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会有人觉得霍华德爵士可爱?
他懦弱,嫉妒,心理变态,既没有值得称赞的能力,又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和暴力倾向,且只会欺负弱者。
他对夏洛特的感情也不是爱,是单纯的占有欲和迷恋。
由于在自己所处阶层感受不到“支配他人”的快感,所以将欲望转移到“下贱的”妓女身上。
看看他的台词:“你是属于我的” “把你自己完全交与我”“你必须这样,我现在是你的主人了”“你这个婊X,荡X!
”“你背叛了我”想想前不久北大那位PUA男,有没有觉得这些话耳熟?
万幸夏洛特露西姐妹没有被他支配。
霍华德爵士是一位典型的渣男,这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在现实生活里,相信没什么女孩愿意真的和这样的男性在一起。
上图,自己感受这个侧颜杀。
爱他爱的不要不要的,虽然是个大变态。
其次就是超级呆萌的醋王,近看颜很好 ,跟charlot的戏太虐极其讨厌白莲花婊女主,迷之优越感不知道哪来的,还贱,看到法伦折磨她就很开心,法伦应该和夏洛特在一起才配啊喂emily lacey 简直美炸,看到她身为女性的我都受不了😂喜欢剧里各种透露出病态美的男性角色ps Lord Fallon和Lord Osbern站一起萌炸了,配一脸😂😂法伦远看就是张受脸坐等第二季开播
这侧颜给满分啊
绝逼是小受样
这件花边衬衫醋王穿着不错
男性权贵们站在结实的岸上,语气轻快得撒着诱饵。
女人们如同一个个漂浮在湖泊上的肉体,永远不能安稳永远漂泊。
有人在湖中挣扎着溺死,有人被别人垫背溺死,极少人被从岸上卷入湖中溺死。
死人们化为湖中的土地,死得人越多,土地越扎实,可供人们上去休息安稳。。。。。。。。。。。。。。。。。。。。。。。。。。。。。。
「名姝」,算是今年看过尺度最大的片(AV除外),没有之一。
1763年,伦敦崛起,城中1/5女性卖娼为生。
五分之一,这意味着1000个人里会有200个人从事卖淫事业。
这不是戏剧性的数据,事实上,本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18世纪英国乔治王朝时期的女性生存现状真实还原。
它确有其事。
▲名姝(Harlots)
(金山词霸释义)所以,犹如它粗暴的英文名,这显而易见是一部描绘妓女们的电视剧。
简单科普下故事剧情:18世纪中期,伦敦城内有一群从事卖淫事业的女人和一群喜欢嫖娼的男人。
玛格丽特·威尔斯和莉迪亚·奎格利经营着两所妓院。
威尔斯的妓院坐落在一个偏僻潮湿的角落,客人以平民居多。
而奎格利的妓院坐落在苏豪区黄金广场,富丽堂皇,专为上流社会人士服务。
由于急于扩张业务,威尔斯决定将妓院搬迁至苏豪区,这势必将要威胁到奎格利的生意。
撕逼一触即发,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该剧根据真实女性事件改编。
威尔斯以伊丽莎白·韦斯博恩为人物原型,历史上她擅长包装,以哄抬女孩们的初夜而闻名。
奎格利原型是夏洛特·海斯,十几岁起开始卖淫,成年后拥有的财富,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日以继夜日工作500年的成果。
她擅长迎合上流社会人士口味,懂得精准营销。
截至目前,豆瓣评分8.6,将近90%的人给这部剧评了4星及以上。
(最近大热的人民名义8.4,外科风云7.5)《名姝》的精彩,首先源于它赤裸裸的对性事的直接描绘。
剧里提到过一本叫“Harris’s List”的册子,它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大众点评,专门对城中的娼妓们进行点评,以供嫖客们参考。
“范妮·兰伯特小姐最适合那些喜欢胖胖的乐天派女孩的人了寒冷的冬日和这个丰满丫头来一炮准不会错夏天也不坏,就是有点爱出汗”如果你认为,这只是电视虚构出来的物品,那么你就图森破了。
