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他们都演得好棒哦,彻底融入角色,伪装得也很好,全程看完我都认不出他们来。
好了不开玩笑了,徐老怪的狄仁杰宇宙,来到了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不吹不黑,先说优点,狄仁杰宇宙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之前《阿修罗》宣发的嘘头,打的口号就是震我国威,拿出中国自己的玄幻创想世界,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欧洲宫廷的戏服,阿凡达场景,龙妈马王的造型,就算是稍微有点东方元素的阿修罗,还有两个脸发育不良。
所以说依据东方元素为源泉展开的想象,《四大天王》比《阿修罗》高出不知多少个刘嘉玲,同样是刘嘉玲,摆正脸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从活龙戏宫开始,就把大聪彻底带入徐老怪的想象力里,剧情的复杂性也渐渐进入佳境,活龙出现那段就已经让人觉得值回票价了。
最后大理寺的决战,让大聪更觉得票价超值,没买IMAX有点可惜了。
但包裹在这层层特效和想象力外衣里的核心,依然还是传统结构的有趣故事,一个狄仁杰为了解救大唐于水火之中,想尽办法和异族作战的故事。
这也再一次说明,不管一部电影的特效多较真,特效还真只能依托扎实的故事去实现,特效脱离故事,就像昂贵的相机脱离好的摄影师,再好的相机,给到拍照不专业的人,也只是徒劳。
当然也并不是说《四大天王》的故事有多深刻,但作为悬疑,玄幻,动作于一身的商业大片来说,《四大天王》的剧情是流畅的,前面埋下的坑,会在后面都填上,在一些案件转折的地方,还能给人一些小惊喜。
在这样一个架空的徐老怪式的唐朝,奇思妙想的人物或动物,五花八门的怪谲方术,妆容奇特的造型,这些都让人看到了徐老怪顽童一面的性格,还有大胆无边的想象力。
在西方徐老怪被誉为中国的“卡梅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徐老怪在美国学习的影视制作,所以他也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洋派一点的人”。
徐老怪在追求电影技术革新的路程中,比国内很多导演都要更求新,也更大胆,但我们能看到,这样自认为洋派作风的人,给到我们的却是落地生花的本土创意结晶。
比如我们能看到东方版“金刚”站在楼顶“打飞机”的画面。
不夸张的说,在古装片领域,徐老怪有自己的一个山头,这个山头你刚开始攀登的时候,感觉是传统的刀光剑影古装动作片,但渐渐你会发现,这山头充满了玄幻甚至是土科幻,再往上攀爬,你又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悬疑和推理。
而整个徐老怪山头,处处都夹藏着徐老怪自己的特色和观点,比如冯绍峰那面目狰狞的夸张表演,在徐老怪一系列的电影中,很多角色都有过这样比较夸张的表情。
再比如各种逆天兵器,看徐老怪的一部电影,就像看了一场兵器展览外加使用教程,当然还免不了各种神奇造型的人物。
横向对比三部狄仁杰,《四大天王》这次抖的包袱最合时宜,不冷不过恰到好处,让观众看到了演员们更多诙谐的可能性,而且也能让近2个半小时的电影,严肃和幽默并存,有充分的呼吸空间。
一个人如果有幽默的基因,会让这个人更有魅力,估计徐老怪也深得这句话的真传,在《四大天王》中,给狄仁杰加入了一些幽默的戏份,在调查活龙事件的时候,赵又廷就说着一口方言,和助手演了一出小品。
还有冯绍峰,在监狱中也是喜感十足。
当然,林更新这个角色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笑点他是承包商。
说完优点,再来聊聊片中的遗憾,展开一下《四大天王》的不足,或者这正如徐老怪访谈时说的,他说自己有些洋派,所以一些逻辑思维,不太符合传统想法。
在看《四大天王》的时候,就很明显看出有些人物的动机,还有线索的设置,还是过于单薄了些,就比如影片最重要的亢龙锏,似乎只是知道它好棒棒,但更多是符号化的存在,到头来用到它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再来主角戏份有些跑偏,林更新和马思纯的戏份,有一段时间比狄仁杰戏份还要重,如果电影是群演其实也还好,但关键是林更新和马思纯的戏份,和主线的关系并不大,从而导致主线的钩子一直挂在观众头上,导致了他们的戏份把影片节奏拖慢。
此外反派的戏份其实可以增加,能更让观众站在反派的角度去看问题,虽然影片有回忆到他们族人的遭遇,但是如果能填充更多,反派就能更立体,让观众更能进入反派内心。
在电影的灯光道具上,因为大聪看的是高亮度4K版,总是感觉场景太通亮,场景处处显细节,道具很新,少了一些电影感。
(所谓的电影感,可以去感受《末代皇帝》的用光和道具)。
要知道,场景道具是崭新的很容易做,因为道具一做出来就是新的,但是场景道具要建造出来再做旧,就很费工夫了,再加上如今拍摄技术的超高清晰化,会不经意间把场景道具的不真实感放大。
比如电影开始皇帝和媚娘在宫里吵架那段,宫里的陈设,大聪能明显看出很多道具的塑料感。
还有林更新喂药那段,他用MUJI的木碗真的好吗,大聪家里就买有这木碗,简直一模一样。
再有就是前面夸的特效,虽然已经非常非常棒了,但还是能感觉到特效和真人的衔接上,少了一层环境渲染,从而让特效过于金属感,比如决战中四大天王中的两位。
说到四大天王,这一次《四大天王》真的是标题党呀,大聪等了这么久,都没等到四大天王的大集结,实在有些遗憾。
但话说回来,《四大天王》缺点虽有,徐老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影片精心打磨的很多细节,足以让大聪看爽了。
影片最后还有三个彩蛋,狄仁杰宇宙还会继续,徐老怪下一次的搔首弄姿,希望还能一直惊艳下去!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我重来不写影评,只写一句话的评论。
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
这事儿也跟小崔无关。
影评分割线 必须有剧透 李世民赐给狄仁杰一个 亢龙锏 (类似尚方宝剑)武媚娘气的直接掀了桌子,要去偷亢龙锏,找了几个江湖术士(后面正面确实是江湖术士两下就挂了)狄仁杰和江湖术士斗法,打平。
江湖术士要封国师了,节骨眼上大BOSS来了。
大BOSS就是天龙八部里面的一部,专搞巫术的,据说大唐立国过被费全族复仇来了。
大殿上上演一出飞龙在天,大家都傻B了。
话说大BOSS要杀天子两下就杀了,搞事情干嘛呢?
