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热播的网剧《白夜追凶》,从潘老师的路人粉转为迷妹。
最近几天补完了潘老师之前的综艺和访谈,今天终于补完了这部当年好评率超高的电影,想借着电影,写一写潘老师。
这部片子里,潘老师演小白,特别符合他。
有白净的脸,单纯的心,真的像白纸一样美好的人。
爱情从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出现了。
比如一次擦肩而过,一次地铁站的巧遇,一个应急的吻,一个被遗忘的BP机。
爱情在这部片子里很缓慢,一见钟情的单恋,留下线索想与你见面,刻意的午夜约会,一摞《蜡笔小新》的光盘,一路把妹子的心偷走。
午夜的地铁站约会,躲避工作人员的那个角落,没有一句台词,全靠眼神的交流,可是感情不言而喻。
男孩子的喜欢,女孩子的犹豫与下定决心,都在地铁行驶明明灭灭的光线里一览无余。
“爱是想碰你,却又收回的手”,也是想吻你,却怕你会危险而停下的嘴。
女主爱上小白后,偷偷溜进小白家,本来想翻出点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却发现了一堆《蜡笔小新》的光盘,和一只叫小白的狗,她在小白家看光盘,逗狗,临走还不忘尽女朋友的义务打扫卫生。
小白回来后没找到重要的BP机,以为被女生拿走了,焦急的心情都写在脸上,在听到BP机响的时候露出笑容。
那时候的潘粤明真的是少年感满满,太养眼。
小白发现女主藏起来的BP机
不知道为什么,这张图看到了梁朝伟的感觉。
结局时,女主终于知道小白不是间接害死父亲的人,更不是什么罪犯。
小白把一切都告诉女生的时候,不要太帅!
说的一番话撩拨了无数少女心。
“我这一生,只亲过一个女孩。
”“如果我能活下来的话,我想要告诉她,我要娶她。
”结局似乎是开放式,以警局工作人员一句“他已经走了”交代了小白最后的行踪。
是在枪战中牺牲了还是执行任务去了,不得而知。
但是我更倾向于他是去执行新的任务了,毕竟枪打在他的肩膀,大概不会是致命性的,而且警局工作人员说的时候一点都不悲伤!
整部片子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场景,是女主把假的BP机给小白被小白发现后,两人在在马路上,隔着车水马水手势,眼神的交流,以及最后起传递作用的玩具车。
真的很棒。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在当时那个年代真的算是一部上乘佳作了,放在现在看,个人也是这种感觉。
片名《情不自禁》起的很妙,是爱情的感觉。
在后来的访谈中有人问到,潘老师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潘老师回答了这部《情不自禁》。
我也是。
---/---再来单独说说潘老师。
从小时候开始,就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潘粤明。
他是《京华烟云》里的曾荪亚,《白蛇传》里的许仙,印象里的他是白面书生,书卷气十足。
后来大了,总觉得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2008年,他跟董洁完婚,是圈里羡慕的金童玉女。
可惜,四年后,爱不在。
凭借着离婚事件,潘老师在人群中又火了一把,可是之后他又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直到去年夏天《跨界歌王》邀请了他,因为这档节目,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潘粤明。
身上的书卷气还在,同时又多了一份淡然。
更像是经历了世间的历练,洗尽铅华,看淡了爱恨和一切,孑然一身,不慌不忙。
那种洒脱的气质,令人着迷。
节目里他唱民谣,唱摇滚,唱动漫燃曲。
每次自我挑战,受到表扬,双手合十鞠躬感谢,嘉宾指出的不足虚心接受。
《跨界歌王》休息室候场
《悟空》演出照几场表演,最喜欢唱《悟空》这身的打扮。
四十多岁的年纪,有二十多岁的灵魂。
白白净净的脸庞,干净的气质,太吸引人,击中少女心。
网友画的Q版潘老师唱《给自己的歌》,一条红布遮住眼睛,把所有的感情都投注在歌里。
我想大概这首歌真的唱出了潘老师的前半生,爱情和事业的转折点都在。
歌曲结尾,潘老师扯下红布,眼里含泪,那一刻真的很让人心疼。
后来又去补了《我们都爱笑》潘老师cut部分,这个节目在离婚风波之后,看的时候觉得潘老师在这里真的很开心,笑容很多,很可爱。
戴金丝眼镜!