事实上,它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着。
从1757年-1795年出版,是当时在伦敦工作的妓女的年度目录。
1791年的当代报告估计,其流通量约为每年8000份。
每个版本包括大约120-190名妓女的身体外观和性特征条目。
想象下,在大众点评网上看到性从业者的评价……所以,在这个背景基础下,《名姝》大胆的情色场面,直白裸露的对白显得驾轻就熟。
床上、街道、沙发、舞会,你可以看到各种场景的交合画面。
不光是画面,还有你意想不到的对白。
威尔斯与同是老鸨的好友南茜打趣时,讲了个笑话“传说她结婚那晚,看到老公的屌,还以为是什么不洁之物,便用胸针戳瞎了自己的双眼。
”类似这样直接露骨的两性言论充斥全剧。
卖肉片许多,但并不是每部卖肉片都能得到豆瓣8.6分。
在姐看来,《名姝》成功在于它来源于性,却不止于性。
它一定程度上,是中世纪女性的成长史,它展现的是不同女性在大时代背景下,对于各自向往生活的追求,它有关梦想、自由与成长。
它也有关现实、人性与妥协。
——老鸨威尔斯
老鸨威尔斯,有人说她才是这部剧的绝对主角。
十岁便被母亲卖给老鸨,只因母亲没钱买相中的新鞋。
她现在的目标是将妓院搬迁至富人区,获取更高的收入,出人头地。
最大的梦想是为两个女儿能找到一个好归宿。
在经营妓院时,对妓女们显得更为友好和善,像朋友一样对待自家姑娘们,不限制他们出入自由,提供食物与住所。
也会慷慨地将妓院挣到的钱分给姑娘们。
在奎格利的势力下,毫无畏惧,坚持要斗争到底获取自己的地盘。
这样一个看似有良知、果敢、人性化的角色,也不是毫无瑕疵。
在处理女儿的一系列举措中,她也处处彰显着作为母亲“自私”的极致。
可以为女儿牺牲自我,也可以为女儿不惜“谋杀”多个生命。
她身上,我们看到是两种极端的抗争,善与恶如何去定义。
——反派奎格利
她经营着一家专供上流人士消遣的高档妓院。
为了权利与金钱,铤而走险拐卖良家妇女(处女)供“大人物”享受。
她将妓女们的卧室门上锁,小心翼翼地限制她们的出入自由。
从前几集看来,奎格利似乎被设定为一个典型的反派角色。
但《名姝》的精巧,就在于他没有绝对的反派。
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场善与恶的交锋,私欲与良知的激烈碰撞。
在第二次拐卖处女时,看到善良天真的卖花女孩,奎格利也闪过几秒不忍。
胖儿子昏迷不醒时,能看到作为母亲的她,放下一切,殚精竭虑守护在儿子身边的母性光环。
她良知未泯,但也仅限于此。
——大女儿夏洛特12岁被卖掉初夜,大女儿就像威尔斯妓院里的花魁,光彩夺目。
“夏洛特·威尔斯小姐她的挥霍无度会让那些最想占有她的人倾家荡产但她的双眼散播着喜悦她的乳房是如此令人着迷她的聪慧让她如流星般闪耀”她八面玲珑,像交际花一样穿梭于各类嫖客中。
同行嫉妒羡慕她,嫖客爱她也恨他。
虽然她拥有妈妈口中作为妓女的最好归宿,一个愿意为她花钱的主。
作为有钱男爵霍华德的情人,她获得了这个男人的全部注意力。
不用接客,住高级住宅,还有会为她换高额赌债。
但她却不满足于此,换句话说,如果获取这些的代价是失去自由,她宁可不要。
——小女儿露西
如果说姐姐夏洛特生来就是这个行业的好料。
那么妹妹显然有点格格不入。
高傲、清纯、不谙世事,有人说小女儿的人设是朵大写的“白莲花”。
在母亲威尔斯的极力庇佑下,可以看出她骨子里是瞧不起妓女们的。
对自家妓女的言语之间也极尽刻薄,毫无“善良”可言。
她似乎并不能坦然接受沦为娼妓的命运。
面对嫖客,像只受伤的小白兔一样畏畏缩缩。
伤人后,对别人的死亡也显得异常淡然,无太多悔过之意。
让人不寒而栗。
天真的外表下又有几分恶毒,高傲的外表下又有几分胆小怕事。
或许是剧情需要,感觉这个人物会随着故事的发展来个意想不到的颠覆。
——百合线
小修女与黑人妓女组成的女女CP。
目前而言,小修女的角色是剧集里呈现最纯真无瑕的。
因为贫穷,受制于老鸨奎格利,与母亲一起听候奎格利差遣,站在威尔斯妓院门口极尽全力叫嚣着妨碍威尔斯生意。
作为信教徒,未对妓女们另眼相干,而与黑妓女萌生爱意,在趴体上接吻。
一个反应色情产业,以娼妓生活为主线的剧集,为何却没有任何“三观不正”、“糜烂”、“伤风败俗”之感?
