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手机》影片结尾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要唱那段“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吕桂花问你最近还回来么”,想来冯小刚彼时还是厚道人,打算让观众也思考点问题,不像后来《夜宴》的时候让我无话可说。
这电影看完了,肯定又有人要说“人制造了工具,却也被工具所奴役”,工具让人异化。
不过我感兴趣的东西倒不在这里,的确手机让很多人穿帮了,但是只要人们有需要,更高科技的掩饰工具就能诞生。
据说以后3G手机普及了,我们可以直接和对方视频了,但是同时也有人开始卖手机视频背景了。
费墨说,古代举子出去应考,一出去就是几年,回来了,他说什么都是成立的。
今天,交通方便了,再想说个谎多么不容易啊。
曾经不止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女友去查男友的电话清单,这真是个做什么事情都会留下证据的年代。
前些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人丈夫出去一年也就在过年那几天在家,妻子在家赡养老人抚养幼子并无问题,而今天似乎情侣之间须臾不可分离了。
一旦分离日久,便会产生共同话语减少只到无话可谈。
我想,是古人对爱情更纯洁到能抵抗时间与空间么?
拿这个问题问身边同学老师,没有得到答案。
直到今天看到这个《手机》,答案终于探的一点了。
男子在外几年,回家说什么都是成立的,但是不可忽略,妻子在家说什么也是可以成立的。
以前我们忽略这一点,总认为是有家人或者乡亲的制约,妻子不能造次。
现在一想,也未必,潘金莲在丈夫在卖饼那当儿还能和西门庆谈谈情呢。
所以,这种“说什么也是可以成立的”对于双方都是成立的。
吕桂花问牛三斤最近还回来么,隐晦地表达希望丈夫回家。
者多少有点年轻夫妇的感情在里面。
而二十年后,吕桂花搬到和丈夫住一起了,不过这时候丈夫回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出去串门。
这时候,两人离的很近,但是却基本无话了。
可见想见,这夫妇对爱情的要求恐怕也就是一起过日子,日子过到这份上也就谈不上是爱情导致婚姻了,也就是一个生活互助小组冠以婚姻之名了。
于是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夫妇可以在长期分离的情况下得以维持了,因为他们对感情要求很低!
当然了,本文所说的乃是平常人的感情,而不是杨过和小龙女十六年之约的那种小说感情。
而现代人对于感情要求明显变高了,不会出现那种丈夫是举子妻子不识字的情况了,男女朋友对对方干什么基本是了解的,双方对对方生活的影响程度明显加强了。
人们需要在一个大致相同的生活圈子里,谈双方都知道的故事。
人们对感情忠贞的背叛却是对真感情的回归。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处于迷茫中,求教于和尚,和尚拿出三根一样的蜡烛点上,问:“那一根最亮?
”此人摇头不知。
和尚拿出一根蜡烛放到此人眼前,问:“那一根最亮?
”此人手指眼前的蜡烛。
人感到最重要的,永远首先是近的,只有近了,才能认识一个事物,才能改变事物。
对感情,亦是如此。
PS:才看《手机》,惭愧
2003年的电影,现在回头再看,是不是有点过时了呢?
从“手机”的角度,应该是吧,因为电影里的手机和现在的手机相比就像玩具,同样电影里手机所惹出的麻烦换到现在同样可以规避。
问题是手机根本不是问题,人的欲望,确切地说是男人的欲望才是最大的问题,虽然电影也不回避女人的欲望和野心。
欲望没有时代性,它是永恒的主题。
刑法上有个观点,技术无罪。
所以我们害怕的不应该是手机,而是人。
这个道理就像AI不可怕,可怕的是AI背后的人心。
东野圭吾的《布鲁特斯的心脏》和陈希我的禁书《抓痒》都在讨论类似的问题。
谈到男人的欲望,我们男人们尚且讳莫如深,可是最近突然冒出来的所谓“女德”主义者们,居然公开为我们背书——她们所谓“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之类的话,不就在证明男人的欲望和贞操观是正当合理的吗?
