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主角,几个故事,最终回到原点好久没有这样赞叹一部电影从最初散乱的镜头就充满了导演自己的态度中间夹杂着的倒叙让每个角色都充实起来结局渐渐鲜明……我是冲着桂纶镁和张震的组合下的这电影隔了好久才看嗯,没看影评的做法是对的看巴顿我是有心理准备,知道了大概的剧情这个,则完全是惊喜海角七号,其实远没有这个好尽管在看《停车》之前又回顾了海角的部分桥段我还是由衷的喜欢这部电影了难得在mtime上打分,给了9总觉得有什么话说不出来感觉真不错要找找更清晰版……
连续两天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台湾电影“停车”,一部是香港电影(大陆投资)“游龙戏凤”。
后者是我寒假之前在电影院看到预告后一直想看的,因为里面有刘德华,有舒淇,当时感觉水平应该不差,不过,看过之后才发现光靠大牌是不行的,华仔的烂片库里又多了一部。
相比之下,前天熬夜看的“停车”,小成本制作,却焕发出无限生机,让你欲罢不能。
张震帅气而忧郁的气质将“陈默”这个台北人刻画得入木三分,少言,逆来顺受,隐忍,爆发......甘当绿叶的配角们更是各显神通,不顾形象。
其中,综艺节目的宠儿纳豆和九孔的表演让人喷饭,黑色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
里面的粗口对白和猥琐画面,虽然刺耳扎眼,但却让人感到真实:台湾人就是这样,台湾人眼中的大陆和大陆妹也是这样,台湾的黑道是那样,台湾人的点点温情也是那样。
而“游龙戏凤”呢,他直接逃开了香港的现实,把故事设定在童话般漂亮的赌城澳门,反复出现的MGM(美高梅)标识提醒我们那是个奢华的世界,surreal。
而三个朋友的三段恋情却都是老桥段,老得不能再老,看不出任何新意。
导演的拍摄技巧也乏善可陈,情节突兀简单,看不出人物内心的挣扎,而仅仅通过一个老式的电视节目来一个happy ending。
唯一让我喜欢的是女主角随兴的踢踏,仅此而已。
台湾电影最近因为“海角七号”借尸还魂,积攒了很多人气,为台湾低迷的电影市道和挣扎的社会环境打了一剂强心针,让很多人对台湾电影刮目相看。
台湾是个电视主导的媒体社会,电视业是华人世界的翘楚,政治评论和八卦新闻让人大呼过瘾,而电影业却相形见绌,因为它的投资大见效慢,且有票房风险。
不过即使在票房低迷的情况下,台湾总还是不缺认真思考的导演,为了艺术梦想打造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电影。
台湾电影的兴盛可能路还很长,但“停车”就让我看到了希望。
[停车]的最大看点在于云集了台湾地区的诸多好演员,这些演员也个个在或多或少的戏份中拿出了看家本领,未辜负各自名声。
不过剧本的莫名其妙和导演的控制乏力,浪费了一场本应成为年度盛事的彪悍群戏,实在可惜。
首先从“停车”这事儿说起吧,起因就是母亲节那天,陈莫为赶回家与关系紧张的妻子共进晚餐,把车停在路边去买蛋糕,回来后发现车被挡住,于是一夜之间,遭遇了各式怪咖及各种霉事。
全片最根本的动机,毫无疑问应是陈莫回家的急迫心理及归不得的现实窘境间的矛盾,但我实在没觉得陈莫有多想回家,也没看出他回个家究竟有多困难。
第一次被挡时,陈莫为何要在老夫妇家中停留那么久,善心发作得过于泛滥也太突然;第二次被挡,先前坐到蛋糕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不凑活一下直接开走了,当然了,竟然还有闲情玩桌上足球,就更让人目瞪口呆了;第三次被挡,陈莫何必与阿宝费那么多不在重点的口舌,直接让他把车挪开不就完了;第四次被挡,这绝对是他自己在长寿仔理发店中磨蹭所造成的。
总之,陈莫轿车的数次被挡,完全是其咎由自取,对于这样一个活该倒霉的人,还是省省自己的同情心吧。
仅此一点,便使全片可信度尽失,更遑论其它各种问题更是从始至终层出不穷。
影片试图借停车格隐喻人生,通过陈莫的遭遇,牵扯出各式人生困境,于是我们看到了老年丧子的老夫妇、蜗居理发店的前黑帮老大、被人追债的裁缝、被迫出卖肉体的妓女、生意难做的皮条客、无法生育的年轻夫妇。
但所有人均未能充分展现其困境之困,亦未有挖掘其困境的根本所在,无一例外停留在浮光掠影,让人无法感同身受。
影片对于众人背景的交待,更只是简单的剧情闪回,生硬刻意之余,也愈发拖慢了影片本就拖拖沓沓的节奏。
最莫名的是影片结尾,陈莫打倒了皮条客,让妓女得以逃脱,还救走了被人追债的裁缝。
编导对于问题的解决之道,太过简单粗暴,也太过一厢情愿。
而陈莫把老夫妇的孙女带走这一举动,更是匪夷所思,让人不由产生如下疑问:他为何要把这个毫不相干的女孩从爷爷奶奶身边带走?
