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点映了。
雷佳音的裴纶是大亮点 ,张译辛芷蕾师兄妹也好评,这三个演员都在有限的戏份里非常精准抓住了各自人物的特点。
张震维持了第一部的演绎水准,重头戏的眼神把握得很好,但是在一群亮眼的配角包围下台词还是弱了。
杨幂的北斋在电影里是个线索式的花瓶角色,只能说不功不过吧剧本给的发挥空间也不大,她和张震一样在配角强大演技的包围下台词显得很弱气。
还有我想说杨幂的仪态真心差的很明显了请问驼背含胸缩脖还有得救吗,她出场那身衣服没腰加上她的大胸和仪态差镜头一拉全身我的妈啊一点都不像清丽动人的画师好吗。
不过最后的逃亡的男装+马尾还是好看的。
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剧情设定还是蛮迎合市场的,数场打戏都看的很过瘾。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剧情,沈炼莫名其妙的恋爱脑我是理解无能的,在雨中追企图逃跑的北斋突然就把关键的证据给她了,exm?
你和裴纶的命都不要了吗?
怜爱一把裴大人。
最后为了给北斋一条生路,把桥给砍断了我又想说exm??
替后面打打杀杀的裴纶港句老子也是日了狗了。
再次怜爱一把裴大人。
说说北斋。
北斋第二次出场时,她的个性就开始逐渐展露了出来,正如杨幂所说,北斋不同于以往武侠电影里的女性角色。
她叛逆,有点小固执,敢于反抗暴行。
她明事理,只要知晓了真相就绝不会拖后腿,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保全朋友。
儿时家破人亡的悲惨经历注定了北斋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她很重情义,对救过自己性命和保护过自己的人都是无条件相信和付出。
所以有些人就不要再吐槽北斋又是一个不喜欢沈炼的女主了,人家又不是傻白甜,见着个帅哥锦衣卫就往上扑。
在那个兵荒马乱阉党掌权的世道,老百姓都是见了锦衣卫就躲,北斋一开始与沈炼站在对立面,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为自己的救命恩人做事也是理所应当的。
重情义之人,都把生死看的很淡,结尾北斋返回吊桥的行为虽然有点套路,但她如果不回去,那人设就崩了。
北斋和沈炼经历了这么多事,被追杀,一路逃亡,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了,而且结尾万年不开花的铁树北斋终于对沈炼动了情,这个时候你让她抛下心爱之人一个人逃走她肯定是不情愿的,这有违背一个“义”字。
从北斋宁被水淹也不愿说出自己的幕后主使是谁就能看出她是个不怕死的人,重情义之人在危难时刻往往想和战友同甘共苦,即使身体状况和武力值不允许。
所以,第三部有没有可能让这两个在结尾才互表真心的倒霉蛋发点糖呢~一部男人戏里,女性角色的篇幅本身就有限,但在寥寥数几场戏中,北斋这个角色能从身世背景,行为动机,到个性特征全部立住,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淡妆的北斋很美,眼神很有戏,含着泪与沈炼斗嘴时的小表情看的人心都化了,也难怪沈炼每次都是嘴上吓唬,却始终不忍心下手。
杨幂的表演依然走细节派,感谢导演给了很多特写让她把北斋倔强,不服输,又重情义的一面传递给观众,既能柔情似水,又能热血凌厉。
总体来说是一个很神秘,有自己远大抱负的角色,虽然不会武功,但内心是匹脱缰的野马,在强权面前不甘示弱,用画笔绘出了自己的理想世界。
沈炼喜欢北斋那些暗讽时政的画,这说明他跟她的世界观是一样的,他们是同路人。
20号就到五棵松成龙影院看了,拖到今天才发声。
制作提升、态度认真,但剧作里存在太多的问题。
武侠功夫片是百年中国电影难得的成功类型片之一(之二是与大时代结合的家庭伦理片),要继承其优点,那就是情怀,是主人公表现出来的嫉恶如仇、忧国忧民、真情侠义之情怀。
把历史片可容纳的内容与思辨强行放到这里来,搞不好就不是创新,而成为灾难。
张震的帅,流星锤、绣春刀的光彩都拯救不了剧作与总体把握的欠缺。
《摔跤爸爸》里摔多少场都令人激动,本片里的各种精彩打斗,却为何让我索然无味?
