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没有读过《20世纪少年》这套著名牛掰青漫,但这套三部曲真人版已足够让我喜欢,童年阴影引发的灭亡人类思想实在是够凶悍,三部曲牢牢抓住【朋友】的身份揭秘这一故事线,三部曲片长加起来已经不逊一部日剧了,作为系列电影来看这个长跨度的故事也着实精彩,万博是世界末日的避难所、摇滚乐拯救人心桥段实在让我又囧又喜,最后还整了场Woodstock大阵仗,浦泽直树想必受摇滚乐熏陶得不轻。
《20世纪少年》真人化乃银幕大件事,群星荟萃实乃盛事,一口气看完了三部曲,过瘾。
嗯,至此我才终于把这部融合了热血科学冒险巨大机器人心理宗教教团音乐摇滚嬉皮精神正义伙伴征服世界的小孩子闹剧看到了结局。
连载超过7年,我记得03年梦总上3000在介绍青年漫时以不无怨念的语气介绍它的时候说:对于还没看过《20世纪少年》的人只有一句话可说:“你们是幸运的。
”对于不小心看了《20世纪少年》的人只能说:“着急也没用,陪你一起慢慢等吧。
”这话当真说到点子上了。
第二部开场便是新宿街常盘庄。
(可惜常盘庄的喜欢捶打章鱼老女人房东没有出场,否则不知道饰演雪次的常盘贵子该作何感想)熟悉的各路角色纷纷出场,小泉的表情好到位,中国帮讲话全都是港腔……藤木直人出场让我很惊喜,他来演的软脚虾警探也是非常可爱啊,可惜戏份删减太多了,定清藤子漫画家搭档神马的演员都非常神似还是春波夫演歌者最像的啦!
看到失吹丈的时候我不禁又哑然失笑,从福星小子到功夫旋风儿,日本漫画家的从不吝惜对雪白的丈的敬意。
嗯,对铁血男儿的敬意。
就如雪次口中说出的台词:与其看空泛的恋爱故事,我更想看到为了保卫地球和平的男子汉的奋战。
其实整部20世纪里都充满向漫画典故致敬的味道,不用说童年随处可见的老漫画,常盘庄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证,常盘贵子则无非只是个点缀,几个出场的漫画家身上藤子手冢之类的影子,还不用说电影版里已经删除了的软脚虾警探银河铁道999的扮相。
其实最想说的还是贤知这个主角,其实怎么看都是一个相当没用的主角吧,绝对不是最强,比起暗线的阿区大起大落的经历和绝好身手无疑显得平凡是吧,还中途失踪了15年(电影整整一集),追究那时他的行踪居然也只是失去记忆四处流浪,起先还有些热血愤青像,等到再出现时就完全吊儿郎当一身痞气了,最重要的是居然还给做为大魔王的“朋友”下跪道歉,这是作为正义伙伴绝对不会做的事情对吧。
但其实这倒霉孩子从始至终身上都贯彻着一种嬉皮精神,音乐摇滚爱和和平。
物化文明埋葬了田园牧歌,这是与格子间一样的小超市的规整生活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一种对于自然天性的回归。
从他在校园里放起20th Century Boys的摇滚乐拿着扫帚在楼道屋顶嚎叫,第二次出场时典型嬉皮士扮相,还有那句名言:别勉强自己,如果觉得自己生命有危险的话,就立刻逃跑,千万不能死。
一首唱着咖喱的香味和回家的路的歌叫人们忘记恐惧聚集起来,这是暴力革命都做不到的,他做到的是凝聚人的心灵。
所以到最后他成为了一种阿甘式的精神象征,一种崇尚自由和平和自然的豁达天性。
而不是教宗领袖。
gutalala sutalala还有不得不说的是,对于看过这部漫画的人来说能看见从它在纸质漫画载体到如此到位的呈现银屏上的感觉真好,这又是一个完善商业运作的最好例证,对于国人来说未尝不是可以借鉴的路诶。
每集都会出现在标题右上角的:“本格科学冒险映画”看着也好是让人心生羡慕啊。
