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一般的剧情实在撑不起快节奏的100分钟,没有马特达蒙就更加无法想象会如何收场的一部电影。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伟大的爱情甚至感动了上帝,重写了他们的命运,所花费的,也不过是穿过几道门,爬一爬楼梯,以及最后的一个忘我的热吻。
爱情依然这么好,这么美,这么神奇。
我看着屏幕上Matt Demon的两鬓和头顶已经开始泛白,不再是Good will hunting里面青涩沉默的青年模样,又一眨眼想起Inception里面leo那一样向后梳的背头,比起十几年前在泰坦尼克号上的杰克来不知自然了多少倍。
这两张略微相似的脸的主人都是实力派的好演员,如今已经或将要跨入不惑之年。
I Never Knew Love until I met you--George Morgan 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因为那年我太小,一个人坐在满满当当的剧场里,被好奇的大人们拥簇着,对着屏幕上恋人亲吻的镜头很茫然,对露丝的裸体很愕然。
后来家里还借来了VCD, 盗版的画质一点也不美,我不懂为什么大家的热情都从何而来,我只知道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了剧场上映的正版美国电影。
可是前阵子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时候,不知怎么典礼上偶然闪回了一下杰克站在楼梯上,带着微笑朝露丝伸出手去的那个片段。
两秒钟,两个笑容,我蓦然觉得一阵酸楚,难以置信我竟一直没觉得它是经典。
今天马特对着天使特工说,我没有一天不在想她,Inception里面Leo一眼不眨地看着自己创造的幻象说,你永远也比不上真实的她。
时光带走的是他们的意气风发。
翩翩少年已不再,如今略带皱纹沧桑成熟的脸配着痛苦的对白却也仍有让人信服的魔力。
于是我们对自己说,你看你看,他们还相信爱,他们还在爱。
虽然有时它让人既痛苦,又无奈。
只要有爱,就总是那么好,那么美,那么想让人笑着流眼泪。
他或者不停地奔跑,推开一扇又一扇门,或者选择沉入海底,或者选择永远留在梦境里,都只是为了追寻一个最终安宁的所在。
没得到过这安宁的人,不知道那有多美妙。
这纽约现代版本的爱情fairy tale依然让我有感慨, 他明白他们是不是命中注定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快不快乐。
身边有爱人的人们,那不管多辛苦都已经很幸福,起码不会有一群天使,每分每秒威胁着要毁掉你们的生活。
大多数人都按照规定好的路线生活,害怕探索其他路线。
但偶尔也会有人,冲破设置的重重障碍,意识到自由意志和自我选择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但只有经过努力抗争才能获得并善加使用。
即便因此我们无法得到“最优”的人生结局,但这又有什么所谓,因为比结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由选择!
---《命运规划局》观后感戴维是纽约布鲁克林的参议院候选人,影片从最开始就展示里各种紧张有序的竞选活动,在选民集会上发表演讲,拜访纽约的百姓,接受电视媒体节目的访谈,在街头的巡演拉票。
他的选民支持率一路领先,眼看已经稳操胜券,却因为在发表演讲后在酒吧里打架,被媒体曝光后彻底输掉了那次选举。
当戴维在男洗手间里准备竞选失败的台词的时候,来酒店婚礼上混吃喝的伊利斯为了躲避保安藏在男厕所里。
那段剧情和对话是这部影片里最喜欢的情节之一,那个吻见证了两个人显而易见的一见倾情。
伊利斯的出现也激发了戴维的演讲灵感,在竞选失败的演讲中,他没有采用计划好的台词,而是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领带、皮鞋、发言都是策划团队精心打磨的,这样剑走偏锋的策略反倒让他从失败中脱颖而出,成为来年竞选的热门人物。
从影片开始就有一群人在神秘地交谈和行动,如果观看的时候不留心是不会注意到的,但这些都是为后面“命运规划局”的出场做铺垫。
原本事情都是按照计划进行,但由于监控戴维的命运规划局成员哈利的疲惫疏忽,戴维在M16公交车上再次巧遇了伊利斯,并且留下了联系方式,而且在公司撞破了命运规划局的行动。
局势的时空使得这个神秘组织浮出水面,不得不向戴维说出他们的秘密,并威胁他不能透露出去并且烧毁联系电话,让他不能跟伊利斯再见面。
不放弃精神使得戴维坚持每天坐M16公交车,终于在三年后遇到了伊利斯,这次他再也不想放手让她离开。
在发表完演讲后,戴维意识到规划局的人正在阻碍他和伊利斯的重逢,他推掉了演讲后的采访,他通过种种方式打听伊利斯公司的地址,他让出租车违反交规冲过红灯,终于他打开了舞蹈房的那扇门,看到了伊利斯的跳舞,事情超出了规划局的掌控。
两个人都明白对方是自己深爱的对象,他们在街头愉快的散步和开玩笑,他们在舞厅里放松自在的舞蹈,他们在美好夜色中的真诚交流,他们的爱发自内心干柴烈火。
规划局将案件升级由更高级的人来处理,他的方式并不是强硬地将他们分开,而是告诉戴维原本他可以成为美国总统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和父兄的理想,然而这都没有打动戴维,他宁愿放弃自己美好的前程也要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跟伊利斯在一起,但在伊利斯“被扭伤了脚”以及得知如果跟他在一起,她也无法实现自己的舞蹈梦想时,他才变得动摇把伊利斯留在了医院。