太帅了!!
有一期是黑暗中即兴表演,潘老师玩一堆尖叫鸡玩上瘾,还摸黑拿飞镖扎气球。
真是个大儿童,真的一点不像人到中年的样子。
看访谈节目发现他喜欢画画,书法,打游戏,看足球,集邮,唱歌好,会弹吉他,真的是特别特别特别完美的人。
(这样完美的人,竟然还要被人伤害,生气!
)当年因为拍戏而放弃了中戏的机会,现在看来真的是太遗憾了,不过人生不能重来,也没有如果,现在这样的潘老师依然招人爱。
李静说他之前话少,内向,会脸红。
我觉得大概跟家庭有关系,潘爸爸是名警察,也许这也是是潘老师演了很多警察角色的原因,潘爸爸大概就是不苟言笑,平时看起来很严肃,所以潘老师多少会受到影响。
访谈里说潘爸爸以前从来不会表扬潘老师,说的时候潘老师特别委屈,想抱抱哭唧唧的潘老师。
而且潘老师金牛座,感觉就是话不多只会深沉的爱,可惜遇人不淑。
希望潘老师以后都能顺顺利利的,并且遇到一段好爱情。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说烂了的一句话放在潘老师身上却格外合适,毕竟他真的是这样啊,人到中年却还是少年的心性,我在你的眼中看到了青春。
真得希望他越来越好。
这是一部国产电影,却深深的吸引着我 它不像外国大片那么张扬,有些情节也略显俗套 但是就是有那么种力量让你为它折服 小白对杰克说 {怎么说她也是我的女人,要制她我自己会,用不着你动手啊} 也许很早小白就把小黎当做是自己的女人了 看到小白一巴掌掴在小黎的脸上无奈和歉疚的表情 我的鼻子就开始犯酸 我想很多让人深有感触的情节 也许只是那些微不足道却足已挖掘你内心的触动 我喜欢坏坏的小白 喜欢他在街口那卖盗版碟的痞子样 喜欢他在酒吧帮小黎解围的英勇 喜欢他拍小黎头对她说话的样子 {谁让你来这里,你不是找非嘛} 喜欢他在地铁骗小黎轨道有高压电的样子 我喜欢结局时候小白软塔塔的头发 被阳光晒着看起来特别温柔 小白被迫杀小黎的时候对老黑说 {还有个要求,我还想亲她一下} 小白知道这是最后次亲小黎了{对不起,我害了你} {我这一生当中只亲过一个女孩,如果我能活下来的话, 我想告诉她,我要娶她} 小白红着眼睛很小黎说了那么段话 小白完成了任务 完成了他父亲和小黎父亲的夙愿:老黑死了 小黎被救了下来 只是受伤的小白不见了 结局无非是两种 小白还活着亦或者死了 我不想猜测结局是什么 医院的电视里放着《蜡笔小新》 {小白,我好想你啊}很想去写点什么,关于小白关于情不自禁 只是挖空心思想写的时候 脑子里一片空白 我不想用拙劣的词句形容这样一部电影 小白说 {对不起,我害了你} 小白说 {如果我能活下来,我要娶你}
十几年了,这部片子反反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就单从人物设定来说,卧底警察痞子英雄,放到今天是很受欢迎的,在当时是很超前很前卫的,以致片子很受欢迎但是有很多质疑。
当然真金不怕火炼,一部片子火了十几年,观影人数屡创新高,好坏观众自有评判。
说回小白,这么多年了,很少会有哪个演员会让我这么心动,潘粤明是一个,我心里的那个小白。
自认为已经过了给谁做“丝”的年龄,但还是被这个小成本电影降伏了。
