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Home/2018-06-14我的评分:8.0如果不是看了简介,从头至尾,我都没觉得小孩子有什么病症,那只不过是更调皮一些罢了。
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世界的确不一样。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是一个数学文盲,但这与“她是一位优秀的妈妈”没有丝毫关系,相反,这位普普通通的妈妈非常可爱与伟大。
岁月沉淀后的张静初比初出茅庐的《孔雀》里的张静初多了烟火味。
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平衡,一直是所有导演都会面临的难题。
绝大多数导演无法兼顾商业和艺术,只能选择其一,这也导致了电影的口碑和票房从来都不成正比。
作为一部口碑还不错的电影,《我的影子在奔跑》上映当天只有0.3%的排片,票房只有3.3万。
电影上映3天后排片就降至0%,也就是排片不到0.04%,四舍五入为0%。
直到上映三个月后排片一直是0%,最终票房只有36万。
《我的影子在奔跑》早在2013年就参加柏林电影节,直到2018年才正式上映。
这是一部聚焦自闭症儿童的电影,同题材的电影已经有太多太多。
《我的影子在奔跑》没有为了获得高票房而请流量明星,没有小鲜肉,没有策划营销活动,而是踏踏实实讲故事,非常朴实。
电影围绕修直和单亲妈妈田桂芳(张静初 饰)的母子生活展开。
上幼儿园的时候,修直会躲在柜子里,导致老师和妈妈到处找不到他。
他上课的时候心不在焉,会玩弹珠,甚至走出教室玩电灯泡,把电灯泡当成放大镜来引燃纸张。
他用镜子反射阳光来逗猫咪,做手术的时候做到一半就跑了。
他把工人的油漆打翻,在地上扔香蕉皮,把花盆从高空扔下,点燃老师的裙子、打碎老师的眼镜……这一切都源于修直患有艾斯伯格综合征(一种较轻的自闭症),这是一种高功能孤独症,症状是躁动不安、注意力分散、身体协调性差。
但是修直的智力没有问题,反而在数学、物理方面有极高的天赋。
导演和编剧没有让修直卖惨,没有把它的身世和经历拍得惨绝人寰;也没有消费母爱,没有拍田桂芳为了儿子而卖血之类情节。
没有编造戏剧冲突很强烈的情节,譬如修直遭到人们的歧视、通过努力走上人生巅峰、凭借聪明的头脑发家致富之类的老套剧情通通都没有。
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生活的琐碎推进剧情,从而让电影显得很真实。
电影没有煽情的桥段,而是非常克制地叙述,表面上剧情很平淡,显得不够“好看”,实际上一旦一部电影去掉了那些花哨的技法,剩下的才是最真挚的情感。
电影没有套路和煽情,有的只是真诚和写实。
有的只是幼儿园劝退修直,但田桂芳愿意给幼儿园免费做保姆,只为能随时照顾修直。
有的只是医生到处寻找修直让他继续做完手术,田桂芳却帮修直一起躲起来。
就像修直说的:田桂芳不像大人,不像妈妈,她好像和我是一个人,她好像就是我。
最让我感动的是田桂芳为了修直,两次放弃更好的生活,呕心沥血,不求回报。
田桂芳刚生下修直的时候,丈夫让田桂芳跟他一起去外地发展,却不愿意带修直一起走。
为了修直,田桂芳放弃了丈夫、放弃了成为贵妇人的机会。
后来,田桂芳遇到了李叔叔,当李叔叔想要把修直送到天津上学,好让自己和田桂芳安心在一起的时候,田桂芳放弃了李叔叔、放弃了人生的第二春、放弃了更好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选择陪伴修直长大。
电影里有一个小细节,田桂芳已经和李叔叔发生了关系,说明她已经有和李叔叔组成家庭的打算。
但在爱情和儿子之间,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儿子。
这些情节都展现了修直饱受疾病折磨,无法照顾自己的痛苦,同时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田桂芳是一个数学文盲,对数学一窍不通。
但是没有数学概念,没有逻辑的田桂芳却很了解修直,也只有田桂芳了解修直。
蚂蚁有独特的认路方法,人要靠记忆才能认路,但田桂芳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修直。
当航班取消后,修直去寻找田桂芳,最终在幼儿园找到了她,这一幕让人非常感动,也许这就是心有灵犀吧。
电影里有这么一段对话:“修直,你长大了,你怎么忽然长这么高了?
