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savage grace》,终于深深的爱上了摩尔。
于是开始寻找脑海中有印象但没有看过的她的电影。
于是看了《人类之子》,看了《灵异拼图》,相对比的是之前看过的《心中有鬼》,不得不佩服美国电影的功夫,而且越来越感觉到美国电影实在是非常有味道,尤其不能小视比较偏门和独立制作的片子,许多似乎口碑和票房很快被埋没的电影常常可以带给人很大的惊喜,就比如这部《灵异拼图》,走的是惊悚和灵异的风格,似乎上不了厅堂,但其中往往蕴藏着导演的用心和一定程度的突破,比较明显的是例子是《沉默的羔羊》,这种黑暗题材和相对偏离主流的制作在8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很难被接受的,不同于《午夜牛郎》的年代,度过了解放和革命的60年代,《午夜牛郎》正生产于1969这个走向激进与动荡的70年代,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完美的契合了那个年代的意识形态。
而89年诞生的《沉默的羔羊》则完全不同,它诞生于里根上台后保守主意卷土重来的80年代,那么它的获奖就有了另一层意义,一方面比较庸俗的就是它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票房的成功也决不仅仅是由于片子本身的优秀,因为所有电影都要放置到它所产生的社会的语境之中,例如蒂姆波顿1996年的鬼才之作《火星人玩转地球》,今天看到是非常优秀的黑色幽默的作品,相对于平庸但视觉奇观完美的《独立日》毫不逊色,然而当年度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而无情的遗弃了前者,这说明什么?
美国观众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当时还不能接受这一类风格的作品,他们还不习惯拿美国总统和地球安全大开玩笑,他们要的是美国英雄和世界秩序!
话说回来,那么《沉默的羔羊》在1992年的奥斯卡上为什么能够大放光彩?
这就涉及到了美国电影的妙处了,它往往和时代精神特别的吻合,甚至给我一种感觉,如果你对电影有足够精密的技术和理论分析支持的话,你可以在当年度的几部不同的影片中读出美国社会当时的面貌和思想状况。
《沉默的羔羊》在92年这一个克林顿上任之初的年份横空出世正暗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即保守的里根时代结束了,它的得奖似乎已经预言了走向自由主义的克林顿时代的来临,冷战时代也终于变成了过去时,美国人在70,80年代小成本恐怖片的洗礼以后,逐渐可以接受一个食人魔是一个高智商的博士,而维护美国人安全的FBI女英雄却和他发生了一段近似父女又似情人的奇特情感。
今天看来,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往往要提出导演的社会寓意,对大众心理的微妙把控,以及对题材处理的新意。
但不可忽略的是,《沉默的羔羊》的成功并不只是它自身的成功,而是前仆后继的《德州电锯杀人狂》系列,《猛鬼街》系列,等等等等堆积而成的受众的成功,而尚有多少不被重视和发现的影片同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却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而《沉》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老布什带领着美国的高科技部队毫发未伤的赢得了海湾战争,美国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如日中天的得到了确立,美国人的国家安全感和自豪感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不再有冷战时如影形随的恐惧感,松下防备的美国人可以接受自己国家潜在的危险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是自己人而对敌手也抱有欣赏的眼光。
因此之后产生了更为黑色,曾因题词而一度搁浅的《七宗罪》,感谢奥斯卡,没有他的承认就没有这部优秀的电影,但是最该感谢的是谁呢?
当然还是《沉默的羔羊》以及之前一直努力的,有自己想法的B级片们。
本来为了美丽的摩尔而写的东西竟然扯到了这么远,要说的当然还是《灵异拼图》。
《灵异拼图》之前我看了《心中有鬼》,当然为了是快点删掉它节省内存,不得不说,《灵异拼图》让我无法这么做,甚至容不得我快进一点速度,因为它的确是抓人,吸引人,让人想看下去,从这一点上他就是优秀的,商业上及格了,对于一个外语观众可以做到这点,首先就是60分。
而对于《心中有鬼》,作为一个本国观众,我真的不想做提高一个贬低一个的评论,所以,只能说,刘若英的演技一直和她的声音一样那么优秀。
说到优秀的演技就不能不提摩尔,关于她的话我要说的太多了,最爱看电影评价她的一句话——摩尔再一次贡献了她世界级的演技——还用说再多的吗?
看罢本片我要说的话是,摩尔是一个可以创造表情的高超匠人!
