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时旸)看起来最不正常的一个人却是这个村庄里唯一的正常人——如果非要用一句话粗暴地总结《北方一片苍茫》,它或许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被认为命中克夫的寡妇王二好,在各种匪夷所思的机缘巧合推动之下,被村民当做了拥有法力的大仙,她半推半就扮演了这个意外降临的角色,本以为可以借此解决自己的生计,也顺便把旁人的生活推入正轨,却不成想在目睹了一系列晦暗现实之后,绝望收场。
电影最初的名字叫《小寡妇成仙记》,这个片名直白地描述了故事枝干,而更改之后的《北方一片苍茫》则写出了它的精神内里,前者混杂着戏谑和荒诞,而后者却散发无尽悲凉,两个名字意外共构了这个故事的血肉和精魂。
从外部形态去看,它像是一部荒诞喜剧,但愈接近结尾,就越能明确它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一个诉说常识的人从精神上被杀死了。
这是这个故事最悲怆的高潮。
寡妇王二好被安排了几重身份,首先是一个克夫的农妇,这是村人从经验出发搅拌进恶毒的想象赋予她的;其次,她是一位“仙家”,这是另一群村民的无知,恐惧和贪婪共谋的,他们口口相传她法力无边的时候各有各的目的;最后,她是一个常识诉说者,一个尚未被世俗、贫穷和扭曲的人性打败的善良人,只是,这一点似乎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
她只是凭借本能做事,只不过她的本能中闪亮的部分盖过了其他。
王二好原本也依附于某个男人和这座村庄,是酱缸生物中的普通一个,但是一瞬间,一切都崩塌了,求生欲混搭着一点混不吝的民间生存智慧,她接过了对方递过来的仙家名号,但她本人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没有法力,她所做的无非是凭借自己的善心,利用对方的恐惧,让对方有所忌惮,好好生活,但是,在这个下以巴村,必须以神鬼仙怪之名才能说出这些并且做出要求,才能让众人服从。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
人们如行尸走肉般挣扎,没有道德约束,不懂是非曲直,村长看见小寡妇无依无靠就想占点便宜,欠债的男人得知她老公死了就明目张胆地拒不还钱,还有那些把老婆当生育机器的男人,弃老人在屎尿之中的子女,强奸未成年人的老头……这里白雪衬着灰雾,像独立于世的所在,但逐渐也演化出更宏大的象征,成为了更广阔世界的浓缩和隐喻。
王二好去往各处装神弄鬼,这是一趟向外的旅程,而与此同时,她在解决旁人疑惑的过程里,意外展开了一场向内的自我对话,她的成仙之旅,变成了一次自我凝视的机会。
她反观自己的半生,追问了一切原本习以为常的细节,包括喜悦、痛苦和挫败,最终,明晰了很多,让她超脱于之前的浑噩。
而这逐渐清醒于她而言到底是好事还是是坏事呢?
在此之前,村庄里的一切也都顺理成章地顺遂运转,老人自生自灭,谁都不以为意,女孩受了侮辱,跳井了事,也不过成为旁人几日的谈资,而大仙这一路暴土扬尘,掀翻了压着一切的石头,露出的都是泥泞和毒虫,她自己看见了这一片污脏,也逼迫村人们不得不共同见证这污脏。
整个故事里,几乎只有王二好和那个孩子石头是“好人”,但二好必须装作神神叨叨,石头又是个哑巴,他们都是残缺的,陪在他们身旁的只有一条土狗,最终横死街头。
而石头的命运和那条狗几乎一模一样,他为了保护作为弱者的小动物而意外炸死了自己,而企图让每个人的人心回到正轨的王二好也从精神上被彻底剿灭。
“成仙”的寡妇和这世界发生着莫名其妙的联结,如梦似幻,虚实相生,当初,尚未踏上这条道路时,她厌弃地扔掉了那堆萨满的法器,说,“在野外呆久了难免看见不干净的东西。
”那像一句谶语,在此之后,她果真见证了不干净的一切,最可怖的是这一切污脏不是怪力乱神作祟,却都是日常里的人为。
她付出了这么多,那么,她拯救了谁吗?
当初,她帮那个没人照管的四爷洗澡的时候,和老人开玩笑,“我是能点石成金呢,还是能起死回生?
随便给我一个法力都行。
”别人帮她虚构出法力,她假戏真做地用一用,但那个一心想发财的老同学找到的金子是假的,被侮辱而跳井的少女也终究无法起死回生,她甚至都没有拯救得了无辜的石头,也没有能拯救自己。
有人说,一束光照进铁塔,肮脏显现,这束光便有了罪,而现在,这束光也被污浊搅浑,掩盖掉了。
酱缸已经自成生态系统,你总想把一切变得澄澈,最终可不就是一场你死我活。
王二好历经的不过一场命运的玩笑,从备受欺辱的寡妇变成广为尊崇的神仙。
可周遭尊崇的又是什么?
