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叔从州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回归老本行,重新做一名演员。
在荧幕上扮演硬汉,是他的拿手好戏。
作为自己复出的影片,继续以往的既定角色,是很自然的选择。
《背水一战》里的角色设定很适合斯大叔的年龄。
一个曾经冲锋陷阵的探员,做了边境小镇的警长,千里之外的毒枭偏偏要在这里越境。
于是,已经66岁的斯大叔要继续除暴安良。
记得当年,历史老师给我们讲美国的里根总统时,说他曾经是一个演员。
言词当中,有调笑、有鄙夷。
但是一说到林肯,又流露出无限的敬仰。
当时很不理解,林肯不是鞋匠的儿子吗?
和曾经做演员的里根比起来,社会地位应该在里根之下吧?
老师当年的评说,还没有被我的阅读校正过来的时候。
遇上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斯大叔竞选州长,直直觉得好笑。
斯大叔在竞选时,被人翻出陈年旧账,为了竞选,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有可能葬送一个人的前程。
觉得斯大叔趟这一次浑水真是太不值了。
安心扮演自己的荧幕英雄,不是挺好的一件事吗?
如果这样,也不会有人扒他的粪。
在这两种职业的选择上,对一个人的要求,判若云泥。
一个演艺圈的人,媒体报刊对他的私生活顶多持一种谈笑的态度;可是一旦踏入政界(美国政界),私生活不检点,会成为他跨界演出的致命伤。
于我是很难理解的事,但在美国民众那里,是很自然的事。
大家让渡一部分权利,选举一个人代表大家行使权利,当然要对这个人有全面的了解。
要不然,选你干嘛!
后来竟然成功了,有人评论说他当时的妻子,前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外甥女,对他成功当选州长,有很大的帮助。
真真应了我泱泱大国的那一句名言: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女人。
要是有人反对这句话对斯大叔的例外,可能会举出斯大叔和妻子分居的新闻来说事。
2011年1月,斯大叔卸任州长一职,4个月后,二人宣布分居,到了7月份,妻子提交了离婚申请书。
对于这样一个新闻,似乎没有引进太多的波澜,这是不是和斯大叔要重新进军大荧幕有关?
或者大家已经厌倦了演艺人士的分分合合。
谁知道呢。
“警官您怎么样?
” “老了!!
”故事不够卖点凑(01/18/2013 Edwards Alhambra 14)说正经的,州长大人上一部担纲主角的电影是什么时候?
不算《敢死队》/《敢死队2》里近乎酱油的戏份,大约应该是2003年的《终结者3》,10年了啊!
共和党人施瓦辛格居然在民主党的铁票仓加州干满了2届州长,口碑也不算差(跟自己家里女佣婚外恋私生子离婚打官司那另说)。
所以当在大银幕上看到66岁州长那满脸靠浓妆都遮不住的层层褶子后,州长大人粉们就不必要太计较电影质量好坏了,就冲着他兑现了“I'll be back”这句承诺,这已经值回票价了,更何况小道消息称2013年内州长大人还要拉来《速度与激情5》的导演林诣彬,奉献《终结者5》(4在哪儿?
)。
若不是州长大人对演艺事业长期以来执着追求的话,我们大约只能理解:州长大人因为婚外恋私生子官司事件给前妻以及孩子的离婚赡养费过于高昂,只能硬撑着老迈的身体出来继续发光发热挣支票了。
电影故事是墨西哥贩毒集团头目Gabriel Cortez在被FBI转运途中路过拉斯维加斯被同伙劫走,开着极品跑车沿着95号州际公路一路往南路过亚利桑那州Sommerton小镇想要穿越美墨边境回到墨西哥。
Forest Whitaker(没错!
就是《末代独裁》里饰演阿明的那个奥斯卡影帝)扮演的FBI领导在追击过程中却屡屡失手,只能由从LAPD辞职回来的老警官Ray(州长扮演)带领小镇上的警察们狙击大头目Gabriel Cortez和接应他的贩毒Burrell(Peter Stormare眼熟吧?
就是《越狱》里的黑老大)。
小镇民风淳朴,村民温良恭俭让。
连入职后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加入LAPD的新警察都那么2,莫名误闯黑帮边境搭桥工地搭上性命。
片中逗人捧腹的小桥段比比皆是,比如州长大人肉搏歹徒撞碎玻璃倒在小店的地上,众人皆问:“警长你怎么样?
”“老了!!