天底下居然还有如此善解人意的女人,真是男人的幸运。
我一直很有兴趣去探究一下女德们背后的动机,如果她们真的是某种文化的徒子徒孙,我觉得也算是一种现象,称不上大奸大恶之辈。
我所鄙夷的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进而赞叹、陶醉的奴才。
这种奴才,往往比他背后的主子更加凶残。
这种人心,往往也是最令人恶心的。
1969年 严守一十三岁严守一是《有一说一》电台节目主持人 和费墨(策划)是好朋友 妻子于文娟 严守一出轨武月 妻子于文娟得知和其离婚 严守一娶了第二任老婆 沈雪 台词老师 和第一任妻子一样 顾家类型 (男人总希望娶一个 外面玩一个)但仍然和武月藕断丝连 保持不清不楚的关系 武月手机录音 成了严守一的把柄 要挟严守一 让位给自己 并说前期的工作是自己献身领导换来的最后因为严守一手机总关机 错过了奶奶最后一面 严守一烧了手机 再也不用了 沈雪分手 费墨出国教中文去了 不知道注意是啥 批判的是男人出轨 还是手机揭露真相(虽然说的是手机的出现使得 距离近了 心远了 但是这不是为出轨掩盖的真相吗 出轨本来就是错的啊 这是在吐槽手机使得女性变聪明了 变方便查岗了?
毫无隐私) 亲戚小女孩要送手机给严守一 有卫星定位功能 还能拍照 怕了我喜欢沈雪在蜡烛前 烧洋火玩儿 那滴泪 中国美学 像霸王别姬 程蝶衣那颗泪 绝望
最近《手机2》开拍引起崔永元炮轰,想必大家都跟老衲一样充满了好奇心,崔永元为什么这么冲动,他疯了?
于是老衲去查了相关信息,发现这件事缘起冯小刚2003年的贺岁片《手机》,这部电影的主角叫严守一,他是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手机而引发了他婚外恋的故事。
这电影本来跟崔永元没关系,但当年电影上映前冯小刚邀请了崔永元见面并被记者抓拍到,于是电影上映后媒体捕风捉影猜测严守一的原型是崔永元,崔永元觉得自己被冯小刚摆了一刀,于是崔永元和《手机》由此结怨。
而电影《手机》中有很多情节就是含沙射影的崔永元,老衲今天就来带大家看看,《手机》中含沙射影的那些剧情。
话不多说,现在发车!
戏梗一:节目道歉“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
今天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结婚几年是个坎’,这个节目的策划是我们这里新来的女大学生小马,她现在还没有结婚。
”众人又笑了。
严守一对这种利用调侃别人获取利益的手法也开始讨厌,但它在节目中屡试不爽。
严守一:“在讨论开始之前,我先向大家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做一个检讨。
上次在‘我们如今没发明’这期节目中,我把蒸汽机的发明者说成是牛顿。
我们节目的总策划费墨先生,他是一名大学教授,和瓦特比较熟,便说蒸汽机不是牛顿发明的。
刚才我给牛顿打了一个电话,牛顿也说蒸汽机比较平常,要发明咱就发现地球引力。
看来我错了,在此我向广大的电视观众致以深深的歉意!
”严守一向电视镜头深深鞠了一躬。
现场鼓掌,笑。
在严守一主持节目的时候,费墨和其他一些《有一说一》栏目的工作人员在导播室通过一排监视器在观看严守一的主持。
当严守一说到费墨和给牛顿打电话时,众人笑了,都看费墨。
费墨看着监视器,也笑了。
监视器中的严守一似乎已跨过了过去和现在给他积累的许多障碍,主持开始顺溜和忘我:“结婚几年是个坎?
三年,五年?
俗话说七年之痒。
我现在结婚十年,已经过了这个坎,我主持节目倒是七年。
现场有多少结婚七年以上的?
”[戏梗] 《手机》含沙射影崔永元之一:节目道歉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老衲有话说:小说中这一段主要是严守一在节目中以一个玩笑的方式向观众道歉,他上次在节目中把发明蒸汽机的瓦特说成了牛顿,并说给牛顿打电话引发观众大笑。
电影中为了更突显手机的主题,也为了让严守一这个幽默的道歉显得更自然,则把蒸汽机改成了电话,严守一把发明电话的贝尔说成了瓦特,并顺道说出给瓦特打了电话。
而这场戏是严守一独自一个人在台上讲话,小说中可以直接写他说了什么,但如果电影中一个人单独在镜头前说一大堆话就显得有些死板。
所以这个镜头导演采用了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动拍摄在这里的好处就是,让一个静态不动的主持人,变成了移动的镜头,死板的单口讲话变得更灵动。
而当年崔永元在一期节目中将刘备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错说成了孟子说的话,在下期节目中他为此向电视观众道歉,还幽默地说给孟子打了电话。
联想电影中的这一段,含沙射影不言而喻。
戏梗二:农村老家 三天之后,院墙砌好了,新门楼也盖起来了。
严守一让两个厨子做了两桌酒席,在新院子摆开,招待大家。
黑砖头买了一挂鞭炮,挂在新门楼上,“噼里啪啦”崩了一阵。
十几个人抽着烟,散坐在两张桌子上。
费墨是客,被让到主桌的首席。
沈雪也被两个厨子推坐在费墨旁边。
费墨起身让严守一他奶,老太太坐在院中的枣树下,摇着头笑了。
院墙和门楼已经砌好,她就不再说什么。
沈雪也来让,黑砖头:“奶不会喝酒,不让她坐,吃饭时,给她盛碗菜就成了。
”严守一虽然是主人,但有黑砖头在,他就没有往桌前坐,系着围裙,在帮着厨子往桌上端菜。
宴席开始之前,黑砖头煞有介事地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以主人身份说:“砌墙盖屋,是件大事,村里是来帮忙的,都因为说得着。
靠娘忙了几天,不说别的了,喝!
