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小团圆

香港仔,人间小团圆,曼珠沙华,Aberdeen

主演:古天乐,曾志伟,杨千嬅,梁咏琪,吴孟达,吴家丽,蔡洁,李汶桂,余文乐,杜汶泽 Chapman To,陈静,郑希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4

《人间·小团圆》剧照

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1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2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3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4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5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6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13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14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15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16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17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18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19人间·小团圆 剧照 NO.20

《人间·小团圆》剧情介绍

人间·小团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郑惠清(杨千嬅 饰)是一名专职导游,她的丈夫邱健章(曾志伟 饰)是一名开诊所的医师,夫妻两人貌合神离,更出现了第三者(蔡洁 饰)。惠清弟弟郑伟滔(古天乐 饰)是著名的补习老师,妻子恩恩(梁咏琪 饰)是一个事业遇到瓶颈的模特,他们的孩子“小猪”虽然听话乖巧,但是相貌奇丑跟 夫妇二人完全不同,这令伟滔十分郁闷。老父亲郑东(吴孟达 饰)在妻子过世后与夜总会妈妈桑TA姐(吴家丽 饰)相恋,这令儿子伟滔冷眼相待。父子关系恶劣之余姐姐惠清更有解不开的心结,一家人的关系变得疏远。一次鲸鱼搁浅事件终于令一家人能够共同坦然面对生活的困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鲜味人生美国暴力噪反城市回声谷黑色少年台风逃跑计划三十极夜2:黑暗的日子马达·莲娜伽利略少女继承之战第二季抢来的新娘陪她一会儿便·当油脂:瑞戴尔高中海角有个五店市女神的教室~法律青春白皮书~塔米·菲的眼睛蓝军出击CODE浮士德游戏日历女郎华生第一季列比乌斯辣手警花独立候选人响舞天外来菌淘宝女孩的好评爱情钢之炼金术师:香巴拉的征服者原地打转爱我就陪我看电影

《人间·小团圆》长篇影评

 1 ) 琐屑中的温情

半夜里看的,很琐屑,却很温情,魔力般吸引人一气看完,为彭浩翔的情怀鼓掌!

影片极其注重细节和隐喻:榴莲、纸城、鲸鱼、B超都是给情怀之人准备的彩蛋。

影片提出的命题其实很深刻,生活是什么?

借助曾志伟的B超机给出答案——生活就是吸气,憋住,呼气,再吸气,憋住,呼气。

何其贴切!

P.S. 小女孩很出彩,只是觉得演这部戏对她有些残忍,不过,真正懂得生活真谛的人,又怎会计较这些?

P.P.S 豆瓣里无脑打分人太多,就因为龙套某杜而如此无良地拉低本作分数,何必呢?

 2 ) 地道的香港意味(含技术分析)

最近对看电影的渴望,让我在夜晚将近十一点半才开始看一部电影《人间·小团圆》。

起因是中秋节,我需要找一些跟中秋有关的电影参考。

看下来,找到一种香港本地的味道,说实话,这真的感觉是一部地道的香港电影,而香港版本名字就叫《香港仔》,来到大陆为了迎合观众,才改名为《人间·小团圆》。

在到了香港,跟几个地道香港亲戚和朋友、市民交流过后,更加能够理解:香港已经不再是原来电影印象中的了(例如《难兄难弟》、《古惑仔》等),或者说,我把一切脑海当中的影像和游历过的画面对接上。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价值观非常地道的香港电影。

你可以不认同,但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作为从小浸染在香港影视文化(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岭南人,会觉得它们是可以理解的。

例如,父子观念的冲突,对后妈的接纳问题,职业歧视问题,第三者问题……以上这些都是被人用烂的题材,可发挥的不多,所以导演要突破的,是自己——在同一类问题的处理上,他怎么做到有自己的创作个性与表达。

这也是我最关注青年一代导演(包括彭浩翔)的地方。

——压迫感&焦虑感香港在1997年以后,的确有些观念的变化,市民的焦虑感更强。

每个人都有处在自己的困境,加上香港空间的压迫感,共同形成了一种气场。

我认为,这是导演在尝试对自己眼中的香港一次表达。

里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当中弥漫着一种不可捉摸的笼罩的“业力”。

不管是孙女对蜥蜴的轮回的理解,还是祖父吴孟达对渔民杀生作孽,以作法事以补偿的理解;还有最深刻是饰演女儿的杨千嬅对自己常年缺少母爱的理解,并带入一种关于冥界的想象。

这场戏是以一部手机铃声作为诱导让女儿带入境界的,至于电话那头传来的变调的声线,纸扎的一系列符号,知道最终她回到所谓的纸扎的家,见到母亲给她准备的一顿晚饭,人走进来厅里,进入一个变形的空间。

而这手法在早前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玩过,放在这里却不为过,因为心态(卑微)决定了心理空间和位置。

这是亮点,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很有想法是美术指导在创作。

这里的一系列视觉准备都为了最后一刻情绪迸发。

不管怎么说,这场戏让人觉得压抑。

其次就是情绪镜头,例如爷爷和老情人在一起发愁的情绪镜头。

摄影指导在这里打光上强调出原来香港电影惯用的色温反差,但室外的冷色调在这里是一种青色,而非霓虹灯式的蓝色,窗外似白昼,窗内却幽暗。

此外还有星球大战的机器兵,静静地坐在玩具间当中;古天乐饰演的儿子在天台抽烟看景,后景是繁华的都市夜景,一个人;梁咏琪饰演的过期模特儿在游泳池边哭,而前景留下的长长的水面将我们与人物隔断,孤独感。

