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推荐大家再去看Netflix去年上的《全球喜剧人》,mae在伦敦选集里面。
半小时讲的内容几乎就是剧里演的。
或许她就是适合做编剧,好奇这是怎么在众多表演里被看中拿出来拍的,也庆幸拍出来了。
想看更细碎又深刻的日常,有很多地方可以拓展,两个人性格的铺垫还有故事的走向是怎么导致的。
可能mae想表达的太多了,但有些不一定是电视剧观众想看的,电视剧和stand up还是有差,希望第二季可以再精进一些。
明明是很大的婚礼和教堂却不告诉梅。
跟她说是很小的私人婚礼所以不能将她容纳在内。
这一切的原因在乔治到达婚礼举办地点的时候都初露端倪。
她恐同的朋友。
她家里的麻烦(父母离婚 母亲还记挂着父亲)。
她不敢再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了。
我其实有些生气,我觉得她不够勇敢。
可是如果把我放到她得处境里,难道我会更勇敢吗?
我想也不会。
勇敢很难。
真的是这样。
喂!
你好,给我来一颗Mae的头和一双Mae的手和一对Mae的平胸和一双Mae的长腿,对了,不加Mae的毒瘾,不加Mae火急火燎没法安静一分钟的性格。
谢谢。
什么,没有?
那给我来一份Mae的发型好了。
我喜欢George的单纯,颜值真有点英国王妃的感觉。
她们真的好随心啊,好像谁都没有出去自己的压力,都只需要让自己一个人开心就好了。
标题来自于Mae在她现实中的stand up comedy opening中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很可爱也很讽刺。
剧情本身就是女同爱上直女之后的爱恨纠缠,剧情以外有趣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Childhood matters (Google Scholar)Mae在表演中“吐槽”过很多次她的家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她模仿她妈妈(为什么不能添加视频烦)她和她妈妈聊天说觉得自己成年人生活“flat”,妈妈:“大概因为你很久没吸毒也没对任何人上瘾了。
”然后她开始模仿父母一边开第五瓶酒一边谈论着自己的孩子说不知道孩子怎么长成这样是遗传了谁。
(来源:Netflix Mae Martin专辑)我不知道Mae对自己的童年定义到底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但我觉得她既然选择用这句话做开场,一定是有所思考的。
We all need a little addiction to get through this fucking miserable life. Her addiction is love relationships and straight women.她本人也是性取向流动性的行走代言人。
油管有很多采访,当然还有她自己的演出里都有提到,她觉得自己不符合LGBT任何一个角色,并且认为这样的标签很无趣。
20岁之前的她,有过小男友,20-30是和女孩子们度过的美好时光,现在30出头又重新开始与男性约会, she really is something else!(我很喜欢的一本相关话题的书: https://www.douban.com/note/718891946/ )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搬上银幕,让无数观众产生共鸣,不是才华是什么?
Lisa Kudrow 看过《老友记》的人都不会对Phoebe这个角色无印象。
剧中大部分时间Lisa都是在电话视频里出现,就零星几句台词,我仿佛看到了我爱的那个神经质却有原则的Phoebe,也是六个人里我最爱的角色。
In case you never watched Friends, let me tell you what I love about Phoebe Buffay. She had two moms and a dad. One mom killed herself when she was 13, another showed up in her life until she was 26 and dad went to prison. Yet she turned out fine. The society failed her, but she chose not to revenge. She had seen the worst in humanity but still loves the world as it is. This is the true heroism.George.16岁对同性一无所知的我真的就是用互联网自学成才。
12岁可以用网络来自学英文,对于爱情又何尝不可?
22岁的我在感情中遇到问题时,仍然会向Google求助。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我第一任女友&初恋的影子,在所有人面前我永远都是她的“朋友”。
用我最喜欢的两句台词结尾Love really does make people Feel Good.Now, What's your addiction?