狄仁杰福尔摩斯般在龙床下面发现龙头,间接揭穿了飞龙在天是巫术,障眼法。
尼玛,这个大的龙头需要你狄仁杰发现吗?
扫地阿姨第二天早上也会发现的呀!
至今也不懂,飞龙上天这一幕是干嘛?
示威吗?
反正狄仁杰把皇帝藏起来了,还在大理石弄了一个假的吸引敌人火力,朝我大理寺来啊对了,派了女主角去请高僧去,大理寺顶住拖时间。
(万一高僧不来绝对团灭)然后很无聊的打架,都全部的小混混打有什么用?
直接跳到大BOSS对高僧,对的,没有狄仁杰的事儿。
其实就是大号天王PK大猩猩,在屋顶上,互相扔东西,扔麻花,扔眼珠子......然后大BOSS就挂了,邪不压正啊,高僧顺便给点化了,尼玛一点铺垫都不给吗?
然后就结束了。
字幕出现,马上给彩蛋,我都不敢看,逃啊!
忽然觉得,孙悟空大战白骨精简直就是精品。
整体上故事很单薄,前半段离开视觉加持甚至可以说是平淡乏味。
异族人使用催眠幻术企图颠覆王朝这种剧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后佛教加持战胜幻术,反派接受高僧度化,这种情节总觉得有点,呃……此外,一些剧情也感觉做作,狄仁杰想告知尉迟真金亢龙锏在天王寺,为什么还要写诗打哑迷呢?为了防止偷听?可是狄仁杰已经知道他们行动都被监视了,此举有何意义呢?
水月这个人物的存在对故事发展没什么帮助,她的出现似乎只是丰富了一下沙陀忠的感情线,but他们的互动也让人感觉赘余、突兀和生硬……整个大理寺拱手拜请她去请圆藏法师出山,理由是她轻功好,一日可来回?嗯?且不说整个大理寺都找不出一个轻功好的人就很扯淡,就说小马哥,她可是骑马去找的啊!
轻功还能控制马的速度?手动滑稽…… 后半段视觉效果可以打五星,3D看飞镖满天飞还挺吓人的;彩蛋中佛像连上了《通天帝国》的剧情,阔以阔以。
总体来说打三星合适,花钱看特效也算值吧。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裏有兩大關鍵詞,亢龍鐧與封魔族。
但前者太被當成武俠中的奇兵利器在被爭奪,後者也只是做為一夥有來歷的終場反派在被運用,而難成系統。
亢龍鐧及持有者狄仁傑,被武媚娘所忌憚,一定要得到,並伺機掌控大理寺,這雖然從象徵意義,或所謂政治鬥爭的層面來說,可能是會發生的,但不利於豐富武則天的形象,以及她和唐高宗之間的關係,因為武始終咄咄逼人,甚至有點胡攪蠻纏,而高宗所能做的只是一味寵愛與放縱,這第一家庭的兩位“大統領”都很無趣,連帶著狄仁傑也是。
可能編導忘了一點,亢龍鐧能打武則天,同樣能打高宗,而手持之人不僅是狄仁傑,也可以是封魔族頭領。
封魔族助唐朝建國有功,之後卻遭到背叛,黥刑流放,於是對李氏有刻骨仇恨,但問題是,雖然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中國人,都可能有自信某天能稱王,取而代之,但濃縮到電影故事裏,反派的目的只是想稱王的話,就太一目了然了,特別是對於一個本來定位成古裝推理的電影而言。
不如假定封魔族頭領開始時的目的,只是要得到亢龍鐧,然後“上打昏君”,讓高宗為先帝的過錯而付出代價。
這樣子的話,亢龍鐧不只是前半部分被混亂爭奪的目標,把一個廟堂故事,硬生生“下沉”為一個江湖爭奪的局面,在電影的後半部分所起的作用,就只剩下“轉軸”驅除幻覺,而是能真正跟電影的主線結合在一起。
畢竟武俠故事雖然簡單乾脆,但要是每個反派都是飛簷走壁,獨自入禁宮刺殺皇帝,那故事實在是太簡單了,即使只有電影的時長,都只能靠感情戲和冷笑話來擴充湊足時間……至於影片中的方術與移魂大法,說到底就如同《西遊記》裏佛道之爭,只是表現的沒有那麼直白,但說到底,兩者玩的都是一路的障眼法,或者幻術,只是說法不同。
再加上,先是術士,再來封魔族,只是挺機械的“高手又見高手”,而沒有實質上的意外與巧思。
我覺得既然反正要表現武則天的野心極大,如果高宗只是一味退讓,就很無趣,還不如安排兩人一個支持佛教,就是封魔族開始時“韜光養晦”的一幫人,畢竟武則天之後還將自己與觀音像合二為一,而高宗支持道教,當然是本土的術士那一撥,那就不僅是隱晦的佛道之爭,更是二聖之間的男女之鬥。
之後佛教,也就是封魔族獲勝,成為“國師”,接著狄仁傑可能當眾揭穿他的目的,是奪了亢龍鐧,要算李氏王朝的舊賬。
而這時高宗其實對於先帝當年的做法,早覺得內心有愧,前面劇情可有鋪墊,不用封魔族頭領自己動手,他決定發罪己詔,但武則天反對,不能長他人志氣。
雙方爭執之間,封魔族頭領竟然死了,致命傷就是亢龍鐧造成的。
嫌疑人當然很多,可能是之前敗北的術士,也可能是高宗假意罪己,當然更可能是武則天先下手為強,甚至狄仁傑自己也難脫嫌疑,因為之前頭領奪了他的亢龍鐧。
但實際上是封魔族裏另一派勢力首領,他們的目的更加激進,不是要打昏君這麼簡單,而是要奪位取而代之。
而亢龍鐧很有可能本來就是由封魔族中一位鑄鐧高手所造,後來獻於唐朝的開創功臣,希望能恩威並施,推舉出一代明君,但沒想到後來自己族人遭到背叛,所以亢龍鐧不是打這麼簡單,而是要弑君,並且亢龍鐧中有一處只有當年鑄造者才知道的機關暗器,可加以利用。
不過這道鐧上的機括,這麼多年來一直無人破解,卻被受鐧後一直把玩著的狄仁傑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如果這是一個佛法故事,最後念經化解一切恩怨,也就罷了,但這顯然不是。
冤有頭,債有主,如果古代探案執法者都讓苦主家屬念經來化解一切恩怨情仇,那真正的推理小說應該永遠都不會被寫出來。
二刷之后,再补几句:1.这应该就是概念图中的《 迦楼罗 》……2.和尚暗影邪笑和亢龙锏击碎双斧的镜头,是埋在我心中多年的画面。
要知道,我可是个梦想执导真人版《幽游白书》的傻孩子大屌丝死宅腐……3.很多第一遍觉得突兀的地方,第二遍都梳理通了,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不好看,只表示你需要二刷……4.整理一下逻辑,我觉得说这部没有剧情的人,可以去怀疑人生了,这尼玛任何一部电影都可以一句话概括的,那你以后不要看电影了,听人概括就行了……我是觉得剧情还是娓娓道来,跌宕起伏的,狄仁杰虽无推理,但有智慧,整个剧情都是靠他的计谋分的层次,特别是金龙复活以后皇帝终于召见狄仁杰,有种隐士出山的畅快感,可比《七剑》强太多了……5.二刷的感觉,还是那么好看啊,居然想三刷,我擦,看来是真好看……1.观感超越前两部,观后沉淀不如第一部,综合第二部最差。