”然后并没有让大家喝,而是拎着酒瓶,绕开众人,绕到费墨跟前,把酒往费墨面前的菜碟里倒。
边倒边说:“费先生,你是北京来的客,来到俺这穷乡僻壤,俺是大老粗,几天来穷忙,对你照顾不周,所谓不周,是言语不周,饭菜也不周,请费先生海涵。
”[戏梗] 《手机》含沙射影崔永元之二:农村老家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老衲有话说:小说中这段主要写严守一农村老家盖完房子,邀请众人吃饭犒劳并庆祝新居落成之喜。
在宴席上大家推杯换盏,互相敬酒。
整个场面欢天喜地,热闹异常。
而电影为了展现欢天喜地,热闹异常这一场景,则一开始运用了大全景镜头拍摄,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导演先用大全景展示了参与宴席的所有人的状态,而具体到人物见敬酒的镜头则换成了中景和半身景。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导演运用大全景到中景和半身景的切换,完成了文字中整体欢天喜地的场景到具体人物动作的变化。
崔永元的老家是河北农村,电影中严守一的老家是河南农村,阿弥陀佛,施主们有没有联想到什么?
戏梗三:美女接班确实好长时间没有这么好过。
两个多小时。
两人大汗淋漓,倒真像掉进了河里。
由于出了汗,两人的酒倒醒了。
床上的毯子,早被他们踢蹉到地上。
完事后,两人一身光,并排躺在床上。
喘息片刻,严守一吐出领带,想起身穿衣服,又被伍月扳倒在床上。
这时伍月拿起床头柜上自己的手机,对着床上“啪”“啪”拍了几下,让严守一看手机画面。
手机屏幕上是几张严守一和伍月的裸体照片。
裸体上了手机有些变形,不像刚才的实际感觉那么好。
这时一阵疲惫袭上身来,严守一开始有些懊悔,一边说:“以后不能这样了。
”一边想将手机上的照片删掉,但手机一把被伍月夺了过去。
严守一:“知你换了新手机,有这功能。
你拍它干什么?
”伍月:“留个纪念。
”严守一还夺那手机:“删了吧,别让人看见。
”伍月躲手机:“我就是想让人看见。
”严守一这时看伍月,发现伍月的神情有些不对。
他一边拿过一件衬衫盖到自己身上,一边忽撸伍月的头:“别学傻,我知道对不起你,但我们只能这样。
我跟沈雪,已经在一起大半年了。
”伍月:“我不是让你娶我。
”严守一看着伍月:“那你想干什么?
”伍月:“我给你前妻找了一个工作,你也给你前情人找一工作吧。
”严守一奇怪:“你不是有工作吗?
”伍月:“你们《有一说一》不是正招女主持人吗?
我想去面试。
”[戏梗] 《手机》含沙射影崔永元之三:美女接班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老衲有话说:小说中伍月跟严守一亲热完之后用照片来要挟严守一,伍月想通过这个把柄,让严守一帮助他竞《有一说一》的主持人。
而照片是个静态的物件,在电影的表达中缺乏灵动性,而且艳照这种东西只能打马赛克。
所以电影中把艳照改成了两人亲热的录音,这样观众不仅听得灵动,还可以避免审核问题。
而两人在宾馆里听录音也太静止了,直接拍出来就是两个人在那里保持姿势不动,未免太无聊。
所以这段镜头一开始使用了摇动拍摄,摇动拍摄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导演以此来避免了太过于静态而显得无聊的问题。
而崔永元当年的节目叫《实话实说》,严守一主持的节目叫《有一说一》,内容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接替崔永元主持节目的是美女,接替严守一主持的也是伍月这个美女。
这种含沙射影,怕是傻子都能懂的吧?