”(How are you, sheriff? Old!!);又如最后一场大桥上州长肉搏毒枭Gabriel Cortez,毒枭问:“每天从墨西哥非法进入美国的人有1200个,我现在倒是要回墨西哥你都不让?
”;还有带着狗皮帽子的二(Beep)青年热血加入抵抗队伍,欲砍倒一根路灯做路障未果居然要爬上去把电线扯断;最无解的段子就是二(Beep)青年打完子弹无奈只剩信号枪负隅顽抗的时候打出信号弹居然引爆毒贩身上的炸弹成功逆袭。
而导演金知云对于番茄酱血浆的热爱和不时出现的小cult情节也颇有昆汀塔伦蒂诺的影子。
扯完看点,其实从纯观影体验上讲,除了州长卖力倾情出演和众角色卖傻卖萌卖下限卖小段子之外,全片的观影体验其实是很拧巴的。
很多时候似乎如果不是大银幕上间或出现的时间提醒,很难让观众很信服地相信这是一个完整流畅的故事。
导演对于电影叙事节奏的把握非常没有缓急取舍。
Las Vegas和Sommerton小镇的两条独立的叙事线索在节奏上异常脱节。
既便是具体到其中一个线索,比如Las Vegas犯人逃脱的情节,本该是连贯紧张的一个故事在逃脱成功后却突然慢了下来,充满了游离于情节之外的毒枭故作聪明和卖弄的细枝末节。
而且剧本对于这条线索中被劫持的女警察是不是内鬼,在热情亲吻毒枭被抛车后又被抓住时的叙事非常语焉不详且感情混乱,无论是不是内鬼,这个女演员的戏份都非常分裂奇怪;回到Sommerton小镇的叙事线索,阻击飙车的毒贩和火拼接应团队的故事讲得也是拧巴异常。
感觉就像是观众看每一个小桥段都会心一笑非常有趣,而每到情节转折承接的部分就感觉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一样诡异。
同档期楼主上周看了《猎杀本拉登》,不说内容,只说叙事功力和电影节奏,《背水一战》与之相比基本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精彩小片段拙劣拼接起来作品。
不管电影技术如何进步演化,3D效果如何炫目耀眼,IMAX巨幕超幕还是穹幕,对于电影本身而言,缺少了叙事上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时间对于别出心裁的小花样其实最是无情。
观众可以为了这些小花样小卖点而去看这部电影,但半年之后若有人再问及这部影片,我的回答只能是“州长倾情出演,节奏很拧巴”。
施瓦辛格顶着黄白的眉毛,行动迟缓,话语婆娑,颇有tvb的赶脚!
但是感人的卖力并不能抵消平淡的剧情和蹩脚的搞笑。
加上旁支末路的交待,以及气氛一直不着调的渲染,我想给《背水一战》打6分中文的博大精深,保卫自己的家园和fbi通缉的大盗殊死搏斗,中文就用了一个词,背水一战.你的钱买不走我的荣誉—当施瓦辛格说出这句时,我就认定这部电影应该当作中国的反腐教育片!
看着明星老去,一起怀旧吧
7、8岁的时候,老爸带着我去音像店租那种盗版碟片回来看,第一次看到比自己小小年龄还要大的《终结者1》,模糊的画面,蛋疼的国语配音。
在无数个夜晚幻想着电影的剧情成为现实,自己也能拥有那样霸气的机器人。
核战、机器、芯片、枪械、机车、爱情,这些陌生的字眼一下子在懵懂无知的孩子的心里炸了锅。
十多年后的今天,自己一个人兴致勃勃地来到电影院里,坐在一排排空荡荡的座位中间,仿佛来到这个老警长的面前,看得津津有味,自得其乐。
心里却有一个感情复杂的种子开了花,结了果。
两个片段相互交错,不禁有些恍惚,仅在这里向童年致敬,向这位美国演员致敬。
要不是冲着州长主演,压根不会选择这部脑残电影:金知云到了好莱坞真的是做不了什么主啊,跟朴赞郁的《斯托克》差太远了,不过也得承认州长大人除了拍《敢死队》《魔鬼司令》之类的还能演什么呢?
州长大人拍片的诚意还是有的,毕竟到了连重机枪都端不动的年龄,还在和反派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肉搏,这跟看敢死队1里面史泰龙玩命跑一样的辛酸!
不过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州长拍片应该不会经常的了。
看一部少一部啊。
说它脑残,反派就是一个赛车手,哪有一点毒枭的范啊?
脱狱的时候动作凌厉,带着手铐都能把持枪警察收拾了,怎么面对花甲年纪的州长就萎了呢?
