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情迷音樂劇,由年代久遠的THE SOUND OF MUSIC到近幾年的ROMEO + JULIET,音樂劇不單是電影,還配上音樂元素令其生色不少坦白說MAMA MIA成品並非很好,區別於傳統的劇情配音樂,MAMA MIA是由ABBA的歌曲串編而成的舞臺劇再改成音樂劇電影,我相信這個顛覆的嘗試確實讓編劇絞進腦汁ABBA在那個年代可謂是引領潮流的鼻祖,樂隊本身就很有“顛覆”傳統的典範,所以這個編劇也不會讓人覺得唐突,反倒整齣電影給我的感覺都很ABBA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MAMA MIA的舞臺劇就圓滿了
为什么会看这一部电影?
是偶然间看到自己很久之前的备忘录,写着妈妈咪呀。
那就完成过去自己的心愿吧开篇就被这个故事所吸引。
苏菲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而妈妈也从来不谈这件事。
直到苏菲看到了妈妈的日记,里面写了三个男人的故事,所以在结婚的好日子请三个爸爸同时来参加婚礼。
因为苏菲也不知道他们中的谁是亲生父亲,所以索性都请来了,当然是以妈妈的名义。
这三位父亲收到来信都很激动,马上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动身前往这个希腊的海岛,不巧最后一趟渔船刚好离开了。
所以三人很顺利的集结了,寻找女儿联盟大集结。
来到这个海岛,见到了女儿,还见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情人。
这感觉妙不可言,关键是还有另外几个情敌,这几个人真是心大,后面两人不会觉得自己是备胎吗哈哈哈哈。
最后,苏菲知道爸爸是谁,但是更重要的是她要跟自己所爱的人离开海岛去旅行。
而妈妈也得到了爱人的求婚,所有人都成眷属。
如果歌舞的部分可以短一些,精简一些会更好!
很久很久以前,豆瓣经常有舞台剧赠票活动/电影点映会,某次中了狗屎运,中了两张《妈妈咪呀》音乐剧的票,在广州大剧院看,可惜要出差,我妈跟姥姥两人去了,看完后老妈说很好看,至今还记得剧情。
我是在北京飞广州的飞机上看的,电影版本,一看到演员的“卡司”(英文cast音译,演员阵容之意),心想再难看也难看不到哪里吧——MR. DARCY, 007, 梅姨,还有其他眼熟但叫不出来的老戏骨们。
听到熟悉的DANCING QUEEN这首歌,再加上年轻的帅哥美女又唱又跳,一开始时会让人误以为他们是主角。
后来在梅姨的两位女性朋友出场后,戏才真正地开始。
梅姨在马厩见到她的三位老情人,以及在悬崖边上对着007的唱歌,好赞啊!
主角不是年轻靓丽的肉体,而是这些女儿都要嫁人,奔50、奔60,往往被lable成“老女人”的成熟女人们。
瘦瘦高高的朋友,照样穿着低胸深V花裙,撩着酒吧的小伙。
胖胖的写小说的朋友,在电影结尾时跟梅姨的其中一个EX好上了。
这些又唱又跳的老戏骨,这些上了年纪却依然或注重打扮,或注意心灵精神上的滋养,大胆地去恋爱,生活的女人们,好美。
希望女人们不被年龄所定义,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美和魅力。
P.S. 好想要个女孩儿。
看这部老片的原因是因为一首歌。
诉尽了一个倔强女人的软弱。
我一向认为求来的爱不值得。
爱,应该是互相吸引,互相靠近,在一起,去感受,去经历,去累积。
而当一方决定离开,那便是这段爱到尽头的时候了,再勉强下去只会玷污曾经的美好。
可是总有那么多的阴差阳错。
所以相爱的人们哪,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珍惜彼此,好好沟通,不要试探,不要无谓猜疑,如果爱,请好好相爱,如果不爱,也请好好说清楚互相告别,各自珍重。
上帝掷了一颗骰子,人间有人便失去了它的爱。