这是动作类型片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历史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大明早已成为过去,没有正义的世道也终将是下一个大明《绣春刀II》基本已经预定了2017年华语十佳电影的一席之位了。
它在业内赢得了如潮好评,在普通观众那里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无论是武打设计、摄影、画面,《绣春刀II》都非常精彩,也被评论得足够多了。
但就一部优秀乃至杰出的电影而言,它折服观众的往往不仅仅是这些“技法”层面的东西,更关键的是,电影必须能够给观众传达出一种独特、深刻、能够从电影穿透到现实的价值观。
就如同期上映的动画片《大护法》,不少影评人认为它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成熟之作,就在于该片终于在输出价值观了。
在这个意义上,《绣春刀II》绝对可以与《大护法》相媲美。
《绣春刀II》讲述的晚明天启年间的故事。
天启五年,东林党被阉党压制,魏忠贤一家独大,并开启了风声鹤唳的极权统治。
电影通过锦衣卫和东厂的心狠手辣、为所欲为,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万马齐喑、民不聊生。
锦衣卫随身携带无常簿,记下他们听到的非议朝廷的每句话,非议者动辄被收押处死;当有人说不知道将东林逆党北斋的画送给了谁,香客都是好人时,锦衣卫这样写“净海和尚说收了东林逆党画的人都是好人”,将秘密政治的黑白颠倒和因言获罪展现得淋漓尽致……活在这样的世道,就像活在修罗场。
修罗场也是《绣春刀II》的副题名,这是佛家语,恶神修罗毕生以战斗为目标,修罗场指的是他们之间的死斗坑,人们通常用此来形容惨烈的战场。
主创者的意图颇为明显,他们想要展现和追问的是,在这样一个惨淡的世道中,被抛掷到其中的一群人,他们是怎样选择的。
我们可以将他们分为这么几类:第一类,党派之争、相互倾轧,比如东林党人对于魏忠贤的挞伐,固然有正义之需求,却也夹杂着党派的分野;第二类,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以获得自保或进阶为既得利益阶层,比如魏忠贤的党翼和他无数的“干儿子”;第三类,卧薪尝胆、蓄势待发,以期一举消灭阉党,但为了这一“大义”,他们也不择手段,泯灭了情义、节气,比如影片中的朱由检。
第四类,就是情义和正义的坚守者,“义”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底线,并且不因世道的改变而改变。
雷佳音饰演的南镇抚司锦衣卫裴纶,张震饰演的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都属于此类。
《绣春刀II》是以沈炼为主人公展开故事的。
起初沈炼也没什么抱负,他更接近于第二类人,老老实实当差,奉命行事,有着极权时代普遍的“平庸之恶”。
但北斋、裴纶的出现激起了他内心中的并未泯灭的情义和正义。
北斋问他:这样的世道你还没活够吗?
他在一个弱女子身上看到为了正义的牺牲精神。
裴纶恨恨地对他说:被他“杀死”的殷澄是他唯一的朋友。
殷澄其实也是他沈炼的朋友,但他却没有为兄弟两肋插刀、哪怕说一句话的勇气。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历史上不少统治者总爱打出“大义”的旗号,然而,“大义”一旦没有了情义和正义的底子,那它不过是罪恶的幌子。
沈炼等人的反抗,戳破了这“大义”的虚妄。
因此,即便是在惨无人道的修罗场里,我们竟然还能看到理想主义的旗帜飘扬。
“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有何憾、为知心”,他们愿意为了兄弟、爱人和情义,而舍弃那条更好走的荣华富贵之路,他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拼到最后只为让自己有一个不同的活法,让这世道渐渐有一些不一样。
这样悲怆的理想主义气息,让我们坚信再糟糕的世道,终究会被雨打风吹去。
而历史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大明早已成为过去,没有正义的世道也终将是下一个大明。
——首发荔枝锐评——
我真不是看打斗来的,最触动我的其实是飞鱼服,中元节锦衣卫追殷澄时候闯翻了的烧纸锅,夜里穿行时旁边的房子,平常百姓的服饰,见净海和尚时的亭子,和尚的衣服,斗笠,下雨天山里的风景,那把油纸伞,伞下的干净晶莹的眼睛,我真的回到了明朝,看到生活在那时候的人的模样,那时候的美景,真的好美……和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精致地太过浮华的古装剧完全不同,没错,看这个古代风景就让我觉得值了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早年看过路阳的《盲人电影院》和《房车奇遇》。
加起来,大概可以给到一颗星。
到《绣春刀》时代,许多惊呼又一个新锐导演横空出世了,我不以为然。
所以得承认,我是带着偏见去看的《绣春刀II:修罗战场》。
没想到啊,竟然还挺好看。
这套前传,深化了张震饰演的沈炼这个人物,还有崇祯登基上位前的明末乱世。
一堆体制内的大小补丁破绽们,捕获到系统的升级信号。
为求存活,开始了纠缠死斗。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整套戏的演员表演,大多及格在线,好几个竟然都有优良的水平发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哪怕是亮个相、秀个style都过目不忘。
《绣春刀II:修罗战场》始于萨尔浒之战,从死人堆爬出来的沈炼,救下了两个同袍,其中一个是陆文昭。
看着横尸遍野的人间惨像,陆文昭大吼:是该换个活法了。
然后,沈炼和陆文昭都成了朝廷鹰犬,抓乱党,杀人办案,手到擒来。
许多评论者从这个角度切入,认为《绣春刀》压根就不是武侠片,更像徐克的《狄仁杰》系列,接受皇帝领导,扶正极权专制。
领俸禄的沈炼,侠义之风范不多,只是每天上班干事,下班吸猫玩画。
至于跟北斋的套路迂回,倒更像色迷心窍。
《修罗战场》完美解决了张震在第一集为何不求上进,蒙混过日,但却还是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他很快就忘掉了杨幂,爱上了刘诗诗。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女人不爱张震?
