈出钱,给他预约了展览的画廊。
作品展出后,总算有一位出版商希美看中了他的作品,在之后的洽谈中,爽快地答应出版,她也和主角成了好朋友。
出版之后,摄影集的销量低到令人惊讶。
“已经好久没有出现销量这么低的情况了。
”政志又陷入萎靡。
没想到不久之后,作品获得了“木村伊兵卫摄影奖”。
转折终于来临,政志一战成名。
摄影集《浅田家》的最后一页写道:我会去任何地方拍你的全家福。
政志开始去各地给不同的家庭拍全家福。
之后,他发现自己拍的第一个家庭所在的城镇地震了。
他很担心,开车去确认他们平安。
去了地方,没找到人,他开始帮助一个小伙子洗照片、挂照片。
这些都是从废墟中找出来的,许多失去了亲人的人陆续来找回亲友的照片。
这中间,有个爸爸丧生的小女孩提出让他给自己拍全家福,他无法答应(因为父亲丧生了,拍不了全家福),他因此陷入了自我怀疑。
忙着忙着,父亲生日了,政志赶回家和家人一起替父亲庆生。
吹蜡烛,坐着的父亲突然翻倒了。
原来父亲得了脑梗,住院了。
政志和哥哥一起去寺庙为父亲祈福。
在寺庙门口,他回忆起从前父亲就是这么给自己和哥哥拍照的。
他知道如何给废墟中遇到的小女孩拍全家福了。
他冲到那个小镇,让小女孩和家人回忆最开心的经历,去到那个地方,复原那一天。
他戴上小女孩父亲的手表,按下快门,给小女孩和她妈妈、妹妹拍了合照。
他告诉小女孩:“你们家和我们家是一样的”(一直以来都是爸爸在给他们拍照片,所以爸爸没有自己的照片)最后一张浅田家的全家福,是父亲的葬礼。
当然,葬礼是假的。
政志最后说:“我成为了我想成为的摄影师,借助很多人的回忆和他们的力量。
”其实,也是借助了女友和家人无限支持和爱的力量。
看完电影,对于所谓“艺术家的土壤”,我有了新的认知。
政志其实常常没有自信,也称不上多么天才,他只是能够精确地把握到几个绝妙的时刻和那一刻人的状态,并坚持只拍自己想拍的照片。
他最后成了一个充满爱与力量的摄影家。
政志一介凡人,也可爱众生。
这就是浅田家的土壤,所给予政志的。
最后分享几个小细节:第一个,在得知政志获奖了的时候,女友若奈的表现很反常。
政志的作品终于得到认可,是个极好的消息,一般应该是高兴、激动。
但电影回避了她的表情,只给了一个背影。
她转过头去,回了房间,关上了门。
然后夜里偷偷起来翻相册。
到这时候我们才发现,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若奈承担了多少。
她用自己的收入接济男友,在他一次次被否定之后鼓励他,出钱给他办展。
政志并不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甚至常常像个小孩。
她对政志的作品有信心,却对世事的无常拿不准。
她要给政志坚定的信心,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两年来,她承受的一点也不比政志少。
第二个,获奖发言,父亲代表全家说了几句话。
父亲一本正经地说了一句的话:“是我教政志摄影的,所以这个奖有我一半的功劳。
……”一向默默无闻的父亲,为什么说了这样一句颇有抢功嫌疑的话。
这一半的功劳,非常耐人寻味。
有一半的功劳吗?
确实有。
这里每个人的解读肯定不一样。
我的解读是,政志的成就,我认为至少有一半是归功于浅田家和若奈、希美这些周围的人;父亲的这句话,是代表默默支持着政志的每一个人说的。
第三个,是若奈向政志求婚成功,之后遇到了浅田家的妈妈和哥哥,三人之间发生了以下对话:妈妈:“怎么啦?
”若奈:“我刚赢了一把赌注。
”妈妈:“赢了还哭吗?
