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与阴影
La tierra y la sombra,大地飞灰(港),心尘家园(台),Land and Shade
导演:塞萨尔·奥古斯托·阿塞韦多
主演:José Felipe Cárdenas,Haimer Leal,Edison Raigosa,Hilda Ruiz,Marleyda Soto
类型:电影地区:哥伦比亚,法国,荷兰,智利,巴西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5
简介:老农民阿方索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照顾身患重病的儿子,他重新找到了曾经居住的老房子,却发现自己的前妻带着女婿和外孙依然住在这里。等待着他的故乡已经几乎变成一片荒原,庞大的甘蔗种植园环绕着他的老房子,日夜烟雾缭绕。阿方索17年前抛下家人离开,如今他试图重新返回,挽救亲情,却发现 在这个已经物是人非的地方,很多答案只能自己..详细 >
导演的手法精准冷酷到发指。残忍又温暖,荒凉又动人。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之一!
剧情太少,隐喻太多,导致看电影一直在关注那些无关紧要的,开头的卡车,窗户的开关,漫天的燃灰…以及在儿子死后周围环境从一片生机勃勃变成死气沉沉,这种暗示太多了。
平实的镜头更能雕刻出生活的真实。
开头大车开过泥道,扬起了灰,整个电影都散不去了。
#百讲 镜头语言不错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甚至男主和女主本身就是两种生活的具象,一种追寻自由,一种坚守故土。这种情感与生活是世界性的。
戴老师说,这是一部“电影节意义”上的电影。不仅是导演追忆自己的过去与童年,更是对第三世界种植园经济的反思。可以看到,现代化与种植园经济的袭来,致使原有的村庄分崩离析,与之伴随的是零工时代的到来。电影开头是男人的归来,结尾只剩女老人。整个村庄发生了“男壮年”的去世,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发生。
离开吧,这片土地没有未来。如果怀念,大不了以后再回来,故乡就是用来回的。
挺无聊的,哥伦比亚,儿子重病,离了婚的老婆守旧念家,出走才有出路?!
有点冗长,主要讲哥伦比亚一个家庭,儿子因当地燃烧甘蔗而得了肺病,无钱医治,奄奄一息,离异的父亲赶回看望目睹这一切,无能为力,最后带着儿媳和孙子离开故土,留下前妻一人孤独守护家园。有点沉重,演技很好。
第三世界现代化阴影下沉默无言的乡村大地。影片将拉美种植园经济、资本主义剥削、守卫土地的斗争、家庭的矛盾与分裂都隐入背景,仅以克制而饱满的长镜头展现漫长的行路与劳作、漫长的光阴与生活,漫长的呼吸与痛苦,漫长的静默与虫鸣。人们如同甘蔗林中的房屋和大树,孤独、对现状不作回应,但仍然以女性式的坚韧,面对灰烬、死亡、以及终将告别的古老土地。或许是一种共同的乡村经验:背向镜头,从昏暗的室内经由旧木窗望出去,外面是明亮的阳光与无尽的作物,呼吸沉重。于百讲。
画面质感、人物表演以及情绪把控极赞。缓慢的节奏中情感渐渐累积,让人欲罢不能。
高过人的甘蔗林挡住了未来
感情真挚,温柔细腻,娓娓道来,摄影绝美,一些极具生活化的长镜头拍得很美,浓浓的田园气息,以及演员们细腻的表演足以掩盖孱弱的剧情,整部影片又变得有力许多,在面对亲人的离别时,我们是那么的孤小无助,一切都变得陌生又熟悉
给植物除尘,洗澡时的泥水,割伤了抓一把泥土止血,带孙子买东西回来的路上车辆经过,爷爷整个的护着孙子,怕灰尘弄脏他手里的冰激凌,老人梦见马,把它放走了,这里应该是代表内心的某种欲望,但我不懂,不过我想记住这些打动我的点。另外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我看这里的人挺好的,会帮忙懂出声。
近两年唯一一本让我违背底线原则几乎要在电影院睡着的片子😴怎么说呢 就是说电影还是要有点情节吧😇这电影好像说了什么 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在pad上看我应该会倍速。。。感觉更适合纪录片的形式吧 有个旁白可能更让人能看进去
#323 百讲戴师导赏。闷,片中仅有的几处让我提起精神的地方包括甘蔗地的燃烧,漫天飞舞的尘烟,女人身上洗下的厚厚尘土,阿方索与孙子度过的一些美好片段。电影展示了拉丁美洲大种植园经济下,一户农人的家庭生活;虽然电影的意图明显是控诉这种模式对农人的剥削压迫,氛围基调也是沉默苦闷的,但它的表达不够尖锐和深入,仅流于视觉的美学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电影博物馆巴西影展,节奏太慢了
一个完整的家,转眼孤身一人,眼望满天浓烟,只有我离去的背影重要台词1机器会取代我们,我们必须停下2每一天,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再也不会踏上我家的土地,但我回来了,带着同一个行李箱,我不能留在这,亲眼看着这些从我面前消失
#2022.11.2百年讲堂 阿塞维多的电影叙事具有某种背反和断裂:一方面,阿塞维多极力消减着镜头语言的丰富度,大量低机位静止视点镜头和极缓慢的推镜、摇镜让影片的视听语言具有典型电影节式电影的克制与凝重;而另一方面,影片部分情感表达又显出匠气和浅白:抛妻弃子的阿方索如此轻易地与家人和解、在深夜与妻子在家门口拥抱;孩子在父亲去世时的泪水让摄影机的存在被格格不入地强烈凸显;棚中的马和迟迟不肯落下的鸟的隐喻也显出刻意。某种意义上,导演阿塞维多真正所能共情的仅有被现代化的阿方索(影片几乎所有主观视点镜头都是阿方索的视点),而他拍摄的所有留守故乡的、前现代的人们都具有一层隔膜;阿塞维多似乎又如此顺畅地原谅了自己的离去,当那些融入现代化秩序的人们凝视着这些前现代的平民时,影片自高而低的视差令人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