十一个月后,戴维的竞选票数领先10个百分点,但他从顾问团队的老友那也得知了伊利斯即将结婚的消息。
在同情他们的规划局探员哈利的帮助下,他用穿梭门的方式避开的规划局的障碍找到了伊利斯,那段在街上携手奔跑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桥段之一。
他们穿梭到自由女神像甚至找到了命运规划局的总部,历经挣扎最后还是面临被“重启洗脑”的结局,他们相拥在一起说着我爱你。
最后命运规划局的主席被震撼,重新书写了他们的命运规划书,在哪里他们的命运在一起,而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这样的结局是影片的亮点,如果结局是两个人依然可以成为美国总统和著名舞者,那仍然是处于命运规划局的掌控中,没有体现自由意志的价值,而且会使结局变得太满了。
电影里命运规划局的干涉分为三个层面,最初的层面是用看似偶然的安排,让两个人无法相遇或者无法联系,从而让他们的命运继续按照既定的计划走;第二个层面是更为高级的,他不是用强迫而是用“最优”的结局,尤其是对方的“最优”结局来影响两个人的信念,让他们被迫自己放弃;第三个层面是主席才拥有的权利,那就是重新修改计划书。
他们对人类命运的监控和规划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罗马帝国文化经济高度繁荣后的衰落和黑暗,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核武器危机,人类天性的不完美让他们有了掌控命运的理由。
但戴维和伊利斯的抗争让他们的某些人怀疑这种安排是否始终正确。
就像影片最后的独白,只有那些勇于克服障碍追求自由意志的人,才会得到它并妥善使用,而那些大多数人只是墨守成规地按部就班地生活。
如果戴维没有三年如一日每天乘坐同一班公交车,如果伊利斯肯为了事业发展“委曲求全”嫁个那个编舞男友,还会有后面两个人争取到的自由意志的结局吗?
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可能,而是我们自己放弃了。
电影里的对白和情节可圈可点,在男厕所里的那段对话,戴维的竞选失败演讲,在公交车上的偶遇,三年后的再次重逢和冲破重重险阻找到伊利斯,这些都是很有味道的地方,结局虽然也是冲突的最高点,但表现力还不足以让观众震撼或者触动内心,但最后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命运规划局”的存在,那是因为它们并不像电影里那样,以某个神秘组织的形象出现,这个组织我们通常会称为“上帝”“神”“上天”“天使”等等。
在影片里面他们在世界各地奔波,让世界按照“主席”的计划正常运作。
其实在中国这种命运规划的力量非常强大,且不说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礼教束缚。
即便在今日,我们也曾在懵懂的年纪屈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自己未必喜欢的人生道路,甚至我们为了压力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为了在职场生活的更好说着心不由衷的话做着不情愿的事情;甚至因为家人反对没有房没有车,放弃了跟男友或女友的真爱,而选择了看似对我们生活更加“靠谱”的道路。
经验和理智告诉我们,只有这样做才是我们人生最佳的选择,才能得到最幸福最美好的结局。
其实这些都是扯淡,理智和结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独立意志下做出的选择,只要我们有勇气像影片里的两位主人公那样,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足够了。
你无法预料这样的选择可能给人生带来什么样的结局,但你至少可以确定的说:这是我,作为拥有独立自由意志的人,在此刻基于自己的判断和情感做出的选择,我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种选择的自由意志才是最重要的,那怕我们得不到人生最理想的结局。
我觉得中国的历史和现在社会,其实最适合产生这样的影片,因为它太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了,只要能看懂影片想要表达的含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多多少少在自己的生活上找到这样的例证。
或许是为了父母的满意选择了不喜欢的工作,或者是迫于周围人的压力放弃了某段恋情,或许是为了某些利益关系放弃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但中国的文学界和电影界并没有产生这样的影片,而是出现在美国那个似乎比我们要自由开放的多的国度。
而我们的那些文化影视的导演们,只知道用钱去堆砌无用的特效以及邀请有新闻的明星,然后用各种渠道手段和宣传广告骗骗观众罢了,从未尝试去挖掘这样更加有深度的题材,这实在是种悲哀。
PS:如果你打算看这部电影,记住它不是科幻片,科幻元素只是道具罢了,它也不是爱情片,那只是自由意志内核的外在表现。
PPS:我觉得类似影评就不放图片了,真正感兴趣愿意读完的人,不会在意是否有图片,没有兴趣只是一掠过而的人,有没有图片也无所谓,更何况图片也不是我本人的东西,只不过是网上找来的。
如果要依赖电影海报来决定是否看某部片子,这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事情!