记不清看了多少遍,最后索性把它灌到了自己的本子里,有一个时期没事就看一遍,以至于把整个电影分节的时间点都能准确的点到。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浪漫的也不太符合现实。
但它就是捕获了很多人内心的那份纯纯的情感,让你情不自禁。
这就是它的魅力。
无意间看的电影,却看了下去,况且又不是港台的,对我来说很稀奇。
一个卧底的故事,北京的感觉,小白,未完的结局。
那个时候也许潘粤明没人知道,但是他演小白的那种邪气马上吸引住了我,看下去。
蛮少人知道这个片子的,它是我最爱的影片之一。
我是个务实的人,所谓那些浪漫的相遇,邂逅,然后兴高采烈的相聚,最后灰溜溜的分离,或者一方去了远方,或者一方去了天堂,在我的世界里出现的概率太低了,我也不认为这样的爱情才是最美好的,但它可以作为我们队爱情向往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真正进入爱情故事的时候得靠实实在在的男女主角去把握
要说《情不自禁》和《白夜追凶》的不同,那太多了,从潘老师在2001年时天真无邪,到2017年历劫归来;从情节的扎实的浪漫主义,到严谨的硬汉派推理剧… 唯一不变的,是潘粤明的一如既往的演技在线:他眼神的纯真、简单、摇滚特有的不吝、聪明,还有坚毅、善良,一如既往。
小白在影片最后倒下,我们跟女主角一样找不到他;这个悬念,只能由16年后的关宏宇解开了!!
小白的善良,为他真实身份做铺垫,也为与女主的爱情做支撑。
他第一次吻了女主后,发信息向女主要回BP机,短信内容那个礼貌哟:“对不起,我昨天也是逼不得已。
请将BP机还给我行吗”。
善良还有,在歌厅看到女主被搭讪,赶紧推开女主;还有个细节是,在商场里对着小孩子笑,实在是太可爱了,只有纯真的人面对小孩在才会如此吧。
还有他看着自己小狗那温柔的眼神,小白心里是一片澄澈的湖~ 小白爱上女主的细节,不知大家注意到没—— 就是小白买蜡笔小新的vcd呀!
他第一次听女主讲蜡笔小新时,从神情看出他没听说过。
第二次女主到他家里,显眼位置就看到了蜡笔小新的碟!!
满满爱意,缘分一线牵呀!
还有,最喜欢的段落,除了持枪拥吻之外,就是小黎帮小白像女朋友一样躺在他床上看碟、为他打扫屋子得干干净净了吧!
想起来没?
王菲和梁朝伟演的《重庆森林》里也有!
超可爱的,要是能把女主打扫卫生的细节也描绘一下,多酥~ 不过,躺在床上看蜡笔小新,跟狗狗小白玩儿,已经很撩了呢!
所以结局绝对是这样的!
小白枪法奇准,最后仅肩膀受了点儿伤、失血过多晕倒了!
醒来后,被派到别的任务去了(估计也与毒品有关)。
他终于换回了真名——关宏宇,继续当卧底,找回亲哥哥,开物流公司去了。
—————————最后,放潘粤明老师在跨界歌王的美照~ 祝潘老师接下来一切顺利,《白夜追凶2》继续高水准!
同时,祝愿潘小白的家庭和爱情也美满,你值得更加幸福!
依稀中一切都始于中学假期的某一天:父母出门,百无聊赖的我拿遥控器对着“大脑袋”电视一通乱翻。
迈入新千年,生活的确是有些不同:“千年虫”并没有像许多人担忧的那样使电脑系统崩溃,手机开始抢占BP机市场,黑白老电影消失在琼瑶阿姨的各种剧集中,我们一群小屁孩除了上房揭瓦以外又多了许多种新玩法。
翻到中央六套时里面正放一部电影,停下手指纯属好奇——被堵在地铁的小混混要如何摆脱那么多坏人?