是敬畏超越日常经验的神力?还是某种自发的内心忏悔?又或者是道德的自我审判?都不是,不过都是实用主义和趋利避害,有人害怕死鬼前来讨债,有人担心自己的强奸案东窗事发,更多的人想发财,一些人想消灾,至于精神性的内容根本不存在。
所以,王二好什么都没能改变,那个想生儿子的男人听从大仙的戒律不过是为了传宗接代,至于那些作为成本的女儿,最终还是该卖的卖该扔的扔。
而被虐待的妻子呢?
既不觉得自己被解救了,也不觉得女儿被卖掉又会怎样,“启蒙”在这个村庄里是完全失效的,因为启蒙的前提是,面对的是一个人,才能启发心智,但眼前的这些生物还具备基本的人心与人性吗?
需要她的时候都高接远迎,一旦她变成发财的障碍就泼一桶百家尿决绝地送神。
那群大妈对她说,“狐黄白柳,哪个法力大就请哪个呗。
”在她们心里,请神如点菜。
所以,他们根本不相信什么满天神佛,也不害怕什么怪力乱神,于他们而言一切都是策略、工具,抵达自己更大的利益。
其实,王二好也没想启蒙誰,唤醒谁,拯救谁,她只不过都是行本分,但问题在于,其他人都在本分之下,她想把他们拽回人的本分都要付出代价。
这故事之中,时常出现一些鬼魂的显形,只不过只有王二好自己能够看到,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幻觉,当然,更多的时候它们在完成象征,只有王二好是具备精神性的,还具备“相信”某些超越俗世的东西,只有她还具备善意,所以,她能看见小动物变换了人形前来求救,能看见四爷的魂魄和她唏嘘,能听见跳井女孩最后的诉说,告诉她丈夫死亡的真相。
王二好最初用蒙昧对抗蒙昧,想以此借力打力地抵达澄澈,最终,混沌的人依旧混沌,她自己看透一切,却陷入无尽的虚无和绝望,因为她无处可逃,就像她开着那辆半旧的面包车四处寻访,但兜兜转转始终无法离开那个破败的村庄。
南方海滩上阳光明媚的照片只能徒留在画里,永远无法抵达。
这个村庄不只是肉身的容器,也是宿命的结界。
好人死走逃亡,恶人横行于世,刚刚燃起的点点星光又渐次熄灭,她褪下仙位,还魂成一个普通寡妇,如果再选一次,她会选择一路成仙还是浑浑噩噩服从酱缸的规则?这世上到底谁会得救?谁又能救人?为什么有些地方就如此晦暗永不被眷顾?(本文首发 枪稿 公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新书《孤独的影猎人》上市《孤独的影猎人》豆瓣页面
一部发生在冻土地带的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公路片。
影像的文学化表达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藉由萨满神秘主义色彩讲因果报应是片子显性的部分,隐性的是导演对社会问题的自觉(留守儿童、妇女问题、生育迷信等)。
相对抽象的背景处理,以及东北方言特有的幽默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一连串社会新闻堆叠的沉重感。
通篇的闭环叙事,让人看罢觉得开篇强奸的铺垫十分多余。
前后影像语言的运用一直不统一,开篇固定机位,公路航拍,片尾这三个部分甚至都不像是同一部电影。
看不出特殊画幅与内容的必然性,导演在视觉上的尝试也让人困惑,原本以为黑白-彩色是现实-虚构之间的切换,而局部彩色的处理有时候也会显得多余。
私以为如果全片能对故事做简化,对视觉更朴素的处理,都会让电影呈现出更好的结果。
放假后便回到了北方小城,差点错过了这部片子。
北方一片苍茫 (2017)6.72017 / 中国大陆 / 剧情 / 蔡成杰 / 田天 韩建玲
电影海报像《北方一片苍茫》这样的独立电影在大城市也只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更不要说像我家乡那样的小城市了——上映首日仅有一家影院为这部电影安排了场次,一天两场,一场在午饭时间,一场在夜宵时间。
这样的景象与每隔半个多小时便有一场的好莱坞大片《摩天营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市场之残酷令人唏嘘不已。
起初我和朋友相约去看这部片子时,朋友脱口而出:“这是个抗战片吧!