”“长大了,就当然长高了。
”“我突然间发觉,你长高了、长大了。
”“不是突然,是十七年。
”田桂芳和修直的对话表面上很普通,但内核非常感人。
是啊,田桂芳就这样十七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含辛茹苦,只为把自闭症的儿子抚养成人,这不正是所有母亲的真实写照吗?
煽情的电影太多,眼泪太廉价,这种不动声色的叙述更加难能可贵。
缺点在于修直“天才”的人设,编剧没有必要给患病儿童一个天才的设定。
并非天才才值得拍成电影,普通人、甚至智力缺陷的自闭症患者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如果所有电影都把自闭症患者拍成天才,会让人误以为自闭症全都是天才。
除了自闭症儿童的主题,《我的影子在奔跑》同时也是一部青春片。
电影关于青春,关于叛逆,也关于成长。
修直上课的时候奇思妙想,他开始思考人类、文明、宇宙,田桂芳没有打击儿子的积极性,只是说不要影响上课。
修直给女同学补课,甚至关系暧昧,田桂芳刚开始有所怀疑,后来也与儿子进行了沟通。
修直的生父终于找到母女二人,想要送修直出国深造,田桂芳尽管依依不舍,为了儿子的前途也忍痛放下了私心。
电影没有打架、堕胎、三角恋的恶俗桥段,而是真正探讨十七岁的青年会发生的经历、会思考的问题、会做出的举动,显得十分真实。
毕竟你的学生时代不一定会打架、堕胎、三角恋,但一定会像修直那样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绪,有过怦然心动的一瞬间,也有过是否去异国他乡上学的考虑。
诸如《遇见你真好》纵火、《致青春》车祸、《小时代》拜金、《同桌的你》示威游行不是我们的青春,《我的影子在奔跑》孩子与家长对抗、理想与现实对抗、自我与世界对抗才是我们的青春。
除此之外,电影还有丰富的社会隐喻。
因为身体的缺陷,修直与社会格格不入。
其实,修直可以换做任何弱势群体或者边缘人物,可以是女性、同性恋、黑人、残疾人、穷人、犹太人等等。
把修直换成女性,就是《盲山》;把修直换成同性恋,就是《喜宴》;把修直换成犹太人,就是《辛德勒的名单》;把修直换成黑人,就是《为奴十二年》;把修直换成哑女、鱼人、同性恋和黑人,就是《水形物语》……《我的影子在奔跑》是弱势群体在生活的打击下勇敢面对、坚持到底、绝不言弃的故事。
这是修直的故事,也许也是我们的故事。
当然,修直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妈妈。
张静初在本片贡献了优异的演技,使得田桂芳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
当丈夫想要抛下修直,带田桂芳远走高飞的时候,田桂芳毫不犹豫选择了儿子。
张静初眼神中夹杂着爱意和母性,奉献和牺牲,让人无比感动。
当田桂芳拒绝李叔叔,说“我不需要别人照顾修直,我田桂芳可以照顾修直”的时候,张静初言语间流露的自信和力量,坚强和气魄,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张静初最近几年出演的商业大片《富春山居图》《快手枪手快枪手》《冲天火》《侠盗联盟》虽然都是大制作,但口碑都不佳。
《我的影子在奔跑》可能是张静初票房最低的电影,但却是她最好的作品之一。
它让我想起《孔雀》《天水围的夜与雾》,那个兼具美貌与演技的张静初又回来了。
这部获得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影片的电影,看起来并不像儿童电影,至少不像我们传统定义的儿童电影。
这部电影的普世情怀看得到创作人员有着更大的野心。
这是一部给成人看的儿童世界的电影,影片的视角放低到儿童的高度,使得观影者不得不蹲下来,以这样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世界。
而偏偏这副眼睛的主人还是一个艾斯伯格症者。
电影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却以娓娓叙述的方式呈现近于真实的生活片断来感染人,事实上这些片段中的特殊人的特殊情趣和观感已足够打动人了。
电影就是以这样不动声色的方式反衬出这样的现实:在我们以为很怪异、甚至痴傻的孩子的眼里,原来我们正常的世界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有违常理。
而原本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的世界存在如此多的新奇。
电影里艾斯伯格症家庭的艰辛付出被表现得含蓄而隐忍,但是折射给各人亲身感受却忍不住要深深感喟。
修直,你长高了,长大了。
长大了,自然就长高了。
修直你怎么突然就长大了?