帮助他脱狱的手下一个个也身手不凡,怎么就没在露面呢?
靠彼得斯特曼演的包工头就想帮助毒枭成功越境?
一个花甲州长带领一帮壮丁一样拼凑的队伍就能把包工头们打得爆头的爆头,碎尸的碎尸?
这些包工头可都是悍匪啊,连公路上的FBI都被他们轻松KO的啊,按照逻辑推理,小镇阻击小分队小宇宙完胜FBI!
影片的台词虽然简练,但充满了州长的自嘲,老了就是老了,任谁也抗拒不了啊。
当然弗里斯特惠科特在铐住女卧底时候的台词还是表明米国在对瑞士诉讼银行一案中取得的胜利,我就搞不懂中国为啥不去喝瑞士沟通,将国人在瑞士的私人账户彻底查一查呢?
米国不仅在个人主义方面领先于全球,就连打破瑞士银行百年制度上都强于其他大国啊!
最后看看奥斯卡影帝弗里斯特惠科特吧,一个奥斯卡影帝出来客串一个FBI领导,除了发号施令外没有任何作用,难道他是州长的影迷,非要在这部B级电影中过把和州长对手戏的瘾?
就跟片尾苞米地飙车一样,不要将苞米这样大好的粮食资源浪费啊!
安静的午后,沏上杯好茶,戴上小森,享受海洋般纯净的声音,饶有兴致地看着阿诺*施瓦辛格的《背水一战》。
这注定是部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很多人惊奇地是阿诺依旧是一副威武勇猛的硬汉风格;吐槽的是情节过于老套,对于动作片而言,这样的场面惊爆程度在三十年前绝对是令人震撼,而如今只是“过时的老坦克”。
为什么强大如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精英都会在毒枭面前铩羽而归,而阿诺靠三五匹马、七八条枪却能取得胜利?
套用“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的一句话:“军事活动总是少不了危险,而在危险中最可贵的精神力量是什么呢?
是勇气。
” 一个老警长可以完全不必趟这摊浑水,因为这场战斗按理论上来说一个地方小派出所的介入只会成为“炮灰式”的悲剧,不仅阻止不了匪徒,更有可能多增加些无辜的伤亡。
但阿诺和他的手下却勇敢地站出来:凭谁问阿诺老矣?
同时又印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闪光点是合作与融合,美国的大片,很多时候都不免落入个人英雄主义的怪圈。
本片的个人英雄主义体现在了影片的前半段,如FBI、特种部队,作为严密的、封闭式的“单兵战斗”,换来的却是一出出悲剧的演出。
反观阿诺最后的团队:阿诺本身是前纽约缉毒队的成员,部下是两名警察,还有一名乡村地下枪械博物馆的收藏爱好者,甚至连一名拘留犯也参与其中。
比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FBI和特种部队,说的好听点阿诺的团队是杂牌军,吐槽的说法是帮“乌合之众”。
虽然加上了偶然性的战争是场赌博,所幸的是阿诺的团队最后赌赢了——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参与的勇气、优秀的领导艺术、强大的包容心、以及集合所有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精诚合作,共同去对抗强大的敌人——这才是美国强大的灵魂所在。
“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在于其外表有多雄厚的实力,而在于其内部的制度是否完善。
”而美国的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他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都强大,而在于他变革的勇气、卓越的领导艺术、强大的包容心、以及对所有可用资源的充分利用——这就是本片所诠释的真谛。
反观我们自身该如何强大,这本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而已。
老来的施瓦辛格能拍出这片算是不错 这么大年纪 看到那些动作场面也替他捏了把汗, 毕竟老了,毕竟近些年电影也算不上他的主业 。
对于如此硬汉形象和电影风格 我也不是一直以来跟着他的影迷 倒是知道是他演的 就去影院看看 (Ps.我老爹还是很喜欢他的。
从小就带着我看终结者,哈哈。。。
)然后这部电影 动作 枪战 很适合在影院看 不是过于血腥 一般承受能力者都能接受。
缺憾的是故事背景铺垫的不够缜密 说实话我是没看出越狱的那小伙儿是世界上最大的毒枭 难道是看的太不仔细了?
