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有几个没想到:第一,没想到德尼罗以如此老迈之躯出演这样一部充满着血腥与打斗的影片;第二,第一眼竟然没有认出屈伏塔,这部影片中的屈伏塔和《巴黎谍影》中的屈伏塔判若两人;第三,没想到这场复仇竟是这样结果。
杀戮和以杀戮终结杀戮意义上也许不同,但本质上没有不同。
杀戮在幸存者和实施者心底都会留下不可愈合的创伤。
这部片子本意是对于战争和战争中的滥杀的一种反思,但是随着两个曾经的对手间的一次次的相互伤害,这种反思却变得有些玩笑了。
也许是德尼罗太老了,经不住连续的打斗的折腾,所以才将彼此间的相互搏杀弄成一次次的充满着偶然性的相互袭击,最后连德尼罗腿中不曾取出的导致他无休止的疼痛的那块单片都派上了用场。
再说屈伏塔,高高大大的一个曾经的杀手,竟然屡屡被一个拖着一条残腿的老人的一招一式就轻易的击倒,也是很让人不可思议的。
因为了这种种的不可思议,所以那种本应该沉重的反思变得轻飘了起来,最后两个人坐在悬崖边上,勉勉强强的完成了心灵的解脱。
这样的影片真的没啥看头,如果还能坐下来将电影从头到尾看完的,完全是出于对于德尼罗和屈伏塔两个人的喜爱,已经是和这部电影无关的事情了。
而这四星的评价,也是给予这两个人而不是给予这部电影的,如果电影能够再精彩一些,那就不只是五星级的评价了。
这些好莱坞的曾经的巨星们,很难得再造往日的辉煌了,因为很难得有适合他们的剧本,而剧本要同时适合两个人,难于上青天了。
《致命对决》注定是一部硬汉电影,虽然曾经是美军上校的罗伯特·德尼罗从塞尔维亚战场撤军后,隐居山林已经有了十八年,但面对着当年战场仇敌——塞尔维亚敢死队的约翰·特拉沃尔塔,还是丝毫不见颓势,沉着冷静而又毫不胆怯的应战,茂密的丛林和林间的木屋,成了两个人的战场,有那么几个瞬间,让人恍惚觉得时光又回到十八年之前,枪与弹,弓与箭,你来我往,但这一次,却多了些英雄惜英雄的意味,你争我夺的你死我活,也伴随着觥筹交错的知你知我,影片就是在这样复杂而矛盾的情绪与氛围中,拉开了一段迟到十八年的仇杀。
影片有着太多令人意外的地方,即使在观影前知道了前情提要,知道了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埃米尔,是前来寻仇,但依然无法放宽心的跟随剧情踏实走下去,因为你不知道突然在哪一刻,这看似和谐的画面,就是被无情的刺杀所击穿,所以,当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本杰明一如既往的在丛林中生活,并且在大雨的路边邂逅这位颇有机缘的狩猎爱好者的时候 ,谁都知道这是一场《农夫和蛇》的故事,早知道蛇会苏醒,咬人,只是不知道会发作在哪一刻,两人相遇后的故事,充满了巨大的张力,观影者似乎比剧中人更紧张,那是来自内心的悬空,反倒是待两位在狩猎时突然“撕逼”之后,这种心理纠结放下了一些,只是取代而来的,则是激烈的斗勇和惊险的斗智所延伸出的视听快感。
不久前北京国际电影节刚展映的《美国往事》,当年的罗伯特·德尼罗风头正劲,虽然是内敛及深邃的演出,但丝毫盖不住一身的英气,成就了一代的经典,而今再看《致命对决》中的罗伯特·德尼罗,不禁有英雄迟暮之感,但任凭沧桑的脸颊和苍苍的白发,依然掩盖不住那犀利的眼神,如今的德尼罗,极其符合片中隐居十八年之久的美军上校的角色诉求,尽管心已无战,但并不代表 他的各路触感有所退化,反倒是在“战火”被瞬间点燃之后 ,敏捷的身手,精准的判断,令人目瞪口呆的反败为胜,都令观众刮目相看,若盘点好莱坞老当益壮的动作大叔甚至大爷,罗伯特·德尼罗必定占有一席之地。