”我哑口无言,最终只得一个人去看。
北方的伏暑本就让人不想出门,唯一上映的电影院又离家很远,考虑良久,还是顶着39度的高温去了——当然整场也只有我一个观众。
无人的影院《北方一片苍茫》原名为《小寡妇成仙记》,力压群雄获得了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影片,现如今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在即,这部作品才终于得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放映。
虽然改了片名也删了片段,但依然是一部值得大家去电影院观看的独立电影。
目录|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烟与雾、雪与镜|色彩与梦境|善良的二好与死去的狐狸|删减的段落|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
《北方一片苍茫》是一部扎根于本土文化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而中国上一部同类型电影已经要追溯到两年前上映的《长江图》了,姜文(《邪不压正》、《阳光灿烂的日子》)那部被观众热议的《太阳照常升起》也已经是十一年前的电影了,有此可见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魔幻电影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江图 (2016)6.92016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杨超 / 秦昊 辛芷蕾
太阳照常升起 (2007)8.42007 / 中国大陆 / 剧情 奇幻 / 姜文 / 房祖名 周韵那么,到底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呢?
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兴起于拉丁美洲的文学流派,是一种文化现象,通俗来讲即是用魔幻的手法来揭露社会弊端、黑暗现实。
该流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迅速流传至中国的文学领域,在以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为代表的一批拉美作家的影响与启示下,中国也诞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最出名的有莫言、余华、贾平凹、陈忠实等民族作家。
特别要说的是,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有根本上的不同。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绘画领域,在文学领域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超现实派画家(阿尔普、达利等)倡导通过脱离现实来达到原始的状态,虽然与魔幻现实主义同有“魔幻色彩”,但超现实主义是通过魔幻来探寻人的内心而非社会现实。
超现实主义画作《带胡须的蒙娜丽莎》而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起步较晚,且相对于文学并没有那么明显的民族印记。
本片导演蔡成杰在聊到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时,就多次提到“民族性”与“独立性”,就像泰国魔幻现实主义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幻梦墓园》)一样将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使之与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批判现实。
《北方一片苍茫》也正是一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电影,无论有多魔幻、多怪诞,电影中所揭露的问题始终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
|烟与雾、雪与镜一电影中用大量的烟与雾营造出了一种魔幻的氛围,让人不由得想到阿彼察邦的短片《蒸汽》。
据导演蔡成杰说“农村恰恰就是有这种烟雾缭绕的可能性”,所以在拍每个构图前,他们都会在远处扔好多烟柄什么的。
焚烧秸秆产生的烟、村民做饭产生的烟、远远飘来的烟,这些烟与雾与剧情的推进并无太大的联系,但仿佛能让观众置身于魔幻而荒诞的下以巴村中。
蒸汽 (2015)7.02015 / 泰国 韩国 中国大陆 / 短片 /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 克利萨孔·辛祖太
