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一定又得是绳索无法承受两个人的重量呢?
为啥导演你一定要选个那么土的皮鞋呢?
你随便选双,给个镜头我也知道你啥意思,这桥段非得要一双戴了眼镜的皮鞋才能表达你的意思么?
还有那个女的,非得和博士眉来眼去明枪暗箭的啊,生怕别人不知道孩子她爹是谁似的。
这部电影里,母子情,舅舅外甥情,孤男寡女情,父子情,兄弟情,情人情,同事情,专业,内疚,等等等等,人物关系蛮复杂,可惜真的没有一个打动我的。
《后天》里面简单的一条父子情贯穿全文,主次分明,简单动人。
亚洲电影还是不行啊,可能儒家思想总讲究个风度,悬念设置上总是没感觉。
而且总想包罗万象,凭借一部电影登峰造极,把所有的东西都想表现一下,结果狗屁不是。
最喜欢的是救生员哥哥,帅气,酷起来酷的一塌糊涂,笑起来灿烂的无与伦比。
其次喜欢的是那个小女孩,好像在哪个电影里见过她。
再次喜欢的是小舅子,一脸倒霉相,但是大难不死,请你好好怀念母亲吧,请你觉悟吧。
河智苑表现中规中矩,主要是在色即是空里面已经是熟得滴水的模样,造型上没啥突破了。。。
那个影帝大人我是第一次看他的片,说实话不咋地,估计是被导演糟蹋的。。。
灾难片嘛,期待好莱坞把奥尔良那次人间惨剧搬上荧幕了,这是必须的,这是肯定会有的。
是的,不疯魔不成活。
2小时的片子很拖沓,前面一个半小时都在不厌其烦就交代几个人主线人物的生活琐事,导演可能想架构出《撞车》、《通天塔》那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但是无奈是自身还是编剧的能力都要差上一大截。
后面半小时的剧情催泪弹和特技很精彩,应该可以值回票价了。
虽然部分效果做的有些做作,例如断桥上的集装箱雨那段。
但大部分效果质量还是值得赞许的,尤其是大浪拦腰折断摩天大楼的画面,很有气势。
很多人说本片的特效不如汉江怪兽,个人持反对看法。
个人觉得在场面上本片确实如宣传所说,可以媲美好莱坞灾难大片了。
既然是灾难片,难免会联想到前段时间的《水啸雾都》和《超强风暴》,题材相近,而且都是同样的主旋律。
在剧情上说实话,都挺俗套的。
画面和特技上,本片感觉还要略胜于《水啸雾都》,至于《超强风暴》基本无特效可言,还在延续几十年前的模型拍摄,这里就不再吐槽了。
最后在这个简评的结尾扣下题,主人公之一的气象专家一直在向他的主管(某中层领导)汇报关于海啸的进展,但是这个SB一方面太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又太怕承担责任(这种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因此迟迟不向上级及群众告之海啸即将到了的消息,结果造成了几万人死亡,几百亿(兆以上的数字我不知道什么,因此我把这个天文数字折合成了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这种人,如果侥幸逃过了灾难,时候也一定要严肃处理,枪毙10分钟已泄众怒。
2009.9.5还是不错的一部片子,前面还是很搞笑的,知道海啸发生的时候,才显露出了人的本性。
民基啊没想到还有你演一个救生员那么朴实的救生员最后牺牲自己生命的救生员!
我原来一直否认伟大这个词,但在生死面前,选择了让别人生,自己死,你割断自己救生带的那一刻,真的很伟大!
直面死亡,很少有人能做到吧!
想想那些英勇牺牲的救援人员,你们真的是太大无畏了!