《神都龙王》,差就差在特效太足,打斗太多,一切都填的太满,有点审美疲劳的感觉,而这部却懂得先将故事讲得有趣了,再适当铺陈特效。
平心而论,这部特效相比神都龙王结尾的水战,还是有一点差距的。
2.单说这部,毁在烂尾,反派扑街局促,字幕彩蛋过长,但演员都有长进,虽无推理却剧情跌宕,幻术都在情理之中并没超自然,整体观感值回票价的。
结尾在技术上强过反派的同时,没有升华的说教,反派就自动心悦诚服,有点说不通,这点上《功夫》的结尾就做得很棒,把墙打穿的那一掌起到足够煽情的效果,反派的表情也服的到位,这才让人觉得顺理成章。
懂得将特效适时呈现以后,剧情就比较彰显了,武后中幻术、反派卧底、狄仁杰施计等不会显得平行而被忽略,虽然整体来说,推理成分几乎为零,但是打着狄仁杰的旗号,演一出精彩的武侠江湖,也是个不错的IP衍生计划。
3.《地狱无门》之后再次看到老徐的cult情怀,幸亏特效不够精致,也就没好莱坞的那套显得恶心,讲真,水下特效是最难做的,当初《神都龙王》在3d效果不是太好的屏幕上都能呈现让人咋舌的惊人效果,那可不是盖的,这部呢,动画效果就有点明显了,要是采取模型+数码,效果应该更逼真点,所以没看过美式B级恐怖片的观众,事先做好心理准备。
4.《通天帝国》老戏骨都在那摆着,刘德华潇洒大度姿态令狄仁杰形象夯实在人心中,看完以后,心里还念着那个形象,其实后两部的形象扁平所在并非剧情或导演的失衡,而是演员表演的痕迹趋于扁平,不得不用特效呈现的奇淫技巧来填补,以充塞观众眼球。
但说实话,冯绍峰除了干瞪眼,一点都比不过邓超的烈,赵又廷的眼睛从始至终有过变化么。。。
5.但这部,就在剧情、特效、人物间做了很好的权衡,也就是说,除了烂尾,前边的观影感受都还是超爽的。
这个夏天看似大片云集,但是7/8两个月里,真正能够称得上一部华语大片,值得去影院一看,并后续还想下载再看一遍的,也就只有这部《四大天王》了
对于不同导演,我是有不同期待的。
比如看周星驰的作品,我就是想看喜剧;看张黎的电视剧,我就是想看剧情;而看徐克的电影,我就是想看奇观。
我太年轻,最开始看武侠片,是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也理所当然地以为武侠片就该如此。
后来看了徐克以前年代的武侠片,才明白徐克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武侠电影推进了多大的一步。
徐克当年拍动作片,吸引我的永远是漂亮的动作和飘逸的特效。
如果我没记错,2010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可能是他尝试将悬疑推理作为电影主要元素的第一部作品。
从此,徐克电影里的动作元素已经成了标配,人们讨论徐克电影,默认其动作元素是优良和没有讨论价值的。
事实上,徐克对电影元素的追求也确实转向了更多的领域。
自2010年《通天帝国》之后,徐克的电影又呈现出了一次巨大的进化。
许多人愿意拿他的三部狄仁杰系列进行对比,但在我看来,徐克真正修炼成精的,并不是狄仁杰系列,而是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
《西游伏妖篇》并不是一部好电影,豆瓣评分只有5.5。
本片剧情一般,演员也都不太行,但当红孩子儿出大招时,我吓了一跳——他娘的红孩儿的还能有这样的设定!
这个红孩儿阴鸷,疯狂,无论是形象还是声音,都令人有一点不适。
但是一年多以后的今天,当我想到徐克,还是不能自已地想到这个飞在空中啸叫着喷出火焰的小机器人。
徐老怪,真是越来越名副其实了。
这部《四大天王》,在剧情上与前两部狄仁杰系列一脉相承,但更为核心的奇观意识,却是在红孩儿那里达到了成熟。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些许恶趣味的结合,是徐克为奇幻世界打上的新标签。
《四大天王》则更进一步,丰富了唐朝的“方术”概念。
首先,方术成就了本片的剧情线:反派因方术而得福,又因方术得祸,更是多年后用来复仇的工具;同时,方术又与武则天的个人欲望相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实上,武则天对权柄的掌控欲望,已很难分清是她内心的生发,还是方术的诱导。
其次,方术也使徐克的特效奇观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以方术来解释奇观,以奇观来具象化方术,这使徐克的想象力变得更加天马行空、波谲云诡。
事实上,在《通天帝国》中,徐克就已经触到了类似方术的工具:国师的腹语、太医的易容术以及据我来看应归入偃术的提线木偶。
估计徐克从这些奇技淫巧中尝到了甜头,把自己给爽到了,从此坠入对方术的研究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在《四大天王》里,徐克已经试图用方术为工具,抹杀掉“真”与“幻”的边界。
不知道这部电影投资有多少。
但是,就特效密度来看,这投资少不了。
徐老怪在片中,对特效的运用,简直达到了“恣意”的程度。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最终的正反两派大决战,而是几场小冲突第一场,是画师死亡案现场,狄仁杰一行最先遇袭,反派断后的飞烟独力与大理寺众高手游斗,且战且退,暗器、方术、毒剂、机关交替使用,打斗过程妖娆诡异,最终全身而退。
第二场,是封魔族在市井中追杀水月。
封魔族的高超方术在这里展现出了极其实用的刺杀效果,当人形的封魔族在空中暴长出骨翼时,令人禁不住吸一口冷气。
第三场,是朝堂之上金龙复生,大杀四方之后,破顶而去。
在徐老怪的奇幻世界里,每一个配角都有血有肉,表现得精彩绝伦。
我还想吐槽一下徐克的恶趣味,下面就有比较严重的剧透了,大家自己掂量着看。
连续两次出现的“怒目天王”是怎么回事?
