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影评,其实只是个人的一点观影感受,看着玩吧😂 周迅,黄轩和朱亚文都是我喜欢的角色,三人一台戏那我自然不能缺了席///////周迅发挥正常,40岁的周迅演17岁的九儿,清澈透亮的大眼睛,笑起来脸上没有一点褶子,和小十岁的朱亚文搭在一起也毫无违和感。
九儿一哭我就想哭,她的一颦一笑都映在观众心里//////////朱亚文太有男人味了,可惜在某些地方还是有些用力过猛,演技有点夸张了,总体上来说还可以//////////可怜黄轩总演这种悲情角色,一直得不到爱情,为我轩默哀三秒钟…… 看剧之前友情提示:不要开弹幕!
不要开弹幕!
不要开弹幕!
经常有人剧透,导致我看了不到一半就知道大结局了😓,还有些不明是非的话语看着太让人生气了,还不如不开 整部剧前2/3几乎是喜剧,最爱看九儿和占鳌的对戏,经常让我姨母笑(大家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欢乐多多;后1/3是抗日情节,最后五集一定备好纸巾😭 下面来点有意思的:【各个角色的口头禅】大少奶奶:这豆官啊,是我们单家的种。
快去把罗汉大哥请来九儿:嫂子,我跟余占鳌断了 反正咱俩也没啥关系了 余占鳌,咱俩以后断了吧余占鳌:你啊,是真绝情 等我东山再起张俊杰:您这么做和土匪有什么区别?
你太让我失望了恋儿:我就是你的正宫娘娘罗汉:我就是个伙计 大少奶奶,二少奶奶说的对啊 您不能这样啊!
朱豪三:小颜,赏他二百鞋底子!
朱夫人:你真像我们家淑红 我可怜的淑红 还是我们家干闺女想的周到二叔:老三,咱们走!
三叔:二哥,咱们走!
玉郎:你用的什么牌的胰子?
(可恶的卖国贼,看完剧还恨得我牙根痒痒,全剧最坏) 下面是我看剧时的一些记录和感想: 俊杰真的太难了,天天往朱县长、余占鳌两头跑,有个弹幕说“俊杰天天朋友圈微信步数第一”还有的说“给俊杰配辆车吧,别累坏了”还有一个说“俊杰到了山海情就有自行车了”😂我真的要笑死///////朱县长好样的,终于低下头认错了😭(目前47集)////////九儿也太会了,不想让余占鳌来的时候拒之门外,想男人的时候把所有的门留个缝,提前把孩子支走还把灯关上等着他来😂///////55集大少奶奶和罗汉走了😭56集朱县长和余占鳌握手言和,朱豪三猝不及防的一句表白让我十分出戏,弹幕“恋儿又多了一个情敌”简直要笑死我//////最后一集泪崩,琪官,朱县长和太太,还有我的九儿😭😭😭泪水止不住地流 高粱熟来红满天 九儿我送你去远方 总体来说这部剧还是挺不错的,周公子挂帅,所有主演演技在线(戴老三,戴大牙等小角色饰演得非常好,印象深刻),推荐大家来看一看。
在55集罗汉死后,余九阵营与鬼子矛盾激化, 余九俊三人配合逐渐默契,演员同台时已有心照不宣的协调感。
余在九面前显出可爱的天真与直率,九对余如同妈妈管教孩子,疼爱与鞭策相宜,拿捏十分到位。
俊杰性格中和, 恰好平衡余九间多余的张力。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哇。
演员之间的张力是一部戏重要的看点之一。
好演员之间会碰撞出火花。
即使是资质一般的演员,合作久了,入戏了也会有默契。
可能随着剧情发展,三个角色逐渐成熟,所以演员之间配合起来更得心应手。
余占鳌:有些男人永远长不大,但蛮可爱。
4.已经追完全剧,但是追剧小结只到44集:朝着神剧的路上飞奔的…戏。
(省略号有待填空,因为故事风格每日一变换。
)追剧小结:1-3集,以山寨版让子弹飞场景开场,导演镜头感太弱,剪辑生硬,节奏混乱,早期九儿过于淡定,迅哥儿举重若轻的成熟演技使观众跳戏,另外主演之间毫无火花,赶场子似的。
4-6集,九儿很灵动,只是与原著设定不符,并进而导致画面与剧情违和。
另外,初出茅庐的丫头,在土匪窝里掌控全局游刃有余,俨然调戏欧阳父子的黄蓉。
在对待初恋的态度上,让女主的智商和性格上的不连贯极为突出。
7-9集,严重偏离原著的主题,抛弃了对最原始最质朴的人性的表达,脱离时代,走上偶像剧路线。
10-15集,原来这不是一般的偶像剧,这是神剧。
只能等抗日戏码上了,看看能否逆袭。
16-17集,为了衬托主角,开始黑化女二等若干配角。
话说,棺材里起死回生的戏码,是想往原著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挂靠吗?
