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说大众的意见有时候毫无价值,虽然本片在豆瓣的评价才区区6分出头,但对我来说,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这是写实幽默手法的极致表演,是一个如梦幻般迷醉摇晃好莱坞的鬼才式特写。
制片人=项目总监,实际上算是一位大保姆,今天平衡了导演的艺术人格与投资方市场原则之间的冲突;赶明又得对脾气暴躁的大牌明星软硬兼施,以防对方的一意孤行毁掉马上开机的新片;同行红人的突然自杀隐喻着这个浑噩的欲望世界并不如其外表那般光鲜;还有那第一任、第二任前妻的历史纠葛围绕他,彷如挥之不去的噪音;一位父亲难以履行父亲的责任已是遗憾之事,更遗憾的是英雄迟暮对真情渴望却不能如愿(二任妻拿着大笔钱却早已决心、性感后生的献媚也完全只为私利)可悲乎?
非也。
大制片同志的年青年华,难道还能脱得了纸醉金迷、欲望横流的干系?
有因必有果,好在此公心态姣好,经验老道。
只要任何杯具时刻都能真心喊出“生活是美好的”,不也就够了吗?
名利场封面照的座次排位那不过是过眼烟云...此片看进便欲罢不能,不喜欢者几乎可以肯定对好莱坞乃至美国文化无爱无知。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教会了我从此不再轻易信任豆瓣之流的评分——因为大众的意见有时是毫无价值的。
刚刚写好凯特的《革命之路〉〉, 在飞机上又看了三个老戏骨的《即时发生》,什么资本运作,什么潜规则统统来了,觉得真是讽刺。
到底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
归根结底:卖座的就是好电影,大牌明星才是文艺青年追求的!
总之,有钱才是硬道理!
电影作为一个工业,在好莱坞已有极其健全的体制,谁该干什么,谁说话算数,某个人可以牛到什么地步都是可以量化的。
所以,试映不好,导演要重新剪辑,出资人不喜欢BRUCE 留胡子,再牛他也得刮!
一切以钱为指引。
ROBERT 整天挂着的电话和《革命之路〉〉里LEONADO 的黑西装一样压抑。
BRUCE这样的腕儿,一个胡子的决定关系一个组几十号人的饭碗,不是一句“爱谁谁'这么简单。
好莱坞的《革命之路》, 究竟有什么不同?
艺术人生,究竟幸福在哪里?
我看不出, 还是留给APRIL这样的文艺青年看吧。。。
值得一提的是《暮色》的女主在片中演ROBERT的女儿,还是那副谁都欠她的表情,真是越看越讨厌!
05年好莱坞翻拍过一部《金牌制作人》,曝光了制片人怎么坑投资人的钱,其实如今在内地影视圈,这样的坑老板骗局每天都在上演。
好莱坞喜欢拍导演演员编剧为主角的题材,每每都是揭黑自黑抹黑,要不就是丧为主题,如《月亮上的男人》等,而且都是冲着奖项去的。
本片在丧与喜之间,丧又丧不到底,喜又笑不出声,所以是失败的。
罗伯特·德尼罗演喜剧,还是《拜见岳父大人》经典。
片名起的很好,what just happened?偏偏翻译成中文倒失去了本来的无奈。
ben是个一个成功的制片商,在圈子里独享盛名,片约接连不断,更有想出位的美女自愿潜规则,看似辉煌的职业,却实际上无奈而又繁琐,夹杂在太多硬实力之间,协调着各类难于磨合的矛盾,象一个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别人的戾气,然后持之以恒为了生计奔波。
好莱坞只是生活的缩影,ben忙碌的一天,尽是在处理“能不能杀死狗的结尾”或者“能不能留胡子的演员”这类的事情,周旋在艺术与金钱之间,各方都不能得罪,但是往往金钱是强势的一方,而艺术的忍让又是多么的艰难,生活不易。
结果,由于别人的坚持,ben的事业直线下滑,象海报上那个无奈的眼神一样,还想问问发生了什么事?
几句话影评实践者祥林嫂同学,仍旧只是几句话可说。
1、我承认我是冲着罗伯特德尼罗来的。
2、我还以为这是个喜剧来着。
3、以前在我心中,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是不分轻重的。
4、自从看了《正当杀人》和《即时发生》后,更喜欢老罗了。
5、老罗挺着孕妇般的大肚子正油光焕发;而帕西诺则是毛蹭蹭的老了。
6、是否有眼尖的同学觉得狄克的扮演着眼熟?
