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那借了这部片,没想到只还回去一个封套,下午在一叠dvd里竟翻出了一张无包装的买凶拍人。
于是顺其自然又看了一遍,意外发现主菜单里还有另外两个解说版本。
一是监制谷德昭和彭浩翔解说版,一是两名主演葛民辉和张达明解说版。
葛张二人依然是插科打诨个性,回忆哪一场被叫去西贡拍外景,结果270块的的士费导演一直不给报销,还有bart在后巷殴打阿全那一场,脏水一直滴到张达明眼睛,令到葛民辉怀疑第二天张达明会眼瞎开不了工,也会发出小小惊异,“哇真没想到这个镜头导演会这么剪的,当时拍了好多遍都不满意哇”,当然话题还离不开阿全和美智子激情戏,葛民辉揶揄张达明扮相文艺。
听葛、张这样的非大牌演员说戏是很有意思的事,就像身边朋友看电影会发一些寻常感叹,比如张达明说“我进入演艺圈就被玷污了啊,其实我本来是很纯洁的”,让人忍俊不禁。
谷德昭和彭浩翔又是另外一种风格了,虽然离不开香港人一贯的搞笑,但正如彭说的,如果认真看了《买凶拍人》,又把导演监制的解说版看了一遍,可说是对电影入了门。
重点是两人对幕后的交代,比如要美工在晚上两点找乐高公仔,第一次拍电影的彭浩翔不知道后期剪辑做特效是要另外加钱等等。
让人一下觉得拍电影是份脑力活更是体力活,像彭引用张艺谋的话——导演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喜欢电影的人和梦想能拍电影的人,也许会从这两个版本里,找到比《买凶杀人》这个故事本身更多的乐趣。
《买凶拍人》,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电影很适合一个人宅在家看。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名,“买凶杀人”就很恐怖了,把人杀了,还要拍下来,欣赏纪念,变态吧。
当初我也是抱着看你能多恐怖,多变态的想法来看这部电影。
结果发现,《买凶拍人》是部关于“梦想”的电影。
作为一部港味十足的香港片,影片中充斥着夸张,无厘头的笑料和自嘲的精神。
电影一开场就是葛民辉饰演的职业杀手Bart完成了任务去找雇主收尾款,雇主回了两个字,“没钱。
”甚至让Bart杀了自己,骗取保险公司的补偿,留给老婆孩子。
能花钱杀人的雇主怎么就落到如此地步了呢?
金融风暴导致了每个行业都出现经济危机。
Bart一直是想做《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龙酷酷的杀手,出任务时穿着阿兰.德龙标志性的风衣和帽子,家里的客厅挂着阿兰.德龙的海报。
Bart之前的雇主都忙着讨生活,没人再找他杀人。
Bart的老婆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的日子过惯了,迫于生计,Bart开始为有钱又闲的阔太太杀人服务。
阔太太们才不是人傻钱多,人家的要求更高,像极了我们痛恨却又想成为的甲方爸爸。
“杀人还要看见被杀者死亡现场。
”才能泄一时愤怒。
在试衣间因为错拿了别人的衣服,就要“找人来强奸。
”真正的人狠话不多的社会姐,连Bart都承认自己胆子确实不大。
Bart擅长杀人,要怎样拍摄杀人过程,是个门外汉。
所以第一次拿成片交差时,阔太太非常不满意,“杀人”和“看这个人被杀死的过程”,后者才是阔太太想要的。
这里插一句,阔太太在看Bart拍的影片时,问他拍的是什么,什么都看不到呀。
Bart尴尬的拿过遥控器,一帧一帧解释给阔太太听。
这里我想到之前在新闻上看到某导演讽刺观众,说看不懂就说自己拍的是烂片。
那么请问,“大多数观众看不懂,需要导演解释的电影,能有多好呢?
