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照进现实,Dreams May Come

主演:徐静蕾,韩童生,贺鹏,孙少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梦想照进现实》剧照

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2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3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4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5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6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3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4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5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6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7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8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19梦想照进现实 剧照 NO.20

《梦想照进现实》剧情介绍

梦想照进现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某部正在拍摄中的电视剧的女主角(徐静蕾)深夜短信该剧导演(韩童生),称有事想面谈,见面寒暄完毕,她即提出罢演,原因是实在恶心剧本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演不下去,导演好言相劝,说该形象本是为她量身打造、要以大局为重等等,无奈女主角铁心罢工,导演作罢。 导演称当初接戏相当被动,女主角的辞演让他如释重负,得到女主角讥讽,导演暴跳如雷,两人开始争执,导演怪女主角歪曲事实,女主角嫌导演做人太假。最终,话题又回到剧本,围绕它,两人就做人的技巧、人生的困惑、现实对梦想的凌驾等方面展开辩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九叔归来3:魁蛊婴追踪长尾豹马修福尔摩斯小姐:伦敦厄运惩罚循环女高怪谈重启:母校朋友雷横与朱仝平家物语心灵驿站美食总动员谁主沉浮雄霸四海分手后第二季指尖相触,恋恋不舍我们毕业的夏天萨德岭巫师镇相信我第二季太空熊猫历险记天堂城不可告人致敬英雄基因决定我爱你机器之心镜子面具最后的哨声三个月潜行吧!奈亚子FAI崩坏黑狱喋血

《梦想照进现实》长篇影评

 1 ) 梦想和现实墙角见

王朔还是那么贫。

《梦想照进现实》还不错。

王朔话痨本色没改,不过这回唠的太形而上了,太本体论了,太存在与虚无了,散场之后一个还没到一米三的小妞拉着她妈手说,太不好看了。

可是不闷。

徐静蕾本色,一小资女演员,喝大了,空虚了,忽然想起人为什么活着,就决定不装了,罢演了。

男导演臭贫,活脱一王朔化身,饶着弯子劝,劝着劝着搂不住了,漏出了小资的尾巴,顺嘴猛烈思考起来,烤焦了,铐着了,虽然自称“我是经过粗俗化运动打过戒断针的,‘艺术’这种病人说的话要是能从我嘴里说出来我能立刻倒地而死,还有高雅,还有情调,不死也要抽自己致死。

”后来还是捂着脸唠起了梦想。

梦想是什么呀?

永久交配。

人人平等。

相信有个幸福存在。

——觉得地上每一点亮都是那个梦想照下来的,都仰着脖子去接光。

脖子晒热了,就觉得温暖;晒黑了,就觉得健康;烫皮儿了,梦更近了;起泡了,已经在梦里了。

痛并快乐着;泡破了,露肉了,肉熟了,肉糊了,肉疼了,鼻子哭了,这都没走。

走多不牛逼呀,必须死扛,必须的,聚光灯关了,爷们儿没的扛了,闪着爷们儿了,爷们儿拧巴了,爷们儿生命不能承受只没东西扛。

爷们儿玩火柴,爷们儿攒烟头,爷们儿屁暖床,爷们儿晒月亮,爷们儿管什么也瞧不见还站在那瞧,仰着脖子,瞪着白内障,叫信仰。

王朔顺溜儿,什么“70后80后”韩寒郭敬明拍马也追不上。

可是时间流逝,他已经过时了,从前他颠覆了消解了别人,现在成了被遗忘被消解的那部分,于是心里不得劲,拼命寻找存在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什么什么的。

就说这段——男:我再见你,记住,不是青苔,也不是蘑菇,是一片橘子色。

芭蕉船,银杏树,柿子雨,深秋雨后收割麦田,迎着晚霞采摘向日葵,你想要一只铜哨,结果得到满河金被子,你发现河里有一正在做的泥锅,旋儿得十分紧凑,十分头冲下,在拧自己,在严拧自己,一转儿紧一转儿,一转儿紧追一转儿,极力转圆了,游成立锥,极力——差一点就从皱纹里揪出字母了,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在拼汉语拼音“你好”,汉字我已经不熟了。

接伴儿你发现夕阳西下,金被子变成一河血黑绸子,巨雀跃,巨轻浮,吹荡鼓舞间闪动着无数媚眼,那还是我!