这是我们谷臻故事工场戏梗栏目的第20期推文,我们用原著小说和电影镜头对比,来帮助大家解读好故事。
* 本文文字及影视画面属于原版权方
因为崔永元,看了这部电影。
不怪小崔愤怒。
《手机》讲了中年男性的情感纠葛,故事并不新鲜。
当时看,事业有成的男性出轨,已然常见。
现在看,时代进步,技术发展,类似的欲望、情感、伦理的冲突,早有了更丰富更开放的表现形式。
有人批判,有人接受,有人态度暧昧。
在崔永元那里,定性应该是很恶劣。
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崔永元成为最火的主持人之一。
他的事业,当然与其口才和幽默密不可分,但“实话实说”四个字或许是更为重要的根基。
他曾经说,自己一颗平常心一根签字笔,走遍大江南北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又在采访中调侃,当时许多人想嫁给他,虽是玩笑,距离现实应该不远。
但《手机》中的严守一,完全不是一个是实话实说的人。
开会的时候,因为众人手机响起,领导费墨没办法好好开会。
张涵予扮演的角色挂了电话,葛优饰演的严守一模仿了一段流传颇广的通话过程。
“开会呢吧?
对。
说法不方便吧?
啊。
那我说你听。
行。
……”费墨不耐烦,起身要走,被严守一拦了下来。
但他还是忍不住牢骚,对严守一说道:“手机连着你的嘴,嘴巴连着你的心,你拿起手机来就言不由衷啊!
”拿起手机的严守一,要对妻子说话,跟情人聊天。
不能语音通话,就发秘密短信。
发了就删。
他的节目先讨论“结婚几年是个坎”,之后讨论“人该不该撒谎”。
选题显然有明确的社会意义,但主持节目的人,显然是表里不一的虚伪之徒。
“像您这样的公众人物就不一样了,您一撒谎影响可就大了”。
公众人物与一般人不同。
他们承受外界广泛的关注,赞誉与批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许许多多的人。
而作为一档讨论现实议题节目的主持人,其影响更具社会意义。
有人说小崔反应过激。
电影不过是刻画了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怎么就总觉得是说你呢?
如果有这样想法,可能没看过实话实说,或者是没留意电影中的一些细节。
《有一说一》的节目形式,严守一诙谐的主持风格,名嘴们接受台词培训时,坐在严守一周围客串的著名主持人们,这些合拢起来,要找一个现实对应的主持人,最贴近的只能是崔永元。
而据崔永元透露,这部电影还有他的贡献。
在崔永元因为生病不做主持人后不久,冯小刚曾请崔去做客,徐帆包了饺子。
吃饱喝足谈起了电影,冯想以崔或者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为原型,让崔出主意。
于是崔讲了他们工作的整个流程,还把遇到误会之类很多好玩的事情抖搂出来。
崔认为这些做出一个很棒的东西,而上映之前,冯说一定给崔一个惊喜。
但崔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惊喜”。
非要说是一个玩笑,一个误会的话,那也该有个尺度,分下场合。
朋友间私下里说的话,弄到公共空间里广泛宣传,性质便不同。
两个人之间的玩笑,如果有第三者知道,被开玩笑的那位都可能会觉得受伤害。
如果弄到人尽皆知,可以想象会有多大的压力。
而且,承受压力的不仅是当事人自己,还有他的妻子孩子和同事。
《手机》的故事,除了行为不正的严守一外,还有借特殊关系上位的接班人。
严守一如果对应到崔永元,接班的武月也就难免被对应到现实中的女主持上。
然而八卦秘闻受欢迎,被八卦的人未必开心。
因为转基因,崔永元惹来太多争议。
但一码归一码,在《手机》风波上,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朋友,去维权是正当的。
特别爱惜羽毛的人,受不得一点点污迹。
在意朋友的人,也容不得别人污蔑朋友。
扯远了。
回到影片本身,它似乎在讨论手机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为手机的存在,严守一才有了与两人妻子的隔阂,并最终导致他没能见上奶奶的最后一面。
但,手机毕竟只是工具,而工具不能为人的错误开脱。
单是把手机扔进火里,解决不掉严守一的问题。
《有一说一》讨论“人该不该撒谎”,是通过武月看电视过度来的。
严守一抖的包袱逗得武月发笑,可紧接着,当一位大姐指出公众人物撒谎与普通人不同时,他又抖机灵说出一句“咱俩一块儿出去,你骗我可以,不能骗你”,躺床上的武月闭着眼睛流出了泪。
严守一骗了两任妻子,也骗了武月。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意思是说,一些大的事情,往往都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事而发生。
这样的例子在娱乐圈有很多,曾经的喊麦天王、东北轻工业排头兵天佑,最后一场直播的时候,肯定没想到第二天自己就变成一个不能提的名字,也不准参加大型演艺活动。