一般这种灾难性的电影都是好人不长命的,就像剧中的金教授夫妇还有勇于救人的正植弟弟,而且这种灾难剧中就算大团圆了,真正的情况应该是很惨的,能生还的人太少了,像剧中那些在大桥上还能生还的人,真的是奇迹了。
其实灾难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人类一是对灾难的防范意识还不够强,二是对于灾难的防范办法也不多,人还无法与大自然抗衡。
剧中更多的还是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感人的亲情。
那位母亲不是给儿子买鞋也不会死去,而儿子对母亲的关心还不屑一顾,等亲人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脆弱啊。
我知道灾难片是需要伦理的,灾难片不是仅仅只是灾难片,但是,请大家回忆一下,前面满满都是伦理的感情戏的灾难片-泰坦尼克号。
有没有感觉到两个片的差距??!
所以不要以灾难片前面都要有感情伦理做铺垫这一说法来说服我,说海云台是个很优秀很好看的电影!!!
有很多人喜欢拿后天和2012和海云台做对比,在这里,我只想对那些吧后天和2012降级到了海云台这一级别的人说,带上你们的眼睛去看从新看一遍后天和2012,海云台根本就够不上这两个电影总任何一个的台阶!!!!!
后天和2012里面的伦理和后面的灾难是可以相互连接相互融合的!
但是海云台呢?
感觉没啥连接的必要性!
就这么说吧,如果吧前面一个小时掐掉,只看后面的五十多分钟,也看得懂,感觉掐掉也没所谓。
反过来,如果吧海难掐掉,单看前面一个小时也不是不可以。
前面的感情伦理与后面的灾难没有融合到一起!
并且,海云台在灾难里面有一些还不合理,比如小女孩所在的那个卧室,那么高的地方都被淹了,但是电线杆却没被淹!
还有救生员在海里救人的时候,海浪那么大,那么大的货轮都掀翻了,救生员竟然吧自己与连接直升机的牵引绳扣断开,直接下去救人,你以为是在游泳池里救人呢???
一个浪还不把你浪没了!
最后还毫无障碍的连接上了飞机上的牵引绳!
话说既然是灾难片,难道不要拍摄下这个救生员在水里如何困难坚信的救人的吗?
一个镜头切过,人就救上去了!
最后绳子断了的这个设定真的很糟糕,如果非要牺牲这个救生员,可以是海浪吧他卷走等,怎么就死在了绳子不结实呢???
超级郁闷!
还有第一次海啸的时候,那么高的楼房像豆腐渣工程一样一下就倒了,而大桥呢?
完全没事!
并且上面的相关人员竟然都还活着了!
活的还好好的!
着什么设定啊!
最最后,那个为了给不求上进的儿子买双皮鞋的母亲,死了,而那个不求上进的儿子的,活的好好的,没缺胳膊没少腿的。
着什么鬼设定啊!!!
最后再说个鬼设定,海岸后面的大楼都倒塌了,女主海岸边的餐厅,那个帐篷餐厅,帐篷的支架竟然还保存完好!
其他的建筑都是破破烂烂的,那个帐篷的支架上还挂着五颜六色的布,并且还有男主送的那个丝巾,竟然一尘不染.....呵呵哒!
这个电影是怎么上的五分的???
怎么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第5部超过一千万人次票房的作品?
韩国电影史,你怎么了?
你在我印象里,不是这样的啊!!!!!!!!!!!
