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到来毫无征兆,死亡也是。
当你为爱情的降临而感恩幸福的时候,如果死亡已在跟随,该如何?
面对爱人的死亡不容易,走出爱人的死亡更不容易。
可是生活总要继续,如果爱人先我而去,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疗伤,忘记不是必须的事吧,能够在美丽的回忆里生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我先爱人而去,不管我有多么刀割一般痛疼地不想把他让与另外的女人,我还是希望他能够有新的情感归宿,看他幸福快乐好过看他难过得祭奠我。
也许,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是愿意在不同时间死亡后还坚定地和对方在一起的吧。
我已经知道安妮斯顿现在再也不演浪漫爱情喜剧了,所以我想象得到这部电影的调子,于是不再像之前那么不适应。
不过尽管我是因为安妮斯顿才看的这部电影,尽管我还是喜欢安妮斯顿,我不得不说美人老了,应该有做过微整形吧,这年头谁不打肉毒杆菌或者玻尿酸,但不是很成功,不再有年轻时的水灵劲了。
而且,虽然最近都在挑一些有内容的剧本,可是詹妮弗的演技的确还只在平平的水平上,要想继续事业的辉煌还真需要有突破性的表演才是。
难得给一部片子打一颗星的低分。
开头还觉得不错,那个关于柠檬的比喻。
后面就急转直下了。
首先,大概是我一向对心灵鸡汤这类的东西不太待见吧,这男猪的设定就完全不加分了,何况双面人同学长得也没什么功劳;然后,关于书友交流会云云,就跟那些戒毒中心之类,每个人以,hi,I'm XX 开始,然后大家说,hi, XX 这种差不多;也丝毫没有兴趣;接着,那个儿子早逝的父亲的出场,基本上剧情的发展的一条线就是这个,走向也十分明确;岳父大人的挖苦,男猪的痛不欲生,奠定了他还没能忘掉死去妻子这条线;遇见Jennifer。
不知为什么我觉得他俩就是不来电,一点都不。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俗套的爱情剧看多了还是什么,总觉得这片子里处理他们两个感情的部分很奇怪。
说不出的奇怪。
看演唱会那段其实创意蛮好的,不知怎么拍出来就这么怪呢。
总之一点感觉都没有。
于是,我这种一向是冲着爱情戏的,一下子就没兴趣了。
总之很无语。
很无语。
好吧。
我这辈子写的第一篇恶评。
原谅我用这么幼稚的一个词语作为标题。
天!
什么时候“长大”成了幼稚的词语。
--罢了,在这样尴尬异常的年纪,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胡斐说:推荐首歌曲。
(他真的写完了《谁的心不曾柔软》,你可以去看新浪)哦,“为你我受冷风吹”,Sandy的。
可是,梁静茹唱出来,又别有味道。
好似感性的人和娴静的人,喝同样的白开水,却喝出各自绝版的姿态。
因为一件工作的事情,使我很迫切地想学习绘画。
第一步,我要画一株很大很大的树,对,有墙面那么大。
毋庸讶异:就是挂在墙上的。
多么幼稚的想法,但是,又多么重要的一个工作。
一直拖延、拖延,拖到我做梦都要记得这个事情了,知道:良心都知道过不去了。
王菲唱:“你说这叫长大我说多么的费解”....我爱昨天那自我天地多么粗糙却也多优美”--费解二字,广东话唱出来,是爽朗的味道,真是值得反复听。
每次听到“费解”二字,我都不禁笑一笑。
呵呵,粗糙,却优美...耐人寻味。
我们说:对于第一眼喜欢的东西,我们开始翻来覆去的看,才会决定拥有。
或许,这个不尴不尬的年纪,教会我们的就是:再也不会像20岁的时候,以为喜欢的就是一定要得到的。
因为我们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奋不顾身的得到了,不是满心欢喜的享受,而是慢慢的啃噬般的折磨--因为不适合了。
何苦自找蹉跎Love Happens,只有“爱不胜防”这个翻译好似最棒。
不过是老一套,老男老女,偶遇,开始是互相掐,后来是互相了解,最后是难分彼此。
而在这个阶段,老男老女也彼此长大。
哇,到60岁的某一天,你也可以说你长大了咯。
这种感觉真是好奇妙。
要知道,Aaron Eckhart的长脸真是一点都不帅。
那又怎么办呢?