这是具备行业水准的镜头设计。

而看到有些影评说,这个摄影指导沦落到只适合拍些逆光的MV,我笑了。

演技方面,比如选择古天乐和梁咏琪就是败笔。

古天乐是隔着袜子瘙痒的感觉,如果是吴镇宇来饰演儿子,那戏绝对能够上一个台阶。

梁咏琪在台词上要下功夫,不过戏中戏吸血鬼那一段,她反而演得到位的,因为不需要演,做自己就够了。

演技最好的自然是吴孟达,毕竟是老戏骨。

吴家丽不错,不过还没有到最佳的状态。

影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从家庭冲突到收尾的化解,那条线交代不清,莫名其妙,大家把鲸鱼留在沙滩,家人在麦当劳吃一顿饭,就以为关系就好了,人物的戏剧任务也完成了。

这点有点说不过去。

从编剧惯用的技巧来说,鲸鱼搁浅、孙女走失作为一个事件来化解冲突是个不错走法,可是之后有冲突的人物之间的交流(尤其父子、儿子跟后妈)似乎没有完结 。

当然,孙女对爸爸说,我不想再吃榴莲了,行不行的时候。

我会心一笑。

后面自然是一些Happy Ending的镜头组了。

可影片也因为某个环节掉了,未能真正划上句号,这是我认为有遗憾的地方。

这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理解的“小团圆”,而非“大团圆”呢?

至于说什么男性沙文主义的说法,个人并不喜欢什么电影都上纲上线,或许那只是少数文艺评论者的文字游戏。

借用美国导演兼摄影师 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一书序言当中讲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有些电影只表达一种氛围,就足够了。

”见仁见智。

 3 ) 带着我的失望走出影院

首先我不是因为杜汶泽和彭导的原因而给这部电影低分的,而是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摸不着头脑。

在杜汶泽事件没有发生之时我就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的,而另外一部是《红van》。

后者我心知肚明不能在国内上映,于是我便期待着《香港仔》。

我觉得《人间·小团圆》这个译名扭曲了观众对整个故事的了解。

因为我看完的时候就觉得怎么就团圆了。

一家人的故事分成了几条线去讲每个人,但我想彭导还是功力不够让故事显得散乱,还是单线叙述比较好吧。

故事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烦恼的东西,但是在最后都突然解决,我期待着有更深入的描写。

电影每一段片段仿佛都在想诉说点什么,可是频繁的剪辑让我摸不着边际。

影片有些东西还是非常不错的,例如那个“所有目的地”例如那个“古怪屋”“纸扎的士”更例如那“用纸做的街道”都是实在有趣的东西。

让大家有了不一样的观感体验,在特效横行的时代,导演倒是用了真实的场景实拍。

我个人觉得演员的演技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好的应该是GIGI,古天乐还不错,只可惜了杨千嬅,故事让她一直满脸憔悴,却释怀的如此突然。

我对彭浩翔失望。

不管他的言论,还是他这一部电影。

 4 ) 呼吸之间就是生活

看完電影的第一感覺,就是《人間.小團圓》這個名字比《香港仔》更加的合適,尽管导演对《香港仔》这个名字更坚持。

《香港仔》這個名字地域特色太濃重,而且若非后来偶然看到相关解释,我一直认为是“香港人”的意思。

與彭島昔日的作品《志明與春嬌》相比,這一部裏的香港本土味道和痕跡都淡化很多,除却演员本身或本色或演绎的那一点,几乎存留無幾。

影片中的所有演員都不是第一次演此類片子,他們口中說的是臺詞,演繹的是文字勾勒的別人的故事,我卻無端覺得,這是他們最放鬆且貼近自我的一次展現……這種感覺恰是電影給我的最強烈的香港味道。

而電影講述的故事,幾乎可以放在任何一個地方,可以套用到絕大多數的家庭。

電影開篇的那個“搖曳曲折”的長鏡頭很有意思,配上豔麗的城市模型,給了觀衆視覺上一定力度的衝擊力。

隨後每個人物的出場方式雖然並不新奇出巧,但是個性十足、特色鮮明,短短一段戲,對這個人物便基本可以下個定論。

電影的節奏和氛圍相對來說比較輕緩,沒有太大的情景和情節刺激,衝突糾結虽無處不在,卻也只不過是一塊榴蓮配一口汽水的嗝兒,大不過就是惡作劇的份兒,觸不着生死,痛也好惱也罷卻都有着充足的迴轉空間。

偏偏,這才是我們再熟悉不過,也習以爲常的生活。

電影裏的人,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困惑和煩惱,也每一個都有自己索求的欲得。

電影裏,小豬問“生活是什麼”?

是啊,生活是什麼?

簡而言之,生活便是那句調侃的話“生下來,活下去”,細了繁了去說,便是千人千道,道道不同,端看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可惜的是,太多的人會在行走之間,忘記了自己想要去哪裏。

有部老電視劇的主題歌裏唱“生活是一團麻,那也是麻繩擰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線,也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條路,怎能沒有坑坑窪窪;生活是一杯酒,飽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片霞,卻也常把那寒風苦雨灑……”電影中的醫生曾志偉在爲病人做檢查的時候讓其不停的“吸氣……憋住……呼氣”,這個動作裏最難的不是“呼”,也不是“吸”,而是中間的“憋住”。

這最難的“憋住”,恰恰就是生活的重點。

憋住,是“梁詠琪”在面對名利誘惑時的抉擇,是“曾志偉”斷棄孽緣迴歸家庭的選擇,是“古天樂”情濃於水的心開下對問題的正視,是“楊千嬅”心中鬱結漸漸疏散明朗的過渡,是“吳孟達”想要閤家團圓歡歡喜喜吃頓飯的渴望,是“吳家麗”風塵回首對於家庭溫暖的依賴和追索……憋住,是生活中痛時的忍,搖擺時的堅持和對自己慾望的約束,是對自己的一種控制。

