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0_周四_#13,初六, 继续因Novel Coronavirus家里蹲,今天看了三部电影, “赏金猎手”,“全民情敌”,和“深夜食堂2”。
“深夜食堂2”这部片子名气挺响的,今天碰巧有机会看到, 虽然是2,也是挺不错, 挺温暖的。
邻家小铺子或者小食堂,通常接纳的都是熟人,而且一般陌生人之间愿意说出自己的困境嘛?
我一直是很难开口的那个,所以看着影片里的大家愿意吐露心思,还是很佩服欣赏的。
第一个故事里的大城市打拼大龄女青年, 第二个故事里的面店母子和长儿子15岁女朋友,第三个故事里挂念抛弃的儿子被骗的老母。
里面两个细节挺让人感动的, 一个是面店母亲知道边上这个就是儿子女朋友,儿子当着众人面大声说要娶她,母亲气得语无伦次,但轻轻站起,取下墙上的包,开门再轻轻合上;还有故事三里的警察听食堂老板的建议,到老母被弃儿子家假装问路,再引导他到马路上多停留,以便于老母看到他结了心愿同时又不违背儿子不愿见抛弃他的母亲的意愿。
深入骨髓的素养让人温暖。
整部片子节奏不急不躁也不拖拉,看着很舒服。
2017年上海电影节第2部日影,在上海影城1号放映厅,如大神所说,电影节一定要去一次影城一厅才有仪式感。
这次也不例外。
来说说《食堂2》,剧情从每个参加完葬礼后回到食堂吃宵夜的食客开始,人啊,就是这样,即使再悲伤,还是会饿!
沮丧、失落、痛苦…亲人离世,天灾,高考落榜,失恋,失业…就连孙悟空九九八十一难,八戒永远陪伴左右找吃的。
无论白天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晚上在你面前放上一碗热腾腾的猪肝面加块素鸡,顿时觉得自己短暂性失忆,化悲愤为食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故事从其中一个不参加葬礼,但喜欢穿丧服的女编辑说起…总体评价电影剧情衔接流畅,当中照例穿插笑点和梗,但不如电视剧来的精悍,master的存在感弱,也有可能是电影里人物和故事情节太多,略带喧宾夺主。
即便如此,我还是看饿了,刚刚吃过晚饭也不管用,所以这一点上,加一颗星。
他脸上长长的刀疤,跳脱尘世的心境,最拿手第一道菜是猪肉汤饭,老太太吃饭时他颤抖的肩膀,都暗示他才是老太太的儿子!
被妈妈抛弃的人生,就是刀疤鬼的人生啊,怎么可能让妈妈看到自己这样的生活,既然见不了面,就让有别墅的有老婆有儿子的人生给妈妈安心吧!
百度了下,居然都没人看懂,导演哭瞎了!
我好着急!
“你呼出的白色气息此刻乘风飘散,一点一点消失在天空的浮云中,向着高远的天空伸出纤手的白云,吸纳你呼出的气息继续飘游,仿佛是很早以前的故事,云朵在河面上徜徉,”伴随着悠扬的音乐,深夜食堂的老板低沉的独白“营业时间从深夜12点到次日7点,人们称这里为深夜食堂。
菜单只有墙上贴的十个,可以随便点其他的菜,能做的就做,会有客人来吗?