http://axinlove.com/2011/08/the-adjustment-bureau/《The Adjustment Bureau[命运规划局]》男人被上帝安排去拯救地球了by @xinl.ve 110824Movie Rating:8。
点开豆瓣看下本片的中文译名,顺带看见了本片的豆瓣评分:6.9。
果然是好菜好饭养了大陆影迷的刁嘴。
Oday届的神人nini曾经说过大陆电影圈的人拥有了全世界最好的(盗版)电影资源。
无论是学习研究还是观赏,盗版电影数据库的片源及可获取性,远超过国外的所谓图书馆的电影借阅室。
拥有如此好的资源,电影从业人员的素质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收获的意外之喜却是经过盗版影片洗礼的大陆影迷从rm、rmvb到divx、720p,甚至要求1080p的观影效果,然后连《The Adjustment Bureau[命运规划局]》如此充满好莱坞浮华戏剧色彩的作品,一眼就被盗版影迷们看穿。
不过,看片的状态就像口渴的人希望得到一杯冰水而不是油光四溢的红烧肘子一样。
在自身已经浮躁不已又无所事事的时候,来这样一部戏剧特征明确的电影以作消遣,总比沉思《Mulholland Dr.[穆赫兰道]》的人生意义要容易接受。
电影开场过去没有十分钟,初次见面的男女主人公就已经开始上演一见钟情许定终生的戏码——渴望的浪漫与激情的心态也不过如是。
又加上如同“黑衣人”、“第51区”一般让人窥见了蛛丝马迹的神秘,被剧情勾起的好奇心允许快餐作品消费观众。
电影节奏很快,虽不及春晚赵本山小品每15秒抖一个包袱的急促,但从头至尾充满了电影编剧设定的人生转折戏码。
Matt Damon可能随时成为美国总统也可能依然是一个竞选失利的倒霉蛋。
Emily Blunt的遭遇有可能是Cate Blanchett在《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往事又一次上演。
至于好心帮助Matt Damon的“黑手官员”,在“有关部门”的照料下,那简直要面临生不如死的照料手段。
电影情节的时间跨度虽然跨越了3年,然而,剧中人的人生起伏只在电影放映的数分钟之内。
“命运”被轻松修正的容易,电影则充满变数。
《Lawrence of Arabia[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劳伦斯要改变阿拉伯人的听天由命的固有观念时,对抗着“it was written”的命运。
在本片之中,Matt Damon等人的命运也都写在有关部门的小本子上。
要不想随波逐流,个人则必须在作出斗争。
推崇个人奋斗,认可个人的努力能改变命运,《The Adjustment Bureau》用两位主人公用承受一定代价的方式而在一起的结局,宣贯了美式的价值观。
类型的人和事,在西方世界一直得到认可,本片以这样一种“遍种善因必得善果”的寓言迎合了世俗。
平庸安全的处理方式有些拙劣,但不会引起未知的反感。
电影之中Matt Damon离开还在医院中的Emily Blunt的段落时着实让我笑了出来。
很久之前在看某不健康的小说时,某色男要换女友,选择的方式是找个白胖子一起共浴,然后在女友面前互表爱意,以表示自己不爱对方不是喜新厌旧而是性向改变。
假如现在还要借用这个借口就比较危险,Gay是已经被接受,而猛女甚至会要求双性恋、三人行。
得了便宜后,要想轻易地摆脱对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的:你真是性向改变,那就拿出活春宫证明给老娘看。
而按照Matt Damon的理由,男人玩了消失,是因为冥冥中有神谕要求男人这样做,被上帝安全去拯救地球。
而你,离开了男人的女人,会拥有更瑰丽的职业前途。
突然离开你,于己于人都是不错的啦啦····The.Adjustment.Bureau.2011.720p.BluRay.x264-SiNNERS
有些题材总是可以被一再翻出来演绎,比如自由意志和宿命的对抗,比如矢志不渝的爱情。
这些题材由于现有的演绎模式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拍出来即使成不了经典佳作,至少也能保持个中等水准。