”一部与观众见面了的电影是不需要导演本人解释的,电影的好坏是留给观众评说的。
有了前面Bart的拍摄做对比,后面张达明饰演的阿全拍摄的录像才让观众和剧中人大呼,“精彩”。
阿全的角色用自身的不如意向观众揭露了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他最常说的话,“香港电影失败就是这个环节。
”遇见Bart之前,他是一个AV副导演,没有话语权,拍戏没剧本,做着打杂的活,工资也要不到,看着剧组里的人欺负女演员(自己的女神)……阿全的偶像是马丁.斯科塞斯,却因为讨要工资搞得去卖毒品。
遇到Bart之后,原以为自己的导演才华可以施展,结果是拍摄不能上映的杀人视频。
虽然是这样,但总归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有可观的收入。
阿全拍摄杀人的视频很用心,后期制作也一点不马虎。
电影故事讲得好,固然重要,但电影毕竟是镜头艺术。
电影里对阿全后期制作的过程,让外行人也真心感觉一流的导演的确了不起。
在拍“杀人”电影的领域阿全成为了业界翘楚,每次和Bart合作,拍摄和后期都可以自己做主。
一次因黑帮恩怨引发的杀人任务,阿全又丧失了话语权,监制可以提要求,投资人要当主演,道具弄虚做假,不合时宜的煽情。
这本就是一个杀人游戏,搞到最后,大家都认真当成了电影在拍。
真正专业有才华的人说的话,没人听,电影沦为资本家的游戏。
美智子是一个AV女演员,就是上文提到的阿全的女神,她是真的爱自己的职业。
不管是现实还是电影中,我们谈论起从事色情方面的女性,总是带有有色眼镜。
美智子在阿全家里洗完澡,穿着白衬衫坐在沙发上和阿全谈论起自己的梦想,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整个人熠熠生辉,眼睛里有光,纯洁无比,像每一个人说起自己的梦想的样子。
《买凶拍人》故事发生在香港,几代人追过的“香港梦”,让三个怀抱梦想的年轻人难以实现,本身就是具大的讽刺。
Bart有一晚在家里的客厅喝酒,与阿兰.德龙有一段神交。
Bart说,“你这个杀手可真酷,看来我一辈子也做不到。
”阿兰.德龙反问道,“你见过我吃饭没有?
”Bart说,“你不说我不知道,整出戏里面,你都好像只抽烟。
”阿兰.德龙说,“可不是,不吃饭,就可以想扮多酷有多酷。
”听到这句话,Bart醍醐灌顶。
Bart的世界从来不是独自一人,现实生活除了他想要的酷,还有更多。
妈呀,原来我的追求只是想做一个不(shi)食(xian)人(jin)间(ji)烟(zi)火(you)的小仙女。
《独行杀手》里阿兰德龙的装扮是这样:长风衣,帽子,沉默,枪。
这一套行头将观众挡在屏幕外,给杀手的世界蒙上一层雾,套上一枚似乎模糊的酷感的标签,这有点像观众对于电影人的观感:一种与现实柴米油盐撇开距离的,光影之间的艺术世界,前卫时尚又有品位有艺术。
但是彭氏偏偏要恶搞你的小资想象,他把华丽的外衣脱掉,给你看一具贫瘠柴瘦的被阉割的躯体。
他告诉你杀手的落寞或者也可以说创作者共鸣感的失落。
彭氏的《买凶拍人》里,杀手和导演都不可避免地掉入到市场的尴尬中。
经济不景气,杀手只能给富婆当杀人工具满足她们的一时兴起。
甚至全家总动员,老婆要他多杀点人好赚钱,岳母要他杀麻将搭子,岳父要他杀了岳母好让二奶的事情不暴光。
葛民辉演多了小人物,特有一种奇特的喜剧天赋,只一个神色便把喜剧效果发挥地极致,也把杀手的酷抛在市场经济的氛围里消解掉。
而又一个可以演活小人物的张达民挑起了另一个以Martin Scorsese为偶像的青年导演的角色,这跟彭氏想表达的东西距离可能更近了:新电影人的困境,面对不景气的市场,面对观众的肤浅满足感应该寻求一条怎样的出路。
当黄金甲和无极享受着票房大卖和观众谩骂的时候,它同时也得到了经济收益和关注高峰,而另一些小成本的制作仍旧挣扎在社会视点的边缘处,虽然有诚恳,有努力,有梦想,但是他们的创作很寂寞。
彭氏借张达民对电影的一跟筋态度想表达的是梦想没有捷径,最重要是执着。
想成为Martin Scorsese,想成为饭岛爱,或者如周星星一般想把“我是一个演员”变的掷地有声,或者如《性工作者十日谈》里的happy一样,从一出道,就想做一个健康快乐的happy鸡。
彭氏把中产阶级认可的高尚做派一脚踹下,直捣严肃之老巢,他用嘻嘻哈哈的恶搞作风消解一本正经的说辞,仿佛孙悟空在至高无上的天庭中到处乱撒尿。
超级秀逗的《买凶拍人》,取了个更绝的英文名《You Shoot, I Shoot》,左杀右拍,妥妥的产业升级。
是敬业,还是闹剧?