18-19集,建议改名,就叫高粱红了,注明红高粱原著改编。
这样噱头也有了,时代背景也全了,观众也无需和原著及电影版一一对照,也就不心塞了。
20-31集,于占鳌貌似有吸粉的趋势了。
一赌气收了恋儿倒是挺真实的,让剧情略为不那么玛丽苏了。
然后对待俊杰的态度,其实各种骄纵啊。
有一句台词:“你以为谁都和我一样,爱听你讲道理?
”很有爱有木有?
还有后面军师虽然一再排挤俊杰,可是被花妹妹一激将,就趁机宣布:“谁都不许撵俊杰走!
”矮油,于大哥你这是终于吐露心声了吧?
九儿找那种下三滥的流氓来祸害大少奶奶,真心太下作了一点。
还让下人当场捉奸,这对大少奶奶来说,还不如被卖到土匪窝呢。
33-44集,从第43集开始,抗日前奏终于上场了。
之前朱县长的各种用力过猛怎么就变成了热血沸腾呢?
县长夫人的坚毅和柔韧形象很完整,看来我果然还是主旋律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好青年,目前看这剧顺眼很多了,评分也更新一下。
关于那么多质疑周公子演技的评论,也想说两句:全剧中人设最矛盾的就是九儿,忽而痴傻,忽而聪慧,忽而圣母,忽而恶毒,为了60集,胡乱加剧情,导致人物性格极不连贯,剧中玛丽苏的设定,更让剧外的观众排斥。
周公子本来也不适合九儿这个角色。
但是如果换成体型上契合一点的张雨绮之类的来演,那种钝眼神,力度把握得艰难至极的表演,谁还能坚持看60集?
这两点硬伤,怎么就能推论出迅哥儿演技不好了?
县长戏以及相关的四奎娘等人等,基本都是春晚小品风。
男主过于刻意地用低嚎来表达所谓匪气,前期的浮夸无脑导致掉粉严重,估计到抗日戏部分会吸粉。
硬伤还有,当剧情需要快速推进时,当主角不需要多余戏份时,本该出现的配角就会自动隐身,比如单家二位叔叔。
使得剧情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推敲。
最后说一下女主。
女主以玛丽苏模式开启故事,然后一路外挂,金手指没暂停过,我都忍了。
可是,圣母光环和白莲花资质同时开启有点过了不是?
何况,女主的智商和性格都缺乏连贯性,忽而黄蓉,忽而秀禾,忽而杜心雨,每隔三两集,女主的人设貌似都会突变。
编剧毫无逻辑地添加了一个不省心的丫头,以及女主对大嫂的打脸。
这是甄嬛传后遗症吧,导演迫切地要走上宅斗的路。
红高粱不是红高粱,九儿也不是九儿。
好吧,只能冲着迅哥儿的颜和秦海璐的戏看下去了。
编剧和导演,你们是几零后啊?
现在,这剧不仅没有任何红高粱里的淳朴大气,而且根本就是一部侮辱观众智商的剧。
为剧而剧,为斗而斗,为无脑而无脑,为圣母而圣母。
莫言这是一千万把自己孩子卖了吧?
3.七至九集:这不是红高粱,这是江南大院戏。
节奏终于放缓了,迅哥儿开始入戏了,但不是九儿的戏,而是少奶奶戏。
应该说目前这剧走偏了。
之所以剧名叫“红高粱”,而不叫“单家大院”之类的,是为了要突出生命的热烈奔放,赤裸直接,无拘无束。
可是郑晓龙却放弃了正剧路线,拍成了偶像剧。
九儿不再是烈日下高粱地里,那个对生命本身有着最直接的渴望的女人,她是江南月夜下,深宅大院里灵动的少奶奶。
她以玛丽苏模式开启故事,有着让每个人折服的娇俏聪慧,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接着开启打怪升级外挂模式,不管陷入什么逆境,都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随后以绝对优势开启宅斗模式。
迅哥儿的颜越来越灵动娇俏,演技越来越得心应手,作为迅哥儿的真爱粉,真是超级福利。
可是,我还是想问导演:说好的红高粱呢??
怎么就只看见了莲叶何田田了?
目测二十集内都是目前这种偶像剧风格了。
不知道等日本人的戏份开始,能不能转回到正常模式。
不知道九儿有没有机会以她原始的热情和淳朴的勇气打动观众。。。
导演呐,周迅不是孙俪,拿周迅来拍偶像剧,尤其是如今演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的迅哥儿,会不会太奢侈了?