因为,所有的人物与故事,并非空穴来风。
它符合历史背景,真实而必然,也因此更引人深思。
《名姝》并不仅仅满足于以“性”为噱头,为你呈现一个边缘群体的秘密群像。
虽然这么做,它依旧可以赚足眼球。
它好就好在,除了感官的刺激,还想跟你来一场精神交合。
此剧的背景是1763年,女性地位低下,而当时女权意识也尚处于萌芽期。
在那个年代,像老鸨威尔斯这样无权无势的女人,要么成为最底层的妇女,沦落为女仆,和女工,拿着杯水车薪的收入,要么成为别人口中的不良娼妓,赚取高收入。
就像威尔斯信奉的人生信条:
“这个世界上,钱是女人唯一的权利把它当成慰藉,把它当成梦想终有一天,钱,一笔可观的钱能让你自由”你以为只是底层女性地位低下吗?
错,剧中代表上流社会的莱普敦夫妇在这点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妻子公然支持丈夫嫖娼,并热情的诉说着丈夫的特殊性喜好。
饭桌上,丈夫心情不好一言不合就是一巴掌,妻子不反抗,摸了摸脸继续吃饭。
老鸨威尔斯和大女儿夏洛特,向往独立与自由,不屈服于现实。
似乎应征着女性旧社会的反抗精神。
18世纪,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英国人口骤增,大量男性劳动力进入伦敦城市。
性需求市场大,因此刺激了卖淫产业的迅速增长。
而此时,英国贵族婚姻特点呈现出父母包办、贵族内婚制、追逐含有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婚姻以及婚后双方感情不确定四个特点。
这种婚姻背景也促使着男性嫖娼需求。
在英国,不光是中低层阶级,连法官与皇室都在嫖娼。
娼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在特有时期,女性别无他法的成长血泪史。
在名姝《Harlots》里面,霍华德Howard 是一个狂妄自大的贵族,他对夏洛特Charlotte ,只有征服的欲望和虚荣心。
Charlotte对他来说,是奢侈品,是战利品,是让他拿来炫耀的,唯独不是 他的爱人。
但是,(霍华德的内心)看上去的表现出来的形式,它仿佛是爱。
这是一种 漂亮柔弱的青年 常常遇到的共通的悲哀——只有after the passage of time当 时光逝去、美貌褪色之后,你才知道,他是爱过你,还是爱过 一些在你之外的、附加的东西;而 到了那个时候,只有你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工作技能,能赐予你 又一次选择的权力。
当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还能不能有选择?
老鸨们是真有主见有手段的真女权,懂得要什么,懂得逢迎和强硬,但年轻一辈游离于主流之外的两个女儿却不是,我只能说是小时代式的作死和愚蠢:夏洛特,虽说是鸡,虽说包养她的男爵是真变态,但自己出轨时男爵不愿意就认为男爵占有欲太强不成熟,男爵出轨露西时自己就癫了,这种不是双标嘛,这不是乙方拿钱不办事嘛,你们为什么要夸她,契约精神呢?