他爬楼梯,他鼓励别人,他掩盖自己的悲伤,他挤大堆的柠檬喝一杯加冰块的柠檬汁,他看到Eloise在酒店背景画之后写下的那些繁杂的单词,而后自己跑到书店去查单词的意思....你会觉得,他还是蛮入眼的。
甚至忍不住再看第二眼。
可是他对于自己亲爱的妻子的死亡,始终没有告诉世人真实的情节,而且一直不敢去面对那个真实的情节。
他在讲座里鼓励N多人去真实面对内心,去诚实地坦露心声,而他自己呢?
无法自救!
Eloise,会把客人送花时写下的祝语忍不住藏起来的女孩,会爱上那些总是对不起她的男子,会借邻居的工程车,只为站在升起的操作台上看那场未曾买到票的演唱会,会在一些隐秘的地方写下诸多晦涩难懂的单词....有点点我行我素又有点点浪漫情怀。
至于Eloise单词本身,就是“梦幻般”之意。
导演安排这样的女孩出场,无非就是,要拯救那个在自己的泥潭里无法自救的男子。
当然,这样的叙事风格,也始终是:慢板。
导演的意思是:就是这么一出戏,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惊世骇俗,你爱看便看,不爱看吧,你去抽烟看书喝酒聊天游戏,皆可。
但是结局你肯定会回来的。
对,结局很好!
喜剧嘛,当然是一出心灵鸡汤。
不过是日常点滴细小琐碎。
这就是爱不胜防的强大之处你怎么知道,楼梯的转角,遇见的那个男子,就是你的真爱?
这也使我想到,《女大当嫁》里面,江大雁在整出剧里唯一让我觉得舒展的样子,就是最后在去找程闯的火车站,跑下车,与程闯隔着轨道,欢笑挥手的样子--看到此,我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一直,江大雁在剧里都太窝憋,太没出息,太让我想揪住她的脸说:你可不可以强大一点!
可是,比我更尴尬的年纪,她又能怎样强大呢?
好吧,最后我们听一听Faye的《成长》(最近的新闻是说他们双双在看房,又是流言止于智者,因为这之前的新闻是说他们秘密离婚---这嘈杂的人组成的社会啊,就是这般荒诞不羁,你笑我哭你来我往你走我停.....!
)“想到昨日,我尚幼小,望向风里,爱天真浅笑,天空永恒幻变,多么奥妙,我却幼稚管不了,青匆岁月,静静远飘,路上奔波,再也不懂浅笑,彷佛汽球在风飘,怎意料,慨叹这是否需要,你说这叫长大,我说多么的费解。
我爱看这世上有多大,可惜世界,转变太快,当我厌倦,再没法走,默默哭叫,我要当天所有,感触世情幻变猜想以后,不改只有,远远的星宿,每次失意躲避,我说多么可悲,我爱昨天那自我天地,多么粗糙,却也多优美”
2022.09.23
伯克·瑞恩因为写了一本治疗心里创伤的书而一夜爆红,四处奔波,出席读者见面会,现场演讲,签名售书,尝到了众星捧月的感觉,在西雅图,他亲自举办现场办心理咨询班,言传身教帮助那些有心灵创伤的人走出阴影。
其实这本书是他的亲身感受,他妻子死于一场车祸。
他带着观众体验换个视角看风景,但在他内心深处,却一直还未能真正面对妻子的过世。
岳父当面揭穿了他,骂他是“伪君子”,这深深的刺痛了他,让他心力交瘁,痛苦不堪。
直到遇见了一个叫爱洛伊丝的卖花姑娘,此时埃洛伊丝也正因为和男友泰勒闹别扭烦着呢。
第一次和爱洛伊丝搭讪,美女用手语一通乱比划,伯克以为是聋哑女,只好悻悻作罢。