再说下约翰·特拉沃尔塔,这个曾经的青春潮流的象征,后来被吴宇森再次发觉,凭《断箭》和《变脸》二次翻红之后,又陷入了不愠不火的尴尬境地,特别是他主演并导演的《地球战场》,简直是好莱坞制片史上的巨大灾难,但 这一切都不能掩盖约翰·特拉沃尔塔的个性光芒,他依然是人群中最出挑的那抹亮色,只是在《致命对决》中,又一心隐藏自己的外形和身份,并神不知鬼不觉的获得了伯特·德尼罗的信任,然后在他刻意的安排下,展开了充满玄机的复仇。
在最恰当的时间和最恰当的地点,展开双雄对决,这种公平的竞争,体现的是他作为一个复仇者所遵循的武士道精神,或者是江湖的道义,无论怎样解析,这里面都饱含着残酷战争背后的冷静反思,但本片又无疑是致命仇敌化身忘年好基友的佳作,当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来自敢死队的死士,要正大光明、公平对决的取下罗伯特·德尼罗的性命时,一场迟到了十八年的复仇之战,就此开启。
男人是個神奇噠物種。
他們可以高興時互相稱兄道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他們也可以轉念就互相追殺拼噠妳死我活。
最神奇噠是他們在互相追殺後還可以繼續做朋友冰釋前嫌。
美國有很多士兵在戰爭後選擇自殺。
原因是受不暸死在自己手裏噠生命像鬼一樣在道德上Hunting他們。
戰爭總有起因。
可當戰爭持續很久以後人們往往忘記暸戰爭噠起因。
打著打著就忘記暸這一切都是為暸甚麼。
本來是個人之間噠矛盾。
最後變成民族之間噠矛盾。
隨著時間噠推移。
交戰過噠雙方應該都互相道歉握手言和然後共濟未來。
所以。
日本和中國就是兩個不懂人事兒噠混小子。
妳不道歉我就永遠辱駡妳這個民族。
妳辱駡我噠民族我就永不道歉。
一點兒紳士風度都沒有。
別忘記戰爭早就結束暸。
家裏還有妻兒等著妳。
这两个人都是战争后遗症产物两个人的内心变化,以及对话是这部电影的看点,老兵不能忘怀过去战争中看到的,做过的。
最后一声枪响,在最后交代到了,那是经过内心非常久的挣扎才开的一枪,最后他也交代,在那场战争中感觉到的一切,他走了极端,一个人封闭了起来,不愿看到自己,只是不愿从镜子中看到以前的一切,大胡子也是极端品种,死过了的人似乎都不怕死,继续回来找老兵单挑,但是他的目标只是让老兵接受挑战,然后迫使老兵交代罪行,向上帝忏悔,然后送他上路。
结果,在和老兵一次又一次的车轮战后,两人开始断断续续的说到了给他们带来的阴影以及痛苦,其实他们都是受害人不是吗。
战争是一场公平审判,也是一场残忍杀戮,在战争中所堆砌的尸体,就连上帝也无法直视,我很想问,上帝如果参加战争,那么他该宽恕胜方,还是败方,3可能,,连参加战争的自己也宽恕不了。
剧中两个主角都是一种典型的心理,也是很现实的心理就像两个在互说罪行的时候可以看到,战争的盲目让2个人都蒙蔽了双眼只是看到别人带给自己的伤害,而未能看到他们带给别人的伤害别人弄疼你,你也去弄回别人,这很正常,但你见人就弄就不正常了对吧,所以剧中一直讲上帝,上帝,为什么讲上帝,因为上帝没参加,就像看着你和别人打架的旁观者一样,你讲他,只是希望他能支持,和理解你,然后宽恕你,说你是对的,别人错的。
但真正两人坐下释怀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只是,你还没跳出那场可恶而蒙蔽你双眼的战争而已,当一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就让他结束吧。
《杀戮季节》:2013年的电影,整部电影基本就是罗伯特德尼罗和约翰特拉沃尔塔的对手戏。
两个人轮番占上风,折腾来折腾去。
结局还真让我蒙对了,两个人最后没有人拼出一死一活,而是和解了。
电影前面的铺垫就是把两个人都放在了战争受害者的范围内,那么不论哪个受害者胜利或者死亡,对电影立意的高大上来说都不是太好的结局。
唯有和解,两个人彼此放下仇恨(主要是特拉沃尔塔放下仇恨),让自己也平静一点。
电影立意很高尚,但如果生活中真发生这样的事情,谁干让自己去冒这个风险,让对手再有机会弄死自己??