喜歡古仔的朋友會發現,那個在多個鏡頭裏出現的暴風兵以及從其他角色口中說出的幾多觀點,都或明或暗的烙着屬於他的印記。

這部電影裏,他的存在感強烈到奪目,強烈到讓我覺得這部電影的導演不止是彭浩翔。

跟杜汶澤之間關於“正視問題”的討論過程,讓我想起多年前他在一篇日誌中的說過的話“將存在的問題掩蓋起來,假裝雨過天晴,是對別人給予的愛一種極爲不尊重的態度。

”極喜歡最後那個鏡頭,一家人聚在一起,簡簡單單吃個飯,入了鏡頭,卻溫暖的催人欲淚。

前面的爭吵隔閡,悲怒疑惑,都化作一片日麗風和。

電影中那條廣告語寫着“所有的目的地”,電影中的人感嘆:怎麼會有一條路可以到達所有的目的地?

其實……也許,真的可以,當所有的目的地不過是同一個目的地……就像每個人都有願望,這些願望聽起來各不相同,卻總有一個相同的出發點,相差的只是之間的距離。

也許,有一天我們終究會明白,所有的追求與成就,都比不過跟家人吃頓飯的平淡。

所有的付出與努力,都只是爲了跟家人歡歡喜喜吃個飯。

《人間.小團圓》在同期上映的電影中比較“小衆”,即使沒有某位演員的話題,吸引來的觀衆羣也會受限。

對於我來說,是我喜歡的題材,卻不是我喜歡的風格,尽管电影对情感的处理很是细腻。

彭浩翔這位導演在我的感覺裏有些“另類”、“出圈兒”,喜歡“玩點花兒”。

不說《志明與春嬌》前面那個堪比恐怖片的開場,就是這部明明是溫暖情景劇的《小團圓》,也非得玩一個恐怖橋段——楊千嬅的那個噩夢真的是好“噩”,紙人紙車以紙當麪條……哆嗦一下,這種東方元素的恐怖道具遠比血淋淋的鏡頭更讓我怕怕!更何況因爲我看的是最早的一場,整個影廳就我一個人!

整個觀影感受就寫到這裏了,下面講個跟觀影有關卻跟電影本身無關的小環節。

那天看電影中途,我聽到影廳的門響了兩聲,很明顯是一開一關,卻沒看到有人進來,以爲是工作人員中途打開門看了看又關上了,也沒在意。

結果電影看到後面臨近結束時,忽然從最前排靠右的位置站起來一個人,深灰色T恤,微勾着肩頭,頭向前微傾,背對着我走向牆邊,腳步緩慢。

瞬間我就冒冷汗了,身上汗毛集體做了一次俯臥撐。

我盯着他走到牆邊又轉身沿着散場的通道走了出去,然後門響了一聲。

安慰自己兩遍“那是工作人員,中間沒事進來看電影的”,自己也信了,心才定……

 5 ) 《香港仔》:人間奇幻夜

【聲明:此電影評論與近日聲討杜汶澤、彭浩翔事件並無關係,請不要對號入座,純屬個人言論,如有不安之處,敬請原諒】彭浩翔的《香港仔》(內地譯作《人間.小團圓》)可謂是一場「人間奇幻夜」。

從戲裡的角色到導演本身都置身在南柯一夢中,自圓其說,見解相當的突兀與堆砌。

與其說《香港仔》是給香港的情書、家書,那香港這個地方確是交了一個壞情人,出了個不肖子。

《香港仔》是一部掏空香港人靈魂的電影,也不是屬於時代的,它真空了香港的歷史、民情、消弭了社區的人文關懷,除了拍攝的香港街景外,就沒有半點港味。

在合拍片的潮流下,中港合拍片都試圖保留些香港元素,奈何是否夠精準,讓人看得見香港的情懷,恐怕不。

《香港仔》是一部掛著港人外皮卻沒心思的作品,就連香港人的性格特質也欠奉,有的只是一個關係破碎的家庭在碎碎唸自己有多慘情,生活有多不如人意。

其實有些煩惱都只不過是庸人自擾,與香港這個地方沒有特別關係。

與彭浩翔過往的作品比較,《香港仔》的本土味甚至比《志明與春嬌》還少之有少,無論是《志明與春嬌》還是《春嬌與志明》都可以看到他那種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雖然是一張賤嘴,但起碼拍出香港男女的愛情價值,最主要的是能夠與香港的社會扯上一絲關係。

《志明與春嬌》的港味主要來至街頭、後巷的「打邊爐」,港男港女的情慾短信、還有都市男女那種調侃。

是似曾相識,又倍感親切。

《香港仔》的不親切不是源於它不賣弄粗口,過去幾年彭浩翔所監製與執導的作品都少不免販賣低俗與性感,為了粗口而粗口,其中以《低俗喜劇》的虛無與堆砌甚為嚴重,就連叙述的能力也下降。

