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很大的期望开始翻看《恐怖废墟》,预告片剪辑的挺不错的,有点新颖的感觉,植物杀人,不得不让人联想起食人花,加之玛雅文明的秘密的涉及,猜想可能类似《狂蟒之灾》那类型的恐怖惊悚片。
看的很无聊,不得不说电影一开始时候导演所铺垫的恐怖气氛,一个女子在类似井底的地方,很恐惧的拿手机,然后一阵尖叫,整个节奏就开始缓慢的进行前期的故事铺陈。
无可厚非的,电影作为美国的典型的恐怖影片,整部影片的高潮自然是截肢和从皮肤下挖出藤蔓的地方。
美国佬总热衷于那么血肉模糊的场面,从电锯杀人到人皮客寨,看的多了也就不觉得恐怖了,但是依旧还是存在让人不舒服的恶心感觉。
美丽的花朵在唱歌,他模仿人的声音,手机铃声,红的有点俗气的花朵,在玛雅的金字塔上蔓延着生长,然后逐渐的爬慢整个地方。
然后见血封喉般的窜进身体里,游离,然后让人在恐怖的等待死亡的序曲里面疯狂,走向死亡电影最后也没有和玛雅文明的秘密扯上关系,难免让我这类对于古代文明或多或少有点猎奇的家伙大失所望,影片也消极的最后把所有人都写死了,那些在灾难中放大的爱情,勇气,或者那份执着,最终也没有让他们从灾难中豁免对于影片结尾处很感动,男子为了救女朋友,面对守护杀人植物的部落,对着土著人大声说,“我叫杰夫,杰夫 迪恩 麦克那……我要做个医生,那是我的梦想。
……”然后,用自己的生命换走了女朋友的逃离的机会。
或者,在美国惊悚片中,这是一部安静的像个黄花闺女般的恐怖片了。
实在的,那些不恐怖的恐怖片带齐了所有美式恐怖片的恐怖元素,不过还好,仅仅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还有,唱歌的花朵会杀人!
一枝独秀的日系恐怖片颠覆好莱坞恐怖片的重要原因在于大众对于感官刺激的整体审美疲劳。
多少年了,一味的血腥铺张,标准的尖声惊叫,还有众多不知内里的杀人狂和怪物们。
但凡讲究些智商,了解些恐惧心理,就知道触动灵魂的惊恐才是致命的。
虽然如此,好莱坞的宝贵传统也不可能被丢弃,现在的编导们已经在追求惯常的感官刺激方面有所变化。
尽量在表象上的砍砍杀杀中添加些内涵和底蕴,力图在维系美学基础的基础上,将恐惧搞到深入人心。
美国人的思维很简单,这方面的确不在行。
将美国式的简单思维停留在电影中,虽然镜头感更强了,设置的背景环境更真切了,偷师日系的产品更多了,技术更先进了,却还是没有十足的长进。
《电锯惊魂》系列玩的是叙事技巧,《客栈》系列的本质就是彻底在美国式的CUIT。
《恐怖废墟》照样是好莱坞小成本恐怖片,属于众多中的众多,很难出众的那种。
可是,看过之后,就觉得这电影面向不错,还值得一看。
最起码,导演的某些技巧的确升华了美式恐怖片中经年的简单杀戮。
本片故事情节依然大俗,但导演简之又简的处理手法很新颖果断。
全片从未大肆铺张恐怖场景,没有常见的杀戮追逐,恐惧的基调的建立并不依赖于此。
对这方面的处理,颇有些悬疑电影式的处理技巧。
这次放在恐怖片中,却出了奇效。
导演含蓄的铺陈悬疑氛围,同时营造了强烈的绝境感,究竟是什么在作祟并没有刻意流露,只是随着情节自然而出。
在危机感越发强烈之时,人物境遇的绝望感也呼之欲出。
在这样简单的恐怖片中,导演有效的氛围营造使大卸八块的高潮戏变得激烈刺激。
感官刺激最适合的表现方式是恐怖血腥,但血浆多了,笃定审美疲劳。
而通过氛围和情绪的感染,光天化日之下现场手术就借着那个倒霉蛋的遭遇和残酷现实而深感真切。
这个真切直接催生对美式感官刺激的高级反应。
因为,你真的为一个活人正被宰割而感到恐惧。
如果观众是美国人,看这电影会相信美国超级的世界地位也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的电影商人为了赚钱都在刻意营造美国老百姓在异乡的悲惨遭遇。
片中男一号正义大呼“四个美国公民,无端失踪,是不会没人管的”的时候,简直如黑色喜剧一般。
而且,再细看那些植物,不声不响,落井下石,深得游击战精髓。
关键时刻的攻心术更堪称四面楚歌。
小红花发出的声音简直就是人民群众振聋发聩的呐喊之声,原著作者隐喻政治的想象力很独特,生生的审视了美国凡人的生存心态和大美国主义的当代世界观。
小成本电影的特效制作很省钱,本片就是范例。
植物的样子,几次航拍镜头,以及几段割肉求生场景,都很省钱,却营造了相当得体的恐怖桥段。
几个人物的心境变迁也有着真实人性存在,,这几个年轻人的处世方式、逻辑辩证关系尚存,使影片显得真实了很多。
《恐怖废墟》很大程度了继承了美式感官刺激的宣讲套路,而在氛围及叙事方面借鉴了其它类型片特点,整个叙事有着含而不露的写实表现手法,而且导演净利落的推动剧情前进,这方面完全区别于早已司空见惯的大量美式恐怖电影。
说到底,《恐怖废墟》的成功之处在于努力营造了为什么让人感到恐惧的氛围。
