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她在Nirvana的最后一场演出上认识了丈夫Don,当时Don看见她在哭,手边没有纸巾和手帕,于是脱下T恤给她擦眼泪。
Ann17岁和19岁时生下两个女儿,现在分别6岁/4岁。
她在大学做夜间清洁工,Don的工作是给人建游泳池。
有天Ann晕倒,查出来只剩两三个月好活。
她谁也没有说,写下了几条死之前要做的事:1.跟女儿们说爱她们,一天好多次2.给老公找个女儿们喜欢的新老婆3.给女儿们录每年的生日祝福到18岁4.一家去whalebay海滩,BBQ5.烟想抽就抽,酒想喝就喝6.想说什么说什么7.和其他男人ml,看看是什么滋味8.让someone爱上我9.去监狱探望老爹10.去做美甲(把头发也搞搞)最后,都完成了吧(海滩那个好像没有?
),故事其实还是比较圆满,现实中,可能不会那么巧想做什么都能做到吧,总会有意难平
影片描述的是一个坚强的女子。
其实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每个人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
只是命运早早的就夺走了她的生命。
虽有不甘,年纪轻轻就过着为家庭而奔波辛苦的生活。
可是她更多的是选择坚强面对,看着自己的女儿,即使再辛苦也觉得很快乐,即使是面对死亡。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不会像女主角那么年轻就要面对死亡。
电影给我们传递的或许是让人们坚强的面对生活,并且享受现在,珍惜所有。
可是现实中很多人却不满足现状,如果让一个人给出对生活的满意度,很少有人会100%满意。
很多人都走的太快了忘记了沿途的风景。
没有我的日子,“我”在与不在当然是一个紧要的问题。
我与日子水乳交融,我沉浸其中,日子或者是公开的,但是梦想却是秘密的。
黄昏的梦,过着美好生活因而生活也对你微笑;肌肤的梦,你正触摸着无暇的肌肤;远方的梦,思绪跳过窗户越过海面内心生出同时存在的两个世界。
清洁工安妮从没有想过有被惊醒的一刻,她的生活无论在自己看来还是在观众看来都是精心雕刻的油画。
问题父母、两个乖巧的女儿,一架拖车房、一个暖脚的大男孩丈夫。
她的日子是幸福的,这是一种苦中作乐的幸福感。
偶尔那么一刻,当雨水滑过肌肤,或者生活并不那么完全的真实,但是我们要观看的恰恰是这种幸福而不是安妮同事深受减肥广告困饶的那种糟糕。
一次晕倒打破了一切。
安妮被诊断出患了绝症,此刻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间,无穷的远处被逼近,梦想从隐秘处浮出水面。
安妮给自己列出了十项待实现的清单。
原来安妮的生命被抛入世,她来不及选择一个幸福的家庭,甚至来不及生长出更多的梦想,仅仅因为演唱会寒冷的哭泣有人递过来一件带体温的T恤,他们就爱并生活在一起了。
安妮说,我喜欢寒冷,因为它让我感觉活得真实。
可是感觉的真实就是真实的表象。
导演科赛特要做怎样的设计才能使得安妮的日子对我们显现。
安妮的消失迫在眉睫,这个画面世界的中心摇摇欲坠,牵挂才是她与她的生活世界唯一的真实。
牵挂女儿,所以要为她们录下直到十八岁前的生日祝福录音。
牵挂父亲,所以要向母亲索要父亲的监狱地址。
牵挂丈夫,所以琢磨着为他寻找一个新妻子。
可是,正如死亡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牵挂都有一个最根本的牵挂,牵挂我的牵挂。
我的牵挂就是我对我日子的牵挂,可日子裹着根本喘不过气来,就像理发师说,你知道吗,一个理发师是很有压力的,人们总是要求你把他们变得漂亮,但有时候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我只有跳出去,我才能看见它;而我要看见它,我必须跳出去。
改变自己,整发型修指甲,爱上一个另外的男人。
我们观众的争论焦点就在此处,生命的最后一天面对一直爱自己的丈夫,女主何以爱上另外一个男人。
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如今它们却同镜了,可是我们别忘了这正是科赛特早让我们真正看到的“秘密”。
听不懂的中文广播,超市的舞蹈,路边演奏的男孩,测量员汽车里的音乐,平凡的日子中一直透着一股梦想的神秘,可是直接的观看是无所察觉的。
安妮希望“没有我的日子”,仍然大家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
可是正是那个过着不幸日子的父亲说:你爱某人但是你不能使他们快乐,如果你爱他们,但你却不能用他们的方式来爱他们。
这是不是才是真实的日子。
或者,好像也不能够,谁知道呢。
摘一段将逝者给爱我者的留言:将坠的病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中相对,更何况是葱郁的呢。
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树木也早经秃尽了;枫树更何消说得。
当深秋时,想来也许有和这去年的模样相似的病叶的罢,但可惜我今年竟没有赏玩秋树的余闲。
当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个月,你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也不敢想象。
