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玩具总动员”系列的第一部讨论的是“我是谁”的问题,第二部讨论的是“我的价值怎样实现”的问题,到了第三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剧中人以及忠实观众的长大,讨论的问题更进一步——“我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个世界”。
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惊险刺激,一样的令我潸然泪下。
和第二部相似,这一部的开头也采取了比较抓人的处理方法,但回到现实的镜头让人立马心头一沉:美好的童年,玩具们的春天早已过去,留下的是无望中的希望。
其实这种危机在第二部已经出现,但即便是有了11年的铺垫,在看到曾经的担心一一成为现实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忍不住会酸那么一下子。
但不管你认为生活怎样平静无趣,总会生出些变故,在给你希望的同时又带来焦躁不安。
安迪要离家上大学,怎样处置这些玩具就成了重要议题,当玩具们由此阴差阳错踏上冒险旅途时,影片所要讨论的主旨才逐渐展开。
幼儿园,一个让描绘它的词语都变得美好的地方,却出现了该系列动画从未真正意义上存在过的“大BOSS”,令这个似乎是玩具天堂的地方顿时危机四伏。
但仔细想想,如果没有这个BOSS,幼儿园对许多玩具来说依然是噩梦,与其说是这里让玩具们失望,还不如说是玩具们先前将其想象得太好。
而一旦世界的真面目出现在你面前,压迫与恐惧迎面扑来,你的做法是像土豆大叔那样愤怒反抗?
像电话大哥一样沉默容忍?
还是像小丑那样彻底逃避?甚至是像巴斯一样助纣为虐(我知道他不是主动的啦)?
都由你自己决定。
实在是太喜欢胡迪了,这个小牛仔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
见多识广的他,毅然决然地回到虎穴推广自己的逃亡计划,事实上早就历经千难万险的他也的确想出了绝妙高招。
但垃圾场是完全未知的世界,正如许多我们从未想到也不可能想过的环境一样,要在这里生存没有计划可言,只有随机应变和沉着勇敢……慢着,凭这些玩具们不还是只能手拉手在一起等死?
大家最终的获救让我想起一部名为《生活多美好》的老电影,故事结尾的峰回路转所依靠的力量和本片一样,不是神力,不是施舍,不是你锻炼了很久的技能,而是你还未被生活揉烂染脏的那颗纯净美好的心。
这也就不难理解影片最后安迪来到小女孩儿的家,向她介绍玩具,和她一起玩耍的情节安排,分明是告诉我们对大学的生活不要担心,安迪长大后终将成为胡迪,因为他们的心相似得很……多年前看《玩具总动员》,只是觉得想象力丰富,却因没感觉不是很喜欢。
前两天为了迎接这第三部,找出前两张盘重温才发觉被每一部都感动得一塌糊涂,原来看动画片也是需要年龄积累的呀。
我喜欢有些自私和小聪明却又善良、勇敢、机智的胡迪,每当看到他们偷偷跑出去就怀疑自己曾经找不到的那些玩具是否也是因生气而离家出走,每次看完片子都对自己的玩具们倍加爱护;讨厌在玩具们身上体会到的渺小无助感觉,为他们心中时刻存在的那种焦虑而烦恼,觉得他们坚持不懈地寻找爱自己的人太累,最后,不得不承认他们就是自己。
“我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个世界”,是孩子们从片子里看不出的,他们也完全不会想这些东西,但从他们的笑声知道,孩子们依然看得兴高采烈,这实在是影片制作者的本事。
而如果你在影院里,看到这群兴高采烈的孩子中间,有个20多岁的女青年哭得内牛满面,左右开弓不停地用两只手擦拭着面颊,别笑话,那就是我。
有关玩伴或者朋友,有关童年,有关告别,有关传承。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整天都腻在一起的小伙伴,你们无话不说,你们恨不能整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一起玩闹,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喊你们回家的时候都是最不舍的时候。
即使每天玩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就像影片里安迪和他的玩具们一样,但是,伙伴们都是在心里十分重要,且特别的存在。