2.四至六集第四集开始,九儿慧剑斩情丝,摆脱毫无cp感的初恋,不再囿于涉世未深却遭逢变故的青涩设定,淡定地与土匪谈判,感觉就鲜活了起来。
虽然站在高粱地里的形象更像文青拍乡村体验美图,但是,逃出土匪窝之后与男主面对面时,眼神灵慧而明净;还有和占鳌欢好之后,坐在毛驴上,微风吹开微笑,婉转流动。
只是随后回家面对那个要卖她的爹,任性傲娇的感觉,有几分备受宠爱的小太平或者杜心雨的影子,和情景设定有违。
这种演员和设定相左的冲突,在随后俊杰劫亲的时候也出现了。
当文弱的新式青年迈出他能迈出的最大脚步,在高粱地里对着轿子痛心疾首喊“前面是火坑”,娇小灵秀的九儿却没有回应时,是很难让人理解的。
可是,如果九儿是个接地气的飒爽东北妹子,黄土地才是她绽放的土壤,褪去最初的青涩之后,必然被粗犷的男性荷尔蒙吸引,观众就很容易明白他们的分道扬镳了。
1.一至三集目前追了三集。
我以为迅哥儿就是灵气加文艺的代表,而郑晓龙是制作精美的保证,再加上莫言的故事,红高粱应该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剧。
可是,开篇就被粗糙的镜头,生硬的剪辑,凌乱的打光亮瞎了眼。
于荣光出场的步骤与场景,有种让子弹飞的山寨加粗剪版即视感。
首先,于荣光出场的步骤与场景,有种让子弹飞的山寨粗剪版即视感。
剧中其他配角也不知道是表演浮夸还是用力过猛,搭配那些粗糙的道具,加上节奏很混乱,为剧情而剧情,一个个镜头和画面切换缺乏连贯性,整个粗制滥造的感觉。
不知道郑晓龙是不走心呢,还是不懂怎么和周迅合作?
周迅的表演一向是很有张力的,可以把内心戏挖掘得很深,只要镜头没那么粗暴。
在窃听里,那么典型的快节奏商业片,只要周迅的镜头出现,感觉整个画面瞬间细腻起来。
但是,红高粱里的周迅,完全没有沉入角色的感觉。
比如去赎回妈妈那一幕,欢快地推门,然后不能直视地转身扑到门上,接着冲出去质问,最后爆发性地要打砸抢烧。
这一组画面里,有天真欢快,有震惊,有悲愤,有与众人对峙的倔强,也有孤注一掷的狠劲。
很多小花们拍上几十集偶像剧都带不出来的情绪,周迅几分钟内全发挥出来了。
我不能说她演得有任何不对,但是,为什么连在一起看就那么生硬,如同写硬笔描红贴一样,横平竖直一撇一捺无懈可击,但是缺乏毛笔字行云流水水到渠成的感觉。
可能我要求过高,但是,她是周迅,不是其他小花。
降低对她的期望值,才是对她的贬低吧。
周迅的肢体语言和招牌表情还是很少女感的,但是演十几岁的九儿却很违和。
除了刻意表现少女的撒娇和茫然的几个镜头外,其他时候的周迅都迅速开启举重若轻的淡定模式。
但是此时的九儿,还应该是青涩的,只是骨子里有种天生的韧劲。
而周迅驾驭这种角色,未免太驾轻就熟了,所以反而有点程序化,让人跳戏。
我感觉到后期,阅历加深后独当一面的九儿,周迅的收放自如会比较切合。
然后可能为了掩盖周迅的皮肤状态,几处特写的时候,柔光打得太明显,脸孔晶莹确实很美,可是镜头一转,下个画面就会回归正常模式,切换非常生硬,反而让整部剧显得凌乱。
造型方面,可能我先入为主,周迅第一个造型直接就让我想到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然后就会觉得这不是九儿,这不是一个新角色。
反而秦海璐的戏感觉沉下去了,她出场的时候,画风没有那么浮躁。
希望导演的镜头能细腻一点,后期剪辑也能流畅一点。
导演能多给一点细节,让周迅能沉入角色一点,不要再这么教科书式地演下去。
唯一接受无能的剧情就是俊杰九儿青梅竹马这么多年感情九儿说不信就不信说走就走而且死活不回头,这不是真性情这是冲动不过脑子啊……这真的是“好了这么多年”嘛……总感觉九儿早就不爱他了…好吧换我我也选占鳌……痛痛快快的,既有着黑土地的刚烈,也含着红高粱的柔情。
学到了。
每当非常想要做一件什么事的时候,直接简单粗暴地要求,不管对方说什么,只重复自己的要求。
“我要吃羊肉。
”“只有羊头。
”“我要吃羊肉。
”“羊腿是留给花脖子的。
”“我要吃羊肉。
”“花脖子一会儿就来了。
”“我要吃羊肉。
”给你。
“我要睡你。
”“余占鳌你说啥!