不是突然,是十七年。
修直你要不长大才好。
母亲和儿子在雨中的一段对话如此平常,但每一个母亲都会因为一样的爱子之痛而叹息吧。
一部电影,把一个忧伤的故事,以如此浪漫的情怀、情趣行云流水似地叙述,真是可喜。
更加可贵的是它没有再度强化这样的家庭的伤痛和无奈。
甚至于某些时候它让我们羡慕那样的修直和生下、养育着修直的田桂芳。
在观影会上,关爱自闭症家庭中的一个代表表达了这样的感受:看到了吗,我们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孩子也是正常的孩子。
谢谢这样的一部电影发出了我们自闭症(应为艾斯伯格症)孩子的声音。
谢谢这样的一部电影发出了我们自闭症孩子的声音——这是这部电影的最好奖励!
这是这部电影的价值。
每种生命都有自己的声音频率,你听不到、接收不到是因为你的频率不对呵。
每一朵花开都有他的美丽!
••••影片「我的影子在奔跑」LEO影笔记322艾斯伯格综合征/自闭每一个「艾斯伯格」成长史都是这部电影;「修直」这类的孩子其实挺恐怖的,有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笑,在自己的世界里哭,旁人都是他眼中的愚人,又在嘴里念叨着:你们这帮愚人;但是我们看着「修直」多是恐怖与不安;影片利用「修直」的视角与画外音是正确的,这是走进这类人群的方式;妈妈是谁,妈妈是可以随时舍命于你的人;想起看过的「自闭历程」,主人公也是自闭症患者,同样有超凡的智力与逻辑性思维,好似外界对于他们而言是无声的无色的无感的,更有助于他们进行沉浸式的思维,所以更加专注;田桂芳不像妈妈,不像别人,她好像就是我,修直说的很对,但是他不知道每一个妈妈都是这样的;我相信这个病的所有孩子的成长史记录下来就是这部「我的影子在奔跑」,每一个孩子都惊人的相似,每一个母亲都惊人的相似,影片的目的是关注,关注该类人群,体味这类妈妈;社会都是一样的,社会也无错,角度问题,不是社会无情,或者社会当然是无情的;田桂芳是「修直」的神啊,妈妈是每个孩子的神啊,在这点上是爸爸永远到大不了的高度,就像芈八子对嬴稷的自尽,为了不阻儿子的江山社稷,绝食而亡;片中说田桂芳的是「修直」的仙,阻止了太多灾难发生,田桂芳不是预言家,因为「修直」是田桂芳的天啊,那是一个妈妈的本能;突然的暴躁且没有预兆,貌似有道理,但是让所有人无法控制,这才是「艾斯伯格」的无奈之一;「修直」眼中,或者艾斯伯格眼中,所有人都是数学文盲,没特详细的了解过这个病症,但是上帝一定是公平的,颤抖的手均衡;小「修直」演的真好,应该不是病患者,但是状态很对,小「修直」派出所最后离开前跟警察说关于蚂蚁的45度角表明「修直」根本是大智慧,有喜感;如果再加多一些「呼吸空间的长镜头空境」将是一部关于「艾斯伯格」的上品之作,不推崇片中的很多动画效果和夸张思维的表现形式,让片子幼稚了很多;人类存在地球300万年,有文明记载才5000多年,那那300万年人类都处在荒蛮?