去年7月因为裂日同学搞到了3张票子,特意奔去上海看MAMA MIA的音乐剧。
当的我想必带着股戾气,每一次离开南京都好像是一次对现实的逃避。
那天下着点小雨,大剧院前铺着大片湖蓝色犹如希腊的海水一样的地毯,我、裂日、ROSA开着“三个土包子进大剧院”的玩笑,开心得好像和这个世界无关。
如果完整的话,我们应该是4个人,少了EMMA,彼时她还在北京,但很快就要去美国,一个月前我们刚刚在上海腐败过,算是提前为她送行。
我们总是爱看Sex and city,desprate housewife 一类的片子,然后觉得我们自己也好像是和她们一样的4人团体。
我们从没什么可骄傲的,除了有这几个好朋友。
作为一个乐盲的我,那一天之前根本没有听过ABBA的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觉得这部音乐剧很好看,甚至记住了其中几首歌。
SOS,Dancing queen,Mama mia。
我承认,在我看来最好听的段落不是这几个,但"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 young and sweet, only seventeen"的确感动到我了。
在这个需要为工作为将来为那么多事情担忧烦恼的时刻,回忆起17岁那年的初次相遇。
第一次离家千里的我们,在走进学校的那一刻,想必都有些心凉。
2000年的梆子井还没有通地铁,学校把报道的程序做的很不人性化,矿大还没有合并过来,新生都不能住校内,要穿过布满水坑和腐烂树叶的泥土路,住进招待所改建的宿舍。
于是在越来越惊愕越来越郁闷的时候,推开宿舍门,看见即将一起生活的陌生人……到现在我还能记起和每个人打招呼的情形,拘谨又茫然。
那时候自然想不到后来的种种事情,更想不到最后大家都不在一个城市,当然也不会想今天我们还能不断创造聚会的可能……17岁,我们的生活真的像一张刚刚展开的白纸,这个比喻很俗,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太多的新鲜事物去发掘,无论做什么都不需要考虑后果。
而时间以加速度通过,毕业的时候我们还在一起回忆那些笑过哭过闹过疯过的日子。
到现在突然间8年都没有察觉的过去了,我们甚至连过去的细节都不愿意去回顾,现实的烦恼在每个人心头压着,回忆美好却无济于事,每年有几次相聚的机会都很难得,都想珍惜这短暂的时间却常常还是起争执。
第一次分开的时候,也不过是北京和上海两地,而现在却已经是上海、南京、洛杉矶,以及其它可能的地方……今年的7月,EMMA从洛杉矶回来,我们再次聚齐在上海。
为了这次聚会,四个人吵了1个月,最后才安排好这两天的时间,有4个人的没有争吵的两天。
我们打麻将、洗脚、聊天,就像从前我们看电影、谈话剧,拍照片一样的自然,唯一不同的是,我们要安排好每一分钟,因为能一起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好难,好难。
去年看音乐剧之后,就知道Mama mia要拍电影,大牌云集,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Colin Firth,这个我看过的最好的MR Darcy。
无论是MR Darcy,还是MR Big或者其他什么样的男人,我想从17岁开始,或者更早,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完美想象,而现实就一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不靠谱的梦想而已。
这么些年的起起伏伏,变化的那么多、那么远,看大家身边的人来人往,早已经习惯和淡然了。
好在我们还都在,每一年我们都还有相聚的期待,即使我们还是一次次的吵翻了天,一次次地发誓说再也不理对方。
昨晚看了《Mamma Mia!》,看到手舞足蹈,时有泪光闪动。
看着那些曾经的嬉皮、叛逆,如今的中年,依然勇敢、单纯,开心到不行。
青春走了,一点儿都不要紧!
