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文汇报:http://wenhui.news365.com.cn/wh/201002/t20100224_2628240.htm作者:柳青风韵犹存的饭店老板娘珍妮·阿德勒中年离异,单身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南加州海滨的大房子里,过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悠哉生活,难得的烦恼是爱情带着前夫来敲门……就故事设定而言,《爱很复杂》就像水果糖,甜蜜蜜、没营养,自然不受男性评委们待见,评奖的时候轮不到它。
但是对女性观众来说,比如我,就觉得被导演南希·梅耶斯哄得很妥贴,很是建议姐姐妹妹们众乐乐一回。
怎么看,《爱很复杂》都是让女人很受用的那类电影。
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珍妮活得太光鲜,事业、生活、感情是面面俱到的长袖善舞,20岁的灿烂,30岁的历练,40岁的世故,50岁的豁达,在她身上齐全了。
被她一衬,前夫后娶的小娇妻顿时成了无趣的傀儡娃娃,顺理成章惹出些“多余的故事”。
如果以小人之心揣测,导演梅耶斯人到中年,珍妮这个角色或者整个故事,多少投射了她的自恋心态。
好在即便是自恋,也不过分,至少还有自嘲嘲人的明白,消解掉“临水照花”的矫情。
何况,在只愿意待见新鲜水果般年轻姑娘的好莱坞,斯特里普能演出一个光芒万丈的半老徐娘,也算是调笑一回势利眼的名利场。
对片中的一场戏印象格外深些,那是珍妮和前夫你来我往打了几场情爱乒乓球,某次你侬我侬的时候,前夫感慨岁月不饶枕边人,这时珍妮起来穿上睡袍,居高临下地看着男人,悠悠说一句:“这些年我是有了变化,不过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那一刹那,斯特里普的一个眼神,让这部糖水片有了些意思。
这个眼神既不强势也不挑衅,就是一个女人坦然又直接地看向男人,只这一个简单的眼神,在好莱坞的银幕上却稀罕得紧。
关于美国主流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闹得最凶那会儿,劳拉·穆尔维这群急先锋曾总结过,大抵是服从于男人的“看”,相应的,女人是“被看体”。
如今女权主义不再凶猛,这条总结却不过时。
譬如《纽约时报》某影评人就很知趣地总结过,回看数年,针对女性观众、以女性为中心的电影,一只手能数过来。
这其中,一派是坎皮恩代表的文艺路线,挣扎煎熬得厉害,有些时候不免会滑入“迫害妄想”的泥淖;至于《暮光之城》贩卖的灰姑娘童话,只能哄哄10岁出头的小丫头。
这种境况下出现了《爱很复杂》,轻快又老练,既没有和男人声嘶力竭着对峙,也不像很傻很天真的姑娘做着天降王子的白日梦,四两拨千斤,轻轻松松地把男人曾经加诸在女人身上的眼神,原样奉还,来而不往非礼嘛。
我喜欢梅耶斯和斯特里普在这片子里的姿态,不对抗也不示弱,这是自信。
她们甚至让我想起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画里裸着的姑娘,直接地看着画外,坦然地回应看向她的眼神。
有人说,电影里珍妮和前夫那点小纠葛,实在对不起《爱很复杂》这名头。
哎,如果我们要严肃地琢磨“男人女人”的迷思,那应该去重温戈达尔。
至于梅耶斯提供的,原就是杯消遣的软饮料,有点甜,好在不腻。
电影一结束,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掏出手机,摸黑确认一下导演的性别。
果然是女!