她是如此优秀,只不过没有生在斯特里普似的家庭文艺片大行其道的80年代而已,这个年代黯淡了摩尔的光彩,但同时保证了她的品质和卓绝。
因此就不能不说演员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大众消费时代的艺术品,你可以在其中欣赏到美与感动,但此一点,一部电影就有了它的价值,起码保证了观众与座椅之间的亲密度。
如果顺着前面的思路,我就要继续谈一谈这部电影的好处,而不是我亲爱的摩尔《灵异拼图》在视听和剧作上是完全挑不出毛病的作品,相比的话视听,也就是导演的功利要更好一些,但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故事有多扯,重新看一遍的话,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是严格遵守剧作法的,三段结构,戏剧点全部严丝合缝,虽然不能说精密到何种程度,但都相当的流畅自然。
我要说的就是,不论一个点子有多精妙绝伦,付诸实施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结构只要顺畅自然电影就可以过关了,然而这却是非常好说而难做到的,《灵异拼图》毫无痕迹的做到了,因此它就可以让我做下去一直看并且是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要数高潮时视听,剧作,演员三者完美的结合,大全景中摩尔在飞机厂房空旷的大厅里奔跑,绝望而无助,大厅阴暗高大的柱子投下厚重的阴影,一个女人宿命般的无助,在异常强大力量面前的毫无对抗之力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神庙祭坛似的图景,同时我就想到了这个故事的神话意味,天使母亲寻找和救助自己的儿子,最终用悲剧般的,却是只属于人的品质战胜了神和命运。
希腊神话的意义在于揭示人在命运面前不堪一击的脆弱,在这一点上,电影违反了古典,同时印证了美国社会当代大众神话的意味:2004年的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沼,国民对国家和总统产生了空前的失落和无力感,此时一位美国母亲出现了,她以一己之力对抗如高于一切的无可匹及的力量,而她需要的仅仅是回归自己的家庭,要回自己的儿子,如此而已。
灰暗的美国的冬天,没有了国家和父亲可以依靠,美国人还有什么?
感谢上帝,他们还有母亲,而母爱,能够战胜一切,这就够了。
然而现实中呢,美国母亲们含泪从电影院中出来,欣慰的感到自己似乎也具有拯救世界的力量之后,还是把总统候选人的票投给了风趣迷人的混血黑人奥巴马,“虽然他是个黑人,但好歹是个男人,拯救世界的任务还是交给男人合适,希拉里,继续为这个国家流泪就够了。
”
人们都知道,实验中出现了一个异常个体,恰恰是最有趣的现象,做实验的人会非常有兴趣地去研究这个个体为什么会出现与众不同的表现。
但为什么外星人不呢???
如果你们说:是因为外星人追求实验的成功,眼看快拿出一份像样的数据报告了,却跳出个人来搅局,他能不火大吗?
如果真是这样解释的话,那我只能说编剧太没才气了。
既然都在写外星人了,干嘛还要让他们和地球人有着一样的价值观?
地球人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择手段,凭什么人家外星人也是这样啊?
就不能发挥一下想象力,让外星人有些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吗?
真以为地球人是宇宙中心,凡是都要以我们为标准啊~~~
好压抑啊好压抑啊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忍不住的要从电视前走开,忍不住的要和同事娜娜说说话,但是看到后来,一样忍不住的和娜娜一起把眼泪晒出来很坚定的跟责编说,我想放这部电影给观众看,让他们记起全世界最爱自己的那个人,然后给那个人——给妈妈打个电话。
责编看了眼电影的封面,缓缓的说:你要记得我们的节目中间插了多少广告,观众能看的下去吗?
我喜欢那淡淡的忧郁的蓝色,几乎贯穿整部电影的忧伤,最后在明媚的阳光下化为乌有。
忽然想起个故事说,“姥姥老糊涂了,连姥爷都不认识了,但是她还记得而且只记得妈妈的名字,只认得妈妈”```不记得有多久没见过妈妈了```在这样一个下着小雨的夜里````想妈妈了````````
IPTV上随便选了个片子看,还是中文配音的,开始倒也引人入胜,朱丽安摩尔演的女主发现周围的人都不记得她遭遇飞机失事的儿子存在过,她却坚信不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
然后开始害怕逃跑,还夹带唤醒了一个忘记自己女儿的男人。
之后片子就开始转向疯狂的发展路线,杀不死的外星人出来了,某安全局密探被从天而降的炸弹(?
)击中消失了,某看起来很有型的黑人女警察被吸到天空中从此消失了,接着是男主被抓走,女主来到外星基地般的飞机场发现医生也是“知情者”,女主和外星人对峙,发现他们是为了研究母子间亲情的维系能不能被抹杀。
最后女主还是没忘记儿子,于是试验失败的外星人被天空吸走了。。。
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于是我彻底无语。
美国人历来有UFO情结,无论是真实版的罗斯威尔事件,还是X档案等一系列描述外星人阴谋的片子,所谓外星人,一定要有点阴谋论,要抓地球人做实验,要和政府勾结,神龙见首不见尾,总之就是那么回事儿。
顺便一提,小时候的我还真的因为看了不少飞碟探索,科幻世界之类的描写有了心理阴影。
比如夜半会梦到外星飞碟在盘旋,或者可怕的白大褂与手术刀。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痊愈了- -|||回头看这个片子,题材既不新颖,不合逻辑的地方也很多,结尾更是让我跌破眼镜,也太理想化和美好化了。
当然,镜头还是很漂亮的,朱丽安摩尔的表演也很精彩。
很悬疑啊,剧情很紧凑,看的每一分钟都在期待后一分钟即将发生什么。
外星人做的实验,就是母亲是否会忘记自己的孩子。
看来母爱比父爱伟大,因为她怀胎10月,所以对孩子的牵挂是忘不了的。
而他的父亲,就对孩子没有任何印象了。
另一个男主角,也是由于女主角的暗示+明示,再回忆起他是有女儿的。
不看结尾的话,真不知道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
虽然最后那个外星人飞掉了,消失的孩子和记忆回来了。
但是逻辑上不合理。
幕后黑手到底想怎么样?