可是啊,时间总是在不动声色的流逝,我们总是在长大,周遭的一切都不可改变的变化,变化有的大,有的小,有人甚至身边的一切都变了,甚至自己,都变了。
有人对这种改变叹息,似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人陪伴,但也只能陪伴某一个阶段,过了之后似乎总会有不太对的感觉,于是便疏远了,甚至好像是遗忘了曾经的伙伴,可是啊,其实大家都没变啊,只要大家再见面,你还是那个你,我也还是曾经的那个我,我们的回忆都还在,只是我们都各自有了新生活,不能再时时刻刻在一起,但我们都会在各自的新生活里笑着继续各自的精彩,而我们的回忆都被珍藏在心中的角落,以后也一定会有某个时刻会被再次想起。
十分喜欢影片的结尾,不是安迪和伍迪去了大学其他玩具就被束之高阁,而是玩具们全都在一起,重放光芒,而安迪也在又一次的玩耍之后踏上新征程。
看到安迪那么珍惜认真的和小女孩介绍他的玩伴们,并叮嘱她好好对待他们,眼泪真是控制不住,我想,我们的小伙伴心中的彼此也一定是互相这样珍惜的吧。
最后,朋友,再见,没有忘记,我们各安天涯。
每个玩具都是深深渴望和孩子们玩耍的,希望与害怕永远是他们世界的主要情绪。
——题记《玩具总动员》系列是皮克斯的开山之作,随着《玩具总动员3》全球大范围公映,一个曾经的无名公司用15年时间完成了其羽翼丰满的价值塑造:以第十一部长篇及三部曲的方式完美交卷。
《玩具总动员》故事的最初构想源自于皮克斯早期短片《小锡兵》带来的灵感,每个人在童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丢失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满心悲伤。
如果同样的悲伤换做以玩具的视角看待将会是什么样?
失去了主人后要努力挽回对玩具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陪主人玩耍,通过所有玩具存在的理由和共通的感情基础,皮克斯将一个简单故事赋予了不一样的哲学思辨。
源自亚里士多德诗学的麦基原理——“冲突让人物和故事变得有趣”是皮克斯动画一贯的金科玉律。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同样也为玩具系列留下了丰富的角色设置,一个是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吊线木偶片主角牛仔胡迪,一个是充满冷战时期星际竞赛的太空英雄形象巴斯光年,新与旧的对比充满了戏剧张力,故事中玩具们的情绪从通过步话机偷听新玩具成员的害怕之情与之后发现威胁解除的释然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巴斯作为小主人安迪的生日礼物大大冲击了胡迪之前“安迪最爱”的领导地位,而之后的争斗与和解都需要胡迪一个人去面对……动画片可以摆脱童话的情节,选择用成年人的视角表现他们遇到的问题,又同时可以让孩子们开心,这也成为皮克斯之后屡屡采用的经典方式。
如果说《玩具总动员》无论从技术还是说故事的角度都开创了皮克斯纪元的开始,之后的《玩具总动员2》更是将玩具存在的终极意义诠释到动画片前所未有的高度。
玩具的世界注定是不会风平浪静的,经过了第一部的“不打不相识”,皮克斯在思考:什么是比被另一个玩具所替代还要更糟糕的呢?
一个龌龊的玩具收藏家出现在了《玩具总动员2》的原始故事板里,他的目标是要把经典的牛仔娃娃运到东京,严密封存永远地摆放在陈列架中——难道被没别人瞻仰和崇拜真的是玩具的终极意义吗?
机缘巧合下胡迪遇到了和自己同时期的女牛仔娃娃杰西、老矿工彼得、小马牛眼,在众多胡迪自己的周边产品的簇拥下,胡迪的心开始逐渐膨胀起来……《When somebody loved me》是《玩具总动员2》中极为亮眼的插曲,在音乐的缓缓流淌中,女牛仔娃娃杰西从被小女主人宠爱到逐渐被冷落的过程以电影蒙太奇的方式呈现出来,直到她被抛弃在郊外那一刻不禁让成年观众眼眶湿润。
胡迪也开始重新思考玩具的存在意义:回到安迪身边最终成为他无比坚定的信念。
续集电影可以与第一部平起平坐就可以堪称非凡,《玩具总动员2》却做到了几乎所有续集电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超越第一部。
出色的故事脚本、丰满的人物设定、细腻的叙事细节、精益求精的团队凝聚力与创造力,皮克斯将传统的迪士尼精神发扬光大。
《玩具总动员3》的新故事中安迪长大了,到了人生要去上大学的时间节点:“安迪,这些旧玩具要怎么处理?