几个关键词:享受生活,寻找自我,追求幸福,新女性甜美,老女性独立,新男性健美,老男性醇厚……现在cd里就狂放abba。
多少次看到眼泪就要落下来。
神话Meryl Streep在纯白的被单上超级玛丽一样跳耀,You're the dancing queen。
三个老男人和新娘漂流在湛蓝的希腊海面上怀念巴黎旧旧的日子,I still recall... our last summer。
甚至那三个super trouper在彩幻腊石舞台上像S.H.E.般随着食指尖头甩动发梢的时,Shining like the sun, smiling, having fun。
原声带早在几个月前就下载了下来,ABBA的歌曲也算是耳熟能详,但是the movie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
很明显,Pierce Brosnan可以获本部最上镜奖。
每每三个老男人出现在同一镜头里,不论我多么偏心有着最具个人特色的英国口音的Colin,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曾经的007之英气眉目不羁潇洒风流倜傥...只是,其唱功我就不敢恭维了。
与出产苏格兰的Ewan McGregor相比,这个来自爱尔兰的声音实在无法掩饰岁月的磨砂痕迹。
其实最雷的到我呵呵...是亲爱的Colin Firth同志从BBC版 Pride&Prejudice 的经典先生Darcy,到Bridget Jones' Diary 的铁面律师Darcy,再到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的荷兰画家Mr.Vermeer,Colin Firth饰演的从来都是最含蓄最隐忍的大绅士。
即使在Nanny McPhee或者St. Trinian's里,也足以与"Head Banger"Harry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着他为最后的一段蓝色束身装歌舞牺牲架势打头阵出场...我即刻昏厥在地哈哈,Colin同志喜剧天分亟待开发
我从来没有在剧院看过舞台剧,也很少看歌舞电影,但是我看了翻拍成电影的《妈妈咪呀》,非常震憾!
没想过歌舞电影这么好看,两个小时里一直心潮澎湃,心情跟着笑跟着跳,彻底被征服。
我从小的生活圈子很小,视野也有限,百老汇离我很遥远,我是看完了电影上网查才知道了Mamma Mia和ABBA。
网上评论无数,都说电影改编非常忠实于原剧。
我想象着舞台上演出的场景,灯光闪亮,演员翩翩起舞,台下万人跟着欢呼,多令人激动的画面!
电影的场景和道具虽然更为真实和丰富,但在舞台艺术魅力特别是歌舞表现上应该还是不如舞台剧的,真希望能在舞台上看到妈妈咪呀!
说说电影,刚开始你会不太习惯大家说不了两句话就开始唱,绚烂的风景和主角们绚烂的表情总是让你目不暇接,热情伴着喧嚣一个接一个,看得人喘不过气但又兴奋昂然。
这是你不能拒绝的欢乐和激情,无论是属于母亲的辣妈组合,还是属于女儿的妙龄姐妹花,都是唱给女人的一首快乐赞歌!
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闷而苦痛的,你可能会怀上一个孩子而分不清谁是父亲,你可能被亲人抛弃要在小岛上独立生存,你可能已过不惑之年还在天天修修补补中生活,而迎接来的是身着名牌尽享富贵的朋友。
你有理由为你的窘迫而难过而神伤,你也理由选择率性的态度欢笑歌唱。
同一个风景,在不同的心境和状态下看过去就是不一样,夕阳不等于逝去,荒凉不等于绝望,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眼光,眼前马上就可以阳光明媚,充满希望!
电影最感动我的是一帮你从来想象不到可以唱起来跳起来的人,梅丽尔斯特里普、皮尔斯布鲁斯南,这些根本和喜剧歌舞联系不起来的人,在银幕上变成了舞台上灯光下五光十色的歌手,身体表情动作歌声,全力以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演员最完美的演绎,即使有蒙太奇有实地外景在助力,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在镜头前展现一个发光发亮的非凡气场。
梅丽尔的表演是电影里最大的亮点,她太美了,即使是未施粉饰的暴露着满脸的皱纹,即使散乱着一头卷发,她换上简单干净的工装裤,披上红色丝巾,站在阳光下,奔跑在上路上,跳跃在屋顶上,无论在哪里,都是画面的焦点。
是她的激情让一个本来悲惨的女人变成了喜剧故事的主角,是她的热情让平凡的情节充满了绚丽多彩的张力。
悬崖边,她痛苦地对当初背离自己的爱人唱着埋在心里的控诉,她的歌声没有怨呓没有仇恨,相反她盛气凌人,感情充沛,她演绎出来的不幸女人丰富又深情,听着歌声心灵都会湿润。
电影的导演编剧主创人员清一色女性,从女人的角度谈情感都喜欢理想化梦幻化,但是管它的呢,生活本身不是喜剧,上了舞台难道就不能高兴一点吗,让能唱的都唱起来,能跳的都跳起来,不管什么年纪,都可以拥有童话故事一般的梦想。
只要你时刻怀着赞叹的心情,OH! Mamma Mia!妈妈咪呀!