还是有很多人的。
”镜头特写手安静的削着白萝卜,然后把魔芋豆腐一点一点地撕碎,五花肉放进浅铝锅内煎至七八分熟,然后倒入红萝卜,白萝卜,魔芋豆腐,白豆腐,香菇还有豆干,加水没过所有这些食材,煮沸。
然后用大汤勺加入味噌酱,用筷子在旁边搅拌,一点一点的让这味噌和汤水相容……伴随着老板的声音,电影拉开帷幕。
1.煎鸡蛋,烤香肠,串联整部剧的人物出场。
开始出场的不一定是主要人物,但是从开始到结尾他们一直都在那里吃着,谈着,贯串整部影片。
“人啊,在伤心的时候也会肚子饿”深夜时分,多数是参加葬礼的人来这里吃饭。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她就会穿着类似丧服的衣服在街上走一圈,然后在来这里吃一份炒肉套餐,这样明天就又有干劲了。
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捧红了作者却被作者要求换掉了,新跟的的老作者却死掉了。
在参加葬礼的时候认识的中意的人,热恋中却被告知是香典小偷。
本来脱掉丧服的她又开始穿上丧服。
深感压力准备放纵自己和随便找自己搭讪的男人一同进入情侣宾馆,最后还是没有进去,争吵时候进入小警亭,又接到电话说是爷爷去世的消息。
双重打击下,真的回去参加葬礼。
没想到却碰到自己的意中人,订婚了。
“时运不济的时候就放低姿态等待,只要自己的生存状态不崩溃,机会总有一天会降临,不是吗?
”“整洁感表现在头发上,美的意识表现在指甲上,不安感表现在脚上”虽然是香典小偷,但是说出的话,让人深思。
感觉这这部电影没什么关系,但是也许正是他这份细心才能时刻揣摩行骗对象的心思。
正如日剧里面诸多的小细节一样,耐看,而且让人感动。
2.手里拿着吃了半根的冰棍,伴随着知了的叫声,让人听了就感觉好热。
相熟的店面都关门了,熟悉的味道相继都关门了。
荞面馆老板娘,吃鱼片糕。
总觉得事情告一段落的,剩下的就是儿子能独当一面了。
丈夫去世已经16年了。
看着电影里面的人吃荞麦面的人,好好吃的样子,好想去吃。
在几部日剧看到里面的人吃荞麦面,举得很好吃的样子。
每次看日本人吃饭,就觉得特别虔诚和满足,连荧幕外的人都觉得他们吃东西的时候特别满足,特别有味道。
曾经有人也说:看你吃东西,觉得特别有味道,肯定特别好吃。
想想当时吃,只是关注吃的食物,享受吃的过程,而没有在心里对它们有什么期待。
应该就是这样的全神贯注的吃才显得特别有滋味吧。
有比较就会有期待,就会有不满。
儿子和父亲的比较,总觉得儿子不如父亲。
其实他们父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总是无法让自己的父母满意,除非自己要承担责任。
不是因为喜欢而继承店铺,而是知道他妈妈肚子里面有他才想承担责任的。
明白自己想要承担的责任,才开始认真做事,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自己。
或是孩子,或是为了父母,更多的是为了肩上的责任。
日本人还是真喜欢打乒乓球。
国内到是很少女人们聚会去打兵乓球的,然后一起去喝一杯。
不管白天工作多辛苦,晚上还是要留一点自己的时间无论是聚会喝酒吃饭还是打球。
我觉得这点,我们女人也可以借鉴一下。
除了孩子,丈夫和家庭外,留点时间给自己,先放空心思后才能满血复活的投入明天的生活。
荞面馆老板娘的儿子阿清喜欢上比他大十五岁的女人。
母亲不同意,可想而知。
儿子拜托奶奶帮忙在熟人的荞麦面馆里面打荞麦面。
为了独当一面,重振面馆,希望让妈妈早点享清福。
他一直在默默的努力,他说想结婚也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老板娘含泪吃下荞麦面,虽然嘴里说着不好吃,但是依然笑着吃下去。
剧中的线索人物开始出来说,“人活着就得像风铃声一样清脆。
”让儿子和女朋友坚定的去见他们的妈妈。
没有交代结局,但是可以想象到的美好结局。
