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

Wołyń,Hatred

主演:米卡丽娜·拉巴克斯,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沃西尔·沃西尔利克,阿德里安·扎仁巴,伊莎贝拉·库纳,雅采克·布拉茨亚克,玛丽亚·索博辛斯卡,奥列桑德·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乌克兰语,俄语,意第绪语,德语年份:2016

《沃伦》剧照

沃伦 剧照 NO.1沃伦 剧照 NO.2沃伦 剧照 NO.3沃伦 剧照 NO.4沃伦 剧照 NO.5沃伦 剧照 NO.6沃伦 剧照 NO.13沃伦 剧照 NO.14沃伦 剧照 NO.15沃伦 剧照 NO.16沃伦 剧照 NO.17沃伦 剧照 NO.18沃伦 剧照 NO.19沃伦 剧照 NO.20

《沃伦》长篇影评

 1 ) 鸡皮疙瘩起来了

看得好累,对西方人脸盲加上对这段历史盲,所以真心看得迷迷糊糊,经过后期维基百科科普,才大概理顺,也基本没理解错,先是苏联怼波兰人,再德国怼犹太人,再乌克兰名族主义疯子怼波兰老百姓,这女主也是惨到极致,怎么就活在这个时代的这个地区,最后那一晚真的人间地狱,什么样的仇恨和煽动可以让普通人变成野兽,完全丧失人性得对待一起生活的邻居呢。

我突然想起前两天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那档子事,某个纪录片说实话就充满浓浓的偏向性,我突然对这个名族充满了鸡皮疙瘩,对某些势力的明显偏向性舆论导向也默默擦汗。

 2 ) 人性死于两次:一次是仇恨,另一次是恐惧

波兰电影《沃伦》是一部以二战期间沃伦地区民族屠杀为背景的历史战争片,对暴力场景的赤裸呈现和对历史矛盾的深刻揭露,冷峻地风格以及近乎纪录片式的对暴力的极致呈现,揭露了意识形态对人性的异化,仇恨如何被政治宣传煽动,对于10万被仇恨虐杀的波兰人而言,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正是这种赤裸的真实性迫使人们深刻反思!

《沃伦》的价值在于打破沉默,让一段被掩盖的屠杀史进入公众视野。

影片结尾的字幕“沃伦的波兰人死了两次——第一次死于斧头,第二次死于沉默”,直指历史遗忘的可怕。

民族主义的极端化与政治操弄可能随时重演,正如导演所言:“这不是过去时,而是正在进行时。

”《沃伦》是一部兼具艺术野心与社会责任的作品,其震撼力源于历史真实与人性黑暗的碰撞。

尽管存在叙事视角的争议,但它成功撕开了和平表象下的伤疤,迫使观众思考:当仇恨成为集体记忆的底色,人类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可惜,乌克兰的仇恨再次被操弄,这从还是意识形态,以及对记忆的扭曲性选择,那个被煽动集体性仇恨的斯捷潘班德拉,如今有了新的变种——泽连斯基,他成功地鼓动起仇恨和恐惧,致民族与万劫不复之深渊。

