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好莱坞糟蹋优秀的漫画作品了。
一个被别的小朋友欺负的弱小的戴眼镜的小朋友欺负更小的蚂蚁。
被蚂蚁报复变成了蚂蚁大小,然后在蚂蚁窝里玩了两天。
后来差点被他招来的灭虫专家干掉。
所以他纠集蚂蚁和蚂蚁的天敌黄蜂一起并肩作战打败了灭虫专家。
无聊啊。
永远善良和勤劳的蚂蚁+心灵扭曲的小朋友+永远丑陋的灭虫专家=好莱坞的蚂蚁动画片当然也有一些创新:小朋友变成蚂蚁大小以后近视眼立刻就好了。
一窝蚂蚁在残酷的战斗中好像一个都没有牺牲。。
vivat!
喜欢动画片从孩提直到现在小故事大智慧动画片里始终蕴藏一种清纯的东西即便它多数是抨击人类社会或人类心里的黑暗面它用一种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将人类的种种娓娓道来《别惹蚂蚁》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情感冰点:1、各人自扫门前雪2、以强凌弱,弱肉强食
只要有人肯好好教化他,有时间陪着他,他就会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
现实中也会这样么??
最喜欢他们搭花瓣滑翔伞旅游的片断,挺浪漫的觉得,而且很开心!
看过了虫虫特工队,想看小蚁雄兵,结果看到了别惹蚂蚁。
从童年第一次对蚂蚁产生兴趣开始,现在算是进入高潮了。
蚂蚁们努力奋斗,我们要好好学习!
蚂蚁们爱好团结,我们要好好学习!
蚂蚁们风趣幽默,我们更要好好学习!
总之,要好好学习!
不要认为我说的全是废话,爷爷奶奶们奋斗了一辈子,最想说的也就是这样些话,我们要好好学习!
人类世界的事情呀,还真是复杂呀。
所以,只能借动物的外衣,实现对自我的反省与批判。
当然,充满着喜剧片断的幽默,还是让人开怀大笑的。
不失为解闷之良作,哈哈^_^
我欺负你时,你什么都做不了,因为我这么强壮,而你,且这么这么这么的弱小。
”除了《四眼天鸡》以外,迪士尼的动画片几乎从来没有让发烧友们失望过,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故事新颖构思巧妙不说,电影采用的独特视角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
《别惹蚂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倍受附近小恶霸欺负的小男孩由于心里不平衡,转而欺负草坪里的一窝蚂蚁。
而这个蚂蚁社会的巫师在不堪自己的家园一次又一次被破坏的情况下研制了一种药水把这个小男孩变成蚂蚁一般大小,并把他抓回蚁穴。
蚁后裁决小男孩留在蚂蚁王国,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社会,直到从内心深处便成一只合格的蚂蚁才能重获自由,回到自己的家。
之后发生的种种惊险奇异的故事,终于让小男孩认识到,人类社会中,每个人只照顾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像蚂蚁社会那样每个成员都全心全意为捍卫整个种族而努力,是不对的。
在经历各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危机之后,小男孩终于成功地获得了蚁族的尊敬和爱戴,被解除了魔法,并且回到正常生活后打败了欺凌弱小的小恶霸。
这部电影通过一个小男孩眼中看到的世界,镜子一样剖析了人类社会中最大的情感冰点。
ps:自己鄙视一下,我把这部影片从华纳手里抢过来,送给了迪士尼
The Ant Bully 震撼于它的逼真特技,以及从蚂蚁视角观察人类世界的独特镜头,12月份等到中国引进后值得去电影院看IMAX的动画片!
PS:今年动画佳片不少哇《汽车总动员》《篱笆墙外》……没一部让人失望的,不知道明年奥斯卡会有何等激烈的角逐?