7、狄克是《教父》中的某一角色吗?
8、此片还是值得看。
9、看到最后,几乎要哭了。
Hectic.Desperate.Real.Hollywood.关于一只狗,和Bruce Willis的胡子。
戛那典礼上的风光,人模狗样,却不知背后辛酸一大把。
夹心饼干,两面不讨好,但又要去讨好两面。
看着人说人话,看着鬼说鬼话,生气时还要微笑,全是不假思索的言不由衷。
一人同时跟N人说话,人人都要照顾到,但又不可能人人都照顾到。
最后还是被导演耍了,被老板贬了,被老婆甩了。
好个绝望的中年制片人。
爱死Robert De Niro,从《美国往事》里面那个青涩的黑帮小混混。
大师处理这个角色就是不一般。
这样一个忙碌而绝望的境地,并不用慌张和歇斯底里来表现,反而用一种超凡的冷静和近乎是麻木的娴熟来面对各种境地。
凡事见怪不怪,感情也不再强烈,所有事情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这种麻木越发增加了无助的绝望感。
Sometimes that's real life.
where you stand at these things,or who you may be standing next to...,may not seem lik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but is really matters.
觉得这部片子烂的人,就是片中觉得片子烂的人最后片中的片子还是按他的意思放了出来,而且还故意让结尾更夸张.再从海报上来看,片里片外都是想让闲人闭嘴,并且教人随大流.不随或没随成,就是BEN的下场.面对没变的结局,在红地毯时亮相的狗会想说什么?我喜欢这风格的电影,BRAVO5星鼓掌!
罗伯特德尼罗、布鲁斯威利斯,揭露好莱坞内幕的题材——这就是我看这部片子的全部理由——很俗,也正是影片所讽刺的。
中年危机的题材年年有,本片的特色是这个中年人的身份——好莱坞知名制片人。
由于职业较为特殊,困扰德尼罗饰演的男主角的事情显得荒谬可笑,比如布鲁斯威利斯究竟刮不刮胡子,电影结尾该不该射杀小狗。
剩下就没啥新鲜之处了,失败婚姻、问题子女、挠头工作,焦头烂额。
话说德尼罗和西恩潘的关系果然不错,前者在奥斯卡上为后者颁奖,后者在电影里干脆把老婆借给了人家。
影片打的是揭露好莱坞内幕的卖点,也涉及了发行方干扰后期剪辑,明星权力过大,业内性关系混乱等问题,但都并不新鲜,讨论也远够不上深入。
大概作者只想以轻松的口吻调侃,但对不起,这种调侃缺乏幽默,没什么好笑,只是最后那个《名利场》的拍照还值得回味一小下。
总之,本片再一次证明了大牌多的电影并非可看性就会强。
唯一令俺欣慰的是,德尼罗在这片子里还显得比较年轻
罗伯特·德尼罗、肖恩·潘、布鲁斯·威利斯,冲着这三个名字看的,结果除了罗伯特·德尼罗是绝对主角,另两个只是配角,而且还是演自己的配角。
不过片子还是很有意思的,就是叙述上偏平淡了点,看到当中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这时候一定要耐心看下去,因为越到后面就越有看头。
片中人的一些对话听似嚼蜡,过后却颇有玩味,一些细节也很好的为电影所要表达的提供了注解。
比如,Ben一直都做瑜伽,但听到主动要求潜规则的女学生说她是老人杀手时,Ben突然染起头发来,可见他不想被人说老,也因为前妻的新欢是他认为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开始怀疑自己已经失去了魅力。
又比如,《猛烈》为什么去参赛的是戛纳电影节,而不是其他两大电影节,我想除了名气响之外,戛纳偏向艺术、深刻、独特的口味或许也是考虑的一方面,这与那个导演在放电影前说的那段讽刺的话不谋而合,有意思的是,此片(《即时发生》)正是08年第61届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影片。
说到那个导演,我认为他是整部片子里最大的亮点,这个忠于自我、坚定执着、对电影艺术充满无比热爱、激情和追求的导演虽然装扮另类,行事特立独行,骨子里却是个性情中人,但我怎么也没想到他居然在电影之外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骗局,骗了包括制片人、投资人在内的所有人,也骗了看电影的我,比起那部只看了结尾的电影,这出剧才是真正的出人意表、惊心动魄,真正的配得上“猛烈”二字。