因此乌克兰死于两次,一次是屠杀,一次是恐惧。

 3 ) 你知道电影都是假的,但你同时也知道历史是真的

比恐怖片还恐怖的战争片。

讲述二战期间一个波兰少女的遭遇,让观众了解到Volhynia这个地方曾经发生的可怕的历史。

Volhynia二战前是在波兰人统治之下,但这个地方的多数民族是乌克兰族,第三种人是犹太人,二战开始前犹太人就已经被两个民族的人歧视了。

二战刚开始,苏联红军来了,波兰人被流放。

后来德军占领了Volhynia,波兰人回来了,犹太人被清洗。

再后来,乌克兰起义军(UPA)成立,乌克兰民族主义抬头,波兰人和犹太人被乌克兰人无差别屠杀。

应该说在苏联或者德国控制Volhynia的时候,事情已经变得非常糟糕了,但是女主还能勉强生存下去。

但是UPA统治下,也就是电影的最后二三十分钟,乌克兰人被煽动起来,对所有其他民族的人进行的屠杀,简直残暴得令人恐惧。

曾经的邻居、朋友、乡亲,甚至夫妻,昨天还一起喝酒聊天、下地干活,今天就拿起斧头要了你的命。

电影最后展示的砍头、剥皮、挖眼、人体火把、两马分尸……真的惨绝人寰。

关键的问题是,你知道电影都是假的,但你同时也知道历史是真的。

电影一开始婚礼时的民俗,门槛上砍掉新娘的头发以示嫁为人妇,以及围着圆圈接力扔燃烧的木桩的传统游戏,与后来门槛上砍掉妇人的头和小男孩火把,都是讽刺的对比。

女主从青春美丽的少女变成精神崩溃的行尸走肉,到底最后女主活下来了没有?

一说是最后已经死去的初恋赶着马车来接她说明她已经死了,另外一种理解是这是她精神崩溃后的美好幻想。

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遭遇了这么多恐怖的事情,死去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看电影比较难分清角色到底谁是波兰人、乌克兰人和犹太人,斯拉夫人长得都差不多。

 4 ) 我看《沃伦》。

今天看了《沃伦》。

导演是波兰的斯玛佐斯基这部片子拍摄于2016年。

那时候,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还没有开始。

现在,战争已经持续一年了。

很多国家舆论一边倒。

这种一边倒的大形势,让这部片子里做的反思变成明日黄花。

讲的是乌克兰与波兰、前苏联、德国、犹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种族仇杀。

没肯定谁,也没否定谁。

剧情跌宕,画面惨不忍睹。

看完之后,很揪心。

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极端民粹,都具备两个特点:1.宣扬自我民zu中心论 2.宣扬自己受委屈最多。

政客、庸众,莫不如此。

 5 ) 美女掩盖下的丑陋

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类型的片子,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抽了半盒黄皖,最后的镜头实在是看的心惊胆战,夹烟的手指都在发抖。

不知道人性怎么可以这样丑恶!

在这之前还对遍地大长腿、金发、美丽、广袤美丽的农庄田野的东欧各种想象,看完之后就觉得这不是一片化外之地吗?

野蛮、愚昧,不知道对比纳粹,侵华日军会怎样?

对东欧的历史一点不通,但是很好奇。

电影中的村庄应该是乌波交接的地方吧,本来两族人和平相处,生活也安逸,可是战争释放了仇恨和人本恶,把这美丽的土地化成一片焦土。

现在想想身处和平年代真是幸福了,相比动乱的战争年代哪有人性公平可言,那残酷血腥的画面镜头却是人本身制造的。

战争不是欧洲人独有的,我想人类历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这样的战争不计其数,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的类似的事情肯定不胜枚举,说近的如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画面就不敢想象,可是中国关于这段历史的电影也不在少数,可是没有一个能有如此深刻的揭露战争可恶的作品。

巴拉巴拉说了没头没脑的,还是希望有了解东欧历史的能给补补脑,网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东西。

建议青少年慎观影,镜头太血腥!

求轻喷,处女评。

 6 ) 记录point

明明两情相悦,却被父亲为了几亩地,两头牛,卖给老鳏夫。

没法嫁给真心喜欢的人,当然,后面这些地也都是虚妄了,她却蹉跎了一生。

记录几个point:1.士兵的胳膊被放在滚水里,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剥下来。

2.试探。

‘趁他们发现你之前快走’‘我是乌克兰人’。

这种共情,其实就是试探。

3.青梅竹马用伏特加做人情,把女孩救出来。

却被醉醺醺的军官因为喝不到更多伏特加,定义为政治事件,把他枪毙。

4.棕色头发的鳏夫砍掉了偷鸡邻居的手,邻居带回来他被砍掉的头。

种族仇恨。

5.犹太人脱掉衣服,接受枪击。

有妇女,有儿童。

没有任何错,只是因为他们是犹太人。

6.因为无法挥下砍熟人脑袋的斧头,自己被捅了一刀,被唾骂懦弱。

7.乌克兰人想让德国人报复苏联人,于是在村子里装成德国游击队杀人,把村里的人杀的干干净净。

8.两匹马,一匹拉住头,一匹拉住脚,就这样把人活活分尸9.几个人群,几个种族,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宣誓。