是梦想,还是儿戏?
杀人见血,却不见其血腥;故事荒诞,却尽显生活之无奈。
不得不赞身兼导演与编剧的彭浩翔实在高,无愧当年金像奖最佳编剧!
两位男猪也将小人物演绎得入木三分,很有看头部分桥段略显拖沓,如果能将影片砍去10分钟则更佳!
彭浩翔的惊世之作呀,真是惊世之作。
它到底哪里惊世呢,其实就是戏谑啊。
戏谑了啥啊,大哥你问我戏谑了啥你问到了有啥用呀。
嘻嘻,在这部电影里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电影片段被戏仿的桥段。
两个主演的演技在彭浩翔的规整下变成了一种荒诞和滑稽。
整部电影的情节线很清晰,不像同类电影不注重情节上的安排。
那个日本小妞儿真是身材好好,林雪和刘以达的演出让我桀桀桀桀的笑。
电影最后来了一个平淡不惊的戏剧冲突,最后当然是我们的主人公毫发无损该日日该吃吃。
那个演大熊的演员真够逗的,逗得我很想拿枪崩掉他的两个小眼球。
2009年12月18日
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所有香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精品之一。
《买凶拍人》是彭浩翔的首部电影,也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部。
恶搞已经不是这部电影的层次了,说讽刺又太严肃了,人家分明只是很认真的在讲笑话罢了。
本来应该是很酷的顶尖杀手阿Bart,崇拜阿兰迪龙的独行杀手,回到家却要穿着滑稽的睡衣对老婆说三千块钱穿来睡觉我好开心哪!
老婆阿玲为了花销可以对老公说你就多杀一个人填补一下嘛,外母可以为了几个麻将钱逼自己的女婿杀人,看起来最正常的外父则是为了情妇要他杀掉你自己的老婆。
海报里的龙哥说你觉得我很酷?
你看过我吃饭么?
只抽烟不吃饭当然很容易酷!