毫无间隙的转到第三个故事。
3.被骗的母亲,遇到一群好心的人的帮助。
看完前半部分的,觉着这个母亲是主动被骗的,那么想儿子却没有见到。
因为当年她抛弃儿子和老公与人私奔,早已经与儿子断了联系。
因为自己有愧,所以不敢去见儿子。
在深夜食堂,她点了一份猪肉汤套餐。
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儿子最喜欢吃的,她一直不敢吃,不敢相念,直到来了东京。
这个有儿子的城市,在这里让自己吃儿子最喜欢吃的饭,虽然没见面,但是想想和儿子在一个城市,就让自己肆意的相念儿子吧。
了解到具体情况,深夜食堂的老板和警察,也没有谴责和鄙视这位风烛老人,而是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帮助老人见了儿子一面。
虽然是老人远远的看着儿子,但是依旧足够了。
对如此大年纪的老人,我们没有办法去责备,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这就是最大的善意。
深夜食堂的老板如此明白,亦不点破。
孙女辈的女孩因为刚进城得到老板娘的照顾,对这个像自己奶奶一样的老人心生怜悯。
带她去自己房子里面住,给她铺床和准备干净的睡衣。
她们互相都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和温暖。
这是爱的传递,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缘分,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间。
最后,新年,深夜食堂很多人吃饭,所有线索人物都来了。
每次吃饭都记录的那位大爷说,“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
”说完,大家都笑了。
虽然很简单平实的话语,却很有道理。
这三个故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故事,没有拯救世界的英雄,没有石破天惊的大事件,只有寻常百姓之间的温情故事,让人感动和温暖。
爱慕小暮警官的女招待终于等到警官让她进去一次吃饭,新年的雪花如期而至,深夜食堂的老板照样忙碌着。
“人们在家休整的时候,我的一天才刚开始,营业时间从深夜12点到次日7点,人们称这里为深夜食堂。
”片头的歌曲又在片尾出现,但此刻听起来特别的温暖,从胃里到心里,一直暖暖的。
“…….避开明亮日光在屋檐下休憩的小犬,回忆也在那片天空里,一点一点地消逝,在那面天空的更远处是另一片万里晴空,白云票友在那无人知晓的天空中……”从来没觉得食物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食材煮成的食物,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散,拉近了我们心的位置。
也许,在每个人的心底都希望有一间那样的深夜食堂,能在我们失意和沮丧的时候,暖暖我们的心;在我们开心和取得成绩的时候,分享这份美好。
大拜碎碎念:无意看完电影版的《深夜食堂》,就看到各种关于国内拍的《深夜食堂》豆瓣评分2.5。
我没有看过,也不好评论。
最开始只是对吃的感兴趣,看过纪录片《寿司之神》。
以及前几年很火的《舌尖上的中国》,食色性也,排在第一名的是食。
名以食为天,可见食的地位有多高。
《海街日记》里面四姐妹吃饭的各种镜头,觉得她们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美好。
每次看她们认真煮饭,认真吃饭就觉得特别感动,特别美好。
喜欢蔡澜先生对吃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态度。
好像说到吃就停不下嘴呢,你呢?