故事原本的框架保留下来了但是很多重要的情节却被改得不知所措了朋友的形象被无比弱化同样弱化的还有万丈目胤舟和高须最后变装的义常也显得不知所措...可能是因为第二部的时候刷掉了太多的剧情导演发现素材不够用了于是便编了一大堆情节来让整个故事完整起来万丈目的角色本应该是从一个痞子到恶人再到良心发现的过程万丈目的死应该是充满忏悔的忧伤但是他却代替了那个杀手青年出现在城堡里本应该是2号Boss的人物因此显得软弱无力高须被同样弱化了根本没有把那种骨子里的邪恶表现出来为朋友代孕的情节也没了故事基本完整了但却少了很多感人的小情节球太郎应该看着小泉全中的英姿而内牛满面才对呀敷岛教授的女儿本来也该是一个很出彩的反派角色才对呀堤幸彦显然对于枪击是有偏爱的朋友居然被山根和万丈目打过两次囧...关于第三个朋友究竟是谁本该就是一个悬念吧总之呢这其实并不算是很差的漫画改编电影从演员配置到设备投入来说这都算是很认真的作品只能怪浦泽大神的故事框架太大了我更喜欢弹着一手蹩脚吉他的贤知而不是跟春波夫同一个乐队...最后的音乐节狗尾续貂了其实原作里只要音乐响起就够了没有唱那首歌
本周大作 《20世纪少年:第三部 我们的旗帜》 20th Century Boys The Last Chapter Our Flag 导演:堤幸彦 版本:DVDRip 推荐指数:★★★“朋友”统治了世界,人类将要面临灭顶之灾时,贤知和阿区如约归来并打败了“朋友”,对方的真实面目也宣告破解。
《20世纪少年》就此收尾,这里再提漫画改编的好坏与否已显得多余。
就电影来说,第三部依然延续了前两部的薄弱点,影片始终无法消除那些不和谐因素———由于太过追求漫画真人化,剧中人物的言行动机和身份设定总让人觉得有些跳脱,对漫画迷以外的人群难以产生强大的带入效应。
这可能是“日本制造”的通病,但对于《20世纪少年》却是致命的,它会让电影变得无法叫人信服。
虽说日本人的科幻理念很好,但落实到科幻片上面,却经常会制造噩梦。
好在《20世纪少年》的卖点不在于推崇技术而在于情怀,如果你连这点都读不出来,那么这个系列将会是拖沓冗长的折磨。
如果已经适应了热血神乃的造型,对披头散发的两位老男人也有所感情,顺便赏几眼老中青三代国民级女优的集体现身,那看完第三部不会是件太痛苦的事情。
为了应对原作烂尾的批评声音同时保持一定的新鲜悬念,第三部对压轴的朋友真面目进行了较大改动,十分钟穿越结尾有点算得上力挽狂澜。
那温柔一笔不仅压制了前面演唱会的大场面,更是带出了电影的核心主题:少年时代的朋友、摇滚乐对内心的改变,如果我们都能坦然相待、真心面对,有些事情肯定不会变得那么糟糕。
同处于世博会到来的年代,面对毁掉的理想和梦想,20世纪少年们是不是早已遗忘了当初的美好时光。
如果需要一个象征性总结,《20世纪少年》系列在票房上是成功了,然而比起人们期待中的票房奇迹,它只能算是及格线上的产品。
尽管也有观众对选角的神似表达了赞许,然而细心之下毛病多多,如何解决这些麻烦则远在堤幸彦的能力之外。
【新京报】 ■ 前作回顾 第一部 电影讲述了东京血腥之夜前的故事,在便利店做事的贤知沦为一凡夫,不知不觉中他被卷入了“朋友”设下的巨大圈套。
第一部出现时面对了无数质疑声音,还好电影严格按照漫画人物进行选角,众多小人物可谓熠熠生辉。
电影照搬了漫画的双线叙事,来回切换,结果童年故事被肢解得相当破碎,导致漫画迷有所不满。
第二部 2015年“朋友”和友民党控制了一切,神乃要找出2000年夜晚的真相,同时《新预言书》出现。
如果第一部还算尽职尽责的话,第二部就充分暴露了堤幸彦的想掌控而不能———线索纷乱,找不到头绪。
再者上一部的人物退居次要位置,整部电影无人压场,而励志和热血的主题也没有表现。
使电影有点滑稽搞笑又有点说不出味道。
http://www.douban.com/note/63879000/http://epaper.bjnews.com.cn/images/2010-03/19/C16/c16319c.pdf
這片子是給看了漫畫的人準備的。
導演拍攝的時候都是按照漫畫鏡頭拍的……看過這部漫畫的朋友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都分外感動啊…………太有感觸了!!!!