或许那时候我们挣扎的要活下去,尝试所有的可能的希望。
当所有的希望都已经失去,余下的只是屈指可数的日子,只有真正热爱生命的人,才会那么真实虔诚而后卑微的过为数不多的最后时光。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尝试每一次都可能已经是最后一次的希望。
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人,才会亲人爱人前满不在乎的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微笑的一如往昔。
而自己在心理默默地承受。
母亲偷偷一人在车里给孩子们留言的时候,那些希望和期盼。
她是多么希望能够陪着孩子一起长大,多么希望和孩子的父亲一起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看完片子,很难过的感觉。
人生最宝贵的可能是成全,在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希望身边的人没有她也能生活的幸福。
24岁的Ann,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只跟丈夫Don这一个男人在一起过,她想试试爱上别的男人是什么感觉。
她和Lee相爱了,但她的时间不多了,当Lee在跟她说想带她去智利的南部,告诉她那儿有多么多么的美,告诉她想照顾她照顾她的女儿的时候,太残忍了,这个年轻的女孩儿就要死去,她还没有去过很多地方,还没有见过这个世界上更美丽的风景,还没有享受她遇见的又一个珍惜她爱护她的男人给她的爱情。
情节可能有点老套,在将死之时,许下10个愿望,并一一实现它,知道结局没有意外,主人公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但面对死亡时,她的平静和从容还是可以震撼观众。
珍惜生活,享受当下,当意外来临时,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和后悔。
MY LIFE WITHOUT ME...一般心情沮丧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会独自躲在家里,反反复复地看同一个电影,《白色》,但是我昨天找遍了屋子里的碟,没有找到。
于是我看了这部——《my life without me》。
也很好,我想下回就用她吧。
一个23岁的女孩,童年时父亲就进了监狱,母亲万念俱灰并开始抱怨整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抽烟,看老电影躲在房间里偷着哭并决定就这样渡过余生。
她15岁的时候,看NIRVARA的现场不插电的时候,大哭,旁边的一个男孩Don,比她大不了多少,准备把手绢递给她擦眼泪,但是他也没有手绢,于是脱下T恤给她。
于是他俩开始住在一起,开始母亲家院子里的拖车上的生活,和这个唯一和她接过吻的男人,17岁她生下第一个女儿,19岁是第二个,一家四口在拖车上生活着,同样充满笑声,她每天晚上去一个大学里当清洁员,身边都是和和她同样岁数的人。
医生告诉她,她得了癌症,因为实在是太年轻,癌细胞扩散地飞快,她只能活两到三个月了。
23年的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
她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走进一家咖啡馆里,从容的掏出一个小笔记本,问服务员要来一只笔:THINGS TO DO BEFORE I DIE——并且在下面划了一条线,然后稍做沉吟,便落笔如飞的写下去——1,每天向女儿们说几遍“我爱你”。
2,替Don找个女儿们喜欢的新老婆。
3,用磁带录下女儿们18岁前的生日贺词。
4,一家人到海滩野餐。
5,随心所欲的抽烟、喝酒。
6,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7,跟其他男人做爱,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8,让一个人爱上我。
9,去监狱看一眼老爸。
10,弄水晶指甲,捣腾一下发型。
……她的那些事一件一件的竟然都实现了。
她觉得生活很美妙,活着的时候很美妙,死了以后也一样美妙。
我一直不知道什么叫“cult”电影,但是我喜欢的几部电影都被他们归类为cult。
我人生的一大半时间都用来睡觉和看电影,只有这两件事可以让我感觉很自在,但是若非工作关系,我讨厌和别人谈及电影,电影不是用来谈论的,我想,尤其是对于一部已经完成了的电影,是这样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得谈论她,这很让我难受。
谈论人生同样也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尤其是和和你一样打算好好活下去的人。
你的人生和别人的一样悲惨,无非是你意识到了而别人没有觉察,或者别人意识到了而你故意装傻,而且结局都是一样,老了然后死去。
除非你决定自己结束人生,或者你被告知你的生命只有两个月而已。
