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Le Deuxième Acte,Second Act,敬我们美丽的职业,鬼才智将戏中戏(港),拍三小电影(台)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蕾雅·赛杜,文森特·林顿,路易·加瑞尔,拉斐尔·奎纳德,曼努埃尔·圭洛特,弗朗索瓦丝·加奇奥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4
简介:型男大卫受够了痴女芙伦丝的疯狂纠缠,决定带上哥儿们威利共赴饭局,好把这个烂桃花甩锅给他。没想到,这个看似老套的爱情喜剧很快就画风丕变,在演员凸槌之后,摇身变成不断电的拍戏直播秀。演员们一面斗嘴怒喊不录了不录了,一面还是硬着头皮把戏演下去,直到一名紧张到皮皮挫的临演,把所有人逼往崩溃边缘⋯⋯详细 >
提供某种答案,似乎我们在事物的表面旋转,似乎我们正下坠升腾到不可窥测的(电影的)未来
B+/ 《在警局》之后最好的杜皮约,大概是这几年他的概念游戏最清晰也最直观的一次。先用漫长的长镜捕捉语言的游离偏斜,将现实和虚构的关系用最常见的情境构建铺开;而当我们以为这再次回到之前的旧把戏时,它突然将观众生生投入极度切近的身体表演强度之中,并坚定地宣告:现实的差异在虚构的过程中从未缺席。电影因而不仅是穿透现实的艺术,更是捕捉偶然与呈现错位的艺术。结尾漫长的告别中,无尽的摄影机轨道成为一种音乐性的忧郁载体。而在这种图像的节奏中,作为“人”的导演杜皮约与作为一种AI技术义肢的摄影机作着沉默的搏斗:这种与机械性的交融与对抗并非这个时代的产物,它从未缺席过,因而我们仍然能保持目光的开放。
#昆汀杜皮约这个第二幕永远也进行不下去非虚构的部分,真实的部分都在猜疑中消解了电影人失去自信心吗,不得不说这是严峻的趋势,那你索性就不拍了吧,沿着轨道向着未知。
无论是主题还是结构都谈不上新颖,杜飞可以随便拍出一万部这样的电影,如此看来也的确像是给AI输入“模仿杜飞”的指令后会生成产出的那类片子,穷尽了形式和文本迷宫的杜飞,似乎在玩笑之余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某种创作上的危机意识,少见的如此直白的歇斯底里。
很有意思地和片名对照的,杜皮约的戏剧结构中顺滑地隐藏了幕与幕(场与场)间的转换。某些部分给人“颠簸”的感受(而非震荡/转折)。让我想起大二戏剧课初次回课,几乎每个人都受到“幕间切换不够聪明”的评价(可见它很难)。流动与停滞、啰嗦和沉默的配比似乎也很巧妙。不过这是其唯一的优点了,对它真正想抵达的话题和最核心的喜剧部分,似乎完成得非常无聊,浅薄而且老生常谈,也许不如短视频?我不知道。不过演员(而非表演)又是极好的。
@AF381 想表达的太多 囿于形式十分死板
还在玩元电影、还在玩戏中戏,又有AI又有调侃,还顺手吹一把pta,和那位昆汀一样爱玩,但一直这么玩下去永远也就是开幕片的定位,在正餐前让大家笑一笑,不过能在戛纳当开胃小菜已经是万人之上
头尾由长镜头组成的奇特结构,类似的爽点重复用就没意思了,难撑起这样的时长;同样是靠大段对话(以及相对封闭的空间)来叙事,怎么都不及扬妮克好玩,哪怕某些方面相似的结尾,却用更加随便的方式去处理了。最幽默的镜头可能是最后那个轨道长镜头
B+ / 作为开幕片再也合适不过了。从电影拍完之后的自以为是开始泄气,但仍旧是一部举重若轻的杜皮约。用高效的长镜头驶入现实的轨道,又在各种戏中戏的套路中如鱼得水。与众不同的是这种“游戏”却达到了某种互文的平衡——当我们以为看清这种本质时,虚拟的规则非但没有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反而加强了叙事的率真语气,此时重心便切换至没有身份的演员通过徒劳的自嘲去摸索那条摄影机轨道的算法边界。即使我们能看清杜皮约没有野心却富有情趣的口吻,但随即而来的AI时代仍然参透着淡淡悲伤。
很有创意的剧中剧。所以连文艺片都安排进去AI了。
不知道是不是借此嘲笑一切
但凡出了这个小镇你看它还会怎样… 最大的笑点是Netflix出来时首笑🤣
没看完
加瑞尔和赛杜走在一起的时候,好像回到了美丽的人。我想他们俩一起演野兽好像也很合适。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只是粘连带过,或者说根本就无意讨论,只是在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些轻巧却又重要的痕迹。能让观众看几分钟的轨道,好像就是一件蛮了不起的事情了。
用一部话痨片,让观众提取信息之后发现是在拍戏,并在台词里加入很多戏虐影视圈的剧情,确实很有趣。在接受这个故事之后,又告诉你是其实是戏中戏。就这样被导演吸引住,就算拍摄结束了,看这群演员还是一种在拍戏的感觉。剧情到最后摄影轨道如同火车轨道一样没有终点的时候,就像电影与生活也一样没有尽头。
反省下是不是我自己笑点太低了😂真的觉得蛮好笑哈哈哈哈哈,昆汀一定要多拍,我的欢乐靠你了
二刷,真的太棒了。完全猜不透现实与戏剧,你也不清楚摄影机到底架在哪/关于摄影机的隐身,再加上看的实在太好笑了(胖子倒酒手抖,老爷子的吹嘘)很奇特的剧情,也感受到了杜皮约导演的魅力所在。直到现在也要回味一下每个片段到底是所谓在影片下的拍戏还是现实。最后的片段也尤为喜欢,回归现实一对儿同性对“临演”要联系的婉拒,赛杜清醒的戳破同伴为自己流氓想法所自我创造出的哲理。到最后“临演”以戏里一模一样的死法,与一段长镜头里出现的移动摄影的长轨,好像戳破了银幕走向关注
从头开始逼逼逼。。。。
开场就由演员亲自点出了摄影机的存在,发现了演员在演戏的我们自然出戏,而此时的出戏才是真正的入戏,点明摄影机的存在反而消除了电影与观众的界限,落入了导演的陷阱,结尾的吞枪自杀是真的吗,还是正在拍拍电影的电影的电影,如戈达尔所说“电影止于阿巴斯”,片尾漫长的摄影机轨道是来自何处又或是去向何处,问题的答案也应当是个问题
用电影解构电影,80分钟的片子塞下了大量的议题,对如今电影文化上上下下讽刺了个遍,整体看下来挺有趣的。结尾超长的轨道像极了在不停倒退的《火车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