女孩的爷爷奶奶为何会同意让一个陌生男子把孙女带走?
双方的行为实在都不是正常人类该有的举动。
说实话,影片不乏一些神来之笔,比如洗手间中的鱼头,比如没有精神的巧克力,比如最后一次把车挡住的年轻夫妇。
而且摄影、音乐、美术等技术层面,亦是可圈可点。
但初次拍摄剧情长片的广告导演钟孟宏,显然不知该如何让剧情自圆其说,把一个好端端的故事讲得漏洞百出,让人贻笑大方。
大家都不错 尤其是 戴立忍啊 "干"一看到九孔和纳豆就以为他们在耍贫嘴 仔细想想还是跟剧情有点关系的桂纶镁一出现又糟糕化了 票房毒药好久没看到正常水平的台湾片了 真不适应大家都正常起来吧
老流氓:我操你妈!
妓女:你别操我妈!
老流氓:那好,我不操你妈!还有张震一屁股坐在蛋糕上然后借洗手间换衣服那段那个鱼头。。。
说不出的感觉那个刮胡子的老头儿 把泡假牙的水都喝了 最后照了下镜子很满意的走了理发师说:真正的绅士啊!
个人主观里一部电影的成功在于它好得让人讨论称赞或是它坏得让人诟病不断停车这部电影编剧/导演/摄影兼于一身的钟孟宏先生,继[医生]之后又一部电影作品。
剧中角色包括了:金士杰、张美瑶、戴立忍、张震、桂纶镁、高捷、杜汶泽、曾珮瑜、庹宗华、九孔、纳豆等人。
一开始进入电影的几个画面看得出导演的企图心,例如张震走出镜头之后的背景还有张震在车中假寐,镜头拉到他脸上盖的报纸的图像在观赏之余心中不免替他鼓掌一下!当然选角方面导演跟王家卫早期还蛮雷同的选择一些有票房却不失个人味道的明星,这样的策略方式会让电影能够加分并且具有实际的帮助那样子很好,印象当中在"新浪潮"这本书中法国导演尚卢高达也提过类似这样的事情。
故事场景中一个重要的地方-"理发厅",连结了几乎所有角色与角色所属场景,可惜了一点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入口的奇幻或是特殊场景描述似乎稍嫌不足,不过对于冷面理发师由高捷主演这个角色似乎是很好的选择与反差,不过化妆人员也许可以把高捷的妆化得再白一点,导演也许可以用再特殊一点的角度去带理发厅内部人与人的互动不是只有理发厅的厕所里那出幽默感相当足的张震VS鱼头的戏分。
另外高捷替老人理发之间的诡异感如果能加强些相信幽默感的反差会提高些许,并且当这个地方的氛围建立了,其他关联的元素也都会更生动起来了。
港星杜文泽的戏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段故事,透过角色自溺自语的过程,让所有的异想的事件与物件变成可能,那样的表现的方式很有趣也有一种诗意伴随的感受。
剧中另外一个角色戴立忍饰演的皮条客,也是我喜欢的角色之一。
原因就是因为他坏,他知道他要坏才能生存,那种毫不掩饰的坏底样貌,故事才能进行下去。
当然这是个性格鲜明的角色,但是电影中尽管选角选的不错,由于角色个性的浓度问题或是描述分段故事的场景的远近关系还是有丁点让人小小不能进入。
电影很好的是有时夹杂了马克吐温式的小幽默与台湾味道的小玩笑更推近了观众跟故事的距离感,是轻松的感觉是能懂的电影。
有点阴郁个性的是桂纶镁的角色,说实在在戏中并不抢眼更别说在戏中说的那句脏话。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导演执导过纪录片的关系,还是"医生"中的生死概念,桂纶镁的角色演绎在导演镜头之下,像极了最无关的人却最受罪,越挣扎却越无助的感觉。
这段戏分让我发毛并且有一点点的不舒服,虽然这只是个人观感。
Peggy整部戏的戏分算是颇多,不过演最好的就是洗手与擦手的过程。
恕我直言的是电影中洗手与擦手有两段,各自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代表的却是相同的洗涤,洗涤了身体与心灵的各种污秽/疲惫,那是美的形式,并且能够暂存人心的画面。
Peggy另一段骑脚踏车的镜头时间有点冗,虽然也许猜测的出导演希望角色藉由骑车表示出寻找方向与发泄心中压力的方式,但是难免还是会有点期望不一样的方式却能传达相同简单概念。
刚刚看完《停车》。