这部电影还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但感觉比14年的第一部电影更好看。
第一个一名是爱用穿丧服来转换心情的女生,在历经了欺骗女性的“奠仪小偷”、以近日好友亡故为借口的搭讪者、爷爷去世后,找到真爱的故事(PS:又是僧侣,最近总是出现这种组合啊)。
第二个是一位丧夫多年、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成人的荞麦面店主,面对儿子要和一位年长15岁女性结婚的要求,手足无措的故事。
第三个是一位年青时抛夫弃子、年老时孤独一人的老太太,因思念唯一的儿子被骗钱财的故事。
三个故事,从平淡到戏剧化到催人泪下,引导着人们循序渐进地感受着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阶段女性的爱。
如果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荞麦面店主、儿子阿清、纱织在小店第一次三人正面相对的场景,那最让人泪目的就要算老太太远远地望着儿子、孙子一家其乐融融,她一人躲在计程车里又哭又笑的情景了,尤其是她一边喝茶一边说“我啊,抛弃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时,真让人百感交集。
其实看见这个电影标题后,内心的观后感和对深夜食堂的情愫在慢慢的在内心慢慢发芽。
刚开始是畅享着以后工作的时候能有这么一个地方,能遇见一群各色各样的于小店相识的人,每晚像是有约定一般,坐在桌前聊聊有趣的或不开心的事,每当门在吱吱声打开后,或一句“怎么才来”的调侃,或又有几率新朋友加入,然后初始时各自的矜持,一群人在城市一隅相聚。
这种畅想的生活或许有些奢望,忙忙碌碌的人何等缘分相遇,内向的你我又是谁最先打开了心扉。
哈哈,然后我很快又想当深夜食堂的老板兼厨师。
我想象的这个角色格外多一点,在我的柏拉图世界里尽情雕刻着另外一个柏拉图形象。
我会用纸笔记下每个常来顾客的喜欢的菜,;我会白天尝试那些他们想吃而我不会做的;我会倾听每个在深夜困惑,难过的食客;我会与一群相聚于此的人一同聊到天南海北;我也会招呼着经常来而在角落楞楞的听着我们言语的内向的年轻人加入。
我应该大概率是那个人,我会很感激老板的。
然后啊,每晚把平淡的、深刻的、开心与不开心的、他们的和我的故事写在纸上,然后发行出书,又圆了我是另一个作家梦。
其实,我没看完这个电影就已经写下了我的观后感,与其说是观后感,不如说是对深夜食堂这一概率的自我想象。
抱歉+-+又多了几个稀奇古怪的想法。
如果说看《深夜食堂》需要一个理由,那我每个阶段的理由都是不同的。
初看时,只是被精致的美食吸引而已,理由很纯粹。
再看时,发现里面的人都善良温暖,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便想看上一集。
而最近看《深夜食堂电影版2》,直到小田切让说出那句“这是无家可归之人的聚集之地”时,我会心一笑。。
在我看来,电影版2的主题是别离后的各自圆满。
电影开头,大家都在各个地方参加完丧礼后,穿着丧服来到深夜食堂。
但只有一人例外,穿丧服不是为了参加丧礼,而是转换心情。
这就是故事的开始。
烤肉套餐——“那就给我上肉吧”
为了转换心情于是穿丧服出来转一转,把所有操蛋的事都抛诸脑后,随后痛苦地吃一顿肉。
这就是仪式感么?
抑或说,这是一种暂时麻醉自己的方式。
所以才有丧服小姐接下来问的:穿日常服装的自己,和穿工作服的自己,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呢?
丧服小姐也许认为那个穿着丧服,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
于是,当她穿着丧服参加丧礼时,遇上一个从她后颈就能够看穿他的男人,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河了。
谁知道对方只是一个“奔走于全国殡仪馆的奠仪小偷”罢了,专偷脆弱女人的心。
伤心欲绝的她离开了一段时间,归来时,身边多了一位身穿洁白西装的男人,而丧服小姐再也不穿丧服了,而是穿了一件白色衬衫搭配粉色外套和米白色百褶裙回到深夜食堂。
第一句话是“老板,我和他订婚了”。
原来是在爷爷葬礼上遇到的,而对方是富山寺庙的僧人。
而从电影来看,对方明显不是由于她穿丧服而被吸引的,丧服小姐打破了宿命。
而对方愿意为她来到东京,只因为“我觉得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会闪闪发光”,看呀,这才真正的懂你啊。
愿你不需通过服装来伪装自己,找到一个陪你吃烤肉套餐的人。
荞麦面——“真难吃”
《四重奏》不是说过么: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荞麦面妈妈吃过儿子做的荞麦面后哭着说“真难吃”,然后就放手了,让儿子跟大自己15岁的女朋友在一起。
《深夜食堂电影版2》讲了三个故事,而我自己最喜欢的是荞麦面的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讲了大龄未婚女生对于择偶和婚姻的看法。
【年龄】是一个障碍。
正如茶泡饭小姐说的,对方比你年轻,你却因为年龄大要急着下定论。
当然,小岛圣姐姐一语道破:说什么输一截,又不是在比赛。
是啊,不把爱情当比赛,是对爱情最起码的尊重啊。
这个故事还讲了对待相亲的正确姿势。
年纪稍大时,不少人会通过相亲的方式来快速进入婚姻,毕竟是亲朋好友介绍的对方,知根知底减少了熟悉的过程,加快了走进婚姻的速度。
【一击必杀】是不少人的真实想法。
但是,明明大家本来就是陌生人,一开始合不来不是很正常吗?