为了兜揽生意应付要求看到仇人被杀现场片断的贵妇,阿Bart找来立志做名导演拍独立电影却只能在AV片场做副导演并暗恋剧组的女优的阿全做拍档。
于是杀人这个行当还是有了变化,杀人的片断可以做成电影,有片头有字幕有特写有配乐还有幕后制作群体。。。
这是一种流行,所以所有的杀手都跟风,更会有“集满30个杀字可以免费赠送杀人一次”的优惠活动。
黑帮恩怨扯上杀手们竞争,因为突发状况搅乱了阿Bart跟阿全的“拍摄”计划,然后居然可以有补拍,然后“监制”跟“投资商”对于“导演”和“演员”的过多干涉,最终居然是状况不明的用喷了漆的肉鸽模拟“喋血双雄”最后被警察“人赃并获”了——其实这次事件没有凶手,别的老大雇来的杀手杀了黑帮头子黑帮头子的情妇杀了摄影师然后情妇又跟杀手同归于尽了……阿Bart跟阿全叼着烟优哉哉离开了………………你看着从头到尾是个笑话是个闹剧是个讽刺是个苦笑。
抱怨了稳食艰难的生活现状抱怨了电影人的辛酸折腾抱怨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可笑。
里面马太太有句话:你知啦,我年中要杀好多人架。
杀人也好,“副导演”也好,一路牢骚、抱怨跟梦想。
就想《色情男女》,我的梦想被这个社会糟蹋,我在这群垃圾中建立梦想,然后我就超脱了。。。
杀人多多优惠多多我们还有像章T恤等纪念品哦
1我在香港,不看港產電視劇,不看港產片。
這話說得好像有點裝逼。
港產電視劇,每天攤在那里看,會發現時間嘩嘩地流去,腦子好像也嘩嘩地流去。
後來,除了看比賽,看電影,電視機都懒得開。
而港產片,自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标出一大批佳作後,沉淪至今。
後來的港產片,基本上等同爛片的代名詞,所以我很長一段時間不看。
2001年,都跟我提《買兇拍人》不錯。
向我提的人,自然知道我的脾性,──脾氣不好,推薦了爛片浪費我表情,要罵人。
我將信將疑,疑心重重地看了,覺得不錯。
那時候還沒迷上黑色幽默片子,根本不知道Guy Ritchie是who。
2009年,我推薦《買兇拍人》給人,自己又看了一遍,發覺時隔一個抗日戰爭這么久依然感覺不錯。
這時候我已迷上了黑色幽默,迷上了Guy Ritchie,也許听聞太多的七十碼、俯臥撐、躲猫猫事件,我覺得生活就是這樣子诙谐,诙谐社會嘛。
2曾經辉煌的港產片,為什么呼啦一下子成了爛片?
是投資者的態度變了還是觀眾的口味變了?
許多人歸咎於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電影業萎縮。
導演彭浩翔介紹《買兇拍人》時說:“这是我的第一部片子,当我经历了多年时间而争取到这个执导机会时,正正踫上了香港电影业最低潮的时间,每年由制作三百多部影片,回落到只有六、七十部。
因此,我只有十五个工作天去完成它,我只能说对香港的新导演来说这已是个不太差的待遇。
但其实香港人普遍面对着这样的困境,亚洲金融风暴后,香港的经济神话幻灭,每个人都要面对逆境,我相信这是连杀手也不能例外的。
中国人有句谚语:‘马死落地行’,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是我最想在片中表达的东西。
”在《買兇拍人》里,張達明飾演的学成归来的电影導演系高材生阿全沦落到在三級片場打下手,兼卖“草”,還屢遭欠薪。
彭浩翔通過張達明的遭遇,道出這時期導演的辛酸。
我覺得彭浩翔太谦虚了。
這事根本不關什么金融风暴不金融风暴的,他花了五十萬美元,用了十五天時間,拍出了這部低成本處女作,不一樣好看?
這還是關係到編、導、演的才氣問題。
隨著老一批電影從業員外跑的外跑,息影的息影,凋零的凋零,我們還有啥可看的?
陳冠希的小雞雞?
3看電影活動,我又推了《買兇拍人》,又要看第三遍。
推是我自己推的,要評它,卻覺得實在沒啥好評論的。
看的時候哈哈笑,看完后覺得好看,給說怎么個好看法,還真說不清道不明。
和《柏林苍穹下》簡直沒法比,沒那么多談資,無深層的東西,不來触摸你的靈魂。
但你不能說香港冇文化,因為這就是香港的文化。
現在听見說香港是文化沙漠,我經常要笑。
香港這地方,有它自己的文化,就看你懂不懂欣賞。
如果蘇州的評彈算一種文化,在香港的街頭桔一串魚蛋為什么不能算文化?
香港的文化,就是草根文化,非常生活化、非常無厘頭。
《買兇拍人》是我所看見的,除周星馳的電影外,极能體現香港文化的一部片子。
4《買兇拍人》很夸張是吧?
杀手的印花套餐?