(露西加一个“更”字)有人说这些女人是被男人放进修罗场里才来养蛊一样厮杀的,由不得男人来评价她们婊or not……emmm你是真看不出来这是旧时代阶级对立和社会生产力对人的异化还是故意制造对立,而且夏洛特这种不明显是对社会恶心对金主报复,有今天没明天的醉生梦死的挥霍嘛,也不按规矩来也没去“厮杀”……如此苦痛的人生一是源于上层的空虚和变态,二是你自己想用这样的生活换钱所以越玩越内卷的,路是你自己选的,榨干了自己不值得,但你也要自己负一部分责;如果想要冲破什么所谓限制你就去,但像夏洛特那样不留后路的消极抵抗或像露西那样的半推半就都两头不讨好,别低估别人的心眼,别看轻规矩的牢固,别高估自己的本钱
相当精彩的底层群像。
妓女、马夫、黑人、小偷、修女,一个个人物立体、爱憎分明。
最后命案推起的高潮很棒,充满戏剧感,很有张力。
显然,比起贵族、法官、奴隶主,“男盗女娼”更可爱、更有人性。
在“中产阶级”嫌贫爱富成为新常态(“你弱你有理”,“比你高贵还比你努力”)的当下,这部剧多少能给人带来点思考:底层是底层,到底是因为懒惰愚蠢道德败坏,还是因为不够幸运出生不好?
退一步说,如果出生不好就会让人懒惰、愚蠢,我们应该责怪这些不公平的受害者,还是不公平的社会本身?
剧集背景设定在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历史时代下,用一句用烂的话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差的时代”。
矛盾尖锐,对比强烈。
妓女和修女:道德老修女年轻时是妓女,老了一心忏悔,很爱自己的女儿。
上帝考验她(,让她为了女儿给自己以前的坏老鸨奎格利打工,这次工作是骂坏老鸨的竞争对手玛格丽特威尔斯。
她工作认真,满口圣经,词汇量大到让人怀疑英语水平。
后来,她决心不再被奎格利摆弄,和威尔斯联合。
小修女,极善良的小白兔,和盗男娼女们有真挚的友情和爱情,愿意在贫民窟里为小偷祷告以及和黑人女友打啵。
剧集最后,她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当诱饵,帮助一度要害她的老鸨威尔斯,去做对的事。
拉拉这个人设简直是为了不让她变成修女楷模才加的。
可以说,修女母女的品质几乎没有黑点。
但编剧似乎有意让她们和妓女、老鸨有更多相似而非反差。
她们有相似的母女之爱,愿意为女儿牺牲自己;她们为贫穷所困扰,却不因此出卖灵魂(尽管妓女出卖肉体)。
她们相理解帮助。
甚至相爱。
修女像一面镜子,比起映出妓女的堕落,更像是照出了妓女灵魂的善良。
这组对比,显示的是娼妓的尊严。
比不上娼妓的人,不在少数。
《圣经》早就举过例子:他们还是不住的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约翰福音 8:7)这是法利赛人要对淫妇处石刑时,耶稣说的。
法利赛人同为罪人,如此拘泥(上帝的)律法,有失人性。
然而18世纪的伦敦城里,法利赛人不仅给自己编纂律法,甚至都不再用律法遮掩自己嗜血的丑陋。
底层和贵族:人性18世纪,旧贵与新富,伦敦城的法利赛人。
贵族命好,主要靠出生;奴隶主钱多,主要靠继承。
但是俗话说得好,上帝为贵族们打开了一扇窗,就会为他们关上一扇门——《名姝》里,他们好像都缺点人性。
即使是最可爱的醋王,和夏洛特的感情也显得病态,不把对方当成完整、对等的个体。
相比起来,小人物们更像人。
上文说过修女和妓女,这里再说说马夫和黑人。
马夫是爱尔兰人,没有盎格鲁撒克逊人高贵。
喜欢夏洛特,长得帅,所以两情相悦。
可是前面说了,他出生不好,孤零零来伦敦闯荡。
拉马车赚不了钱,他以前又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所以想过好日子找个兼职,只能当鸭,陪贵族女人和男人睡觉。
这种人除了帅没什么了不起的,所以弹幕网友特别看不上他。
他哄夏洛特去新大陆,自己拿不出钱,肯定是看上了她的钱。
和夏洛特一起进了局子,法官搞个分开审讯,他肯定马上就出卖姐姐了。
这种一眼就看出的渣男,后来居然和弹幕想象的不一样,没出卖夏洛特,还对她是真爱?