“把杂草连根拔起”“组织自卫,不要等到你被屠杀”“我们需要血流成河,用波兰人的血,因为乌克兰必须变得纯粹,一个杯中要有一样的水”“你要毫不犹豫地执行最危险的任务”然后,他们视外族为敌,他们举起手里的枪,他们举起手里的斧头和镰刀,他们大开杀戒10.乌克兰民族主义土匪冲进教堂,对着礼拜的人,手无寸铁的人挥斧头。

另一边,婴儿的头被扭断,他们带着取乐的表情把刀搅进妇女的眼睛,小孩被裹进草席里点火,活活烧死。

他们隔开人的身体,抽出人背上的筋。

他们剖开怀孕妇女的肚子。

取水的水井被扔满尸体。

他们带着邪恶戏谑的笑容做这一切。

地上一片尸首分离。

没有一具完好。

小台子上是赤裸的妇女。

遭遇过奸污。

人间地狱。

11.女主角被一个乌克兰女人救了,士兵问她的房子里有没有波兰人,她说,都是死的,然后给女孩围上头巾,让她装作乌克兰人,慢慢走。

她带着孩子,被拦住,称自己是乌克兰人。

士兵说:画个十字看看,再说几句主祷文。

他们以为她是乌克兰人,把她带回去。

她听他们吹嘘自己的‘战绩’,把孩子放进稻草包里烧死,把男人头皮扒下来12.乌克兰兄弟。

哥哥把斧头交给弟弟,劝说他杀掉自己的波兰妻子。

孩子可以活下来。

弟弟颤抖着,在哥哥再次走进谷仓的时候杀掉了他13.波兰姐姐嫁给乌克兰姐夫。

波兰人当着姐夫的面,把他的孩子扔在地上砍掉头,说,让你看看乌克兰人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婴儿。

然后把姐姐的头安在门框上,斧头落下,她的头被提在邻居的手中。

姐夫抗议哭喊,说妻子是波兰人,放过她。

他也被叉死了。

这是波兰人对乌克兰人的事后报复

 7 ) 我看《沃伦》

今天看了《沃伦》。

导演是波兰的斯玛佐斯基这部片子拍摄于2016年。

那时候,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还没有开始。

现在,战争已经持续一年了。

很多国家舆论一边倒。

这种一边倒的大形势,让这部片子里做的反思变成明日黄花。

讲的是乌克兰与波兰、前苏联、德国、犹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种族仇杀。

没肯定谁,也没否定谁。

剧情跌宕,画面惨不忍睹。

看完之后,很揪心。

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极端民粹,都具备两个特点:1.宣扬自我民族中心论 2.宣扬自己民族受委屈最多。

政客、庸众,莫不如此。

 8 ) 可怕的不是曾经发生过,而是之后还会发生

在观影前建议百度“西乌克兰”。

影片前半部分对历史背景交代得过于简略,作为外国观众只好自己补课。

17世纪以前这一地区即归属波兰,其中涉及到波兰、俄罗斯和立陶宛公国极其复杂的历史纠葛。

其间当地哥萨克部落曾几次联合外方,想要摆脱波兰统治,均未成功。

1772~1795年,波兰被俄普奥三国瓜分,西乌并入俄罗斯。

沙皇政府在当地实施去波兰化政策,推行俄语教育和东正教,使得后来一百多年里,这里的乌克兰人口大大增长。

但当地乌克兰人主要是农民,波兰人集中在城市和社会上层,仍掌握大部分文化和社会资源。

一战后波兰复国时,波、乌、苏三方因领土争夺,导致苏波战争。

战后签订《里加条约》,将包括沃伦在内的西乌领土再次划分给了波兰。

波兰政府接管后对当地乌克兰人也实施了强制性的同化政策,因此开头的婚礼上才会出现“乌克兰学校和东正教堂被关”“乌克兰学生需宣誓效忠波兰才能上大学”“乌克兰妇女被迫害”“土地只卖给波兰村长”这类消息。