还是文明已经重启N次,我们现在不过是在其中的一次文明当中?!
酷……「修直」有教养吗,三观正吗?
他快乐吗?
田桂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是那个概念,没有什么对与错,每个人做个自己该做的,「修直」错他的,田桂芳还是做她的;张静初演的没毛病,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什么味道,哪都对又哪都不对,田桂芳应该再普通一些;不是了解「修直」吗,为什么对于早恋这个问题爆炸呢,田桂芳应该高兴不是吗,「艾斯伯格」在减弱的呀,看来「艾斯伯格」对抗不了爱情;片子的头尾相接的和呼应的非常好,很紧密,是啊,关于分别,我们都没有准备好呢;如果再有一点点「电影语言」就更好了,这点上要是有一点「日本」解读方式,会更上一个级别,或是小成本的掣肘吧,差一点五星的级别;
田桂芳那天给我的印象扁扁的,湿乎乎的,后来,那样的印象给到我,会让我觉得疼。
田桂芳不像大人,不像妈妈,她好像跟我是一个人,她好像就是我。
他没说的话是,这世上再没有一个人会像她,我疼如她疼,我乐如她乐。
我有时候疑惑,妈妈在没有成为妈妈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每一个妈妈都是超人,洗的干净所有的白衬衫、做的出菜单上所有我喜欢的菜、治得好换季时候的感冒发烧,打的死所有蜘蛛小强。
可是妈妈在没成为妈妈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哭包小姑娘呀。
为母则强,是因为一个小崽子的全心依靠。
唔,原来所有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后,也还是有软肋的呀。
那个小小软软的小崽子,是她们身上最柔软的器官,是要背负一生的沉重包袱,她们背了一生。
第一幕:你的出生,你的幼儿园,是否和多数80后,少数90后一样,你可能没读过幼儿园,只是后来的你长大了点才了解到,原来是要上幼儿园,才能读小学的,那是你多么向往的一幕,这部电影你可以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是否你也和电影里的小男孩一样,调皮捣蛋,让父母担心,母亲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在身边日夜看守着你,那是一种多么朴实而又伟大的爱,你的父亲不负责任,直接丢下你和母亲,母亲的心智并没有那么成熟,坚强,这是她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终于,你长大了点;第二幕:你的小学,小男孩在开学的第15天就被学校叫家长去,有哪个家长希望被叫去学校,听老师训斥,那正是夏天,气温29度,母亲来到学校,看到你被老师体罚,站在烈日下,心,像针扎了一样;可是,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事;第三幕:终于有一天,你长得好高,好高,连妈妈都要仰着头看你,那时,你已经读了高中,可是你还是个孩子,我还没有准备好,你就已经长大了,我的心也落地了;我依旧把你当个孩子一样,下雨天一定要去给你送伞,接你回家,你却不开心的和我说,以后,不要再来学校了,我说,那好吧,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可是我,还是,放心不下;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你很反常,回家不吃饭,回到家就躲在自己的卧室,我也没有刻意去问你,因为,你长大了...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跟踪你,看你你从一个女孩子家出来,我问你,是不是谈恋爱了,学习那么紧,还有时间谈恋爱,你说没有,我忍不住给了你一巴掌,于是,你离家出走,我的心像悬起来了一样,只因我太冲动,没有了解清楚情况,我终于找到你,向你道歉,眼泪又忍不住的留下来,我知道你是爱妈妈的;这里,看到了自己那个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就是我的影子。
妈妈老了,有一天封路,你轻松的从栏杆上翻了过去,而我,则缓慢的,翻了过去,你说我笨,那是因为我老了;长大以后的你,要学会照顾好自己,妈妈永远爱你。
悄无声息地,这部电影就上映了,据说拖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为啥,但就跟《无问西东》一样,被雪藏了很长时间,但最终看来,并不是烂片,反而电影还挺不错,这就是很奇怪了。