我不禁为导演的精心策划鼓掌叫好,也为他的一意孤行感到由衷的钦佩,他是个真正纯粹的艺术家。
而焦点争论的结尾,比起看似温情却平淡仓促的改版,显然保守争议和诟病的原版也就是最终版更现实、更合逻辑也更震撼人心。
当然,导演早就料到了会让很多人因接受不了而抨击谩骂,so what,艺术从来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却自有识货者懂得欣赏和钟爱,如带头起立击掌赞叹的那位仁兄,又如不屑问卷调查、在投资人面前为导演说好话争取、最后即使发现被戏弄了也毫不生气反而更加赞赏的Ben。
这不禁令人想起当年冯小刚讽刺张艺谋关于游走商业和艺术之间的想法时所说的话:“想左右逢源太过理想主义了,可能会两边不讨好,全世界的军队里也没有‘海军航空陆战队’这么一兵种,不如铁了心商业,要么就铁了心艺术。
”可惜,冯小刚只会说别人,却不反思自己,凭着一股子优越感就向《老男孩》开大炮,自己欣赏不来,觉得“特别变态,特脏”,让他“本能拒绝”,就继而质疑、否定戛纳评委的艺术观。
影片说的是老生常谈的中年危机,事业江河日下,家庭四分五裂,身边的人总有找不完的麻烦,最亲近的人总有令他忧心却不为他所知的秘密,但因为Ben好莱坞制片人的职业身份,使得影片同时又透过Ben的状况百出展现了好莱坞圈内的众生相。
比起幕前的花团锦簇星光闪耀,幕后的故事更加精彩纷呈,这位表面风光、内心苍凉的制片人终日在演员、导演、投资人、经纪人之间焦头烂额的斡旋着,连心平气和处理私人问题的时间都少得可怜。
如此承受重压疲于奔命狼狈不堪说到底还不是为了生计,Ben何尝不知既然在这个圈子就要遵守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自杀者就是他的前车之鉴啊。
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只是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威利斯那纠缠几天的胡子终于啼笑皆非的剃了一半,但至少电影得以开拍;《猛烈》因为导演的妥协而得以上映戛纳,却因为导演的欺骗而被报复晾在了机场,只能游览戛纳美丽的风光聊以自慰。
名气响人气旺的时候有的是人贴上来巴结讨好,想怎么耍个性耍大牌都行,一旦失势,人气滑落,就没好脸色看,其实想通了也就这么回事,甭怪他人势利眼,个个都现实的毫无人情味,谁叫你选择了这个圈子呢,不落井下石已是庆幸,雪中送炭更是妄想,这就是名利场的人情世故。
就好像喜欢的大床上睡了别的男人,喜欢的沙发变成了厌恶的大红色,觉得恶心难受吧,可认清了彼此间已离婚的事实也就释然了,该放下的就该及早放下,再自寻烦恼也只是误人误己而已。
btw,“Keep up the good work.”被译成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真够有才的。
人到中年。。。
好好好制片人都干这些吊事情fine
什么黑色幽默 好莱坞制片人地狱的一周
这个状态。。。焦头烂额。。本来以为影片会有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最后看来确实颓然收场。。
悲催
放空~~~
睡着了
everywhere! 哈哈哈
巴瑞·莱文森最近十年怎么总跟老罗老帕合作…阵容挺厉害的,但…还是挺无趣的。
狠狠的嘲讽,一开头杀狗那段就爆笑了,女高管不晓得是不是影射迪士尼那位,最后连戛纳都得顺带上。这部评分无论是豆瓣还是IMDB都被低估啊。
有点不咸不淡,倒是射狗让我开怀大笑
很好笑...
不好看
总而言之.我发现我并不欢喜如今身处的这个行业.半边身子逃离的状态.
对不起我真的没看懂,也看不下去嘛
不想去研究里面究竟带给你如何的感悟和思绪。只知道这个电影看的我没有丝毫的感觉。罗伯特+1
学producing的看完想哭吧
with Ran
老小子西恩还真是卖力,一遍遍的滚下来。制片人又是孙子又是爷爷又是保姆,还真不容易
三星半。如果说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是一次淋漓的宣泄,那么what just happened就是一次隐忍的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