《蒸汽》剧照二
雪中的村庄雪是一个贯穿全片的意象,而《北方一片苍茫》中的雪并没有银装素裹的美丽,“雪虐风饕”更能体现王二好的悲凉处境,导演所惯用的固定镜头也为电影平添了几分冷漠。
雪一直没有消失,但电影中并没有出现过很多次的镜子:第一次王二好抱着镜子回到自己的面包车旁时,看到同乡人闹事便丢下了镜子;第二次则被自己“老同学”的债主摔到了地上。
如果说镜子代表了希望与念想(镜中的世界),那么碎掉的镜子则代表了希望的破灭。
王二好一次次的抱起镜子,镜子又一次次的摔碎。
电影的后半段,王二好带着一面摔不碎的铜镜,可依然没能看见她想要的未来。
破碎的镜子映出王二好的脸庞|色彩与梦境电影大部分片段都是黑白的,4:3的比例也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荒诞、诡谲、魔幻——黑与白的影像恰到好处的将这些奇妙的感觉传达给观众,也非常有效的掩盖了拍摄环境的杂乱。
抱着镜子的王二好与黑白影像不同的是,几段王二好梦境都是彩色的,只有梦中才有的彩色世界与现实的黑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但极为讽刺的是,王二好并未在梦境中见到任何她想见到的人、做她想做的事情,她谈论着弟弟的死却无法见到弟弟,而她见到鬼魂的时候却是在现实生活中,梦境就像镜子一样转瞬之间就被打碎。
王二好成仙一刻除了梦境,现实世界中也出现过几次彩色,现实生活中的彩色更多的代表了一种希望——或者说是温暖。
第一次出现色彩是在王二好“成仙”的那一刻,她与村里的男人们同坐一个炕头,众人诉说着她的“神迹”,而她坐在众人的中央第一次得到了优待;第二次出现色彩是在王二好住在第二任亡夫的家里时,火炉的红光艳的发亮,背后的小彩灯也闪耀非凡,这些色彩映照在王二好的脸上,仿佛她真的迎来了好日子。
每一次色彩的出现都像是一个警告,警告着王二好(同时也提醒着观众)不要以为迎来了希望,每一次温暖的过后都是更加深入骨髓的冰冷。
黑白的脸庞与五光十色的彩灯|善良的二好与死去的狐狸王二好是一个被世俗所不容的人,哪怕是现实中,我们也会对像她这样“给阎王爷刻影人子”的女人议论纷纷,但她是那个魔幻世界里难得的好人,她的好是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好,一种纯粹的好。
她的善良让她得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鬼怪。
那些鬼魂并不吓人,而是像普通人一样看着她,将发生过的事情娓娓道来,王二好与鬼魂谈话、聊天,为他们跳舞,送他们远去(消失)。
还有一处王二好跟随着白衣小孩儿解救困在网中他的妈妈时,简直是现实版的《聊斋志异》。
这样的魔幻段落让“阴间”显得并没有那么可怕,而“阳间”的黑暗似乎更加深不见底。
给跌入深井的女孩跳舞在电影刚开始时,再次成为寡妇的她为了给亡夫的弟弟、也为了自己找个地方住,她去了“满屋子屎味儿”的聋四爷家,就是这样一个又聋有瘸、还给自己算错卦的老头儿,王二好还是给他洗了个热水澡。
而那个在上一刻还试图侵犯她的同学徐伟,她也帮助徐伟躲过了两次债主的追讨。
由这两件事都可以看出王二好的心性,她的人生并不顺利,但她对待他人(哪怕是仇人)始终是善良的。
给聋四爷洗澡王二好对待恶人尚能如此,更不要说是与她无冤无仇的老亲戚了,当她去第一任丈夫家里时,她的小姑子又一次怀孕了,生不出儿子的小姑子被丈夫整日打骂,于是王二好用大仙的威势逼迫那个男人不再打骂妻子,还在他们心想事成后提出要领养那两个可怜的女娃。
两个可怜的女娃这样的段落在电影中比比皆是,但好人却没得好报,苹果做成的炸药炸死了狐狸,利益做成的炸药也炸死了王二好,从开头被老豆腐糟践到被道貌岸然的村长按着胸口,王二好始终没有感受到温暖,她像一个飘零的浮草——开着面包车在路上走走停停却找不到一个家,唯一在意她的只有又聋又哑的小舅子。
如她所说的,她是“不好的时候,遭人啐;好的时候,遭人恨”,哪怕是被村民尊成了大仙,也没过多久便被“打回原形”。
|删减的段落公映的版本并非电影节放映的版本,总片长从140分钟删减至113分钟。
为此我特意和去年参加西宁FIRST电影节的朋友聊了一下两个版本的异同,由于我并没有看过140分钟的版本,多有疏漏还望各位见谅。
电影片长的差别电影节版本中的片尾也有黑色的忏悔室燃烧的镜头,但公映版将王二好走进忏悔室的镜头删除了。
这一点(可能只是几秒的镜头)非常影响观众理解剧情,本身“忏悔室无人——忏悔室排队——忏悔室自焚”是一条非常合理且流畅的故事线,但删除之后“燃烧的忏悔室”便显得不伦不类,也很容易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电影节版本的结尾并非是小女孩在破旧的小盒子中数着一只又一只羽毛,而是利欲熏心的村民发现并非金矿后为王二好塑像为白狐,当做狐仙供奉起来。
电影节版的结尾相当荒诞,将善良的二好与死去的狐狸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故事的魔幻色彩更浓郁了,但公映版结尾也并非毫无特色,片尾数羽毛的孩子是从未谋面的聋四爷的孙女吗(有一只猫在旁边)?
王二好又去了哪里呢?