可惜本片虽然题材、演员、拍摄手法和技术都可称得上近乎完善,最后却成了部水准之下的拼凑之作。
男主角david对女主角elise坚持不懈的“爱”(或者叫做迷恋什么的)象征着崇高的自由意志,命运规划局则代表着可恶的宿命。
自由意志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种种障碍,在同情者的帮助下冲破了虚伪的宿命,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
不过等等,有点不对。
男女主角斗争的结果是“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这个结果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得到了命运规划局局长也就是神改写命运的许诺。
也就是说,无非是用一种宿命取代了另一种,就像换一个人当皇帝的农民起义一样,算不得什么革命。
再来看男女主角的感情是怎么来的——基本可以算是一见钟情没啥生活基础,然后还揭秘了原来前二十多年他们都是被规划注定会相遇相爱相伴一生的……喂喂你们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不如说是一直在按照宿命的规划在生活只不过中间执行出了点小岔子而已吧!
所以说这种从头到尾其实都被规划好了的完美爱情故事还做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到底有什么意思啊!
说到执行,写好的命运改来改去、没有主角光环的人临到结婚还被反复蹬这种事情我就不追究了,毕竟神本来就是喜怒无常的存在。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让男主角知道命运规划局的存在而不是直接掩饰过去呢,这不是把事情搞得更复杂了吗?
那个实际上渎职了的黑人天使为什么还一副得意洋洋好像做对了的样子?
喂你们天使跟普通人是两个物种耶,随随便便产生感情简直就像人类对充气娃娃产生感情一样会让人觉得怪怪的耶!
反而是恪尽职守的天使好像没通过考验一样垂头丧气……还有什么男女主角到处瞎撞居然也能撞进天使们的办公大楼(总算没面见上帝)……种种混乱场面只能解释为局长乐于看到这样的戏码,而普通人和天使都只是布景前的小小演员。
神果然是难以取悦的。
我本来以为这片子是有点思辨意味的科幻片,没想到是个主旋律爱情片,还逻辑这么混乱,不免十分失望。
逻辑混乱的成因大概是导演编剧什么的觉得自由意志这面政治正确的大旗必须坚守,但是命中注定的爱情又十分有吸引力。
结果全片基调是自由意志的胜利,然而讲的故事却还是宿命决定论的。
当然如果能拍出这种反讽的意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并没有。
结果就好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仅仅通过祈祷说服了上帝伸出手指在双方家长脑子里搅了一搅——对上帝最虔诚的人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简直令人恶心。
其实按照现有的这个设定,是有很多地方供进一步深入挖掘的。
比如往前可以讨论命运被规划的前提下,自由意志是否真实存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规划的影响。
往后则可以讨论人在有可能要求神改写自身命运的情况下,对他人命运的影响——比如说那个被蹬两次的苦逼男——是否存在道德困境;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要求改写”的权利,这种实质上的特权会不会产生腐败——既然天使会对普通人产生奇怪的感情,也就存在着其他可能。
所以说这个片子纯粹是被拍烂了啊……
忽然明白一些事情,为什么一些我曾经去想要去努力追求的事情,一些一直以来豆瓣不敢去面对的事情,还有那句在我看来最印象最深的一句,you need trast me,不必问前方是哪里,不必问去做什么,只是相信,和眼前的这个人,在一起,不必为自己的去向担忧,可以安心的将自己全部的交出去,也许,这就是我看来的爱情。
根据考证,黄色猫型机器人Doraemon(铜锣卫门?