漫畫已經出了21世紀少年了OTL……
3部都给四星的,最后一部的多一颗星是给国民DD的!!!!
太亮了而且也要萌!!!!
>/////<其他人就不多说了。
最后的结局还是让我觉得,小时候的欺负能最后演变成这种恐怖么||||为毛泥轰金这种题材会有这么多……其实感觉上来说,我念小学的时候也是被欺负的那种|||||我现在还是好好的,或者说我真的没能力吧。
囧吼,三部终于看完了。
我觉得有点了了心愿的感觉 哈哈PS下。
小贤知和唐泽寿明还真像……越看越像 汗。
本来想些这三部曲的影评的,虽然也就6+分的样子,勉强凑合可看,后来去百度百科搜了下,放弃了,出现了太多的人物,根本记不下来,通篇都太科幻了,曲折离奇的,悬念一直保持到了最后,谁是“朋友”?
关键是,我没看过他的漫画,连载8年的东西,不是我用6个小时就能驾驭的了的。
漫画过来的电影普遍都是垃圾,这个能到6+已经很牛掰了,原作至少在8分以上。
如果你说,你丫的没看,你凭什么评价他。
因为后来我发现作者是 浦泽直树 。
给跪了!居然是《monster》怪物的作者!!!
神作啊,最喜欢这种心灵扭曲的漫画了!!!
先来个故事梗概吧我们来自百度 20世纪是什么样的世纪?
留在少年贤知的心里的,是摇滚乐的流行、万国博览会的举办、美国阿波罗号载人登月成功……所有的一切给少年们带来无限期待、希望与梦想的开始的世纪。
……在一个秘密的地方,有一个用草编织遮掩而成的属于少年们的秘密基地。
里面放满了少年们的宝物:玩具蛇、玻璃球、少年杂志、海报……还有关于未来的想象。
贤知、阿区、当机、义常、丸夫、阿门、雪次、青蛙仔,孩子们聚集在秘密基地里兴奋地谈论,想象着世纪末末日的到来。
贤知用笔描绘下了邪恶势力毁灭地球的故事:病毒攻击、镭射枪、轰炸机场、巨大的机器人…… 阿区为少年们设计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标志,并约定:知道这个标志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他们的梦想是:当世界被邪恶势力侵犯时,我们要挺身而出,保护地球的和平!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成为现实。
我们来自百度电影第一部开始出现了校园生活很精彩,1973年的日本乡村的中学上,稚嫩的学生们无忧无虑的在教室里撒野,男生们拿着成人向的杂志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偷偷的观摩,漂亮的女生们在吃着便当,说着电视剧,明星什么的话题。
调皮点的直接去走廊掀女生裙子了,好在那个时候大家都是穿内裤的。
有一个很屌的少年,他叫 远藤贤知 疯狂的痴迷摇滚,直接去播放室推倒了文艺委员(那个妹子好萌的说),第一次让校园里响起了摇滚乐,那首著名的《20th century boy》就是你们现在听的这首。
贤知拿起扫把,当作吉他摇摆了起来,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他的梦想是搞一个摇滚乐队。。。
小时候,他是这里的孩子王,带领一大帮孩子一起玩乐,这里有各种类型的小伙伴,傻里傻气的鼻涕男,战斗力十足的二把手将军,经常被人欺负的义长,第一凶残女雪次妹子(她好可爱啊,好像被她推倒!!!
我这是什么情况。。。
)他们创建了一个秘密基地,写下了牛逼的《预言之书》,总之是相当happy的童年生活。
当然每个故事都有坏人,小时候是类似胖虎的凶残胖子二人组。
然后真正的BOSS,是那个带着面具,没有朋友的“朋友”。
一转眼97年了,当曾经的那个摇滚歌手转身的时候,一个30出头的贤知在了我们面前,曾经霸气的少年居然在应聘一个乡村小超市售货员的位置。。。
凌厉,坦荡,不羁已然不在,剩下的是为了工作一副讨好的老好人形象。
人生是不是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下去呢,貌似这样也挺好的。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以“朋友”为首的邪教组织牛逼了起来,各种病毒在世界流行了起来,少年们儿时的预言成真了,就像当年埋时间胶囊时的约定一样,当我打开它的时候就是我们拯救地球的时候了!!!