几百丈的大个子,一身的眼珠子东眨西眨。
此公有两大绝招,其一:吐出数团蠕动的长舌头把人包围起来;其二:将全血一万多个眼珠子射出来,糊在敌人的身上,粘粘乎乎地把人困住。
3D效果十分炸裂,十分逼真。
当满屏眼珠子向我飞来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想伸出右手,自插双目,把自己的眼珠子也甩出去,积极参与到这场难以言说的视觉奇观里去。
这确实有点重口味了。
而且结合他之前搞出来的红孩儿,我觉得下一步电影他会变本加厉。
如果口味不重,徐克也就对不起“老怪”的外号了。
最后,徐克在结尾还玩了一个花活儿。
经此一役,武则天侥幸取胜,权势欲望却更盛,将自己的拟为菩萨,并最终导致第一部《通天帝国》里的剧情。
凡事皆有因果。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圆测虽然帮助狄仁杰平息了反派封魔族,却没有真正主持正义。
封魔族当年以方术帮唐朝建国,却遭迫害流放。
这本是皇帝错误在先。
圆测以强大的能力为后盾,说服了封魔族放弃复仇,却未让皇帝付出什么代价,或做出什么让步,皇帝自然也就失去了自省、纠错的机会。
对皇帝纵容,就是将皇帝推入深渊。
《四大天王》的剧本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整个故事的矛盾基础,亢龙锏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
为什么武则天不择手段也想拿到亢龙锏?
亢龙锏碍着她什么事了?
所谓上打昏君下打佞臣,那都是口头上说说,包青天手持尚方宝剑也没见他真敢把庞太师给斩了呀?
武则天犯得着因为狄仁杰手持亢龙锏就忌惮他到这个份上?
第二、反派的阴谋自相矛盾。
封魔族的目标就是要杀死皇上皇后?
那为什么在大殿上,不利用金龙复生的时候,直接把近在咫尺的皇上皇后干掉?
因为有金吾卫守着?
那你们攻大理寺的时候守卫更多,而且人家已经做好了准备,岂不是比在大殿上趁其不备进行刺杀难度大得多?
说老太太近不了皇上皇后的身?
摆脱,人家能把龙头藏在龙椅底下,说明当时老太太利用幻术已经接近龙椅了。
毕竟杀完人后,老太太就装成尉迟真金的样子,逃了出去,所以龙头一定是之前在大殿上就已经藏在龙椅底下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老太太可以接近龙椅藏龙头,为啥不直接把皇上皇后杀了?
后来狄仁杰复查案情,还说凶手在大殿上没有袭击皇上,说明凶手的目标并不是皇上。
结果呢,凶手的目标就是要弄死皇上皇后。
所以封魔族是故意要挑战高难度吗?
第三、狄仁杰作为故事的主角,作用严重边缘化。
在故事高潮处,狄仁杰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全靠天降系和尚圆测大师化解了危机。
这是剧本的大忌,一般出现这种问题是要被要求重写的。
编剧是最恨重写剧本的。
所以有没有办法,用最小的改动,解决《四大天王》的这三个剧本问题呢?
我个人想出的解决办法,是给剧本加上一个反转,让圆测成为故事的最终反派,这样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都能解决了,也不用修改故事的大部分情节。
也就是说,封魔族的目标根本不是杀死皇上皇后,他们是要毁灭整个大唐。
仅仅杀死皇上皇后,会有新的唐王继位,他们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以推翻整个帝国。
但是,如果之前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让狄仁杰请圆测出山,然后圆测顺利解决危机,成为大唐国师(事实上国师这个线,前面武则天提了一下,之后却没有发展,很奇怪),那么,封魔族就真的有可能渗透进这个国家的权力核心,进而展开颠覆大唐的阴谋了。
实际上,之前那个一直戴着面具的封魔族族长,正是圆测本人。
圆测以闭关修行为名,一直不见外人,但实际上,他却用封魔族族长的身份,在外面展开行动。
圆测可以是无面侯的儿子,当年亲眼目睹自己父亲被囚、族人惨死,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
不过,无面侯神机妙算(按照故事设定,能够预言宣武门之变,一定是个洞察局势的极聪明之人),提前把自己儿子跟一个小沙弥掉包,让儿子逃过一劫。
圆测就这样跟着三藏法师修行,但暗中一直在联络散布在各处的族人,借机复仇。
武则天从感业寺回来,问计于无面侯,成为了封魔族复仇的契机。
从那时候起,无面侯和圆测的阴谋就开始了。
无面侯在监狱内用幻术迷惑武则天,圆测则在宫外以封魔族族长的身份展开行动。
两年前无面侯死了,但他已经给武则天中下了一个心魔:一定要摧毁亢龙锏,亢龙锏是威胁她登上帝位的最大障碍。
为什么一定要摧毁亢龙锏呢?
因为亢龙锏真正威胁的不是武则天,而是圆测。
圆测的幻术无人能敌,但唯一能够破解圆测幻术的东西,就是亢龙锏。
当年唐太宗打造亢龙锏,本身也是因为忌惮封魔族的幻术。
所以对于封魔族而言,亢龙锏是必须要摧毁的对象。
OK,这样,整个故事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上的情节,基本上都不用改,完全可以照用(需要修改一个小细节,狄仁杰发现亢龙锏能够破除幻术,要放到最后,之前不能透露,以为只有圆测才能破解幻术)。
只需要修改第三幕下的情节,增加一个反转。
圆测解决了大理寺的危机,获得皇上皇后的器重,受封大唐国师。
但在册封大典上,狄仁杰因为某个提示(不是我具体写剧本,就不细想怎么提示了),把之前案情的蛛丝马迹都联系了起来,终于识破了整个阴谋(最好还要设计一个圆测失误的地方,这个失误让狄仁杰洞穿了阴谋,也让圆测的计划功亏一篑)。
圆测被狄仁杰识破,干脆施展幻术,要杀光满朝文武和皇上皇后,为封魔族报仇。
圆测的幻术本来就是封魔族里最强的,狄仁杰他们根本不是对手。
眼看就要被团灭时,狄仁杰突然从之前的某件事里(嗯,又需要设计一个让他最后灵光一闪的情节),思考到了亢龙锏可以破幻术,这也是为什么封魔族处心积虑想要夺走亢龙锏的原因。
于是,狄仁杰手持亢龙锏,大破圆测的幻象,彻底击败圆测,再次拯救了大唐的危机。
现在这样一修改,武则天夺亢龙锏的动机合理了,封魔族的阴谋合理了,狄仁杰作为主角的功能也充分了,而且大部分的剧情都不用修改,完美!
