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玛雅·达-林
主演:瑞吉斯·梅鲁普,Rosa Peixoto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德国,法国语言:葡萄牙语年份:2019
简介:入围第72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最佳男演员奖。在女儿准备在去巴西利亚学医时,45岁的主人公发了一场奇怪的高烧。详细 >
文化差异让我看不懂,听了导演阐述之后觉得还可以
半睡半醒
城市里安乃近治不好的高烧,丛林里可以找萨满看看。丛林里印第安人打猎捕鱼种植面粉,城市里只能去超市购买。儿子只说白人的语言,女儿考学即将离家,自己在码头被人事警告,不知何时他们都已被驯化。社区里闯进来的野狗将破坏生态多样性,人穿上装备到水里鱼就不再害怕,现代的医生如何窥视原始的梦。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对原生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导演选择的切入点和表现手法都挺有意思,但我实在架不住“这个镜头我睡一会儿回来应该还没结束”的想法,断断续续睡了大概十分钟。/ PYIFF @小城之春
在全球化语境下,猎人被「神」拉进了梦境。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里,猎人救了被蛇咬伤的野猪,最终猴子带他走出了迷宫——人类得救。这部异常沉稳、成熟和动人的处女作的核心观点就这样被融入到那个讲给下一辈人听的寓言故事当中,它不光暗示城市人要对生活在丛林里的原住民抱有敬畏之心,还一针见血地点明,作为同类,我们却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当中,而被划入「动物群」里的人类只有通过自救的方式才能返回「人类」的家园。幸运的是,发着《高烧》的男主在白衣天使般的女儿身上看到了希望。作为神的孩子,她很快就要褪去身上的动物性——成为合格的现代人。因此作为一副从孩子身上剥离下来的死皮,父辈自然要返回他的家乡。或许是因为知道了何去何从,知道了怎样走出眼下这条弯弯曲曲的陷阱,在面对自己的命运和日复一日的生活时,男主才表现得那般镇定。
能召回前世的印第安叔叔。其实还蛮喜欢这种神不拉几的调调。
很阿彼察邦,很闷很梦幻。对这种影像风格几乎没有抵抗力,尽管看得半睡半醒还是很喜欢。只是梦境和超现实的输出太依靠台词了,缺少了点自然主义的灵性。除了男主射杀黑狗那场戏,黑狗转眼变成身穿衣服的人形,既是梦境的外化,又是对自我身份和文明扩张的反思和凝视。这样的时刻再多一点点就会非常喜欢这部片了。
睡着了
#3rdPYIFF# 是洛迦诺喜欢的那种路子,而且巴西似乎很爱拍这种带点自然神秘主义的喃喃自语的片子,再加上点现代工业文明的侵蚀之类的议题,叙事还是比较松散,依赖氛围推动,也不能说不好看,毕竟影像上还是有很好的追求的,但是精力比较疲惫的时候看这种风格还是觉得有点吃力,比较难进入。
2019PYIFF:其实挺枯燥的,讲述殖民文化对于父亲个体的侵蚀影响。影像的乏闷与台词的堆积让本片在白噪音里离观众渐行渐远。
【3.0】
68/100。并非是一个新颖别致的话题,却因为精准的场景刻画而变得熠熠生辉。现代文化的城市如同从天浇筑的钢铁瀑布一般溅入原始的雨林之中,日夜不息的码头乒乒乓乓的工作撞击声逐渐盖住了树木丛中象征原始生命力的昆虫窸窣声,文化侵入如同一头未知的野兽一般在密林深处忽而出现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安宁,与此同时用他们的治疗方法却丝毫不见效果的高烧一次又一次地吞噬着曾平和生活于此的人们的最后一丝耐心。于是,当看到两种声音在这片神秘而不可测之处碰面的那一刻,他们都清晰地知道,从来都没有人可以从此全身而退。 @2021-06-01 17:30:51 @2021-12-23 01:07:20
#3PYIFF#
看电影的时候会因为沉缓的节奏与暗淡的色调止不住地犯困、瞬时失忆、意识飘离,但当电影结束场灯亮起又会若有所失地开始回味刚才充满自我私密感的黑暗时空,在将睡未睡的催眠感中脑海会猝然涌现出许许多多灵感画面、怪异思考,好像梦境和现实发生了交汇,渴望沉浸其中不愿回归的感觉非常奇妙。影片谈到边缘化的少数民族文化环境不断遭到挤压,甚至他们的文化直接被误解与鄙视,逐渐被“上位”的白人文明同化,这实际上不仅是巴西这个国家面临的问题,更是个世界性难题。而全球范围内右翼保守势力的抬头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傲慢的“文明人”们将驯化“蛮族”看作是一种恩施,使文化的多样性危在旦夕。
从内容到手法,又一优雅呈现。
在土耳其阿达纳电影节放《黑骏马》的同时,在影院的另一个厅里观看了这部影片。描写一位进入城市工作的印第安人对自然的怀念及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青年导演处女作拍的朴素,但有些猎奇,想当然,也平淡了些。
巴西阿比察邦
#3rd PYIFF# 卧虎单元竞赛+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2019洛迦诺影帝。女导演第二部长片。巴西玛瑙斯进城当码头保安的原住民大叔的生存状态+父女关系,主要处理身份族裔问题,比较有趣的是对生活或者神秘事件的原住民逻辑下的独特解释,不过基本是靠对话完成,拍得很严谨但是缺乏点灵气,整体上影片实在是有些单薄了。