她和她妈妈聊天说觉得自己成年人生活“flat”,妈妈:“大概因为你很久没吸毒也没对任何人上瘾了。
”然后她开始模仿父母一边开第五瓶酒一边谈论着自己的孩子说不知道孩子怎么长成这样是遗传了谁。
(来源:Netflix Mae Martin专辑)我不知道Mae对自己的童年定义到底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但我觉得她既然选择用这句话做开场,一定是有所思考的。
George的想法其实挺多人也会认同,就是爱情不一定非要分享生活中的全部,应该彼此留点空间,但如何把握之中的平衡点?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而Mae这段对于流动的性取向的探讨也是很有意思,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对于straight girls,自己的去男性化特征是否是劣势,以及对于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问题,自己到底是属于男性还是女性,抑或是两者都不是的一个失败品?
成瘾的不只是毒品,它可以拓展到生活的任一方面,游戏、音乐、兴趣爱好,甚至是一个人,whatever “that you crave, but you can’t give up despite it having negative consequences.”
不被标签定义,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心向快乐。
This story is one of the best twists of tragedy and comedy I’ve ever seen. It hurt my feelings on so many levels... But this pain does make me feel good. I think drugs and death are best friends for a reason. Drugs and death seem to exist in exact opposition to each other, and it's a powerful force that holds you alive. Because you're so so vulnerable. When you quit drugs, you need to find the same strong force that sustains you to live, which is faith and love. When you lose them again, drugs certainly are the biggest, lingering desire to survive that exists in the back of your mind.Fuck, life is fucking bullshit. It's so fucking exhausting. It's funny to say that my feeling is that drugs are at least a choice, but I don't want that choice.I'm still looking for that force to hold me alive, and I still have faith. I can control myself from killing myself as long as my faith is still there, even though I want to die every minute. I've been a bipolar II for many years.(If you know what this disease isAnyway, it doesn't matter.Live fully is to prepared to die at any time. It's enough to have actually lived for yourself. Do not lose yourself for anyone.As Nietzsche said: Life is admittedly a tragedy, so play it as one, with all the passion you can muster.I hope we all have the courage and strong will.(Sorry this is totally RANDOM, I don't know exactly why I want to say it out loud)Bonne Nuit.
First of all, it brings some feelings back to me when I am feeling nothing. I appreciate that. Always think a relationship is like “I got issues and you got’em too.” And we live with them together as a partners. Mae and George have their issues. They tried to cover or deal with them in the series. Maybe there’ll be no ultimate solution. It’s just a process in daily life. As for Mae, who is always go with the feelings and chase the feelings, which is to find the approach to FEEL GOOD. George is more tend to be traditional and hard to open up utterly. They are vivid characters and I can relate from some plots. It’s a huge world. There are various people and perspectives. Sometimes I just watch it and think: it’s ok to say that??? Just embrace the diversity and try to be more open minded.Talk to people who care about you or just try to be these people.It’s ok to be passionate or just want to save everything for oneself. Accept everyone’s tendency. George said: “I just can be an island. That’s how I operate.” 🖐🏾 It could happen. I’m more relaxed now. Thank you guys:)
前期觉得乔治自私,后期觉得梅太过分了,但这也是这部剧好看的地方,真实.真实得像是看到了我和身边人的影子,就好像我们都自以为的付出和爱其实最爱的只是自己,其实每个人内心都不是那么光彩,甚至有点残破不堪,爱和不堪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后期梅崩得有点厉害,我一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她着急,一边又理解她为什么会一点一点的放纵,其实前面她说人的瘾是一直存在的,不过是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就看得出来她的内心其实一直在逃避,不稳定性和依赖感极强,重蹈覆辙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她也没法给乔治安定的感情,她自己都得先治疗好自己的问题.至于乔治就稍微好一点点,或许跟她成长的过程比梅顺利一些有关系,她虽然刚开始也很别扭,但可以看到她在不断的努力还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去修正而不是逃避.第六集她说她不应该选择容易的路,而是应该扛起梅的包袱,那一刻我明白她是真的爱梅了,比我想的要多很多.我理解梅,但她的自私还是很伤人,伤害梅和拉瓦,所以和梅在一起会很累,是持久战,拉瓦说的没错.一口气看完了第一季,我真的希望梅可以真正认识和面对自己的问题,希望她们可以好好的. 感慨一下里面的人都好好啊,乔治的室友和梅的老板,包括一开始不能理解的梅妈妈,后面也知道她为什么总看起来那么mean和自私,其实她是真爱梅的人.这部剧还是不错的,另外还有一点要夸夸,能够坦诚并沟通的关系真好,我们都不是完人,但能做到沟通和坦诚,至少是珍惜这段关系并努力变好的表现不是吗.能够一直坦诚,就是极其了不起的事了.