没想到第二次遇见美女却发现会说话,正和人夸夸其谈,伯克走过去夹枪带棒的把美女好一顿讥讽和羞辱,最后还对美女竖起来中指。
不想美女追到了男厕所,伶牙俐齿的一顿反唇相讥,让伯克无言以对,就这样两人不打不相识的认识了,开始了拍拖。
第一次在一个餐厅约会,“要知道我还是第一次和有自己纸板像的人约会,埃洛伊丝快人快语,直言不讳,总是一针见血,让伯克对她产生了好奇,晚餐后主动跟着她来到花店,埃洛伊丝写在小贴纸上的一打随花赠言引起了伯克的关注和兴趣。
埃洛伊丝脑子里充满了标新立异的奇思妙想,她想请伯克看巨浪乐队的演唱会有,可是没有买到票,于是开着装路灯的那种升降车去演唱会围墙外用升降机把两人高高升起,看了一场免费开心的演出,就是座位有点靠后,看不太清楚,不过远离喧嚣和吵杂,倒是挺清净。
埃洛伊斯的阳光开朗和活力四射让伯克动心。
当然成熟稳重的伯克也让埃洛伊丝一见倾心。
承包商沃尔特自从意外失去儿子后不敢触碰建筑工具,伯克带领学习班全体跟着沃尔特来到商场选购建筑工具,沃尔特终于走出阴霾,开心的带着两千八百美元的工具走了,伯克的经纪人林恩付账时都快哭出声来了。
伯克终于像埃洛伊丝坦诚他没有参加妻子的葬礼,再也没有和岳父母说过话,没有照顾过他们的鹦鹉洛奇,处理掉妻子的一切东西。
在埃洛伊丝的鼓励下,伯克鼓起勇气去了岳父母家,却不敢面对他们,只是偷出了那只叫洛奇的鹦鹉,按照妻子生前的愿望放飞了它。
埃洛伊丝希望他打开心结,坦露心扉,让他感觉压力山大,心情烦躁。
在演讲会上,伯克终于当众承认妻子的车祸是他开的车,是他杀死了妻子。
伯克的岳父本来赶到现场想揭发他的,被他的勇敢感动,反过来安慰他,爷俩冰释前嫌在舞台上拥抱,沃尔特第一个带头为他鼓掌。
其实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方法就是勇敢的面对悲剧,敞开心扉,而不是逃避。
现在伯克可以放下虚假的伪装,用真实的一面真情面对埃洛伊丝了。
那只被伯克放飞的鹦鹉洛奇千辛万苦的又飞回到了伯克岳父家,重过笼子里熟悉单调的生活。
有一種電影,不輕不重,並非意有所指,也不給任何負擔,卻不偏不倚的落在心中間,彷彿某種難言的生命情境,在不知不覺中,被觸碰了。
看到有个朋友写了这么一个开头,非常喜欢,就直接引用了。。。
LOVE HAPPENS就是这么一部电影。
不经意打开,跟朋友絮叨着这是本烂片,却看了二次,还认真地被感动了。
只是因为喜欢安妮斯顿,所以就看起了这个片。
电影里没有帅哥,也没有美女。
没有太豪华的场面和经典令人动容的高潮。
一切都在一个平和的节奏里,絮叨着一个普通的故事。
可是,也许自救和面对是一个重要的生活话题。
许多人在镜头前努力寻找生命的前进这才是电影一直在表达的。
男主角不断鼓励各种人走出人生的死亡。
有时候,我们的死亡并不是身体的死亡,而是心灵的死。
“你随着他的死而死了。
”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脑海。
离开死亡的第一步就是面对,然后挣扎着走出第一步。
电影的好在于它在努力表达人的挣扎。
它不是简单给予你一个假象,而是真正给予一个挣扎的故事。
最后很不帅的男主公说,当一件事情结束的时候,另一个事情就会开始。
我想是的!!