最近崔永元手撕刘震云、冯小刚,顺带着也把范冰冰、徐帆给带上了,随着崔永元在微博上大爆料,事件已经失控了。
国家税务部门介入调查范冰冰的公司,看是否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同时,税务部门也向崔永元取证,要调查娱乐圈更多人,眼看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范冰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亲自给崔永元打电话。
如果不是问题严重,范爷这样的C位大咖是不屑于沾上崔永元这样的过气大V(没有轻蔑崔老师的意思,但两个人红的程度确实天壤之别)。
(来自sir电影专访崔永元文章截图)现在,两级税务机关都已经表态,无锡税务部门已经开始调查范冰冰的公司,这个事件已经超过了娱乐新闻的范畴。
事态发展到今天,谁也预料不到。
就像谚语所说:洪水来临,每一滴水珠都认为自己是无辜的。
如果一开始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等人的不那么傲慢,对崔永元置之不理,也不会发展成现在这样子。
话说回来,把范冰冰、冯小刚、刘震云、崔永元都卷进来的这起事件,起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15年前的电影《手机》
之所以会引起这样一个事件,就是崔永元觉得《手机》这部电影在映射自己,而且,映射得特别三俗。
崔永元控诉:《手机》三俗、恶趣味,有很多少儿不宜的桥段,映射自己的主持人生涯,电影里还说电视圈都是一些搞婚外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对自己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现在,在网络上搜索“崔永元炮轰手机”还能找到十几年前的专题。
(崔永元炮轰《手机》的新闻专题)话说回来,《手机》这部电影,到底有没有崔永元说得这么居心叵测?
有没有这么少儿不宜?
今天我们来看看。
《手机》的男主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严守一(葛优扮演),严守一是电视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这是一档全国有名的电视节目,严守一是非常知名的主持人。
(“有一说一”的主持人严守一)表面上,严守一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业务能力强。
镜头前,他反应快、幽默机智;镜头之外,他出入各种高端聚会场合,有人找他合影,有人找他给新书作序,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
但在另一面,严守一确是个婚内出轨者,花样百出欺骗女人的渣男。
(严守一与范冰冰扮演的武月把车开到野地里偷情)更坏的是:他这个偷情是很有预谋的,长期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偷情结束后,严守一很熟练地打开汽车车窗散味儿,同时删除手机的聊天记录,走到家门外的时候还整理了一下衣服。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恶有恶报。
既使严守一小心谨慎,还是被自己老婆余文娟发现了。
(严守一老婆余文捐接到了小三武月的电话)严守一把手机落在家里了,余文捐接了来电以后,武月在电话那头气冲冲地问“怎么现在才接电话”?
等到余文捐说自己是严守一老公后,那边匆匆挂断。
(严守一背上,武月留下的牙印)蛛丝马迹继续出现,直到余文捐发现了武月留在严守一肩膀上的一个牙印,两口子彻底决裂离婚。
与余文捐离婚后,严守一跟沈雪好上了。
(严守一的主持人培训老师沈雪)沈雪由徐帆扮演,是严守一业务培训时候的老师。
虽然她跟严守一在一起了,但严守一跟武月并没有撇清关系。
(范冰冰扮演的武月)甚至于,武月跟沈雪见了面,三个人还吃了一顿西餐。
在西餐桌下,武月偷偷把脚伸到严守一的两腿中间。
可见这两个人玩火玩得多大胆。
你以为这就是一个三角恋,不止!
余文捐重新卷了进来。
因为:余文捐生小孩了,在离婚很久之后生了小孩,并没有告诉严守一。
(产房里边的余文捐,始终不理严守一)严守一知道余文捐这是在报复自己,但为了弥补对小孩的亏欠,他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带着东西去见小孩,但余文捐已经不能挽回了。
严守一与前妻余文捐的关系令沈雪非常不满,但直到沈雪发现了严守一与武月的偷情,他们两个的关系才彻底断裂。
明知道不可能得到严守一的人,武月就想从严守一这里得到点别的。
于是,武月和严守一在酒店偷情的时候,她用手机录下了好几段视频,以此要挟严守一:我要做有一说一的主持人,取代你。
(武月录下了与严守一的大尺度、少儿不宜的视频,以此要挟严守一)还是因为手机!