我有許多毛狗狗都是用惠康、百佳的印花換來的。
扮清洁窗户跳樓?
1998年,香樓樓市泡沫,許多負資產跳樓,那時候的報紙報道好不熱閙;Bart丈人要買兇杀老婆?
生活中,夫妻恨不得對方死的不在少數吧?
升官發財死老婆。
黑社會?
黑社會也是香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2009年8月6日新聞:“‘尖東黑霸王’遭斬死”2009年9月22日新聞::“ 5漢街頭被斬,負傷狂奔”真實的生活往往會超出你的想像。
5八卦一杖。
本來這部片子張達明的角色想給黃子華的,黃子華檔期不對,所以找了張達明。
黃子華是超級有才的一個人,不過長得呲牙咧嘴實在丑,在銀幕上的發展反沒張達明順利。
那時候,黃子華辦“棟篤笑”,一場又一場,很受歡迎。
97前后,他開始讓張達明當他“棟篤笑”的拍檔。
一開始,我還不太接受張達明出現在里面,后來慢慢也習慣了。
最近張達明跑去廣州一個人開“棟篤笑”,黃子華也跑去廣州一個人開“棟篤笑”。
傳他們因財失和,當然,黃子華出來辟謠。
可以說黃子華絶對是張達明“棟篤笑”的入門老師,俩分別獨自上廣州“棟篤笑”,總有點那個啥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去年这会儿正在和公司闹离职,吵得天昏地暗,身心俱疲。
早闻本片的大名,果然不出意料的好看,但是看着看着,心里就升起幽幽的叹息,人情如水,小人物有小人物难逃的悲哀命运,无论如何挣扎,总深陷于泥泞的岁月之中。。。
多少日子过去,觉得人们总是在疲惫和纷争中学会成熟的。。。
无论这生活是如何龌龊无聊,总有春暖开花的盼望
彭浩翔的处女作《买凶拍人》表面上看是用戏谑的方式嘲讽了香港电影,细细品来却充满辛酸。
翻翻这个导演的简历,无疑是带有几分邪气的。
不过他迄今为止才拍五部电影,最能体现其个人风格的也不过只有《买凶拍人》和《AV女郎》,另外几部都显得有些游离。
这两部片子其实颇有相似之处:都在拍、都有差不多境遇的日本女优、都在爱女优。
我揣测,日本女优对于彭浩翔来说也许具有某种类似弗洛伊德“情意综”的意思,不便深究,所以,掌握“拍”的精髓的才是关键。
《买凶拍人》是杀手的故事,却不酷也不血腥,片中所有人讲杀人都跟玩儿,看起来杀手也是个蛮正点的职业。
阔太太处于报复心理花钱雇杀人还要看人是怎么死的,想不到这一时兴趣竟催生了一条生机勃勃的产业链——买凶+拍人。
剧中所有人物都很出彩,该猥琐的猥琐、该倒霉的倒霉、该贱的贱、该牛的牛……绝对是经典型港片,就是名气不太大。
同样是杀人,同样是处女作,同样是作者导演,《买凶拍人》的彭浩翔玩独行侠,《落水狗》(Reservoir Dogs)的昆汀•塔伦蒂诺玩帮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很好玩。
1.究竟萨拉热窝的华人青少年是如何用钵仔糕来医阳痿的呢?