”,在母亲发问中这些陪伴孩子成长玩具的去留结局将铺陈开来……故事还是完美的,从胡迪的心境变化过程到洁癖动作的细节刻画三大感慨与感动看点:开篇玩具们用手机骗安迪发现自己,再次被安迪触碰带来的激动与莫名感伤;当玩具们即将进入垃圾焚烧时心手相牵那一刻的大冲击与感动;"They mean a lot to me"片子的最后30分钟甚是煽情,还好我们都戴着厚厚的3D眼镜,来掩饰着泪流满面的岁月不老......这一次,PIXAR用1小时42分钟的跌宕起伏给出你喜极而泣的终极答案!
PIXAR 因为热爱 所以充满力量附:15年,10部动画片1995《玩具总动员(Toy Story1)》第一部技术意义上的3D动画,胡迪与巴斯的经典形象“不打不相识”;1998《虫虫危机(A bug's life)》微观世界第一次在3D技术下生动起来,皮克斯最众所不知的电影在业界享有极高口碑;1999《玩具总动员2(Toy Story2)》女牛仔娃娃的主题音乐《When somebody loved me》打动人心,这一次,动画片诠释的主旨可以如此厚重而深刻;2001《怪物公司(Monsters,Inc)》虚拟出以孩子尖叫作为动力的怪物城市,故事及细节设置都令人叫绝,长毛怪物的小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2003《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6000米海下的父子情深,一部片子可以让一种小丑鱼被全世界改叫为Nemo;2004《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 中年发福超人先生面对失业后的不惑生活,弹力老婆、飞毛腿儿子、隐身狂女儿和尚未发现超能力的小儿子如何让生活乱上再乱;2006《汽车总动员(Cars)》知名赛车麦坤迷失落寞小镇,皮克斯老板心境重现:生活有时是需要慢下来的,错过的往往是因为生命想要给你更多;2007《料理鼠王(Ratatouille)》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力,每个老鼠也可以,想做厨师的老鼠再次被OSCAR肯定成就;2008《瓦力(WALL E)》再现默片时代细节为王的精髓,以宏大的宇宙为舞台演绎垃圾小子与IPOD野蛮女友的罗马假日;2009《飞屋环游记(UP)》四分钟催泪爱情“黄金蒙太奇”后10297颗气球牵引下的飞屋腾空而起,一场关于爱与回忆的哲学思辨混杂着人生极致感动呈现出来……图片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c6e53e0100j4qv.html
一个小时四十二分钟的电影在玩具们都各得其所,和乐融融的氛围下隐于了黑色大幕。
或许这是皮克斯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故事之外的情绪却总是让人依恋和不舍的。
突然想到了童年时候的芭比和那些惨遭蹂躏后,断手断脚的玩具们。
她们此刻会是在哪个地方,会不会也遭遇了垃圾场的粉碎和烈火燃烧,会不会继续沦落到某个暴力孩子的手中,难逃虐待的命运,又或者在某处安详?