”“我要睡你。
”“那要是我不答应呢?
”“我要睡你。
”“余占鳌,我不喜欢你。
”“我要睡你。
”给你。
余占鳌:“九儿是我的女人!
”“告诉戴九莲!
她男人来看她了!
”张俊杰:“不可理喻!
”“你这个人怎么不讲道理啊!
”九儿:“你来啊!
你要不敢你就是孬种!
”“你这样的男人,我还真看不上!
”大少奶奶:“九儿啊!
为孩子想想吧!
”罗汉:“大少奶奶有她的苦衷。
”花脖子:“跟我吃拤饼!
”“我日你大舅奶奶的。
”全剧展示了无数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冲突。
大少奶奶固然持家有道,贤惠聪颖,但显然,为爱而活的九儿更加快活。
俊杰固然有学问讲道理,又一片痴心,但后来,奋不顾身的占鳌得到了九儿。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世界而活。
从前觉得张家少爷最惨,什么都没做错,就莫名其妙失去了九儿。
办义学没人上,找情敌单挑被胖揍,干啥啥不得劲。
后来觉得九儿最惨,什么都没有,喜欢的都要失去,想要的都得放下。
再后来觉得余占鳌最惨,明明是好人,天就是要绝人之路,一步步把他逼成了土匪。
最后才发现,原来所有人都很惨。
悲惨的,是世道,不是命运。
觉得九儿坚强聪明,一直希望和余占鳌过平静日子,却一直不能如愿,余占鳌从当上土匪的那一天开始,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自己心里明白,九儿也明白,可九儿希望他可以走正道,也一直在努力帮他走正道,打鬼子是走正道的开始,鬼子来了,高密的一切关系都被打破,从一开始,高密人的不反抗,其实他们不是不反抗,在那个时代改朝换代是很平常的事,中国人都觉得过自己的日子,日本人也不会拿老百姓怎么样,毕竟打仗是当兵的,是政府的事,可日本人屠村,让中国人终于知道只有打倒日本人,才能生存下去,余占鳌成了抗日英雄,终于开始走正道,九儿也终于光明正大的跟他在一起 。
花了半个月时间,每天的空闲时间都在刷《红高粱》。
之前电影院做老片新映的时候,我特意去看了一遍这部电影,电影里的姜文和巩俐还很稚嫩,电影的制作也很粗糙,毕竟是八十年代的电影。
但是从光影配合到剪辑到后期,水平简直超越了当今的某些电影。
所以当听到周迅要重演,还是电视剧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有很多的未知数。
我个人挺喜欢周迅的,演员本身到她塑造的形象,我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一个演员身上的气质,是后天也弥补不来的,这大概就是周迅的优势。
我格外喜欢这样独立,勇敢的演员。
想到这里,我忽然宽心了,她大概是可以演好九儿的。
《红高粱》里面的九儿,勇敢、不依附男人、有主意、敢于维护自己的爱情。
时代创造出来的奇女子。
一路走来,从九儿恋爱、出嫁、和大嫂争斗,都是正常戏路,我独独喜欢琪官被送到日本人那里之后的戏。
九儿明知道女儿回不来了,一路狂奔回去,到最后为了救余占鳌,唱着歌,走向了高粱地深处的酒窖,点燃了所有的坛酒,同归于尽。
豆官一路给娘唱着歌,一路前行。
九儿的灵魂从此和三十里红融为一体。
这一段看的我眼泪转了又转,她爱余占鳌,可是为了孩子,她不能和一个固执于小利的男人在一起,更不能和一个落草为寇的男人在一起。
几十集里,九儿一直和余占鳌吵吵闹闹,尽管剧情被撑起来了,但是还是觉得有点弱。
更显得余占鳌这个男人不招人喜欢,一个只想着让自己女人看的起的男人,固执的男人,还偏偏看不懂自己女人的心的男人,也真的是蠢到家了。
相比较之下,这部剧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男性角色是朱豪三。
作为一个退役的国民党军官,他的身上依稀可以看到不甘心的痕迹,他有一腔爱国热血,可惜废了一条腿无法抱国。
于是投身于建设高密的热情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一个模范县,证明自己的能力。
作为一个老公,他怕老婆怕的理直气壮。
作为一个父亲,他大概是最不称职的父亲。
女儿因为自己剿匪被杀死,儿子在军中,儿媳妇不理他们。
把九儿认作自己的干女儿之后,却还是时时利用。
于荣光把朱豪三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我一直以为没有什么改变了。
但是当朱豪三得知儿子战死的时候,一刹那的反应,我瞬间入戏。