同为灾难片,韩国尹齐均导演的《海云台》的票房远不如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然而,同为抒情片,《唐山大地震》的单线条结构的叙事模式却未能有《海云台》多人物讲述来的精彩。
如果说冯小刚是为观众讲述母爱的伟大,那么,尹齐均就是在为观众讲述情感的哲学。
影片《海云台》中,海啸无情的侵入富饶的海滩城市海云台 ,一座座大厦被海浪推翻吞噬。
死亡临向了每一个人 。
死亡是人类不愿提起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死亡时,人们的情感才会真情流露,直视死亡时,人们才会顿悟哲理。
尹齐均正是借助灾难带来的死亡来给观众讲述情感的哲学。
情感总是在死亡前爆发,爱情作为情感的代表,在死亡前绽放的更加绚丽。
导演在片中讲述了三对男女的爱情故事。
在导演精心的设计下,平行式蒙太奇巧妙的运用起来,亨植在死亡前终于向女友希美问清了内心的疑惑,万植在死亡前对妍熙喊出了我爱你,金博士与离异的妻子在死亡前紧紧相拥,相互说着对不起。
情感在这一段彻底的爆发出来,与影片前部分的平淡叙事并有些喜剧元素的气氛形成强烈对比,低沉急促的音乐加强了影片节奏的紧张感并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画面中灰色的主旋律色彩笼罩着影片,死亡的震撼与压抑不断的带动起观众的情绪。
片中,三对情人的故事并没有联系却平行的发展着,看似繁乱,导演却有条有理的将他们的故事叙述出来,不得不赞赏导演把握结构的能力。
亨植是万植的弟弟,金博士的女儿与万植的儿子也有过纯真的相遇,故事不同的人物,在社会上也总会有交集,如何对待与他人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成了人们面临的情感问题 。
导演以悲剧的形式表达主题,为观众讲解情感的哲学,悲剧确实令人悲伤 ,可正是如此,悲剧才能有更好的教训意义。
尹齐均通过银幕讲述三对情人的爱情与遗憾,告诉观众:要学会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人的生命如汹涌的海浪,没有回头的机会。
在人潮如涌的城市里,简单的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减少误会与仇恨,情感的及时表达,可以使人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
情感的哲学,除了爱情,亲情也是永不可磨灭的存在,《海云台》中金博士对未曾相认的女儿的爱体现的是沉默而厚重的父爱。
母爱则是通过冬春的母亲表现出来的。
片中另一大亮点就是在于对冬春这个小人物的形象设计。
从外表上看,冬春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混混。
矮小的个子,单薄的身材,圆脸黄豆眼,一身松松垮垮的灰色衣服。
他的行为也确实令人生恶。
不务正业,对母亲的关爱置之不理,时常想出自以为精明的坏点子,冬春把万植的儿子成贤脸上画着黑斑,戴着独眼罩,唱着动画片的歌,自己戴着墨镜草帽,敲着木棍在街上游行乞讨骗钱。
被抓到警局时,冬春无理的对警察大吼大闹,而对赶来的万植却如老鼠见猫一样猥琐。
这一段的喜剧元素让观众忍俊不禁,冬春这个混混的形象也鲜明的印在观众的眼中。
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粗俗胆小的人。
如果没有这么一场海啸,也许他还会一直是那个小混混,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可是,残酷的灾难改变了他的命运。
据说冬春在海难中救了13个人,但是没能救得了他自己的母亲。