Mae Martin不仅是《Feel Good》的女主,是本片编剧之一,同时自己也确实是一位知名喜剧脱口秀演员。
《Feel Good》不仅沿用了Mae的名字,故事也基本上是她现实生活的翻版。
3月19日,Netflix发行了新剧《Feel Good》,豆瓣译名《心向快乐》,但我更喜欢之前的译名《迷醉伦敦》。
这是一部甜甜的同性爱情剧,讲述了毒瘾缠身的单口喜剧演员Mae Martin和“直女”女朋友的新恋情。
从相识到同居,只需要一集。
Mae Martin: 才华横溢的喜剧脱口秀演员
许多观众都为Mae的魅力所折服,而我看完剧只有一个感觉,导演太会选演员了,要知道单口喜剧并不是那么好演的,而Mae在舞台上自然到让所有人相信她作为一个喜剧脱口秀演员的才华。
后来一查资料才知道,Mae Martin不仅是《Feel Good》的女主,是本片编剧之一,同时自己也确实是一位知名喜剧脱口秀演员。
《Feel Good》不仅沿用了Mae的名字,故事也基本上是她现实生活的翻版。
和《Feel Good》中的女主角一样,Martin来自加拿大。
加入《The Young and the Useless》剧团以后,Mae便开始了自己的喜剧生涯,16岁时便获得Tim Sims Encouragement Fund Award(为鼓励戏剧演员新秀设立的奖项)提名,是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提名人。
在脱口秀演出之余,Martin还是加拿大CBC电视台电视喜剧小品系列《Baroness von Sketch Show》的编剧,并凭借出色的剧本撰写才华获得过2次加拿大银幕奖最佳编剧奖。
2011年,Martin移居英国,开始在英国参与一些电视和广播节目。
2018年,Martin首次出现在Netflix《全球喜剧人》系列中。
Martin的关键词:性别流动Martin虽然的确与男性和女性都交往过,但她拒绝被贴上“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标签,她一直谈论的便是,性别是流动的,性倾向也一样。
如果你翻看Mae以往的脱口秀节目,你会发现她和剧中一样,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调侃自己的“年少无知”,自己沉迷毒品的黑暗经历,自己的爱情故事。
在BBC第4频道,Martin有一档专题栏目《Mae Martin's Guide to 21st Century Sexuality》(Mae Martin的21世纪性别指南),专门讨论社会与性别问题。
在另一些舞台上,Martin也谈论过“为什么你是同性恋”、“与异性交往”、“生来如此”、“天性还是规训”,这些节目的碎片拼凑起来,便成了我们看到的《Feel Good》。
《迷醉伦敦》为什么这么戳心?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Feel Good》也一样。
剧中George在遇到Mae以前都是异性恋,因而难以跟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启齿自己有了女朋友的事,而这也成为了两人矛盾的触发点。
Mae在自己的节目中吐露心声,说自己不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但更怕George将自己视为男性。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在性少数群体中,也是存在“鄙视链”的,“双性恋”在同性恋群体中其实是非常不受待见的。
《Feel Good》所反映的核心在于同性恋的性别认同,可能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许多同性恋并不认为自己的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相反。
尽管取材于Martin的真实人生,George这个角色其实是许多人的集合体。
“搬来英国之后,我和一些女孩约会过,她们中的确有一些从来没有和女生在一起过,我会和她们共同经历这个过程。
实际上,这个过程是既辛苦又有趣的,同时很多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压力。
我觉得我能够理解这种动态的变化,我们只想要展示性别流动的事实。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成这样,但她突然爱上了一个女孩,然后立马感受到了要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与认同的压力。
其实她并不是必须要去面临这些压力,她只是爱上了一个人而已。
她必须要重新去建构自己的性别认同,甚至是自己的世界观。
我们真的很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剧集中体现的对George的同理心。
”还有第二季吗?