评分不高,但个人觉得还不错。
作者脑洞挺大的,想象力很丰富。
至少对于蚂蚁,多了几分敬畏之心。
“差异性让社会更强大”,这是蚂蚁对卢卡斯说的话。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们在社会中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各职位本质上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好士兵,但一日在士兵的职位上,就应该一日做好士兵的本职工作,将社会,将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
我不由想起儿时邻居刘婆婆:当时每栋楼都会有一个负责守楼、并负责周围清洁的人,刘婆婆就是我们这栋楼的守楼人。
当时他们五点即可下班,刘婆婆每天下班后都要检查一遍周边环境,确保地面上没有垃圾。
虽然是很小的举动,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这便是所谓的尽职尽责吧。
所以无论是医生教师工程师,还是工人农民拾荒者,但凡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者,都值得我们敬佩。
如果人人皆如此,社会可能发展得更快。
然而,有的人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利益,不惜损人以利己。
无论是投机取巧的商人官员,还是好逸恶劳的小偷骗子。
浮躁的社会让人变得更加急功近利:科学工作者搞科研,不是为了发展科技,而是借此加官进爵;官员在其位不是为了为民请命,而是只知中饱私囊;厂家生产商品,不是为了改善人们生活品质,而是只求自身利润。
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学学蚂蚁: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个不拖社会前进步伐后腿的人。
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那看皮皮鲁鲁西西的日子。
幻想着自己家的衣橱里也有个黄金王国,幻想着打开的罐头里有可以让我给他们做衣服的小人人,曾经担心说旁边人的坏话会被他们用收音机听到……回头看看,小时候那美好的愿望,那无知的想法,都是那么的甜蜜,让我的心一阵阵的感动,感动那时的我的单纯和单一。
小孩子都应该伴着童话故事成长,成长成一个善良的人
《别惹蚂蚁》新奇有趣,视觉效果一流,虽然讲的是一个孩子和一群蚂蚁的故事,但谁也不能说这个故事就是给孩子看的,或者说就是让大人们看了一乐的。
蚂蚁王国里的一草一木,还有那些被充分拟人化的蚂蚁们,很容易让人想到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里的小人国利立浦特。
就像《格列佛游记》实际上是一本讽刺小说,而不是纯粹的儿童读物一样,表面搞笑的《别惹蚂蚁》事实上在力图传达一个相当严肃和深刻的理念,那就是暴力和残忍往往来源于文化上的隔膜。
为了表现人类世界和蚂蚁世界的不同,《别惹蚂蚁》充分利用了人类视角和蚂蚁视角在视域和透视上的巨大差别。
在表现人类视角的普通镜头里,花园里的小土丘、水枪滋出的水花、爆竹爆炸时的微弱火光,都是些渺小得不值一提的东西,然而在表现蚂蚁视角的微距镜头里,它们竟然变成了庞大的地下宫殿、瞬间爆发的巨大山洪、拯救了整个蚂蚁王国的大爆炸。
《别惹蚂蚁》的出色之处还在于,拍摄“小世界”时不吝使用大量运动镜头。
比如在蚂蚁们袭击佐克卧室的那场戏中,微距镜头放大了极其微小的运动,一个奔跑的主观镜头最终呈现出这样的视觉效果:在地板上飞一般向前奔驰,四周景物快速划过,但是近在咫尺的目标却总是那么遥不可及。
应该说,这样的运动镜头要比静止的镜头更接近蚂蚁的真实感受。
《别惹蚂蚁》在表现人蚁眼中世界区别的同时,渐渐消除了人与蚂蚁之间的心理隔阂。
佐克满怀恶意踩踏土丘的动作,在大人眼中,顶多只是一个孩子不高明的游戏而已,《别惹蚂蚁》却安排了这样一组镜头,在仿佛哥斯拉一般的怪物袭击下,蚂蚁们瞬间遭受灭顶之灾。
很难说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佐克被小伙伴欺负,把所有的气撒在小蚂蚁身上。
影片用一个大仰拍镜头来表现那种高高在上、手握他人生死大权的感受,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善恶,看到的只是没有约束的权力如何激发人类原始的施暴欲望。
蚂蚁和佐克的强弱之势既然无法改变,那么要和平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强者到弱者中去生活。
佐克变小后到蚁穴里为自己申辩的理由是:“我怎么知道你们也有思想和感情?
”这种“不知道”,就是“隔膜”。
一旦消除了隔膜,我们的暴戾之气残忍之心就会自然解除。
《别惹蚂蚁》当然只是寓言,人类不同族群之间要和平共处,文化上的沟通和了解必不可少,这才是《别惹蚂蚁》真正要表达的。
cute~
童年阴影
孩子 童年 一去不返
不时候10岁以上的同学看
这个不记得。
小朋友看看不错
对现在的我来讲有些小孩化了 但是还是要看 大人陪着小孩看最好不过了 告诉小孩子们要爱护小动物 心肠要好 ~~ 还有 美国人超赞的想象力~
挺逗的~
一般吧...真人拍会更有意思一些
别惹蚂蚁!~
有趣`
小孩子看的话还是挺不错,很有童真童趣的
06.11.20
看了就忘,实在是不咋D
我是萤火虫,我发光
画面好看,故事也不错,适合小孩子看.
物竞天择 我不会欺负我打不过的东西~
哈和我们宿舍看得
喜欢这种立志的动画,本来就是教育小孩子的么
没营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