3.5,一杯温开水。虽然导演极力用一种隐忍克制的方法在拍,但意图却还是无比明显,少了点味道。不过闷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最后几分钟的划船镜头还有点力道,凭这两分钟便可以完爆小田切让那部滑了两个半小时的破船。
好睡,,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文化差异让我看不懂,听了导演阐述之后觉得还可以
半睡半醒
城市里安乃近治不好的高烧,丛林里可以找萨满看看。丛林里印第安人打猎捕鱼种植面粉,城市里只能去超市购买。儿子只说白人的语言,女儿考学即将离家,自己在码头被人事警告,不知何时他们都已被驯化。社区里闯进来的野狗将破坏生态多样性,人穿上装备到水里鱼就不再害怕,现代的医生如何窥视原始的梦。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对原生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导演选择的切入点和表现手法都挺有意思,但我实在架不住“这个镜头我睡一会儿回来应该还没结束”的想法,断断续续睡了大概十分钟。/ PYIFF @小城之春
在全球化语境下,猎人被「神」拉进了梦境。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里,猎人救了被蛇咬伤的野猪,最终猴子带他走出了迷宫——人类得救。这部异常沉稳、成熟和动人的处女作的核心观点就这样被融入到那个讲给下一辈人听的寓言故事当中,它不光暗示城市人要对生活在丛林里的原住民抱有敬畏之心,还一针见血地点明,作为同类,我们却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当中,而被划入「动物群」里的人类只有通过自救的方式才能返回「人类」的家园。幸运的是,发着《高烧》的男主在白衣天使般的女儿身上看到了希望。作为神的孩子,她很快就要褪去身上的动物性——成为合格的现代人。因此作为一副从孩子身上剥离下来的死皮,父辈自然要返回他的家乡。或许是因为知道了何去何从,知道了怎样走出眼下这条弯弯曲曲的陷阱,在面对自己的命运和日复一日的生活时,男主才表现得那般镇定。
能召回前世的印第安叔叔。其实还蛮喜欢这种神不拉几的调调。
很阿彼察邦,很闷很梦幻。对这种影像风格几乎没有抵抗力,尽管看得半睡半醒还是很喜欢。只是梦境和超现实的输出太依靠台词了,缺少了点自然主义的灵性。除了男主射杀黑狗那场戏,黑狗转眼变成身穿衣服的人形,既是梦境的外化,又是对自我身份和文明扩张的反思和凝视。这样的时刻再多一点点就会非常喜欢这部片了。
睡着了
#3rdPYIFF# 是洛迦诺喜欢的那种路子,而且巴西似乎很爱拍这种带点自然神秘主义的喃喃自语的片子,再加上点现代工业文明的侵蚀之类的议题,叙事还是比较松散,依赖氛围推动,也不能说不好看,毕竟影像上还是有很好的追求的,但是精力比较疲惫的时候看这种风格还是觉得有点吃力,比较难进入。
2019PYIFF:其实挺枯燥的,讲述殖民文化对于父亲个体的侵蚀影响。影像的乏闷与台词的堆积让本片在白噪音里离观众渐行渐远。
【3.0】
68/100。并非是一个新颖别致的话题,却因为精准的场景刻画而变得熠熠生辉。现代文化的城市如同从天浇筑的钢铁瀑布一般溅入原始的雨林之中,日夜不息的码头乒乒乓乓的工作撞击声逐渐盖住了树木丛中象征原始生命力的昆虫窸窣声,文化侵入如同一头未知的野兽一般在密林深处忽而出现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安宁,与此同时用他们的治疗方法却丝毫不见效果的高烧一次又一次地吞噬着曾平和生活于此的人们的最后一丝耐心。于是,当看到两种声音在这片神秘而不可测之处碰面的那一刻,他们都清晰地知道,从来都没有人可以从此全身而退。 @2021-06-01 17:30:51 @2021-12-23 01:07:20
#3PYIFF#
看电影的时候会因为沉缓的节奏与暗淡的色调止不住地犯困、瞬时失忆、意识飘离,但当电影结束场灯亮起又会若有所失地开始回味刚才充满自我私密感的黑暗时空,在将睡未睡的催眠感中脑海会猝然涌现出许许多多灵感画面、怪异思考,好像梦境和现实发生了交汇,渴望沉浸其中不愿回归的感觉非常奇妙。影片谈到边缘化的少数民族文化环境不断遭到挤压,甚至他们的文化直接被误解与鄙视,逐渐被“上位”的白人文明同化,这实际上不仅是巴西这个国家面临的问题,更是个世界性难题。而全球范围内右翼保守势力的抬头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傲慢的“文明人”们将驯化“蛮族”看作是一种恩施,使文化的多样性危在旦夕。
从内容到手法,又一优雅呈现。
在土耳其阿达纳电影节放《黑骏马》的同时,在影院的另一个厅里观看了这部影片。描写一位进入城市工作的印第安人对自然的怀念及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青年导演处女作拍的朴素,但有些猎奇,想当然,也平淡了些。
巴西阿比察邦
#3rd PYIFF# 卧虎单元竞赛+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2019洛迦诺影帝。女导演第二部长片。巴西玛瑙斯进城当码头保安的原住民大叔的生存状态+父女关系,主要处理身份族裔问题,比较有趣的是对生活或者神秘事件的原住民逻辑下的独特解释,不过基本是靠对话完成,拍得很严谨但是缺乏点灵气,整体上影片实在是有些单薄了。
3.5,一杯温开水。虽然导演极力用一种隐忍克制的方法在拍,但意图却还是无比明显,少了点味道。不过闷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最后几分钟的划船镜头还有点力道,凭这两分钟便可以完爆小田切让那部滑了两个半小时的破船。
好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