豆瓣短评里,类似天问难题,好像根本无法作答。
可原因好简单,张震就是个活死人呗。
所以,他死不了,战斗力顽强的活死人,随波逐流,生存与毁灭都不太在意。
因为他本质上已经死了。
所以,他无法跟女人发生亲密关系,连个拉手和接吻都没有,更不要说上床那种事了。
只有残留精神上的渴慕,见异思迁。
也只有活死人的活法,才能解释张震为什么会怎么打都打不死,战斗力又会迅速提升(与辛芷蕾前后一役对比)。
换一种活法的疾呼,他显然领悟得比张译要透彻。
不少人还惊讶于张震的高人气是怎么回事,那不过是《一代宗师》《绣春刀》《刺客聂隐娘》几套时代古装戏的疯狂涨粉。
轮到讨论演员演技这个事情时,表彰他演技的,并没有多少。
只有一个字:帅。
尴尬来了,如果他只需要负责深沉帅,那跟杨幂只需要负责票房带动话题,不一个道理么。
有人替大幂幂喊冤,说这样中看不中用的角色,换了谁来演,都不会有好下场。
我也认为,黑杨幂不在于她酥软的口条,柔弱的羊羔,更不在投水一次,换来千里泪奔。
杨幂这个人物的线索,完全是乱掉的。
如果她是个明辨是非,内心戏很足的奇女子,不可能在张震一身制服时还上去打伞。
这个问题源头,可能是张震为什么那么高调去买画,是否锦衣卫买画有打折。
稍微理一下几个人物的操守和立场,就会发现,《绣春刀》的杀死同僚,捣乱破坏,欺君犯上,其实是一直让张震和杨幂两个人物,强行发生关系。
无奈两个人始终不来电,那就一拍两散吧。
突然冒出来在家里下面条,突然雨中要挟,丢书相送,仔细一琢磨,就发现人物情感和逻辑立场都是混乱的。
张震接了这么个九命猫角色,确实不讨好。
他没有亲人属性,独来独往。
至于有个照顾他的上级,不过是东北捡回来的战友情。
与之相比,又是吃又是抽的雷佳音,居然拿捏很有腔调。
他是活在了人情味当中,完好解释了他与张震作对,又跟张震走上了一条逃亡路。
雷佳音这个角色,用一个无常簿,做出了人物内心的百变花样。
如果说,他还占得角色戏份便宜,那英气的辛芷蕾,确实一扫之前苦闷艺术片的晦暗人设,过目难忘。
戚家军不断背黑锅,可是,她的不苟言笑和打斗戏,都是摄人心魄。
更厉害的角色,当属年度最佳男配角候选张译。
他这个陆文昭角色,小人嘴脸和机关眼神,放大并提升了《我不是潘金莲》的小官僚形象。
左右逢源,上下开弓,打得一手好算盘,堪称一绝。
此外,无论是玩溜溜球的公公,那一招平沙托马斯全旋,与辛芷蕾听声辨位一招致胜,都是本片最大亮点。
我对电影的好感,多来自于类型片的必要招数。
也有人盛赞了表情复杂诡计多疑的崇祯,就连明朝那些小事儿版的神奇女侠,好像画风都是耐人寻味的。
当然最后,电影还有每个人都看得出来的索桥大破绽。
人桥俱灭的完美方案,终归是个玩笑。
但让张震慢镜头疯狂劈桥,杨幂啼啼叫叫,想要观众忘掉这样的大破绽,真的好难。
《绣春刀II:修罗战场》后半程到结尾部分的空有宣泄实则无力,并非没有原因。
英雄气概,战斗到死可能是多数电影的需要,对于《绣春刀》,它的升华与拔高,与活死人的活法,任人摆布的棋子命运,搁在了一起,总是尴尬的。
如果说,张译只是聪明算尽聪明误,张震所为之战斗的情谊,实际上如同杨幂的演绎,或这条链索本身。
甘洒热血,本质上真是不成立的。
三年前,《绣春刀》以一种近乎惊艳的姿态出现在国内院线中。
说其“惊艳”倒不是当年的这部电影完成得有多优秀,而是电影从头带尾所透露的一股“诚意”,足够让所有观众感受到。
我们总说,这是国产电影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在日渐壮大的电影市场,引得香港、日本、韩国、好莱坞都迫不及待地要来分一杯羹,甚至不惜放下身段,也要对接我们如此不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至于坏也同样如此,市场从来都是盲目的,水涨船高、烂片横行、票房至上。
至于是电影创造者还是观众导致这样的现状的,早已说不清楚了。
买椟还珠的观众大有人在,鱼目混珠的电影创作者也着实不少。
而回过头来说电影《绣春刀》的诚意所在。