”若奈:“我太开心了。
”妈妈:“若奈,恭喜你。
浅田家的媳妇可不能是爱哭鬼喔。
”然后三人互相鞠躬,欣喜地说些请多指教的话。
这一幕传递了一些信息,即家里所有人都知道政志和若奈在交往,对于政志和若奈的婚事,全家其实都在默默期盼,恐怕只有政志自己,迟迟不开口求婚。
政志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极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
但是若奈知道,他只是不擅于表达,对于感情方面近乎木讷,没有想到这方面罢了。
从前是文字日记,后来是一张张照片,现在是手机里的相册,记录的方式各不相同,重要的是背后真挚的故事。
这个时代拍摄早已成为随手可得的事情,一台手机,一声咔嚓,一张照片。
社交媒体也在鼓励甚至说诱导着大家多多分享自己的个人时刻。
可是当翻阅着朋友圈的照片时,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模式,极少数有趣的故事。
比起真诚地记录自己某个时刻,似乎大多数人更在意取悦别人、炫耀自己。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对于虚伪的炫耀都是嗤之以鼻,点赞只是例行公事。
当我们学会坦诚地跟随内心,由衷将自己喜怒哀乐的故事表达出来,我相信别人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而我们也更能从一个个忠于自我的记录中,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以及故事,或是重拾某种力量继续向前。
真实事件改编,好温馨、轻松又感人
照片或者影像的承载的是记忆,而一家人的合影,在记忆的同时附着亲情。尤其还有灾难的原因,照片的意义就更加凸显,这个片中间泪点很密集。轻松中又饱含深情,好看的。
3·11大地震纪念电影,切入点非常巧妙:一个以拍摄风格独特的全家福照片见长的摄影师,在灾区废墟抢救灾民的生活照和家庭相册,从而再一次领悟全家福和家庭的意义。失去父亲的小女孩在照片保管处怎么都找不到父亲的照片,这个故事太打动我了,因为和她的父亲一样,我爸爸也是一个经常躲在镜头后的人。他喜欢给我和我妈拍照,长大后我也会给他和我妈拍合照,但是我跟他的合照一直都不多(都怪我妈不会拍照)。在领悟了人的羁绊之可贵以后,看这样的电影就很容易哭得稀里哗啦。人是最重要的,人不在了,至少还有记忆,而照片就是记忆的载体。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互相陪伴的快乐、家庭壮大的幸福、人与人之间的羁绊,这些过去被我视作麻烦和苦恼的事,现在我逐渐体会到它们的珍贵。人生就是为这些事情,才值得过下去呐。
所以就是一篇流水账?主旨是啥?
片名虽然叫浅田家 实际只是围绕弟弟的成长视角。关于家庭照片意义什么的 主题有点单薄 片尾那几句话其实就能概括完了 之前的漫长篇幅也不怎么有趣 仅剩点清淡温情。
日式无佐料鸡汤,我呕
“我打你是因为我想让你知道 你丢下病重的父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作为母亲我感到很伤心 然后你就去吧 去做你想做的事 偶尔也做一点让我们开心的事就好了 你想做的一定是很重要的事吧” 在这样的家庭里面长大 做什么都会成功吧
全靠照片输出,人物魅力,故事情节完全没有表现
故事没有落入俗套 演技在线 看完有很多话想说 关于家人 关于震后
题材喜欢!卡司喜欢!主角的拍照理念也好喜欢!好多地方都看到惊呼好棒!好的照片不是死的,它是一段记忆的切面,那种鲜活能穿透画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回暖。看得我想亲亲相机,虽然远没有浅田政志那么有慧根,但我也在记录里获得很多能量,拍照真的是件很美好的事呀~
年纪越长越后悔给家人拍的照片太少。
怎么会这样,好难看啊!电影里所有好的地方其实都是主人公原型浅田政志的功劳,而不是导演的功劳。如果你看过《浅田家》那本写真集,会发现电影里所有让你笑出来的地方,在看写真集的时候都已经笑过了,甚至笑得更开心,这绝不是夸张。如果你没看过写真集,或许觉得看着还可以吧。电影的叙事故事真是零散拉杂,前半段小朋友的演技也让人不适。反正本片我唯一的收获是知道了著名的赤々舎的社长原来是个这么豪迈的女性。
罐头味儿,午餐肉味儿,方便面味儿,咖喱块味儿。想到近来看的《森林民宿》,疫情时代需要治愈就端上速食?急匆匆的赶出来的故事,所有人物配合瞎胡闹的二宫和也一边假笑一边感动累不累?
熟悉又陌生,好笑又亲切的一家人木村伊兵卫摄影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拍吾家以及拍人家幸福的一家人,有趣的电影
几分钟就弃了
哭死个人
3.5 其实挺平庸的,因为整个过程都太理想化了,况且还加入了被说烂了的311。但字幕卡一出来跟我说这还是真人真事改编,那我也只能respect了。
从观影角度看真是平平淡淡。唯一想说的是,摄影留下了人们的快乐,寄托了人们的思念,将回忆定格,是这类家庭合影的宝贵之处吧。
2.5 照片PPT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