还好没那么重要 对于场面和人 这点完全可以忽略。。
别的没啥好说的。
最后为阿诺为我爹这么多年的爱好 再加一星
作为动作商业片,影片遵循固有的讲故事手法:惊心动魄的开头、英雄人物原先并不起眼、调侃幽默贪生怕死的配角、爱情桥段、枪战场面、肉搏场面;除此之外,影片有以下几点值得人们一看:1、注重细节的描绘:影片讲述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从“富二代”越狱到最后被重新抓捕的整个过程,影片中的时间是以小时、分钟显现的,不是以天以月以季度以年来计算的,可见整个电影描述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并不长。
从越狱的手法,匪徒与老农场主的谈判,逃跑的工具都表现出了越狱的人非同小可。
有些细节值得一提:1)匪徒与老农场主谈判时,农场主根本不听对方要说什么,直接掏出枪来射击;还有最后枪战时,有个老太太跟匪徒说不许在我家,对方不听,直接被击毙;可见当地民风非常彪悍。
2)最后的时候,“富二代”想贿赂英雄,刚开始开价500万,涨到1000万,最后被刺了一刀涨到2000万,这个桥段有点灰色幽默,你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个商人,都这个时候了还在估价。
2、飙车、军火值得一看:1)定级配置的跑车驰骋在无人的道路上,听着引擎呜呜的声音,真是一种享受,最后两辆车在玉米田地里赛车更是富有想象力,更提供给观众另一种视觉享受。
2)古董级的军火装备,在影片宣传照中也亮相了,还有时不时拿出的火箭筒,还有一个橘色的小枪,都增加了影片的看点。
不足之处:FBI是傻子,小警员早死:整个影片为了凸显施瓦辛格的个人英雄主义,不仅将FBI描述的像猪一样蠢,外加贪财,还将镇上的小警员早早弄死,让观众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富二代”越狱时,FBI那么多人,抓回了一堆替身,在审讯时被西班牙籍替身耍得有气难伸,逃跑路上一帮警察设置的路障被轻易攻破,直升机跟着车子突然就跟丢了也不知为何(到现在也想不通为什么突然就跟丢了)。
另外,镇上的小警员注定要早死掉的,因为需要有一个人死掉,来给大家参加战斗一个理由,又因为这个小警员没有爱情戏份,又不是贪生怕死衬托主角的配角,提前被挂掉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可惜了这个小伙子没见过世面,年纪轻轻就挂掉了,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到死都还没结婚呢。
PS:根据影片可以设计一款游戏,施瓦辛格是终极大BOSS,通关的工具有:手下,军火武器,一辆定级配置的车,一身武功,一个叛徒美女等。
梅的女儿博客:http://i.mtime.com/meidenver/
(文/鬼脚七)韩国电影人进军好莱坞算是这两年屡见不鲜的新闻,继朴赞郁之后,有着敏锐商业触须的金知云也落脚好莱坞,合作内容依然是他所擅长的动作戏,在一众好莱坞型男美女的助阵之下,《背水一战》也磨削了很多金知云的个人锋芒,从而更像一部流水线上的动作片了。
施瓦辛格扮演的小镇警长对阵跨国逃窜的凶恶毒枭,影片一进入剧情就拍出了小人物拯救世界的故事走向,这样的故事虽然千篇一律,但是同中求异的好莱坞还是有了自己的看点:演员方面,施瓦辛格自从《敢死队》露个小脸回归之后,年过60还能在银幕上横冲直撞,铁血硬汉铮铮铁骨。
影片中施瓦辛格虽然当年的灵敏不再,但是手起枪响,代表正义和荣誉的“终结者”成为了影片的核心形象和价值中心。
无论是不是施瓦辛格的影迷,在银幕上重新看到这个老男人面无表情地惩恶扬善,都是一件快意恩仇的事。
而相比《敢死队》中众星云集几乎成为秀场的盛景,《背水一战》里的荒凉小镇,垂暮警长,简直就是施瓦辛格的私人舞台,从飚车、玩枪、坠楼,直到最后寸步不让的肉搏戏,电影无非是再一次次重申,施瓦辛格还没有老,虽然他气喘吁吁虽然他难掩皱纹,但是他仍然能阻止一切邪恶。
有意思的是,影片当中的警长施瓦辛格在最后一刻挡住了想要外逃墨西哥的毒贩,这个人物已经不仅仅是维护正义的斗士,而被升华成了美利坚的守护者和庇护者,从一个个人的传奇,变成了民族的传奇,这其实也正是施瓦辛格背后所代表的形象。
当然影片看点的另一方面,是导演过《看见恶魔》《好坏怪》的金知云,韩国电影和好莱坞的一脉相承倒使得金知云对商业元素轻松掌控,不仅请到了一批极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前来助阵,以及影片中穿插的喜剧桥段,就连雪佛兰克尔维特ZR1的直接植入更是既让观众看饱了飙车戏,也让雪佛兰公司大大宣传了一把这款超级跑车的杰出性能。
对于金知云来说,除了这些不得不为的商业手段,结尾一场玉米地追车戏则是他绝妙创意的体现,两辆漂亮跑车的激烈对决,从来都是动作片里的常用桥段,但是金知云把这场戏拍得错落有致,甚至颇有些武侠韵味,也算是在血肉横飞的枪战当中的一处神来之笔。
对于施瓦辛格和金知云来说,这都是他们面对当今好莱坞的首秀,《背水一战》在美国上映之后虽然票房平平,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新回到影院去看那个不老传奇再战疆场,从《虎胆龙威》到《敢死队》,连史泰龙都还老而弥坚,施瓦辛格怎么可能廉颇老矣。
正如麦克阿瑟所说,老兵不死,施瓦辛格和那一代的动作巨星们,正在努力证明这句豪言。
原载《羊城晚报》2013年10月25日A27版,有删改
第一次写影评!