父亲失去儿子的悲痛,让他活了过来,又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报国也要有方,再也不是一味的愚忠。
他可以联合自己的死对头余占鳌,一起抗日。
大敌当前,不管谁是谁非,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如此。
近代史中,我最熟知的历史就是抗日战争,大概是太惨烈,总会激起我内心的痛点。
偌大一个中国,被一个小岛欺负到如此地步。
而这段历史中,故事太多太多,我们记忆又太少太少,没法一一陈述。
当朱豪三彻底瘫痪,需要坐着轮椅指挥战斗的时候,每次看到他的出场,我总觉得诸葛亮附体……矛盾点也在这里,《红高粱》里面,出现了三派人物,朱豪三余占鳌为首的抗日小分队,花脖子为首的中立分子,钱玉郎为首的汉奸。
中立分子和汉奸竟然超过了抗日小分队,故事的结尾也没有讲述这场战争的胜负,但是大家可以看出,抗日小分队的力量薄弱只剩下了十几个人。
这应该是我看到的第一部,没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结尾的抗日战争片。
不管如何,都给抗日神剧提了个醒,没有手撕鬼子,没有地道战,我们仍然可以做出好作品。
我不喜欢余占鳌这个角色,朱亚文演绎的版本不如姜文的版本。
姜文刚中有柔,但是朱亚文版本可能演绎的集数过多,一直牵扯到九儿是否看的起自己的问题上,反而凸显这个男人小家子气。
如果60集缩减成40集,也许会好一点,观众看到的不满足,但是7分饱才是最好的。
电视剧版本的《红高粱》比电影版本增添了恋儿这个角色。
我一直没有弄明白这个角色的用处,纯粹忠于原著?
为了剧情的饱满?
原著中恋儿没有这么的蠢,余占鳌也没有这么的坚定,恋儿为余占鳌生了孩子,被日本人杀了。
但是电视剧中,恋儿一直为了得到余占鳌,做了一件又一件的蠢事,真的有一种一看到这个女人就直接快进的冲动。
和国产抗日剧相比,《红高粱》算是中上水平了,作为老导演,郑晓龙太擅长塑造角色冲突了!
《甄嬛传》里面的爱恨情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我记得自己早年刷《少年包青天》(郑导是出品人)的时候,一遍一遍从来没有腻,一转眼过去了这么久,电视剧越来越多,但是这块五花肉,却再也没有之前的口感了,与时俱进四个字,好写不好做。
《红高粱》中出现过的女子并不是很多,九儿、恋儿、淑贤、孙大脚、灵儿、二叔三叔的老婆等。
其中孙大脚、灵儿、二叔三叔的老婆属于扁平人物,性格较单纯,人物形象没有太多复杂的变化,而九儿恋儿和淑贤则属于圆形人物,她们的形象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发展。
在这三个形象塑造较为丰满的女性中,九儿是一直以来的美丽和优秀的化身,淑贤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也变得体贴善良,让人欣慰,只有恋儿一直"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很多人对恋儿并没什么好感,包括室友,看完《红高粱》之后剧透说恋儿又怎么劝余占鳌投降了巴拉巴拉,觉得她没大脑又讨厌,活该被人嫌弃。
可是当我自己看了剧情之后,我只是觉得她的不易。
她毕竟只是个苦命的女子。
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刚到单家不久就被哥哥嫂嫂追着回家则表明了她的身世并不好,所幸她凭着自己的乖巧伶俐获得了九儿的好感,于是九儿许她以姐妹相称,称“这个家只要有我在就有你在”。
于是她便得以从哥哥家的苦海中脱离,在九儿的庇护下成为了单家小丫鬟。
从哥哥家偷跑出来自己去外面找工作的举动证明了她的不认命和敢于反抗,而以自己的率真和可爱去吸引自己的“顶头上司”九儿则可以看出她的聪明。
当恋儿在晚上睡觉前对着梳妆镜涂脂抹粉的时候,在床上坐着缝衣服的吴妈告诉她“你一个丫鬟抹什么抹啊”“小姐就是小姐,丫鬟就是丫鬟,做下人最要紧的就是认命”的时候,她只是回答说:“咋啦,丫鬟就不能抹啦。
”然后不再理会吴妈,微笑着对着镜子欣赏自己。
当单家大少奶奶在吃饭的时候发现她穿着九儿的衣服的时候,恪守尊卑礼节的大少奶奶责问恋儿为什么要穿二少奶奶的衣服,还嘲笑恋儿说“一样的衣服穿在不一样的人身上感觉就是不一样,不信你回头拿镜子照照自己”。
等恋儿回去真的就在梳妆台上照镜子了,她对着镜子自我打量道:“哪儿不一样了?