那还是我!

趁着最后一点亮,瞅你呢。

这太文学了,搁在纸上还行,可是被满脸烟火气的男导演那么一念,就那么别扭,就整个透着装的味道。

看了这个,我除了烦老徐的博客不怎么烦徐静蕾了,虽然这里她还是装纯,王朔说了,装纯就是你的路子,其实我觉得是本色。

导演说了,土匪有真土匪,流氓有真流氓,真纯的,没见过,可是装纯装久了,也就半真半假了纯度也能增加一星半点吧。

本色就不烦人。

就象许晴,纯情,浪漫,小资,嗲,媚,经过粗俗化运动打过针的一听这些词肯定一头撞死了,可是爷们儿就喜欢,女人嘛。

咦,为什么扯到许晴?

存在感之一种。

“还得是光速,笔直30万公里;笔直再笔直,笔直乘2;乘乘乘乘下去,那是回不了头了。

拜拜吧。

光和光怎么打招呼你知道吧?

最黑的地方见。

就冲这台词,说来说去,王朔是最小资的,应该作为所有小资们的偶像。

虽然小资早成为骂人的话了。

一堵墙和另一堵墙怎么打招呼你知道吗?

墙角见。

梦想和现实怎么打招呼你知道吗?

不知道。

梦想怎么照进现实你知道吗?

不知道……喝大的时候。

 2 ) 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

这部电影的DVD碟在好几家音像店都是大摞的堆积,不用问店家,就知道它的命运同老徐的那本博客书一样,与其热闹的博客形成鲜明对比,问津的人鲜有。

老徐在拍这片子时大概也想到了最后会死得很惨,但她没为赢得票房在媒体面前使劲糟蹋自己,从而再次成功与那些知名美女明星拉开不小的距离,离真正的艺术家又靠近了一步。

同时,观众的不买账或多或少又一次证明了大家多么喜欢自欺欺人,明明是脑袋琢磨事的功能日渐退化,却还偏说老徐的电影太文艺,看不懂。

何况,无人问津不代表片子就糟,小众与否也更是要相对来看。

如果从单调狭窄的电影空间,略略极端的拍摄手法,以及老徐和韩童生两个人聊的那些影射娱乐圈混乱的事上来说,这片子确实有些小众,让人提不起精神。

但如果我们能稍微留点心,会发现电影所表达的东西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有关。

老徐说“我不拍别人看不懂的电影”并非为了把观众哄进电影院,影片的确不是那种应景的热闹之作,可是其中的力量要靠耐心才能寻到。

当老徐和韩童生跳出原来被宥的演员与导演身份,索性敞开来谈不准备再拍下去的电视剧的本子时,原本压抑的矛盾也跳上了桌面。

导演发现原来自己的民主公正,在演员这头不过是表面装样的自大狂——这样直接的碰撞多少有点杨德昌电影的味道,人与人交往时都在装虽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但如果真捅破那层窗户纸,全然接受在对方心中原来龌龊到了不堪的形象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搞不好就会崩溃。

如果说有不足之处,该是结尾女主角在所谓的强调重现生活原状的“理论”下让导演将那些丑恶的面孔全从剧本里删了去,只留下她自己,还反问一句“这不就是现实吗?

你原来的梦想是什么?

”这说明老徐还不够残忍(或者说老了的编剧王朔失去了在《动物凶猛》里的那股劲)。

本来英文片名“Dreams may come”里的“may”特别有味道,它能很好的说明生活原本要比电视剧还要恶心,这样一搞,反给人装纯装B的嫌疑。

 3 ) 《梦想照进现实》没有梦想照样天明

题记:如果不贫就不是王朔了――――卡夫卡·陆(KavkaLu)http://joy.online.sh.cn/joys/gb/images/2006-07/04/xin_5307030409352653247614.jpg喜欢老徐,总是觉得她是个色色的女子,她喜欢眯着眼睛斜你一眼,作为男人会被这样的小心境所诱惑,所以,看了《梦想照进现实》我的第一句话是这妮子是个聪明孩子,她知道人际,她低调而时时在微笑里透出她心里的话:大叔、大婶,俺不是傻子。

《梦想照进现实》说穿了就是貌似正经的王朔的耍贫嘴,电影其实就是走卒贩夫一个乐子,把电影整成所谓艺术的大多数自己已经说不清白话活着太把自己当菜,本片最大的毛病就是老徐搁在里面的情调,这种非王朔式的情调损害了尖锐性,老徐还嫩点,不敢做一部真正依靠演员台词的电影,韩童生的戏有些急!