因为州长回来了,那个曾经几乎不所不能,那个一身肌肉,像坦克一样缓慢但是无可阻挡的第一硬汉带着我们飙过车、干过黑老大、哪怕可怕的来自未来的机器人,有他在安全是岗岗的!
在这个自由和民主只是叫的震天响,只是写在报纸上的国度里,能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恣肆的笑着——一身轻松!
州长的墨镜、还有那个抢来的夹克、他线条分明的脸,在电影里我无数次穿越,难道这是终结者,真你妈熟悉,熟悉到欣慰,州长还是无所不能,尽管和毒贩肉搏从楼顶跳下好长时间没起来了,自嘲的来了句老了,笑过后确有无数的唏嘘。
看着州长抑着那个叫维基的喷火怪兽,大杀四方时,真的很激动,那个无所不能的硬汉回来了,尽管他66了,但是依然的天下无敌!
很期待州长的终结者五啊!
老兵永远不会死去……因为曾经那一瞬的灿烂足以永恒
墨西哥长得太好了
真残!
【C】动作戏都不错,尤其是结尾长达半小时的最终战很是给力,只是剧本真的太差太差太差太差太差太差太差太差太差太差太差太差了,以及老态龙钟的施瓦辛格在银幕上大展拳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说服力了
3.8、台词幽默、情节紧凑、枪战出色,可有几处不科学啊,整体还算可以。
简单粗暴,老派动作 ★★★☆
不是翻拍的正午吗,咋看都是那个感觉哈,又是各种暴力呀血浆各种喷,发动机的声音太好听了~
6分,金知云初到好莱坞之作,在争取自己权力、选取题材的自由度上看还较生疏,纯先给好莱坞打工,攒人气。金知云还没有火力全开啊,带有自己风格的好莱坞作品还要看以后。【分数6-7分】
德州佬南方口音+墨西哥佬西班牙口音+阿诺万年改不了的德国佬口音让和我一起看这破片子的某人很困惑,当然这对我来说没有问题。剧情弱节奏更弱,总觉得很不流畅,莫名其妙就结束了,一星给前州长,一星给爆匪徒的老太太。
施瓦辛格依旧扮演终结者的形象,但往日雄风已经渐落西山。剧情可猜的部分少之又少,基本按照观众期待的思路进行着,打不死的小警官,警局内鬼以及亡命Boss都是既定设置,毫无悬念也毫无特点,权当是施瓦辛格玩票圈钱的作品。
全片无尿点!因为全片都是尿!
各种调侃,阿诺老已,尚能枪否?
故事讲得有点乱,期间不少小幽默,非常有美式风格,我简直不能相信是拍恐怖片出门的金知云拍的!!纯粹爆米花电影,一般般
金知云的好莱坞首秀,票房惨败,老金啊,还是老老实实回韩国拍片儿吧。
Contemporary Western……好几个为州长量身打造的场设真是酷死了……又毒贩又校车什么的一直让我出戏到毒战去。
喜剧里死一个好人是为了成就一堆鸳鸯
给小孩子看的
州长的片子还是比史泰龙的靠谱一些的,虽然打架不行了好在枪战场面不错。美中不足的是俩跑车都挺帅但是没多少飙车戏。此生zr1是不敢奢求了,能来辆camaro就好。
廉颇老矣,尚能饭!
确实有那么点正午的味道
槽点太多。从漂移到推背感到夜视到GPS,ZR1超长广告啊金导演。州长台词矫情小清新。浪费时间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