沈雪无意间看到了武月传来的大尺度照片,那一刻,她才彻底明白:严守一就是个骗子。
(严守一与武月的大尺度照片)
电影进行到这里,严守一终于说了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几句实话:我跟武月是在酒店里,我们开房了,我还被她讹上了,她要取代我的位置。
与此同时,《有一说一》节目的制作人,艺术指导费墨(张国立扮演),一个很怕麻烦,并说自己嫌麻烦不会出轨的文化人,也出轨了。
(一向忠厚老实的文化人费墨也出轨了)事情进展到这里已经完全失控,费墨离婚了,去了国外一个很小的小国,武月做了有一说一的主持人,而严守一的结局,留给大家自己去看,电影腾讯视频上就可以看。
严守一从此以后不再用手机,也害手机。
为什么严守一害怕手机呢?
(面对手机,严守一惊慌的表情)因为一切都因手机而起。
拿着手机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真话,既使去前妻生产后的产房看自己儿子,沈雪打过电话来问他在干什么,他也说自己在开会。
可以说,这个小小的手机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他。
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好像能更好的交往了,但也更容易撒谎。
就像严守一在节目里边说的,人类最开始的交流方式是舞蹈,一句简单的话都要跳半天舞,于是从来不撒谎,因为说清楚一个简单的事情都要跳舞半天累得不行,如果要撒成功一个谎,可能得从早上跳舞到天黑,非得累死。
但有了手机,就不一样了,撒一个成功的谎只需要上下嘴皮一动。
(范伟扮演严守一在老家的亲戚石头哥)当然,手机改变的不仅仅是严守一这样的名人,也有村子里的农民。
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广为流传。
“路之信叫我去杀猪,看我买了个手机,他也买,他北京没人呀”。
(范伟扮演严守一老家的亲戚砖头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手机改变了人,还是有了手机以后人有了变的快捷通道?
我看是后者,手机只不过为人类隐秘、肮脏的欲望,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而已。
(年轻的张涵予,也被手机改变)电影中还有一段特别经典的段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魔性:“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让问一下,你最近还回来吗?
“这个场景放在了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
在当年,如果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网络,他一定会跟“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一样爆火成为网络流行语,大家可以在看的时候仔细回味一下。
聊完了这部电影,我们来说说崔永元撕逼冯小刚、刘震云到底冤不冤?
崔永元说这部电影映射了自己,电影中的严守一就是崔永元,电影里的节目“有一说一”就是当年自己主持的“实话实说”。
而且,有业内人士爆料:当年《手机》筹拍的时候,冯小刚曾把崔永元请到家里,徐帆包着饺子,三个人一边吃着饺子就着茄子蒜泥,崔永元在晕晕乎乎喝醉酒后,把自己的一些主持人经历,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详细描述给了冯小刚。
(崔永元当年主持节目《实话实话》)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在酒场上,把自己的一些真心话、隐秘的经历告诉了你的朋友,你朋友明天就用这些事情拍了个电影,映射你,那你能开心吗?
这样想,这件事情上,崔永元还真是有苦衷。
如果不是十几年后《手机2》筹拍,冯小刚他们重新在崔永元的伤口上撒盐,估计当年的恩恩怨怨就会这样子被时间冲淡。
但是,今天的冯小刚已经不是当年的冯裤子了,不仅不需要再请崔永元吃饺子,根本不想鸟崔永元的想法,人生啊!
借《手机》里边的经典台词结束这篇文章:做人要厚道,既说给冯小刚他们,也说给崔永元。
想看这部电影的,腾讯视频上就有。
↓↓↓↓
【7】拍的好。
但还不够好,还可以更好。
对手机这一主题的内涵和深度是有了的。
这一深度是建立在人设与情感纽带的基础上的。
里面各个人物塑造的都比较立体。
特别是葛优的表演为这个人物赋予了灵魂。
以前不太能get到范冰冰的演技,在这部里面我算是能get到了。
真的把小三演得很好,那种神情,说话的调调都演绎的活灵活现。
不够好的地方是,借用手机这个主题探讨了出轨这一话题。
还有其他隐含的话题。
我觉得拍的还是不够深入,不够立体。
手机这个主题应该有很多切入点,但从出轨这一点切入的话,显然比较单薄,比较浮于表面,不那么有层次感。
当然电影毕竟是2003年的,在那个年代拍出这样一部探讨出轨的话题的电影算是比较大胆的了。
冯小刚还是会拍,也敢拍的,据说当时影响还蛮大的。
影片中的喜剧部分也是颇为搞笑,葛优的表演和语气又增加了些许笑点。
还是那股熟悉的冯小刚喜剧的味道。
在刘震云小说的基础上,改编成这样的电影我算觉得比较不错的。
希望我以后也能拍一部以手机为主题探讨教育话题的电影。
希望有那一天吧……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严守一?