每个女人都要看,每个女人都要爱!
感谢Mamma Mia!
让我渡过如此精彩的两小时,如果国内会上映,我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p.s 关于
它总共有11个团队演出,一周有超过八百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它已创造超过16亿美元的票房总收入。
电影官方主页(非常漂亮的网站)——http://www.mammamiamovie.com/main.html 关于梅丽尔,她还有个非常有才华的儿子Henry Gummer(他的歌很好听)——http://www.myspace.com/undermountain
女儿阅读了老妈的日记,得知自己的生父原来是三个老男人中的一个。
眼看就要嫁人,却没法让爸爸把自己送上红毯,女儿于是自作主张给三个老男人写了信让他们都来参加婚礼。
正巧老妈年轻时代的两个死党老女人也前来祝贺。
于是一场“一个女孩+三个老男人+三个老女人”的故事,快乐上演了。
不得不说自己是笑中含泪看完这部音乐剧的,事先虽然没有期望它超过舞台剧,但事实证明,拍成电影后,Mamma Mia的整体效果还是很成功的。
尤其是剧中穿插的那些ABBA的经典名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生命中已成往事的感动?
应该如何面对自己以及父母的青春?
应该如何审视梦想和生活?
经历过这场快乐而感人的盛大希腊婚礼,也许,每个观众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
Sophie的那句:“其实你们三个人当中哪一个是我爸爸我根本不在乎……Sky,我们先不要结婚,我们先去看看这个世界吧!!
”就像一句宣言,将母女生活中曾经发生的无奈抛下,大家向着更光明的未来航行。
电影中的婚礼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
ABBA的歌曲也从未如此好听。
说起电影的配乐,虽然貌似是ABBA的串烧,但实际上同剧情贴合地可谓天衣无缝。
开头处,女儿谈起母亲的往事时,充满甜蜜温馨的《Honey Honey》;老妈再次面对那三个男人时,无奈与憧憬交织的《Mamma Mia》;女儿同三个候补父亲共同享受假日,回忆甜蜜时光的《Our Last Summer》;皮尔斯普鲁斯南(候补之一)向母亲求爱时的《SOS》……有的热情澎湃,有的婉转抒情。
这一首首名曲连缀出了《Mamma Mia》,也连缀出了这一群人的爱情、友情和亲情。
和《红磨坊》《芝加哥》的华丽不羁不同,也有别于《发胶星梦》《校园音乐剧》的动感节奏,《Mamma Mia》完全是依靠情感取胜。
作为一场轻喜剧的音乐剧,它带给人快乐和轻松,就中还有一点点感动和眼泪。
就像简奥斯丁的小说,男男女女最终心想事成,个个happy ending。
生活就是皆大欢喜,皆大欢喜总归没错!