原来水泥森林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困境里挣扎。
金盆洗手的黑社会大哥。
你以为他谈定,你以为他超脱,你以为他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但是,拜托,这是生活不是武侠小说。
他在理发店里归隐是因为艰难而并非透彻。
他用一只手赢了比赛的时候,也会意气风发。
他站在夜色里的时候,也会无限苍凉,他说,这手不知道在疼什么。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倘若可以,愿意一直虚荣的活在荣耀里,可现实会告诉你,时不我待;现实会告诉你,你只剩自我安慰和回忆。
欠债的裁缝。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了不起,我们常常觉得生不逢时,我们常常觉得这小小的一片池塘,怎容得下我们乘风破浪的伟大理想。
于是我们想要改变,我们不停的离开,我们不停的寻找,然后,在走了好久之后发现,我们竟然依旧一无所有。
小裁缝告诉你,他从香港来到台湾,又从台湾去广州,然后他在这街头,被泼了一身白漆。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想,永远比做要容易。
内地来的妓女。
她曾经有一张干净的脸。
她曾经在风里骑着自行车。
她曾经在火车上对那个未知的城市满怀憧憬。
后来,后来,她化了很浓的妆。
她面对那些侮辱无动于衷。
她一遍遍的问,什么时候债能还清。
你瞧,这生活真像围城,我们永远羡慕仰望着墙的另一边。
可当你真正到那边的时候,却又想要逃跑。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以为奋斗就可以实现梦想。
四楼的皮条客。
他是坏人吧。
他是坏人吗?
坏人养着两个兄弟,一个是傻子一个吃素。
坏人和傻子兄弟在车上为了无聊的鼻咽癌絮絮叨叨。
他们做着一份叫人发指的工作,然后用最粗俗的方式互相关怀。
生活,好像并没有因为他做了坏人而变得不再琐碎。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之4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为着生存,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把自己变成坏人。
可还是得忍受生活的琐碎。
三楼的老夫妻。
他们一直等着儿子回家,然而儿子早已死在狱中。
他们的门一直不关,是不是渴望着生活里该有些奇迹。
他们给自己变了一个童话,然后,日复一日到自己都相信这个童话是真的。
我们都是这光怪陆离里的一只小蚂蚁,小蚂蚁的困境是——我们一直仰望着那些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次又一次的欺骗自己美梦终会成真。
好吧,好吧,这生活真的就像是那做坏的蛋糕,它坍塌着,它丑陋着,它莫名其妙乱七八糟。
好吧,好吧,这生活真的就像那尴尬的鱼头,它意外丛生,它进退两难,它啼笑皆非荒诞不堪。
可是,老板娘说,蛋糕虽然做坏了,可依然好吃。
可是,我们看着陈莫无所适从的面对那个鱼头,竟会莞尔。
影片的最后,陈莫在隧道里开着车,他说,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一直向前。
生活,总该继续。
他原本可以不用出现在故事里的,只因他换了个车位,故事也随之而来。
失去儿子的老夫妇带着孙女艰难度日,他们终日生活在期盼与等待着,他们的期盼与等待也因为他的不经意拜访而终结。
或许他的出现才是老妇人和小女孩真正企盼的,儿子的回归只是个不真实的梦。
理发店老板原本是个混社会的,因为伤了一只手才选择过安稳的生活,于是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理发店,而且一开就是15年,难道真的只有失去才懂得珍惜?