(里面的音乐画面不错,电影还是可以一看的,毕竟两个大神级别的演员在撑场子)
这部片子主要由两位男猪脚上任,而且一年轻一老人,看得我有点怎么说呢,这个年轻人的报复心太强了,老人现在为什么自己一个人在深山野岭里面住,其实就是战争给他留有后遗症,他自己觉得有罪,也不想把自己的罪孽带给自己的孩子们,但是年轻人穷追不舍的报仇看得我觉得可能换做是我,我可能也这样一直放不下吧,但是老人开始一直在掩饰一些东西就是不想在提及,但是年轻人一根筋就是要想报仇,自我感觉是一般比较硬的作品,人情味描述的不是很多(只有老人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孙子有点感情描述之外)
从头看到尾,没有任何的惊喜,白白浪费了两位实力派老影星.唯一惊喜的,只有那个德尼罗讲的那个故事: 老头最后问神父:我是否该告诉那个美女战争已经结束了. 但,我总觉得,这个故事跟片子本身没有多大关系.硬要把人性和救赎 跟战争对人的摧残扯在一起有点牵强.从故事的结构来看,太老套了,猎人和猎物的角色不断互换,然后互相折磨,最后大家彼此坦诚相向,原来人之初性本善,只是我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而已.最后,happy ending, 两位主角都很开心,从来回到自己的生活,也重新打开自己的内心,投入到世俗的温暖中去.从德尼罗的儿子开车离开的那一刻,我们知道游戏开始了,而且我们也很容易猜中游戏怎么进行: 既然你是来复仇的,自然是有心结打不开,那么我就通过游戏打开你的心结,最后发现自己的心结也打开了.这样的故事显然是土的掉渣的故事.---它是多么刻意的说教. 当然, 对于大多数来说,也许我们没法理解这些经历过战争的人的感受,但我相信,从战争中幸存的人, 绝对不会只记住个人的恩怨情仇,他们会思考战争给人性带来的摧残,会珍惜生命的美好,而不是仅仅记住那个拿枪对着自己的那个人的脸.也许,我是错的.
好滴,对于这种名称的片子,我通常先入为主地界定为动作片,不太乐意好好看。
但冲着特拉沃尔塔和罗伯特•德尼罗,我想看一看,毕竟,他们两人都有戏。
故事背景是1992年关于塞尔维亚、波斯尼亚,所谓的波黑战争,所谓的种族矛盾和种族净化,超过二十万人丧生,是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欧洲冲突,等等等。
讲述一个讨人头债的故事,报仇之前必须让敌人忏悔,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
当特拉沃尔塔说要hunting的时候,我以为会一边倒的一个追一个逃,结果却是两人随时变化主动和被动。
特拉沃尔塔意大利及爱尔兰后裔的基因本来就让脸极为有趣,加上蓄胡的造型,效果奇特。
德尼罗倒没有什么变化,没有惊喜。
这是军人对军人之间的对决,显示出职业军人对待敌人时各种残酷的技巧。
彼此之间弄伤对方的两个桥段有点残酷,比较刺激。
在语言上,欧洲人说英语的口音,加上东欧人说话时天生的诗意,已经很有效果,更搞笑的是,中文翻译是个上海人80后,经常会出现“侬晓得伐”,“赶脚”之类的话。
除了那个冷笑话之外,另一点是,面对残酷的现实,人们总是说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另一种解释是,唯有此时才相信上帝的存在,因为仅凭人类自身无法做出如此残酷的事。
最后,虽然不够大气,略显师奶,但摄影还是不错滴,尤其别错过片尾的风景空镜头和音乐。
战争与人性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人性的抒写也成为战争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
《六韬三略·百战奇略·好战》中说,“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
人类发动战争,采取大规模的惨不忍睹式的屠杀活动,仿佛就像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拐点。
电影《致命对决》正是通过塞尔维亚战的杀戮与血腥、暴力的悲惨为引子,展现出经历战争之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部影片创意式的大胆的叙事模式令人吃惊:一部电影就是通过战争表现两个人的对决。
这让笔者想起了路易·马勒于1981年拍摄的《与安德烈共进晚餐》。
两部影片在叙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能让人沉浸于其中,随着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的表演,感受到他们在银幕之上的鲜活生命与人性的光芒。
由马克·斯蒂文·约翰逊执导,罗伯特·德尼罗、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的剧情电影《致命对决》,以塞尔维亚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美国老兵隐居在深山中独自生活突遇复仇者的故事。
电影《致命对决》的故事并不复杂,和同类影片一样,单一的线索,让观众一看即明。
故事前置于塞尔维亚战争,一群美国士兵派遣到该地进行武装镇压,回到祖国后,上校本杰明·福德(罗伯特·德尼罗饰)不仅家庭破裂,一个人隐居深山老林,而且还遭遇新朋友的突然追杀,这无意间组合成了一个过去(塞尔维亚战场)与现在时空的矛盾空间。
在这个看似随意建构的空间中,我们透过两人的对白,透过影像的呈现,看到了尘封于历史缝隙之中的战争,包括死亡杀戮与血腥、暴力的奇观。
“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
”美国电影更是深谙其道。
“为什么我们要打仗”一直是美国战争电影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
比如《黑鹰坠落》表现出“你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同胞”的命题,《我们是军人》诠释的是“为了我们彼此”的真理,等等。