实验失败,它就成全了这对母子?
最终山姆的爸爸也没有出现。
看来是暗示女主和男主要走在一起了。
又牵扯到了婚外恋,导演搞笑的。
有些情感的力量之大令人震惊。
她与将来为敌,以此捍卫她与儿子的过去。
她回忆着,她找寻着。
她生活着,她感受着。
她坚信着,所以她成功了。
又是母爱,似乎除了爱情,最容易被影人拿来编排的感情就是母爱。
爱子之心是任何力量都无法磨灭的,本片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不但地球上的力量无法做到,就连神通广大的外星生物都甘拜下风。
片子还算可以,Julianne Moore的演技的确值得称道。
最初导演本想找Nicole Kidman出演,不过看来他最后的决定还是明智的,Nicole Kidman虽然更有明星效应,但怎么都无法和母亲的形象联系起来。
虽然电影中警察往往不是什么好人,但居然沦落到和外星人妥协,实在是另人不舒服。
就像警探Anne Pope说的: National Security, huh? Better buy better locks. 看着Moore和全世界为敌,不,是全宇宙为敌,孤军奋战,不禁让人生出几分不忍,也为伟大的母爱鼓掌叫好。
非常喜欢整部电影很流畅前面2/3很平缓,但到最后一下跃到高潮然后戛然而止实在太震撼了实实在在的惊悚片我真的非常喜欢
脑洞很大,让我很震惊。
或许就是这样,让主题--母爱的伟大 更具表现力吧😄。
因为这位母亲的爱,孩子回来了;因为这位母亲的爱,让我觉得孩子无论在何地都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结局很平淡 秋千公园孩子父母......也许这就是人间最美😊。
有句话是 未来会怎样,要用力走下去才知道😊这位母亲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回来,但却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因为足够爱♡
同学介绍的,正在看,开始部分感觉女主角同《美丽心灵》的纳什一样患了幻觉症,可后面就不同了,很有想法的电影。
我喜欢.刚刚看完了,觉得结局很出意料。
一个母亲对儿子的记忆如此深刻,这正是外星人一直想知道有不能杀掉她的原因。
我想到最后那个questair总裁(外星人,实验策划者)怎么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可能爱这个东西是无法用科学实验来证明的,一个母亲用毅力和坚强赢回了她的儿子,艰难得赢得了爱的权利。
我喜欢这个故事,编剧没有重大逻辑错误,而且又那么真实,让我想起了《X档案》。
前半段的悬疑被后半段的平庸毁了.
剧情构思真好 人间蒸发这种片子很难不吸引眼球结果后来编剧就开始乱来了 如果是人为的要精彩得多
别什么事都往外星人身上推~
一句话影评:多年前看过,这种高概念惊悚片放到今天也不过时,更何况是二十年前的片子,人被吸到天上的场面算是经典了。
预告片永远都比电影精彩看了有点儿失望不是姐姐的菜啊啊
没什么意思。片子开头还挺吸引人的,但结局太牵强了,破绽也太多了。
这片子还好吧,最后的原因挺出我意料的,没想到会这样!
豆瓣上都在说剧情扯,说ost和电影不搭,说朱利安演的差,我到还好,记不太清了,记得感觉,画面很清冷,小时候那种压抑了半天突然看到人被吸到天上的眼大感也还记得
这片子除了摩尔的母爱是正常的都不知道其他在搞什么鬼,天外飞仙的那一瞬间就觉得这个编剧的脑洞已经歪到不行不补回来了惹【PS:摩尔还真是不同时期都是好妈妈~~~~】
说是恐怖片,也不恐怖,说是科幻片,也不科幻。但是最后几分钟还是被小小的吓到了,才知道这里面居然有外星人参与
绝对是烂片中的一朵奇葩 当年看完后直接失去了对电影的兴趣
题材不错,母爱伟大。但是……总是觉得很多地方有点牵强……少了什么呢?
外星小孩实验课作业设计不当导致失败,被老师拖回去叫家长了
虽然最后的答案很傻冒,但整个观影过程非常过瘾
世上唯有母爱最伟大
看了一半突然就没有了,大概是天意如此,看了些评论也不想看下去了,起码我看到现在是很满意的。带来的思考:若世界不是你看到的样子。
在当年的记忆中,这是一部比较不精致的灵异类电影!
摩尔阿姨好美,演得也很好。(btw我要是有这么可爱的儿子和女儿我也不会忘记的💆)
卫斯理发作了
前半段还比较像悬疑片 后面外星人一出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