为了结婚要找一个合适结婚的对象,为此刺激要找一个满足一时欲望的对象,他可以同时爱几个人。
有时候你明明觉得他真的很爱自己,但是当你问出那个傻傻的问题,“你还爱她吗?
”,他不回答,这时候他倒又不想违背内心了。
这片子起名为手机,但是通过这几个感情故事来告诉我们:手机不好,手机害人。
可事实上跟手机有什么关系呢?
手机害的,不是有所隐瞒、内心有鬼的人么?
我们大多只看到了表面的那层意义,那层最浅显的意思,放在现在也是适用的,“别总玩手机”。
那么深一层的意思呢?
其实与手机无关,跟娱乐、女人之类的都无关,是你自己的人格品质问题,没毅力是自己的问题,不爱了要先离婚再找下一个,都是你自己的问题,关手机什么事儿?
这是一部反映真情的电影,它的角度很特别,说的故事也十分贴近生活。
一开篇,是一段矿工的戏,吕桂花问丈夫何时会回家,在通讯不便的情况下,她跑老远的路,到镇里通过电话给丈夫带了一个话,丈夫能否听到,妻子都是不确定的,她的问候,丈夫更无法回答。
而她也只是想跟丈夫说,自己想他了。
当这一个妻子的问候,通过矿上的广播在全矿区的上空飘荡时,矿上所有的男人都笑了,这是多大的安慰啊,最辛苦的时候能想到自己的家人,有什么能够比这更让人感到幸福的呢?
之后的情节种种,感情一直是一个主线,不管是夫妻间,情人间,还是奶奶和孙子,喜欢要钱的兄弟,或者是帮忙做活的乡亲。
一丝浓重的感情线,一直贯穿着始终。
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影片。
现实,作为一条更浓重,甚至近乎到强硬的线索,不断压迫着影片里的角色,压迫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从最初的通信不便,到后来的有车,有房,有手机,有钱。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但反而 '近的喘不过气来了'。
手机可以说是一个关键点,而它实际上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现代生活中,人们所承受的各个方面的压力。
现代的人,在生活中,工作中,不断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纠缠,打磨,更像是在縫隙中,维持着心中的感情。
痛苦,折磨,对抗和逃避,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觉得这部影片'恐怖'。
写到这里,话算是说了一半,根据每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这部片子自然会反映出不同的东西,而因它的诙谐幽默,让此片也具备娱乐片的效果,所以在我看来,是难得一遇的佳作。
建议看看'手机'的小说,文字的东西,体会起来,会更透彻
今年2018,网上冯和崔的事情闹得我重新想起这部03年的电影,那时我才8岁,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但是片头那首调子,那首吕桂花,一下子换起了隐隐约约的一些记忆. 过去了十五年,那时的手机还翻盖,还插电板,如今时代变了,影片里讲的故事说的人却还是让人不寒而栗.第一层是手机本身带来的看似极度近距离,实则极度远距离. 像片中费墨感叹的一般,影片似乎是在向往那种返璞归真,在怀念曾经写信传书,排长龙打一个电话的年代,过程艰辛,但诉说的感情简单而纯粹. 大喇叭里喊三遍,全队人民都睁大耳朵听着,我只是想问你回不回家.再一层是人性多么不透明,多么可怜而善变. 也许从来就与时代无关,秘密一向来都存在,以前只能藏在心里的事,突然一下有了可去之处. 客观上讲,你的踪迹被默默的记录下来,越来越抹不掉,也越来越容易被别人意外地/不意外地看到. 于是那些看似超脱而沉静的人,又有了平时看不见的第二张第三张面孔. 费墨的事情被捅破,最叫我戳心. 我带着某种期待,期待总有一个清醒明白的人,我以为费墨会是,却也意料之中的同流合污. 嘴上说说糊话总是很简单. 最后他的各种人生感悟还是没能说服自己做个明白干净的人. 他开了房却没有去宾馆,比起严守一的去了又睡了,是否就值得同情理解和原谅一些?