这样的问题也值得观众在看后进行回味。
公映版结尾
电影节版结尾朋友也有提到故事的拖沓,但公映版本并没有这方面问题,故事很紧凑,戏剧冲突也足够,也许片方为了迎合市场删减掉了不少多余的镜头。
总之,公映版和电影节版本各有各的亮点与遗憾,删除的那27分钟也并没有非常影响观众的观影感受。
看之前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前些年看《太阳照常升起》时的回忆也涌了上来:深奥、晦涩,但刚开始看便安下了心。
《北方一片苍茫》是一部很通俗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电影的结构也非常清楚,前半段的黑色幽默、后半段的怪力乱神、结尾又被“打回原形”——电影很清晰的分为三段,故事也是有小环、有大环,每一环都能找到明确的答案,同时电影的现实批判也十分清楚明了,可以说是非常友好了。
成了仙的小寡妇也没法普度众生,打成人的王二好更拦不住贪婪与欲望。
那苹果做成的炸药依然散落在白雪之上,山间却再也见不到一只狐狸。
小寡妇成仙记从去年开始找这部片子的片源,《小寡妇成仙记》记得是去年拿奖的片子了。
看预告片的时候剧情已经知道了七七八八,再加上为了弥补FIRST初试说看的电影,就一直在百度内容。
又名北地一片苍茫,看完心里觉得缩在了一起,二好成仙了么,成了,她治好了聋四爷,让妹妹生了儿子,但是成了仙也会去势啊,从看到那只雪地里的鸟儿的时候,我便明白,大势已去,有种完了的感觉。
结尾好难过啊,聋四爷多忙活了一年倒不如瘫在床上还能多看看孙女,妹妹生了儿子,却把招娣引娣给卖了,大家开始打起了后山的主意,给二好去神,石头过世,所有的一切像是一团黑气骤然来袭。
记得在看影评的时候,说,二好虽成了“仙”,她想救别人,救聋四爷,救妹妹一家,还有石头,可是呢谁也救不了,都失去了,什么也不剩,心如死灰的二好把最后一张定身符说成是平安符,所有恩怨落下尾声。
明明是很难过很阴暗的片子,却让人看的热泪盈眶,那个女孩子,说,那个男人说他媳妇爱吃野山梨他是摘野山梨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不是自杀。
看到这,哭成一团,聋四爷的魂魄跟二好接话的时候再哭成一团,看着万念俱灰的二好,想起又一篇影评里说,那些请神的人根本不在乎是谁,狐黄白柳,再请一个不就是了。
人要生而有敬畏之心而不是依赖之心啊,凡事靠自己而不是请神做法自我安慰,行的端做的正,又何必请神。
虽是牛鬼蛇神的片子看了却不害怕心里满是温暖。
叙事缓缓展开,村里的小寡妇从结婚到三任丈夫去世,“形形色色”的男人想“拥有”她,却不敢娶,迫不得已下依靠算命“获取”生存的空间,想获得封建迷信其他人的尊重,碰到了想要挖金矿的男人和村民。
最终,那些日常听取她“算命”结果的村民们绑了她,用极其侮辱的“百家尿”熄灭了她选择的“跳大神”方式下的善良之火,讽刺的是,那些想获取金矿的人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当初没有阻拦她被侮辱的人又回来了,想让小寡妇算上一卦... ...影片中4:3的构图,大量黑色调和蓝色调,航拍,固定长镜头,镜子反射,少量的群戏,原创的音乐的前提下让我萌生一种出于善意的猜测,《北方一片苍茫》也许不在北方,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仅是片中展示在农村,体现得更加赤裸,更加理所当然。
如若这是一个预算极有限的命题作文,创作者已经想好了自己想讲的农村题材,现实写照的故事后,进行拍摄做题,于是出现了如上构思,已经是预算内尽可能节约成本,叙事清晰的选择题。
若如此,这部电影,极其有限的预算内彰显了导演满满的诚意,能让我们看到一种荒诞的人性,在影院感受一次现实,不是很好吗?
这部电影票房最终较低,应是意料之中的。
四年后,回忆起当初没有坐满的影院,回想起当时看片子的场景,剧情,感受,还是能娓娓道来,足以见其片魅力,真心希望导演能坚持拍下去,这是一部拍给想看的人想看的电影,期待导演再拍一部人人都想看的电影吧。
★★★★☆北方大雪纷飞苍茫一片,村里的人们奔向金钱,纵使小寡妇成仙,也拯救不了人心的贪婪和欲念,纵使法术日渐精湛,也无法把封建的观念改变,乡村的现实越来越魔幻,现实比电影小说更加荒诞,虽然阴差阳错能拯救病患,却无法改变命运残酷的脸。
女主角演的真实自然,不会说话的男孩让人怀念。
不是最真实的乡村,但却是丑恶人性的真实呈现。