拋開中港矛盾,也拋開網絡上的罵戰,《香港仔》這部作品是需要深度的剖析,而不是片面的讓中港兩地的市民互相討厭。

不應該把私人恩怨放進對電影的討論之中,這樣對電影的發展也不太良好,合拍片始終一天會找到自己的方向,走自己的路。

《香港仔》可被視為是彭導四十而立的作品。

這兩年,《飛虎出征》和《低俗喜劇》都已經把低俗無限放大。

本來也沒有特別的,但多得某事件的影響,認為香港電影不應該只拍給香港人看,也認為彭導傷害了同胞感情,引起了罵戰。

連帶內地上映時也出現「去香港化」的現象,改名為《人間小團圓》。

英國人把「香港仔」這個地方叫「鴨巴甸」(Aberdeen)是有原因的,大概是蘇格蘭沿海也有一個叫做「鴨巴甸」的城市。

「香港仔」一詞語帶雙關,其一是它的地方名,其二是對「走精面」人士的嘲諷。

其中前特首曾蔭權的「貪污」行為就被視為是香港仔。

香港仔又名世界仔,比喻人愛好討別人的好處,奉承他人。

比起真正的戲中人,彭導更似「香港仔」。

他道聽途說的把一些聽到的事情放在電影當中,加以堆砌成篇章。

看不到他對諸如性、人性的迷失有那些看法。

說他重覆自己可謂是不無道理的,性場面在《香港仔》裡顯得蒼白,並沒有意義,有的只是獵奇形式的。

香港家庭的生活並非只有以性掛勾,《香港仔》呈現出來的是香港人的自我中心,每個角色都只是著眼在自己關心的事情上。

概括來說,就只有兩個命題,性愛與對骨肉親情的懷疑。

可憐的是它的核心不是要疏理問題,不是要深刻反省,而是安撫人,要人妥協、要人接受,似乎要洗去問題的根源。

在《香港仔》的鄭家裡,確實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角色都有個謎,但有些謎的出現都只不過是有名無實,多是源於不安全感與猜忌。

電影由數條人物主線組成,帶出一個家庭的破裂,試著把人心裡的謎解開,再重新上路。

同樣是香港家庭,許鞍華的作品寫實得多,起碼貼近民情,拍出家庭關係的疏離與人物的內心世界。

諸如《天水圍的日與夜》,就帶出一個單親家庭的日常瑣事,《天水圍的夜與霧》交出了一個中港家庭的人間悲劇。

而《香港仔》的悲劇沒有什麼事實的基礎,即使楊千嬅飾演博物館導賞員也不見得有何歷史價值。

當香港電影洗去歷史、人文關懷與寫實的基本時,實在不明白這個家庭何以吸引人。

除了家庭之外,電影想帶出「生活的本源」與三世宿命,偏偏與時代脫節,吳孟達口中的漁民「一落地就死去了一半」,只有空口講白話,真空了香港仔歷史與漁民的發展。

對比起嚴浩的《浮城》、趙良駿的《金雞》、《老左正傳》所書寫的香港浮世繪,《香港仔》的論點盡是小巫見大巫。

怎能代表香港人,又怎會是彭導給香港的家書?

劇情鬆散、論點不清晰、胡亂擺放大道理就是這部電影的通病,更遑論潛伏五年、嘔心瀝血,如此的功課倒是可以愚弄普羅大眾。

還可以自我感覺良好地「愛回家」,裝作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

電影是要提出問題,而《香港仔》是一部很空洞的電影。

它關係到的不是香港人的命脈、不是香港的核心價值,而是看到香港人的妥協,還幻想著等著就有明天。

有什麼自強不息可言?

有的只是不聞不問與漠視。

就連「和風對抗」的本錢也沒有,彭浩翔說這部電影要回歸到家庭,可是力不從心。

說實話,不是他的水準之作,即使玩低俗、玩粗鄙的話也可以玩得用心。

而這部電影又想要文藝,又添加道理,兩者都失去平衡。

另外,電影裡也出現了一些看似是玩味但沒有實質意見的東西。

比如是紙紮香港,星球大戰的白兵、變色龍與鯨魚。

說它是「人間奇幻夜」也是合理的,皆因他所出現的道具是混雜的,故意製造了人間與地獄兩個面貌,奈何看不到有那樣的比喻與用處,顯得奇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若只靠包裝與綽頭就想交功課,那就真的想得美了。

與其說電影的主題是呼吸,倒不如說是發夢,現在這場夢要醒來了,世間沒那麼美好,命運要對抗、要革命,我們在生活裡也要有新的思維。

文/Dorothy

 6 ) 看的压抑,白瞎钱了

这部电影基本标志着彭浩翔的水平由拿观众当傻逼下降到拿自己当傻逼的水平了。

忍不住剧透一次,古天乐一直觉着自己的女儿长得丑,怀疑不是亲骨肉,直到有一天梁咏琪说:老公,我是整过容的。

从此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下去……虽然埋了星战、hottoys,彭自己还客串了特摄皮套,全片都在说教告诉你有多惨,又拿自己女儿丑作笑料,丝毫感受不到导演的真诚。

用玉哥的话说:就是人贱片烂。

导演说花了五年准备这个剧本,因为害怕自己驾驭不了搁浅了几年。

我就想问问你怎么不搁浅一辈子啊。

一共93分钟你花了73分钟来铺个开头,连高潮都没有就结束了,你也敢号称你是荤段子导演吗?

老想想着那档子事能用心表达出来吗?

还用小团圆,张爱玲都被你黑得复活了!

 7 ) 天生一个俗人 清纯装给谁看

首先需要说明的人,本人对任何人都没有偏见。

昨天晚上沈浩波先生在微博上说:“咒骂内地人的香港人与咒骂外地人的北京人上海人,也都是一伙儿的。

因无知、狭隘而暴戾。

没有那么严重的香港与内地的割裂,人性的蒙昧,哪里都一样。

”这话刚好和我想说的一样,当街拉屎缺德,当街拍人家屁股也一样缺德,看缺德的人互相对骂挑边站的也都不是什么好货。

同样的道理,杜先生嘴贱是该骂,见了他的面,你可以抽丫儿一大嘴巴,但高喊抵制口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觉得讨厌不看就是了,别上升到地域和文化的高度,对此事纠缠不放的人也就只敢在电脑后面骂两句痛快痛快。

用不着这样刷存在感,一个嘴贱的二逼客串了一部俗烂的电影,不看也罢。

反正杜先生的电影百分之99都是不看也罢的烂片,大度一点儿多好,反正会去看的人也不会很多。

嘴贱基本上属于绝症,治不好的,何必较劲呢!