一部电影的好坏与否,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口味喜好不同,评价也自然有所不同;但是诚意是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出来的。
就像一个厨师给你做菜,好不好吃在于火候、刀工、用料上;而诚意则体现在至少不像《武林外传》中的李大嘴那样,给你做红烧胖大海、酒酿萝卜皮、麻辣鱼鳞、冰糖肥肠。
这大概是每个人都能看出来的吧。
所以说,《绣春刀》的诚意在于它符合历史细节的情节设置、精益求精的道具服装、个性鲜明的主角人物、正儿八经的对白台词。
这些全部放在一起,再配上合理的视听技术、镜头语言,才算得上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用豆瓣的评分体系来说,至少也该在三星以上。
而同样的“诚意”也体现在三年后的这部续集《绣春刀2:修罗战场》上。
修罗战场意指阿修罗与帝释天大战的地方,是一个善恶界限比较模糊,是非曲直也会有另一番理解的地方。
电影前后一共出现两次这句台词,第一次在片头的战场,第二次在片尾的大战。
最初浅的理解,“修罗战场”指的自然是这两场血腥残酷的大战,前者横尸万里,后者英雄埋骨;但往深一点说,整个大明朝何不也是一个“修罗战场”呢?
以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与权倾朝野的魏忠贤之间的朋党之争,大兴文字狱,杀人不见血。
前后两部《绣春刀》皆以大明朝的锦衣卫为叙事主角,在历史的细节中挖掘合理的叙事,一方面既不是毫无来由的“戏说”历史、调笑史实,另一方面也不会像读史书般晦涩枯燥。
第一部的主线是锦衣卫三兄弟奉命前去追杀魏忠贤,在阜城客栈成功“处死”了魏忠贤,从而陷入了皇帝、东厂、阉党之间的权力斗争之中,三个各有所有求的“中层公务员”最后成为各大势力的棋子。
而真实的历史是: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即位,素来厌恶魏忠贤等阉党恶政的崇祯,贬斥了大量阉党官僚,当众宣读魏忠贤十宗罪,贬其前往凤阳看顾皇室祖坟。
魏忠贤在前往凤阳途中,仍豢养一批亡命之徒,崇祯闻后大怒,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京师审判。
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在阜城南关尤氏旅店痛饮至四更,最后悬梁自尽。
划重点:前往凤阳、亡命之徒、锦衣卫、阜城、自尽;电影情节与史实基本上一一对应,丝丝入扣。
而第二部中的主线则前推了一个皇帝,整个案件全部围绕着明熹宗落水重病一案,从而延伸出来多个势力之间的尔虞我诈、权力斗争。
几位主角同样身处其中,成为各大势力的棋子。
真实历史上也正是如此: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前往西苑深水处泛舟游玩,却因风强,小舟翻覆,皇帝落水,虽然随即被救,但从此惊豫不堪,逐渐病重。
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八月十一日,召见信王朱由检,即行驾崩,时年23岁,庙号熹宗。
再划一次重点:西苑、泛舟、落水、病重、驾崩。
同样又是在真实历史下的一次完美“发挥”和想象。
虽然真实历史上这起简单的落水事件背后未必有如此多的阴谋,但电影的情节设置和发散性的想法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不仅精彩,而且真实。
除此之外,电影的最后一段,明熹宗对着信王说:吾弟当为尧舜,也是历史上确有的记载;电影中的飞鱼服、绣春刀、倭刀术,皆为有史可寻,可见导演编剧是真的下过功夫,读过史书的。
但就两部《绣春刀》本身来说,后一部相对而言较前一部稍差逊色一些。
一方面是因为第一部的出现实在过于惊喜,另一方面则在于第二部的叙事相对混乱拖沓了一些。