)制造于2112年9月3日。
2112年9月3日,由于采用了东莞法克康制造的芯片,生产过程中又遭到电击,爆破,从生产线上坠入垃圾车等一系列事件,铜锣卫门成了标准的残次品,简直是康夫的机器人版。
进入机器人学校读书,成绩很差,和同学猜拳没赢过一次,干嘛嘛不灵,吃嘛嘛不剩的主儿,最后只能沦落成百货公司的促销产品。
2115年1月19日,被康夫的孙子买回当小保姆。
2122年8月30日,睡午觉时被老鼠要掉了耳朵,并因此被女友抛弃。
遭到双重打击的他因伤心过度,全身蜕变成蓝色。
由于家境过于贫寒,被孙子通过时光机送回给康夫,希望两个倒霉孩子一块儿重振家业。
其实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希望有个机器猫来满足各种不良嗜好,为了从出版社搞到新的漫画,直接在信封里塞了100多块寄给出版社。
这种行为被发现后,遭到老爷子一顿毒打。
年少的心理阴影造成了现在的汇款困难症。
没有机器猫保护的孩子像根草。
离婚后的小夫妻男就这样了。
有天跑步的时候,小夫妻男疑惑的问我,你平时都怎么吃饭?
我想了几分钟,不知道该选哪个答案。
于是告诉他,自己做。
小夫妻男当时就震惊了,“我操,你自己做。
”然后又可怜巴巴的说,“我吃了两天饺子了。
”“速冻的吧?
”我补充了一下。
于是我指导小夫妻男还是煮点粥,吃点咸菜也是可以的。
小夫妻男感叹道,离婚后的生活质量一下退到了解放前。
我犹豫着是不是要把这个喜讯告诉小夫妻女,康夫最近饿坏了。
“这就是命啊!
”小夫妻男仰天长啸。
随着年龄增长我也喜欢把无力改变的东西归咎于命。
年轻那阵儿,总怀揣的一种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变态心理。
后来发现都是自己被其乐无穷了。
当然事到如今我还是这么无知,只是变成与天逗其乐无穷了,权当一玩儿,逗不好瞎逗。
玩世不恭就这么练出来的。
和小夫妻男结束吃饭话题后,双双在月光下变身,开始煞有介事的聊怎么让手里的项目把小夫妻男前老板的风投公司的钱骗过来。
我赶脚男人有两种原始欲望,一种是渴望事业上的power,另一种是对异性的征服。
这两种欲望带来的成功能带来心理上最大的成就感,也是男人毕生的追求。
开始电影中诺里斯就是典型的男性思维。
哎,刚写到电影,烦死了。
权利可能是男人事业欲望中最大的追求,最能让男人感觉自己价值不菲。
上帝是这样,玉皇大帝是这样,胡Sir是这样,温总也是这样,这些神兽都在各自的权利领域乐此不疲。
当然,这也是大部分人的价值观。
电影的中文名字实在NM太社会主义了,《命运规划局》《联邦调查局》《调整局》,以致于看片儿过程中一直让我联想着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这个反人类的组织。
这都哪些傻B翻译的名字,都TM有给中国航母起名的潜质了。
以下用《传送门》代替。
实际上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无聊的政治片儿。
于是一边看一边三国杀,结果输的一塌糊涂。
到了厕所的桥段,感觉有可能是丑闻政治片儿,再往后就变成励志片儿了,不过这确实也是部励志片儿,但受众群却是少数。
我十分相信,大部男人在爱情和事业面临抉择的时候,嘴里都是信口雌黄。
当然,如果命运邀请我当个总统,主席什么的,同时又让我和漂亮妞之间二选一,我会当机立断选择漂亮妞。
傻B才会当主席给这个国家收拾烂摊子。
别误会,我不是映射。
这样来说,我是没什么事业欲望,放任自流,扶不上墙的人。
八九不离十吧。
诺里斯开始也屈从了主席的安排,在叛徒的安排下时隔三年才去和漂亮妞相遇。
当然以现在的手段去找一个人并不难。
但诺里斯用坐三年大公共的方式去找人也只能表达人物内心在三年中一直处于挣扎,对于感情的坚贞却没什么说服力。
影片前半段铺垫太多,导致节奏过于缓慢,没耐性的人会直接玩三国杀去了。
角色设定一直以规划局关怀精英为主,这样多少让我等小群众被忽略感到不满。
直到后半程诺里斯对命运开始怀疑才有了些许看头,命运会误导你,羞辱你,调戏你,玩弄你,阻碍你。
没关系,按照你想的去做就行了。
满地的传送门和应景的配乐看上去开始过瘾了,不过好景不长,穿梭传送门的桥段发挥的不够充分,不够淋漓畅快。
去年看完盗梦的人,今年看传送门就觉得没劲了。
盗梦的魅力能让观众私底下为到底梦了几层吵的头破血流,传送门只能让人在开门瞬间的不同切换感到些许刺激。
况且一上来我就想到机器猫的传送门了。
马特达蒙最近产量不错,增肥成功以后戏路开始走向中年人的装傻,装呆,装稳重,走路外八字的路线。
虽然演技越来越老练,但还是怀念以前天才瑞普利,怒犯天条,N个罗汉那个时期的年少青葱。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线,屈从也好,反抗也好,这都一点不重要。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了,不管输了赢了,主席都会有一套故弄玄虚的说辞。
如来佛祖让悟空取经,取不来是对悟空的惩罚,取来了是佛祖施舍给悟空的顿悟。
悟空想说,“玩蛋儿去,老子取经就是玩儿。
”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chick flick。
但为了这个冲破阻碍在一起的感情,我还是想看看的。
有道理。
·It’s not whether or not you get knocked down, it’s what you do when you get back up.是否被打败,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重新站起来后,会做什么。
•I will get back up.我会重新站起来。
•——You will do well.——Thank you.——你会干的很好!