北方的茫茫雪原,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子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女人边走边说儿时的事,说到儿时因为自己的私心误将弟弟连累致死,竟听不出一丝难过。
这个女人就是王二好,一个死了三任丈夫的农村寡妇,而今第三任丈夫的炮仗厂爆炸,丈夫死了,她昏迷在床。
电影以黑白色调开始了王二好的故事。
大难不死的二好在表哥老豆腐家养病,虽有意识却无法动弹,从老豆腐一家对话中得知丈夫离世,也在毫无反抗能力的情况下被老豆腐玷污。
身体好转的二好搬离老豆腐家,和丈夫唯一的弟弟石头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因为无依无靠,二好找到村长帮忙,村长义正言辞地说要帮助孤儿寡妇,但右手却伸进二好的衣服内。
破罐子破摔的二好告诉村长,她是阎王爷派来刻人影子的,谁和她好上一晚倒霉一年,村长吓到躲到一旁,找理由拒绝给予帮助。
二好偶遇欠债的秃脑袋,欠条没了,债要不回来,借的车也不肯还,不会开车的二好愣是把面包车开走了。
从此,面包车成了二好和石头的安身立命之所。
然而,这个生活在最底层、受尽欺辱的女子,机缘巧合之下将瘫卧在床的算命师傅聋四爷治好,成了村民口中下凡的仙。
“成仙”之后的二好,仍然没有找到暂住的地方,每天开着面包车寻找曾经的住处寻求收留。
他们来到第一任丈夫的家,前夫的妹妹怀着第六个孩子,犹豫着是否要留下又一个即将出生的“女儿”,二好用计“施法”让妹妹妹夫生下孩子,还让妹夫答应不再家暴。
他们又来到第二任丈夫的家,村里正在“闹鬼”,说是隔壁有个花季少女投井自尽,村里人纷纷被惊扰。
二好半夜来到少女家“作法”,正巧接到聋四爷电话,被躲在外面的亲戚偷听到,误以为二好已经得知鳏夫猥亵强奸少女的事实。
第二日,二好在“开坛作法”之时顺势鞭打了这两个“畜生”。
在路上,二好救下昔日同窗,劝他脚踏实地开垦田地做活,谁知阴差阳错地挖到“金矿”。
金矿的出现让村民眼红起来,村长让村民围住阻止炸山的二好,还命人往二好身上浇百家尿“送神”。
山被炸了,村民死了;石头误炸死了,二好心神俱灭……全片以黑白为主,少有的几个彩色画面出现在二好的梦境,以及二好命运的转折点。
开篇,二好和男人走在雪中虽然是讲述弟弟的离开,却是彩色的梦;二好误打误撞治好了聋四爷的腿,被村里人当成仙女下凡,此刻黑白瞬间变为彩色。
每一瞬间的彩色映照着二好的生活,看似带来希望却迎来更大的绝望。
经历曲折的二好本性是善良的,所以她能在屈辱中偷生,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现实是如此残酷,二好“救下”妹妹即将出生的儿子,却拦不住妹夫将两个女儿卖掉;二好“治好”聋四爷的瘫痪,却劝不住抛下老人外出工作的子女;二好鞭笞猥亵留守少女的老头,却救不回已经离世的女孩……最后,被尊为“仙”的二好也被利益驱使的村民厌弃。
终究还是敌不过现实。
这部2017年FIRST青年影展最佳剧情片,原来的电影名是《小寡妇成仙记》,现实而又直击主题,院线上映改名为《北方一片苍茫》,突出一个荒凉。
影展版的结尾二好自焚,而后村民塑白狐像为她供奉;院线版的结尾二好将一盒羽毛给了一个小女孩,女孩在窗台边将羽毛拿出观望。
不同的结局一个透出绝望,一个寄予希望,现实亦如此。
总体3星半吧,非专业演员念台词已经很努力了。
公众号:紫式杂谈
这个片子能过审也真是难得啊从小在农村长大 看到片中的场景和人物形态 也算是很还原了,配角应该都是本色出演吧。
听不出来蹩脚的方言是北方哪里,小金杯的车牌号是冀,那就是河北吧。
烧着大炕的北方深冬。
狐仙,萨满,大神,不瞑目的游魂;留守儿童 性侵, 空巢老人 ,死也要生儿子 过不下去卖女儿 ,寡妇门前是非多走过路过都想揩些油 。
什么腌杂泼皮事儿都是你,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一旦有了利用价值,上杆子要跟你攀关系。
也算是中国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了,并不算揪心,本来也就是这个样子,徐徐缓缓地展现,所以才更可贵,没有刻意现实的痕迹,只是觉得台词可以再精简一些。
很多细节也很有意思,农村老媳妇出口成脏怼架那架势真的很传神了;姜四爷被遗忘在铁罐子临时改成的“浴盆”醒来后破口大骂的精神头,就是乡下那些有意思的老头们的样子;二好正经起来绝对是出马仙本人了;第二任丈夫只是为了给流产后的妻子摘梨,失足落井,并不是不堪承受丧子之痛自杀,镜头一闪,二好啃着黑梨,是迟来的感动幸福的泪水吧。
片中多次出现北方干净整洁的大块雪景,穿过村庄和阡陌交错的田地,白茫茫一片大地 落个真干净,算不算某种暗示。