这些做法当然等于给自己挖坑,但波方也是如鲠在喉。

除了乌克兰自身的民族意识强烈,当时中东部乌克兰已并入苏联,苏方借此便利进行渗透,使西乌一直有各种反波活动。

39年二战爆发,按苏德协议,苏联出兵占领西乌。

这就是女主丈夫从溃败的波军中逃亡,沿路看到东正教神父鼓动乌克兰人拿起武器,清算波兰人,抢走庄园财物的背景。

然而苏方灭掉波兰人的目的,是要将整个乌克兰归入苏联,进行集体化改造(丢掉国旗和流放富农的情节)。

很快苏德翻脸,德军东进,占领乌克兰。

吃了集体化苦头的乌克兰人决定联德抗苏,寻求独立(犹太人妥妥地被卖了)。

但第三帝国认为他们跟波兰人一样,都是需要消灭的“劣等人”。

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开始败退,波兰人和乌克兰人都希望在战后得到西乌地区,于是血淋淋的互撕开始……一般史实认为乌方先动手,之后波方也有所报复,但伤亡数量以波方为大多数。

二战期间,在中东欧多民族地带,这种一边被纳粹碾压一边自相残杀的情况并不罕见。

巴尔干地区当时也出现了塞、克、阿三族之间的血腥仇杀,其阴影和伤痕一直延续到当代。

因此比起堆砌大量强烈的感官冲击,如何严肃深入地反思这些历史悲剧,才是这类影片需要面对的问题。

实际在霍布斯鲍姆眼中这个“极端的年代”,再惨绝人寰的场景对人类也难以起到“长记性”的作用。

野蛮和残忍原封不动,一次次永恒复归:1948年的印巴;1975年的柬埔寨;1988年的阿塞拜疆;1992年的波黑;1994年的卢旺达;1998年的印尼……人们不但操起砍刀就去剁掉老邻居的脑袋,而且如《杀戮演绎》中所展示的,当事情平息之后,他们回家照常吃饭睡觉,仿佛那些被他们大卸八块的人从来就没存在过。

这种疯狂各有各的来由。

像本片这种情况,起因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乃至更远。

现代的国族意识阴差阳错,给原有的历史恩怨加了猛料,使已经既成事实的人口混居地区陷入无解的死结。

加之某些官方的不当做法:或搞“特殊化”过度偏袒或打压某一方,或强行抹平差异以制造虚假的一团和气,或在出现问题时没有原则地“和稀泥”,结果反而激怒了所有人。

最糟糕的是,防止瘟疫爆发的前景并不乐观。

几十年文化多元主义的“政治正确”,使强调族群差异的趋势越来越大于培养认同感,并由此再度出现了冲突的迹象。

而大部分在这类问题上持温和态度、主张彼此尊重宽容的人,现在都成了圣母和白左,快没人搭理了。

同时现代传媒工具又把传统“教堂舆论”的效率升级了无数倍,只要有一条不知真假的消息被病毒式转发,事态就可能在几小时里急剧恶化。

有时很怀疑,那些嘴炮越来越狠,或认为非怼不可的人,有没有考虑过,在无法避免地必须继续朝夕相处的前提下,把对方说成愚昧无知的异类有什么意义(如果已经定居国外的人这么干,那更是彻底的不负责任)?

一旦真的启动互撕模式,为什么被灭的一定是对方而不是己方?

有些人一有了点话语权,就把自己的言论和立场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忘乎所以地玩火,觉得反正烧不到自己。

还有些人的强硬态度只是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怂,等将来有人说你不上就是怂,他们也照样会立刻就上,理智这东西从来就不在他们的脑回路范围内。