这个故事还讲了平凡爱情的模样。
一地鸡毛其实就是婚姻的常态,但幸运的是,临睡前他会靠过来悄悄说句谢谢你。
然后两人带着微笑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又开始跟生活抗争。
但怕啥,哪怕生活兵荒马乱,也有一人陪你走。
这故事还讲了,哪有那么多的喜欢,还不是因为某个人而甘之如饴么。
爸爸原来也是个洒脱不羁的青年啊,但是得知你出生的那一刻,他把所有的铠甲都卸下了,为了你和妈妈的生活,他起早贪黑,慢慢变成了两鬓白发有着啤酒肚的中年人。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啊。
最后,还告诉你应该怎么活。
黑社会小哥哥轻轻敲动风铃,转过头来问“好听吗”,你一脸诧异,心想这小哥是要干嘛,谁知道人家冷不丁地说出一句“得活得跟着音色一般啊”。
一身鸡皮疙瘩,顿时觉得黑社会小哥在整部电影最帅的角色(当然,小田切让的地位不可动摇)。
猪肉汤——“好吃”
老奶奶来到东京给儿子的同事送钱,拯救惹了一身债的儿子,遇上了好心的出租车小姐姐,从而把她送到警察局,才发现是遇到诈骗了。
小田切让带着老奶奶到深夜食堂,并给了所有观众一个答案:深夜食堂是无家可归之人的聚集之地。
后来发现老奶奶其实心里很清楚,打电话来求救的并不是儿子本人,她早就儿子并不会向她求救。
因为老奶奶年轻时为了心爱的男人抛夫弃子,但编剧没有为她洗白,最后也没有强行安排老奶奶被儿子无条件原谅从而一家人开开心心生活在一起的戏码。
因为,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原谅。
错的人就应该有不被原谅的觉悟啊,远远地看上一眼,然后驱车远去,其实就是对彼此最好的安排。
三个故事都讲完了,而我还想再提几小插曲。
第一个是大叔在电影开头默默地拿起本子记下每顿饭吃过什么,感觉就会珍惜每一顿饭。
但到电影结尾,他忽然不记了。
然后说了一句很矫情的话。
第二个是,每集都出现的猪肉汤原来有故事。
到底第一个称赞猪肉汤好吃的人是老板的爸爸、老板的妻子还是前老板?