喔,原来是找了个茬让女警官给铐走了。
机智!
这紧张的小片段引我一路看下去(并不想承认其实主要原因是主角小痞子实在太帅),直到最后才回过味儿来,一边哭成狗一边庆幸爸妈还没回家。
本来以为自己在看警匪片,结果人是一经过伪装的爱情片,最主要的是前面那么欢乐,结局却如此之虐。
于是“小白”成了我少女时代的阴影(划掉)“白月光”,以至于之后很久,每当不知触动什么情绪开关想到“小白死了”,心里还会一阵发堵。
然而,我识趣地没向任何朋友分享这段感受,其一是承认自己的痛哭实在很难为情,其二是在那个看剧基本靠电视的年代,同一时段收看同一个节目的概率太低,估计他们也没什么机会看到。
于是我就这样自以为无意间看了部小电影,默默喜爱了一个小角色,还时常因此对自己的花痴进行严厉谴责。
再后来,大学、工作,这部电影连同当年的傻样儿一起封存,成了偶尔想起微微一笑的回忆。
再次看到关于这部电影的消息已经是2017年。
这一年九、十月份,一部《白夜追凶》火得一塌糊涂,印象中已经挺久没有一部片子能在身边产生如此轰动了。
经多个朋友花样安利,我终于去查了查片子信息,翻到主演潘粤明的作品,古老的《情不自禁》赫然在目。
那一瞬,似乎有种不真实感扑面而来,被尘封的细碎剧情,混着“小白就是他,他还在演戏”的惊喜稀里呼噜蹦出脑海,一发不可收拾。
开心之余发了条朋友圈,看到下面成群结队的表白时才恍然意识到,当年让我哭成狗的应该不是一部“小电影”,而“小白”的知名度恐怕远比我以为的广泛得多,于是第一次,我特别心安理得地原谅了当年那个花痴的自己。
从某种角度说,以现代的眼光对这部老电影进行评价有点不太公平。
这么多年过去,影视产业和社会环境早已不复往昔,那些带有特殊时代符号的桥段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现代观众的共鸣,而且即便放在当年,《情》也算不得360度无死角的作品。
可是,既然它能使观众时隔多年念念不忘,其中必然存在超越时代的闪光之处。
更有趣的是,当我十几年后重刷这部影片并和自己的记忆一一比照时,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些“缺点”也恰恰是这影片的魅力所在。
首先这部影片的框架很有延展性。
卧底警察的爱情故事,虽然不算新颖,但要讲好它,至少要需要展现卧底工作的多面性、高风险以及爱情在曲折中进步的过程,这就为创作留下许多想象空间。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的双主线铺设:由小白大勇接头展开的案情线,由强吻和BP机展开的感情线,老黎的角色设定强化了两条主线的穿插,小白的身份增添了故事的扑朔和宿命感。
两条主线的交错发展使电影中几乎所有情节都不再只为单一目的而存在,使整部影片的气质相对于苦大仇深的破案片多了许多浪漫情怀,又比黏黏腻腻的感情片更加刺激惊险,电影还富有创意地在两条主线中加入了幽默元素(有点像英国黑色幽默电影《两杆大烟枪》的味道),虽然这些铺设弱化了案情逻辑,但是在当时以单一故事为主的市场中,可以算非常新颖了。