Love happens. 同学推荐我看的,说这片子是如何之好,今天一看,。。。
先汗个。。。
我得承认自己看不懂电影。
名字是不错,但是对电影内容完全无感。
治愈伤痛的剧情比较无趣,也不晓得是不是自己还没有这种体会(刚开始还觉得怎么像个传销组织,囧啊);加之男女主角的爱情也俗套,差点都没看完。。。
还有种奇怪的感觉——总觉得男女主角的feel不对,俩人在故事里好像都没火花的。。
唉,我刚开始还把这片子当成爱情片看的,后来才发现爱情好像不是主线——于是我开始纠结,这故事为啥要起个Love happens的名字呢?
当然啦,安妮斯顿还是灰常不错滴!
此部片子是讲心灵疗伤的,不是爱情片,虽然结局勉强算是爱情。
男主角痛失爱妻,三年时间写了本心灵治疗的书,出版后开讲习班,负担其他心灵创伤的人。
多数场景是室内的对话,少数西雅图的街景也缺少阳光,多半是夜晚。
影片以对白为主。
人的精神伤害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这大概也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吧。
良医不自医,作家的心灵是最敏感(自杀自残率可以证明),最难救助的,只有在朋友的帮助下自我救赎,影片主线是这样的过程。
人的感情受到损伤,虽能修补,不能复原;能够继续正常节奏运转已算成功。
心灵创伤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封锁消息,回避环境,人物,物品,往事不再提,避免外因诱发的二次感染。
这是大多数人本能想到和采用的。
第二种是在上一种处理完毕后,打开创面,彻底清理,如同手术开刀治疗大病,肯定要经历痛苦和危险,切除一部分组织,成功的结果是不再怕受外界刺激,又可以坦然生活。
代价呢?
切除组织,往往意味着某些功能的减少或者丧失,一些感情淡漠或者抛弃抹平了。
顺利的走过人生就是胜利,即使不能达到最初的最高目标,也要修正达到一个里程碑;如同影片中关于葬礼的讨论,葬礼不是赞扬死者的伟大,更多的是证明曾经的存在有意义。
爱至成伤,美好的总是易碎品,让人流血乃至送命。
相反,无感情的活着,如同小强一样,生命力强千倍,此种生命是否有意义有待商榷。
18岁以下或者感情幸福的人就不要看这部片子了,或者是欣赏不了,或者影响自己的好心情。
除了激素类药物,心理治疗本来就没有绝对客观的方法。
影片里面学习班采用群体相互暗示与自我暗示的激励方法没什么不对。
如同药物也可以治病和毒害一样。
心理暗示手段和洗脑可以用于宗教,政治,经济(传销),也可以用于治疗精神创伤。
名字比剧情更有看点。
增色之一是詹妮弗安妮斯顿的参演。
太过温吞让人昏昏欲睡的节奏,平淡无高潮,故事却是温情。
唯一让人眼前一亮有记忆性的是二人在升降器上看演唱会的情形。
治愈系又有些小让人失望的电影。
就是被其在世时巨大创伤过。
除此之外没有办法,这是为什么本片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无能为力的勉强。
隔靴搔痒的台词,平板化的演绎,套路明显的情节,虽然贡献了很多消解说服力的力量,但都不是关键。
这不是一个内在省悟或外部冲击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怎么拍都虚。
作为中年小清新路线的剧本,工程车上的演唱会和偷鸟归林,这两个最戏剧化的桥段反而是最真实的情感进展。
前者的意外之喜,对现实的暂停出世,浪漫得刚刚好;后者的逃避如此真实,从三年前到三年后,不是新欢三天可以改变的行为模式。
自我成长经济的蓬勃,很大程度上需要美国式努力来烘托,好像只要咧开嘴、比A-ok、再来个拥抱就可以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像刘耕宏的脂肪一样驱逐。
也许人人都需要告解和关注,但就是那么奇怪,不开心的人会对给予帮助的对象挑剔到人神共怒。
这是难点。
抑郁的大脑,失去了快乐的能力,唤醒旧日之欢失去追溯的轨道,新的愉悦又没有建设的根基。
人们说伤痛没好,无外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
不无道理,但是遵循这个策略便只能等待。