到底有啥不一样的?
”然后生气地梳着发梢,自言自语地说:“就你那样,活该没人要。
”虽然身处低位却从不妄自菲薄,始终抱着乐观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当别人羞辱自己的时候还会自我安慰,不得不说,恋儿的心态真的很健康,这时候如果是林妹妹遭受到这等羞辱估计早就眼睛都哭肿了。
当九儿在生产的时候第二胎横在肚里因为失血过多昏死过去时,产婆觉得她没救了于是害怕地跑掉了,一直陪在她身边不离不弃的是恋儿,她哭着勇敢地将手伸进去将孩子拽了出来。
第二胎出来了,是个男孩儿,这时候几家都在争抢小男孩,二叔三叔以及他们的老婆还企图把孩子掐死或是摔死,是大少奶奶的出现阻止了他们。
不过中间一直在照应九儿和拖延时间的只有恋儿,只是她人微言轻,一切的哭喊和无助地阻止没有丝毫作用。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恋儿的善良以及对自己主人的爱护。
相比起其他的丫鬟,恋儿是不守规矩的。
正是因为她没有听从“主家的事少管”这类的劝告,才把九儿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大少奶奶想霸占九儿刚生下来的儿子,巴不得九儿死,就是就索性让她失血过多不管,遣走了医生,还嘱咐下人不准喂九儿喝药。
是恋儿没有听从大少奶奶的警告,躲着给九儿喂药,乃至后来当他们把九儿装进棺材里准备抬去埋葬的时候,是恋儿在盖上棺材盖的那一刹那出现了,哭哭囔囔地往九儿脸上泼了盆水,让她不要死。
正是这一泼,把九儿给泼醒了。
大少奶奶警告恋儿不要在二少奶奶面前提她之前的所作所为,否则就要把她赶走,身居人下的恋儿不敢在九儿面前乱说话。
她把之前受过的苦和九儿受到的不公待遇统统吞进了肚里,真的忍着没有说。
而当自己的唯命是从没有换来大少奶奶的善待得到的却是猜忌和一巴掌时,恋儿摸着自己的脸含着眼泪终于爆发了。
她说这个家不是大少奶奶说了算,她不怕大少奶奶赶她走。
于是哭着跑出了房间,决定去告诉九儿真相,留下被惊得目瞪口呆的大少奶奶。
我看到大少奶奶让恋儿去她房间的时候心里还暗暗替她担心,如果大少奶奶执意要她走那么等九儿好转过来再要去找恋儿可就晚了。
可是恋儿真的很勇敢,她敢于和大少奶奶决裂,让自己不受大少奶奶的辖制。
余大哥,您就要了我吧恋儿喜欢余占鳌,打心眼里仰慕他。
在她眼里,余占鳌英俊潇洒,英勇魁梧,就像《水浒传》里面的绿林好汉。
每次当余占鳌在九儿那里受到了嫌弃,气呼呼地解开缰绳准备离开时,还是九儿丫鬟的恋儿便会在余占鳌的身后紧紧抱着他,告诉余她已经喜欢他很久了,让他要了她,她什么都会干,也可以像九儿一样帮他生孩子。
而换来的却是余占鳌的不耐烦,觉得她是无理取闹,然后嘱咐她几句,话题中涉及的全是九儿,虽是“警告”九儿的话,但谁又不知道他有多爱九儿、像孩子般在跟她怄气呢?
他与恋儿说过的所有话,全是关于九儿的。
不是关心就是埋怨,或是打听。
恋儿根本不在她眼里,或者说,他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恋儿。
余占鳌真正第一次直视恋儿,是那次与九儿在单家门口怄气的时候。
余占鳌按耐不住去单家大院找九儿,决心与他这个土匪决裂的九儿不让余占鳌进门,还拿尿泼他羞辱他,想把他赶走,说着一些臊余占鳌的话。
单纯的恋儿在一旁听了以为九儿真的不喜欢余占鳌了,于是跪下来对九儿说“我要姐姐不要了的男人应该不算是对不起你吧”“我不能伺候您了,我要去伺候她了”之类的话,然后不顾九儿的诧异打开大门奔向余占鳌。
正在和九儿赌气的余占鳌见了恋儿也很惊讶,为了气九儿,他搂着恋儿问了一系列问题,什么“真要跟我走?
”“当土匪也干?
”“杀人也干?