裁缝店老板则刚好相反。
他因为不想一直替他人做衣,想打破一沉不变的生活轨迹而选择下海经商,但结果并未让人如意,最终借高利贷让债主追杀。
从而也有了和他的一段经历。
李薇是个大陆妹,下岗为求生被骗至台北沦为妓女,她终日想逃跑,当她认识到台北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
当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她和他并没有直接的对话,但因为他的再次出现间接帮她成功出逃,义无反顾的。
她终于乐意逃离这没有尊严只有痛苦的城市,或许她会回到农村,但她再也回不到那个简单纯真的世界......他,陈莫,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他之所以会停车在此是因为他与妻子的约定。
他们因为生育的事情闹僵、和解,再到约好一起吃晚餐。
但这餐饭来之不易,直至他遇到故事里的所有人物,直至所有人叙述完属于各自的故事,他才能与妻子共进晚餐。
让人感到安慰的是故事最后他收获的不只是晚餐,还有他和妻子最渴望的孩子——老夫妇的孙女。
这样的结局很完满,但过程很曲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任何一个出现在你身边的人都带着故事而来,每个人都撰写着自己的人生。
对了,不光是人,就连片子中的鱼头都有故事。
从洗手间到被盛在碗里,它也经历了一段有趣的经历......
看的出导演的野心,多种表达方式,多种叙事节奏,混搭在一起有种古怪的趣味。
但仍然有生拉硬扯的痕迹,有的情节点太刻意。
用风格强烈的音乐来渲染氛围不失为良策。
不得不说张震扮演的男主的个性很让人抓狂。
典型的粘液质人格。
导演似乎太想说了,所以什么都说的不够到位。
最喜欢的,是在洗手间里面的情节。
在叙事上,又比宁浩的编剧班底弱些,节奏控制的不是很舒服。
不过也许是刻意为之,想突出某种让人抑郁压抑的氛围。
但这却不是我所喜欢的。
整个色调很舒服,很多镜头当中都很有细节。
也许故事结构本身决定了只有很多片段的拼凑,但总体感觉就是,还不到位,有隔靴搔痒之感。
片子的前半部分让人如坠云雾。
悬疑、恐怖、生活——各种元素都似是而非。
节奏拖沓(几近《等待戈多》)让人阵阵发窘。
镜头也切得离经叛道。
但是荒谬中透露出来的韵味又紧紧地抓住你,让你无法厌倦和放弃。
心里隐隐觉得终点有美景,但是为“烂片出没注意”而惴惴不安的心也是等比例地沉重。
影片的最后半小时,散落的情节之珠被慢悠悠地匀速串起,直到最后五分钟,一切豁然开朗,惊为天作。
全篇弥漫着科恩兄弟式的无厘头的荒谬感,而这荒谬亦张爱玲所谓之“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恐怕正是真实世界中的大宗。
此片的镜头语言也丰富且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影片的上半部分镜头处理非常有话剧感。
提前泄露剧情的人啊,真是对后来的观者犯了罪。
创意不错,可惜故事讲的莫名其妙
仍然是节奏的问题,到桂纶镁出现的时候已经无聊到蛋疼了;其实钟孟宏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只不过缺少一部让我们爱他爱到不行的电影,看完后会反过来包容他电影中的所有不足,相信这样一部作品会出现的....
本來純粹想看桂倫鎂。意外發現挺不錯的。就鋪陳爾言是很棒的。零零落落卻始終圍繞在同一條街上。個人倒是很喜歡的。雖然想不到桂倫鎂戯份怎麽少得可憐。杜汶澤又更中年勒。張震的帥氣還是我欣賞不來的。
一个故事
安静的热闹。张震不错。
母亲节前的小小感动和唏嘘
很黄很暴力
真是囧事一箩筐,张震也太倒霉了吧!
鱼头
只为张震
真失望。
有点想法
节奏有点慢,最后的转角说,把整个电影提高了不少,那只虫子很牛叉
强行让故事发生
40分钟后,片子变疲软了。
什么东西啊到底摄影在搞什么啊好恶心的恐怖片
台湾版的人在囧途????
细节上看有几个好蛮不错的处理,东北姑娘毛巾擦手的那段,最后张震带走小女孩那段。但电影整体来讲,略显凌乱。
有东西但没表达好的小成本电影。
张震到底有多不想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