而电影《致命对决》同样如此。
影片通过现代时空的视角叙说经年的战争故事,好似在谈论一场无关紧要的战争故事,实则是更深层次的挖掘战争带给人的心灵创伤。
导演透过上校本杰明·福德与狩猎爱好者埃米尔·科瓦克(约翰·特拉沃尔塔饰)的丛林对决,其内里却是透过一个民族与民族的对决,真正的表现出和为贵的内核。
片中,不管是看到满车厢的死体,无情的杀戮塞尔维亚叛乱者,还是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的残酷斗争,都将战争所遗留的人性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致命对决》中的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是不同“身份”的代表,它表现出来的是性别、种族、职业、阶级、信仰等众多方面的不同,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因果关系。
这种由战争勾连的关系从战争之人与成长之人形成了一个时空的错位,也可以说,是指向个人主体意识的身份认同。
影片中,狂风暴雨之夜,本杰明·福德与埃米尔·科瓦克相谈盛欢,却无奈遭遇对方的无情追杀。
一方面是退休后隐居深山的美国老兵,一方面是带着深深仇恨的塞尔维亚战士,一老一中的对峙,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
由此,本杰明·福德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的咄咄逼人,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残酷的方式,不得不勇敢面对,并以战士的方式解决这场来自战争所引发的后续问题。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风语者》再到《黑鹰坠落》、《现代启示录》等,无不通过战场暴力的展现,真实还原出战争的原貌。
电影《致命对决》亦是如此。
虽说,该片在表现战争的场面相对较少,但两人的对抗的刺激与残酷还是让观众深切感知到战争的冷酷,以此,更加生动形象的体悟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当本杰明·福德丢掉枪坐在一角与“敌人”埃米尔·科瓦克交谈时,说,“我现在是不是该告诉她战争结束了”,一切都不言自明。
这一刻,笔者看到了人与人的互相理解,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反思,也看到了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与肯定。
这部电影,情节简单。
两个极端,复仇和救赎,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掉的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精细化,此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并没有和其它的例如国产也好还是美国大片也罢,刻意的去表述一些现代商业片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们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发觉,情节上时间上还有人物之间,所有这些东西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共鸣,它并没有去表达什么,结尾处的那一句话把所有先前所没有精心表达出来的东西全部都很完整很哲理的表达出来了:"神父,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我应不应该告诉她战争已经结束了!"突然,你会发觉这部电影并不是只单单的去表达两个在战争中经历伤痛的男人而以.而是人生,其实也是这样.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学会适应.
全剧90分钟还没老头最后说的一个笑话精辟呢
电影里的配乐超赞 电影中穿插的约翰尼卡什的乡村音乐真是叫人沉醉 约翰的表扬简直是出神入化 老罗嘛当然也是自不必说 这片儿虽然题材老套 剧情空洞 但是有了这些我爱的东西在其中 也要4星啊 第一次承认约翰是演技派啊
有点古龙笔下高手对决的意境
太刻意的一波三折了,只为再现两位硬汉
好虐心T_T
不明白为什么豆瓣那么多装B的人,虽然偶然我也是,但这部片真心不错。1、两大实力男星的表演无可挑剔;2、剧情在两人角色间不断互换中推进;3、电影中的“忏悔”的小故事有趣;4、电影配乐超级好,提琴与管弦乐的合奏,大气、温暖、平静、舒畅。
实验性的二人飚戏蛮带感,可期待的开局逐渐走向俗套的救赎,倒是前南解体的另一真实面值得了解
杀出基情,浆纸脸
就还挺适合足疗的时候看的。
多么莫名其妙的一场厮打啊.....大反转太多,不就成了闹剧了么。
手动栓式步枪的魅力无法取代
三星半 一切都不错 就是有些过时了,还是我们变得接受不了这类反战电影?
瞎了这么好的阵容了,拖拖拉拉。毫无意义的台词,糟糕的动作场面。只有景色值得一提
互毆A倒地 再互毆B倒地 再互毆A倒地........相愛相殺到最後竟然和解了! 這兩隻在幹嘛啦wwww
两个战场上的对手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互虐的故事。肯定导演想表达的是宽恕和立场冲突,但效果不好,除了一些血腥的片段,我什么也记不清了。
弓,画面,看不下去直接跳过的5分钟 5星方便记不起名字的时候好找
本来剧本就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 还特意去营造那种耐人寻味的感觉 到最后越看越没意思
这两个人在玩什么。。。
越来越喜欢特拉沃尔塔
即使删了太多也很难看,不过配乐和风景居然成了这片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