他获得了勇敢市民奖牌,但也得到了母亲的遗像...冬春知道母亲是为了给他买皮鞋才中途下了去野游的车,不然,母亲也不会死。
冬春抱着他母亲的遗像靠在深红的墙上痛哭流涕。
镜头中,冬春穿着白色衬衫靠在红色墙上,与周围灰暗的主色调形成显明对比,色彩在导演的刻意创作下有着深刻的用意,白色象征着冬春的内心已经被流过的泪水洗涤干净,鲜艳的红色隐喻着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爱...冬春这个人物形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他将人物塑造的生动典型,而且因为这个人物所带来的深层的思考,一个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那么生活对人也是同样的态度,可是在母亲面前却由母爱的伟大而改变,母亲的死令冬春惭愧后悔,伤心悲痛。
留下的是悔过的泪水和无尽的遗憾。
导演借此告诉观众:不要忽视身边的爱,亲人的爱是无私无价的,一旦失去,纵使泪尽也追不回来。
另外,影片在一些细节的设置上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值得仔细体味。
如对人物衣服色彩的构思,身穿白色衬衫的金博士与穿着黑色上衣的妻子在楼顶紧紧相拥,黑与白本是极端的两面,而此刻却和谐的相融了,色彩的融合隐喻着他们关系的愈合。
灾难片总是悲剧的,不过,悲哀过后留下的是深刻的思考与重生。
城市将会重建,生活仍将继续,正如片中的妍熙重新找回了红丝巾一样。
电影院正儿八经看的片,可惜是配音版的。
情节就像是一包挂面,被好莱坞早就煮熟了泡在汤里,捞起来的时候只需吃一点就知道是个什么味;各式佐料:或搞笑或煽情或反映人物内心善良的(无良黑商和游手好闲混混,都变成了英雄),五味杂陈组成一碟火锅小料,往汤里一倒。
这是情节。
又说场面:我只想说一句话——阿妈,今天发大水了,别回家吃饭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片子正儿八经打动人的唯一情节就是那个买皮鞋的老妈,(况且这和场面还没啥关系);而实际上,一部廉价水灾片,能拍出这么些基本上可以区别于“水上公园”的镜头,还是不易的,但可惜的是,混乱的场面中完全没有一种扣人心弦的紧张感(请参考更廉价的Cloverfield),做作的煽情和完全平铺直叙的情节就像是刚才说的,高汤里混着各式调料的一堆煮泡的挂面,让人大倒胃口。
我想说的是,这世界上水灾片已经很多了。
是吧?
为什么这么多?
因为水灾片在同等类型灾难片中最好拍,几个模型一摆,上盆水,城市就淹了。
群众演员脱了衣服裤子集体尖叫,场面就出来了。。。
也是,廉价视听的时代,观众就图一乐,你以为电影院是人文艺术系呢。
不奢望中国的导演拍出《2012》,但什么时候能看到中国版的《海云台》!?
不奢望中国的导演拍出《2012》,但什么时候能看到中国版的《海云台》!?
不奢望中国的导演拍出《2012》,但什么时候能看到中国版的《海云台》!?
即使比不上《后天》和《2012》,《海云台》的成功足以让中国导演汗颜。
中国的商业电影搞了好几年,收获颇多,但在所谓的“灾难类”这一形式化的类型电影里,看不到我们中国导演的成功和突破。
我们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亚洲电影世界里,“中国风”正如东流水一般逝去,我们看到的是韩国和日本电影的崛起和发展;同样,对于灾难电影——深深打着“韩国制造”的《海云台》,的确已颇具好莱坞制作的风格和元素。
如果将灾难发生地点做一下转换,将海云台换为加利福尼亚;如果将里面的人物做一下调换,将满大街的韩国人换做世界各地的人们,我们是否会将《海云台》认作另一部版本的《2012》呢?
我想,我会的,因为电影中除了所谓的国别化的表现和表征,其所有元素都具备了好莱坞式的制作因素和手法:灾难、亲情、爱情、牺牲、误会、灾难特技手法的表达!