众说纷纭,但其实无论是谁也不重要啦,重要的是,你做的饭有人珍惜,让你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对不对。
最后的最后,想跟深夜食堂的老板说一句。
“正是因为你,人们才会聚集在这家店里,我很高兴能成为其中一员”。
先说打分,老实说我不知道该给这部电影打几星。
因为很惭愧并没有看过之前的部分,很难做出判断与比较。
不给五星,大概是觉得,这种美好没必要完满就挺好。
三个故事都很简单但又有着共同点第一个故事中的女主角,面对工作的压力,每晚穿着丧服在街头散步,面对搭讪的男人,不想接受却又有所期待。
当她遭受着感情的背叛,男人不怀好意的接近,亲人去世的噩耗这一连串暴击时,就在大家猜她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了,她却那么轻松开心的出现在大家面前,带着真正可靠的爱人和订婚的消息,她的幸福让人觉得似乎以前她遭受的不幸都未曾发生过一般。
第二个故事中,荞麦面店老板娘的儿子似乎那么不听话,外卖送的慢,面又不会做,明明家里开荞麦面馆却喜欢吃乌冬面,还要靠母亲给的生活费度日,还想要和一个大自己十五岁的女孩结婚。
妈妈那么不放心他,可是有一天忽然得知,自己儿子会偷偷的学怎么做荞麦面,会说自己要尽快学会好撑起家里的面馆,他会活的像那个好听的风铃声一样。
第三个故事,对自己的儿子怀抱了一生的歉意和念想的老奶奶,虽然被骗从九州赶到东京,在明白自己被骗之后仍然想留在这,哪怕多呼吸一会有儿子在的地方的空气。
最后她吃到了儿子小时候最爱的猪肉汤,看到儿子幸福的一家三口,可爱的孙子,幸福的家庭,自己的儿子是个好爸爸。
她说,就够了。
你看,每一个故事,开始似乎都很艰难,各有各的伤心与困苦。
可是最后的幸福却来的那么简单轻松,似乎人生的快乐就是顺利成章一般。
我甚至想不出什么想说的,只是觉得,没有想说的反而最好。
最好人生的快乐就能如此简单,不用我们说太多,等太久,它就来了。
希望你们都是这样。
希望自己也是。
学生党,下午两点到四点的场,一场电影就被我和其他两个同学一共三人包了场。
没了打电话聊微信声音很大的大人和过一会儿就不是吵就是哭就是闹的小孩子,我觉得我大概是理解了作者的意思的。
下面简述我对三个故事的理解。
第一个以为跳出了欺骗和隐瞒的圈子,以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新生,结果不过是跳进了另一个更大的欺骗和隐瞒的圈子里,被一个葬礼礼品小偷欺骗了感情。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女主人公和一个还俗的和尚在一起了。
这是绝望中的挣扎,单纯的滥情还是真正的雨后天晴的幸福?这个结局仿佛是给黑暗中的人一束光,光会熄灭,还是更加明亮?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在这生活的漆黑终于还有点生存下去的盼头。
电影还给了那个小偷在监狱里的场景,他依旧很自在,还不忘调侃监狱人员。
可能是坐牢做惯了吧,小偷并不觉得坐牢有多艰辛。
这算是讽刺有的人欺骗别人的同时也欺骗着自己?我倒是更偏向另一种,他或许还是相信生活总会给人一点活头的,不然还会淡定到调侃监狱人员?第二个故事。
很明显母亲是想回到年轻的时候的,也希望轰轰烈烈,“年龄差什么的都无所谓,只要有爱就好了”,“你除非娶她这样的女孩子,不然我是不会允许的”算是酒后吐真言,心底是承认这样的婚事的,之所以坚决反对,一方面是迟疑,年龄差过大是否会导致感情问题?能否像孩子的父亲对母亲每天睡前在耳边说一声“很高兴遇见你”那样真挚地相爱?另一方面,她也是不舍,毕竟母亲看到了儿子就像是看到他的父亲一样。
然而当店老板给她盛了一碗儿子学习了两个月练习捞的荞麦面的时候,她还是被儿子的努力打动了,承认了这桩婚事。
母亲稍有落寞的感伤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让我感觉到了时间既残酷又充满了希望。
第三个故事。
老奶奶来到东京找儿子却被骗钱,受到了当地人的款待,最后看到了儿子。
社会上既有骗她巨款的骗子,也有热心帮助她、开导她的店老板、警官和小女孩(大概是吧,就是那个曾经住宿店老板家的女孩)。
暮年对儿子的思念,人心的险恶(被骗钱),人情的冷暖(胶囊旅馆一段,很令人动情),明知儿子难找却仍要寻找并且只为见一面的老奶奶的执着,女孩的猜忌(她对警官说老奶奶精神可能有问题),店老板对警官提建议时的动情(让他们见面,但也别让他们见面),老奶奶后来见到儿子因不想打扰其生活而不相认选择离开的心酸,老奶奶事后在老板店里真情的倾诉,以及最后老板在墓碑旁的独白,都让我感到一种真实感,还有,对社会的积极的态度,以及明天会更好的殷切期待。
然而之所以给四分,是因为结构,故事连接我觉得突兀了。
不过除此外其他都是不错的,不是平常那些甜到掉牙恋爱修成正果、家庭矛盾重重最后大好合欢大团圆以一张全家福结尾的辣鸡影视剧可以相比的。
最后,很喜欢店老板和小暮警官。
我也很喜欢店门外卖杂货的伙计说的话:“(这风铃)声音好听么?就要活得像这声音一样!