第一部的势力斗争非常明显,皇帝要阉党全死,赵公公想魏忠贤死以自保,魏忠贤想活下去;而三兄弟就是这三支势力之间的棋子,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烦恼所在。
整体条理清晰,人物的动机也非常充足。
而第二部中,各方势力非常混乱,前后诉求有变化多端、摇摆不定。
更别提,张震饰演的主角沈炼三观不正,立足点不够,从头到尾只换回一个“鬼迷心窍”,实在有些无力。
不过两部《绣春刀》大背景选得如此恰当,不得不佩服导演和编剧的眼光独到。
大明朝的锦衣卫、东西厂的太监,有足够的传奇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锦衣卫,强化自己的皇权;明成祖朱棣有靠着宦官篡位成功;300年后,宦官又为李自成打开了城门,灭了大明。
“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
而对于武侠电影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座历史宝库。
从胡金铨到徐克,从《侠女》《龙门客栈》到《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无一不是借着这段历史创作出来的精彩故事。
胡金铨无疑是新武侠电影的开山宗师。
胡金铨具有浓郁的文人气质,他不希望他的电影只停留于炫耀功夫,而要给成人童话注入史实,让武侠与历史虚实互应、互补、互争。
所以他的电影又被研究者誉为“文史武侠”。
比如身着飞鱼服,腰配狭长略弯的绣春刀,这种锦衣卫的标准行头都还是从胡金铨的电影中研究出来的。
这些服饰道具都是胡金铨根据明史与服志、明朝宫廷画等史料亲自研究考证,并亲手挑选上等布料缝制样本的。
可以说,胡金铨电影中的道具和服装,其精确考究至今难有影片望其项背。
而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李仁港执导,甄子丹主演的电影《锦衣卫》。
同样都是讲述明朝锦衣卫的故事,但其花哨奇怪的武器,统一的“飞碟帽”,毫无逻辑的叙事,与史实相去甚远。
两相对比,足以看出前后两部《绣春刀》的诚意所在。
姑且斗胆说一句,如果仅仅只从“让武侠与历史虚实互应、互补、互争”的角度来说,两部《绣春刀》足以与大师胡金铨相提并论了。
当然从电影本身的叙事节奏、镜头语言上来说,差胡金铨大概得有一百个徐克吧。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部《绣春刀》依旧可以称得上是国产电影的希望之光。
再多的溢美之词,它都配得上。
p.s.标题当属夸张用法。
事实上,个人对于胡金铨、徐克都是极为推崇的。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转载请联系巴塞电影(MovieBase)。
来看绣春刀2的观众应该很大一部分是第一部的粉, 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看到2有杨幂会打个退堂鼓。
结果来看评价,发现都说杨幂演技不错,也就放心了。
可是进了电影院的真实感受就是,为了把影片看完杨幂的出镜就都忍了。
北斋这个角色虽然发挥空间不大,并不是杨幂这样就可以了。
至少第一部里,刘诗诗还是端住了曾是官家小姐而后沦为官妓该有的身段和架子。
不曾觉得刘诗诗多么有气质,和杨幂这个画师相比,北斋的丫鬟感从杨幂不好的体态,总是间断穿插出现的娇喘声,晴川般倔强的肢体语言和表情,都衬托得刘诗诗隔着纱门的两行清泪更加的让人怜惜。
杨幂在电影里总给我一种站都站不稳的感觉,可能这也是丫鬟感的来源之一吧。
丝毫没有北斋先生的代入感。
所以,要进电影院观影的话,请做好她并不会带来惊艳感的准备。
短评里我说主角是个倒霉鬼,灾星。
张震或者说沈炼,是真霉。
这霉运从1到2贯穿始终,强度已经扩散到了,谁站到他对立面就煊煊赫赫,谁跟他一伙就惶惶不可终日苟且偷生。
然而他又有什么错呢?