王朔这位北京侃爷许是憋久了,一开口依旧是那些道道,所以我是抱着听段子的心态看得,其实,影视界也就这堆破事,什么床戏之类其实看看那些日本影片就知道什么是生命的韧劲。

王朔总是有着小九九,那餐厅题词的话题我一下跨到了《无悔追踪》墨猪那一出。

喜欢王朔的这部片子就权当北方相声看,甭理会这是电影,一个多小时记住多少是多少以后碰上饭局露出几段显出自己的智慧。

这个世界就是自娱自乐,尽管放开了演,过了就说自己是布莱西特一派的。

有一句台词说老徐合适,“什么年代了还装这个”,现实里老徐就是那样,她的博她在公开场合谨谨慎慎的话语,不要以为观众真的以为老徐是个小女生,圈里混过她知道姿态就是一个戏剧,观众是容易忽悠的。

王朔好像挺烦电视剧的,假与不假都是活着,收了钱就演呗,只要中国还有那么多人,总会有对应的。

开王朔腔的其实立成儒合适,反正演员对于这样角色只要有台词功底就可以演,北方的演员对于贫嘴张嘴就来。

韩童生有些太正了。

老徐拍小资合适,太文艺腔的电影她都不知机位搁在那里,或许为了不过于沉闷我们看见两个人一夜折腾玩情调呢,这种安排显得过火。

他们数落许多人太把自己当成一回事,世界原本俗人扎堆的地方,小九九就是权利两字,甭把导演当成会飞的,是人,就有着人的一切弱点。

老徐需要明白电影的底子在于生活的厚度,这种厚度会让你荣辱不惊。

其实能拍一个平淡的、在语言上不张扬的电影才是难度。

作为电影形式老徐雄心勃勃玩了一把,想总比烧钱和破坏自然强。

虽然,我并不以为这是好电影,但,至少不凡,就当王朔说段子,听过算数。

【附录:影片资料】《梦想照进现实》2006中国大陆导演:徐静蕾编剧:王朔 主演:韩童生、徐静蕾片长:105分钟个人评价:艺术性3,欣赏性8(权当段子)2006年8月16日 星期三 下午22时13分 暑热云间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4 ) 依賴對話,可對話也是一門藝術。

一場慶宴之後,女演員借醉到導演房說要罷演。

導演起初氣定神閒的要誘導女演員返回崗位,後來卻在女演員對他的指責中看到自己不欲面對的難題。

一夕對話無可避免地觸及了兩人的夢想和現實,最後兩人心態都變了,可是他們角色依舊。

對白很多,說得太快。

用字挺文藝,簡體字幕更難追。

全戲有99%時間處於同一間套房,鏡頭只追著兩個演員,幾乎沒有任何的行動,只是或站或坐的喋喋不休。

比《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 更徹底也更省錢。

宣傳說這叫做實驗,於我就只是懶散。

僅僅把一個可用劇場表達的故事分起鏡來呈現,違反了電影美學的一些準則,而沒有挑戰新的可能性。

可是,《夢想照進現實》我還是喜歡的。

那正是舒琪所說的Guilty Pleasures作祟。

”有一種被稱作「Guilty Pleasures」的東西,指的雖是你底心頭好,但你喜歡它的原因,並不是它怎樣出色。

相反的,它恰恰可能是最糟糕的(不論任何方面)。

它帶給你樂趣只純粹是因它對正你的口胃,或基於某些十分私人的理由 / 藉口。

是以,你只能抱著內咎承認你喜歡它。

”首先是「夢想」和「現實」的角力。

夢想有時是給你面對現實的勇氣,可現實卻在無時無刻逼迫著你的夢想。

對這種相濡以沬的溺愛,已經多次從口中表達過了。

再來是「老徐」的魅力,縱然我不覺她演的特好。

但韓童生的演繹卻絕不是Guilty Pleasures,那張滄桑的臉、自嘲的嘴臉還有自我維護的口氣是多麼的似曾相識,那讓人身歷其境之感,完全係他都能讓人立即想到生活中遇過的人了。