曾经的她们也是我苦苦哀求,或是考试前三名的奖励,或是父母从远方带来的礼物。
她们经历了这个工业时代的筛选,风尘仆仆的来到身边,成为童年那段寂寂时光的永恒陪伴。
她们当过老师、当过明星、当过老板,当过医生,她们曾是我单独时光中的假想倾听者,是我那众多场独角戏的稳妥对手。
她们,或许是我幼时最坚强也最无忧的朋友。
可如今,这些老朋友不是在阁楼上沉积灰尘,就是早已被丢弃到垃圾桶。
在大清理时,甚至是还带着洒脱与扫清障碍的畅快的。
可这部终结版,却让我意识到那些旧日可亲朋友的生命情感。
抛弃的,不只是我所厌烦的陈旧、暗淡的玩具,却是我关于幼年时候的记忆,与那些在陪伴中产生的彼此相依的感情。
所以,会在恐龙告诉伍迪好好照顾安迪时忍不住留下眼泪,会在安迪对伍迪的最后告别时,意识到与昨日的距离。
皮克斯之所以在经年之后为这部系列画上句号,或许并不是想让业已成人的我们做一场集体怀旧伤感,而是想让我们真真正正的对往日记忆来一个告别,然后该坐车去远方的继续去远方,该在大楼中忙碌的继续忙碌,该在为未来奋斗的继续奋斗。
毕竟,生活就是这样,无法奢求永恒,所以拥有过已是最好的慰安。
十五年前,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玩具总动员》的碟片,看安弟房间里的装饰从胡迪变成巴斯光年,看它们两一起坐“火箭”飞回安弟身边。
十年前,我坐在电脑前看胡迪遇上邪恶的“伯乐”,看巴斯光年带领着玩具们救回被绑架的胡迪。
今年,我坐在电影院里看玩具们相亲相爱,看安弟和玩具们,尤其是胡迪的“生离死别”。
我的童年,也在这个夏天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它跟着玩具们去了邦妮家。
而我,乘着安弟的车驶向成长。
十五年,足够说几句“物是人非”?
玩具还是那些玩具,可安弟长大了。
在第一部里,我们跟着那一组快速镜头看着安弟从小婴儿长成离不开玩具的小男孩,第三部里,同样是一组快速镜头,安弟却已从那个玩具不离手的孩子成长为即将上大学的年轻人,而那些玩具们不知道在箱子里藏了多久,久到他们要偷到安弟的手机,才能见到来找手机的安弟一面。
这个开场,就是一只名叫“长大”的怪兽的真实写照。
又是一堆巧合凑到一起,即将被放上阁楼的玩具们又与安弟分开了。
它们误以为长大了的安弟不再需要它们,丢弃了它们。
于是它们试图在“阳光幼儿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怎料那却是一场噩梦。
只有被安弟选中要带到大学里的胡迪知道事实真相。
在劝说万巨额回家被拒绝后,胡迪独自踏上回家的路,却误打误撞地发现“阳光幼儿园”的阴暗所在。
它只身回到魔窟,只为了那句“大家在一起”的盟约。
电影的戏剧冲突在这些营救与被营救里推至高潮,而这一段看似搞笑的戏码诠释了两个简单却不易懂的道理:其一,什么是朋友间的不离不弃;其二,连玩具也需要存在感,何况人呢?
胡迪和巴斯光年,这对不打不相识的朋友,还有弹簧狗、蛋头夫妇、恐龙、翠丝、小马驹、存钱罐小猪,它们都是陪安弟长大的玩具,十多年的共同游戏与生活,它们彼此之间就像家人一样,在一起,不离不弃。
它们对安弟有很强的归属感,引以为傲,可它们又很明白自己是玩具,被制造出来就是工人玩耍的,如果被束之高阁,留在那个“温暖”的阁楼,等待安弟久久的一次抚摸,即使它们彼此还在一起,却始终是少了写什么,打心眼里感到“lonely”。
它们怕安弟不需要它们,是因为它们不想面对自己不再被需要的事实。
玩具的生命意义就在于陪伴,一旦主人不再需要它们,它们的生命就仿佛消弭殆尽了。
所以翠丝和巴斯光年才决定带领大家去“阳光幼儿园”,以为在那里能得到孩子们玩耍的需求,找到归宿。
玩具需要主人,需要爱,它们拥有彼此是为有家,而它们拥有主人是为有了生命。
影片技术效果与场景气势做的最好的一部分便是玩具们面对垃圾焚化炉的那一段。
误打误撞被送到垃圾场,历经分类、粉碎等环节大难不死后,却不得不面对焚化炉的烈焰。
那样宏大的场面——泛着红光的垃圾场,高高燃起的熊熊烈火,与玩具们手牵手,拥有彼此的无所畏惧形成强烈对比,为我们成仙了一幅荡气回肠的画面。
当众玩具依依不舍的看了对方最后一眼,拉起手,闭上眼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它们似乎不再是玩具,而是有血有肉,敬畏生命,懂得爱,拥有情感,活生生的人。
当然,根据主角不死定理,它们被三只小ET救了。
然而,胡迪和其他玩具们回到家后,再次面对分离——去大学和去阁楼成为它们不得不去面对的归宿。
胡迪回想起之前收留自己的一个叫做邦妮的小女孩,于是写了纸条给安弟——这是十五年来它第一次与安弟直接交流,却也是最后一次——让他把玩具们送给邦妮。