他没有政见,无大志,只图眼前过得去,但世道就偏让他过不去。
执勤夜里有碗热面吃就行。
有张画上的蛐蛐可爱,能带回家去看就行。
他顶多也就是没有满嘴嚼屎还大叫好吃的本事。
你我也一样没有啊。
如果说“杨幂不值得张震喜爱”这个逻辑上的硬伤让人无法共情,行。
但就算换了个随便别的什么人,哪怕不爱,难道能坐视她被就地强暴吗?
没得选。
绣春刀1和2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点,就是角色的设置。
一个稳妥的男主角,一个有争议的女主角,然后是几把刀鞘,里面藏着不同的利刃。
大家都是冲着张震进影院,张震是明显的第一男主,但其实最让人惊叹和心折的,却是张译在剧情里逐渐抢戏终于突围最后爆发的过程。
张译是路阳的心机。
如果直接以张译做主角,把明朝的不容易的苟活拍得更惨烈,那么活不下去的痛楚和嘶吼会更加令人心碎。
但那样就没人看了。
即使现在不完美,最后片尾张译和辛芷蕾的哀嚎,我是真的在忍眼泪。
其实他早就死在几年前的战场上了,一个地缚灵而已,所以这么多年绕来绕去殚精竭虑就是冲不出去。
理想锐气,都磨没了,要是连个念想都没了,天长日久吃屎的千户生涯他怎么消化,怎么吊着这口气不散?
但果然这念想是注定要落空。
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不要相信在野党。
于是向着太阳挣扎的鬼魂,就只剩一声痛极了的咆哮,然后灰飞烟灭。
不要妄想会幸免。
这不仅仅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问题。
没得选的世道,让人吃屎的世道,谁造成的?
皇上和魏忠贤。
反派的能量,皇上和金士杰本人出场的时候其实没有特别恐怖。
但是在他们治下,锦衣卫内部是如何兔死狗烹,人手一个笔记本,随时随地加工记录你说过的话,因言获罪,因笑获罪,这就太恐怖了。
开头,殷澄作为一名公务员,竟然敢在办公场合堂而皇之编排国家领导人,确实是政治素养太差。
但在你的同僚之中,你没避讳的人群中间,竟然就真的当场走出一位告发者,指着鼻子说:“你笑了,你笑了,你也笑了。
”哪怕是活该,也他妈过于惊悚吧?
配合后面的“静海说收藏东林逆贼字画的都是好人”食用,真的笑不出来。
在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世道之下,杨幂——或者如果提到这个名字会让你看影评都出戏的话——女主角北斋,还要坚持画画,皇上劝她都没用,是不是有很多观众,此时会有一闪念,觉得她活该。
是不是有人心里在骂:就你能,就你会画画,就你爹会写诗,又不会武功,还不知道闭嘴安生过日子,强出头,找死,果然惹祸上身,还拖累男主角,可恨。
但其实上头要搞文字狱,何尝在乎你是不是杨幂。
不如说,谁名气大谁诗传得最广谁画得最好就抓谁,才能一劳永逸让天下噤声。
一个北斋凭着远山眉双瞳水逃跑了,东斋南斋西斋早已屈死在狱里。
北斋在片中有一句特别响亮的台词。
她说:“我相信我自己。
我相信这种世道不会长久。
”虽然说的不是这件事。
但其实,归根结底,说来说去,都是这一件事。
毕竟这种相信,才是不倚仗权势武功,仅基于健全理智的判断啊。
什么样的普天之下,不允许人聊天和欢笑?
什么样的四海之内,不敢让人欣赏和创作?
什么样的率土之滨,不能容文人墨客存活?