我所说的这些,并非是无聊的话,因为我们如果觉得人生无聊到了极点,或者悲惨到了极点,你完全可以选择结束。
你不愿意结束,有时候不是因为你自己,而是你害怕爱你的人因此而悲伤,爱你的人因此而怨恨你,而恨你的人因此而得意,恨你的人因此而终于找到活下去的勇气;或者你害怕结束,你可能害怕轮回,害怕结束的只是另一段苦旅的开始,或者你是基督徒,害怕自杀的人只能下地狱受苦;又或者你害怕你会后悔…… 那么你不妨和我一样,以一个即将死去的人的心态活着。
这样就会很开心,你完全可以说服自己,在无意义的人生中找到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你做着同样的事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抑或必须去做的事情,但是你会很开心,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趣都会让你觉得意义非凡,不过如此。
不过如此。
人生。
年龄渐长,唯一有长进的怕就是能够敏锐地捕捉那些刻意的煽情,或者说是对生活周遭日渐麻木也不一定。
只是,敏锐的心灵不会以年龄为刀刃,切割成泾渭分明的冰块。
生活本无趣,但也不是冰层,我们这一代人没有那么多苦难,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冰一样坚硬的沧桑写在心上。
说到底,煽情是再也煽不红我们锐利的双眼了,只是,到底还是有些浓得化不开的硬块儿塞于心中,那究竟是什么,无解。
《没有我的日子(My Life Without Me)》讲述的是冰天雪地的北美,一个叫安的女孩的故事。
23岁,带着两个女儿,和丈夫生活在母亲家后院的房车里,丈夫是整天在外面奔波,安每晚去大学做清洁工。
安的父亲入狱10年,于是你能在安的眼神里看到23岁的年轻人没有的坚定。
安与丈夫在Nirvana最后的演唱会上相识,安知道,这个男人总是那个扔过T恤为她擦去眼泪的人,就像他们在Nirvana演唱会上相识时的情形。
影片开始,雨里安的独白就已经给后面的风云突变做了铺垫,在雨里安说:这是你。
双眼紧闭,站在雨中。
你从未想过你会这样做。
你从没有看到过自己这样。
我不知道如何描述。
就如同那些人,他们喜欢仰望明月或者整天凝视着波涛和日落。
我想你知道我说的是哪种人。
也可能你不知道。
无论如何,你有点喜欢,就让它这样。
在冷风中飞翔,感受着水气渗透你的衬衫,滑过你的皮肤。
大地的感觉,在你的足下缓缓舒张。
还有那些气息,那些细雨敲打着树叶的声音。
所有那些你从未在书中读到的东西,这就是你。
谁曾经猜测过,你。
果然,安收到了死亡通知,医生告诉她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安在一家咖啡馆写下了死前要做的N件事。
然后开始一件件去做,日子貌似如常,丈夫浑然不知。
她在死前想做的事情被手写在银幕上:1.每天对女儿们说若干遍我爱你;2.给唐(安的丈夫)找一个他喜欢的女孩;3.给女儿们18岁前的每个生日录好生日祝福;4.全家去海滨野餐;5.随心所欲地吸烟、喝酒;6.说我所想;7.和其他男人做爱,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感觉;8.让某人爱上我;9.去监狱探望爸爸;10.美甲、做头发。
这10个临终心愿不免让人凄然,正如片中安的内心独白所交待的,童年父亲入狱,母亲从此仇视这个世界,17岁为人夫、为人母,失去了所有少女该有的梦想与快乐。
安和丈夫的日子过得不能说不安宁,只是这样的安宁对那么年轻漂亮的女孩来说,来得似乎早了些。
即便如此,上帝连这样的安宁也要夺走。
因缘际会,安这些愿望一一实现了。
爸爸在监狱里说,人总是不能按照所爱的人的方式去爱,安说她想摸摸父亲的脸,他们回忆起安小时候爸爸在家的快乐日子。
母亲孤身一人,生日之际,是一个酒保的生日礼物让她老泪纵横。
给女儿们的生日留言录好了,一小箱子磁带,安托付给医生嘱咐他每年孩子生日时寄出。
安遇到了一个男人,那个只了解她5%的男人义无反顾爱上了她。
甚至新来的女邻居与安的丈夫和女儿也是那么和谐……只是海滨之行成了她未遂的心愿。
安最后给丈夫留言说,她不想在最后的时刻让家人在医院里揪心奔忙,她想丈夫会理解她的决定和一片苦心的。
最后一段,安躺在床上,安的丈夫和应邀前来就餐的女邻居与两个孩子一起忙着做饭,安看到了自己死后他们的生活,她微笑着欣慰于这“没有我的日子”。
这是一部很淡的电影,画面却偶见突兀,一些大胆的构图勾勒出背后的惊心动魄。
安的表演十分贴切,眼神中流露的淡然的哀伤与嘴角的笑意与这个人物的性格浑然天成。
她几乎毫不费力地把各种细节于不经意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死亡,已经很久未在电影里如此直入心灵地体验死亡了。
安面对死亡的平静让人窒息,电影中穿插的音乐让人动容。
我们对生的贪恋何以应对猝不及防的死亡。
安在光怪陆离的街市行走,她忽然悟出,这琳琅满目、贵得这辈子也买不起的商品不过是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离死亡很远的玩意。
可实际呢,安用她的最后经历告诉我们,它就在那里。
该怎样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珍念生的每一次际遇呢。
假若有一天死亡悄然来临,我们能否向安那样坚毅?