”
深夜食堂坐落在小胡同里,老板神情柔和地站在食堂门口,仿佛在迎接着脾胃和心灵都需要慰藉的食客们。
一个个身穿丧服的常客依次登场,在这些人中包括范子。
她穿丧服只出于兴趣,这样能帮她减少压力,不过,在真正的守灵夜上她被一位与丧服很相称的中年男性深深吸引住了。
另一方面,食堂附近的荞麦面店的儿子清太,面对过分依赖自己的母亲圣子,无法说出他将与比他年纪大的恋人结婚的事。
而应经济困难的儿子的请求从九州赶来的夕起子,把一大笔钱交给自称是儿子同事的男人。
食堂的常客们担心她被骗了,夕起子的小叔子向大家讲起关于她的事。
几个故事有点意思,一个抛夫弃子的老妇印象深刻
对不起我吃饱了
像是连看了三集电视剧。
哦。
整体普通吧。不过看到最后坐在车里看儿子那里还是有点感动的。
最后奶奶说离开儿子时的那段情节还蛮好哭的。其他两个故事很一般。
#深夜食堂2(2017)[电影]# 还是那间深夜小店,还是那个神秘的刀疤老板,平凡食客汇聚一处,影片讲述他们身边身上的各种故事,也是每个人的故事。故事里展现了互助友爱谅解也展现了人们的孤独、遗憾、无奈、悔恨但又并不是全无希望。食物抚慰肠胃,故事温暖人心。尝苦辣酸甜,品人生百味。熟悉的音乐响起,似乎一切都被治愈了,恰如小酌一杯,微风拂面,回味悠然。不过还是喜欢老的电视剧版,一集一个故事来得踏实。
制作者熟谙这样的套路,简直煽得炉火纯青,该停的地方戛然而止。你即便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完全猜个八九不离十,但依然能被崩一脸泪。只有他们做得好才能放心跟着走啊。演员同样也是在演,甚至有点夸张,但就让人感觉非常由衷,也充满细节,哪怕是吃都吃得很有感染力。镜头不花哨但交代清楚。
?看不懂,怎么和第一部差不多?
没有电影1好
毫无悬念的保持了一贯水准 里面的每个演员都很用心地把自己的角色特点可爱点挖掘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喜欢日剧的一大原因就是 看了后会觉得内心充盈了好多 像充满电似的 又可以回到现实生活里平和友善的重新做人了哈哈哈 我还会二刷一遍哒
臨沂開了一家深夜食堂名頭的日料,我去吃了三十多的一碗麪,膩
电影有属于电影的标准
善良的人的善良的故事
如果是电视剧就很好,电影的话……
喜欢第二个故事,儿子要跟大他15岁的对象结婚。
纪念我的第一次提前离场[摊手]
超治愈,不知不觉就看完了。“得活得跟这风铃的音色一般啊”
电影版的《深夜食堂2》这一次仍旧没能讲出一个长篇故事,它还是同它的前作一样,是由三个故事组合而成的,可这一次电影有了一个更为核心的主题——死亡,也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沉重的命题,却在深夜食堂的料理下,变的温情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