在《海云台》里面,没有什么所谓的王子和公主那般的幻想出来的爱情故事,但却有一群卑微的人们自己建筑和维护的爱情及其点点滴滴,卑微,但却烂漫到极致;《海云台》里面,没有夸张的情节表现和描述,有的只是真实的再现,那里的人们在演绎着一个我们熟悉的故事和情节,故事里的人物和我们没有什么隔阂,他们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邻居大妈和隔壁的大哥那般真实和现实。
和许多美式灾难电影一样,《海云台》走的依然是所谓的多条线索纵向铺进递推的故事叙述方式,然后所有的线索汇聚到一点。
在这多条线索中即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和支持,看似杂乱无序却张力十足,灾难前的对所谓爱情的平铺直叙和冗杂表述和渲染,说白了无非是为了灾难到来那一刻的真情流露埋下了深深的逻辑性十足的伏笔和铺垫,这渲染的几个爱情故事以及期间发生的种种故事都是在为故事最后一刻的爆发做足了TNT的补充,就等最后一刻,最后海啸到来那一刻最后的小宇宙一般的爆发。
而这当然也会造成所谓的“铺垫多,后续少”的重此失彼的诟病和不足,前半部分的故事里,当然是主打温情牌,而又不仅仅是单纯的温情,温情里面还有惯有的韩式幽默在里面,不时让观众开心一把。
这一前一后的迥然的感情落差,当然会让有些观众难以接受,刚刚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忽然间就成了“活死人之墓”,这天与地的巨大落差多少有些极其离谱和难以置信,让观众在笑之后,然后又让观众大哭一场,对于导演这样的做法,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这里不做过多点评。
“上帝总是让人绝望,然后给你希望,最后,他又拿走希望。
”这是笔者对于海啸到来的那一刻,在看到在人们的苦苦挣扎的那一刻,看到在大自然面前无力的人们时的一点感慨和无奈,好好的一座城市,就这样消失不见。
上帝保佑吃了饭的人们,所以,电影里面的那个傻子带给人们以希望;上帝有时闭起了眼睛,所以,有些人在那场灾难里离去。
一句话点评:《海云台》是好莱坞式的工厂里的批量制作,中规中矩,但无创新。
悲剧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塑造的. 海啸过后居然主角都没死, 还算过得去的CG动画不说, 但是剧情基本没按常理走. 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塑造人物一多, 就都得有镜头, 剧情只好給他们安排让海啸拐弯,別伤害到这些主角. 毕竟,观众不希望看到喜剧演员消失在海啸中就没了后文.可是观众不是傻子.那样巨大的连楼都能刮倒的100米海啸, 竟然让拍拖的"兄妹"俩躲在电线杆就避过了. 电力没中断不说, 漏电造成大规模死伤不说, 那个老伯半个身子都泡在水里竟然在一堆电死的浮尸中安然无恙. 挺离谱的吧. 有着海外航船的万值, 从一米半不到的地方掉到水里之后就不会游泳了. 轻易地就被涓涓溪流所淹没.. 我这還真想不通了.大浪打来, 不断不說, 连車都只是翻了个身而已, 人也没冲走. 老婆婆和群众演员简直就跟幽灵一样, 导演爱让他们出现就出现. 不爱就忽略.. 这个也比较难理解.关于那个美女学生和纨绔子弟的船是如何逃过海啸, 电梯的水是从哪里源源不断的进入, 那个单亲妈妈的无敌三星手机是如何在完美防水的情况下, 透过满格的信号給他老公甜蜜蜜, 我就不再多说了.导演不仅想用CG吸引眼球, 還想赚观众眼泪. 这个难度很大, 所以当那么多人物无缘无故地死去活来, 只有救生员那壮烈的牺牲還算給悲剧情节挽回了一点分数.
文/家钥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韩国电影。
总的来说,《海云台》整体虽无法媲美《世界末日》、《后天》这样的好莱坞大手笔,但是通篇以情动人的故事结构以及全景展现出的灾难场面都甚为合格,还是比起咱们去年的那部史上最和谐灾难片《超强台风》要好上很多。
可以说,《海云台》的出现,给华语电影界所谓的灾难片好好地上了一课。
不得不承认韩国电影在如今的世界影坛上还是有着相当不俗的地位,特别是在亚洲地区,韩国电影的实力不容小觑。
就拿本片来说,一个曾经拍出《色即是空》这样的疯狂喜剧的导演,拿捏起灾难片来竟然也是相当靠谱,这对华语电影人来说似乎就比较困难。