要我说,编剧不行,阅历比不上我们中国人,是不是这个道理。
也可能编剧老公是爱尔兰人,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生为爱尔兰人还不算太糟,伦敦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去北美碰运气,黑人的命就没那么好了。
黑人妓女原来是老殖民者名义上的妻子,法理上的奴隶。
后来老殖民者死了,小殖民者继承了他爹的财产,也继承了她和她的孩子(也是小殖民者的弟弟和妹妹)。
前面说过上帝给小殖民者关上过一扇门,他心眼小,假惺惺地给了女人自由,却要掳她的孩子(自己的亲弟弟妹妹)做奴隶。
明明和老爹是1/2的遗传物质相似,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也是,怎么就下得了手呢。
但是那时候北美的老板(像300年多后一些东方的网民一样)推崇的遗传学都是讲黑鬼不行的,又坏又蠢只能当苦力,混个血就污染。
18世纪的伦敦,一个黑人女性,说是获得了自由,身无分文还需要大把钱赎自己的儿女,还能做什么呢?
玛格丽特的丈夫,兼职妓院总管,是全剧比较正面的男性,有担当、有情义。
他的运气比较好,出生就是自由人,一辈子还是因为肤色被另眼相看。
玛格丽特说,金钱是女人唯一的权力。
对黑人而言又何尝不是?
做老鸨的丈夫,妓院的总管,一定是被正直的盎格鲁-撒克逊基督徒男士看不起的。
但是放眼全剧,难道有哪一对贵族的婚姻比他和老鸨的更好更幸福?
毕竟,只有他们才是自主自愿地结合的。
玛格丽特永远在危急时先想到他,寻求他没有保留的帮助和建议。
而贵族的妻子呢,有的陪老公找鸡,老公一不开心她就吃耳光子,有的分居异地给老公钱养情妇(不过后来开心了,因为“死了老公好出门”)。
阶层/阶级划分是相对公平的,比拼努力,天赋,教育……相信在近年有上网感受过舆论的人都知道这种观点在特定人群——有的担心着“阶层滑落”,有的操心着“阶层固化”,反正都看不起又蠢又懒又坏的下等人——中很有市场。
《名姝》呢,刚好补完这句话。
阶层划分是相对公平的,比拼努力,天赋,教育,以及最重要地,运气,但是女人、黑人和爱尔兰人除外。
犯罪和法律:社会强占别人的子女,是犯罪吗?
把自己的亲兄弟当奴隶,是犯罪吗?
欺骗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并囚禁她,是犯罪吗?
把囚笼中的少女一边强奸一边杀害,是犯罪吗?
也许触犯了上帝的神圣法则吧,谁知道呢。
反正在正直的盎格鲁-撒克逊基督徒男士(贵族、法官、殖民者)看来,这都不算事。
但是一个情妇和一个爱尔兰马夫半夜跑到一位刚好死了的贵族家门口,肯定是狗男女杀了这位贵族老爷还想打劫。
结尾是个全面爆炸的高潮。
两起命案交错叙述,很多角色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我们能看到,乔治三世的伦敦有多公正。
说醋王这起命案,这里按下妹妹有多讨厌不表/婊,讲讲玛格丽特的选择,就当洗个地吧。
杀人不对(再说醋王还是个满讨喜的角色),可是法律实在没给老鸨选择。
按她说的,彼是法律里妓女命最贱,攻击贵族老爷很可能被绞死。
由此看来,酷刑并不能改善社会秩序,反而可能把人逼上绝路,产生更多的亡命徒,让本不会死的两个人(受害人和加害人)都失去生命。
如果还有人以呼唤公义之名为严刑招魂,可以回头看看。
妓女攻击贵族(过失杀人,未遂),面临的是绞刑。
作为对比,贵族奸杀一个个处女,却可以逍遥法外,或者说逍遥法内,毕竟法官都是帮忙贩卖人血的。
有人说不对,贵族也违法了啊,真被判也可能很重的(会不会死我真不知道)。
是的,在逃避法律制裁上,他们和妓女是一样的,可是他们永远可以合法地逃避法律呢。
剧中有句比喻,正义是清泉,法官是源头。
那么拿水枪的人永远不会喷到自己。
所以你说刑不上大夫吧,de jure,不是,de facto,还真是。
最后从社会层面谈谈卖淫吧,对于卖淫,女性主义历来有正反两种进路。
支持者强调自由意志,认为性工作也是一种工作,女性有权利自由选择,如果她们正好喜欢性工作,也不该遭受非议。
持左派理论的反对者则认为,过去、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绝大多数性工作者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是受压迫的一方;卖淫时常和人口贩卖联系在一起,性工作者被迫卖淫,根本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名姝》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有趣的视角。
一个女人,需要大把钱赎自己沦为奴隶的儿女,自愿卖淫,是被迫的吗?