最後就是編劇王朔,縱然他沒好好利用畫面和角色的行動說故事,可他以一夕對話描繪的人物和他們急速轉變的心情和思路都顯得既立體又順滑。

尢其是一場本來帶目的的對話逐步演化成豁然的交心,中間的過渡細緻、精彩。

這種功力無話可說,大抵可以作為編寫對白的深造班參考材料。

總的來說,《夢》片可喚作一部殘缺片,它自廢了鏡頭和場面調度的武功,可王朔的手筆凸顯了「對話藝術」之美,或者我多看幾次之後,甚至可與Before Sunset─我的至愛─較勁。

 5 ) 靠着台词支撑的电影

编剧是王朔,按照百度百科的介绍,“编剧是剧本和文字撰稿的创作者,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的整体设计,既可原创故事,也可对已有的故事进行改编(个别须获得授权),一般创作好剧本后,编剧会将剧本交付导演审核,若未通过审核,则可与导演一同进行二次创作(剧本的修改权归编剧所有)。

因为各种编剧所从事的职业领域不同,编剧一般分为:电影编剧、电视编剧、话剧编剧等。

”,所以这部片子其实就是王朔本人的作品。

苦了老徐和韩童生,这部戏说到底就是这二位之间的对话,从拍的戏开始,女主角不想演,导演和女主角相互探讨人生的话题。

除了偶尔的一些场景没有对白之外,大段大段的对话,而且特精辟的那种,层出不穷。

“你甭管我 你就替你想 你要替我想了 你就不能替自己想了”这话说的实在。

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自己形成和创造的,真的要别人替你去想,也想不明白;同时也费劲儿,这些事还是需要自己去想。

“谁是朋友啊?最后都是百年陪自己 我愿意你一想起我 都是良好回忆 青年时代和谁一起过很重要 我一想起我的青年时代 发现一生的好时光都度过了 这辈子要来的 和我有约的 都来过了 再往后认识的人都是 致残 致俘 各大战场送下来的荣誉军人”青春正是长长的风,来时无垠去向无踪。

年轻的时候,正值旺年,年富力强的光景。

这个时候差不多就定下了人生的大致基调。

“还得是光速 笔直30万公里 笔直再笔直 笔直乘2 乘乘乘 乘下去 回不了头了 拜拜吧 光和光怎么打招呼你知道吗? 最黑的地方见”梦想怎么照进现实?

还得靠光,光和光怎么打招呼,全亮堂当然啥都看不见,还得是黑天。

越痛苦的地方,反倒越能产生“光”来。

这部片子,最难的地方,还是在于台词的搭建。

当然,我们看到王朔的时候,就应该淡然了:有他在,这台词基本靠谱了。

 6 ) 王朔小说就该这么拍

我看了一次以后,又看了一次,然后陪着别人再看了一次。

王朔的小说,就是靠语言推动情节,你无需去看人物的样子、服装……那都不是重点,只需要听他们侃就直接嗨了。

本来就是口腔文化,情节都在话里。

所以,大可以只开音频,闭上眼睛——听。

以前看过王朔的小说改拍的电影,90年代拍了好多,被当时的电影风格所影响,都很不对味,包括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等。

现在想来,真正叫排出点味道的掰着指头都能数出来—— 阳光灿烂的日子 和青春有关的事(电视剧,最牛) 甲方乙方 过把瘾(电视剧,徐和佟的电影不能看,挺毁的) 还有就是这个,这个算次之的吧。

看完这个电影,我突然想起王朔的新书千岁寒里头有收录原本,还没来得及看呢,于是马上翻回去看。

搞了半天这么长呢,搞了半天删除了这么多呢,要按他写的那个拍,估计得要4小时。

我觉得以后王朔的片子都能这么拍,估计 1、制作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2、演员演起来太累,还得北京话溜的,外地的不行 3、票房会很差 我还是很期盼的!

