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尔与马列维奇
Шагал-Малевич,夏加尔与马勒维奇,Chagall-Malevich
导演:亚历山大·米塔
主演:列昂尼德·比切文,阿纳托利·比利,Kristina Schneidermann,Semyon Skalikov,德米特里·阿斯特拉罕,西蒙·特列斯库诺夫,Sergey Migitsko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4
简介:以民谣和神话的风格来重现马克·夏加尔之谜。影片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夏加尔的形象,而是试图通过传说和故事来通过银屏来呈现他变化莫测的创造力。详细 >
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画笔去表达。
你可以总是在为心之所向而努力,只不过太多人半路放弃,如果一直坚持下去,也许你就是传奇?我可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也可能是幻想大于理想,光影和色彩的运用带来的切换感很有趣,自由且坚持真是看上去十分矛盾的状况,但确实可以相信,能做到也很不错。
真难想象革命初期竟然能容忍夏加尔。
重点不是文艺vs现实/超现实vs至上,而是一群有癖/痴的人怎样在洪流中守护心中的净土。说到底,对alive的love是想象、创造的源泉,是上天遁地的隐形衣。马洛维奇拥抱无限,夏加尔带走故乡,从此宇宙都给你,天空任我飞。偶听邻座说是不是自杀了?哈哈,魔幻没白费,某种意义上就是死亡,往后都是来生。1-rCA37SiP3nqFlOns23uog生肉0wqg
画面很美,结尾很神话,也很梦幻
艺术永远反应政治啊~无论立体主义也好,至上主义也好,都是打破,重获新生。最后,二月南方的雨是你细细绵绵的思念我怀念北方怀念北方看不完的金黄还有目之所及你温柔的目光
艺术家的世界。
结尾一下子把主题提升了,出乎意料的喜欢,一部电影了解两个画家很赞;整个画面的色调也很美;这种表现方式很特别,以至于想看更多的俄罗斯电影
世界是空无的我们用艺术填满它
看夏加尔的画想到莫言的《生死疲劳》。相同的革命背景,对故乡的眷恋,农夫与牲畜之间相互依存的感情。特别是那梦幻般带着魔法色彩的蓝色,夏加尔标志性的蓝色,在莫言的小说里是蓝脸,是西门牛流淌的蓝血,是月光下洒落夜空中如同幽蓝色珍珠的酒浆。这一抹蓝色诗意的温柔对抗着现实生活中残暴血腥鲜红色。飞升的自由,如同猪十六月夜下的奔跑,河中的水族都跃出了水面,将要飞向月亮,即便是分流的河水会让它们摔得粉身碎骨,也阻挡不了这本能的生命蓬勃的力量。
把马列维奇拍成一个偏执愚蠢的小丑,一开口说些早已是常识的艺术观念,就引来全场哄笑。我觉得导演本意也并非如此,只不过他典型人物典型冲突的老套手法,加上中国观众们本来对现代艺术家的前理解,让这场电影造成了对夏加尔和马列维奇最庸俗的理解和最谬以千里的交流
看不懂 然后太多鸡了 恶心
3.5 梦幻纯真,如夏加尔。
中二之魂!夏加尔对马列维奇喊哥们要不上来一起飞啊,马列维奇说老子自己有!
故事改编的比较夸张,但是画面好看。可是说是导演通过夏加尔的画意淫的夏加尔的幻想世界。那个年代的维捷布斯克,被导演上了彩色,人的状态也浪漫的多,现实中的那个年代,充满黑暗、杀戮和恐惧,这部电影是透过夏加尔的彩色回忆滤镜再去看那个世界。
与《少年托洛茨基》和《艺术的力量-毕加索》联动。夏加尔有理解他、爱他、守护他的妻子,多么幸运!痴情诗人军官,多么爱多么悲情!被夏加尔的色彩与漂浮打动,但会在家里布置马列维奇的画,几何与色块的组合,更是感受到宇宙的深奥、无边无际。
可能因为影片时间跨度大,电影很多地方断层,而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隐晦的讲述,很难理解。
20161225.。油画质感的画面很美 童话般的蒙太奇效果也妙 两位传奇画家 一个天上的天使心 一个地上的帝王气 --两个人间的艺术标本 而 俄国片尾曲也柔轻的美丽!:)。。
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个画画的小姑娘和夏加尔妻子的对话,你爱的只是他是你丈夫,而我爱他的艺术~国之动荡,艺术家哪有啥理想圣地可言
很浪漫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