一个女人,想要金钱这她可以拥有的唯一权力,做女佣女仆又来钱太慢,自愿卖淫,是被迫的吗?
一个女人,出生在妓院,想爬向上层,自愿卖淫,是被迫的吗?
也许有人会说,总有其他选择的吧。
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一个城市1/5的女性都是妓女,即使每个人都是自愿的,大概也是社会逼迫她们自愿的吧。
但是我们经常被网友教育,不要每天怪体制。
那可能我说错了,是不是那时候英国女的都特懒,喜欢躺床上赚快钱,或者白人女的都很骚,不满足,喜欢卖淫,是不是这样。
整部剧看下来,按照我的理解,妓女比贵族离天堂近。
期待下一季。
<图片1>最近一部叫《名姝》的英剧火的一塌糊涂啊,豆瓣评分8.6,目前更新7集,剧情与演技始终在线。
服饰、场景、BGM更是集体被赞。
“尺度大”、“女权主义”、“鸨斗剧”等都是这部剧最显眼的标签。
作为资深剧迷,瓜姐当然不能错过啦。
《名姝》英文名《Harlots》,Harlots就是妓女的意思。
这部剧说的就是18世纪的英国伦敦,两个老鸨带领手下的一帮员工(基本都是女的,有的员工还是自己女儿)打拼江山的故事。
本质上这部剧是女性职场剧嘛,类似于《杜拉拉升职记》。
在那个时期的英国,女人可以求职的岗位真的不多:妻子、女工、女仆、妓女,也就是这么几样。
妓女应该是比较幸福的选择了。
女工、女仆工作极其辛苦,地位低下,挣钱极少,还要随时准备接受工厂主、男户主和男同事的性骚扰。
当时的女工工作一周能获得15-20先令(20先令=1英镑),而街边普通站街的妓女一次劳动能获得多少钱呢?
低等站街女一次劳动就能get到5先令。
那老鸨妈妈精心培养的小女儿露西的初夜值多少钱呢?
而且露西她妈还把她的初夜卖了两次,twice!
有富豪包养她的话,吃喝玩乐肯定是不愁了,每年还有400英镑的酬劳。
从此再也不用出来卖了,只服务富豪一人即可。
所以老鸨妈妈觉得这是对女儿来说,最好的出路了。
老鸨妈妈的大女儿夏洛特就是这么一手培养出来的。
夏洛特成功找到富豪乔治(被称为伦敦醋王,因为他不让夏洛特和别的男人接触)包养她。
在剧中这样的富豪被称为“keeper”(主人),可见当时女人毫无人权可言啊,完全依附于男人。
即使这样,大姐夏洛特非常有反叛精神,追求自由,为人洒脱。
她抗拒与伦敦醋王签署卖身契,因为她不想被属于任何人。
大姐夏洛特的这句话很有深意啊,“我不想被人拥有 像你老婆一样”。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给别人的妻子”,这个岗位咋样?
贫民的妻子,就不说了,悲哀到尘埃,苦累到现代人根本无法理解。
富人的妻子呢?
夫妻感情好的就帮着老公嫖娼,感情不好的就各过各的。
对于有钱人家的妻子来说,人不是你的,钱更不是你的。
伦敦醋王就是花乡下老婆的钱在伦敦包养夏洛特的小白脸。
乡下老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男人对财产有绝对的支配权、所有权、继承权。
“即使这钱是你死去的前夫的,我娶了你,钱就归我了。
”你说这哪儿说理去!