如果只看影片的前一个小时的话,你很可能会觉得像是在看滥俗的韩剧。
但是不得不承认,到了影片最后,我们会发现其实影片是在为灾难场面的爆发做铺垫,比如那个“三点钟”的笑话。
《海云台》采用多线叙事,把几组人马的家庭背景一一介绍清楚后,所发生的故事不乏笑料,甚至还有些《色即是空》的影子。
而韩国电影那种细腻的讲故事方式,还是在本片中一展无余。
《海云台》用了数个主要人物进行穿插叙述,极力描写人性,成功刻画出了几个鲜活的形象,并且在最后做到了以情动人,而这也是韩片一直以来所擅长的伎俩,也是需要华语类型电影借鉴的长处。
但是,并不是说《海云台》的故事几近完美,除了有些“俗”之外,部分故事上的浅尝辄止也让观众到最后没有造成很大的触动。
当年看《色即是空》时,觉得河智苑除了漂亮之外就没有其它的印象,而《海云台》给了她不小的发挥空间,尤其是看到她和男主角一起出现的戏份时,更是演得十分入戏,足够打动人心。
在灾难场面的营造上,《海云台》甚至请来了好莱坞的制作团队,可见用心良苦。
与《超强台风》顶风作案、打肿脸充胖子、拿几个模型道具敷衍了事的恶劣作风不同,极具诚意的《海云台》单单是在特效制作的角度上来看,就可以将冯小宁这家伙拍的大烂片甩开好几条街。
水淹城市、人潮拥挤的场面亦可显示出导演尹齐均在大场面调度上拥有极强的能力。
在影片的后半段不仅全景再现了海啸发生的每个经过,特效场面显得极为壮观,而且主创们更是追求细节上的完美,从场面营造的效果上都可以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不过要想与好莱坞的制作水准更加靠近,没有几个牛B的经典镜头是不行的,而《海云台》也不乏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场面,这些镜头完全可以上得了台面,而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相信纵使是看惯了好莱坞灾难片的观众,也会称赞不已。
而难能可贵的是,《海云台》没有像好莱坞和国内的某些电影一样,一味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刻意淡化了救援英雄们所发挥的作用,将他们和普通民众放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进行过分渲染而使之变成“超人”,众多小人物的出场也令观众感到亲切。
同时,影片也没有将故事情节过分和谐,而是在结尾安排几个主人公纷纷作出了自我牺牲,其中更不忘闪现出人性的光辉,让人感觉遗憾也是一种美。
因为那个沉重的结尾,《海云台》竟让笔者看得颇有痛心,虽然最后影片还是陷入了“主旋律”的怪圈,但是影片整体具备灾难片范儿,充满笑声之余还做到了感人至深,不失为一部可载入韩国电影史册的佳作。
号称“韩国首部灾难大片”的《海云台》,实是比“中国首部灾难大片”的《超强台风》强上许多,而韩国影人之所以能超额完成任务,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很值得华语电影人学习。
狗血之王
唐山大地震能拍出这样的么?
如果不报什么先入为主的偏见的话 这片还是不错的。
各色美女好多a
怎么说呢,只能看成场面和特技的堆砌,我一直认为灾难片不在于场面的描述,更应该关注震动的人心。
无论过程怎么样,这部电影代表着韩国灾难片的希望,即使它充斥着太多的喜剧成分,但最终还是走上了欧美英雄主义和人性温情的部分,值得一观
很一般很一般
大海的咆哮
只能看浪。。。其他实在是太假了
6.0分 韩国影史第一部灾难片,分给高点。
韩国人搞灾难片还是略差
看了两遍才完整结束。两次都是和2B,一晚无锡,一晚南京。
说实话,我哭了
剧情简直零分,2个小时的时长,也就海啸的那半个小时能看看。这种剧你跟我说叫灾难片?
有心同情,无力疲软。现实若足够美好,还要梦想干什么。
七年前的韩国人显然还没摸清楚灾难片该有的节奏,看完《釜山行》和《隧道》再看这部片,前半部分人物关系介绍和剧情拖沓得一塌糊涂。如果不是号称韩国史上耗资最大的灾难片,真的以为自己在看一部韩国海滨乡村爱情
视觉效果和剧情都不错~
拖沓 矫情
还行~~~
英国的《水啸雾都》跟开自来水龙头一样 《海云台》总算是开消防栓了 《超强台风》最狠 在小孩澡盆里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