——谢谢。
•I was defenseless against the small dress.我对短裙没有抵抗力。
•Not one word about us .关于我们,只字不提。
•I mean,I’m willing to take a fire on something that could change the world.我想,我愿意为改变世界的事物冒一次险。
•Look,whatever happens,I’m not going to let anything come between us again.听着,无论发生什么,我不会再让任何事情阻碍我们。
•I don’t care what you put in my way, I’m not giving up.我不在乎你怎么妨碍我,我不会放弃的。
•He has no idea what he’s up against.他完全不清楚自己将面临什么。
•You ruined me, I didn’t want to settle for less.你破坏了我的生活,我不想将就。
•I ‘m not by myself.我不是孤单一人。
•She rubs off on you!
她能毁了你!
看了两遍都觉得挺好的剧本这么棒,台词都没有废话.顶多就是一开始线索交代得还不够明显?但其实该做的都做了让人想不到的地方也做了.就是感情戏份夸张得好象有点失实但这本来就不是个写实片,一个象征片,干嘛那么苛刻.关于命运的对白每一句都那么经得起推敲都那么恰到好处算是最近看到的片子里面最好的一部了.
按照神秘天使哈利给的解释,戴维打一出生就带着总统光环,从小开始历劫,所有的人生变故皆是考验,每一次的失败、打击都是在检测他的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包括与爱丽丝的相遇以及多年来坚持追求真爱的过程,甚至天使团里的白头翁也是其中一个被设计的棋子,他的作用只是为了给戴维制造更多麻烦,提高他当下劫难的力度。
影片结尾,戴维身体里伯恩的技能被激活,在单枪匹马还携带挂件的情况下挑翻整个规划局,通关达成。
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戴维大概也要走上人生巅峰去完成使命了。
故事里其实存在一个悖论,如果戴维在被天使告知自己必须离开爱丽丝而去专注做总统时选择了妥协,并在执行过程中展现出完全符合总统要求的超强能力,这算是通过考验还是考验失败?
老祖宗说“人各有命富贵在天”,还有智者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也就是说戴维命格已定,只要他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性格,不服输不畏难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态度,以及一颗滚烫的心(不是,这好像...),总统这把椅子就一定追着往他屁股底下塞。
只是,将米国历任我知道的名字过了一遍,也不知道戴维如果真的上任,会是什么风格,或者,最终会变成什么风格呢。
要弄清楚“主席”是谁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分析下哈利和戴维(马特达蒙)这两个角色。
戴维是谁?
这是个傻问题。
戴维是主角嘛,竞选议员失败了,却意外遇到真爱(女主角,伊斯莉)。
真爱带给他灵感,使他演讲了一篇超级出色的演讲。
这篇演讲使他被人们牢记,并促使他最后发展成将成为美国总统的的转折点。
可是,命运规划局却要拆散他俩,因为伊斯莉会使他安于现状,不争取当总统的机会。
不过他和命运抗争,战胜了命运,和真爱走到了一起。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戴维是要成为美国总统的人。
这个很关键。
美国总统是维持世界和平的保证,因为掌握世界最强大军事力量的人选,如果不好好选择的话,就会重蹈希特勒和世界大战这样的悲剧。
所以说一切关于戴维的行动,我们都要建立在他是下届总统这个基础上来看。
那么反过来看哈利这个人。
哈利是监视和调整戴维行为的人。
试问像戴维这样重量级别的人物(下届总统啊!
),命运规划局可能随随便便找个小年轻(而且还是个黑人)来负责吗?