(其实,贤知回归的标志是去找回原来的吉他,是的他又玩摇滚的了)现在抛开电影最后略坑爹的人生探索,完美悬念展开。
真正感动我的只有一点:日本很多动漫都有一个特点,热血的很,哥很是喜欢!!!
因为最近特TM缺乏热情,有木有啊!!!
樱木,鸣人,路飞都是少年,但是贤知现在已经40+了!!!
我的妈啊,请你想象一下,当你40岁的时候,被残酷的现实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比别人过的牛逼的时候,谁TM还记得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爹要玩摇滚啊!
你再看看上了年纪的 蛤蟆仙人自来也 哎,爱情失意,世界大同的理想也老是寄托在自己的徒弟身上,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2017年当贤知BOY,骑着银魂里的小摩托,背着吉他来到东京的镜头,屌爆了!
帅气十足,一个身怀梦想的家伙,你永远不会知道他已经快60了!!!
摇滚是什么?
重金?
农金?
工金?
死金?
硬核?
摇滚就是梦想,就是自由自在的可以挥霍的青春,就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就和大多数少年热血漫画推销的价值观差不多。
但是如今的中国,似乎略显老态。
那些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们会给年轻人灌输某些过于现实的东西(非厚黑学,厚黑学其实很高尚的),他们会告诉你某些中国特色,然后把这些特色上升到神话一般的地位!
简单的来说,一个妹子抱怨找不到好工作,我问她怎么不去考研公务员什么的,她告诉我老师说了,如果你家里没有很硬的关系,就不要考公务员来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我只能对这样的老实说,呵呵,还好我不是你的学生。
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应该多看看热血动漫,多听听摇滚。
当然我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想贤知一样,快40岁走上了拯救世界和平之路,快60岁带着破吉他和故友去露天搞摇滚音乐会的,因为我们老的太快了。。。
看完了日本有史以来耗资最大的电影20世纪少年最终章,带着一种被娱乐后的兴奋与满足感我很想写点什么。
在原作中,老摇棍蒲泽植树用他那Hippie般的吸了LSD后的刺激幻想夸张地描绘了一副日本虚拟的历史画卷,并让一个同样的老摇棍(但是身体力行的)KenGi拯救了世界。
从1969年KenGi他们一群伙伴的老式收音机里的Bob Dylan的《Like a rolling stone》,到1970年的大阪Osaka世博会,再到2017年虚构的东京世博会,历史被浓缩在了这一群人貌似小鬼之间的游戏之中。
20世纪的一些文化社会象征也被鼓捣了一翻,就好比片中从媒体里看到朋友的组织在世界各地散播生化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人类几乎灭绝(貌似很熟悉?
天安门那场很有历史上某个事件的感觉),到反派的飞碟在空中乱飞散播病毒和犹如哥斯拉的大型机器人的破坏,那种换缪的虚假感并不能掩盖其可爱的讽刺和对真理的揭示。
虽然奥威尔所假想的1984过去了很多年,朋友显然是“老大哥”的另一个日本式翻版,抑或更贴切的说是同样以“神”自居的麻原彰晃?
但是把朋友带上带上神坛的却仍然是日本民众,那些渴望着属于20世纪的世俗神迹的普通人。
就像朋友自己所说的,他只是那些人选出来的一个“代表”,代表的是20世纪。
最终反派朋友,就像KenGi所说的,早已经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而不是他们认识的那个朋友。
片中的两拍反抗势力也很有意思,义常领导的KenGi一派显然是以正统自居做着维护着对于朋友信仰的抵抗工作,而神乃领导的激进派完全就是当年赤军的翻版。
看着神乃从小Loli变成人见人爱,黑帮见了都要俯首称臣的人物,我貌似在幻觉中看到了年轻时的重信房子。
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20世纪也已经过去,蒲泽植树作为过来人只是用他那同一代人的热诚和缅怀的心情描绘了他心中的20世纪少年。
片中真正的英雄KenGi据说原型是日本70年代的一个民谣歌手(显然蒲泽植树对于 folk rock和glam rock都很有爱),一个老Hippie,以一首传说中的歌曲神一般地存在于朋友统治下仍然具有抵抗意识的日本人的心中。
作品中对于音乐和爱与和平的力量的描绘极尽烘托,以至于高潮部分就在世博会现场开了场超大型演唱会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神乃作为他的精神衣钵的继承人一度走的极端的道路也许就是暗示上个世纪那些提倡爱与和平拯救世界之后的人做的事吧(神乃很让人觉得是对他叔叔有特别感情的)。
最后的十分钟,被称为不会让人失望的导演补完的十分钟,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好像历史刚刚开始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却让人如此平静而感动。
最后我想说说《预言之书》,作品中的一切全部从1969年KenGi他们一群人写的这部预言之书开始。
朋友在1970年时认定未来必定会发生他预言的事情,而事实上的确发生了,只是结果完全是另一幅样子。
朋友显然是利用了这部书作为某种指引来引导KenGi他们的想法,这样就显得这个反派很天真,但仔细琢磨就能发现作者的一些用意。
因为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就像20世纪很兴盛的某种主义一样,究竟是先有它的文本还是先有它的结果呢?