如何建设性地帮助自己回来到正常的生活,不需要爬上摩天大楼去换视角,不需要走火坑去证明勇气,试试不管那些陈年的评判在心里画下的牢笼,集中精力去寻找所谓悲剧中真正的收获。
比如下次被亲密的人伤害的时候,你可以想想——至少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在生离死别时让你痛彻心扉的人。
又是一个晚上泡在电影院里连看了两部电影,Jennifer Aniston的Love Happens和Woody Allen的Whatever Works,都是不错的名字。
Woody Allen还是一如既往地睿智着,永远是得理不饶人的劲儿,但没有料到的是Love Happens这个从标题到演员阵容都透着光鲜的片子,却出落得极其平凡而质朴。
更没想到的是,我这样一个纵情声色之徒,竟也能被这么平淡的叙事所触动。
以车来比喻,Love Happens就像是Aniston开的那辆老旧的福特小巴一样,灰暗的外表下是琐碎的内涵,里里外外平凡到几乎没有一点儿需要特别称道的地方,观众们若无其事地搭着它上了路,连问一下去哪儿或是为什么都觉得矫情。
好在这片子有一个俗套的结尾(注意这是优点),反成了点晴之笔,不然就全无着力处。
爱情,不正是需要这样一个目的地么?
Woody Allen的电影可以是一辆最新款的Lamborghini,也可以是一辆50年代的Beatle,但它的发动机一定得是缜密精确而且永远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的。
各种五花八门的概念就像汽油一样在化油器中被彻底打散、一骨脑喷在气缸里,再不断被点燃、爆炸,产生强到让人晕眩的力量。
两部片子的共同点是LOVE,就像不同的车子都有发动机,载着我们前进,让我们身不由己。
不同的是,Love Happens的主角从头到尾都在讲如何move on,最后却被安排了一个共同的destination,而Whatever Works的主角强调了半天destiny,最后却发现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move on了。
可见,爱情是需要lovers共同努力去完成的一段经历,而且最好是永远永远也完不成。
Aniston~
我该怎么说~~~只能说Jennifer Aniston真是太好看了~~~~
不错。女主角还是依然的美丽
不知道是编剧还是演员的问题 人物形象太单薄 故事很牵强 矛盾不够突出 总结:是一部会让人看着看着睡着的电影。。。。
其实有好多情节连接处没有看懂,但还是莫名其妙的喜欢.
it hurts because it was real. remember it and move on.
一般,为了珍妮佛看的
几年里看过的最傻的电影
作为生活中一个普通人身上发生的事可以,作为一部电影,太流水了
看演唱会的那个桥段超有feeling的~Jennifer那样的花店……好憧憬><
唯一让我能有共鸣和感悟是:成功学与成功无关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I cannot believe I watched this shit.
Aniston接的烂片真不少。
畫面蠻美的,男主那張臉很刹風景,招牌笑容夠矬還給特寫,痛哭還不錯(也不排除我對男兒淚沒有抵抗力),而且也並沒有很治愈係還沒喪子兄來得深刻。JA也許真的很努力要跳出瑞秋,可但凡是演平常人多少都會帶有瑞秋的味道。煽情部分有故意而為之的感覺,於是感動就減分
“Just like that”——————————————————PS: 片名和海报完全不符。豆瓣青年们,请认真看一看电影再打分。虽然,这不是一部旷世巨作,没有多么伟岸宏大的主题,但是,这是一部非常真诚、非常真诚而细腻的电影。里面的伤痛,尤其是那个痛失小儿子而忍住哭却忍不住的爸爸的演技——真心我觉得他似乎经历过。美国人能演出这么东方含蓄的感情,不容易了。虽然他们的确天天为了小事伤花秋月。而男主,逃避愧疚的男主....怎么说呢。无从责备。他或许也就是你身边许许多多的人。
很庸常的一部爱情片。。。都没什么亮点。。。
真心希望jen 別再年復一年拍這些電影
剧情MS见过许多遍,不同之处是JA演的,调子很温情。
没看完,很无聊的一部电影。谁让咱喜欢詹妮弗,有她就不能下三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