 7 ) 终于看过《梦想》一片,

  终于看过《梦想》一片,     首先我要说,这不是一部电影,     如果把图像去掉,     依然不会对这部作品有任何损害。

    这仍是王朔的一部小说,    如果没看过该片,我强烈建议看一下。

   片中有太多的欲言又止,且话又密,    最理想是买碟在家看。

       但这部作品仍然是王朔的一部杰作,    该片王朔的印记太重,    已经完全看不到导演在哪。

    在看片的时候我时常会把片中的导演一角置换成王朔,     然后会心一笑。

      王朔对现实有思考,    但因缺乏理论,    深度还不够。

   因此只能对一些事情进行表面的调侃。

   看《八十年代》访谈录中的崔健一段,    也有此感,      他对现实有批判,    但仍是他接触的那个小圈子。

       另外,对片尾的处理表示不满,     后面的拖沓完全没必要,     不如以急促的敲门声来结尾。

 8 ) 梦想照得进来么?

可能电影远比我要深,可能实在不符合我的口味,所以只能说对不起,个人实在无法理解。

一般都不会骂我认为不好的片儿,不至于的置气,也不招这腻味。

但是我今儿个实在不懂这电影贫气出个什么深意来,较一回真儿,请哪位明白人儿给我指条明路吧平时抓空儿就看看老徐的博客,看着不累也挺哏儿。

她记录了拍这部《梦想照进现实》的历程。

所以挺好奇的,人之常情么...现在真是没的说,恨不得不看了就到豆瓣上搜搜大家怎么说...好不容易才一直挨着看完了...我有点异议,一老徐平时写博就是这么个没正形儿的口气和调调儿,也算图个轻松俏皮,可现在是想发扬到电影里来了么?

实在是有点儿得便宜卖乖吧...看看博乐呵两下没什么,真搬到电影里来可不能这么儿戏的吧。

二谁当这样儿的导演,是男的么?

倒也有这么一类人,油嘴滑舌的,可谁爱听啊?

老徐可好,还陪着他一唱一喝的掰乎快两小时,给观众看装相声么?

这叫新意么?

叫尝试么?

胡闹吧。

真庆幸我还没掏几十块钱坐电影院,要不还得麻烦我拍屁股走人...到底是谁忽悠谁啊?

真掏钱的主儿吧清者自清吧...

 9 ) 梦想照进沟渠

看完徐才女的这部新作,想起刚刚看过的另一部热门电影——《疯狂的石头》。

其中有个情节:三个贼发现,那个整天挂个相机以艺术之名行泡妞之实的胖子居然把其中老大的马子给睡了,这还得了,三人于是对胖子好一顿严刑拷打外加刑讯逼供。

只见一个兄弟摁着胖子的脑袋,一次次浸入马桶里,老大则在一旁怒气冲冲地讯问。

不过在我的联想里,这个情节略有改动。

挨揍的胖子换成了王朔——其实我更想换成的是徐才女。

但那么联想显然过于残酷。

于是劳驾王朔做个替身。

再其实我连王朔也舍不得。

他可是我分外敬仰的文人。

但又只能如此。

因为这部电影王是编剧,徐是导演,明显的“情人店”。

我等无赖要对徐mm施以辣手,朔爷指定会第一个冲上去护驾,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嗯,现在我就是观众代表,替代贼老大拷问。

——“说,你这部电影到底装B了没有?

”——“没有.....没有...真没有。

”——“人都晕了,还说没装,你当我是二啊!

”(把王的胖脑袋摁到马桶里数次。

)——“我再问你,这部电影你装B了没有?

”——“装了,装了......”——“嗨,你他妈的还真装了!

”(随即又摁到马桶里数次。

)是的,这部电影我一点也没看懂。

而我又不想承认自己是“二”,所以干脆先下嘴为强,反骂一声——装B!

王朔就是王朔,不跟从,不讨好,不重复,蛰伏近十载,一复出就是标新立异开天辟地。

从头到尾只有两个人,一个房间,外加密集的对话。

这就是一部历时一个小时电影的全部。

这构思,在全世界来说不敢讲,单在中国,说惊世骇俗绝不为过。

有评论将之称为“小成本电影的新状态”。

太确切了!

新,刚才说了。

而成本,我靠,要是男主角韩童生(韩演得不错,让李成儒来演或许更好)友情出演(王朔的剧本肯定是白送给徐的,费用不计),我看整个电影的大头也就是中间那桌子盒饭钱了。

另外提个建议,鉴于全是对话,摄像也去掉吧,干脆弄一广播剧,灌磁带上市,一盘8块。

成本至少能再减80%。

说它装B,编剧王朔显然是主犯。

电影成为这个样子,主要是剧本的缘故。

但正如开始所说,我实在不忍心对王朔用刑。

除了对他一贯喜爱的缘故,仔细一想,还有一点——论装B,他是初犯。

而导演徐静蕾却是地地道道的惯犯!