nancy meyers 自编自导,自己制片,就差自己演了。
难怪这部电影有这么纯粹的女人味儿。
这部戏可以说是张爱玲《白玫瑰与红玫瑰》的好莱坞版。
饮食男女那些事儿,归根到底是古今中外一般同。
jane and jake 在十几年柴米油盐后失去激情。
终于因为 jake 劈腿而离婚。
开保时捷的 jake 合情合理地将炽热香艳的小三扶正,企图在新一轮的柴米油盐中找回激情,结果大失所望,小三由”胸口的朱砂痣“变成了”墙上的一滩蚊子血“。
jane 独守空房十几年,三个儿女长大成人后难免寂寞。
于是在儿子的毕业典礼前,两人在酒店喝高后化尴尬为玉帛, jane 由前妻变成了小三。
没有了柴米油盐,还多了地下活动的刺激,jane 在 jake 的眼里不仅从离婚前“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 变回了结婚前的”床前明月光“,而且简直要升华成”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jane 理智上明知不妥,但是情感上又非常受用在同一个男人身上实现从黄脸婆到狐狸精的华丽转身。
于是两个人开始轻车熟路,老马识途地进行地下活动。
故事从此就复杂起来了...导演 nancy 生长于离婚率高达 50% 的当代美国,她本人也未能幸免于这个大概率事件。
见怪不怪之后,对婚姻有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豁达。
她让 jane 对 jake 说:那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尽管jake 自私、幼稚、脆弱、不忠。
但是,还是张爱玲那句话:不过是个男人。
张爱玲的冷峻和清醒之中透着促狭和幽怨。
她那个年代,男人是女人手上唯一的一只股票,一旦跌了就是鼻青脸肿,倾家荡产。
不能不促狭,不能不幽怨。
而且是用一辈子没完没了地促狭,翻来覆去地幽怨。
如今的女人,聪明点的,都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重要是有机会多样化投资。
男人只是其中的一只股票,跌了固然心痛,但是不至于破产。
就像nancy 和 jane,婚姻不灵了,事业照样可以做的风声水起,而且还可以梅开二度.所以豁达得起来。
周末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古代的女性幸福还是现在的女性幸福。
张爱玲和 nancy meyers 告诉我们:还是现代女性幸福。
虽然里里外外要操心,但是至少不必在一棵树上活活吊死。
p.s. 睡前瞟了一眼八卦,发现皮特和朱丽分手了。
这一对壁人全须全尾地演了一部真实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好莱坞真是戏梦人生啊!
有人说爱很简单,这个命题下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一辈子只爱一个人,通常呢,这一辈子的时间真有点短。
另外一个就是一段时间专注的爱一个人,通常也是由时间所控制的。
选择越来越多,有人会得选择恐惧症,交给上天安排,两眼一抹黑摸到哪个是哪个。
有人产生选择盲目综合症效应,如同一场牌局中,不断换牌,总期待下一张牌会是所要的。
太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发力在不断制造换牌的过程中,因而产生各种最爱。
不管情歌唱得怎么辗转反复,不管电影演得再怎么肝肠寸断,不管你听来的故事究竟有多么amazing,当考究自己的人生时,是选择一张牌,还是制造不断发牌的机会,每个人心里都有底。
大类别下的分类中,都有“喜欢”的标签,用各种“喜欢”排序产生“最爱”,然后无数大类的“最爱”PK,真不知道哪个是“最爱”。
只能确定的是这个阶段下A是“最爱”,下个阶段变成了B,如此反复,各种“最爱”轮流登场,组成人生拼图。
当一个人面对千千万万的人时,心里也开始有了排位顺序。
女歌星最爱王菲,男歌星最爱陈奕迅;女影星最爱Meryl Streep,男影星最爱Johnny Depp……什么?
一定要选一个?
别这样啊,很无趣嘅!
不然我还可以说下导演最喜欢谁、编剧最喜欢谁的……为什么要取舍?
明明有那么多选择啊!
爱很复杂,复杂的本质在于你选择面临的冲击力度,这个可不是你决定的!
在看《sex and the city2》时,留给我一个疑问:为什么到50岁时,还需要小心翼翼、忐忑不安?
我以为那个年纪的气度与经历足可抵挡一切明枪暗箭。
《海上传奇》算是证明我这个想法,那些年过半百的采访者的雍容气度,从从容容的对过往一笑而过。
《爱很复杂》解答我的疑问:人到死都会小心翼翼、忐忑不安。
或许经验值已逼近顶峰,但反噬力更不可小觑,当你知道大部分事情可能产生的所有结果,你更会在抉择的关键时刻踌躇。
不过对于无知者无畏来说,他们的自我安慰效应会更有效!