我很难评价,我只是失望. 任何一个道貌岸然的人都可能心里存着无数个见不得光的卑鄙. 我的爱人,我的朋友,我的父母,谁都是磨砂玻璃一般透着光却终究看不清晰;你以为你了解的,你信任的,最后都只会变成跌破眼镜的惊讶和尴尬. 我究竟还能够相信一些什么?
看着沉雪和费墨的太太抱着一张张长长的电话记录,她们想凭借心思缜密和严丝合缝的搜查去挖出她们丈夫的阴谋诡计,可她们在风里吹着,被长长的电话记录单缠绕,好不可怜可笑. 我不想成为那样一个人,一个辛辛苦苦的探秘者,一个不幸的捉鬼者. 那一幕沉雪呆呆地点着火柴,看他们一瞬间熊熊燃起烈焰,又一瞬间灰飞烟灭了. 我理解她的茫然.有人说你总会在翻男友手机时翻出你想要找的东西. 我不置可否. 然而我不翻手机,年少时干过的傻事蠢事,不能一遍一遍干. 有与没有不那么重要,我相信什么就是什么吧.
中年男人手机是联系情人,青年男人手机约炮新人
在这个通讯时代,女人活着累,男人活着更不容易啊。张国立说得好,还是活在过去的落后时代好。冯小刚拍出了手机时代的喜剧,闹剧,悲剧。我们今天正在通过QQ上演着同样的故事。我还是如严守一说的那样,现在,特别想念费老……冯小刚的又一佳作~
7分。以前的手机确实恼火,没有密码,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全都是公开的,根本没有秘密可言。现在的安保技术发达了,通信技术也大大提高,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其实手机并不可怕,人才是最可怕的,文艺圈乱不乱我不知道,但是只要你不去碰超出你能力范围之内的屁事,就什么事都没有。所以最后严守一“改邪归正”并不是因为丢掉了手机,而是他悟了。
是谁的错 关键是对另一半的关怀
跟谁去看了?好像四个人2男2女
关系真乱,女角色一个比一个作,锁屏密码真是重要的发明,移动居然能查通话记录
冯小刚的成名作之一~~~~~发达的通讯工具拉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远呀!~~~!~~
崔永元的事情不了解,所以不就此评价。电影呢,本身是有现实意义,可是我看着这屁股就是歪的。你要这么说,是讽刺男主的,但是结合人崔永元来看,这好像就成了抹黑,看完回想起来都略感不三不四。
一开始觉得点抓的稳准狠,看到最后觉得好本子写残了,其实自己人品不行,怪人家手机干嘛啊,原来是人家暴露了你,就是手机的错,人没错,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世界观,以及男性玛丽苏视角,所有女性围绕着我转动,不敢稍有冒犯。最后的结尾挽救不了观影的糟糕体验。结合最近崔永元炮轰事件,其实很值得玩味
电影本身拍的还可以,但是影射抹黑别人的做法的确不地道
浅薄无脑装深沉。把道貌岸然烂黄瓜的错归于手机便捷快速,莫名其妙。倒是挺写实的,男的烂到底了,女人离开男人就是艳阳天👊
比起书来,电影就没那么好了
手机还是手雷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终将死去。
男人特有的劣根性:欺骗、好色。101016
冯小刚的作品,水准在那里。
那时的电影还是很有感触的,那时的导演也是用心的。
只有那段经典对白。。。
怎么说,大家都还是太要脸了,张国立和女大学生你情我愿搞搞学术顺便看看能不能搞点别的,被老婆拿着拖鞋骂破鞋,居然羞愧地跑爱沙尼亚教书去,葛优演的角按理说也不是个老实人,被拍了小视频还能把嗓子给气哑,搁在今天,这俩还是事吗,你看那个主持人那个教授出事了就是死皮赖脸的不走,大家气得牙痒痒,他还是一样过,哎,还记得很久以前我爸看这片子,边看边感叹,哇,太那个了吧,文化人之间也太不讲究、太能搞了,搁今天听谁出轨了也就笑笑:正常、正常。现在谁都离不开手机了,这片子要翻拍那主题情景也该变变了,不过互发短信依旧是很暧昧的事
放在现在对于出轨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网络这么发达,但这是15年前的电影了,对于一个当时红极一时的公众人物,被映射成这样一个角色,伤害是可想而知的。没看过崔永元节目的,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可以闭嘴了。因为屎没扣在自己脑袋上,永远闻不到臭。看了一遍电影,感觉此片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
出一部电影便能造成大量的流行用语的,也只有以前的冯小刚的贺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