PS:跟朋友讨论,可能让和尚当反派,不利于宗教团结,可能通过不了广电的审核,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广电和谐版(做编剧的不就经常要干这样的事吗)。
也不用修改太多,把开头稍微改一下。
事实上,狄仁杰感觉啥都知道,编剧这样做有点偷懒。
我们可以在故事正式开始之前,设计一个前史,编剧术语叫做钩子。
也就是狄仁杰在成为大理寺卿之前,就经历过一次封魔族的幻术杀人案,当时狄仁杰差点就死了,结果被圆测所救。
圆测告诉狄仁杰,自己是三藏法师的弟子,知道如何破解封魔族的移魂大法。
所以狄仁杰知道封魔族的事情,也知道要破解封魔族的移魂大法,必须请圆测出山。
但实际上呢?
圆测根本不是和尚,一切都是他骗狄仁杰的。
因为武则天经常会求教无面侯,所以无面侯提前知道了皇上会任命狄仁杰为大理寺卿的事,而无面侯又告诉了圆测。
于是,狄仁杰就成为了圆测手上的一颗棋子。
通过狄仁杰,圆测出现在皇上皇后面前解决危机,合情合理,根本无懈可击。
谁能够想到,他会是这一切阴谋的幕后操控者呢?
这样的话,圆测就不用是真和尚了,那么他作为反派就不会破坏宗教团结了,就能顺利通过广电的审核了,完美!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如果古龙今天还活着就好了
何为真?
何为假?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即将上映,昨日我已经看了点映。
这部片子在借助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把真假虚实的场景人物结合道恰到好处,令人佩服。
这部片子集奇幻、动作、悬疑于一身,想象力天马行空,犹如李白醉酒下的诗歌又奔放又激情。
整部片子紧凑密集,让人很难不专注其中,惊险、刺激、惶恐,作为一部商业大片不打满分打82分,剩下的只能喊666了。
第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赤焰金龟,第二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蛊毒,到了第三部的方术,每一部都是结合中国武侠小说的元素。
什么叫中国的电影?
什么叫东方的元素?
这是中国的电影,这就是东方的元素。
本土化的东西做扎实了依然是这般神采飞扬,好看到火花四溅,精彩到欲罢不能。
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
从武则天下令让尉迟真金取回狄仁杰的亢龙锏开始,到后面的各种奇幻方术,借助于3Dmax技术,所有突兀嶙峋的事物扑面而来,整个故事就像多米诺骨牌轻轻一推,一气呵成,全程无尿点,顺畅的进行到结束。
影片中的方术是第三部最大的看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
因为方术的存在,每个人物在每个场景中都有可能是假的,伪装的,有可能在这一秒还和你上床,下一秒掏出一把匕首插进你的心口。
这种人物、场景的不确定性也让整个片子看起来更加紧张。
说起方术其实是有科学基础的。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幻觉幻听,神智含糊,意识混乱的时刻。
这种幻觉幻听往往和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有关系。
所以当人体机能被外部的感官刺激所扰乱就会造成把一件东西当成另一件东西。
这部电影中的情感戏增加了不少,比如狄仁杰和尉迟真金的友情、沙陀忠和水月的爱情,在影片设置的那样一个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无力自拔被逼迫着去抉择,他们的的感情才显得尤为珍贵。
当然,这只是作为点缀修饰电影的部分。
如果说你是奇幻、悬疑、特效这块的影迷,那么这部片子是你不可错过的。
看完这第三部“狄仁杰”系列的片子,我在想,徐老怪用他的方式在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打造出武侠的新特质,武侠片子竟然这么好看。
忽然我又有些伤感,可惜古龙死的早。
如果古龙活着,或许能帮助到徐克,在电影的人性关怀和思考的部分,一定能让电影上更上一层楼。
二刷该片回来,校准了观感,路上我决定提高一分,由7进8。
然后发现豆瓣评分从7.1继续跌落到6.7,这简直是……特大喜讯嘛!
撒花!
我们老怪铁粉又多了一块试金石。
真正的好东西,本来就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有人说了,这其实是个政治隐喻……其实,我觉得《摩天营救》的政治隐喻更明显,火烧97层以上姓赵的富豪啥的,对吧?
——简直是没话找话说。
没有什么隐喻!
这部电影要讲的故事其实全都摆在了明面上,坛城、落叶、心病、恶鬼、天王、幻术、白猿……还是不明白?
我从头说吧。
第一个镜头,狄仁杰用竹鞭抽落叶,屡抽不中,唉声叹气。
他叹的什么气?
抽不中落叶?
武功没进展?
他又不考武状元,操心这个干什么?
一帝一后,日月临朝,千古未有。
瞎子都看得出朝纲大乱。
这个关键时刻,往小了说,个人怎么站队?
往大了说,这大唐还有几年太平日子?
这才是他操心的事。
抽树叶是什么意思呢?