所以又回到了原点:在获得了现代文明赋予的自由之后,有些人却只想重复原始社会的观念和行为——党同伐异。

因此“巫婆的大锅”总是不会熄火,稍不留神,还会越烧越旺。

里面那些充满仇恨的大杂烩,挑动着每个人的“蛮荒本性”,随时可能召唤回一场超乎想象的腥风血雨。

在那样的地狱模式里,善意和勇气都是徒劳的。

无论是女主情人出于旧爱救下母子,还是女主对犹太人的怜悯藏匿,都闪现着难得的希望和人性。

但当他们自己被一枪爆头、被四处追砍的时候,并没有谁来拯救他们。

人们杀掉他们,仿佛踩死一只蚂蚁一样随随便便。

没有主角光环,没有开挂,也没有神迹。

无数普通人就这样被毫无痕迹地吞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变成一个数字的一部分。

多少年后,世人还要为了这个数字到底是几争吵不休。

也包括那些玩火的人——《苏菲的抉择》中写到,波兰战前那些鼓吹反犹的教授,照样被纳粹枪毙在校园墙下。

You did it to yourself.没有人能成为仇恨和恶意的玩家,留下的只是吞噬所有人的黑暗深渊。

 9 ) 战争之下,平民最惨。

《沃伦》影评:一部让人相当致郁的冷门战争佳作,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彻底爆发的时候,平民是最为悲惨的牺牲品,我们本来什么都没做过,却要成为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国家主义思想下的牺牲品。

乌克兰民族和波兰民族、乌克兰东正教与波兰天主教的矛盾长期压抑、瞬间爆发,我们都是其受害者和悲惨者。

借用豆瓣影评的一位网友的一段话:一场战争不仅仅屠杀掉几千或者几万年轻人。

它还屠戮掉一个民族心中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永远不会失而复得。

如果一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很快,剩下的就全都是残暴者了,动物,那些我们——你和我以及其他像我们这样的人——在这种污秽中培养出的动物。

——约翰·威廉斯 《斯通纳》

 10 ) 谈谈看完本片的一些感受

本片优点不必多说了,每个人都能看出来。

另外是,这部电影的台词很少,相当于半个默片。

缺点是,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剪辑手法有点乱,并且对于脸盲症太不友好了。

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本来就长一个样子,多数中国人对欧洲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没到区分他们的服饰的程度。

这部电影里我唯一认识的能区分群体差异的标志,就是德军和苏军的军服了。

本片的人物关系比起同样的历史电影要略微复杂一些,并且同民族矛盾和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

不懂历史的人看这个电影绝对是一脸懵逼地点进来。

再一脸懵逼地退出去。

懂历史的人也可能因为脸盲而搞错人物或跟不上剧情发展。

并且本片的台词对剧情的交代程度不足。

1939年9月那段,全程硬是没一句台词提到他们是在东线和苏军交战,还是在西线和德军交战,但我根据作战方式和坦克上的标志,推测出来是德军。

另外看完了这个电影看影评,我发现我弄错了一些剧情。

这个电影只看一编不够,但也没到非得二刷一遍的地步,因为二刷一般只适合那种有大量细节需要推敲的推理电影,这种节奏比较舒缓的电影恐怕多数人没有耐心二刷。

《沃伦》短评

不好看

10分钟前
  • 阿依
  • 较差

民族主义所能引发的最大极限的恶。

11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现代人类的祖先,远古智人,逐一地消灭掉了地球上同期存在的其他原始人类,从而获得了如今在食物链上的地位。一脉相承的是,杀异类,杀同类,杀过来,杀过去……永无尽头。绝大多数时候都没有什么正义不正义,只有血流沃野满地尸骨。影片以白描写实的手法,几乎不带一点主观上的感情色彩,呈现了一个血腥而疯狂的世界,波兰人、乌克兰人、德国人、俄国人、犹太人……宗教与政治,合二为一,蓄意蛊惑煽风点火只为了达到目的,疯狂发育成了人类世界真正的毒瘤。普通人如果渴望或是颂扬战争,实实在在是自取灭亡,那鼓点声一下一下响起,摄魂夺魄蔓延而来,没有可逃之地。

12分钟前
  • 壞壞噠貓先森
  • 力荐

影20131:那段吱呀的配乐末尾出现了2次!禽兽啊!无所谓如何活,活下来就是奇迹!