有种可能是因为正好这人物轮到哈利了,虽然他经验少点,也让他负责到底好了。
但是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通过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命运规划局对戴维是相当重视的。
1哈利第一次在船上跟戴维解释他们是什么人的时候,戴维问哈利有没有权限向自己解释这么多。
哈利却告诉戴维说,他们监视所有人,但是人手不够,不能全天候监视每个人。
这句回答给我们了两个信息。
第一,监视戴维的是包括哈利的一整个团队。
那么说明戴维确实是个重要人物。
第二,哈利没解释自己有没有权限来跟戴维讨论这些问题。
说明哈利的身份不应该只是个直接负责(调整戴维行为的)人。
2当戴维第二次偶遇伊利斯的时候,哈利的直接上司(叫什么名没记住,就是忽悠戴维说能读他思想的那老头)和其副手(跑进屋说不好啦,他俩见面拉!
的那个人)反应相当迅速,立刻动身去调整戴维。
期间,他俩用了一个接一个的调整有效的把戴维和伊利斯分开了(查理去催他,车祸拖时间等等),说明哈利的上司是个很能干很有经验的调整员。
命运规划局派的是相当厉害的角色来调整戴维的,而且是小组的形式三年全天候监视。
再次强调了命运规划局对“总统培养计划”这个项目的重视性。
但是无奈,戴维太聪明了最后还是找到伊利斯。
毕竟是总统嘛,这点事还搞不定,那命运规划局可真是看走眼了。
如果当时戴维没能成功找到伊斯莉,估计以后当总统这事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因为太笨了嘛,不适合当领袖。
3说了这么多都是说戴维重要。
那跟哈利的身份有什么关系呢?
非常有关系!
戴维越重要,说明直接对戴维行动负责的哈利的身份就越不可能简单。
试想,一个小年轻为什么在一次又一次把“培养总统”这么重要的项目搞砸之后(后果相当不可收拾的情况下),还不被开除,或者调走。
却更胆大的敢教戴维怎么走“穿越门”。
他不要命了吗!?
命运规划局里可都是有超能力的啊!
叫个人就比他级别高,他凭什么这么任意妄为?
凭他这股年轻的冲劲,或者对戴维的同情吗?
这么说似乎说的通,但是说不通的是,为什么他这么猖狂的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规矩,却不受到一点惩罚呢?
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是个大人物,假装自己是个小角色,好能更直接的调整戴维。
4哈利的背景大到什么程度?
哈利告诉戴维,所有人都得戴帽子才能使用穿越门。
但是哈利在教完戴维怎么用穿越门之后把帽子给了戴维,没了帽子的哈利却在后来依然出现在了命运规划局的总部,手里又拿了顶帽子。
那是不是随便找顶帽子就可以用穿越门呢?
显然不行,那样任何人都可以用穿越门了。
而身为普通人的戴维拿了哈利的帽子之后也能使用穿越门,说明帽子就是穿越门的门卡。
那么帽子有没有可能有两顶呢?
也不太可能,因为所有的秘密机构的出入证明都只能有一个,太多了就泛滥了,万一被人捡了去,混到里面,那就不叫秘密机构了。
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哈利不用帽子也能用穿越门回到总部。
5哈利说过帽子就是主席限制他们能力的手段。
也就是说主席是肯定不用帽子的,他是发帽子的嘛。
而且主席还能改写命运,其他人无非是照着主席写好的命运去执行调整任务罢了,甚至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主席必须是个相当厉害的人了,比所有的人能力都强不只一星半点,必须高他们10万8千里才行。
这么厉害的人是谁?
6戴维问过哈利,你们是不是天使?
哈利说有人这么叫过。
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们就是天使!
只不过现在时代进步了,我们改名叫命运规划局了。
天使们呆的总部叫什么?
天堂呗。
天堂的主席谁啊?
上帝啊,亲们!
主席都知道是谁了哈利的身份还用废话吗?
可以像上帝似得不用帽子就能回天堂,还什么错误都敢犯,还没其他天使惩罚他,那他是谁啊?
上帝唯一的儿子,耶稣啊。
那么有耶稣来亲自监视和调整下届总统的行为就完全说的通了,毕竟世界和平这事不是小事。
戴维最后问哈利,你就是“主席”啊?
哈利说不是,因为每个人的眼里“主席”的样子都不同,每个人都遇到过“主席”,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为什么说这话?