至此,影片进入和虐心加感人的部分,主题情感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升华。
安弟把玩具一件一件地介绍给邦妮,他对玩具深深的情感在他的小心翼翼与动情说词中表露无疑。
当他看到原本被选中放到别的箱子里,要带到学校的胡迪竟出现在这里,面对邦妮的索要他向后一躲,护着胡迪,满脸不舍。
那一刻,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安弟托付给小女孩邦妮的,是他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
那些玩具都是他二十的伙伴,见证了他的成长。
而胡迪是安弟一生的挚爱,陪伴了他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人生。
胡迪是安弟最特别的存在——可以不带其他任何玩具去大学,但胡迪是必须的。
某种意义上,胡迪代表了安弟的整个童年,所以当邦妮想要胡迪的时候,安弟会如此不舍。
可是,安弟毕竟长大了,当他听到邦妮说出胡迪的内录台词,他依然决定把胡迪留给邦妮——他为玩具们,为胡迪找了个值得托付的新主人,他把童年的美好留给邦妮去延续。
安弟离开的时候,看着胡迪说了一句:“you mean so much for me.”在这一刻,安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分享、与人为善与珍惜回忆的美好。
而我们,从第一部一路走来的我们,也跟着一起长大了。
本片的成功之处数不胜数。
细节方面,人物刻画十分成功。
从草莓味大熊的邪恶,肯的人性复苏,邦妮家玩具们的友善——包括一只没有台词却憨厚可爱的胖龙猫,每一个都个性鲜明。
而西班牙语模式下的巴斯光年为大家讲了几段包袱十足的“单口相声”,甚至和翠丝跳起了西班牙舞“二人转”,笑料十足。
皮克斯真的很有诚意,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笑中带泪,却幸福满满的3D之旅。
无论如何,这个夏天,让我们跟随胡迪与巴斯光年的脚步,回到小时候,找寻与玩具一同度过的难忘时光。
My toys , my memory , my childhood , my dream , my love .Love your toys , love your life .
陪着4岁的儿子看了两遍,每次到Andy跟邻居家的小女孩玩的那儿,都扑簌扑簌的掉眼泪,还不能让儿子看见。
11年了,Andy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
这些玩具们,那么忠诚的守护着Andy的童年,也是你我的童年。
帮编剧想4,那么让邻居家的小女孩长大点,变成Andy的女朋友怎么样。。。
那玩具们又可以跟Andy在一起啦。。
世间如此险恶,让我躲进这童话,不怕被嘲笑,不怕被误解,好好的玩玩。
(1.标题是我正好听到这歌随手写的..2.如果你智商不像我这么低其实剧不剧透无所谓..<---五五阿姨这是巧合-。
-)走出放映厅的时候我嘴里碎碎叨叨地骂着不放完字幕就掐掉的死电影院,右手拿着3D眼镜,左手捏着一把潮乎乎的纸巾。
当我中午搭上从学校进市区的地铁临时决定还是趁早去把TS3看掉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今天不幸地换了背包。
于是这是我能对一部电影做到的最大的尊重与期待了──我在万宁和屈臣氏里找了半天买了两小包纸。
始终都让我很奇怪的一件事是,在那么多时候,事实上在除了良心爆棚的那些人生巅峰之外,我都对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不由自主地保持着那种让人恨得牙痒的距离;可是在每一个有皮克斯的夏天,每一次,不管我做好了多么强大的心理准备(比如说“这个肯定很感人啊你不要丢人啊”或者“每回都哭你有完没完啊”),它从来都没有失手过,我总是会被感动成一种软体动物之类的东西,可以被碾成电影想让我变成的任何模样,精神恍惚若干天,沉浸在一种世外的幻觉里,我可以上天入地、奋不顾身,我是那种默默无闻的超级英雄。
前几天写电影课期末论文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看电影的时候对号入座这件事是没什么好丢人的──原来还有一大堆人靠“精神分析”这种东西吃饭啊。