所以,妓女在当时确实不算个坏差事。
电视剧一开头就说明了:
虽然钱也是男人的,但是妓女没有固定的男人啊,所以老鸨妈妈巨燃的励志金句走进了无数女人的心坎儿啊:
等等,题目中点出“洛可可”,好像目前还没看见“洛可可”的影子呢。
憋捉急额,这部“鸨斗剧”的另一个老鸨 - 奎格利夫人,在苏豪区的金色广场经营着一家高档妓院,专门服务于达官贵族。
他们家的装修就是十足的洛可可风格。
一转到高档妓院,画风就变了哈。
不再是肮脏黑暗的贫民区,一下子感觉整个世界都温柔了许多。
但是,这个老鸨家房子虽然好看,人可真是恶毒得很!
她手底下员工的吃穿住的花销从姑娘的工资里扣,这没什么。
关键是扣款永远都扣不完,姑娘们永远欠老鸨奎格利夫人的钱,完全沦为赚钱机器。
奎格利夫人还为达官显贵拐骗无知处女供他们消遣。
为了阻止老鸨妈妈进军她所在的高端商圈,使尽各种手段。
当然,老鸨妈妈也各种还击,最后成功进驻金色广场。
故事所在的18世纪,正是恢宏华丽的巴洛克没落,更加简洁实用的洛可可兴起的时代。
洛可可以极其华丽纤细的曲线著称,室内装饰以镶嵌画以及许多镜子,形成了一种轻快精巧、优美华丽、闪耀虚幻的效果。
即使洛可可是逐渐走向实用的装修风格,但是洛可可和现代风、北欧风相比还是复杂多了。
因此想要洛可可风格,首先你需要有个大大大house。
为啥文章的前半段咱们不分析分析家居风格?
这句扎心了:那时候的穷人家没啥好分析的,什么风格不风格的,头顶有墙脚下有地四面有抗风的墙,屋里有床就够了。
即使老鸨妈妈搬到豪华商圈,她的房子跟恶毒的奎格利夫人家还是没法比。
奎格利夫人家应该是上下两层整栋大house,无论是客厅还是姑娘们的房间(员工办公室),空间都超级大,绝对hold得住洛可可风格。
宽阔挑高的空间,给金色的窗帘、华丽的水晶吊灯、描金的罗马柱足够的发挥空间。
洛可可更加倾向于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
奎格利夫人的超高端妓院,墙面用浅黄色打底,下半部分用护墙板,上半部分用石膏线走出方形图案,内里用蓝底黄色大花纹的壁纸装饰。
壁灯、镜子、装饰画和镶板的运用是洛可可室内装饰的特色之一。
故事发生的时期,电灯还没被发明出来,所以家家户户都是蜡烛灯具。
我猜当时壁灯能流行,肯定是为了让烛光照的更远,哈哈哈。
剧中的歌剧院,露西的初夜就是在这里出售镜子和装饰画常被用在墙面上进行装饰,这一点现在也是哟。
尤其是金边镜子,法式装修的标配。
镶板主要指的是镶板类墙面,用竹、木以及石膏板、金属板等材料制成的饰面板。
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少不了饰面板,看起来就贵贵的。
在家具的选择上,洛可可风格的家具更加小巧典雅,曲线优美轻快。
洛可可时期的家居有精细纤巧的雕饰、凸曲线和弯脚、华丽的织物包面,将最优美的形式与最可能的舒适效果灵巧地结合在一起。
到这里,大家get到洛可可风的装饰重点没:
下面再来点现代洛可可,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金边镜子+法式家具+水晶吊灯
明快的色彩+精致的石膏线造型+水晶吊灯+法式家具
明快的色彩+精致的石膏线造型+水晶吊灯+法式家具
清新亮丽的色彩+纤巧的石膏线+华丽的窗帘+金边镜子+法式家具因为一部剧而爱上了洛可可,虽然现在不能拥有,但是以后的事儿谁说得好呢?