别说什么大陆人香港人,你只能代表你自己,别因逞一时之快而脏了自己的嘴巴。

《人间小团圆》这样的烂片,是不值得被抵制的。

说来有点儿尴尬,这电影放映到十分钟左右,我就已经不想看了。

这部电影在清纯的外表下面,涵盖了众多龌蹉的内同,现实生活中所有拿不上台面的那点儿破事儿,都被彭浩翔拿出来展示了一番。

可贵之处在于导演并没有大声疾呼,高声批判,而是轻描淡写的把这些恶俗的桥段原封不动的展示了一遍。

这感觉,特别像在某个燥热难耐的夜晚,本想让自己清静清静,却被隔壁王大妈逮了正着,她偏要拽着你拉拉家常,碍于情面你只能硬着头皮听她絮叨,故事无非就是小区里家长里短——谁家的小孩长得不像父母要去做亲子鉴定、哪个老头不害臊的天天把不正经的女人带回家、谁家的儿子刚刚换了工作、谁家的丈夫出轨正在闹离婚、谁故去的老妈阴魂不散,甚至还有哪里挖出了个炸弹,遥远的秦皇岛岸边发现了一具搁浅的鲸鱼……这些不新鲜的烂事儿非但和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老太太讲的也就是个流水账,听着这些唠叨实在是无法让人投入。

终于等到大妈讲累了,你想用一个礼貌性的问题作为告别,你问,“然后呢?

”大妈回答说:“没有然后,就这样了。

”瞧,这就是彭浩翔的《人间小团圆》!

人物依旧,那些龌蹉的事儿也不会停止,《人间小团圆》里的和解和救赎只是走马观花,没人原谅也没人被原谅,就像是梁咏琪在最后还是隐瞒了自己的秘密。

生活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

有些较真的人就是喜欢问个为什么,比如我,对于这种没有为什么的电影,多数情况下我是无法投入的。

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例外的情况是,即使没有答案和改变,最起码人物也要丰满动人,比如今年奥斯卡的《醉乡民谣》和《八月:奥色治郡》。

《人间小团圆》的人物很多,但印象深刻的除了梁咏琪的全裸,几乎没有了。

这电影,看了和没看没有任何差别,想不起,记不住,所以索性能不看就别看了吧。

《买凶拍人》和《AV》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终于有这样一个不装纯的导演,敢来戏谑拿不上台面的破事儿。

最近几,年彭浩翔导演能够在大陆上映的电影,似乎一直在寻找一种用清纯包装恶俗的方法,不知道是刻意迎合,还是想的太多,总有一种施展不开拳脚的感觉,结果就是拍的一部比一部更烂。

这家伙多次抱怨大陆的审查制度,却依然无法割舍到大陆拍片,妥协的结果可能就是不得不用装纯来掩盖骨子里的恶俗。

低俗,恶俗,也许你都玩得转,但清纯和文艺真不是你的真性情。

俗是一种境界,但俗人装清纯就是二逼了!

 8 ) 为删节戏份鸣冤

刚上映一天,电影评论下已经乱糟糟炒成一锅粥,负评远多过好评。

今天特意去百老汇电影中心看了粤语原版,只想谈谈观影感受和对一些观影影评(不包括没看过电影都给的评论)的理解。

先附粤语原声放映活动地址:http://www.douban.com/event/21518550/1. 电影主题虽然红馆演唱会、TVB精彩剧集、中环车水马龙和兰桂坊醉生梦死已经成为香港的icon式形象,但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眼里,那些琐碎日常也不乏戏份可作,清新小品如《月满轩尼诗》,市井人情如《天水围的日与夜》,时光变迁如《岁月神偷》。

彭浩翔说怕自己驾驭不好所以过了几年才拍这部片,最初在微博上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很理解,从小在这个地方长大,脑子里可能随时会冒出一些小情节或人物形象,但做一部真正能展现港人生活的作品,需要好的主线,需要组织合理的人物、情节和矛盾,这些都很难,是不是得等自己见识更多、想法更成熟再开始?

(个人揣测)不管怎么样,电影主题是很棒的,蛰伏几年再拍的出发点也是诚意满满。

2. 故事情节 (只谈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点)曾志伟扮演一位医生,电影从他为病人做B超时指引“吸气、憋气、呼气”开始,又以此为结,这样的结构像是一篇做到首尾呼应突出主题的800字作文,规规矩矩,但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虽然余文乐只是客串,但他和梁咏琪那段对手戏很精彩,对富豪嫩模娱乐圈话题的戏谑调笑轻轻一带而过,贱贱的彭浩翔style跃然幕上。

杜汶泽也客串了两段戏,他扮演古天乐的好朋友,在古仔烦恼想不通的时候有甩出一番让人释然的言论,看之前影评说不知道怎么就小团圆了人物前后态度转变太大,我觉得应该是杜戏份被剪造成的吧。。。

鲸鱼搁浅可能是旧日新闻,将它安排到小猪的宠物“头七”这天出现,很妙,尤其是以小朋友的视角,叫人欣慰一笑又颇带感动。

小护士带着蛋糕在楼下唱《分分钟需要你》的画面,也是很可爱啊,最后为了结局美满让曾志伟果断甩了她就显得有点生硬了,这样漂亮又一心爱你的姑娘,男人们真的能抽刀说断就断吗?

3. 演员主演都表现不错,是彭导以往戏里的一贯标准。

吴孟达、吴家丽老戏骨更上一个层次,引用别人的话说,就是“这一票香港演员大多都这样,你给他烂本子,看在钱的份上基本来者不拒,而一旦遇见好本子好导演,个个都是戏精。

”小朋友李汶桂也很有戏!