如果没有它自身的出现还会有后面的事情吗?
KenGi他们显然认为朋友一定会按照预言之书来进行计划,而如果万一不是呢?
如果《预言之书》只是一个幌子而朋友后来的那本《新预言之书》才是他会参照的文本呢?
《新预言之书》作为朋友小时候写作的《预言之书》的补完即使被按计划实施了那如果失败了呢?
显然,最后是朋友失败了。
朋友在进行的那个小时候的游戏的结局并不能完全如他所愿,但他如果换了计划改变手段是否依然能够达成他那伟大的夙愿我们不得而知。
黑格尔的"历史的绝对精神"和马克思的斗争型历史是否都只是他们的一相情愿?
在书写的文本中蕴涵着的是否是种历史的必然?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
這就是在人生之中再平凡不過的經歷--每個小孩子都會幻想出一個冒險的故事,然后和一群小孩子將各自的幻想拋出來,還寫了甚麼預言之書,并建立了一個秘密基地假裝自己是行俠仗義的地球保衛隊。
大家常常聚集在這個秘密基地,幻想著如果面對種種的災難將怎么克服。
然后最后一年的小學生涯的夏天結束,大家也將各奔前程,然后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逐漸的淡忘了當時的一切。
你我都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吧?
曾經那麼要好的玩伴都不太記得起來了,更別說是一些面目模糊,不在玩伴名單上的人,對吧?
可是你有沒有想到過,那些你你已經不記得而且不跟他們玩的人,是不是還深深的記得你呢?
甚至你從來沒有察覺,他是多么的渴望跟你成為朋友?
這就是《20世紀少年》的主角賢知的際遇,他并不知道有一年的夏天,他做的一件事改變了某個人的命運,甚至是改變了世界的命運。
那個不在玩伴之列的“朋友”并不把他和朋友們的想法當成是小孩子的幻想,甚至將他們在預言之書想像出來的災難延伸讓開來加以實現,執行多年計劃的報復行動……『20 世紀少年』(20せいきしょうねん、20th Century Boys),是浦澤直樹的長篇漫畫,1999年到2006年於Big Comic Spirits連載。
完結篇名為『21世紀少年』,2007年1月到7月連載。
單行本『20世紀少年』全22卷,『21世紀少年』全2卷。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這篇長篇漫畫深受好評得獎無數。
我本身是沒有看過漫畫,但是卻相當喜歡電影版。
首先是因為它集齊了日本的實力派中生代演員如唐澤壽明、常盤貴子、豐川悅司、黑木瞳等同場飆戲,這樣的卡士實在是很難得。
然后就是他的故事的鋪陳和改編也很好,弄了個三部曲將故事交代清楚,不趕時間的做法是相當值得贊賞的。
這部戲很深刻的描寫了日本戰后20世紀那個夢想再度萌芽的年代。
加上背景是定在離我童年不遠的70年代開始說起,那個時代社區孩子們都會互相認識、容易滿足于舊玩意兒,所以電影的氣氛讓人分外的有親切感。
可是,對于現代的年輕人也許感受力不大,因為懷舊的感覺太濃了些。
這部三部曲集科幻、推理及奇幻於一身,是種很特別的呈現。
隨著故事的繼續的延伸,也探討了預言末世論對現代人空虛心靈造成的影響,這是現代科學與宗教神跡之間的矛盾沖突。
同時,這部電影也探討了『莫因惡小而為之』的價值觀。
有的時候我們太輕率,殊不知自己做一些事可以造就好人,然而做了另一件事很可能就會造就出一個壞人。
因為不知道自己不在乎的一次錯誤行為或者是決定,也許就是往后人生逆轉的一個關鍵。
片中的主角賢知從美化所有有關自己和朋友的記憶到終于整理出正確的記憶,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原來有的時候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回憶,誠心的對待每一個人,才是一種救贖。
其實在校園內欺負同學的行為在日本一直是個問題,也是很多電影小說的題材。
20世紀少年也有探討這項問題,而整個故事的發展和校園的欺凌問題有很大的關聯;也是故事的主線。
日本是有很多學生因為在學校被欺凌而自殺的國家。
很多時候大家都輕視校園欺凌及暴力事件的傷害性,但其實真的不能只是當成是孩子之間打打鬧鬧而已。
最近看見常常出現那種嚴重校園欺凌事件的視頻,讓我不禁但又是不是這種歪風已經吹到馬來西亞,也會漸漸的傷害到很多人,造成很多學生的性格扭曲;甚至自殺。
或者,就像電影的情節那般,造就了一個“杰出”的“恐怖分子”?