再多的波折苦难和常人之不解,也不能压垮二好,心里存着一口气吧,正气御身,小人物的对于善和爱的坚守,普度众生苦 仙女下凡尘 冷雨凄凉尽 浴火塑金身。
结尾的平行镜头,看似荒诞的两个小时终于高潮,现实本来不就是荒诞的,在似是而非之间,众生皆苦,片尾曲一定要认真听完。
但是,石头为什么要死,教堂的忏悔室为什么要被烧,没搞明白。
去年First的最佳影片,今年把名字从原来的《小寡妇成仙记》改成此名后在艺术院线公映。
两个名字可以看作整部电影的一体两面,一表一里。
从叙事的层面来说,剧作更接近于一部公路电影:丈夫意外身故,已是第三次丧夫的年轻寡妇王二好无家可归,带着哑巴小叔子开着丈夫留下来的面包车游走于乡间,却意外被赋予了祛除他人痛苦疾患的神力,从而被原本排斥她的村民们奉为大仙,她开始为村民排忧解困,但却发现村民们的目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整体的剧作结构十分清晰,基本的剧情主线就是王二好被侮辱——成仙——跌落为凡人,低高低的节奏。
电影的拍摄地位于冀蒙辽三省交界的平泉县,片中的演员口音呈现出一种东北话、山东话与河北话的杂糅,导演有意将萨满、大仙、神婆,因果报应,民间神怪传说这些非现实元素融入剧作中,营造出一个真假莫辨的荒诞世界。
当中大批非职业演员,大量黑白素材和众多水平静止长镜头的使用使得影片在节奏上略显沉闷,这似乎已经成为国内文艺片新导演的通病。
美学层面上,导演的美学追求似乎与同是拍摄东北乡村题材的耿军有着某种默契,他刻意压抑住了这个故事可能呈现出的黑色幽默倾向,而是努力使之变得严肃且趋向于一种本土化的魔幻现实主义。
北方,乡村,冬季,三个关键词的组合并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荒凉萧索的气氛,它更像是为了配合整部电影寓言化表达的需要,重男轻女也好,留守儿童也好,亲子两代日渐疏离冷漠的关系也好,这些的确是当下普遍存在于中国农村的社会问题,但导演并不想简单的罗列出当代北方农村的种种怪象,他更感兴趣的是深藏于普通人内心深处的利己与自私,以及中国人世俗化功利化的信仰观。
写满了悲伤前史(丧夫、丧子、无家可归、身心受创、遭受性侵、被欠外债)的王二好因为克夫、不本分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理由又一次成为了主流排斥欺侮的对象,面对这样坎坷多舛的命运,她依旧选择自己朴实向善的价值观,并因此获得了上天的回报。
她的神力让村庄平静河流下的一团团泥沙泛起,而面对这些恶,曾经身为受害者的她选择的是宽恕与原谅,试图以自己的行为感化旁人,然而她等来的却是更为面目可憎的罪过,看到的是众人心中蓬勃而生的恶之花。
终于有了儿子的男人卖掉了自己的亲女儿,腿脚变得灵便的老人没能等来子女的看望,孤独的死在自家房前,为了争抢山中的金矿,人们不惜大打出手,触怒神灵。
一桶百家尿让大仙神力尽失,也浇醒了银幕前的人——在中国人心中,求神拜佛的首要目的永远是为了求得或免于,而非发自骨髓的笃信。
一直以来,在豆瓣打10分是为了给喜欢的片子拉拉分,并非真有10分水准,这个片子也是如此,我的角度7-7.5吧,这部现实主义电影过度精准得还原了现实,总让人觉得叙事、表达过于夸张,实际上在北方人的视角中,尤其是真实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眼中,每个叙事片段都可以是真的,甚至知道更荒唐的。
所有演员台词过于生硬,缺乏真实的生活气息,严重的减分项。
兩星半。我怎麼也沒想到是部公路片,這種東北幽默和諷刺由女主奇怪的方言講出來很出戲,但非職業演員的表演和台詞卻絕不止負作用,和這魔幻現實很匹配,根本不是讓你來產生共情,就是要提醒你脫離。對著女孩跳起薩滿舞的時候我竟然要哭了,那是北方那片貧瘠土地上人們最後的寄託,也是我一個冬天的記憶
东北乡间故事会的粗劣拼凑,拍得无比混乱,老气横秋。并不是稍微有点空镜,画幅、色彩变化,镜像运用就叫摄影还不错;也不是稍微有点超常规叙事就叫魔幻现实主义。
2.1/10,非常不喜欢!其实不能叫电影,都是片段堆积,剧作上想法可能是好的,但所有人物都没塑造好,几乎没有内容,人物动机模糊,形式感也提不起整部片子的节奏,摄影的形式对题材没有任何帮助,对色彩的滥用也是非常离谱,很讨厌这种自以为是的片子。观影感受太差了,坐立难安,叹气连连。
彻彻底底的“广播剧电影”,看的整个人都快昏过去了。。。生理厌恶。怎么会有导演容许这种水平的表演存在自己的镜头下?说书似的,还没大学生剧社演的能看,不伦不类。影像上,连最基础的情境感都塑造不出来。独立电影不容易,还是不给一星了。