是种修炼。
后面有交代,D侦探跟随三藏大师学过佛,一眼扫过梵文就知道是《大罗龙羯心经》,可见佛学造诣不低。
出仕之前大师在他手心乱画,他念由心生,猜出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菩萨道的抱负。
所谓菩萨,已经修到了可以成佛的果位,可是出于怜悯世人的悲心,留在世间济世度人。
救度他人,既是慈悲,也是一种修炼,教人怎么放下自我。
大乘佛教的感人之处,就在这里。
片中交代,狄仁杰是明经出身,修齐治平的儒家理想让他选择了入世修行,可是他的个人修为其实并不够。
那也难怪,学霸会武功已经是人中龙凤,不可能样样精通。
面对巨大的政治困境,他也难以保持心境清明。
这有几个证据,一是他一再犯“心病”,得靠针灸才能缓解。
二是鬼夜幻化成武则天勾引他那一夜,他是真的看到了天后。
幻术并非易容术,得心有所感才能奏效,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心里如果没有鬼,是看不到幻象的。
同理,后面大理寺决战中琳琅满目的幻象,他一个不落也全都看见了。
所以他要抽树叶啊,那飘忽无定的树叶,就是他自己的妄心。
修止观的都知道,做不到熄灭所有妄念的时候,就学着至少把妄念集中到一处,以便调伏。
他唉声叹气,说明真是心魔难解。
这就可以顺便谈谈他跟圆测的异同,这两人代表了两条路线。
上面已经说了,狄仁杰选择的路是菩萨道。
圆测的路,则是出世修行,闭关入定,不言不语,修到藤蔓青苔爬满身,世间纷扰一概不闻不问。
本来么,一饮一啄无非因果报应,入世造业,不如先把自己的一颗心修得不动不摇才是要务。
可是这种做法在狄仁杰看来,就是“惑于苦修”,落了小乘。
当然,圆测毕竟是三藏大师的徒弟,个人恩怨他可以不管,天下大乱却不能不问。
所以当他看出封魔族的复仇计划将会造成多大的危害时,就毅然出手了。
这时才能看出磨刀真的不误砍柴工,白衣高僧以一己之力降服一支魔军,《青蛇》之法海有没有?
《道道道》之白云大师有没有?
狄仁杰与圆测的修行之路只是法门不同,终究要入世伏魔,殊途同归。
片中的的种种“幻术”并非噱头,而是暗合佛家义理的设计。
依佛法看来,我们认为无比真实的这个世界,整个就是一大幻境。
幻觉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欲念,旁门左道利用这些贪嗔痴迷惑人心,因此金銮殿上的皇帝百官能在“迷幻大趴”中集体见证神龙现世,武则天能长期领受“先知”的秘教而不自知,这些看似千变万化的奇观,根子却都在人性的弱点。
封魔族的蒙脸布不留双眼,却有一片墨迹,有没有让你想起《守望者》里罗夏的脸?
罗夏实验的原理就是让你对着画面自己脑补,你以为墨迹代表的东西,其实却是你心中所想。
还有封魔族在闹市作法,空洞的脸上一无所有,却能让市井愚民望见空中的飞天。
所以尉迟真金和大理寺某帮办(名字忘了,好像是舒缓?
)在密室中遮住双目,一旦眼根清净,立即就克住了想逃的鬼夜。
高僧圆测幻化出来的大鱼和白猿却不是这样,正如居士维摩诘在不大的房间中为来探病的千百罗汉、菩萨安排下了座椅一样,高僧要在这虚假的世界中造出一派幻象,根本就不是难事。
只是这神通并非是为了助长人们的欲念和妄想,而是护持正法,点醒世人。
圆测座下的白猿暗合“缚心猿,栓意马”的典故,显示高僧插手人间争斗并非为了人情权势,而是为了化正世道人心。
鬼夜放出的烟火在空中显出象征“真理”的普贤菩萨的种子字,封魔族造出的怒目巨人形似佛教中的护法天王,这正是末法时代妖孽横行的征兆。
正如《人间道》中的蜈蚣精变身慈航普渡大师,真可谓“妖和魔都说自己好”。
狄仁杰手中的亢龙锏虽能辟邪,自身修为到底尚浅,所以必须得高僧出马,才能摧伏外道,护持正法。
这样看来,最后的大决战就不仅是单纯的热闹了。
可以把大理寺看成人心之“化城”,瞻波伽也好,飞龙也好,其实都是修罗场上众人的畏惧和嗔心幻想出来的投射。
妖人假扮佛教护法攻城略地,高僧放出象征凡人妄心的白猿以毒攻毒。
壮阔场面之外,还能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大理寺混战一段,到处都是对于“幻觉”的暗示。
一开头的大雾弥漫,经典武侠/剑戟片的趣味油然而生。
百眼巨人被《大罗龙羯心经》所破之后,金吾卫闻讯冲进城门增援,结果城内外的自己人被瞻波伽所迷惑,守卫放出的弩箭每一支都被看成是红色触手,而落马的尸体上插着的,分明还是短箭。
封魔族长老手中的金轮和众人腰间的银铃有催眠作用,响声召唤出百目天王。
尉迟真金的手里剑看似击中巨人手腕,其实只是割断了缚住狄仁杰手脚的绳子。
决战部分有两个高潮,视觉高潮是白猿站在百目天王头上,而圆测又高踞白猿头顶。
这是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场面——真如驾驭了妄心,妄心又制住了欲念,圆满如意得好似一幅唐卡。
情节的高潮则是封魔族长跪倒在圆测面前,而圆测又跪拜狄仁杰。
受过黥刑的长老本来有充分的理由复仇,却在“杀犹生魔,放下杀心,魔轮才得松解”的劝说中悟到惩罚作孽者的子孙于事无补,灭除杀心和戾气才是真正的复仇。
圆测拜狄仁杰,是高僧的修养真的已经到了“无我”的地步。
狄仁杰只是稽首却不还拜,是他自命正义。
殊不知对正义的执着也是一种执着,本质上与贪嗔痴并无差别。
这是个不完满的高潮,他的头疼病看来还要继续下去,续集的故事还有很大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天王还是怪兽,都没有踩破大理寺哪怕一片屋瓦,所有牺牲者都是死在刃下。
最后一个镜头俯瞰大理寺,完整清静。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彩蛋中,酷似武则天面容的菩萨大有来头,预示了武则天后来假托卢舍那佛下生,以“佛王”面目治世的政治技巧。
佛教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这事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读一下古正美的《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教在唐代绝对不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宗教”,而是埋伏了无数政治斗争的关键领域。
总结一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表面上讲的是一个探案故事,大侦探破获前朝乱党,保护了帝后平安。
其实它讲的是一个时代与人心的故事,在一个乱世结束不久,太平刚刚到来的时代,人心却尚未从仇恨中挣脱束缚,野心和贪念不时冒出来撕裂盛世的帷幕,预示着更大的动乱山雨欲来——我什么也没有说。
结尾的大战,是武侠电影的拍法。
如果换成现实主义的拍法呢,你可以这么想:一帮控诉不公待遇的老兵家属围堵大理寺门口,使出各种手段逼迫领导出来接见。
大理寺的头目一看不好,肯定不能让上级出面啊,出事怎么办?