这是个什么样什么样的世界。
她不问人是不是生来自由,她不问那位贵人爱不爱我。
她只说她相信自己,并相信逻辑。
在这种对比之下,沈炼和崇祯那段“你喜欢她”“她喜欢你”的互相诘问就格外可笑。
因为这根本就和感情无关——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关于“人情世故”的问题。
在这黑白颠倒可笑又可怕的世道里,保持勇气与理智前行,坚持正意而前,北斋值得敬佩,你我也要共勉。
打6分吧。
片子里出来北斋两个字,我还以为是葛饰北斋呢。
缺点:一是类型驳杂不纯,你要想拍政治惊悚,那就不能这么起范儿,往高了说,大明王朝那种追求历史感的,你够不上,往下说侠女忠烈图那种通俗的,你也不成,你看乔宏演的明朝官员怎么说话,首先这官腔就不像。
等于这个政治格局,还是武侠小说里的政治。
如果按照武侠的路子拍,其实也很好,这片子很多地方学徐克的狄仁杰,狄仁杰就完全是武侠的路子,人物随便起范儿,但是绣春刀为了照顾他这个政治腔调,无形当中收敛了很多,只有到了武打的段落,才能放开,一到文戏就特别瘟,好像拼命想往里加现实意义,这两样多矛盾啊?
政治惊悚不就是反武侠的么?
这就两头不讨好。
另外,如果只是这两种路线作斗争,其实还可以找到一种平衡,只要剧本够巧妙的话,但是你在这里头又加了这么一段不伦不类的爱情戏,把结构整个打得七零八落,那就不可能平衡了。
二是剧情上的漏洞数不过来。
一开始躲起来的堂倌没交代。
和尚没交代。
为什么非得派杨幂约郭公公,没交代。
杨幂怎么就跑到张震家里去了,还让那么精明的裴大人当成了“大嫂”,没交代。
既然郭公公已经死了,死无对证了,怎么这本纪事就成了关键证物了?
既然纪事这么牛逼,那杀郭公公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东厂进库查了一白天,愣是没看见这本纪事,反而张震一下子就找到了?
郭公公案、凌总旗案、链子锤公公案全是大案,怎么处理得如此草率?
朱由检蒙魏忠贤那个演技,骗得了谁?
魏忠贤是傻逼吗?
等等吧,太多了,当然了,没必要较真。
三是制作水平比较低。
服化道太low了。
那骷髅,我就没见过那么干净的骷髅,还有张震家里的字画,你这片子的人设,张震起码是一书画爱好者吧,家里就挂一“宁静致远”,一“惠风和畅”,这得多没文化一人,才能在家里挂这个?
还有作为重要道具的那本纪事,那些书,折子啊,都太糟糕了,一言难尽。
服装、建筑、配饰、化妆,都太浮夸,还是电视剧标准,离电影质感差的太远。
什么叫锦衣卫,我建议大家看看4k修复的侠女,那里头的官衣才叫一好看,田鹏大红的官衣白护领一腆肚子,那叫一气派。
你看苗天的扮相,那叫一锦衣夜行。
优点,首先还是武打。
武打整体上比狄仁杰差了好几个档次,但是有亮点。
走线铜锤点火这个不错,使锤的公公身法不错。
片子里几处使暗器的地方不错。
雷佳音最后使棍不错,武侠片里常见刀剑,棍不常见,黄飞鸿里拍过棍战很好看,绣春刀里露了一下,没好好展示,最后还是从棍里拔出刀来,又成奇技淫巧了,泄劲了,很可惜。
最后张震对阵丁老师,有一手打着打着换手使刀非常精彩!
但是这种好东西太少了。
二是人设上的亮点。
这个导演很喜欢从配角上找俏头,上一集有个摇滚范儿的杀手,这一集朱由检的死誓们造型也都挺别致。
雷佳音这个配角很抢戏,导演给他设计了很多东西,让他对观众有了吸引力,但是这个角色本身有问题,前后矛盾,一开始是深藏不漏笑面虎的形象,做事比较老辣,到后来加进去太多插科打诨、玩世不恭的东西,让这个角色变得滑稽。
猛一看呢,好像这个角色最复杂,最有变化,反而比张震、张译的角色有说服力。
但这应该不是导演的本意。
故事比第一集更集中更曲折。张译、雷佳音、刘端端、武强、刘峰超……自然还有金士杰,配角个个出彩,把官场众生刻画得呼之欲出,端着架子的男女主角反而平淡。动作戏借鉴了不少《浪客剑心》,烧档案库一场最好,郑掌班的流星暖炉抢眼。决战设计和节奏略有点乱。川井音乐有《攻壳》和《七剑》的影子。