”“我要是被抓了呢”恋儿都回答得让余占鳌满意,余占鳌得意地望着九儿,扔下一句:“看到了吧,这才是我的女人。
”扬长而去。
余占鳌之所以选择恋儿,为的就是跟九儿对着干,让九儿生气,在他眼里只有九儿,恋儿只是一个替代品和报复的工具。
而恋儿选择余占鳌,却是赔上了自己所有的青春。
很喜欢四奎娘这个角色,老奶奶真的演的很赞,演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坚忍和智慧,一辈子为孩子默默的付出。
既然余占鳌认了四奎娘做娘,那四奎娘就理所应当成为了恋儿的婆婆。
对待这个自己贴上门来的儿媳妇,四奎娘没少表示过嫌弃。
每次占鳌来看她时她便念叨儿子没用,不能把九儿弄到手,娶回来这么个媳妇。
占鳌便会对老娘挤眉弄眼,小声说那个看不上自己,这个好,叫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
那贼眉鼠眼的样子好像在对自己的老娘说我给咱家捡了个便宜回来。
最让我动情的,是看到余占鳌不顾恋儿“这夜黑风高的不许去”“你去了我可咋办啊”“我才是你的女人”的劝告大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出门去救九儿的那一段,留给恋儿一句“不想活就死一边儿去”。
恋儿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余占鳌远去的背影,心里充满了不甘。
四奎娘在后面看着,慢慢地说:“你别和九儿比,你比不过她。
”恋儿走到她跟前哭着说:“娘,我咋不能和她比呀,我哪儿比不上她呀,我是长得比她丑呀(用手指头指着自己的脸蛋),还是没她能干呀。
”我承认我看到这段心碎了,一样的是人,死心塌地跟着他的是你,他却在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心心念念的全是别人。
分明自己又不差,为什么在他眼里自己总和他心里的女人差那么一截呢?
恋儿不认命,可是就是她的不认命让她经历了这些原本不该她承受的东西。
你们真的会让余大哥当县长吗?
民族危机到来之时,恋儿感受不到。
在她眼里只有余占鳌,为了他她什么都能做,只要是为他好。
之前是因为余占鳌的英勇而爱上他,跟了余占鳌以后又害怕他太英勇。
是啊,真正爱一个人爱到骨子里的时候就会害怕他受到任何的伤害。
所以当日军占领高密的时候她不希望余占鳌冲头打鬼子,枪打出头鸟,日本人的武器又比他们先进,她怕余占鳌打不过会吃亏。
之所以会一直劝余占鳌投降日本,不是因为投降了日本自己的日子就会好过些,而是听信了岛村和玉郎的话,余占鳌投降了就可以当县长,而不投降就会被围剿。
她希望余占鳌投降日本当上高密县长,那样就不用过被日本人追杀刀尖上添血的日子。
她一遍遍地劝余占鳌投降,受着余占鳌的冷眼俊杰的猜忌九儿的鄙视,从不知反思。
为了让余占鳌能听自己的劝告投靠日本人,她甚至将余占鳌的女儿琪官骗去给了日本人,还说:“只要为了余大哥好我什么都愿意干。
”恋儿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才想让余占鳌投靠日本人,因为如果真想那样她可以和玉郎在一起。
反正两个男人没有真正爱过自己,何不挑一个与自己价值观相近的、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呢?
恋儿只是太爱余占鳌,所以为了让他能够出人头地过上太平日子她甘愿掠走余的女儿让他去跟日本人投降,哪怕他日后恨自己呢;所以为了他她愿意把女人最重要的名节献给玉郎;所以她会在余占鳌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即使很胆小也躲在高粱地里看,只是因为她担心,而当她看到余占鳌打完仗之后他抱的人是九儿时,她只得搂着长长的高粱杆哭泣;所以在她太伤心终于对余占鳌死心决定离开他时却迈不开步······不认命的她,因为余占鳌,选择了认命。
看了《红高粱》,我很怜惜恋儿这个角色。
害怕最爱的人受伤害很正常,在看不清局势的情况下选择保全自己也是一般人更倾向于做的事情。
她的不幸,就在于她选择了一个英雄自己却没有英雄夫人般的胆识;她最大的不幸,在于选择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
我在想,如果是个和平年代,她找的又是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小市民,两口子吵吵闹闹,那日子也就过了。
她也会有自己的孩子和一个自己完整的家,在必要的时候或许还会交给孩子最朴实的做人的道理让一旁的丈夫高看一眼。
看见一群酸周迅演技的,我真的很好奇豆瓣什么时候这么专业起来?
这么会装逼的豆?
牛逼牛逼稳的一批!
记的好像是戏里面九儿孩子被抓走她去找余占鳌那一段,周迅说着大段的台词眼泪止不住的流扑通一声跪下去的时候,我也跟着哭起来。
那是我第一次看红高粱,因为上学的原因之前并没有看过,但是看到那一段的时候,虽然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并没有搞清楚前因后果,但还是跟着周迅的九儿哭了起来。
这种隔着屏幕的感染力,我真的很服气周迅的演技,很服气很服气。
所以那些酸演技的可以洗洗退下了,莫装逼小心遭雷劈哦!