赶紧派人从隔壁教会请来了圆测大师兄,大师兄运用强大的心理说服技巧,天花乱坠的一场经筵让大家相信了“一切都是幻觉,没什么好争的”,群情激昂的场面得到了化解,皆大欢喜……可这么拍只能拍到现场,人心的交锋,脑海中的碰撞,我觉得还是拍成《四大天王》这样比较好看。
所以我说这片子其实非常直白,根本不需要解读那么多“隐喻”。
从主题、故事到意象,全是深深的佛教印记,清晰而富有哲理,可以说是徐老怪电影中表达得最为充分和完整的一次。
而把“金刚”与“心猿”结合起来这么精彩的点子,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才是东方魔幻该有的境界,比一帮脑残+整容脸cos《指环王》、《权力的游戏》什么的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当然,有些台词写得真心不讲究。
“你身体欠恙”——天后你心里想说的其实是“这芋头欠抽”吧?
“你深夜吐哺”——周公吐哺那是忙的,合着狄大人吃个夜宵也不得安稳?
这就是编剧走神了。
除了“瑕不掩瑜”,我没啥可说的。
摘录于B站徐克专访的狄仁杰部分1、《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片尾出现了24张概念图,那么这个系列真的要拍24部吗?
其实24张图还不止24张图,比如说这次我们的四大天王是来自其中一个。
那么本来我们在这个通天帝国里面下来第二部就想拍这个情人藤,可是因为写情人藤的时候就写出了神都龙王出来,所以我们还是要考虑到底我们根据24张图会研发出来多少个剧本。
所以我就跟编剧讲, 因为这次我们本来是要写夺命盛宴的,结果这个故事发展出来四大天王 ,因为真正发生的很重要的线索在四大天王身上,所以后来就变成不能用夺命盛宴(这个名字)了 只有用四大天王 。
回过头来比如说我们现在想做下一集的故事的时候 我们就要坚持说我们不要改名字了,再改名字可能就会(出现)更多的片名。
不过其实我们接下来这一些(神都龙王片尾)插图上的名字我们还是想把它的故事讲(出来)的。
其实夺命盛宴是四大天王前一段戏,因为有这场戏才出现了四大天王这个事情,后来发觉这个四大天王这个事情很重要很出彩的样子,那么变成我们这个夺命盛宴这段前序就把它收起来这样子。
2、目前八年拍了三部,剩下的故事打算什么时间完成呢?
可能这个工程啊已经超出了我们的年纪 可以承诺(的年纪),这种可能将来是要 嗯 再想办法吧,怎么样。
我不知道,我也想说,可能到一个时间 这个事情有另一种做法。
可能是vr吧(笑)
3、神都龙王的故事发生在武后登基之前,而通天帝国时期武后已经登基了,会有故事延续着通天帝国之后展开,还是通天帝国就是整个系列的结束呢?
其实情人藤这个故事跟幽灵谷就是狄仁杰在监狱里出来再回到武则天身边的故事,不过这里还是要想想这个东西怎么执行。
这个时间这么长,各方面的我们的演员啊,我们的各方面的人(笑)也因为时间而也变了样子可能啊,这个是下次我们要想办法的。
4、如果拍之后的故事 还是由刘德华来扮演狄仁杰吗?
我想应该是吧,可能到最后我们就一拍拍就拍几个吧,这样就可以保留同一帮人在做这个事情。
5、像王溥和裴东来这样的人气角色还会回归吗?
王溥跟裴东来都是我们一直很想放到我们的新故事里面,可是因为王溥也好裴东来也好,裴东来还容易解决一, 裴东来是比较后(面的故事里)的,他是狄仁杰出狱之后,才是裴东来。
它相隔年数相当长,所以狄仁杰入狱的时候裴东来出现还来得及,可是之前的这批人怎么样跟着故事发展下去,这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王溥是沙陀忠的师傅,所以,到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王溥还要跑出来的。
6、有人说您是百合控,您怎么看?
哦是吗,哈哈哈哈。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浪漫的,不是只是男男女女。
当你一个人认为这个人可以一辈子(在一起)的话,或者是中意TA的话,这个事情来讲 这个人TA的内心的世界就是一个我们觉得很漂亮的东西。
所以这块当然你放在武则天跟静儿,或者放在青蛇与白蛇身上,它本来就是一个很漂亮的事情,你可以解读它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也可以解读成另一个情况。
比如说我们在某种特殊的状态里面做一些生离死别的一些重大的决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这些我们感觉上,其实我也觉得挺好的,如果是的话也挺好,有什么不好,也挺好。
而且我觉得就是,也很喜欢看到这种情节出现 ,就让你感觉到人还是很漂亮的,人的内心还是很漂亮的。
7、这次拍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其实狄仁杰这种系列永远最困难的地方的就是,你要比上一集更好,比上一集更猛。
那(这)涉及剧情里面必须要具备的反派的力量,你对付谁比上一集更厉害呢?
我们也参考很多过去的同类电影,就是侦探啊,或者是很厉害的智慧很高的主角啊,每一集里面的故事是怎么解决他们的危机。
所以每一集我们都有一种评价说:哎呀这一集的反派不大行厚不大好看所以我们在做我们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要说,每一集我们都要带出一个狄仁杰或是他的团队不能面对的一些很庞大的这种杀伤力啊、破坏力摧毁力吧,这种气场跟力度强到一个程度是比上一集强很多这样子。
所以这块反而是每一集都是一个挑战。
就等于是 ,我曾经有一度想到一个问题是,我不是拍了很多武侠片嘛,每一次这些武侠片的ending就是最后一场戏都是高潮,每一个高潮里面,我们的人物都有他的绝招。
那我们一路拍下去那个绝招越用就越绝了,这就变成了很大的一个挑战,每一个故事的ending我们都要想得很厉害。
狄仁杰除了这个反派之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案情。
所以我们要挑战的是那个案情比上次案情更奇怪吗 ?