对,这就是我更想把所有怨气都撒到她这个从犯头上的原因。

她太喜欢装B了,她太擅长装B了,她装B不是一回了,以至于装得熟能生巧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我靠!

我吐!

我真不看不出她除了那手字还有何德何能?

我真不明白怎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她,老年的视同己出,中年的视同岳母出(小姨子),青年的视同同出(所谓邻家姐姐),少年的视同己由出。

整一个老少咸宜人见人爱。

何止大众情人啊,大众小姨子、小姑子,大众闺女、大众姐姐、妹妹,全了!

——赶上蓝天六必治全效牙膏了。

常言道:演而优则导。

徐大导演,演到如今,到底哪个角色塑造得弥足称道呢?

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到《我和爸爸》,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到如今这部新作,我只看到,除了做作,还是做作!

徐如果静默着,不说话,只是对着闪光灯微笑,真的很好看呐。

永远抿着双唇,弯弯的,长长的唇线,微笑,还是微笑,不深不浅刚刚好,看上去是那么的亲切柔和,那么的发自肺腑,那么的清纯可人。

说句不敬的话,当今中国,只有温氏微笑堪与之一拼。

而一旦演戏,一旦开口,那就坏了。

不是怪她的牙原来那么难看,而是由于她已经习惯于人前少开口,笑不露齿,已经习惯于刻意掩饰牙齿的缺陷,即便演戏也时刻不忘。

每次当众开口对她来说简直是冒险,每到这时,她似乎首先想的是如何尽量减少嘴唇的开合度,如何把刚开张的唇齿尽快收回,而不是如何对词入戏。

她的注意力大部分用到唇齿的开启上,以至于那一颦一笑,一嗔一怒,分外做作。

让人感觉这哪里是演戏?

又分明是演戏!

连那声音都假得厉害。

拿腔作调(这样子我只在多年前的一个梁晓声访谈里见到过,和徐像极了,称得上是拿腔作调的男性版。

巧,他也是北影的,不过是北京电影制片厂。

呵呵),即不生活,也不书面,永远像毫无现场表演经验的人,一边用余光打量着镜头一边若有所思地翻着眼皮背台词。

严重到言语和表情时常分离,看上去音话不同步,还以为录制或者自己的光驱出了问题。

不入心,怎入戏。

所以在我看来,她入道以来的所有角色都是一个味道。

就像不同包装的方便面。

(这点和曹颖不相上下。

)再说导技,我怎么看怎么像任性的富家小姐过家家。

叶大鹰、张元、姜文,当然还有王朔,这些牛B大腕,都齐刷刷钟爱于她。

怪!

像哄着小孩一样,你要客串就客串,你要剧本就剧本,只要你高兴,叔叔们就想方设法满足你,善意地配合你。

唉,真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举国无双啊。

成名后的她,据说被她的母校北影请去做起了兼职教师,简直是笑话!

就这种水平,别说教书,我都纳闷她是怎么考入最后又顺利毕业的。

几年前传媒把她与周迅等人合成四小花旦。

真是高抬她了。

和周迅并称,她哪里配?

她连赵薇都不如。

但又据说后来四小花旦作了调整,将她剔除。

——这就对了!

昨天有消息称,徐静蕾获中国电影排行榜“最具开发潜质新人导演奖”第一名。

细看,原来是网友投票的结果。

唉,准又是那帮将其博客点击到世界第一的傻B!

《天下无贼》里葛优深情一吟,使得一句僻句成为名言: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在此借用一下,什么《梦想照进现实》,干脆就叫梦想照进沟渠算了。

 10 ) 电影也可作噱头——小议《梦想照进现实》

2006年的夏天,两部电影的名字充斥着整个国内网络,无数虫子在热切议论它们——《疯狂的石头》《梦想照进现实》。

我就个人观感对《梦》片小小发表一下意见。

电影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应该是用图象来讲述故事,当然还包括声效、语言和字幕等,但它最基本的特性,还是得用画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梦想照进现实》单就这一点而言,已经不能将它归之为一部电影。