讲实话,杨幂好像比刘诗诗好点
雷佳音在《白鹿原》里把面还没吃够;杨幂努力证明她的演技不如刘诗诗;北京城又到了江南的雨季,市民们很享受湿身奔跑。
这个系列的剧本一向相当糟糕,说优秀的只是和烂片比而已。
别找杨幂演,这样预算就不会花光了,字幕还能做的好点。
故事非常漂亮,虽然可能有点小bug,不过也都细枝末节,沈炼和大幂幂这感情戏吧,至少是比跟刘诗诗靠谱,雷佳音大大好评,下一部换讲裴纶的故事我看也行。我这种没赶上好时候的稀有动物武侠粉,必须,必须,必须给绣春刀五星了。
在国产片中算很不错的了。官场政治权术斗争,大兴文字狱,在历史的基础上改编的剧情黑暗并影射现实,不少台词句句直刺当下。张震雷佳音辛芷蕾的演技十分突出,动作戏一般。杨幂超级花瓶的角色和强行悲壮复活的结尾是最大败笔,请杨幂既浪费预算也糟蹋好片,结尾为何不过河拆桥?感觉还是前一部更好
雨水丰沛的影片超级好看~为物以稀为贵加一星。张震的眼神太有戏,各种配角也给力,意外发现辛芷蕾特别好看。
和《追凶》并列今年目前最值得看华语片。一直喜欢张震,属帅哥里演戏能看得下去的,但这次真是揪心,张就像是汪洋中的一片孤舟,配角们是暴风骤雨,陆文昭,裴纶,凌总旗,郑掌班轮番碾压。张震怎么耍狠耍酷在他们面前显得流于表面,尤其跟雷佳音对戏被完爆。雷初出场和审和尚这两场戏,可当教材。
已经到了2017年,杨幂这种被人一碰就发出嘤嘤啊啊声,只会在“啊我在哪里发生了什么”和“啊你不要强奸我”两种表情之间转换的女一号,简直是在中国电影女性形象历史上开了一次大大的倒车
如果没有张震,我就爱上张译和雷佳音了。张震和杨幂从头到尾的感情线,末了还不如最后张译抬手欲抚辛芷蕾那一个镜头。
比第一集更精进。张译以男二之名行男一之实,朴实无华收放自如,邪气逼人非常出彩。影片情节紧凑有详有略,快中求稳干净利落,鞭辟入里辛辣无情。权力的获取、行使和交易,没有谁是永远的正义和邪恶。导演学了不少商业动作片的视听语言套路,效果非常好。
比1强很多,除了感情戏还是难看得大跌眼镜。路阳的运镜摄影和动作设计已经自成一派,让人置身武林,布景好像永远覆盖一层绵密的细雨,黑暗抓人。大量跟随脚步的运动长镜,刀法快速利落。上承第一部主旨,小人物终卑微沦为棋子,机关算尽一生悔。故事沉稳,风格玄妙,张震太美丽,雷佳音笑点多。
虽然对明末黑暗的政治氛围以及人如蝼蚁的命运多有展现,但貌似出于投资方意志的以杨幂为主角,使得这场史诗般的大戏,最终落脚在三角恋情的狗血剧情上,让人大跌眼镜。出于突出类型片特质和吸引观众的目的,强化了影片的悬疑色彩,然而悬疑设置的刻意和种种剧情漏洞,反而减弱了本片原有的大气与张力。
武术指导喝多了? 剧情混乱,主线不清。 倭刀术看的人尴尬 戚家刀法是这么用了?
小鴨影音http://www.567mov.com/vod/8/6395play.html?6395-0-1,為什麼找楊冪當女主角?大大的敗筆呀!為什麼要有感情戲?
用心且有能力的制作团队,路阳无论是动作戏还是故事逻辑都异常清晰沉稳。再次,我震可是从未演过烂片的演员~
作为第一部的前传,剧情算合格了。最大败笔在画家北斋的人设,作为一个驱动沈炼行动的强因素,画家除了当花瓶几乎不作为,一见钟情假而俗,还把最后的吊桥战降低到为情而搏的肤浅意义。那就当个极美的花瓶吧,可惜杨幂演技又令人着急。反观崇祯帝,魏忠贤和陆文昭三个角色塑造却鲜活逼人。
情感戏虚假,俗套。情感戏之外,创作者似乎想延续大体制下命如蝼蚁的主题,但剥离情感线,沈炼在整个故事中就会毫无存在感。整个命题也就难以成立,空壳化倾向严重。此外,因为爱情你就高尚了,爱情本身并不因此显得高尚。
张震和猫!灾难级别的感情戏,每个配角都比社会幂和张震有cp感。辛芷蕾一个表情,我觉得我恋爱了。最后陆文昭和丁师傅那个眼神,比男女主那点破感情有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