4. 主题曲片尾英文主题曲结束后,黄耀明的《目的地》才开始放,虽然早场电影人不多,但几乎没有人离席,大家都静静看完字幕听完这首歌。

黄伟文填的这首词戏份和气势上都没的说啦。

沿海的驾驶 驶到了困惑前路牌指引的 可有你那终点停车先记得 早惯了箭在弦途中经过的有点湮远维港的那边 一寸寸 继续填填出的尺土 可够放你辛酸如水的老歌 一串串永乱缠人间的这边有否听见人山中挣扎 人海中搜索乱到已不记得 当初你为何出发前身早糟蹋 前境不可察愿你记得你可掌握到得这一刹留低这片海 租借过某传奇何必守到底 先发觉买不起人所拥有的 怎计算有效期无非吞吐间那点空气人山中挣扎 人海中搜索乱到已不记得 当初你为何出发前身早糟蹋 前境不可察愿你记得你可掌握到得这一刹谁苦苦的鞭策 求有个解答练到碰到美好都不信何其精刮人最怕看不见未来才信地图唯盼你知你真的拥有得这一刹你要记住只得一套呼吸方法

 9 ) 为《人间•小团圆》一辨

为《人间•小团圆》一辨文|袁复生昨晚在北京与《知日》主编苏静宵夜,席中谈及彭浩翔,他说最近见到彭,是在《人间•小团圆》的首映式,我没去影院看过此片,便问他:“票房怎样?

”“那能怎样?

被骂惨了呗。

豆瓣评分也是低到一塌糊涂。

”被骂很正常,杜汶泽口不择言,挑逗观众变幻莫测的G点,尤其是两地关系,那简直是太容易出事了。

大背景如此,香港人也好,大陆人也好,极其容易将“香港人对大陆当局的某些抗议、矛盾”替换为“香港人对大陆知恩不报”,也极容易将“部分大陆人在香港的不良习惯”替换为“在香港的大陆人素质不高”。

在“恩客心理”与经济至上的思维惯性之下,只能是大陆人对香港或香港明星越来越苛刻,敏感、易怒。

这种反馈再发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人间•小团圆》的惨败,与这种大背景密不可分,加上有“香港情结”的60、70乃至80一代,似乎并不是今日大陆电影院的第一观影主力,90后可能才是第一主力。

而他们的思维,并未与时俱进,相比而言,更自由地易怒,更擅长莫名地抵制。

至于电影本身,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吃完宵夜回家,在微信朋友圈,正好看到在湖南的青年导演蔺晨阳在讨论这部片子,他说——几个月前上映的《人间小团圆》,一直以为是彭浩翔圈钱的一个小品烂片所以根本没关注。

因为杜汶泽的原因该片票房惨淡豆瓣评分5.0。

今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网络观看,大吃一惊,发现可以排进我心目中至今2014院线十佳,该片的叙事结构、镜头、音乐、美术以及演员都可以说是彭浩翔良苦用心加天马行空之作,特别是对人物超现实主义的写意描绘和细微探究。

反观韩寒6亿票房加豆瓣7.4的烂片,不禁唏嘘。

大家怎么看?

我从2004-2005年看《买凶杀人》、《AV现场》开始接触彭浩翔的电影,到后来看他的书《破事儿》,到后来去香港约他的专访,到后来他开始通过《志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大面积流行,到《人间•小团圆》意外铩羽。

他的作品其实已经在我的阅读观影史上持续了十来年。

对于《人间•小团圆》,我是在机场等飞机时偶遇一个小萝莉,聊天聊累了,大面积晚点,就翻出电脑看这个电影,这种看电影的场景,有点像饿极了的旅人,遇见炒了个土鸡蛋的农家饭,顿然人间美味。

所以我之前一直没写过半句话的点评。

但昨晚,我还是留了几句:“这也是彭标志性作品。

对香港的情怀浓缩此片之中。

全景,细腻,纵深,灵感。

应是经典港片之一。

这部片子奠定彭香港导演的地位——新一代领军者。

”蔺晨阳导演的回复更是角度独特,他说:“《人间小团圆》里梁咏琪不惜扔掉偶像包袱露大脸和臭屁股演过气模特。

再看《后会无期》里的王珞丹,不就是演个风尘婊子嘛,把自己裹得像个哥特名媛,吐没吐相,操没操相,连讲‘包日’这个台词都遮遮掩掩,生怕自己不是玉女,要不就是这种演员的自我修养太差,要不就是导演自作聪明。

有朋友说连贯性有问题,我觉得和本片叙事性不强有关吧。

里面的电影符号给影片加分不少。

我始终看重电影里演员情绪的输出是否正确和递进,反正这部片子没问题。

结尾有大师范儿。

”我没看过韩寒的《后会无期》,完全没兴趣拿韩寒和彭浩翔进行比较,但关于彭浩翔,以我10年一贯的观察,还有几句话可以一说。

1、对于一个10年并未生产烂片,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鲜明风格的导演,这已经算一张很不错的成绩单了。

2、彭浩翔的镜头一直十分聚焦——香港和香港人。

但他所呈现的香港和香港人,和我们之前印象中的香港、想象中的香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之前很多人想象中的香港,其实并非香港本身,而是代表着一种极度繁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

那是高楼、赌场、古惑仔、喜爱夜蒲、豪门别墅、警匪激战、狐仙等香港标签的组合,那是戏谑与传奇勾勒的香港,并非日常生活里的香港。

那是全球想象化身为了香港。

到彭浩翔的香港,不是徐克不是王家卫的香港,他的香港重新从全球化回到了一个区域性的香港,一个更LOCAL的香港,这是一个巨大视角转变,这种视角在麦浚龙2013年的《僵尸》中有出现,但毕竟还隔了一层。