颇具延展性的框架下,电影中的剧情细节和人物设定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回想,其实我对《情》的许多前因后果早已忘记,可是一些生动的“小动作”却仍历历在目,成为我心中这部影片的标志:小白听《东方之珠》;小黎看《蜡笔小新》;捷克教小白射击;老黎教小黎跟踪术;小白给小狗“小白”喂奶,小黎执勤小狗“小白”尾随身后…这些片段可能过于写意不够真实,但又如此鲜活,让人难以忘怀。
鲜活的剧情塑造出的是同样鲜活的人物,他们虽然分属不同阵营,怀揣各自的任务,却总要在风暴的间隙流露出几分可爱。
比如捷克,出场凶狠无比实际却蠢萌耿直(以至于我竟然觉得小白挺对不起他);老黎,身负沉重的故事却连哄带逗不想让女儿参与调查;小黎,看起来冷若“高岭之花”实际上却是《蜡笔小新》忠实粉丝;老黑,少了Boss的暴戾却平添几分儒雅;还有小白。
儿时看过许多英雄主义电影,那时候塑造人物的手法更趋二元:用所有崇敬和爱戴塑造一个英雄,似乎给他/她添加一丝弱点都是玷污;用所有鄙夷和恶意塑造一个反派,似乎给他/她添加一丝善良都是施舍。
最后,代表正义的英雄舍生取义战胜代表邪恶的反派,观众的情绪达到至高点。
电影想要传递的比英雄个人的结局更重要的信息,是信念感召,而影片中的英雄或反派其实早已脱离了“某个真实的人”的范畴,成为某种抽象的、信念的化身。
可是小白不是这样,他不是某种化身,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个体。
他会因敌众我寡而佯装狗腿,会因担心暴露而懊恼生气,会因捉弄到妹子而暗爽穷得瑟,会因得偿所愿而兴高采烈,会紧张,会憧憬,也会害怕——在仓库中他对小黎耳语,声音略微颤抖,态度一反常态地真诚。
他完全没有把握在如此情势下占得任何先机,但是他更不会按照老黑说的杀死小黎。
所以即便再害怕,他也勇敢挡在小黎的前面。
这也是我为什么对结局久久不能释怀的原因:这样一个真实鲜活的生命,他本应该值得更好的——他应该走出过去的阴霾,在他所热爱的世界中继续跳令人侧目的舞,继续听和年龄不符的老歌,继续大胆追求一位姑娘,和她一起看《蜡笔小新》、一起养小狗、一起维护正义…可是一切都戛然而止了,他再也等不来他的六天假期,那一句“我要娶她”成了他唯一一次也是最后的宣言。
令人更加难受的是我知道这一切所反映的是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为了和平和安宁,每天有多少像小白这样鲜活的生命时刻准备着奉献自己的青春,又有多少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笑颜突然就消失得无踪无影?
不经意走过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好像下一秒又会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可是他们永远也不会再出现了。
这也是我心目中整部影片最为动人可贵之处——放弃了“英雄”的套路去探索真实人性中的矛盾和伟大,虽然这种探索不甚成熟,但是比起那些直到现在还裹足不前的故事来说,已是遥遥领先。
记得旧闻中曾提到影片播出招来诸多质疑之声:公安干警工作形象是否扭曲?
爱情能否如此儿戏?