梗概很有趣啊。喜欢小寡妇的那个名字。故事很浪漫化虽然依旧是个悲剧。东北的土地真是绝佳天然的画布非常美。把民俗如此浪漫诗意的刻画蛮有趣的。叙事像语文教材里面的散文。喜欢。
还是“小寡妇成仙记”的时候就想看了,北影节没赶上。如导演所说,新名字更加宏大,精简后更加凝练、突出主人公。不由想起《村戏》,同样的农村舞台、黑白色调、意象丰富,村戏融入了时代元素,演员整体即群戏更高一筹,而本片由二好主导,从个人角度挖掘深度。魔幻现实,魔幻却现实。
东北魔幻故事会,建国后不让成精可以成仙
我看来,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感是因为现实而魔幻,重点在现实而不是魔幻,而本片却侧重在了魔幻。而且想表达的有点多整体感觉也有点乱。女主演一个农村妇女却如此干净好看也是荒诞。导演还是挺有想法的,镜子还有黑白➕彩色都蛮有意思。但是表演这部分全部缺失实在是没法及格。5
@腾讯视频【4/10】构思还不错,但故事混乱,对白生硬,表演业余,能看的也就只有摄影了。
上影节观影纪录。农村魔幻现实主义,黑白色调下的现实主义关怀。导演应该是对北方农村社会里的一些症结和问题有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借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去解构剖析这些现象,小寡妇“成仙”了,却也度化不了众生;贪婪和欲望,依旧腐蚀着人性。缺点在于视听显得平庸,结尾也谈不上真正的升华,略做作
很多想法不错,完成的也还可,这些“粗粝”在导演层面还可更“精致”一点。台词不够口语,但一点点的“间离”效果也蛮好。但是这个故事在我看来还是“类型化”了的国产乡村故事——就是不挨现实不挨魔幻,但在细节上又两者兼有一点——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文体”。如果接受这种“文体”的存在,电影或许还可;但脱离了这个“文体”,那就成了一种纯粹的技巧性故事和注定有气无力的表达。
「C+」燥乱不安的乡路众人,英文名比起中文可能更契合主题。长镜头真是长长长长长到中途不小心睡了十五分钟,演员真是业务得可爱,每一句台词连读错都会引发同场观众的欢乐。后几段失焦的镜头居然有曾经看美国众神的既视感,没听到主创的发言有点失落 #在放映
不要钱的风景在《北方一片苍茫》的雪窝子里成了唯一有价值的存在物。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魔幻现实在这个冥顽不化的季节根本无法触摸到苍茫的大地,另外业余且匠气的工业感已全面占据了这个东北小镇。既然作者在视觉语言上如此灯红酒绿的煞费苦心,为何不考虑让老少爷们儿少唠点“膈应”人的闲嗑呢!?
是我喜欢的题材,不过画幅真的是接受不了,与同类型片相比同样是群众演员,台词很水。四爷的死还真的很乌尔比诺。
喜欢这个题材,故事也不错,4:3构图也很舒服,尤其户外,努力一下就是女版的《hello,树先生》了,可惜执行把控上毛病有点多,摄影风格不统一,航拍、彩色黑白转化太做作,没必要,而前半部分室内对话固定镜头多得有点烦,实的地方太实,虚的段落不够魔幻;配乐违和割裂,完全没作用,情绪没出来;女演员稍微显嫩,不像农村寡妇,土味没出来。
什么玩意儿,上一次让我在电影院看个电影这么难受的,是“中国最牛逼的XXXX动画长片”《大世界》——说白了就是啥都没有,只有所谓的“内容”,而且内容空洞又无聊。
我经历过比这更东北魔幻现实主义的事情。你们信嘛?
台词不过关
我勒个去,整个村就没一个像样的人,是不是太过火了,尤其是男的,都精虫上脑啊!这么多负面素材堆砌在一个故事里,搞得我的大脑都信息过载了 。
极度尴尬的一部片子首先这个黑白色彩和4:3的画幅 除了故作文艺以外毫无用处 其次这种固定机位的摄影真的不是在模仿洪尚秀吗? 另外这个情节也是稀碎 没有什么起承转合就是猎奇 别什么都往魔幻现实里靠 多看看马尔克斯和莫言比啥都强最后,也是最灾难的一点:表演与台词无法想象导演是怎么允许这样的表演留下自己的片子里 素人演员是把双刃剑 用好了就会像《隐入尘烟》《吉祥如意》《平原上的夏洛克》一样封神 用不好就会和本片一样表演痕迹极度严重且僵硬 唯一科班出身的女主演也乏善可陈 缺少一股土味儿 不像真实农村里的小寡妇at last 给大家讲个笑话:这片子竟然击败了《川流之岛》拿下了当年first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