最后,我很喜欢Meryl扮演的妈妈,虽然我没有像她那么酷的妈妈,但仍不妨碍我变成很酷的妈妈,对吧。
這電影我分五天看完的。
本不打算看,因為熊告訴我她看了一半就gave up on it.但MTR不斷播出它的trailer,過幾天就要在香港上映了。
支持一下。
還好,我是在迅雷看的。
愛很復雜,我們都知道。
你也要記住,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重頭再來,不是所有人都會在你回眸的時候一如舊人,不是所有路都可以轉彎掉頭。
過去了就是過去了。
請你不要再回頭。
可以嗎?
倘若给这部电影起一个中国人都愿意接受的名字,我叫它《美国式离婚》,多通俗易懂。
话说我电影虽然看的不多,但是以中年人爱情为题材的也是第一部,看他纯属偶然,只因为他排列在第一个。
一部120分钟的电影并没有让我感觉枯燥,仿佛是讲述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珍妮和杰克已经离婚8年多了,重新在一起后燃起的那股激情不知道是爱情还是怀念。
亦或是离婚的人都有的寂寞。
我不能评价片中任何一个人的好坏,不存在明确的分界。
但是我挺喜欢这个老女人,珍妮。
更喜欢美国人那份豪爽与自在。
我想这是中国人学不来的,不管是你成长后又在美国以什么名义生活多少年,即使装腔作势,也难以让人接受。
通常都是在看电影的时候想说的最多,但是电影看完了,我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个问题,人到底因为什么而爱而在一起。
看到别的影评有用[爱,很简单]为题的,我想也不是不对,爱情这东西,从来没人能琢磨清楚,你说它复杂,它确实是把你绕的糊里糊涂;你说它简单,他简单的不过只是我和你在一起感觉很好。
爱情消失了居然可以再回来,这也许是很多人都认为奇妙的事情。
在我们的世界中,爱人从来都不是朋友,有句话怎么说,要么成为敌人,要么形同陌路。
像两位主角这样的“婚外恋”,难免让人觉得牵强。
如果是为了报复,如果是为了性,如果是为了摆脱寂寞,这一切的如果都应该是建立在无爱的基础上,那么做爱做的事也就罢了。
照剧情的发展,杰克对珍妮重拾爱火,珍妮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重新出现了那时的感觉。
证明两个人相爱,又怎么能无所谓地在一起呢。
还要承受一个年轻女人对于本属于自己的男人的剥夺。
我通常认为这不能叫做破镜重圆,破损了的爱如何也无法再完整拼凑。
这种感觉是人心底重新发现的,是一种新生的感觉。
所以双方会摒弃前嫌,互相拥抱。
所以我的世界里,没有“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马只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草。
珍妮最后到底爱谁?
也许她自己都难辨清楚,也许她爱的只是一种感觉。
杰克与亚当我更偏向于谁?