那些在内心拥塞的浓得化不开的硬块儿会不会瞬间融化呢?
人类除了生命力比别的动物略强一些意外,其他的都基本处于异常脆弱的状态,你比如这部片子里描述的那样。
人类之所以容易变得脆弱,大概因为思考和认知带来的情绪复杂化。
有所感悟所以有所感悟所以有所感悟...所以最终总能联系到关于自己的生命或者痛苦或者遗憾或者总总林林的命运啊这三个字上面来。
其他的动物并不像(据我们人类所探知)并不像我们人类这样脆弱---用某个评论过
我以前看过动物世界这类节目中总有麋鹿或者斑马之类的被狮子捕捉的情景:动物尽自己做能逃逸,逃不掉的,就最后踢几脚,然后用水灵灵的大眼睛安逸地环视、最后一次环视这个并不美满的World,然后就Go了。
人类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也不代表人类就高尚伟大很多---很显然能被关心到的也不过仅仅是自己群居过程中接触到的同类而已---比如父母亲啊,配偶啊等等。
人类怎可能脱离动物本性呢?
却只能装丫般略显临终前的“情系四方”而已!
很多人都以为人过世就代表一切的终结,我不这么认为。
如“村上春树”的看法---某种意义上你可以理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越是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他的‘整体存活时间’越是漫长---乃至不朽。
不朽了的生命最终演变成文化的一部分,被其他完全不相干的人类保留下来;反之、也只有做着利于超越‘自己能接触到的同类’范围的事业的人才会有机会被人们留存在记忆里长存乃至升程至文化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叫做“world”就是告诉你“卧而得”的意思,呵呵。
倒下来了的时候,你才开始被重新分类,进六循环也好,被人们记住也好忘记也罢,基本上取决于你生前干了些什么事情,对谁干了...而已。
中国人比较早地竖立起来的善有善报的观念不谋而合地与佛教的理念重合并闪光。
而西方人比较关注所谓人文世界。
你可以看看这样的电影,借机会把最近的郁闷都哭出来,但不需要太过难受。
(其实你哭过了、也就很难真的难受起来了。
)毕竟,我们要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不过是部‘故事会’而已。
有一个被我称作师傅的佛学人士说过:人哭的时候不管因为什么,皆因联想到自己才会哭,因此人哭的时候其实都在哭自己。
与其哭,不如微笑。
然后从容地环顾四周,从容地安排着还能触及到的一切的,真实。
P.S.1,经常流眼泪已经被证明对健康有益处。
2,我对电影的看法:“一切皆可能”---你能看到的甚至想到的故事、肯定发生过不致一遍 ,因此你有理由对着不知名的方向,致敬。
问题是你永远做不到他们那样,既如此,看看就算了,表太难过以至于更糟糕。
那样的话,原创人员的激励你的目的就算泡汤了。
如果一部电影有某句话看起来很有哲理让人印象深刻,那么它难免让人觉得做作。
《My life without me》恰好拥有这样的台词,可它却是我今年我看过的最自然亲切的电影。
安用车上的音响听中文教学磁带。
她的妈妈对她说,你就不能做点正常的事么?