借着原著文学作品的叙事能力,让观者有着发自内心源于真实的投入感。
于是,感官刺激就显得真实了。
也许,本片可以被当作有效提升美式感官刺激强度的一个成功案例。
2008年《废墟》,看完以后整体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有点慎得慌呢,吐槽一下缺点,男演员长得比较残,主要也是我脸盲,他们也没什么特点,傻傻分不清楚,女演员们颜值都不错,当然不化妆就差点意思了电影开头铺垫太长了。。。
感觉前面20分钟都是废话,不看都没关系,直接到废墟开始都可以,植物的逻辑性设计有点诡异。。
进入身体还能游走。。
这个算是虫子了吧。。
对于08年来说已经很新颖的题材了,现在看起来都感觉不错,除了开头太啰嗦,总体还是不错的推荐指数:★★★
影片角色不多,矛盾点主要在是主角团和藤蔓,玛雅人和藤蔓,主角团和玛雅人,主角团内部小矛盾是杰夫和西西里,杰夫和艾米,以及男和女藤蔓特点是拟声,伪装,寄生,和攻击性,传播性应该也很强,主角团衣服爬满了孢子玛雅人看似是防范藤蔓传播,其实也并没组织外人靠近废墟,像信奉凶神的仆人,封建愚昧且阴险主角团是两对情侣,杰夫理智且坚定近乎冷酷,是团队核心,艾瑞克比较温和但主要听从男主和斯黛西,斯黛西和艾米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一个耐心一个冲动,很多人在说没有艾米作死众人就不会死,然而其实从马蒂亚斯带他们到废墟的那一刻,他们的结局就注定了,因为玛雅人并不是赶他们走,而是拦住他们出去,就像是他们在给藤蔓送养料并且守护秘密,这也就是为什么艾米拍照让他们那么大反应。
而且最开始是杰夫建议大家一起来遗迹,论责任也是杰夫在先,众人被逼上去之后,就已经是猎物了在荒野模式下,无领导团队会先诞生一个核心,负责指挥,分配和提振信心,比起杰夫,我更倾向于斯黛西作领导,两人受伤就是杰夫的冲动和盲目导致的。
而当团队失去狩猎(或者说战斗)能力,杰夫也没有了办法,后面的一切都在固执己见,给藤蔓分化吃掉其他人的机会
在酒店度假,沙滩海浪不是挺不错的,唉,几个年轻人想不开,偏偏要去那不为人知的地方探险,应该这片子不能归入恐怖片吧,我是觉得最多算惊悚,我觉得那些植物也还好,虽然是有点智能,但没有给我太恐怖的感觉。
其实有其他好片子等着我看的,但有些时候就是希望不动脑子一下,看点纯刺激神经的东西爽一下,哈哈,当然,看A片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不等同行旅伴,不带卫星电话,不请当地向导,不问当地禁忌。
浪费了两个小时,只看见四个毫无常识的白皮猪在作死,把野外探险的几大禁忌基本上犯了个遍。
估计就是没有这个食人植物,他们也会死于:1、冒犯土著的祖灵之地然后被打死2、被食人部落掳去做BBQ3、雨林里迷路各种死4、给各种野兽加餐最后惯例黑下女猪:尼玛就知道嚎丧,搭把手能死吗!!!!!
这是很让人蛋疼的一部电影,将之归类到恐怖电影里面实在有些牵强,全片最惊心的部分不超过10分钟,气氛的烘托与渲染做的很不到位。
提起恐怖电影,无疑要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那种紧张而又刺激的氛围,究其通篇来说,我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感到紧张的情节,哪怕是进入金字塔的那短短几分钟,没有辅助,没有衬托,什么都没有。
我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我唯一看到的知识其中一段拿刀割自己的恶心画面。
开头的第一个镜头很具有欺骗性,对于爱好惊险刺激的影迷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期在同一个地方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无谓的事情,根本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说是去探险,去追求刺激,却没有一个人有勇气走下去,磨磨唧唧;后期倒是用了一个爱情故事作为结局,可惜终究还是要一死!
总结为五个字:很没有意思!
这世界上,看不惯人类主宰地球的太多,病毒、外星人、空气、机器、蜘蛛蚂蚁,鄂鱼恐龙,当然,最看不惯的还属好莱钨血腥恐怖片的导演,戏谑、粉碎同类生命和肉体的快感,远比同情和拯救来得更猛烈、更疯狂。
尖叫、血浆、肢解,绝望,充斥着影片,这次的凶手是植物,一种嗜血、会笑、会记忆、会说话的藤蔓植物;倒霉的受害者依然是驴友爱好者,绝望的形式依然是手机没讯号,老套的过程依然是驴友们挨个放血,结局依然是逃出来的幸存者,体内忽然长出根藤蔓,然后,THE END!