而皮克斯的存在对于我来说,就是每隔一两年,用几只动物或者怪物告诉我,世界上是真的有爱这种东西存在,它总是让你伤心透顶,也让你变得勇敢而坚定。
当我想到教会我那些大道理的是两条小鱼、一只老鼠、两个机器人之类的东西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身为一个成年人我已经觉得告诉人家“其实这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简·爱哦”是一件很拿不出手的事了,可是那至少还是个人是吧。
我不跑题了。
其实片头还是蛮雷人的,可是我居然在片头结束之后,画面切入录像模式的五秒之内瞬间泪流满面。
我对TS其实也说不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我都不确定我是不是真的看完了TS 1(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模模糊糊地记起好像当时的那张从学校门口音像店(三辰影库)借来的盘最后一点读不出来),我只知道那时候读小学的我在爸妈面前坚强地忍住了眼泪。
可是这对一个小孩的成长阴影实在是太大了:她居然在20岁的时候,因为这样一部动画片的续集哭到腿软。
在看过Up和驯龙之后,我已经相信这个世界上讲故事的动画片已经绝迹了。
所以我居然会想Pixar是能恶心到大毛毛熊变回了好人去救他们; 以及我居然会有那么一瞬间认为大结局是他们手牵手掉进熔炉(化成了一颗爱心之类的……参见《小锡兵》)。
看完片走在路上的时候我找出来TS2里Sarah Mclachlan唱的那首When She Loved Me听,然后我被硬拽回了电影里:Jessie说,那些就像是Emily曾经对她做过的一样,拥抱她,然后抛弃她。
我不想承认 “lonely and forgotten”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可是事实是每当我精神崩溃的时候,都会想起来列侬的一首歌,Nobody Loves You When You’re Down and Out.于是事情的重心就这样被转移了:我这么奥特曼是次要的,没有人爱我了这可怎么办。
这是一种怎样矫情的情绪啊可是它始终占据着我最深层的恐慌,我仿佛是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搞砸那么一件事,惹毛那些在给我最后一次机会的人,他们再也不要我了,那我费这么大劲做的事情都是在给谁看,你们都不在意了别人再怎么在乎又有什么用。
我也不是说我一辈子都是在用来讨好那些我爱的人,而是我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要维持自己的分量,为了你爱我,为了在你需要我的时候我能出现在那里,为了我伤心的时候你肯听。
我可以在阁楼上虽然我更愿意在你的书包里,这不是不重要,而是你比这件事情更重要。
所以前几个月,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在和我希望的那样背道而驰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永远也不会丢下我不管的人是我的家人,于是我翘了课飞回家陪妈妈做饭,像一个疯子。
现在想来,其实大粉熊是坏人我早就该看出来。
当他说“如果你没有主人,就不再会被抛弃”之类的那句话时我就伤心得要死(这句是他说的吧?),像是被戳到了自己最不愿意面对的东西,像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其实也穿着那件让人讨厌的可以防弹的哲学:如果我不开口就不会丢人,如果我不承诺就不会犯错。
可是不是这样的,我并不想变成一个自私的混蛋虽然有时候我觉得那简直太酷了,尤其当它的拥有者是摇滚明星之类的东西时。
后来我也有点想明白了为什么看到那个小女孩(原谅我吧我记不住名字)自嗨会那么感动。
不是因为我小时候也这样我小时候才没这么傻,而是因为,当我长到20岁这么大的时候,我依然会沉浸在一个用铅笔画出来的角色的生命里,当那个要去上大学的男孩把我送上阁楼我就哭──当他要带我去学校我还是哭,他说我是最勇敢的牛仔我哭昏过去。
我比那个小女孩还要入戏,这是一个让人感到多么窝囊的结论。
可是我得要承认,在看到有那么多人对这样的情节无动于衷的时候,我是有那么点该死的优越感,我知道在心里存着这类温情的那间房子暂时还不会对我关上门;而世界上有那么些大男人,他们是懂得的,他们用纸笔和电脑孜孜不倦地编着这种小孩子与毛毛熊的故事(他们甚至给巴斯光年配上BNL的电池!