感兴趣的朋友去看看这部片子吧,真的不会让你失望的~~:)
你可以说这是一部音乐剧,也可以说它是一部喜剧,但我觉得《妈妈咪呀》真正动人之处在于时间的无情与爱的力量。
“人在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就算朝夕相处的母女,也没有办法懂得彼此,为了不伤害对方,互相隐瞒猜测,却误会重重。
Donna作为母亲,不想让女儿知道真相会伤心,因为她自己也不确定Harry,Sam,Bill三人谁是Sophie的父亲;Sophie想找到自己父亲,想给母亲一个惊喜,又怕勾起母亲心事,悄悄地邀来三人,安排在工具间里。
"My mom doesn't know that I know."现在的我年轻,十分理解Sophie的心理,对于自我的不确定感,对岛外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对母亲的义务感……我成年了,但我还未长大。
我是我的,但又不止是我的。
也因为年轻,对于Donna,我看见的关键词是“改变”。
昔日摇滚组合的叛逆少女,青春在时间的洪流里流逝。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为女儿梳妆打扮时那首The Winner Takes it All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all the time Do I really see what's in her mind Each time I think I'm close to knowing She keeps on growing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all the time 时间在指缝中流逝 我试图把握每一分钟 感觉时间在指缝中流逝 我真的了解她吗?
每当我接近想了解她时 她一直在成长 时间在指缝中流逝 歌词隐约让我想到了《忧郁》里安琪那首诗——“错过了他们的成长就像错过了四季的变换/错过了春天的玫瑰花开/也错过了冬天的雪花飘散……花儿不断开了又谢/开了又谢/而我的人生依然寂静如死水。
”不过感谢老天,Donna的人生是丰富的,Sophie也将揭开新的一页。
一度沉浸电影中,用现实的思维思考,担心混乱的局面会难以收场。
幸好是电影,一个持久出现的主题挽救了解不开的命运,用爱。
三个昔日情人,三个父亲,婚礼上Harry,Sam,Bill的同时起立让Donna瞬间瘫倒,更让Sophie尴尬万分。
编剧的智慧是,每个人都爱Sophie,以能成为她的三分之一父亲为荣;而二十年前的Harry和Donna是一个误会,一个时光逝去但仍可弥补的误会。
那么,就把女儿的婚礼变成母亲的婚礼,让Sophie趁年轻与Sky去体验丰富多彩的世界。
也许,等我到了Donna的年纪,我能理解Donna,理解母亲抚养孩子的喜悦和担心,以及放飞孩子的不舍。
也许等到那时,我才会理解自己的母亲。
故事拍得稀烂,只能听歌,气氛真是太欢乐了~~~
欢乐蹦蹦跳
折腾了整整一集都没找到爸爸,太失败了。就不可以学学我国古代的滴血认亲吗?
''meryl, mama mia. We were in greece, we danced, i was gay, we were happy.'' -Colin Firth。笑死了,科林的唱歌好好听!
一群二百五!
音乐真好听
完全没办法融入剧情,表演好浮夸,浪费那么多好莱坞大牌,一点都不好笑
梅姨 演的很好 歌也很好听 希腊的风景很美
神话一样的人物
全英伦阵容的音乐电影,完成了我对mamma mia的所有想象
随性爱随性跳随性疯,大型爱情歌舞现场。ABBA的这首《Gimme! Gimme! Gimme!》不错。
真像是部阿三电影啊……
不错的音乐剧
梅姨和柯叔。
一堆大牌在开party,却没起到应该有的化学反应。梅姨好体力,年逾六十依然跑上爬下不喘气。科林费斯在这部片子里各种格格不入,风格差别太大。作为歌舞片,这里面的歌也不够好听,不过倒是个挺好的旅游宣传片。
同名音乐剧很成功ABBA歌曲很好听。。蓝蓝天蓝蓝海白色希腊白色婚礼。。Meryl Streep真的演啥像啥。。演员都很不错。。三个父亲搞笑。。爱琴岛的Aphrodite。。心神向往。。
不错的片子
俗套的剧情 一群人群魔乱舞惊异于“达西先生”的演出,大碗也如此堕落了......
音乐一流,不过我还是不适应这种说着说着就唱起来的电影,而且一大帮人在街上乱蹦乱跳也是超出我理智的。。。。
我爱这个乌龙又有点抽的大牌小制作!人生有多少个17年?又怎么可能有17年后这么美好的重逢,可是我们都有梦,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