抱歉,我都不喜欢,但是我都不责备。
但是杰克会是更适合珍妮的,就像他自己所说,“我们应该白头偕老的。
”杰克和珍妮的婚姻基础并不是他的法宝,他的法宝反而是他的背叛。
因为曾经在婚姻中失足过,失而复得的快乐会让他加倍珍惜,更加领会爱的真谛。
而亚当,作为现实中的一个普通男人,爱情的微薄的,他也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阳刚,他的拒绝或者说是退出是正确的,因为剪不断理还乱,即使有未来,仍会磨难重重。
我在【还行】与【推荐】之间犹豫了很久,我想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没有过于浓重的跟风之感,但也许是因为题材的原因,我不会太推荐,可以说是自私地留着给自己。
但是我喜欢它,个人评分75。
时代真的不同,十五年前梅丽尔接拍《廊桥遗梦》前曾非常犹豫,因为故事涉及到“美化”婚外情,与传统婚姻观念不一致。
而在去年的新片《爱很复杂》中她扮演的五十多岁的女主人公珍妮和再婚的前夫杰克偷情并没有多少心理障碍,女伴们也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性福和幸福。
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美国社会的性观念变得开放,连老年人也不例外。
《爱恨复杂》前半部分很流行,真正出彩的在后面。
一天珍妮在为前夫准备了佳肴而对方无法离家时,她顿时清楚了自己法律上的情妇地位。
她感到非常屈辱,也开始明白了自己答应前夫的追求潜意识还是源于十年前对方背叛后自己难以平衡的心理。
而在对过去的婚姻问题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她终于释然了,而前夫对他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即便他要离开现在的家庭回到他的身边。
走出过去的阴影后,她可以清醒地面对未来,考虑到底谁才是愿意共度余下时光的对象。
她选择了设计师亚当。
杰克的一句辩白很有诱惑力:我们当初分手是因为繁乱的家庭让我们已经没有了激情,而且性情变得很坏,如今我们都成了对方希望的样子,而且孩子已长大,没有家庭负担的我们正好享受人生,这是一个典型的“活在当下”的例子。
似乎过去逃过的责任以及造成的伤害都可以一笔勾销了。
影片再次印证了男人是生理动物女人是情感动物, 难免有点STEREOTYPE(类型化)。
对于像珍妮一般的成熟女性,杰克始终是个贪玩的孩子。
不能让犯了错的坏孩子轻易有好报,所以珍妮最终没有接受前夫。
从这一点上,影片还是守住了美国人的道德底线。
有点搞笑的一部片子 一对中年离婚夫妻变成py的故事 这部片子吐槽的点很多 但是想想好像有些也很真实 当家庭主妇忙于照顾孩子和家庭时总是披头散发面色憔悴 老公借口忙于工作总是早出晚归不仅不帮忙分担家务 还在外聊s 和妻子无话可说 最后分道扬镳 和安抚他受伤心灵的小妹妹在一起 当孩子长大成人 事业有成的妻子面色红润 气质卓然的站在前夫面前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于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你等等言辞脱口而出 只是因为现在的我家庭和曾经离开后想象的家庭不一样 于是开始怀念 开始暗戳戳搞事 最后和前妻成了py 前妻有点动摇是想要什么证明什么还是真的余情未了 醒悟过来其实也是不可能再在一起的 虽然最后和建筑师的故事开始了 这部片子最让人不能忍受的也是大多数男人的通病是自以为是 不给人思考不给人讲话的机会 自认为自己魅力依旧 呵 男人
对人性的复杂似乎又理解了半分…但男性和女性的境遇总是如此不同:女性总是要承担抚养孩子照顾家庭的责任,那是梅姨在与ex在酒店开房的时候不得不接听的孩子的电话,是年轻的妻子在排卵期不得不放弃的外出就餐…同时女性也要承受道德观念的约束和患得患失的痛苦,比如梅姨和ex约会后内心不安去心理医生处寻求建议,比如做了一桌子ex爱吃的菜,但他却因临时有变不能赴约,她只好失落地把菜放进冰箱、脱下喷了香水的性感的裙、熄了蜡烛,再如年轻的妻子含泪看着丈夫与前妻跳舞时爱意满盈的眼神…而另一方面,男性似乎总是有机会逃避孩童成长时带来的麻烦事,最后只需要出席在儿子的毕业典礼,就算完成家长的一部分责任…只是不知道男主更留恋与三个成年子女吃爆米花看电影一家人和和美美度过温情的夜晚,还是更在意5岁的小儿子在朦胧的睡梦中把他的大手搂在怀中的纯真…似乎不管怎么选,给孩子们带来的都会是伤害…只是成年的子女们已经治愈,尽管那用了10年的时间。。
所以是不是男性总是会在被家庭责任严重束缚的时候爱上其他人,比如男主在三个子女成长期爱上年轻的女孩,后来又在5岁小儿调皮捣蛋的时候、妻子想再要一个孩子而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感受到“令人压抑的家庭氛围”而重新爱上前妻…幸运的是几个主角的经济能力都在线,不然也许会是另外一番鸡飞狗跳的场景…与内容无关:1. 梅姨也是个Hermes carré的深度爱好者,以前看《大小谎言》就有很多出镜;2.二女儿好美;3.女婿穿白t+女睡裤的样子好可爱;4.居然昨晚梦见牛角包,今天看的电影里就在做chocolate croissant;5.“下雨天开工会获得幸运”。
结婚了,有小孩了,过了十几年了,爱是多角的了,离了,伤了周围的人了,也伤自己了,说了再见想再回头了,都变味了,人未必在原地等你,等你真的转身了,才发现人跟别人携手离去了,到头来只剩自己一个。
再次离去的时候不再是你先转身。
错过了就错过,失去的未必再得。
我觉得不能算影评,算是观后感吧。
看完电影后,我把我的MSN签名改成:纠结的小心情儿~这不是部喜剧吗?