);而当你知道也不是每个人都非得长到再也不被这种故事打动那么大才能活下去,那么世界其实也不是那么坏,如果Pixar收我去扫地我能有更深的体会。
看电影的时候坐我左边的是一对年轻人,结束的时候我坐着看字幕抹眼泪,他们爆笑了整场之后站起来往外走,我听见男的说“我小时候还有一套这个玩具呢”,女的惊讶地说“啊,你还有一套这个玩具??
”所以我后来觉得他们可能只是普通朋友……不然你们平常都聊了些什么啊。
而最后我想说,去年夏天陪我看Up的那位同学,你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好。
越是内心缺乏关爱的观众,越会被互相关怀的电影打动;越是对比现实更觉童年美好的观众,越会被告别童年的片段打动。
关爱不嫌多,童年不嫌好,所以,我陷入了深深的被打动中。
1.那个歘歘猴儿实在是太搞笑了,piapia拍伍迪那段,哈哈哈,我好久没那么乐过了,那个动作实在实在是太逗了太TM逗了!!!!!!!!!!!!!!!!!!!!!!!!!!!!!!!!!
2.手拉手一段,流眼泪了。
我真想说一句,谁没被感动谁不是人啊,但毕竟接触的人还有限,还是不那么肯定了,刚被建议完不要老肯定……3.巴斯光年西班牙语一段真是神来之笔!
能量无限!
4.月光下的秋千,冥想婴孩儿,不得不说真是有感觉,相当的有“绝对力量”的压迫感!!!
那粗壮沧桑的小腿,空洞迷离的眼神5.最后小子给小姑娘形容每个玩具怎么怎么回事,虽然有感冒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电影感人,这鼻涕眼泪淌的,很过瘾。
6.而且,最后的最后,字幕了都,还有惊喜。
破涕为笑,有没有!
可以入围Just when I need you most时刻备选佳片,空虚了缺乏安全感了就看看。
这真的是我们的故事。
Toy Story 在2010年的夏天走到了终点,1995-2010,对于我们,再也没有比这15年更让人难以忘怀的光阴了。
伍迪和巴斯光年又带领着穿梭在十五年里的熟悉的玩具朋友们再一次冒险,像前两次一样。
但却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冒险,给我们的最后一次冒险,终于在 Andy把玩具送给了小女孩Bonnie,然后开着汽车离开他们去上大学,伍迪和伙伴们看着安迪的车越走越远,我们发现终于还是无法面对他们的分离。
冒险一如既往的惊险,被意外送到托儿所的Andy的玩具以为自己被主人遗弃,他们见到的Sunnyside看起来如此幸福般地展开在眼前。
可是当他们发现这是个外表华丽,其实却是如囚笼般的玩具监狱,他们又在一起回到Andy身边。
当他们最后还是被运到垃圾焚烧场时,当他们觉得自己就要掉入那个满是烈焰的熔炉时,他们忽然间的把手拉在一起,淡然地接受着属于玩具们的命运。
来自pizza planet的三眼兄弟把大家都救了,这是个我们都要的结局,这是一部动画电影应该有的结局,因为我们总是抱着希望。
最后的最后,Andy要把自己的玩具们都留给Bonnie,他知道他已经无法向童年时那样与伍迪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悲伤与秘密,他再也无法回到那个属于他和他的玩具们的房间。
时间是让人不知不觉便开始留恋的,沉默的……Andy长高了,长成了十七岁的小伙子,就要到大学里在这个世界上展开自己新的生活。
Andy在把他的玩具一只一只从箱子里拿出来,就像当初第一次拥有他们的时候那样兴奋地向Bonnie介绍他们,也是最后的一次。
只有伍迪他们没有变,巴斯光年,杰西,土豆人夫妇,弹簧狗,大恐龙,猪排博士,三眼兄弟……他们都没有变,他们一直,永远都是属于Andy的玩具。
本想把伍迪带到大学的Andy还是没把他带走,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带不走他们了。
我们呢?