关于真实香港的电影,长期属于“非主流”状态,比如仅仅在文艺青年圈中流传的陈果的香港三部曲,比如杜琪峰少见的写实风格电影《夺命金》。

并不是说这些电影的故事一定真实,而是镜头所及,是香港的写真而已。

情绪掠过,是普通日常,是共鸣之物。

如果一定要说韩寒与彭浩翔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韩寒表面上在做“公知”对现实天天发言,但与发言刚好相反,因为少年发达,名利泉涌而至,他对生活的质感是有限的,我看过与《后会无期》内容关联的原著小说《光荣日》,现实感简直弱爆了。

而彭浩翔不愠不火,潜伏市井,对生活的攫取转化能力,比韩寒强太多了。

3、幽默感与天马行空的跳跃能力、善于制造情色擦边球,是彭浩翔常年积累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让他具备一种适应大众观影者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逐一的实现,让他拥有了更大的现实号召力,成为主流导演的趋势日渐明显。

4、“香港梦”的着陆,近年来,政治环境、经济压力、个人发展等因素纠葛,让香港本土观众更具“现实感”,是彭浩翔电影在香港获得大众认同的一个强大的外部原因。

这部电影的家庭核心构图,以及“背叛——回归”、“矛盾——和解”的叙事路径十分清晰,但也是一种价值观稳定的“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凸显的一种导演的商业理性和现实感。

5、《人间•小团圆》的多线叙事以及有意识的街景扫描,呈现出彭浩翔的野心所在。

这部片子也可以视为一部香港旅游局的外宣片。

彭把香港拍出了一种心碎之美,心情凝重之美,怜惜之美,而不是许多港片中的嫖客心态拍出的香港浮夸之美。

6、但最出彩的部分,还是导演对演员的重新塑造。

几乎所有出演演员,都是老戏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曾志伟和梁咏琪,梁咏琪的尺度和敬业已被蔺导说完了。

作为职业演员,曾志伟这些年开始告别插诨打科,开始扮演黑社会老大,这是一种转型,但是一种尚未完成的转型,只有像《人间•小团圆》里这种看似波澜不惊的普通丈夫、普通情人、普通医生的普通生活里的惊涛骇浪,被他演绎出来之后,才算转型成功。

7、最让人惊艳的是吴孟达老先生的表演,这位长年跟随周星星的千年配角,也“转正”了,不仅转正,还拥有一个年轻情人,竟然还有床戏。

拥有长期、专一、认真的情人,是一种身份的确认,确认了以他为中心的一个气场,借他做法事的职业,谈生死,谈渔民群落变迁,飘逸而又精准。

所谓纵深,在此而已。

8、在现实以外,鬼片元素的出租车,已经变身恐龙的小蜥蜴,尤其是已经忽然搁浅的鲸鱼,这些情节的设计,既延续传统,又有现代感。

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里最后的飞碟一样,都是灵感之笔。

奈何造化弄人,烟花成哑炮。

用古人的话说,不知这算“非战之罪”,还是“口水炮灰”?

但用来阐释“命运即时代”,倒是很好的个案。

 10 ) 杜汶泽,请收下这口锅

但凡一件事情开始变好或者变坏,都会有一个原因。

《人间小团圆》的票房惨淡,直至演变成“人间小悲剧”,现在看来本片的龙套杜汶泽成了当之无愧的诱因。

这位依靠《无间道》起步的小伙儿,因为在网上骂战中站在了数亿亿网民的对立面而被唾弃,其中细节既不雅,我也没时间考证,总之最后杜汶泽摆出《九品芝麻官》里方唐镜“来啊来啊,有种你们来打我啊。

”的意思,大陆的网友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没法约他到朝阳公园单挑,但是观众选择用脚投票,“封杀”了最近两部带着“杜汶泽”三个字的电影。

尽管这一起仍在发酵的封杜事件归结于“杜汶泽没艺德”,但考虑到正巧碰上了香港女童尿不湿事件,一向喜欢彼此地域攻击的大陆网民瞬间从一盘散沙凝聚成符合ISO9001标准的水泥,把倾注着办理港澳通行证曾经受到的所有鸟气一股脑洒在了杜汶泽以及《人间小团圆》上。

甚至有文革小将叫嚣着“断水断电,让香港好看”的无知言论,我认为这一切对于一部饱含导演彭浩翔心血的电影是不公平的。

俗话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人间小团圆》作为光影艺术,应当和政治权术、社会公平、大众心理以及国民素质保持相当的距离,只有这样,当你静静的在黑暗中平下心头怒火摘下有色眼镜,认真欣赏完这部讲述香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变迁以及人情世故的电影,你才会真正发现——这部电影真的不咋地。

彭浩翔在电影处理中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比较低级,本名《香港仔》的原片不知道是为了政治避讳还是给亲情鸡汤增加浓度变成了莫名其妙的《人间•小团圆》,无意间又得罪了一批张爱玲的铁粉。

爱玲姐作为上个世纪的文青鼻祖,可以说是众多小清新派心目中的“女娲娘娘”,有些人不看介绍带着男/女朋友就去了影院,以为这部电影是改编作品,结果出来骂娘。

第二个错误,这部讲述香港人的故事中所挑选的家庭样本实在不具备代表性。

一个从渔民转业作法事的吴孟达,一个爱上糟老头子的KTV妈妈桑吴家丽,一个神经质总是梦到妈的杨千嬅,一个游走在小护士和老嫂子之间的曾志伟,还有一个过气却不甘心想脱又不敢脱的模特梁咏琪,以及一个帅到浪费资源的同样神经质的补习班老师古天乐,对了还有那个可怜的被父母嫌弃长相的小猪。

这一家子奇葩,很难想象这样一群人在一起也可以“小团圆”,我看没有小团灭就谢天谢地了。

彭浩翔习惯性的把故事通过蒙太奇拼接成了“吸气、憋住、呼气”的多层次并行递进,甚至总结出来生活的哲学就是“吸气、憋住、呼气”,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观众尽管不是很明白,但还是认为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这种“不明觉厉”的哲理说白了就是人生的吃喝拉撒,而这个故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普适性归根结底,两个字:面子。

古天乐反对的不是跳大神的老爹和夜总会一姐鬼混,古天乐要的是家丑不可外扬的面子,所以他每天早上起床面对镜子的疑问都是相同的:老子这么帅,为什么女儿这么丑?

