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p Loss(止损)原本是金融领域中的常用语,指投资失误时尽量想办法将损失降低在最小范围内。
越战之后,这个词被美国政府赋予新的含义,继而演变为Stop Loss Procedure(止损程序),意思是军方有权在战争以及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情况下,延长已经履行完毕服役期间任务的士兵的服役时间的一种行为。
自2004年6月开始,这项规定被应用于伊拉克战争,数万名原本可以退役的美国军人不得不继续呆在伊拉克,不管是不满还是愤怒,他们别无选择,除非远走他乡隐姓埋名,永远告别自己的国土。
本片只找到英文字幕,有些战争术语和俚语看不懂,但不影响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电影一开始就通过一场小巷中的狙击战来展示现代战争的血腥和残忍,为主角布兰登今后的行为埋下伏笔。
在这场短暂的交火中,布兰登失去了一个战友,而他与其他人是幸运的,因为终于可以回国了。
在歌舞升平的家乡,人们热情地欢迎这些从炮火中回来的小伙子,鲜花、美酒、姑娘……一切告别了这么久的东西就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每个人眼里都是喜悦的激情,即便他们中有不少只是回来度假,最终还会重返伊拉克。
但布兰登没想到自己竟会被加入“止损程序”,军方的理由是战期过长,所以现役军人应为减少国家损失做出贡献。
布兰登想不通的是“止损程序”应只适用于战争时期,而美国总统早就宣布战争已经结束,但他个人的辩解显然是无力的。
他愤怒,他失望,然后踏上军人最为不齿的逃亡之路,所有荣誉的璀璨光环在刹那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无法理解其残酷,即便一切结束后,他们中很多人都不可避免地患上战争后遗症。
比如布兰登的战友史帝夫,回家第一晚就在自家门口的草地上挖了一条战壕,抱着枪跳进去才能安然入睡。
托米是个有干劲的年轻人,但沉溺酒精使他无法更进一步,在彷徨与失望中吞弹自尽……都是与布兰登出生入死的兄弟,看到他们变成这个样子,他感到十分痛心,而就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暴力倾向,因为现实总会与脑海中的恐怖画面重叠,而这一切却得不到后方人们的理解,就像史帝夫的女友所说“退伍兵是危险的人”。
很讽刺吧?
当他们在前方浴血奋战时,被称作保护家园的英雄;而当他们身心疲惫的回家时,却难以获得自我痊愈的环境,沦为“危险者”。
士兵身上有太多令人唏嘘的东西,还是那句话,没有经历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即便是得到妥善安置的人,他们的内心还是孤独的,战争已经夺走他们部分躯干,常人的功能,唯一剩下的就是关于战争的回忆和战壕里的兄弟情,岁月没有给他们更多选择,他们只有举起那把冰冷的枪,为自己都不曾明了的政治理想冲上战场。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当墨西哥边界近在眼前时,布兰登放弃了,他说那一头没有安全的战壕,他心目中的战壕仍在伊拉克,或许那比墨西哥危险百倍,但那里有他的战友,他会活得更安心。
挥别亲人的泪水,强忍心中的不舍,满载新兵和退伍兵的巴士徐徐启动,再次奔向遥远的伊拉克。
电影最后用字幕告诉我们:自2001年9月11日以来,超过650000名美国士兵投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其中81000名被迫加入“止损程序”,其中约有30000名加入伊拉克战争,这一程序至今仍未结束。
电影就这么结束了,唯一留在脑海里久久不散的,是那些士兵们回家时满脸的灿烂与重赴战场时的凝重惆怅,那是对比多么鲜明的表情,那是多么让人难忘的创伤表情。
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不用说了,在国内很久之内不会有人敢拍。
就是有人拍,也没有人也放;就是有人敢放,也绝对我们看不到。
呵呵…… 质疑国家利益,在国内你有几个脑袋去想?
国人因言而失身的壮士还少么?
看完了查宁塔图姆,瑞恩菲利普,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主演的这部反战片:《拒绝再战》,剧情太平淡了,缺乏深度,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也营造的不够形象,给三星吧,给三个主演一人一颗星!
任何战争,带给政客和资本家的是利益,带给冲锋陷阵的士兵的是死亡和恐怖,而带给普通老百姓的是家破人亡,该死的不是战争,而是操纵战争从中获取利益的政客和资本家,战争留给普通老百姓的是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和后遗症,拒绝再战,还世间一个太平宁安!
该片讲述了布兰登在美国军方的“止损”政策下,被强行要求回到伊拉克继续服役,为逃避战争他不得不开始了一段亡命天涯的旅程!