我们也从小学时候和伙伴或者由爸爸妈妈带着到电影院看Toy Story,到现在,电影院座位旁边已经不再是那时候的人,又或许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看完,眼睛里留着不肯掉下来的青春。
只有我们自己最知道,最清楚,这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伍迪没有变,是我们变了。
于是,这是时候跟他们说再见了。
Andy从车里看到Bonnie与这些从他孩童时代一直陪着他到现在的伙伴们,说:Thanks, guys。
伍迪望着远去的汽车说:so long,partner.这一路真的好长,我的伙伴。
End
驯龙记适合3D,技术上真正做到了天花乱坠眼冒金星,玩具3太朴素了,朴素到了一旦剧情不行便会满盘皆输。
今年3D动画的角逐似乎梦工场扳回了一局,但尽管驯龙记的评风普遍好于玩具3,我还是喜欢玩具3。
驯龙记绚了我的眼睛,玩具3温润了我的心灵。
驯龙记很好,但我甚至已经记不起那个男孩的名字了,唯一触动到我心灵的画面只是在结尾,残缺的尾翼包裹着同样残缺的脚踝。
皮克斯在技术上似乎已经攀到顶了,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特效是它做不出来的,可能它自己也这样自信,所以可以如此大胆的回忆时光返璞归真。
三个问题:第一,第二部中胡迪被修补过的手臂没有了痕迹,有点不连贯。
第二,龙猫很可爱,很日本,很遗憾中国找不到代表性的玩具。
第三,西班牙版的巴斯和弹头先生真是太可爱了!
第一部我是被爸爸领着进的电影院,并真的相信了皮克斯的童话,相信玩具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在我不注意的时候会总动员大冒险。
第二部我是在宿舍的电脑里恶补的,和虫虫特工队一起,结尾的花絮创意十足。
第三部看到结尾哭花了我的3D眼镜。
谢谢皮克斯,让我穿越了15年的岁月。
安迪是个多么好的孩子呀,我和他是如此的不同。
我从小就喜欢在娃娃的脸上画画,把好好的玩具拆的七零八落,最爱的芭比头发剪得稀稀拉拉,即使有童年如此漫长的陪伴,如今也再没有了任何的蛛丝马迹。
我走过的时光没有留恋,我离开的地方没有回头,我懒的经营友情,我讨厌复杂繁琐的记忆号码,断掉的音讯从不费心寻找,失去的人和事也不再怀念。
上个月还剪掉了头发——那是从高中毕业就留起的,心血来潮,剪就剪了,没有丝毫的犹豫,对自己也够狠心。
我一直都是坏孩子,我做不到安迪那样珍惜重情。
其实我从来都知道,那些被我丢掉的所有是那样的宝贵,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找回。
小男孩安弟长大成人,准备离家前往大学,他妈妈错把玩具送到幼儿园。玩具们惨遭蹂躏,于是它们决定展开一个伟大的逃跑计划。
烂。
好吧~对皮克斯的动画一直没感觉,已经被日系动画毒害太深了
看不进去。
玩具总动员 我的电影院初体验 妈妈带我去看的 小时候那感觉真好
后面一段还是蛮感人
催泪
1.前一个多小时充分照顾了片子的趣味探险气质,后半个小时照顾了跨度十多年的老观众,真让人情到深处,潸然泪下!2.玩具们的最好归宿到底是哪?本片探讨的问题其实已经超越了前两部,整体性上也兼顾的很好,如果这是完结片,的确相当不错!
我只记得很吹的芭比 抱歉
95年、99年、2011年。记忆里最深的镜头还是第一集里面,超市里一大堆巴斯光年,他们还就找出了是他们朋友的那个。虽然大工业生产日趋抹平了个性,但是我们总还是要在生活中感受到作为独特的人的存在。
我真没觉得他怎么好看,好幼稚,另外3D效果没看出啥区别,80好冤枉啊~
我能不看3D眼镜的么!!!!!!!! 那个婴儿会给小朋友造成童年阴影吧
玩具总动员拍了三代,价值观都是完整明确的,信息量丰富,能从小看到大
没看之前,我曾咬着牙断定这是个大烂片,因而拒绝去电影院看;现在看完了,不由得想抽自己大耳刮子,绝对的童趣十足,老少皆宜。
反正我失望了,,,,,,,
总觉得第一部最好看
没什么新意,太一般了,看到一般就不爱看了
巨巨巨巨巨巨好看
再见了,童年。
长大之后的我不再关心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