說回電影的美中不足之處,就是太細節的東西還是無法做出深入的交代。
畢竟是經歷長時間連載的漫畫,而一般上漫畫改編的作品制作群都會有不小心就認為“是讀者你就該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的弊病,而結果讓像我這樣的沒看過漫畫的觀眾在有些情節和人物關系上還是感覺沒頭沒腦的……而且這部電影牽連的人物也很多,加上是三部曲結果看得時候觀眾真的是記憶力要很好;不然極可能會把人物關系給搞混。
或者這也是為甚麼很多時候在電影上畫之后會刺激很多人去看原著的原因吧?
電影再怎么好也還是不夠詳盡呢!
總之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三部曲,一貫日本人的爽快的拍攝作風,值得一看。
没看过漫画的我竟然看的津津有味,虽然布景表演和特效都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这部比第二部好看很多。
不知道是故意还原漫画还是日本漫改电影的通病,电影过于舞台剧,三部曲都让人觉得好笑与出戏。
但是,最后的演唱会高潮,摇滚乐宣告爱与和平真的有点感动,特别羡慕青春时候玩过摇滚乐的人!
如果没有最后的解密,我觉得也就勉强及格,但是最后十分钟解密朋友真面目,结束一切恩怨的故事很不错,算是为三部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朋友他是个美少年美少年美少年~
最精彩的竟然是后面的摇滚演唱会……
又见佐佐木藏之介~arisu san、daijobu desuka?~贤知之歌Bob Lennon~确实比前两部更讨人欢喜~美叔叔聚齐了~美少年把故事环住了~美极了
3010.5.24 看完了,动画做的还是不太理想。最好那个小时候的“朋友”还是很惊艳滴,哈哈
没有达到顶峰,但特效,叙事,节奏都在水准上
[10.04.07]原来结局是这样的啊……漫画一直没有看完。因为替人背了黑锅,所以就处心积虑想要毁灭人类吗?有些细节还是没有能搞清楚。贤知最后的穿越是只求自己良心的安宁吗?演唱会的场面真大,最后再次感叹这片演员选得真好啊。
没有别的糟糕啊
莫名,朋友为什么自爆?有空看原著去。。。。
去看漫画原作,那是金字塔的最高峰。整体不出意料的失望,但为最后十分钟导演补完结局的勇气和诚意打个三分。
三部曲的一个完满句号
拍得越来越像特摄剧,情节比漫画还来得狗血..唯一的亮点居然是最后出场的朋友少年仔真身,被秒了彻底的
结尾不错~~
还是和漫画差太远了。。。。。。。。最后一颗星给神木DD的~~ &gt; &lt;
7,终于结束了,除开第一部前一个小时的精彩开场外,其他部分均中规中矩,再次验证了我对浦泽直树的作品只能看前1/3的印象
找神木弟弟来洗白也是没用了!对堤幸彦怒转黑!
耐着性子看完了三部,日本电影的大制作就是个笑话
大阪世博会。。。
丰川悦司的发型整得跟指环王似的。除了佐佐木藏之介和丰川悦司,太没劲了啊
这样的收尾还是足够敛意而长情。我的朋友很少,但是感谢在那一刻的歌声里有人看到我。
结局太kuso了,万万没想到是那个人,以及怎么没想到西皮了呢?其实“朋友”一直只对“贤治”有兴趣来着……但是……还是有点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