这里不长篇大论了,简单说,《我的影子在奔跑》是一部很实在的电影,讲述自闭症少年与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系,让人想起了李连杰的《海洋天堂》和达斯汀·霍夫曼的《雨人》,没错,这部电影有着二者的影子,比如自闭少年修直就是一个数学天才,对应《雨人》;且修直也是单亲家庭,与之相依为命的只有母亲田桂芳,对应《海洋天堂》中的父亲。
但本片的特殊之处,电影是以孩子为视角,就是“自闭少年”修直。
电影中的孩子修直,并不是真正的自闭症,跟雨人和《海洋天堂》的文章不同,他患得叫做阿斯伯格综合征,简单而言,就是一种轻度自闭或孤独症,患者有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且缺乏安全感易焦虑,但区别之处在于,智商跟语言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电影幼年修直只是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调皮捣蛋;高中时期这位自己上下学无压力,还能去女同学家补课,甚至有着“非分之想”,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就是不爱说话,且一意孤行。
对了,还有一个不同之处,他是一个数学天才。
在这样的条件下,电影的代入感是不佳的,开场修直就通过天气环境分析,预测飞机无法正常起飞,说什么也不在飞机场呆,大闹机场,这时候观众并不知道他是“自闭症”,就是觉得这人“特二”。
当用倒序手法,他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我们才了解到,这孩子“有病”。
随后故事豁然开朗,电影的矛盾冲突不多,多数描述修直与母亲田桂芳之间的故事,整体根据孩子的记忆,选取了生活中几个片段,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高中,让本片的故事呈碎片化,不连贯。
但并不觉得很突兀,因为他与母亲之间的故事,是生动有趣的。
可以说《我的影子在奔跑》是一部喜剧片。
正因为视角是一位有着轻度自闭症的少年,他内心独白和情绪化镜头表现的十足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以他的理解认识整个世界。
他直呼母亲的名字“田桂芳”,他称周围所有人为“数学文盲”,因为在他的视角中,所有人都不懂数学,有很多生动的小细节,比如母亲卖酒瓶子,他说“田桂芳你卖便宜了”,结果母亲躲在屋里研究了半天才明白过味儿来,但也为时已晚。
还有当他多年后与父亲相认,父亲身边的高级工程师,他就说“这个人不是数学文盲”,两人还志趣相投,说了大家都听不懂的数学术语。
其实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琢磨,这样的天才,让他参加数学竞赛或者什么少年班等,母子的生活觉得会好的很多,因为孩子不是真正的自闭症,他有着跟常人几乎一样的行为能力和意识。
电影中确实也这样做了,是两次,第一次是“李叔叔”的母亲,天津教育学家,让孩子接受专业辅导,但必须去天津;第二次是父亲,要把孩子带到国外大学。
两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都没有成功,也就有了开场的一幕,因为母亲在。
他从小就跟母亲在一起,母亲为了照顾他,专职在幼儿园当保姆,还丢掉了自己工作;因为无法接受孩子去天津,放弃了与“李叔叔”的感情,甚至还为了他,与幼儿园老师、学校老师对峙。
修直从小到大,他的身边少不了母亲的影子。
有时候一直在想,电影中,究竟是“母亲耽误了孩子”还是“孩子耽误了母亲”?
对不起,在亲情面前,这个命题不成立。
就像电影用蚂蚁“迷路”来暗喻,蚂蚁依靠信息素找到回家的路,而人类是依靠记忆,但当修直迷路的时候,母亲总是能找到他,这在我们“数学天才”的眼里,这是世界未解之谜。
这是亲情的纽带,在这个自闭少年与母亲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也看到了一位孩子的纯真。
电影波澜不惊,没有任何煽情之处,但容纳其中的是淳朴的情感。
第一次修直没有去成天津,因为母亲无法离开孩子;第二次飞机场,是修直自己逃走,他去寻找母亲,却怎么找不到。
母亲能够找到迷路的自己,自己却怎么也找不到母亲。
最终他来到了昔日的有幼儿园,时空在这里交汇,他“遇到”了在幼儿园门外守候着“年幼自己”的“年轻母亲”。
这段有点想哭。
“修直,你什么时候长得这么高了?