14分钟前
  • Timing
  • 推荐

剧情看不下去 场面剥皮、剜眼、剁手、断头.....比生吃还可怕太血腥了

16分钟前
  • 鹿 卡
  • 较差

其实也就那样,主要是揭示了一段国人不大知道的血淋漓的历史。前后对比、闪回用的还是纯熟的(尤其是天主教、东正教、东仪天主教三方神职人员讲道那段),就是镜头的切换、背景音的戛然而止,总觉得突兀。话说波兰真惨,二战被德苏夹击灭亡了不算,居然还被二毛子屠了,2012能和乌克兰合办欧洲杯,最近还能欢迎乌克兰难民也是以德报怨了。西乌势力就类似切特尼克(德、gong、邻居都杀)啊,不过还有食物链底端的犹太人

21分钟前
  • 防守型前锋
  • 还行

太残酷的历史,揭开了皮抽筋喝血,道不清孰是孰非

25分钟前
  • 囧骚年Shonnon
  • 还行

不是…我这记得住个🔨脸了…全片换着人走马灯似的…一脸懵逼…

27分钟前
  • ちはやふる
  • 较差

说故事的能力略差,我还得去维基去查情节才搞的清楚。不过,说实话,这段历史太沉重了,可能是导演野心太大想什么都讲。不过,基本的情节要清晰。再,特点是很血腥,施暴都是特写的,我有点受不了。不过,也学会了极端主义的狰狞。我再也不幻想革命了哈哈。

31分钟前
  • Crown Steve
  • 较差

切辫切头,火束活人,墙头草夺权,伏特加换命,偷鸡割臂,桶中断头,邻里兄弟相残屠杀,读过你的诗歌亦五马分尸。波兰姑娘在非常时期的三个情人,无解的极端民族矛盾,太恐怖……导演Wojciech Smarzowski最高杰作

3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悲哀的是,我觉得这一切还会不断上演。

38分钟前
  • Torrilla
  • 推荐

太残暴血腥了,二马分尸、挖眼珠、砍头,连婴儿都不放过。人凶猛起来,连神都感到害怕。

41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极端民族主义造就人间炼狱。愿愚昧无知少一些,愿世界大同。

44分钟前
  • zzfznp
  • 还行

战争仇恨就像一辆无人掌控的马车,驶向何处,什么时候停下来谁也不知道,也没人能让它停下来,人间地狱,这些人被仇恨蒙蔽了眼睛,此时再有人煽风点火,就彻底泯灭了人性。

45分钟前
  • Truman
  • 力荐

开篇婚礼(各种立场和政治话题引出),中篇一战(战场的残酷初见),2/3中篇插穿农场生活及二战来临的征兆,后篇二战全面爆发(战争中丑陋人性毕现,宗教的负面宣传,农民的小权意识),砍头,强奸,火刑,绞刑,活劈,刺杀,枪杀......死亡的人,各有各的死法,幸存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48分钟前
  • 叶不归
  • 力荐

就事件本身来说很震撼,但这电影拍得太差劲。

50分钟前
  • meatwm
  • 还行

残酷的历史

52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对脸盲,语言不通且对那一块历史宗教文化什么都不了解的人真的挺不友好的。。我甚至根本没看出最后出现的男的是女主死了的初恋??我只记住比如女主老公是个络腮胡子,死了好久女主遇到第三个受伤的情人,有医生还是什么的留着差不多的胡子又出现在她家里把我看傻了以为老公活了,里面判断俄国人德国人乌克兰人波兰人既不懂任何一种语言也看不出他们长相的区别军服在我眼里全都差不多,我看的那版字幕还做得很烂,评论区的情况也差不多。。。把后面报复性屠杀乌克兰人的波兰人也当作乌克兰土匪看的观众也好多(这个误解很严重可以直接把片子降级成无脑贩卖仇恨的波兰卖惨片。。)最后一段还是很强大的,,,

53分钟前
  • NANA (:3_ヽ)_
  • 还行

民族矛盾为什么如此残酷和血腥?!能生活在尚安定的环境真好

55分钟前
  • 蜀黍还要拿刀
  • 较差

民众最愚蠢、民众最善良。民众最野蛮,民众最仁慈。民众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民众是待宰的羔羊,也是锋利的铁器。

58分钟前
  • 郝大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