现在看来,这些问题已经无需解答。
十几年后,有幸看到“小白”变成了“关队”,虽然同为警察,但在我眼中他们已经是由内而外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了。
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出,时间拿走了一些东西,又装进去了更多:关队不再拥有小白的青春活力明眸皓齿,却多了许多内敛沉静晦涩复杂——角色背后的演员在令人欣喜地成长着。
我感到意外,因为从没想到能再次遇到儿时花痴过的角色演员并见证他努力的成果;又感到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我欣赏的“小白”本就应该这样子,像沙漠中一株挺拔的小白杨,风吹不倒,沙压不垮,总是迎着阳光向上生长。
再回首,已是一片绿荫。
前阵子逛豆瓣,后知后觉看到导演在当年的访谈中说小白最后其实没有死。
真好,在那个平行世界中,善良的小痞子终于可以走出距光明一步之遥的仓库,继续做他喜欢的生意,与他心爱的姑娘相遇在下一个路口。
新的故事又开始了。
好多年前看过的电影,那个时候还是喜欢小白这样坏坏的男生。
因为结局不在一起,所以印象很深刻。
今天又重温了一遍,小白临死前说:我这一生当中,只亲过一个女孩,如果能活下来的话,我想告诉她,我要娶她......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2003上半年。
因为北京“非典”很厉害,学校封了。
于是在家学习。
那天早上本来看完电视上的课就该学习去了,但是鬼使神差地调到电影频道了。
就这样看到了这部电影。。。
当时还在上初中,对爱情还没什么概念。
但是也非常感动,不仅仅是对这段从未开始的爱情,我很钦佩小黎的爸爸,也感动于他对女儿的爱。
可惜那时不怎么会上网,想找也不知道去哪里找。
忙忙碌碌中,将近十年过去了。
终于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过去喜欢看的电视剧和电影了,却怎么也想不起这部电影的名字了。
只记得片尾小黎在阳光下仿佛又看到小白在卖光碟,直到意识到是自己的幻觉,然后转身离去了。
这个场景过了这么多年还记得好清楚。
还好网络很强大,我终于搜到了这部电影并重温了它。
说实话,现在看并没有了十年前那么震撼。
可能是各种大片看多了。
所以我很理解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分高很不理解,以2013年的眼光看这部电影,确实有很多俗套的情节,很多地方也显得假。
但这也是我格外怀念这部电影的原因。
十年前,这个社会还没有现在这么金钱至上。
我相信那时是有这种纯粹的人的。
我对爱情最初的概念也来源于这部电影。
只有两次亲吻的爱情,甚至可以说是一段从来没真正开始过的爱情。
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甚至算不上爱情。
但不能否认,他们之间就是真正的爱情。
现在网络上充斥的是各种诱惑。
现在的很多电影电视剧没有亲热戏都不好意思播出了。
还有谁会怀念这种单纯的爱情。
十年过去了,我曾体会过爱情的甜蜜,也曾为失恋伤心欲绝。
现在慢慢接受了生活中的不完美,每天都在为未来努力。
但无论如何,十五岁的我是找不回来了。
爱这部电影,也因为怀念我逝去的十年青春。
除了小白太帅太真以外,毫无看点
什么玛丽苏剧情......女主塑造得缺根筋,没有和潘粤明势均力敌的趣味,画面也特别电视剧,不好看。
不一样的小潘
小时候看的很感动啊!!
剧情真不咋地。。。女主好坑
垃圾
恩---------
太中國小言式羅曼蒂克了,潘粵明這種溫潤的長相我不可,看來我還是喜歡濃艷的,不過這女的好醜呀,而且我第一次見到👮帶著一幫👮去抓黑幫的臥底👮這種事😓
小时候cctv6播过好几次,我大概对潘粤明无感,遇到他的片就过
2001年的回忆,看了不下五次,从那时候喜欢潘粤明。没有网络的年代,一切想象和喜欢都很真切,不燃价值观,燃的是青春和正直的心。
对不起,我害了你,如果你能活下来的话,请记住我的代号叫小白。请转告我的老板,我任务完成了。我认识你父亲,他曾经是我父亲的老板...我这一生当中,只亲过一个女孩,如果我真的能活下来的话,我想告诉她,我要娶她。
总有人要牺牲,结局总留遗憾,遗憾又是满怀希望。ps,从这里开始喜欢潘粤明
其实…真的很讨厌这种女主角猪脑子的设定,还非要给安个警察的身份…电影还是太稚嫩了,两星全给潘粤明吧
没有怎么打动我
还挺喜欢这类片儿的,情节上有些可以安排痕迹明显,但是总要把故事编下去嘛,潘粤明不错哦~
当年可喜欢潘粤明了,谁知道他生活中这么浑!唉~~
早年非典被隔离的时候在央六看的。
幼稚的剧情,渲染不到位的场景,智商和外表都配不上男主角的女主角...
一分给潘老师
有点意思,就是拍的糙了点