这个问题抛给梁咏琪,对她而言,面子不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韩国整容手术台上的人皮面具,她的不自信以及生活上的退缩在时间的杀猪刀下鲜血淋漓,以至于差一点坠入饭局女星的肉体深渊。

对于杨千嬅这个角色,则完全是精神层面的烦恼,她的面子在童年的一场游戏中荡然无存,最后留下神经质的阴影。

脏,这一堵纯粹被自己妄想出来的墙,成为她和母亲间生死两隔的业障。

而曾志伟所要的,也是大部分问题男士所要的面子,可以简单归纳为做婊子也要立牌坊。

劈腿不忘家中妻,在这个中老年角色身上,我实在不知道是应该夸他懂得调剂生活情趣却又知道浪子回头,还是要欣赏他玩腻了就说不合适的娴熟脱手技巧。

彭浩翔让这一切在悬崖边刹车,古天乐乐观了、梁咏琪自信了、杨千嬅想通了、曾志伟回头了。

总之这些匪夷所思游走在道德边缘的故事,在影片最后通过一只变色龙和一条鲸鱼神奇的回归到五千年来中华传统“仁义礼智信”的轨道上,算是在香港电影历史上开创了弘扬家庭主旋律赞歌的先河。

但是,这部电影,彭浩翔以社会现实问题切入,让香港人以及香港家庭所面临的变革、经济、情感问题暴露在观众面前,最后却以搅稀泥的方式让一切如同童话一般美好起来,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最后,我还是要为杜汶泽说几句,作为出场仅五分钟的小配角,把票房滑铁卢的黑锅全部让他一个人背,实在是有失公允。

爱国青年叫嚣着让杜汶泽零票房,我也曾经动摇过以后只要是他出演的电影一律不看,但那天在百度上搜索到他和冲田杏梨合作即将上映的《豪情3D》——臣妾做不到啊!

《人间·小团圆》短评

负分滚粗

4分钟前
  • 消散
  • 很差

古天乐 1 星,梁咏琪 1 星,曾志伟 1 星,杨千嬅 1 星,吴孟达 1 星。

6分钟前
  • 力总
  • 力荐

疲惫的生活啊。。。彭浩翔玩起邪典来还是挺得心应手的,但前提是在香港。

8分钟前
  • 陈二狗不是我
  • 还行

烂片

12分钟前
  • 月石
  • 很差

单纯来打分

14分钟前
  • 卓卓
  • 很差

每个人都有心结,无关别人,无关世界。

17分钟前
  • ddww911028
  • 推荐

梁咏琪这个算是豁出去了啊...

18分钟前
  • 不許動
  • 还行

本想说抵制的结果就是我能轻松点买上个好位子了 万万没想到连看都差点看不上了…

23分钟前
  • Jupiter
  • 还行

哈哈哈哈哈,好基友们一起来打分

25分钟前
  • 灰机灰的高呀
  • 很差

因为杜

26分钟前
  • 不能握的手。
  • 很差

就算没有杜感觉也不会去看的节奏

31分钟前
  • 容季
  • 很差

梁咏琪露奶了。

34分钟前
  • 小本
  • 还行

專程到香港看的,肥彭真是必備惡趣味,被刪那一分鐘不穿衣服的女人存在的必要就是讓大家看她光屁股開冰箱拿雪糕嗎?基本劇情和暗喻應該都是看懂了,可惜肥彭掌控多線條的本領實在不行,對自我的反思和解決的方式都刻意又略淺薄了。

36分钟前
  • 某C
  • 还行

“都唔知你想讲乜,你究竟想点嗟彭浩翔?!”

38分钟前
  • ibelieve
  • 还行

负分滚粗

43分钟前
  • tsingjie
  • 很差

人生中,每个人总会有一些心结,让我们耿耿于怀,甚至持续消极地影响着生活。但当你试着勇敢面对,可能会发现那其实只是自我意识过剩所造成的束缚。展现的是平凡的生活,值得品味的是每个演员自身,演员之间的戏味。当然主线太多或可说没有主线,让这部电影显得稍微零碎。

45分钟前
  • Rickey
  • 推荐

故事是个不错的故事,但讲得太俗了,只有结尾音乐响起来时才有点感觉。有点散,但港味儿还行,最起码没看到碍眼的内地明星。整容,亲子鉴定,娱乐圈潜规则……故意贩卖的低俗范儿,比如梁咏琪的各种装扮,真心鄙视。我开始有点失望了,对不起当初的期待。两星半。

46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还行

想当初彭胖刚出道 我们都在讨论出埃及记、买凶拍人和伊莎贝拉 tky杂志还专门做了一期细致的讨论 不过十年多点时间 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香港仔的故事 如果不算丑孩子解答 其实是讲得不错的 玩具交易所星战专门店 还有白兵的讨论 那个特意加上的音效 深得星战迷心 然则这却是古同学私货 片子终究不过尔尔

49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删了杜汶泽的镜头再上映吧

50分钟前
  • 喵小睡
  • 很差

看了首映 覺得片子還不錯 一些場景的對應做得挺好的

54分钟前
  • Cherr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