“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我整个20岁的人生似乎都是围绕爱情展开的,所以我想写一个爱情故事。
我们想写一个充满难堪但同时也很诚实的现代爱情故事,我希望人们重视感情。
关于这些角色,我们想讲的还有很多,我们很乐意拍第二季。
”采访部分文字译自Thrillist对Mae Martin的采访:How Mae Martin Mined Her Life Story for Her Bingeworthy Netflix Comedy。
轻松略带幽默的氛围萦绕着一个姬姥种种沉重的故事。
哪个傻逼贴上的喜剧标签
Not so relatable for me. Also don’t like the characters. But GREAT choice of music.
好看啊,不错哦,希望还有第二部。
"I am loved."
第一次见识到「焦虑懦弱依赖幼稚逃避逞强」的跨性别人设,实在太恶心到我一遍又一遍差点弃剧了,its make me sick!so sick!勉强靠着女二的颜值撑下来看完。其实跨性别人士到底是怎样想的?一边说我是个女人只是喜欢剪短头发穿男士衣服而已,一边模仿男性里里外外,一边渴望成为男性,一边被当成了男性又恼羞成怒?what do u want???跨性别群体,they just cant really fit in总是敏感脆弱又易怒。 所以这部剧到底想怎样,告诉大家毒品成瘾?而且,结局还强行happy ending………………
床戏不露点,差评。
so,t的心态是,我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当作男人,但你不能把我当成男人?
从我的经历看,剧集只有两个高光点,有点少。但这两个点,让我这个被性取向困扰很久、也辛苦过的拉拉,有新的启发。每一集很短,还是可以看看。除此之外,我觉得整个剧的深度不如另一部也是lgbtq题材、时长也差不多的《正在进行》。我不满的地方是,可能就是为了引发那两个高光点,才铺陈出剧情冲突,感觉是有点生硬的。结尾冲突解决得太轻易,也不太能说服人。有点失望,不论从深度、演技、剧情设计、台词等等,除了那两个高光点,都一般。一星就是加给这两个高光点。一个高光点是,白富美直,其实这样的人也是幸运儿。第二个,很多t在成长过程中,都觉得自己不论怎么努力,既当不好一个男人,甚至也做不好一个女人,自卑孤独。我很感同身受,看到这里也想哭。这个社会让直女觉得作为女孩是失败的但还是有一席之地,但t,不论做男孩女孩都是失败品。
不知为何 真的感觉一般 无法找到她们的点
比较生活向,还可以。梅跟女友分开几个小时就发28条短信,也太。。。
恕我直言,Mae(以及袜袜)这款小男孩一般的人儿,潇洒率真又敏感易碎(当然真正的小男孩不可能这么惹人爱)推倒直女必须就是一推一个准
.. George有点Max的感觉
这个t好烂啊,30岁的人16岁的认知,说话就像大傻子。太难看了,
人还是要有一个宏愿给自己作为定锚。现代社会饿不死大部分人了,女主妈妈“菲比”也说,“我们给了你所有你想要的,但你还是去当毒贩。你就是个被宠坏的小公主。”其实所有让你成瘾并且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依赖都应该被检视一遍。人就像小小星火在自己的欲望和懦弱之塔里燃烧,从小最早接触的是俄国文学的人,看这个是会难受的。因为它把苦难抹掉了,有爱缝补一切。正如我们生活的日常。但终归,还是粗放了些。爱,是那些溺水之人的辅助呼吸机,能救他们一命,但也仅此而已。苦难才能让他们顺畅呼吸。但这是个喜剧小品,松弛温暖,女朋友大度真诚。感情戏拍的很真实。成年人的成瘾生活还有待挖掘。
想要lava
一星给前十分钟和,后面的情节来源难道不是豆瓣劝分小组吗…全程在想这tm都不分?看了一集果断弃。
这情感描写太逼真了,有点像怯懦和勇敢版的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看不懂《人间失格》《被嫌弃的松子一生》的,可以看看《心向快乐》可以帮助看不懂的人理解不少。因为梅直白的说出了她的感受。
远离婊子和认清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