(⊙o⊙)
据制片人曹平介绍,剧版除了最大程度上保留原著的“精气神”外,还会对原作进行大胆的修改。
剧版会另辟蹊径,改为以“九儿”的人物命运为主线。
讲述了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的充满生命力的传奇故事,通过塑造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一种旺盛的、原始的生命力。
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情节,比如九儿出嫁颠轿、野合等等,都会在电视剧中有所表现,它们真实地表现出男女主角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的情感较量,好比一场男人和女人的战争。
该剧是一部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大制作,如果说当年巩俐塑造的“九儿”野性十足,那么周迅版的“九儿”更加野性,更加大胆,且机敏而果烈。
在加上曾执导《北京人在纽约》、《甄嬛传》等多部力作的金牌导演郑晓龙的全情演绎,真的是让人感觉酣畅漓淋、不可多得。
全剧最感人的地方 在我看来 不是最后结局那一幕 而是59集里九儿看完琪官回来拦住余占鳌不让他去救琪官那一段 特别是那句“我闺女没了” 每每想起来 还是不禁鼻酸 这里是我认为的最体现九儿伟大的一处 为了大局 不惜白白看着自己的女儿落入日本人手里而不能救 歇斯底里地拉住余占鳌之后 才开始哭诉“我闺女没了” 一个女人能在这个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舍小家救大家 这样的胸怀不得不说她是女中丈夫 之后才开始想到自己是一个没了孩子的母亲 于是再在占鳌的怀里哭成泪人 九儿一向倔强 在占鳌面前也从来是一副“高姿态” 她也一向很聪明对于很多困境都能想到办法 但这一次她真的无能为力 也终于软下来了 占鳌在这次也真的像个大男人一样保护住了九儿 两位演员在这场戏中真的表现得很好 很真实 力赞!!
琪官没法救
你是这支队伍的司令 你不仅是琪官的爹
我闺女没了
《九儿》这首主旋律太好听了;迅哥版的九儿我觉得很能打,有人在质疑她不够“肉欲”,过于干瘪,不符合高粱地汉子的审美,其实时过境迁,现代审美有一种欲叫萌欲。且迅哥身上演绎出来的那份气质,精明干练并带有的一份彪悍,也很符合糙爷们的审美的。倒是朱亚文,痞气有余,豪气不足,渣男气质倒是颇显,与姜文版还是有不小差距的,相比较更喜欢张俊杰这个新人物。
最爱的电视剧,没有之一。莫名喜欢周迅用少女的模样,演好了家国天下。
周迅一辈子演戏都是那样的表情动作语言,不知道是谁吹出来的演技,假死了
我的心脏病疼得死去活来......这是那个年代的老妪说的话吗?
朱亚文,行走的荷尔蒙;周迅,回归小银幕之作,但年龄元素吧,还是缺了些少女的灵动
配乐不错。这个剧里的于占鳌是我讨厌的类型,而且人格设定很混乱。
又把这个找出来看一下、还是认为是化妆的问题吧。这个时候的周讯少女感不要太足。灵动
最突出的是每个演员的演技都很好,特别是周迅的演技无可挑剔,九儿最后牺牲有感动到我。
1星,不再多给,剧虽然砸了那么多钱,但是依然很烂,故事太脏无新意,乡下版甄嬛传,对该导严重失望,估计明年那部也不用看了。
绑架贯穿全剧啊
真想把朱亚文的脸扯回正常的五官位置。被看完这部剧之后连带着周迅的电影都觉得难看,舔周公子有多灵仙儿的简直恶心死
一阵风,一阵雨,一阵晴天。半是文,半是武,半是野蛮。
看了几集,选的什么角,周迅做作,朱亚文傻逼。
本来想打个三星的,看到郑晓龙减一星
还是片长太长了,无戏可写,最后把每个角色都写得面目可憎。九儿的凌厉泼辣变得精明世故,余占鳌更是变成了粗嗓门的大蠢蛋。蓬勃的生命力、鲜红的欲望也被家长里短消磨殆尽了。
周迅那个公鸭嗓子,实在看不下去,射雕+1。周迅气质太凌厉,加上嗓音加持,完全没有少女感,气势上比地主土匪还强硬。
周迅和朱亚文都是演技派
喜欢看朱亚文的戏,特爷们
周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朱亚文也不错
……万万没想到我会看这个,其实也就看了半截。。但是大结局的时候女声和童声在高粱地里响起的时候,莫名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