看完此剧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句话了,詹瑞文的这句话纯属恶搞当年亚视纪录片《寻找他乡的故事》,《寻》为99年上映,专讲海外普通华人,其中1到5集是讲萨拉热窝的华人,为考证詹旁白为钟景辉所配。
我找到了前五集看过,发现最为接近的为“究竟。。。
萨拉热窝的。。。
华人。
青少年。。
是如何证明自己。。。
出人头地。。。
的呢”,至于钵仔糕,完全没理出头绪,但也发现现实中确实有人这么治阳痿。
这个就更搞了。
2.邵音音艳星出身,遭封杀后转入小荧幕,专扮坏女人,难怪看着很眼熟。
戏中岳母演的很帅,wiki上讲,此女当年同马英九乘一艘船到都台湾。
不知二人在船上见过面否,也不知当时他们能料到对方的未来。
3.媚姨喜剧之王中出现的是霞姨,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媚姨,当然本片与喜剧之王联系甚多。
4.樋口明日嘉美智子甚是漂亮,76年出生,上世纪末来香港发展,努力工作,进过很多知名电影,但都属于不温不火的情况。
能百度到的最近新闻是07年。
买凶上映时25岁,如今已32。
5.李栋全戏中的阿全真有其人,为彭浩翔御用剪辑师,剪片不少,参演也多。
6.詹瑞文詹瑞文的影响更多在于香港舞台剧,如同罗家英之于粤剧。
如同戏中阿全坚持要阿Bart补拍最后镜头一样,如果缺少詹瑞文,“可能就要修改剧本”-彭浩翔
影片荒唐和戏谑的风格显露出一些老香港喜剧的痕迹,却比之多了三分猥琐,但同样是各种的讽刺和揶揄。整个故事可谓妙趣横生,总会突如其来地给人一些意料之外的小梗。电影就像一个相貌平庸却内心秀气的姑娘,它的缺点就是长得不太好,但绝对不能因为稍显生硬和陈旧的外表而被否定。
看久中规中矩的电影后,发现它就像一只兴奋剂带来惊喜~荒诞新奇!~林雪哥的蝙蝠侠造型太萌了!
迷影是好的,想表达的东西太直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把迷影和堂而皇之的宅男恶趣味并置就让我觉得迷影也变成了意淫的一部分。除去一个创意之外在发展上并没什么建立,又或许这本身就是一部祛魅电影。
竟然高达8.6分,不可思议。。。彭浩翔很多电影都举重若轻,而且永远有性和脏话这两个因素
学到一个新鲜的职业,XX辅导员,原来有这么多值得敬佩的幕后工作人员在默默奉献光和热啊!好笑还是满好笑的,不过就像老男孩一样,太粗糙了一点。
肥彭必须是个港片新探索的开山老怪。彭胖子用这部电影逐渐开始确立自己不是风格的风格。在《买拍》里面,有各种对香港电影的嘲讽和调侃的桥段,彭胖子用最黑色幽默的方式,嘲弄了香港电影的体制问题。这绝对不只是一部为喜剧而喜剧的影片。
彭浩翔第一部长片,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卓越的编导才华和影像风格。
宅男导演拍戏梦,其实里面很多吐槽都蛮私人与地域化的,看着也挺好笑。不过话说回头,肥彭《志明与春娇》还可勉强说他是粗口版无敌老头,现在看看这部觉得他能拍出部比老咸虫王晶更烂的《低俗喜剧》也是件意料之中的事
这么个片子评分这么高,奇怪!
彭浩翔和苏照彬有没有在一个场景里出现过……
超级赞!让乃们见识一下彭胖纸的幽默!做专业的导演和做专业的杀手,哪行都不容易……从头笑到尾,完了回想一下还有点心酸。
电影幕后知识片撒..
这个电影的评价居然会有8.6啊 他妈开挂了是吧 我就给一个字 忒二
影迷型导演 跪拜!!杀手的呆憨长相和高超技术实在太违和了哈哈
感觉浪费时间,本以为那个高的分,听好的 ,快进看完的,我欣赏不了,
只能说吹捧这电影的脑残真的分不清黑色幽默和低级趣味的区别
终于完整的把这部看完了。。。。葛民辉的戏路很amateur,有时候很出戏,有时候又很能爆发笑点。拍一部有风格的喜剧比拍一部单纯搞笑的喜剧更难,彭浩翔做到了。3.5星。
一群熟悉的配角来演主角的电影。彭浩翔真的把他所有的搞笑和想象力都揉到这一部片子里了。最后,真的杀手去扮演杀手,被导演说演的不像。你见过真的杀手么?
不是我的style,而且是拍得很粗糙的小制作。
从此识得彭怪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