相反地,我认为它更多地是用电影这个称呼来为这场双人相声当了一个精致的噱头。

《梦》片毫无故事情节可言,从头到尾就听老徐和韩导两位小愤青和老愤青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发表他们的艺术观、人生观、世界观去了,种种观点看似精辟深奥,台词句句珠玑,噼里啪啦冒出来让人想逮一句以供日后生活中当经典对白调侃调侃都来不及。

整个一出戏就这么说完了,细想起来却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看完片子最大的感觉好像是在自家墙上凿了个洞,偷听了一场邻居刘二和王四麻子的闲龙门阵。

不时地还被里边的台词刺伤了幼小而脆弱的心灵,吃着咱观众的粮食还骂咱是傻B。

真受伤。

老徐估计是把这片子当小白鼠作实验来了。

但左看右看它确实是没有什么出彩画面及剪辑技巧可言。

不讲故事的电影也多了,像反情节、反戏剧化的电影中,《黄土地》算是一部经典了,89分钟,你愣看不出个什么具体故事来。

可是别人用油画一般厚重的画面语言,来表达人的某种潜意识,反映了我国黄土高原上,黄河岸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3个成员的命运。

比画面比不得,就拿同类相声形式的电影来说吧,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就够令人拍案叫好的。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等等,不但形式丰富多样,台词也让人忍俊不禁,看着看着,却有种笑到深处是悲凉的心酸和无奈。

同样讲道理,别人从不喊口号,就让你在黑色幽默中去静静回味,细细反思。

《梦想照进现实》你说明个啥问题了?

不就是将王塑老师对待娱乐圈对待人生的个人观点,通过两个人的嘴,搬到大屏幕上试图引起我们的共鸣吗?

要引起共鸣,看书就得了,犯不着坐那一个半多小时,到最后蜷在沙发上落了个莫名其妙和后悔不已的表情。

这个夏天,还是让疯狂的石头,砸得更猛烈些吧:)  

《梦想照进现实》短评

投胎转世光和光那段我就觉得矫情了,关键是.....我立刻就陷入到了把物质拟人化仍然是一种以人的生活方式来命名存在的自大的想法的想法的泥沼之中鸟

5分钟前
  • 蓬头草
  • 还行

一个房间就足够了

8分钟前
  • 藏宇
  • 还行

至此我对中国电影极大失望……

10分钟前
  • MONONOKE
  • 很差

王朔王朔王朔

14分钟前
  • super大长腿
  • 还行

终于看了这部在老徐看来叫实验的电影。其实手法并不实验,对话式的电影在国外来说很多,经典的比如《日落之前》系列,只是场景的区别,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在国内电影,敢于尝试这种片子的老徐真是有勇气。当然剧本是个很重要的东西,王朔就是王朔,语言没得说。看完仅有的两个主角近两个小时的絮絮叨叨,并未觉厌烦,有点无奈说不清楚的东西。其中导演的一段词,我真的很喜欢,一句一句把它听写下来,总结起来是:死磕。“原来的梦想啊,是相信有个幸福存在,有个人间天堂,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心灵匹配的对象,人和人都互相信任,也值得信任

16分钟前
  • chara
  • 推荐

台词太贫了!

21分钟前
  • 银手镯
  • 还行

请告诉我这位全中国最出名的才女的演技在哪儿!!!

23分钟前
  • bvdcxsfjbcfy
  • 很差

纯侃的电影,又因为没有字幕,有时候不知道在说什么,只能算很一般

25分钟前
  • 喵喵是一只猫
  • 较差

太罗嗦了

29分钟前
  • 甲马不是马
  • 还行

叨叨逼 话痨片儿 朔爷编剧

30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形式的探索,内容的空洞。

33分钟前
  • 较差

看的痛苦死了...

38分钟前
  • 憨蜜瓜
  • 很差

41分钟前
  • Innocence
  • 还行

我觉得还不错!

43分钟前
  • 葡❤️萄
  • 推荐

45分钟前
  • 誰|ぼくちゃん
  • 还行

好片,够文艺

47分钟前
  • 艾茉李
  • 力荐

20060806

49分钟前
  • 公園仔
  • 还行

成本也太小了。作为观众我还是觉得被鄙视了。。要是没有王朔这片子还剩下什么呢。

52分钟前
  • Panadoll
  • 较差

好文艺哦,老徐最擅长搞文艺。

57分钟前
  • 苏比
  • 较差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中午 不知道在干什么

58分钟前
  • 图啦啦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