”
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影片讲述了妈妈陪伴一位轻症孤独症儿童成长的故事,没有煽情故事,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但却不失温馨,让人有欲望一直看下去,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好像吃毛豆,不是满口留香,却越吃越想吃。
本片以修直的成长为时间线,伴随着他17岁时的话外音,很真实,很青涩,丝毫不加修饰。
如果不是里边的几个我认识的演员,像张静初、王同辉,我会以为这就是个纪录片。
后来也看了豆瓣影评,原来导演方刚亮就是要保持这种原汁原味的拍摄手法,说是全部由手持和跟拍镜头组成,保留真实感,甚至对演员要求素颜出镜。
在以修直为视角的世界里,人物都伴随着五彩斑斓的光环,应该是通过这种梦幻的手法展现这些孩子的童真。
记得曾看到过说,孤独症的孩子习惯性把自己关在自己世界里,他们很孤独,很敏感,却不会与外界交流,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看待一切,所以说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但他们非常纯真,影片以修直视角展现的画面,也让观众比较贴切的感受到这些星星孩子的世界,五彩的美好,可又充满嘈杂,封闭的,可能随时都不安全,需要安全一角把自己保护起来…修直冷了,会把自己藏到装满棉被的柜子里,做手术逃走又藏入厨房的铁柜子中,只要是小的封闭空间,他都喜欢呆在里边。
正像17岁的修直所说,田桂芳非常了解他,总能找到他藏匿的地方。
田桂芳是修直的妈妈,在修直眼里,妈妈叫田桂芳,田桂芳是他安全的符号,又是自己的好朋友,是很了解他的人!
总能知道他在哪里,他要干什么奇怪的事…而孩子本身的价值观是体会不到正确与错误,也体会不到给大人带来多少无奈的忧愁的,从影片修直的叙述,很明显的感受到,田桂芳给孩子带来的是满满的安全感!
那一起来看看,这样的安全感是当妈妈的,需要怎样的付出吧——孩子总在幼儿园“捣乱”不断被劝退,她就不停的去赔礼道歉,最后,为了不让孩子到新幼儿园陌生环境难适应,妈妈辞掉白领工作在幼儿园免费做保洁,全天候想方设法陪伴修直,以防再有奇葩事件发生,又让幼儿园乱套。
不仅如此,还买各种小礼物给幼儿园老师,以至于对修直捣乱行为,可以少埋怨;田桂芳挺年轻的,不乏追求者,为了孩子也放弃组建新家庭的机会;在生活中,修直可以在幼儿园搞“破坏”,那在家里一定更甚了,更自由自在,又一次在田桂芳策划案上画几何图形,直接导致田桂芳下岗…每一个孤独症孩子的人生,都需要一个强大经受住磨难的妈妈(或爸爸),现在随着人类发展,不知为什么这类孩子越来越多,希望人们对他们多一些善意,让他们受苦受难的父母可以多一丝温暖!
张静初非常不错的一部影片!