因为圣经里说,上帝是没有“像”的,所以天主教拜圣母玛利亚,基督教拜耶稣,教堂都供奉十字架,却从来没人说拜上帝的。
因为他们认为上帝太伟大了,任何形象都不足以表达其伟大。
所以哈利说一人心里“主席”一个样。
至于那句每个人都遇到过主席,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就是宣传,上帝时刻在你们身边,你们太笨了,感觉不到,不过不要以为其不存在。
这些话可能咱们听起来没啥感觉,那搁在美国,老美一听就知道是啥意思。
天天熏陶的。
反过来说戴维。
戴维最后问哈利,这是测试啊!
哈利告诉他,所有都是测试!
意思就是,从小时候开始,妈妈和哥哥死了时候(甚至更早,那就不知道了)测试就开始了。
后来戴维他爸也死了,这都是测试。
打击嘛!
精神这关过了才有强大的意志力将来当总统啊。
这点小伤都挺不过去,还提啥总统了不总统了。
第一次落选也是,克服心理落差的测试。
精神关过了开始测试毅力关了。
把伊利斯整没,结果戴维就天天做同一趟车,就为了能再遇到伊利斯。
当时哈利的上司也说了,谁能三年天天做一趟车啊!
意思是这小子可真特么有毅力啊!
同时戴维保守秘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挺强。
伊利斯问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戴维说我被打劫了。
即说的是事实,又没把秘密泄露。
这都是做总统必不可少的性格特点。
最后就是勇气测试了。
戴维完美胜出。
带着伊利斯,敢于挑战自己完全没有胜算的世界。
而这勇气又不像希特勒那种敢于疯狂的勇气。
这种勇气是来源于保护对“爱”和“自由”的追求的勇气。
美国人讲究什么啊?
无非就是自由意志啊,爱啊之类的。
独立战争就是追求自由的战争嘛!
所以才有了美国嘛。
立国精神就是这样,所以为追求自由与爱的勇气才是总统该有的勇气。
所以说做人如果想成功,第一要有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
第二要有一颗恒心,坚韧不拔。
最后还要有颗勇敢的心,敢于追求幸福的勇气。
文章是昨天在“风行”上看完之后直接发在了“风行”上的。
不过风行不及这边热闹,就发过来让大家乐呵乐呵。
豆瓣藏龙卧虎,我这水平纯属丢人现眼来了,各位神看完就当娱乐,权当抛砖引玉。
==================================================这篇影评只是当时写出来玩的,没想到有这么多朋友喜欢,先谢谢大家了。
关于很多朋友质疑“而且还是个黑人”这句话,本来是不想解释的,不过考虑到可能造成部分朋友对黑人的错误印象,我还是小小回应下。
写这句话并不是因为我有种族歧视,一丁点也没有。
一般编剧和导演在塑造和选择一个演员的时候是要考虑人物特点的。
因为演员本身对角色的特点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
比如需要个人演个绅士或者贵族,就要找个金黄头发白色皮肤身材中等的人来演。
"巨石 强森" 肯定不适合。
需要个贪得无厌的暴发户富豪,就需要找个大腹便便,头发油腻的老男人来演。
威尔史密斯也不适合。
好莱坞电影里面一般看见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功夫。
这就是演员对角色的暗示作用。
所以我之所以提到哈利是个黑人,就是想强调说这个角色暗示着哈利应该是个极其微不足道的人物。
与种族歧视无关,只与电影有关。
不过有这么多朋友提出这个质疑,也说明大家的素质确实在提高,是希望消除歧视消除隔阂的。
借用天安门的标语“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
那么好一题材,那么好一阵容,结果拍的这么浅薄也不容易……
做一款小游戏吧,A要见到B必须在各种游戏规则限制下躲开帽子人和其团队,归类为益智型,片子虽然有一点烂尾但是仍是值得一看的~~
爱情科幻片。。o(-"-)o随意门大战,挺浪漫的嘛
乏味到无亮点可言的片子
觉得这样的故事太坑爹了……
主席是个毛~
美国人的自由意志太强大了
这算什么啊?励志片么?
上帝居然也是玛丽苏。。。
无聊到极点,多给一颗星为喜欢的演员。
这是一部选择爱情还是面包的电影。妈的如果你规划了我的人生,请别告诉我,就让我去遇见缘分的人,就让我有自由思维。我突然发现女主角好美,真心的。
好题材,怂载体
可以拍得更精彩,女主角好美啊,比prada里面美!阳光清洗的妹子啊
结尾有点弱
俗套
起这么个名字还以为是政治片呢……
我就想要那个帽子那个本子
没有什么能将我们分开
看过就忘型
【马特·达蒙仍然没能给出让我信服的表演,剧情我不说了,反正我要写不出论文就去校长办公室门口跪着,看看他到底给我毕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