看完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动。
相比较国内的战争题材电影而言,没有喊口号,没有英雄主义,没有不怕死的英雄,没有英明的领导。
只有战场上的杀戮,误杀平民,被游击队伏击,回国后酗酒,打架,当逃兵。
似乎全部都是反面的情节,串在一起却那么的深入人心。
也许有人说他是逃兵,是懦夫。
可是有几个人是正真的不怕死,赶冲着枪口昂头向前冲锋呢?真正能触动人心的,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情感。
在汤米的葬礼上,军队代表国家向汤米的家人表示歉意。
这是国家欠这个家庭的。
那么,在海外的美国大兵,究竟是为了谁而战斗?
很简单,是为了他们身边的兄弟。
总统,参议院,上司都是可以fuck,唯有身边的兄弟可以依赖。
这才是感动我的原因。
反战片,作为电影来说切入角度蛮新奇(还是说我看片少了),一般这种角度我只有在小说里看过。
看这个片觉得战后心理后遗症相关的知识并没有被很好地普及,连士兵的家人都不能试图理解他们,只是觉得他们离开了那个环境就必须恢复正常,仿佛工具(可是正常本来就是一个养成的概念),蜜雪提到有人跟她说退伍的士兵对他们周围的人和自己都很危险,可是她也不能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
确实,发动战争对某些国家来说有必要,毕竟他们的政策就是通过战争获得资本,威慑别国,决策者毫无人性,政府也不能给予有效人文关怀,士兵变成国家/社会获得(所谓)荣耀的工具,士兵也被灌输这种想法(we stand for something,we are from Texas),可如果战争的目的都并非正义,意义何在?
只有开始和结束,没有中止,自由美利坚,讽刺每一天。
就想到黑鹰坠落里三角洲那个人说如果我不去那就是我兄弟去,不能想太多,否则就坚持不下去。
就像Tom说的军队就是我的全部;branden说在“那边”我就不再是我,所以为了“我”存在的意义,也会会到军队。
如果反思自己的人生,发现过去经历的完全没有意义。。
真的太恐怖了,想要解脱,没得选择,就只能陷入这种僵局到死,为了所谓荣誉,所谓的safe奉献到死,真的太恐怖了。
。
阿巴阿巴题外话。。
jgl为什么看起来就是软乎乎的,可能是Tommy solomon效果加持hh
拒绝再战是一部描述美国军人派驻伊拉克延续服役的故事。
9.11后,美军先后开打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战争,铲除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但事与愿违。
这些国家的原政权社会秩序被摧毁,无政府状态,邪恶滋生,民不聊生,许多民众男女老少纷纷拿起枪杆子保卫国家。
美军误伤平民百姓妇幼时常发生。
这些血淋淋的残酷现实极大刺激年轻美国大兵神经,不能不说是一场美国年轻人的噩梦,延续服役对一些年轻军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心里很难受 很多感慨.不同的立场,展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颠覆了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世界但又没有否掉一个群爱国的士兵 爱国的人民以及那些深爱的亲人的人们很久没有看过手法这么巧的片子了,虽然有些细节值得推敲,但没有影响整个片子对心灵的震撼.值得一看
拒绝再战这个片名已经很清晰的剧透了,一群伊拉克服役归来的士兵面临再次被征召的局面,他们中又有多少人愿意回到那个“平民手里都是RPG的”地方呢?
《男孩别哭》的导演基本延续了前作的节奏,四平八稳,但是情绪上的营造明显不如前者来的出色,采用类似公路片的手法,最终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因而故事显得过于平淡。
主要的问题可能出在对士兵拒绝再战的理由描写还不够深入,噩梦、与家人的分离、伙伴在战场的死去都缺乏直观的感受。
不过一众偶像级男演员的表现极为出色,囧瑟夫、塔图姆和飞利浦都有很不错的演出。
三星推荐。
国家机器的运行不是一个人能改变的,金上士反战最终失败,但是,失败的只是必须参军,但相比内心厌倦自杀的人,相比十分厌恶却麻痹自己的人,金绝对是成功的!
最后上车重新参军,和新兵比较,感觉颇深!
像自己的遴选正义,在路上,不停止,直到被打倒!