为什么恐怖片的套路都出奇的一致?
变化的,无非是更衰的面孔,更浓的血浆,更难看的死法,THAT IS FUCKING ALL.评价三星。
重新看了一遍恐怖废墟,推荐一下这个是我小时候爸爸嫌我胆小用来练胆的诸多电影之一豆瓣评分6.4,可是我觉得剧情非常紧凑而且不会让人产生长时间紧张带来的疲惫感,气氛是一点点推上去的,血腥场面不多,片子看起来成本不高,可是每个血腥场面都毫不含糊(行尸走肉我看到后来感觉只剩肉馅了。
)。
简单几个场景,短时间内发生的很多的事情,片中时而出现的对整个金字塔的特写,以及塔周围不断看守的人们,增加了这片区域的恐怖气息反正就是很喜欢
《恐怖废墟》改编自美国作家司各特·史密斯的小说《废墟》。
司各特·史密斯在国内人气不旺,只有《废墟》和《绝地计划》两本书推出过中文版,两本书都是新星出版社2007年出版,可惜的是推出之后波澜不惊,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不免让人要为史密斯先生鸣不平。
《绝地计划》是一本相当好看的小说,在美国数次再版,而历次再版后,总能再一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重新掀起斯科特热潮。
连斯蒂芬·金都不得不感叹,《绝地计划》是继《沉默的羔羊》之后,最值提一读的悬疑小说。
1998年,《绝地计划》被拍成电影,由布里姬特·方达、比利·鲍勃·松顿、比尔·帕克斯顿主演,担任编剧的司各特·史密斯凭借本片,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相比于风光无限的《绝地计划》,小说《废墟》稍显平庸,但是在可读性上还是相当不俗的,绝对可以吸引你一直读到结尾。
国内在宣传小说《废墟》时,以玛雅文明的灭绝作为噱头,在宣传材料里有这样的话:“……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玛雅文明消失殆尽、使一个城市变成一座废墟?
近日由新星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废墟》对此谜底进行了探索。
”这当然只是出版社宣传上的一厢情愿,若论对玛雅文明的探秘,梅尔·吉普森2006年拍摄的《启示录》更靠谱一点,无论是作为电影的娱乐性还是导演在创作上的严肃性,都不是小说或者电影版的《废墟》所能比拟的。
《废墟》的小说,只是好看,仅此而已;而改编成电影的《恐怖废墟》,只是能吸引你看下去,甚至连“好看”都说不上。
电影基本忠于原著,改动很小——可就是这很小的改动,也有让人非常不爽的地方。
看过小说的人都该知道,原著里的德国人马西阿斯是一个坚强壮硕、意志顽强的年轻人,他和杰夫是这个六人团队里最具行动力的两个人,可到了电影里,编剧居然把小说里倒霉的希腊人的角色安排给了马西阿斯,这样一个团队里的主心骨,居然什么也没做,就先被摔瘫痪了,着实令人上火……或许编剧认为,后面的情节发生在两对情侣之间会比较有噱头吧!
《恐怖废墟》明显是部低成本恐怖片,除了会吃人的藤蔓之外,几乎就没有任何特效,为了吸引观众,导演只好在血腥场面上下功夫——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后半段,尤其是截肢那一段,极度血腥,甚至能引起你的生理恶感。
只是,看多了血肉淋漓场面的影迷们,怎会单单因为足够血腥就能满足?
剧情缺少足够张力、角色的性格也不够鲜明,《恐怖废墟》也只能沦为一部可看可不看的平庸作品。
一般……在Xevi同学家看的
The.Ruins.UNRATED.DVDRip.XviD-Larceny
最该死的最后才死,气得牙痒痒。
喜剧片吗?忒杯具了 而且隔着一个人杯具 我都看乐了
勉强及格。2.7星。
俗套的情节靠血腥弥补,算是一部比较规矩的恐怖片把。Tucker很帅。
soso
帅哥美女有了演技也不错,故事也不错,怪也挺奇特,就是没拍好,导演是垃圾!
奇怪的植物,不知所云。。。
挺有趣的,而且恐怖的!!!
食人花之人体解剖...
让你放火烧山,你怕牢底坐穿,植物一顿乱窜,你们要躺板板
极其血腥,就快赶上活体解剖了,不过作为恐怖片,恐怖效果真是很差。
这一类的旅游式冒险恐怖片基本剧情就是朝着组队送人头和血性屠杀的套路上走,现代人对未知和野性的追求变成了作死之旅,唯一新鲜点的杀人植物因果不明戏份可怜。一部平庸无趣之作。
这恐怖片太有被害妄想症感觉了。
重温一遍,发现已过了十年,很多三观都变了,很喜欢有心灵感应的拟态植物
给血腥一颗星
麻痹的人家都没怎么出手你们就自己死光了
非常棒
有点俗 不过人家玛雅人真下得去狠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