安说:“没有人是正常的。
每个人都不正常。
”安在23岁那年得知自己患上绝症,至多有两三个月的寿命。
她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4岁,一个7岁。
她17岁时在涅磐乐队的告别演唱会上认识了她们的爸爸。
他们至今恩爱,住在她妈妈后院的房车(?)里。
在安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死亡绝不显得沉重、也绝不轻佻。
她列了一个单子,死前要做的事情。
首先,绝不让其它人知道她将离去的消息。
然后她有一些安排或者说是小心愿,它们既有母亲的稳重与温柔,也有23岁女孩的疯狂与调皮。
刚看影片开头的时候,我心里说,得了,又一个反映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片子。
在大学里当清洁女工、年纪青青就有了两个女孩,爸爸在牢里蹲了十年,丈夫常年失业——当我开始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影片里工作晚归的安钻进被窝,睡在里面的丈夫被她冰冷的身躯冻醒,一边开玩笑一边给她焐脚。
两人嬉闹着结束了这平常的一天。
一下子,我对这部电影的成见全消散了。
它并不模式化——不愁云惨淡,也不试图让你苦中傻乐。
它零零散散、正常而且异常,像真的生活。
My life without me,并不像中文翻译的那样,是“没有我的日子”。
而是指的当女主角安离开人世时,周围的人生活如常(或者有所改善)。
这得益于安在死前的安排。
弥留之际的安透过纱帘看另一个Ann和她的家人一起忙碌,好像真正的一家人,欣慰极了。
如果此处影片想告诉我们什么的话,那绝不是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之类的屁话。
它只是静静展示了生活如常之美。
一个生命淡出了人间,而流淌的生活之河不止。
安让它过渡得更顺畅,从而她的离世是欣然美好的。
每一个在她生命中出现的人对此都会带着微笑。
聪明美丽瘦弱的Ann,正常的安不正常的安,还没活够却走得从容的安,贤妻良母安,情人安,小孩子安。
我喜欢安。
我想我从她身上学到了点什么。
忽然觉得,越好的电影我越难从中总结出什么大道理。
因为它复杂琐碎。
要是让我打分,《黑暗中的舞者》肯定不如《没有我的日子》分高。
因为我能从前者总结出东西来。
后者却让我难于表达。
有没有想过当地球上没有你,生活会怎么样?
我想过。
我想,如果我有一天永远消失了,会有一些人因为这而不幸福。
可是我相信时间可以抚平一切,即使没有我存在,地球照样转,人照样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认知让我有些忧郁。
然而更多的,是欣慰。
令人深思的片子。
我们活着,可我们是真的活着吗?
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从心而做的吗?
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做着事情,那就等于没有真正的活着。
影片中女主人公得了绝症后开始安排自己的生活。
她觉得这时候她才活出了自己。
她说:“我喜欢寒冷,因为它让我感觉活得真实。
”
不忍归不忍 电影很一般
高潮在哪???
像一首诗,只有这样才能让看的人情感抽离一些。逝者已去,生活还要继续。btw,我爱导演和polley
自恋作品。
谁让我爱生活比爱自己多
美丽的小插曲。
宣告,Nirvana ,爱上,死了。“没有人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不正常”。看完了之后竟然也写下了10条在我死之前最想做什么,然后瞬间大哭。原来活着这么好
你再不吻我我就尖叫。
苦情片
女主好漂亮
感人至深。每一次看都泪流满面,那些平凡人生中积攒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只是没有机会没有人去聆听。
淡淡的有那么点意思
配角都挺细腻的,但是主角出轨那条感情线也太套路了...主角独白太多(剧作有点薄弱);对她的了解全部来自独白的心理活动(基本表演和台词,电影感比较弱);理智上能够了解和同情她的处境,但情感上基本没办法被感染,因为对于人物基本上所有的感情都有防备,所以很难被击中(创作者如果不领先观众,就难获得认同)。倒是小护士最后讲弃婴故事的那一刻,显得动人,这个是演员和表演本身的魅力,是属于电影的时刻。对标《言语的秘密生活》有点失望
她没有对牢房里的父亲说再见,因为她知道他们不会再见了。
不悲伤的故事
感人但流不出眼泪
Lee和Ann之间 实在感受不出任何深情印象最深的是:Speedman的头发Penny说"you are a pig"
调子比较慢~~~不温不火~用录音机留言的段落~~催泪炸弹~
真的人世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wNTgxO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