这不是HAPPY ENDING吗?
这是为什么?
我想主要还是看电影的心情。
其实心情也是3D眼镜,像看阿凡达的时候一样可以让你身临其境。
在一个灰暗的城市灰暗的季节孤独地生活着的时候看怎样的爱情故事都是患得患失的纠结。
朋友问我怎么样,我说就那样吧,没什么发生,就是找不到男人。
朋友说,那就自己好好的,心态好了,你就比大多数女人幸福。
是这样的吗?
所有人都说爱情是件麻烦事。
的确,任何的阶段,都有理不清的问题。
看得太多了,想到的都是麻烦,不自觉的退后了。
可是还是幻想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例外和奇迹,拥有安宁幸福美满。
我很欣赏欧美女人的心态,无论多大,心态永远25岁,不会因为自己太嫩而生涩,不会因为太老而自暴自弃。
所以相对的,爱情的问题也就理论上伴随着她们的一生。
麻烦不麻烦,真麻烦。
可是就是在那一堆的麻烦之间体味到那一点点的小温情。
那些切换的画面和不断填满的酒杯,那觥筹交错的嘈杂背景,那桌子上的鲜花,还有无敌性感的甜点,那深夜开工的后厨,那些划着范围的工地胶带……难道我们的爱情不也是一点点品尝小细节的小滋味吗?
这些心有灵犀比太多的场面事重要得多。
又是一个朋友,和我一样单着,每一次与陌生人约会时,总是告诉我她觉得是要化妆登场演戏。
是啊,可是不演,如何在这个假惺惺的世界里寻找爱情呢?
真让人心寒。
化解纠结的,最终还是坦诚吗?
你能吗?
他能吗?
我觉得这个故事比UP IN THE AIR好。
和它来比较,因为他们都讲得是时代,人物类似的故事吧。
但是我觉得这个电影也许更实际地触及到了人们的心灵。
我很喜欢电影的色调。
非常温暖清新,把人物衬托得很自然,还有就是那些吃的,实在非常诱人。
我对音乐没留下任何印象。
有关演技,我觉得几位老大基本都是本色出演吧。
太熟悉的生活背景了,轻车熟路了。
再紧凑一点。
Meryl真是老戏骨,这种出轨找小三的男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爱真的是个很难说清楚的事情
至少还挺好笑的,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女婿,挺不容易的,哈哈~~~
虽然是老人电影,冲着电影名就看了。。。
2011-4-13
nuts
感觉有点怪 不是很喜欢 梅姑表现中规中距 远不如朱莉茱莉亚
没劲
老年回春偶像剧。既然是偶像剧就有捧脚的,虽然梅姑不算臭脚。
轻松、幽默,几个即将迈入老年行列的叔叔阿姨的感情故事也可以这样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奥斯卡 颁奖礼的主持人正是这对情敌,我说他们俩怎么老损对方
无聊之极
受不了
Love could b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分手后要做回朋友真的蛮难
为不狗血的结局打四星~
对比满大街风度翩翩的绅士,为了女人不怕当众丢面子的男人显得多末可爱
是爱情类型里,值得5星的片
无头无尾 矫揉造作
爱其实不复杂,剧情一般,梅姨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