还是怎么样让他出彩一点,这是一个我们永远要面对的所谓的挑战。
第三个就是我们每一次拍这个故事的话,我们都很想 (想一个)更加一个比较不同,想一个更能和现在观众结合、沟通互动的那种关系。
这样的话,这个手法上故事啊人物啊等等都有所改变。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跟着时间来变的。
比如我们看那二十四张图,其实我们有些故事一早就有了,可是我们要改编这些故事的话要重新整理过,让它跟现在的观众更接近一点。
后面还聊了一下其他话题,武侠呀特效呀做电影的态度呀,跟狄仁杰没什么关系,就不贴了。
感觉老爷还是很诚恳,很想把这个系列做好的。
希望四大天王能够不负期待吧。
3.5徐老怪聪明的借助一切皆有可能的幻术为自己找了个可以肆意展现想象力的合理出口,又名“幻术破解立体展示大会”;视效带感,就3D来说也值票价了;特效的强劲风头远盖过退而求其次有些笼统的故事架构,只能提供短暂的快感,少了些可供回味的重量,整体有种披着大唐盛世的糖衣花费心思努力做到恰当融入好莱坞怪兽的既视感,虽然故事略显扁平松散,说来就来的动情和泪点也有点莫名,好在能将两种八竿子难打到一块的背景和元素大胆的一锅乱炖,竟也能下肚,不违和,算不错了;金刚生动的表演直接PK掉所谓的频频让人出戏的“四大天王”。
7
剧情、服装、造型、动作、特效,这系列最佳。
毫无节制的展现着视觉奇观,将故事和人物搞得一塌糊涂,徐老怪需要有人压一下了,或是他退居监制找个新导演上马,不然实在是可惜了这个很具潜力的原创IP。
皇帝自称寡人?真真搞笑!
有点失望。
主题移魂大法,幻影充斥,惊奇易容,高超遁隐,完全是《奇门遁甲》的视感,徐克一贯天马行空,动作凌厉,大殿柱龙飞天,瓦顶眼怪咆哮,白猩大师坐骑,玄虚故弄,饕餮视觉,江湖术士对阵修炼真仙,大有“邪不压正”的气势,各角色丰润灵动,色彩各异,马思纯林更新笑点和情愫担当,赵又廷冯绍峰正气凛然于一身,刘嘉玲诡谲邪魅多面相呈现,前半段剧情走向虚实交错,扑朔迷离,相较画面铺成,本集灵魂人物狄仁杰断案细节明显弱化,逻辑概念缩减,凶手过早暴露,IP框架只服务于奇幻缠斗,因此悬念布道几乎为零,电影的后半段也只为正邪之争留出空位,所以难免视觉疲劳,顿感空洞无物,彩蛋为三部曲终章解释圆融,时间线导向这个系列的第一部,也算尽力而为,圆满落幕。
这个系列的最佳,徐克想象力爆炸,视效与剧情结合最好的一次,东方视效加分,“方术”反派抢眼,应该是老怪近年来最好的一部作品了。
殿上金龙千眼巨人相当好看了。精神镜花水月,现实权谋斗争,所有国朝大片感觉都在影射当下时局。
老爷子有点过了
华谊与功夫分路带线后的集合团战,在特效武侠的世界里徐克是无敌的,如果能让你猜到他要怎么拍那就不是徐克了,永远的光怪陆离,永远的情义无价,川井宪次又让人燃了一把,节奏把控无懈可击,喜剧部分是惊喜中的惊喜,一定要看3D,一定,切记切记,否则我们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
美术和视效方面,徐克美学得到了彻底的展现,制作水准相当高。但故事显然不怎么上心,第三幕支线危机都懒得去经营,别谈什么影射,没有的事。
是我这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西游了
西式特效和东方传奇融合得很自然。大大方方地模仿了一下金刚打飞机,让我更加好奇徐克版的《西游》故事。精彩,我假装没看出“移魂大法”控制言行蛊惑人民群众。
7.8分,徐克执行力惊人,脑洞大得可以兜下地球,有几场动作戏看得我想鼓掌,这节奏熟悉的配方,我爱老怪!但老怪拍起异性恋来真是无聊的可以。豆瓣分数有些偏低,五分拉一拉。老怪我对你可算真爱了吧!
徐老怪的电影,至少真·3D的视效是一流的。机关与兵器总是考究的,运作起来,带感。这次以方术为名,跟《妖猫传》一样,能够大施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端是叫人着迷。他的江湖,妖冶,邪魅,但当年,尚且有那么多颠倒众生的演员来撑起这个迷离绮梦,如今这些演员的段位还是要输一截,尤其是冯绍峰与马思纯,这次强悍装得不是滋味。而那些硬邦邦的尴尬笑料同样撞得电影鼻青脸肿。哎呀,后面弄狂暴巨兽大金刚干嘛,明明有许多古兽可选。要是想象与视效能大大拯救剧情与表演,该多好。三星半。
终于可以说说这片了,这是一部典型的看上去很爽,但少有余味的爆米花商业片。制作水准很高,徐老怪再次用特效让电影飞了起来,看的过程一直是“卧槽卧槽”,还可以这样玩!观影过程很嗨。上映后还会再刷,建议去好的影厅看才更有感觉。电影就是幻术,徐克才是幕后大师!
感谢南昌同城会提供的超前看片机会。是必去影院观看的大片,假如在网上看,效果不及影院十分之一,后悔药无处可买。这片大家评论很多:国内特效标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密恐症。看完之后发现评价都是对的。它的定位就是爽片,特效爽打斗爽想象力爽。某些与红海战狼2带给人的观感是一样的,一个是现代战争场面的劲爆,一个是古装方术世界想象爆棚的劲爽。论剧情,三部片剧情都是牵线作用。合格。赵又廷气场很强,那眼神千万个人里能一眼pick到他,易容办案时我觉得他像东成西就里的张学友,同事说他更像刘德华。冯绍峰总瞪眼,但假尉迟真金那一瞬间的一笑很迷人,为这一瞬间的冯叔打call。圆测作为一手定乾坤的终极高手,角色光环杠杠滴。有点像射雕,郭靖是主角没错,但东邪西毒中神通,随便给个出场镜头都让你觉得好酷,人设加分
狄仁杰到现在拍了三部,我心中的排序是1>3>2。《通天帝国》在剧本和表演层面较为扎实,绝对是系列最佳;《神都龙王》开始走视效大片路线,但剧情一般,洗牌后主演们也不敢恭维。到了《四大天王》,优势和短板都被进一步放大了:1、特效有大跃进,金龙冲顶、天王现身等方术奇观有一定视觉冲击力,但也没非徐克原创的想象力;剩余的设定又多是对好莱坞的模仿和致敬,反派封魔族都长了一张《守望者》里罗夏的脸,正义一方的大护法居然是一只白毛版金刚,可能主创还生怕观众看不出来,于是让白金刚压轴上演了一出高空打“飞机”。2、叙事和表演有大倒退,剧情勉强及格,各类方术乱入也拖当了叙事效率;最让我不舒服的是,主要演员的台词和配音念白简直是灾难,跟影片气质氛围实在不搭,真的让人很出戏。
不错,除了造型夸张了一点 ,其他的都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