如果说爱孩子是每位母亲的天性,田桂芳能做的在现实生活中同样能做得到的母亲也很常见。
但影片中的这位母亲之所以让我深有感触的原因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
她不会把自己儿子的情况视为不幸,甚至尝试理解并引导自己孩子的行为。
生活难免磕磕绊绊,但她不是埋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一直以自己的能力尝试改善糟糕的情况。
所以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是一位伟大母亲的牺牲与爱,而不是煽情的苦难剧。
“外婆又说不再管你了哦。
”“她不会的。
”“你又知道。
”“她是我妈。
”这是我听过田桂芳最没有道理和逻辑的话,可奇怪的是,她说的是对的。
修直割扁桃体那天这么形容田桂芳:田桂芳那天给我的印象扁扁的,湿乎乎的,后来,那样的印象给到我,会让我觉得疼。
田桂芳不像大人,不像妈妈,她好像跟我是一个人,她好像就是我。
他没说的话是,这世上再没有一个人会像她,我疼如她疼,我乐如她乐。
我有时候疑惑,妈妈在没有成为妈妈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每一个妈妈都是超人,洗的干净所有的白衬衫、做的出菜单上所有我喜欢的菜、治得好换季时候的感冒发烧,打的死所有蜘蛛小强。
可是妈妈在没成为妈妈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哭包小姑娘呀。
为母则强,是因为一个小崽子的全心依靠。
修直长到十七岁,妈妈就是修直的天。
妈妈常常哭,可是她超厉害的,为了修直给幼儿园做免费劳力,讨好上至院长下至做饭大妈的所有人;为了修直大吼学校老师;为了修直蹬掉男朋友;为了修直长出钢筋铁臂变得无所畏惧。
可是修直十七岁了,要离开妈妈去美国读书了。
田桂芳送修直到机场,边回去边想:修直,你长大了,要飞了。
可是我,好像还没准备好。
唔,原来所有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后,也还是有软肋的呀。
那个小小软软的小崽子,是她们身上最柔软的器官,是要背负一生的沉重包袱,她们背了一生。
甘之如饴。
阿斯伯格只是电影的一种元素,而不是噱头,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导演艺术化的处理增添了张力,在不明真相的观众眼里,某些地方看似喜剧,实则悲剧。儿子回忆并寻找母亲特别理想化,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来体现自闭症照养者的艰辛。希望是个好东西,你需仰望才能看见繁星。他长大了她还没准备好—悲伤童话。
有些关于自闭症的信息还是存在错误传达,张静初演的不错
导演跟不上编剧,演员拖累的导演,三者几乎在三个不同的维度,自说自话,但是,剧本写的真不错啊!
张静初的妆还是很出戏的。整体故事结构简单,没有较大的起伏。可以看出来是往文艺片上奔跑,但还是差了许多。但作为新人导演,还有登陆艺术院线,还是应该去鼓励的。
剧本扎实 拍摄碎片化 孩子的视角和内心独白出彩 张静初演技爆棚 其他演员台词略生硬 表现也不够自然
这个……
是疯子还是天才,看母爱
今天看,真是母亲节献礼。
“田桂芳是数学文盲,物理就更不理解了,而且她越来越不像个大人……”
太平淡了,看不下去,拖着看完了!小修直演的不错。像个自闭症的样子!
又是一部家有自闭症患儿的故事,但导演没有安排太多的煽情和苦情戏,在平淡中推进故事,有时候更能打动人心!还有就是小男孩演的确实挺好的!
田桂芳是个数学文盲。
对女性的态度真的非常直男
自闭症儿童的生活也可以是幽默而灿烂的 平等而舒适的视角
剧情平淡无奇,毫无高潮点,一整部电影下来编剧和导演是想表达什么呢?一个自闭症单亲家庭的不容易?母爱的伟大?关注自闭症儿童?我觉得根本就没有任何中心点,整部电影就像流水账一样。
内容比较平庸,刻画了一个平凡但又伟大的母亲形象,泪点基本上没有,但剧情真实,仿佛就发生在身边
除了最后有点生硬不太自然 一直看得好揪心
谁又不是艰难的成长呢?
[cp][半星],拿了最好的题材拍了最烂的片子 导演是谁让我记住以后不会踩雷了真的为这个题材感到可惜觉得片子烂并不是没有同理心了我抱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看的 因为我小学的班上就有一个自闭症孩子他很聪明 英语好音乐乐感也很好 爸妈专门聘了一个类似家教老师陪读后来高中没办法升入普通高中……片子呢简介戳人软肋但是拍的跟二傻子似的当拍魔仙堡呢???故事线也用的一个模板套的一样……群演不走心生硬无感情博取观众同情心但是感觉导演角色都没弄清楚……第一次觉得一部电影如此差[/c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