祝愿金活着回来!
not one less
(每次发现好片子,都是追着帅哥来的。
可见美男也懂得选好剧本。
我等有福了。
)描写世界大战的反战片,大都用战争的惨烈来激发观众的隐侧之心。
后来局部战争没完没了,美国人满世界剿匪,于是战争的性质变了,反战的性质也变了。
窃以为胜券在握的情况下,仍然不想打仗,才是真英雄。
揍人的乐趣消失的很快,也只有极其文明的人,才会转头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了啥。
这片子的主题,和70年代Make love, not make war的极其人文的精神其实挺相通的。
当年英国参与一战,不少澳大利亚殖民地的英国人就死活不参加征兵,被同伴们斥为懦夫神马的。
那种压力,那种气节,真男人也。
而片子的主人公们,无疑是给21世纪的德克萨斯人发了无数好人卡。
在小布什的老家Fuck the President,是挺痛快,可惜不过是编导的一厢情愿而已。
我不知道德州人的民意现在如何。
但“我有一杆枪,你别招惹我,我也不招惹你”的西部拓荒态度,其实让这片子解释的很到位。
如果美国人都跟这些枪法奇准,但骨子里是尼采所谓的“文明的,太文明的”男男女女一样,那些局部战争会消失的很快的。
片子里的两个帅哥都超养眼。
Ryan Philips真是个妙人儿,且不说他驻颜有术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他在这里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猛劲儿,真让人佩服。
如果不看着片子,你怎么也难想象他那小身板儿和粉嫩的小脸能和日渐糙壮Channing Tatum一起打架,而且不落下风。
他在这里的形象,总让我想起Flag of our Father's里面他演的医护兵,脸蛋是男孩子,但骨子里是个地道男人。
就是不装正经,看看帅哥们花痴,这片子都值得一品。
估计今年的奥斯卡得有提名,和〈以拉谷〉类似的题材,却拍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依然反思战争,依然感人。
结尾真是无奈啊,美军还有这么变态的制度
Stop-Loss.2008.720p.BluRay.X264-AMIABLE
战争让人都无法正常生活了,就算是退役,心里的阴影也会跟随一辈子,人性为什么这么贪婪。
没有好好发展这个剧情,虽说是在描述归家后的士兵内心的纠结,但总觉得有些事情就是被一笔带过的,看的完全憋屈.
战争过后,给活下来的士兵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是无法轻易抹去的。
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不管在那个国家那个朝代莫不如此,男主明显是叛国罪,是任何一个政权都无法容忍的行为,不要拿反战当借口。
第一次看描述士兵战后心理创伤的电影,心里堵的慌。"我以为我们是去沙场上打击911的凶手,但是没人告诉我们根本没有沙场,战场在街头巷尾,在平民的卧室和厨房,男人女人孩子都有炸弹,杀了一个敌人要杀掉他们全家!"
皮尔斯怎么温吞了呢
被资本家剥削的差不多了准备裸奔回家的大兵,被告知要继续“正义之战”,贡献出你的肉体和生命
推荐一下吧,了解战争对人性的戕害的一个生动故事,还有对stop-loss制度的揭示
唔,我没什么感觉……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偏心,觉得JGL演得比另俩英俊男生轻些。那俩主角又用力过猛了。
一句话概括剧情:美国大兵:我的郭嘉害惨了我。 PS 瑞恩·菲利普演技浮于表面,真一绣花枕头,囧瑟夫在这部电影里很Man,钱老板依旧卖肉。
硬派忧伤,CAST很好,节奏控制再拿捏好些就好了
止损:强迫已经退役的士兵,继续服役。//男主在志愿参军,经历阿富汗,伊拉克战场退役后,被“止损”了。上级:这是总统签署的。男主:去他妈的总统,他去过战场吗,他经历过枪林弹雨吗,傻逼。 男主试图寻找反抗的途径,法律是走不通的,找关系也没门,只有三条路可走:继续上战场,四处逃亡,换个身份出国永不回来。一个全世界各地人都想移民进去的国家,自家战士却得因为操蛋的规定跑路他国,永远不能回自己家。再次感慨,不管哪儿的政客,都是屎。//PS:二战后,在其他国家领土发动战争最多的也是美国。掐指一数:朝鲜,越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科索沃... ... 跟二战纳粹比起来,不过是打的旗号是“正义”而已。
很難相信這是導過Boy Don't Cry的Kimberly Peirce的作品,video的穿插像在拍MV,讓人出戲。但在伊拉克的戰爭場景和醫院中斷胳膊斷腿的士兵那一段拍得不錯。
《拆弹》的大兵因无法适应退伍后的生活而主动重返战场,这部里的大兵因惧怕残酷的战争而做了逃兵,一如战场深似海,从此安宁是路人啊。片子主题凌厉,但拍的不够利索,让人提不起气。三大美男主演,看多了也腻。
好吧~止损,喜欢这片儿。另外还能看3个帅哥
09/08/18 10:26 在你无法选择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只不过是花了一个圆,而无论这个圆圈的半径有多大,你还是回到了起点.我不知道,妥协是否就是最佳结尾.
就是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