ps:鸨斗神剧《名姝》瓜姐已经找到资源啦,关注瓜姐个人微信公众号:西瓜小姐说家居,回复“洛可可”即可获取资源。
西瓜小姐说家居,ID:xgjiaju
反抗是带领所有身处深渊的人一起走向光明。
任性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形势,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了,以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妹妹的观点还不清楚吗,她觉得自己是光明的,其他妓女是肮脏的。
她觉得自己是黄金,其他人是黄铜。
捅人之前怎么不想想自己会带来什么后果,一个被宠坏的小公主,让所有人为她背锅,全剧我最讨厌的就是她,如果编剧就是这样塑造的,那么她成功了。
画面应该是诸多赞美之词,所以我就不贴了。
昨晚又喝奶茶,睡前翻翻,第六集更了,算下看完将近2点,还是看了...第六集剧情陡变,并不舒服。
要记下的冲动,完全是打破了我之前的不屑。
最早,与fanny hill 对比,同是脂粉味的剧,觉得大概是同样的故事线,清纯被骗不甘被打击崛起等等等等,还会些许牌坊励志,童话味儿。
总觉得管家会跟夏洛特发生点什么,而把男人想的太好。
目前这部剧里除了黑爸爸,没有哪个是好的,以现代标准来看,如此。
果然是年轻,还看好坏。
并不是一直被压抑的暗恋,久久得不到的专情,我错了。
只有压抑与得不到,事后管家嫌弃的表情,恶心。
连这样的狗都可以看不起,仅仅因为是harlot。
社会给的标签,总是说是这样就是这样,表面平静的说i am a bitch ,里面又有多少不幸与故事。
没有道德制高点,每个人都是这样谁也别去同情谁。
第六集,小海员为钱暴吼让我很反感,总觉得大姐姐会被骗,阅人无数,感情经历却如纸,好不想她这样。
此处不开心。
醋王是一种男人的代表,领便当了,大姐姐失去庇护,露西又干了蠢事,偏心的妈妈,大姐姐是要背黑锅了。
每个人都不得志,而作为主要人设的妹妹,一定会用很大的代价得到“理想”。
我现在不知道是什么。
剩下两集要ues了,现在蛮喜欢的也只有达伦了,难道我是个喜欢被征服的人?
主要看心情。
还是要多读书啊,由内而外的气质无法比拟,谈吐修养不需取悦别人。
也是最终的最终都别轻易妥协,旷野,穷山,距海,有,虽远必循,又,无远弗届,基督与佛,罪过罪过,原谅我。
好看,肥皂,减压
好看!然而第二季并没有追
热血妓院!近期最好看的职业剧了
配乐剪辑不错
乏善可陈。对于闭眼吹的类似于“女子经济独立”、“有钱才有自由和底气”等女权主义的论调,只能说,你们除了强行蹭热点,也确实找不出这个剧还有什么值得吹的地方了对不对?
看漂亮裙子和各位美人看到ep6 实在看不下去了。。强行女权的感觉挺招人嫌= =lucy身为下贱心比天高的那股子劲儿也够烦人的
第四集开始大概是几个编剧接龙写的剧本。坚持看完是想开下眼界到底能有多扯,友邻们别浪费时间了。
还行
本来想给五星 但是看到最后一集那个那个神奇的小女儿我觉得就不需要了
两星给逻辑莫名其妙且剧情有屎的最后几集。制作精良。类似题材的还是更喜欢堕落街。MW前面塑造得不错 后面偏袒得简直石乐志。至于Lucy真是一直都迷。
很久很久没找到让自己很喜欢的英美剧了
弃
假学儒不如真名妓,中文剧名翻译棒呆。
讲妓女间的斗争 不好看
前面还是很惊艳的,从杀人开始崩得猝不及防。。。阴沟里的锦衣,脂粉下的罪孽,香艳与污淖的结合,有点像“香水”。不知道为什么对奴隶主的傻儿子很有欲望😂😂😂,lust真是一个神奇的机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是变态的。
还不错,挺有意思的剧。
刚好发生在poldark前20年 工业革命前夕 阶级固化严重 法律全靠一张嘴忽悠 男角色基本都是窝囊废 女角色脑子都很清楚而且观念很现代 心狠手辣奎格利 皮鞭战士南希 生命在于折腾艾米莉雷西 是爱情也收钱的蓝眼睛 百合小修女 不想假装的伦敦第一交际花 还有我自由了醋王老婆
我的三小姐啊!!!我不太喜欢这种
还行,都有不争气的孩子
真的当剧情片看 打真军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